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自由贸易政策解读诠释

时间:2022-04-29 10:52:00

双边自由贸易政策解读诠释

【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竞争;贸易政策FTA;区域主义;东亚共同体

【论文摘要】这个矛盾的现象不仅反映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工具,而且是日本政府理想的FTA对象国模型。同时,政治体制的差异、一个国家市场体制的发育程度以及与WTO规则的接轨程度并不是日本选择FTA对象国的绝对障碍。本文还发现,日本的十三个FTA对象国绝大多数早就是美国的FTA对象国,而中国与美国之间并没有制度化的贸易与投资优惠协议。基于这些发现,本文认为日本没有选择中国作为FTA对象国是因为日本国内的“动力”不足。具体来说,中国目前对外签订的FTA尚未对日本跨国公司与欧美跨国公司的海外竞争构成“歧视性”的区别,中国的FTA对日本的跨国公司没有产生“排挤”效应。因此,日本国内的经团联等跨国公司产业利益集团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抗衡农业部门的利益集团,并游说日本政府决定与中国签订FTA。本文的研究发现支持或者说验证了区域主义理论中的国内游说与寻租理论。

日本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之谜说的是,日本对外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专门选择那些与日本双边贸易额极其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作为FAT对象国。中日之间的贸易条约情况则构成了“谜中谜”:日本不愿与其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一直以来,自民党执政的日本政府面对中国领导人的中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提议,采取回避的消极态度。从《日本FTA战略》(2002年)、《关于推进今后经济合作协定的基本方针》(2005年)到《经济全球化战略》(2006年),日本政府将中日自由贸易协定定位于中长期,认为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进口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并实施与WTO接轨的关于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治理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规则和措施”——后面笔者会从越南的例子论证这些因素不是影响日本选择FTA对象国的因素。

为什么日本尚不愿意选择中国作为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象?面对如此之大的中国市场,日本政府舍近求远,截至2009年11月底,日本先后与墨西哥、文莱等12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双边FTA,正在与印度、海湾合作委员会谈判。而且,相比其它国家,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不可谓不紧密,2000年,中国已经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政府的FTA决策结果是不容易解释的现象。

中国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解释是,日本对中国的“敌意”以及中日两国的东亚主导权之争。学界流行的“敌意”理论只是描述一个表象,且缺少细节,特别是难以解释为什么日本对“中日投资协定”十分积极与支持,中日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早在1989年就已生效。

本文将从双边FTA制度产生的国内需求切入来试图解释日本国内政治的决策影响因素与结果。通过比较日本的十三个FTA对象国与中国的情况,本文发现从面积、人口、人均GDP、对日本的贸易额比例等指标来看,日本FTA对象国的标准国家模型是一个中等偏大、人口稠密、富裕程度较高、经济发达,但是对日本的贸易额在日本整体国际贸易额中的比例极小的国家。这是日本政府理想的FTA对象国模型。www.gwyOO.

基于这些发现,本文认为日本尚没有动力选择中国作为FTA对象国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的市场不够大、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法律实施状况或者中国构成了对日本的竞争,敌视中国,而是中国目前对外签订的FTA尚未对日本跨国公司与欧美跨国公司的海外竞争构成“歧视性”对待,日本国内产业利益集团的游说力量没有动力游说政府与中国谈判FTA以谋求与欧美跨国公司的平等待遇,相反,农业等反对中日FTA的利益集团力量影响着日本贸易部门的对外决策。

关于日本尚不愿意选择中国作为FTA对象国,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的经济依赖理论与政府间主义的(Inter-governmentalism)国家自治理论的区域主义理论解释起来有一定困难。本文的解释是中国目前对外签订的FTA尚未对日本跨国公司与欧美跨国公司的海外竞争构成“歧视性”的区别,因此,日本国内的跨国公司产业利益集团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抗衡农业部门的利益集团,并游说日本政府决定与中国签订FTA。本文的研究支持区域主义理论中的国内游说与寻租理论。

本文的研究对理解“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具有意义。作为亚洲的前两大经济体,中日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是东亚共同体建设中的关键一步。从世界上其他区域一体化的历史经验来看,设想中的东北亚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将经历“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同盟→经济同盟”等阶段,而中日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步与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换句话说,如果中日之间没有自由贸易协定,谈不上东亚共同体的制度建设。

下面第一部分是介绍本文的国际关系与区域主义理论基础,并说明新功能主义与政府间主义可能并不适合解释中日之间的制度化合作现状。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决策过程与两股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量。第三部分比较日本选择的12个对象国情况与中国的情况,分析为什么日本国内的决策者与利益集团没有动力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最后的结束语是展望中日之间的FTA路径与前景及在东亚共同体制度建设中的地位。

一、区域一体化的动力:理论与中日双边经贸

解释区域主义(Regionlism)的三种国际关系的理论有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的经济依赖理论;政府间主义的(Inter-governmentalism)国家自治理论;国内游说与寻租理论。

