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职校德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时间:2022-01-19 01:38:54

小析职校德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一、当今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当今社会中华传统美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极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而学校教育也呈现出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普遍只重视对孩子知识的教育,忽略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更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普遍成绩不是很好,有些甚至成为了班主任或个别教师的“遗忘的角落”,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缺陷:失落和自卑感很强,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目标和人生追求弱化,是非观念差,麻木冷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成为了中职学生的印记。[2]据国家司法部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2万~5万青少年因与父母或师长发生感情纠葛而犯罪,其中还有不少命案青少年事件和河南学生雇凶杀父、杀姐案反应出他们不不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发自内心的去感激最亲最爱的人,而是忘恩负义。麻木冷漠、感恩意识严重缺失成为现今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问题。不知感恩,还会有什么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二、德育教学和感恩教育的联系

在德育教学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后天养成,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可以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而德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传统的德育教育常容易流于形式,简单说教式的德育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逆反。如何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将呆板的说教变为鲜活的活动,在实例中渗透感恩教育,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中职德育教学新的目标。作为现代的学校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习,做人,做事和团结协作,而且要教学生感恩。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心智,要让他们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要让他们对社会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要让他们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要让他们对父母亲人心存感恩,体验生活及生命的美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从而避免因感恩心缺失所造成的悲剧发生。

三、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个浩大工程,是一种终身教育。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知恩、识恩、感恩和报恩教育。(一)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感恩意识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识恩,不能把别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农夫与蛇和养虎为患的故事告诉我们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将永远为人所不齿。其次,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感恩,不能没有原则,不能不分黑白是非。再次,要让学生将感恩之心升华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树立为他人付出的责任意识。感恩生活的赐予,树立为他人付出的责任意识,才会养成健康的心态,才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二)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从中职德育教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中都能找到感恩教育的切入点。通过讲述生动感人的事迹,引导教育学生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同学的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这些内容从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经济政治与社会》这本教材,通过向学生展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引发他们的思考,以唤醒他们感恩社会、勇于奉献的社会意识,激起他们勇于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心。(三)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从社会生活情境中提炼感恩教育的素材,通过向学生展现一些真实感人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地震中房屋塌的瞬间母亲用身体顶住了倒塌的墙壁。当营救人员挖开那一堆废墟时,眼前的情景使全场的人潸然泪下,孩子还在安然地睡觉,而母亲早已死去。细看之下发现孩子身旁的手机屏幕上显示这样几行字: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一定要记得你曾经有过妈妈。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故事往往能帮助他们释放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的无私之爱。将学生置于一种充分享受大爱的情境之中,以激发情感为手段的教学方法能促使他们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化为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四)践行感恩教育人的行为习惯在长期训练中养成。将感恩实践与常规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感恩方式、增强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又一个方法。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一封贺卡都是表达感恩的实际行动。当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已经备好了饭菜的时候,一个微笑一声谢谢就能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就是在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可以整体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总之,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沈琪单位: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