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实践探索

时间:2022-04-08 03:52:05

临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实践探索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利用信息化进行危急值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我院医务部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契机,将改造后的危急值信息传递流程和数据监管流程,嵌入医疗信息系统,构建医院临床危急值管理模式。结果信息化危急值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保障了医疗质量安全,以2018年第3季度为例,运用信息化危急值管理平台结合病历系统,抽查危急值459例,危急值及时处置率达99.39%,规范书写危急值病程记录及时率达98.16%,同时促使了我院管理水平和能力向专业化、精细化和规范化转变。结论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之一,也是医院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重要方向,利用信息化进行危急值管理有利于全面提升我院管理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危急值;医疗质量管理;医疗信息化

危急值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Lundberg于1972年当作“病理生理学功能紊乱”提出,强调该状况下,如果不能立即进行有效治疗将危及生命[1]。由此而来,危急值指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的检验或检查结果,当这种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医技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才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原国家卫生部在2011年4月18日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明确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列为48项条款之一,并作为等级医院评审单项否决项[2]。自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一直受到各家医院医务部门严格监管。危急值的快速甄别、审核、、及时接收、处置以及对全流程的质量监控、分析等是危急值管理的质量把控重点,也是医院系统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方向[3]。

1背景

1.1我院传统的临床危急值质量控制面临巨大挑战。我院是一所拥有3个院区、55个病区单元、实有床位2469张、年出院量达9.7万人次的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规模下,临床危急值报告体量巨大,以检验科为例,2018年2季度共计发出6695例危急值报告。传统的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单纯依靠电话方式联系患者所属科室的医护人员,医务部采用人工抽检的质控管理方式,每个月抽检各病区2例~3例危急值。随着医疗业务量逐年递增的现状,传统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和医务部定期质控抽检均显现出严重弊端。医技科室漏报、迟报和错报时有发生,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后,信息传达困难,处理时效性滞后,易发生责任归属纠纷。医务部门在面对体量巨大的临床危急值报告时,呈现出监管人员短缺,不能进行针对性监管,甚至部分时间段内监管缺失。如何进行有效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和质控流程改造,提升临床危急值处理效率,改善临床危急值质控能力,是医疗管理部门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1.2医院信息化建设给医疗质量监管带来的契机。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我院于2016年正式启动全面医院信息化建设。现今,各种利用大数据进行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医疗信息符合大数据概念要求,临床危急值管理信息化管理被当做第一批试点。因此,一种全新的危急值信息传递流程和数据监管流程,被嵌入新的医疗信息系统,新的流程不仅分析和帮助医技检验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对临床危急值信息处理的行为习惯养成,还要对信息数据流向进行实时监管和回顾性分析,从而进行全面的改善与优化。

2全面临床危急值信息化质量控制举措

2.1临床危急值双轨制流程。我院主干系统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和互联网医院系统,经与检验科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放射科医学影像系统(PACS)、病理科琅珈系统等专科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建立信息化临床危急值报告模块,并汇集形成监控管理界面。我院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采用双轨制流程。以检验科LIS系统为例,系统设定危急值范围后,可自动判断危急值,并自动通过HIS系统,在患者所属科室工作电脑提示信息,直至科室医生签名后关闭提示。此为临床危急值报告的自动信息化处理流程,完全由信息系统自动化执行。检验科医师签发报告前,再次审核危急值,并将危急值确认推送至消息平台,在运用信息化自动报警的同时结合人工电话报告方式一并进行。消息平台按设计规则可发送至具体负责医师,也可推送至病区或科室所有在线医师。临床科室对危急值信息响应有时间限制,消息超时无响应时自动进入闭环管理机制,系统会对检验科医师发出超时提醒,提示检验科医师通过其他方式联系临床医师,一般采用电话方式直接联系所属科室医护人员。自2016年12月新系统上线至今,按双轨制流程处理临床危急值报告已超50000份,信息自医技科室传递至临床科室流程零差错,部分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多见于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向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报告不及时。2.2科学设定临床危急值范围。我国各医院各项医技报告尚无统一的危急值范围,各院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危急值项目[4]。我院医务部组织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专家进行论证,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年龄等因素对危急值的不同要求,在既保障充分发挥危急值的价值,又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建立了临床危急值项目分类标准。例如2016年11月,根据临床工作需求和参照国内大型医院的管理方法,将“妊娠晚期发现血管前置”增设为产前超声科危急值范围。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动态精简、修订危急值范围。2.3严格的临床危急值监管和反馈流程。医务部按医院要求对临床危急值信息汇报和处理流程进行严格监管,首先,制定临床危急值质量考核实施细则,使临床危急值处理与科室绩效分配挂钩。其次,每月召开医疗质控会议,对临床危急值处理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追踪和反馈,尤其突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危急值处理追踪。严格反馈控制模式,保证了临床危急值管理能持续有效开展。

