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5-14 09:51:56

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

1明确机房使用规则,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文明使用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材,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知识学习以及上机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正,自觉约束自己,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以求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进行教学。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教育同学们敲击键盘和鼠标时要用力适度,用力太大,容易损坏,在关机时,要正确关机不可直接关掉电源,可是,总有极个别同学记不住,这就需要教师时刻进行提醒,强化他们的记忆,把德育教育渗透做细,做深入,做持久。此外,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要以身作则。在课堂的演示和上机指导的过程中,就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比如:在存放文件时,应该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把文件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中,以便更好地管理文件等。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通过观看规范的操作演示,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使德育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现在是一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网络的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年轻人群体的日益庞大的网络时代,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2.1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知识,熟悉并了解网络。在运用网络工具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表率。

2.2加强网络道德要求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到网络社会的复杂性,并知道网络是一个共享的社会,还需要规则的约束与美德的宣扬。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负面影响:①文化传输特性的不成熟以致交叉的网络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②网络信息传播垃圾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③随着网络传播的伴生品也会毒害学生的心灵。所以应该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掌握网络技术。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以获取知识促进创新。

2.3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中的“垃圾”,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上网,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道德自律和行为的培养,把社会道德对信息行为的要求变成对自己的内在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层次的信息修养,从他律到自律转变。

3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根据学生兴趣分成各个小组。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各兴趣小组集中学习,使每个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合作,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发挥自己的个性。学生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讨论和完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并了解自己的重要角色,了解到社会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基础,是学生是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通过日常教学中学生分组,让学生组织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思维和竞争观念的培养,相对于其他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突出的作用。分组是实现有效合作的关键。通过比较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异质群体比同质分组更有效。因为不同的出发点之间的同质分组结果,不利于上课时间和教室管理的合理配置,不利于群体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异质分组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有利于不同组别间竞争格局的形成,使竞争与合作相兼容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为了充分发掘深深隐藏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物质、精神,用传统的科学和文化的实质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天文、地理、建筑等知识设置成活动的单位,而这方面的知识,正是传统科学文化中的物质方面。传统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古代的遗迹、在这些传统的物质文化中,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些传统物质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合在教学中,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教给学生科技知识的同时,使教学具有了一种唤起年轻一代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精神力量。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需要我们的深入探索。

作者:张丽美韩波文工作单位:潍坊市寿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