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建议

时间:2022-01-25 09:00:1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全面的改革与转型。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滞后性,也导致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急需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明确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等方面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规避潜在的运行风险,促进事业单位提高社会服务职能和社会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一是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现有的制度体系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预算管理的需求,未能起到制度的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执行的依据,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二是财务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个别事业单位虽然编写了年度财务预算报表,但在执行环节没有严格按照报表内容来进行操作,导致经费超支,资金浪费等现象。三是编制的财务预算质量未能达到预期标准。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未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来编写,或者财务预算编制仅依据某个部门来编写,经常出现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不准确、挤占专项项目资金等情况,导致财务预算质量低下。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不全面。一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未包括单位所有业务内容,覆盖面不够。二是个别专项项目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考核指标值的设立未按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不具备任何挑战性,导致指标的完成值与目标值偏差较大。三是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结构设置过于单一,未能将定性与定量考核指标有效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单位的业务内容。财务预算监督不完善。事业单位编制财务预算的主要依据是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而大部分事业单位这两项制度仍不够成熟、不够完善,无法对财务预算工作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管控,导致财务预算工作中出现随意增设新的项目或调整项目经费等问题,说明单位财务预算监督方面存在不足或缺失。另外,大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对财务预算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缺乏责任问责制度,导致编制的财务预算内容与实际项目经费执行情况存在较大偏差,财务预算的目标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

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做好预算绩效管理。首先,应认真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内容,树立绩效预算管理意识,为后期有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好铺垫。其次,在做好内控的同时,将预算指标的任务进行分解,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员工身上,用责任来约束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提高预算指标的完成率,提高财政资金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服务能力。增强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首先,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应依据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结合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制定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其次,提高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事业单位可以将预算执行总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及每个员工的身上,建立预算执行追踪机制,随时了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并附加财务预算执行的奖惩措施。第三,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质量。事业单位可依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足额预算、公开透明”的基本要求,提高财务预算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并结合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写方法。优化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指标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提升指标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设立能够体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指标。可以借助信息平台,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收集和整理预算绩效管理数据,将定性与定量的指标评价方法有效结合,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步骤,促进事业单位优化财政资金的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强化预算绩效的监督力度。要定期开展对预算绩效的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定期核查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和高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支出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

作者:姚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