仅从贸易角度难以解释日本不愿意与中国谈判FTA。中国市场巨大,而且中国目前对来源于日本的产品适用的关税较高。

国内游说主义理论中的MarkManger(2005)解释了日本对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决策。认为日本选择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因为墨西哥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构成了对日本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生产贸易与美国跨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也就是美国跨国公司凭借FTA享受到了比没有FTA机制的日本跨国公司的更优惠的待遇,从而前者获得了对后者的竞争优势,因此,后者回到日本国内,极力游说日本政府与墨西哥签订FTA。

本文沿着MarkManger(2005)提供的线索,检索日本截至2009年11月,签订的所有双边FTA,研究结论是支持国内游说理论。此外,引入公平竞争维度后的国内游说理论也符合新制度经济学主张的制度变迁的需求基础。

二、日本贸易政策的国内决策过程与影响力量

下面将从日本国内政治出发,揭示日本对外贸易决策的国内政治、经济与利益集团基础。

1.日本国内贸易政策的形成机制

日本曾经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日本从多边主义转向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大致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日本是一个官僚制政治体制的国家。日本内阁中直接负责日本贸易政策制定的行政部门是经济、贸易与产业省(METI)与外务省(MOFA)。日本对外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有几个阶段:首先是由双边的、由政府、学界、商界等三个部门的联合委员会开展可行性研究阶段;其次是部门之间的对话与实质性谈判;第三步是政府签署双边自由协议或类似的协议;最后是国内有权机关批准政府对外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2.反对力量与支持力量:农业利益集团与日本跨国公司产业利益集团的博弈

从日本国内的经济结构来看,日本选择对外缔结优惠于WTO多边体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那么必须要跨越的障碍是“农业”问题。日本农业与农民受到的保护有三层。尽管农业在日本GDP中的比例只占1.7%、总体从业人员的4%以下(2004年数据),但是农民对政府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源于日本特殊的政治结构。

这里需要插入解释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联,以作为下一步展开论述的铺垫。跨国公司本是开展FDI,那么它们能够从双边FTAs中得到什么利益呢?其一,跨国公司开展FDI,直接在东道国设厂生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开国际贸易中的高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其二是关于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之间的国际市场竞争。

三、日本亚洲贸易政策的具体表现

——中国与日本的双边FTA对象国有什么不同?

下面分析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具体表现。从面积、人口、人均GDP、对日本的贸易额比例等指标来看,日本FTA对象国的标准国家模型是一个中等偏大、人口稠密、富裕程度较高、经济发达,但是对日本的贸易额在日本整体国际贸易额中的比例极小的国家。这是很矛盾的现象。这个矛盾的现象不仅反映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工具,而且是日本政府理想的FTA对象国模型。同时,政治体制的差异、一个国家市场体制的发育程度以及与WTO规则的接轨程度并不是日本选择FTA对象国的绝对障碍。

本文还发现,日本的十三个FTA对象国绝大多数早就是美国的FTA对象国,而中国与美国之间并没有制度化的贸易与投资优惠协议。在这一点上,日本是“追随”美国的政策。

通过与中国对外缔结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情况比较,本文进一步揭示日本不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或者中国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或者中国在与WTO国际规则的接轨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甚至可以说,中国在诸多FTA对象国的条件上要远远优越于日本FTA现有对象国的平均值。

1.日本选择的标准国家模型:国土、人口、人均GDP与对日本的贸易额比重

日本政府在东亚选择FTA/EPA对象时选择了韩国、东盟和东盟各国,在其他地区则选择了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日本的FTA对象国,根据它们之间的条约进展情况可以初步地分为三类:(1)已经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智利、泰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十一个国家与区域性组织。(2)已启动正式的官方谈判、正在正常进行条约谈判的:GCC、印度与澳大利亚。

笔者选取了面积、人口,GDP、人均GDP、与日本双边贸易的比例、日本进口额与日本出口额等指标,对这些国家及其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定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各指标的平均值来看,日本FTA对象国有四个特点(更详细的情况请参见表1):

2.日本的东亚贸易政策是追随美国,还是日美竞争?

通过观察表2,我们发现,在美国与相应国家谈判或签署贸易协定后不久或同时,日本往往会紧随其后启动与相关国家的谈判,并成功签署双边贸易协定。日本选择的贸易协定国家几乎没有超出美国选择或辐射的范围。那么,这反映了日本追随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还是日美在该地区的竞争?笔者以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日美关系是复杂多层次的。日美虽然达成在军事安全层面结盟、缔结有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但是在经济上,日本较少受到美国的影响,两国尤其是两国的跨国公司以竞争为主。

3.中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象国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与中国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与国际组织有:澳门、香港、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亚太经合组织、哥斯达尼加;正在谈判的有: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冰岛(中止)、挪威、南部非洲关税联盟等;研究之中的有:印度与韩国。

四、展望:作为东亚共同体基础的中日贸易协定

本文并不是建议中国与欧美等能够对日本构成经济竞争与威胁的强国先缔结FTA,以促使日本国内的受影响利益集团更积极地对抗来自农业的反对力量。毕竟中国也有自己的FTA战略,缔结贸易协定之前需要全面评估对本国的影响。中日自由贸易协定也许会有独特的路径。

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尚未被欧盟、美国承认为享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与欧美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欧洲国家中与中国积极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只有挪威,而且挪威是非欧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