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改善

时间:2022-05-22 10:37:01

浅析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改善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不足

首先,知情权有缺位。到目前为止,宪法几次修改都没有涉及公民基本权利。随着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与提升,将公民知情权列入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成为迫切需求,这可以为行政信息公开立法提供宪法上的正当性依据。其次,信息公开多限于政策层面,缺乏法律强制力。我国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制约仍停留在法规、规章上,尚未制定一部系统的信息公开法律,没有将政府信息公开责任以立法的形式予以规定。此外,对于食品安全公开与不公开之间的标准我们无法找到明晰的的法律依据,同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更为欠缺的是涉及政府机构自身运转过程中有关信息公开的制度,对政府不公开的法律责任也未提及,导致政府公开行为难以受到法律的制约,无法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既定要求。分段监管体制下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往往使各监管部门在一些重大品安全问题上依据各自所掌握的信息去制定标淮,从而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信息分散并混乱。网络时代,信息速度已经可以达到与事件同步的水平,但是目前我国还没建立起一套共享的食品安全曝光网络平台,信息公开上各自为政,妨碍了政府信息的传播。此外,有监管责任的的行政机关的正规渠道的信息量太少,更新速度滞后,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意识的需求。《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是一个协调性机构,不具备垂直管理的职能,不能够真正对其他监管部门起到组织、惩治、监督的作用;虽然卫生部具有统一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职能,然而在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下,同为独立部门,级别相同,谁也不会真正听谁的。真正协调好各部门,就目前来说难度依旧很大。以上情形就导致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和资源投入效益比较低,并且给用户使用这些信息带来诸多不便,降低了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体现了“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但其对应予公开的事项只进行列举式规定,对不予公开的事项只进行原则性规定。[1]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提倡政府信息公开,另一方面又使某些不想对外公开信息的行政机关有机可乘的矛盾现象产生,也使行政机关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时陷入难以判断信息是否应该公开的两难境地。此外,我国保密范围过宽,公开与保密的尺度难以把握,我国目前有保密法,尚无信息公开法,许多机构和工作人员只知保密,而无信息公开的意识。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

知情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权利基础。公民享有知情权,有权要求政府部门公开有关的信息并享有在法定范围内获取各类信息的自由。[2]确立“公民知情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法理基础,也是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根本保证。信息公开可以保证公民切实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全面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在食品安全领域,综观世界各国相关立法,满足公众对食品信息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目的。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和普遍化的权利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也不可能得到有效行使。因此,在宪法和食品安全法中确立食品安全知情权为公众的基本权利是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首要任务,只有成为宪法上的权利,才能为权利的实施和保障提供有效支持,因为这种权利不能随意侵犯或剥夺。[3]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当在《食品安全法》中将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确立为基本制度,并且保证在各单行法中贯彻落实。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公开的规定散见于一大批法律法规中,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缺少统一的规划和部署,相关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缺少协调性和统一性,导致改革仍然停留在渐进性思路上,无法全面落实。因此,制定统一的《信息公开法》必须提上日程,界定信息公开的范围,赋予公民最大知情权,且将法律责任落实到具体政府部门。《食品安全法》虽然对食品信息公开作出了许多规定,但是这些现有的法律规范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整合,避免立法和执法中的相互冲突。努力推进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工作,程序规范不仅是解决各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有力保障,而且是确保行政责任落实到位的基础。[4]此外,应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国家立法暂时未涉及到的信息公开内容,可以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是政府与公众信息沟通的桥梁。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生命和社会和谐,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并积极贯彻执行刻不容缓。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不仅能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权威、科学、及时、有效的公开,而且有利于调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从而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蔓延,最终形成全社会主动关注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督机制,为公众的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作者:陈秀萍赵新磊工作单位:河海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