浅析煤矿安全检验技术的精细化

时间:2022-11-05 03:08:09

浅析煤矿安全检验技术的精细化

1设备检测状况及事故原因分析

1.1设备检测状况

断绳计算依据:在用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为F1=1195.24kN,箕斗自由落体下落36.9m惯性冲击力为F2=2178.48kN。F2>F1,钢丝绳被拉断。提升机检测情况:矿方委托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于2010年7月中旬对该提升机进行了检测,结论为合格。2012年3月30日对该提升机在用钢丝绳进行了检测,破断拉力总和为1195.24kN。

1.2对事故的初步分析

直接原因:工人在箕斗运行中违章清理井底落煤,被坠落箕斗砸伤。间接原因:①曲轨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卡箕斗。该矿立井井筒长期存在淋水,腐蚀钢质罐道,矿方没有及时进行防锈处理,导致曲轨间隙超限(下限),造成卡箕斗;或受冲击力导致曲轨局部变形,矿方检修不及时;或提升机司机没有按照运行速度操作、箕斗横向颠簸造成卡箕斗;②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清煤工缺乏安全基本常识、违章站位作业;提升机司机(含副司机)责任心不强,对异常情况处置不及时。或矿方对习惯性违章未予制止或存在违章指挥;③提升机安全保护存在缺陷。提升机松绳保护动作不灵敏,不及时,造成卡箕斗后,继续松绳达36.9m。提升机现有松绳保护有接触电路导通动作型;钢丝绳压行程开关动作型等。接触电路型表现为动作灵敏,缺点是如果钢丝绳涂油过多、易造成拒动。行程开关型,由于采集的是钢丝绳的压力,表现为动作不灵敏。可考虑激光传感器型,更加灵敏可靠;④提升机后备保护缺乏先进性。提升机运行现有成熟技术,在司机操作台上,可以准确显示箕斗位置。该提升机缺乏这样的功能。

2精细化是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

2.1检测检验技术工作要进一步精细化

事故的发生,对照现有的行业标准《煤矿在用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在检测检验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标准没有涉及的某些细节方面,还是要值得我们思考,从中找出问题,以便达到精细化,作为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现场检测过程和检测报告存在不足:①认为检测报告中提升机保护装置(防过卷、防过速、限速、闸间隙、松绳、满仓、减速功能、深指失效、过负荷和欠压保护)检测结果不明确,应量化的技术参数没有量化。如:松绳保护,报告中仅描述“有”、“合格”,未描述松绳多长保护动作并起到作用;②检测过程中不能仅做模拟试验,应做实际运行试验,确保各项保护装置动作正常且有效。现场检测中通常是将罐笼停放在井底(或井口)罐座上,开始检测各类保护。在检测方法上,应进一步改进。检测检验程序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测中,应与矿方一起制定详细的检测检验方案,并经矿方确认签字。检测检验中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检测检验行为。原始记录、现场描述要准确无误、无涂改,采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记录设备的原始状态。对动作失效或安装位置不合理的设施装置,要严格执行中心的质量控制程序,认真填写《安全检测存在问题告知书》和《在用设备设施安全检测重大隐患报告书》,矿方负责人签字认可后上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当地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以督促其尽快整改,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对可以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要向矿方友情提示。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确保在其它煤矿在用设备设施(主通风机系统、主排水系统和压风系统等)安全性能检测中,努力改进,严格按检测中心质量控制程序执行,不断提高检测检验技能。

2.2检测中心在内部管理也应进一步精细化

中心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①全面检查各分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聘请专家或外省中介机构对各分中心的质量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报告模板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②要进一步落实检验员、主检、质量监督员、检测组长、检测科长、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员工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突飞猛进,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①聘请高校教授、专家开展专题讲座;②派员去其他省份中介机构进行现场实践学习;③内部检测检验人员对自己专长的项目进行讲解学习;④签订师徒合同,培养新进人员;⑤去参与标准制定的机构、设备制造厂家、先进矿井等进行现场学习、解剖式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加强技术服务产品的内审工作:定期对各检测部门的报告进行抽查。建立报告评比制度,每季度对各检测部门的报告进行评比。可以采取各组互评,中心技术委员会评比、聘请同行专家评比等方式。对评比中发现的问题,书面下达整改通知。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

3结语

检测检验技术服务工作责任重大,中介服务报告有的甚至是终身负责。检测报告是关乎矿井安全的大事要引起极端重视。我们不仅要深刻吸取煤矿事故教训,更要善于总结检测检验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提高检测技术能力,狠抓质量管理,确保从中心发出的每一份报告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事故的考验,切实发挥煤矿安全技术支撑体系的作用,为煤矿安全工作做出贡献!

本文作者:杨旭工作单位: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