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探究

时间:2022-03-19 04:26:56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探究

摘要: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对农村集体的“三资”管理,充分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的作用。分析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存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资”管理;集体经济;乡村振兴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集资产、资金和资源为一体,将农村现金、银行、固定资产、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统一化管理,并强调公开透明、成员受益原则,通过“三资”管理与再分配,完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自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集体“三资”成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1]。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存问题

在长期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受到经济、物质、人才等因素限制,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效果与期望存在较大差距,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现阶段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管理职责与监管内容不明确。“三资”管理主体为村委会,在实践管理过程中受到村级管理人员水平限制,导致各岗位划分模糊,且存在职责重叠与遗漏问题,严重阻碍了“三资”管理科学化发展。同时,由于职责不清问题,导致部分监管不到位,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1.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范围界定模糊。从理论意义来看,关于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有关内容均属于“三资”管理范畴,但由于房屋、土地等使用权问题,导致无法统一化监管,甚至造成一定的不公正问题,继而使“三资”管理受限。1.3村民参与感不强。为更好地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需引导村民参与其中,但由于有些村民思想认知能力差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部分村民并未切实加入“三资”管理中,无法集合所有力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1.4“三资”队伍建设滞后。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短缺,个别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不足,越来越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再加上人员更换频繁,导致队伍不稳定,直接制约了相关工作开展,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

2优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策略。2.1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制度建设。“三资”管理工作的职责与监管可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在推动“三资”管理过程中具有显著性作用。现阶段村委会作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体,受到上级政府与党委的监督与管理。从“三资”管理职责角度来看,上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合理统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与资源,并结合部门功能展开财务工作组织与统筹。管理部门应加大村级监管,主要围绕村级“三资”管理岗位开展定期检查与财务核对工作,在“三资”公平公正原则指导下,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结构优化职责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顺利推进。2.2摸清家底,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推进清产核资。规避农村集体“三资”流失是“三资”管理的关键目标,需从产权明晰、经营高效等角度保障管理质量。2.2.1规范“三资”管理范围。“三资”管理主要从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3个角度开展,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三资”管理范围出现模糊现象,在开展优化管理过程中,需从以下方面进行范围界定。就农村集体资金而言,主要指农村集体性质的现金流等,随着社会对农村的重视程度增加,政府补助款项与金额逐步增大,因此为更好地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应设置政府补贴专项资金板块,实现专款专用。此外,应将农村集体经营与租赁费用纳入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中,加大监管力度,可将资金功能与来源作为依据设置独立小组,定期对农村集体资金各类款项进行审核与统计,对公款私用、挪用资金、违规存储等行为严格处置,同时定期更新资金管理数据,确保资金流转台账清晰。就农村集体资产而言,可建立农村房屋资产记录表,结合现有房屋分配进一步详细记录,标明使用人、使用年限等信息。此外,可由资产管理部门对空置房屋进行排查与摸底,以实际情况为准,将空置房屋建筑情况、占地面积等填至农村房屋资产记录表中,为后续房屋分配夯实基础。除此之外,应定期检查村级公共建筑与设施,将其纳入资产管理范围,并结合责任划分完成监管,明确农村集体资产。就农村集体资源而言,主要指耕地、水域、树林等自然资源,在开展“三资”管理工作时,应全面排查农村范围内所有资源并记录在案,同时对各项资源展开价值评估,对其是否存在自然威胁进行分析,保障农村集体资源协调发展。在资源流转与管理中,应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农村生态稳定发展。2.2.2细化财务报账环节凭据。严格控制村集体非生产性支出。规范支出票据,所有支出票据做到基本要素全面、填写内容规范、文字金额清晰、记账凭证附件齐全,以及明细单、涉及用工量、采购物品数量等信息齐全,确保支出真实可追溯。规范误工补贴发放。严格控制村级事务工作用工,如维稳、环保等应急活动确需用工的补贴发放要坚持从紧从严原则,据实核算人员数量、工时,如实填写《用工发放花名册》中的事由、天数、标准、个人联系电话并由当事人签字摁手印,付款直接打入当事人银行账户,原则上不发放现金。严格控制农村集体非生产性开支。农村财务支出应按照“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的原则,对确需列支的费用实行限额管理。严格控制农村(社区)建设支出。工程项目类履行招投标程序后方可实施,结算时按合同约定付款,必须包含有效票据、合同、验收报告及审计报告。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开支必须报村委代表会议通过,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2.3及时公开信息,拓宽监督渠道。2.3.1提升监管水平,前移防范关口。强化财务公开,创新财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将日常公开与重大事项专项公开结合,实行“阳光”财务。按季按月公开与群众实时查询结合,将传统公开栏与互联网、微信、短信等方式结合。构建监督机制,通过前移防范关口的方式,利用外部力量形成对财务工作的监管,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2.3.2制定监管模式,保障管理廉洁。结合农村实际条件与发展结构制定监管模式,需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集体构建民主监管体系。例如,自营监管可作为经济良好农村地区的主要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实现上级政府与村民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同时需保障监督管理渠道通畅,在信息化时代可借助“三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加大线上沟通力度,保障实际监督成效;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集体,可主动寻求上级政府帮助,运用代管模式完成“三资”监管,同时为保障代管有效性,需签订代管合同,并进一步明确代管职责,以此达到维护农村集体利益的发展目标。切实有效的监督,是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制度执行到位的保障。2.3.3强化结果运用,严肃责任追究。一方面,对各级巡视巡察发现的“三资”问题、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实行分类处置,及时予以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另一方面,把已处理的“三资”案件编制成册,发放到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手中,形成高度威慑力。建议建立健全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机制,纪检监察部门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党风廉政考核。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履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和督查,依法依规对违反“三资”管理规定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2.4培育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2.4.1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高素质管理人才是保障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的关键性资源。应在保障“三资”管理培养体系基础上完成债券、审计等财务会计知识普及,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合同与资产的统筹能力。2.4.2稳定管理队伍。稳定的管理队伍是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建议从人员稳定、经费保障等方面促进“三资”管理队伍建设。2.4.3开展学习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外出交流、集中上课、网络在线培训等方式,多层次、多元化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强化基层治理的业务培训,提升村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3结束语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三资”管理对于农村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三资”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阻,需明确“三资”管理职责与监督,并进一步规范其管理范围,同时运用创新手段引导村民参与其中,结合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成梅.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机制[J].农家参谋,2020(24):16,295.

[2]连艳景.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山西农经,2020(13):69-70.

作者:胡恩来 单位:邹城市太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