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0 11:21:39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以网络化、大数据、信息技术、移动互联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它对作为信息存储和知识服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时代要求,实现未来的功能转型和服务深化,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和技术的要求,克服传统管理弊端,变革和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思维转换,明晰功能与定位,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它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对图书馆的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为图书馆的现实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更广泛的空间,也为图书馆的功能转型和未来深化提供了多种可能。高等院校所设的图书馆,作为服务高校在校师生的教学与科研、并支持他们主动寻求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也是基本的专业职能部门,其发展必须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结合技术优势和自身积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用科学发展观去关照自身,研究与探索自身独特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更要积极向新技术靠拢,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强化自身的改革发展,变图书文献的仓储收录基地为知识与信息服务与推送的平台,才能积极适应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新身份,满足高校广大师生学习与科研的最新要求。

一、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图书馆管理比较偏向组织化、制度化,形式相对单一,基本都是以收藏与保护图书为目的的传统的文献信息管理模式,在时间、空间、内容、方法和数量上都存在局限性。第一,纸质图书的馆藏占用了大量的空间,难以快速便捷地查找文献,图书馆越大、藏书越丰富,借书越繁琐困难,导致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图书馆对读者的各种需求没有办法及时了解,对读者个性化定制和专业化的服务不够,造成师生满意度不高。第二,传统图书馆是读者必须依靠到达图书馆才能完成和实现借书、阅览、获取信息的目的,而以人工服务为主的高校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无法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管理与服务,有限的工作时间就不能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第三,传统的实体图书馆,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上相对固化,岗位职责相对明确,各部门分工较细,具体工作和服务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在具体业务上、特别是知识服务与信息推送上,基本处于相互封闭、合作较少的状态,难以形成统一的服务观,无法利用整体的优势,发挥平台的合力。第四,图书馆服务内容有限,传统图书馆文献的处理由工作人员根据流程,按照收集、登记、存储、安排、流通和阅读的过程进行,主要提供一些浅层的基础资料,信息收集领域不够全面,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种急需的信息或最新的信息。图书管理员也只能提供一般的咨询和答疑服务,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优势

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革新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式,以更好地为大学生和高校教职工提供服务。第一,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和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创建和开设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抖音公众号、微信群、QQ群,通过与粉丝的互动拉近自身与借阅用户之间的距离,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实现知识信息的精准推送和服务资源的有效共享,从而实现不同性质、不同服务范围、不同区域图书报刊信息资源的实时传输和跨空间跨区域使用。这样的服务更具有时尚感和及时性,更容易被学生和教师所认可。第二,随着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电子资源在整个馆藏文献中的比重增加,这是一种大的趋势,也明确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和报刊资源的电子化,在不占用现实资源的情况下,无形中实现了馆藏信息资源的丰富和数量级增长,不仅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进行实时更新,更利于信息资源的完善保存,而且实现了借阅和查询的实时化,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为高校教育提供知识资源的具体职能。第三,信息化时代,信息数据的传播呈N次方增长,传播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管理更多以数据形式存在,这样更便于信息数据复制和传播,信息共享水平空前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更为多样丰富,呈现的形式也从传统的图书形式向数据形式过渡,储存模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数字图书馆,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保证资源共享,也要和其他学校电子资源平台进行有效关联,能够便于所在高校师生及时有效获取相关知识,并可通过平台,与其他高校师生加强和深化互助交流,共同提高理论水平、教学水准和研究质量。

三、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图书馆管理模式改革创新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要具体依照所处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实际需求情况、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上级资金支持、人员与技术的相关储备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推进自身信息化的改造变革与发展建设。第一,要通过对内部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强化全体在岗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基本和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收藏的纸质书籍分类整理、排列上架,方便读者检索,在特定的时间内向用户提供使用。信息化的图书馆中,用户使用新媒体设备,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对所需资源进行随时查阅、检索,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相对于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职责也必须做出和时代与技术进步相应的调整与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的信息推送和知识服务,借助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实时向服务用户精准推荐所需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达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目的。第二,高校图书馆要向智慧型图书馆转型,构建专业化的网络虚拟知识互助“智库圈”,引入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加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操作使用方面的协调一致性,把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提升读者对图书馆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利用率。如:①可增加新书通报系统,在馆门入口处建立大的电子屏,实时滚动展示图书馆的最新书籍状态。②读者借阅到期日期通报系统,利用微信或手机短信,及时地对读者进行提醒,方便借阅管理。③建立师生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讨论图书馆文献采购设置,图书馆电子版数据库建立等等。第三,在高校图书馆现有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中,也应注重同学们的参与体验,号召同学们多到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在同学们中做宣传,把图书馆的丰富资源介绍给大家,利用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个性化推送相关的图书信息和知识服务信息,同时积极借助信息化平台,对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情况进行展示和反馈收集,不断整理和吸收同学们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使整个图书馆的相关服务不断得以优化和深化。如:①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让同学们参与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和服务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领会,不断获得成长。②成立图书馆管理委员会,让同学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实现自我意识的表达与满足,也拓宽了意见反馈的渠道和出口。③成立社团,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活动,也可对毕业班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信息资源利用方面展开系列化培训。总之,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想方设法让大学生多到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知识助手和信息管家。真正发挥高校图书馆帮助全体大学生扩展知识、增长才干的实际作用。

四、明晰功能定位,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和有效平台,各高校要在新形势下,充分结合本校具体实际,利用现有的数字技术和网络优势,积极主动建设有本校特点、特色的图书馆,确立和优化自身的馆藏模式和管理方式,依托原有的馆藏资源,明确自己在高校建设中的价值和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元化和精准化的信息服务。除馆藏文献外,人才培养也是图书馆的核心实力表现之一,要想高水平地提供服务,就必须提升馆员素质,除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大量了解其他学科领域,让其成为用户的导航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相信在高校图书馆用创新思维武装头脑,练好内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一定会让我们图书馆的事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翟一平.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131-132.

[2]李俊容.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6):29-33.

[3]王蕾.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3(18):254.

[4]赵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8(21):162.

作者:徐冰娟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