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时间:2022-08-13 11:35:33

寄宿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高完中学校。多年来,由于历任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形成了由分管的德育工作校长牵头,德育处管理,学科教师和团委、学生会共同参与,班主任直接负责,家长委员会密切配合的“五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随着学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生源的变化,住校生较大比例的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校情。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如下。

1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我校也不例外,即“让学生创造生命的精彩”;校园精神提倡“把每个学生当成人才来培养;把每一位教师当成良师来对待;把每一位家长当成益友来交往”。这都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我最后发现,好多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强调的仍然是学科分数,不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原因在于同类学校竞争中,分数仍然是最有竞争说服力的依据,是评判学校工作的硬指标,特别实行绩效工资以来,学生分数几乎成了学校对教师教学成绩考核的唯一标准。

2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工作关系定位偏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寄宿制学校里,班主任负责管理学生,可以说,班主任在学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是第一道防线,是中坚力量,对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功不可没。但我发现,有的学校一些班主任也因此养成了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的霸道作风,认为自己所带的班就是以自己为中心,遇事个人决断,不注重教师之间的团结与学科教师的之间的协调,严重伤害了同事之间的感情,挫伤了学科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使他们教书不教人,对学生德育工作漠然置之。

3学科教师德育工作地位的缺失

在学校德育阵地中,由于很多学校都采取班主任包班制,甚至有的学校采取班主任选学科教师,导致学生只听班主任的,不听学科教师的,一个班只有班主任的课好上。也由于中高考指挥棒的左右,学科依照学科分数考试分值人为分了三六九等,高中文理科高考学科为主科,非高学科为副科,中考学科为主科,不中考的学科为副科,副科教师没有学科地位,功利的驱使学生只学中考学科和高考学科,不学非中考学科非高考学科,导致学生对副科可听可不听,上课行为极其散漫。学科教师特别是副科教师既没有学科地位更没有德育地位。

4家长、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

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教育给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其表现是:近些年来,由于不少家长外出打工,不少学生,是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隔代教育管理,他们多半没文化,不识字,对孙子女迁就、溺爱;家长教育方法简单、陈旧,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的分歧,根本谈不上配合与协作,有时在某种程度上讲还与学校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管理独生子女难;管理离开了父母的独生子女更难。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得不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那更是难上加难。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后,有的是一时半时找不到家长;有的是找到了有的家长也不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而是片面强调学校的责任,根本不履行自己监护的职责。凡此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力量,降低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使德育首位错位。受功利的驱使,学校退化为培养“考试机器”的场所,而不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岂不知,没有德育为基础的教育是丧失办学方向,违背教育方针的教育。不仅不能让学生创造生命的精彩,相反,还让学生只有知识而缺失道德,缺乏同情心、爱心;只有竞争意识,没有人性的光辉,那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明白:我们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今社会,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则是废品。笔者认为,在新的育人背景下,学校应该探索创新型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内纵向“五位一体”和学校、社区、家庭横向“三位一体”交织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简称“5+3”立体教育管理模式)。使学校的教育回到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轨道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高校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何谓“五位一体”和“三位一体”立体德育模式?“五位一体”即学校德育校长牵头,德育处组织,团委、学生会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班主任直接负责,家长委员会密切配合的“五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以班主任教师为主体,教师全员参与管理,课堂内外不留空白。“三位一体”即以学校为龙头,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工作网络,学校内外不留空白,最终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全覆盖。

4.1纵向完善现有的“五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学校要将自己的办学理念真正贯彻、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就要一手抓素质教育,一手抓应试能力的培养。分数的确是目前社会、家长评价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一生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真正把每个学生当成人才来培养。如深大附中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探索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逐渐形成独特的校本德育模式,建校10年来,从未出现师生违法犯罪记录,近三年学生操行评定和德育考核优良率均达96%以上。对教师的评估,学校也不能只重结果,不看重过程,因为人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1.1防止德育队伍的单一化,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山东日照中学通过专题研究,在全校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成效显著。全国德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慧教授评价说:“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非常重要。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从对家庭的依赖中到走到学校后,有的学校或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不够,学生及家长特别希望有一种对学生的关心关怀的机制,现在山东日照实验高中在校本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的生活化管理模式,全体教师都是导师,都参与德育管理,这是很有实践价值的真命题。德育的功能不仅在课堂,而应当在生活中进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能有效地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所以说这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思路清晰,实效性强。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笔者认为日照中学的做法在其他学校德育管理中完全可以借鉴。

4.1.2班主任工作应有准确的定位,学科教师的德育地位不容忽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与学科教师之间是合作关系,并不是上下级关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是核心,是主导,但不是领导(即便是领导也要尊重自己的同事和下属),“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不是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成功的班主任不仅能管好班,更善于同学科教师合作,这样学科教师被尊重,才能提高学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为学科教师,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田。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科教师特别是所谓的副科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课堂艺术,让自己课堂更具感染力,以课堂和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4.1.3家长与学校之间应该消除分歧,加强联系交流家长和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家长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上帝,把学生看成是“小皇帝”、“小公主”,把孩子送到学校是选择了学校,给了学校面子;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该负全责,你必须给我管好,自己则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闻不问。等孩子出了问题时,不配合,不理解,不认同,采取对立的态度,袒护包庇自己的孩子,这样受害的最终还是孩子。对于学校,应该尊重家长,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随时告之孩子在校情况,对于孩子健康成长加强德育教育管理,家长学校密切配合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学校在强调育人服务意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有安全感,才敢放手去管理和教育。作为教师,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田。学校还应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能体验和感悟生活,培养高尚情操。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德育处应注重学生课间管理,建立校园文明督导队,把学生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团委的组织功能、凝聚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气。

4.2横向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紧紧抓住学校、社区、家庭三个重要环节,以学校为龙头,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实现学校、社区、家庭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初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学生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校确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国学教育”为着力点,以培养民族情感为切入点,开展以“仪、礼、廉、孝、行”等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以“知”育“情”,以“情”促“知”;以“情”导“行”,以“行”验“知”,逐步达到知、情、行的和谐统一。同时,强化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活动中受到锻炼。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和引领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网络的载体功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教育引入课堂,让思想道德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社区关工委积极占领校外阵地,配合学校通过开展“五心”(忠心献祖国、孝心献父母、爱心献社会、诚心献他人、信心留自己)、“五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说谎话、不说脏话、不欺侮同学)、“五远离”(远离烟酒、远离网吧、远离迷信活动、远离、远离)等活动,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公民美德的教育,使广大学生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深圳大学附中注意积极拓展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发挥教育的整体合力,取得了明显效果。总之,只要学校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明确德育在学校中的首要地位,借鉴寄宿制中学的先进管理经验,构建学校内纵向“五位一体”和学校、社区、家庭横向“三位一体”立体交织的德育教育模式,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