3临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的亮点

3.1持续深化对医院信息化平台的依托。下一步我院计划将超时未处理者根据危急值权重、时间间隔进行筛选,然后将消息发送给责任科室主任或质控主任进行催办,以确保对危重患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并且将运用互联网医院平台将门急诊危急值以微信消息推送至客户端。同时,质管部门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抓取质控危急值全流程各环节和时间点,以大幅提高质控效率及质量。3.2提升人才的核心生产力及缩短急救时间窗。在重视搭建信息平台的同时,同步注重人力核心生产力的建设。放射科技术组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引领下,与质量管理部门共同探讨具体实施方案:技师在完成本职摄片工作之余,通过外出进修深造、定期科内业务培训、自我钻研学习等多途径提升阅片水平,在为患者摄片检查过程中即时识别出临床医师未考虑到的危急值(例如肺栓塞),技师第一时间通知放射科医师审阅该片,此举大幅缩短患者急救时间窗,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我院也将该方法推广至其他医技科室,如心电诊断科,以推动技师在为患者进行检查过程中第一时间准确甄别出危急值。3.3信息化管理的同时。“线下质控”不能松懈医务部质管科定期抽查临床科室急危重症患者、特殊上报患者、48小时重返ICU患者、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和住院超30天患者,核查医技科室报告危急值有无存在误判、漏报或迟报。核查临床科室对危急值处理全流程各环节、各节点的登记、处置、医嘱以及分析记录是否及时、准确。3.4临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的持续改进。初期,医疗质量管理部门通过岗前培训、专题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危急值的报告、审核、接收、处置等流程。其后实行监督检查,经多种检查渠道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统计缺陷率,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责任科室实施,情节严重者予以绩效扣罚,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优化危急值报告流程及处理制度[5]。

4临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的成效体会

4.1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又节余了人力经费成本。危急值实时检测系统能自动识别和警示LIS中的危急值,使检验人员避免通过人工方式从庞杂的数据中寻找危急值的弊端[6],减少了人工识别危急值的缺漏,可迅速发现危急值并立即复核确认和回报,提高了危急值回报率,节约了人力经费成本。4.2患者病情处置更加及时。全院医务人员对危急值重视度明显提高,危急值各个环节衔接有序,使临床医师及时获得检验检查危急值结果并积极处置。以2018年第3季度为例,运用信息化危急值管理平台结合病历系统,抽查危急值459例,危急值及时处置率达99.39%,规范书写危急值病程记录及时率达98.16%。

5未来对临床危急值质量控制的推进计划

以信息化为依托,促进以我院为牵头医院的医疗联合体内1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6所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危急值同质化管理。运用“互联网+医疗”,实现危急值以企业微信消息推送至具体负责科室责任医师,同时以恰当的方式将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推送到绑定就诊卡的手机客户端。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7],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实现危急值全流程质量管理和质量缺陷的可溯源性,有利于医院优质医疗质量品牌和患者卓越就医体验的打造。

参考文献

[1]LundbergGD.Whentopanicoveranabnormalvalue[J].MedLabMedLabObserver,1972,4:47-54.

[2]曹德林,仇永贵.我国危急值管理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5(5):13-15.

[3]邹姮,是俊凤,许健,等.运用PDCA提高门急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管理质量,2017,24(1):32-34.

[4]潘晨麟,是俊凤,邹姮,等.危急值报告系统优化设计与实践[J].中国卫生管理质量,2018,25(2):35-37.

[5]曾倩,郭淑岩,李萌,等.医技科室质量与安全考核体系构建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1):15-18.

[6]黄基南.医院智慧化的危急值信息平台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38):209-218.

[7]卢瑶,张健林,蒋小花.我院对提高病历内涵质量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8,8(3):28-30.

作者:蒋小花 卢瑶 张健林 徐君毅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