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高校实验室管理浅议

时间:2022-06-06 08:47:56

信息化下高校实验室管理浅议

[提要]现代信息技术给高校实验室管理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信息化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节约管理成本,降低实验风险,增强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模式陈旧、管理队伍信息素养过低等问题;应从增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程度、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创新管理模式入手,应对这些问题,使高校实验室真正发挥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实验室建设;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高等教育理所当然地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尽量采取信息技术,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校实验室是“师生完成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场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培训我国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物质载体,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效果,也影响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质量。提高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随着我国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种类的增加、功能的多元化,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愈加复杂、管理的难度逐渐增加,如何提高高校实验室水平,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高校管理体制提供了一个十分便利的条件。

一、信息化的发展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十分便捷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对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室的价值,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一)信息技术的利用节约实验室管理的人工成本。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所需要的管理员比较多,尤其是大型的实验室所需要的管理员会更多。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实验药品的安全管理、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场地的看管和保护等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信息技术时代,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工作可以借用视频技术和电子监控技术,可以减少管理员的数量。实验室的联网,统一监控,可以节约大量的实验室看管员。(二)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提高实验室风险防范能力。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有效地监管实验过程,做到360度无死角地检测到可能出现的实验危险,做到防患于未然。传统的实验管理由于不同的监管员对实验危险的评估能力有差别容易导致实验风险的系数增大,信息化条件下,实验室管理人员只要集中精力守着信息监测系统就能最大限度地捕捉到实验中可能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

信息化的发展给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效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各种信息,包括名称、型号、价格、使用周期、使用说明、归属类别都输入计算机进行流程管理,把购买、招标、交付、验收、登记、使用、检查、报损、处置等信息及时录入计算机进行跟踪管理,明确把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从而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益,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浪费。(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为科技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模拟场地,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工具。实验教学十分讲究实践性,而实践性的活动涉及到参与实验教学的主体之间互动十分频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增加实验风险,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充分收集实验数据、合理调配教学资源、高效率实现教学课程设计、快速地收集、评阅和发放实验报告等。在实验室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重点运用在高水平设计实验流程、准确使用实验模式。在实验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向学生提前发送实验要求和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下载获得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及时反馈,便于教师随时跟踪学生的实验进展,并进行及时的指导、纠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确定学生的下一次实验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三)创新并完善实验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并完善实验条件。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智能平台和仿真实验室的建立越来越受欢迎。在目前实验条件欠缺、实验风险较大的情境中,运用现代智能、信息技术构建的仿真实验训练,让学生通过各种视频、音频、图像的整合信息,感受到真实的实验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验经费有限、实验条件欠缺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享,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构建一个使用方便、内容丰富的数据共享平台,从而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的发展为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了实验室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各高校的实验室信息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很多高校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经费来改善实验室的信息化条件,有些实验室甚至没有安装有线网络,更有甚者,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也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影响。很多大学重视课堂讲授,轻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导致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太高,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弱,从而增大了其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难度。(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落后于信息化时代。很多高校的实验室还处于前信息化时代,没有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在进行实验室规划时没有考虑到科技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科研的要求和学校的发展,没有一种长远的眼光。有些学校的实验室管理还停留在人工管理阶段,没有充分利用新时代的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三)高校实验室管理缺乏一支具备信息化素养的管理队伍。由于高校受传统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观念的影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被定位为教辅,其作用和地位被严重地忽视”,在管理队伍人员的培养上忽视对其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同时也缺少相应的制度来鼓励管理人员提高自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在“职称评定、福利发放”方面也没有给予实验管理人员优惠,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之间待遇差别太大,从而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积极性受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减弱。更有甚者,实验室管理人员都由专业不对口、学历较低的人员担任,从而使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四)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实验室的管理需要收集实验数据,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十分陈旧,对待实验数据敷衍了事,对实验设备简单粗暴缺乏维护。同时,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工作对接不及时,新技术的培训十分缺乏,从而影响了实验室正常功能的有效发挥。

四、信息化背景下创新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不是简单地对原有管理要素进行组合,而是在摒弃传统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借鉴、探索和创新建立起来的新的管理方式。”信息化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要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提高实验室利用的效益。第一,从总体上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高校要重视信息化对高等教育的挑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服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学校要从总体上重视微信、QQ、搜索引擎等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学校领导要从宏观层面引导实验室的信息技术建设工程,并从财政上给予积极的支持;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改变观念,自觉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自我的信息技术素养,要重视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实验室建设规划方面要把现代信息建设、智能化技术充分运用到方案设计之中,力争把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点、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标准实验室。第二,提高实验室信息技术含量。要使实验室紧跟时代步伐,在准备阶段要重视调研,理顺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寻找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前沿性和切合性,使信息技术真正为实验室的建设服务。第三,提高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地位,精心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管理人员。要改变轻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与时俱进。同时,要重视实验管理人员结构的多元性,培养一批既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又具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式”实验管理队伍。第四,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一种因校制宜,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管理模式。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知识高效处理实验数据、精准控制实验风险、充分提高实验实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功效。

总之,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要顺应时代的需求,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实验室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让教师有效利用实验室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真正发挥实验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宇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0).

[2]于鑫鑫,孙向阳.研究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3).

[3]俞琛捷.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开放与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

[4]高立民,罗鸣.探索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4).

作者:刘自庆 单位:1.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贵州民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