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背景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研究

时间:2022-12-14 11:23:17

职业倦怠背景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研究

1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然而现在,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随之而来的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因职业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变化产生的挫折感和沉重的心理压力。相反高职院校高校教师担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研究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重要的挑战。个人成就感偏低成为现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突出特点,从研究结果看,31~40岁的教师、从教6~10年的教师照理说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而这部分年轻教师也正是党性教育相对薄弱的人群,调查结果体现出这部分教师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一部分。所以,这些必须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2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2.1师德建设要求

2011年12月30日由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中要求高校教师要明确“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要做到个人能够爱国守法,敬业爱生;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协同创新;学术上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树立优良学风教风;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渠道是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责任意义更加重大,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素质。

2.2师德建设现状

研究表明,影响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观表现方面是存在职业倦怠,社会和学校的压力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较大影响因素,除了通过改善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提高学院领导的管理水平,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养也尤为重要。师德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中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因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压力,但社会的发展不会受控于个人,虽然社会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面对压力,我们可以调整自我状态,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摆脱职业倦怠的状态。台湾著名心理学家何永河教授有着B=P/E的观点。即,症状出现率=内外压力总和/自我强度,由此得出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显然,心理健康程度和自我强度是成正相关的,与内外压力则为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内外压力的抗压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想依靠减轻压力来达到降低职业倦怠的话是收效甚微的,最关键的是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来达到自我强度的增强效果,提高适应挫折的能力。人们心目中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授业解惑被越来越多的知识获取形式所代替,这种对于知识的背叛动摇了教师在社会大众之间的威信,导致了当前我国社会教师全体普遍的自卑情绪、不认同感。教师全体的职业行为与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改革制度貌合神离,在精神层面难以达成一致。

(1)价值观趋于功利化。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学校教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变得消极待业,自私自利,失去了无私尽责的精神追求。学校中的各种日常事务,比如科研成果和人才,采用机械量化的方式。在管理上,追求数据,追求表面文章好看,甚至忽视质量,把职称等评价机制直接和项目的数量、论文的数量挂钩,导致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严重失稳。

(2)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知识的传授是教师的天职,然而仅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关心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然而部分学校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只是关心自己教授的知识是不是被学生记住了。对于有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的学生,总是把他们推给学校领导、辅导员或者学生的家长。

(3)集体合作精神的缺乏。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缺乏合作意识,对于教师之间如何合理竞争,如何有效合作的认识不够。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校教师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方式,文人相轻,不尊重同事。总是认为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贡献最大,没有看到同事和同伴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过高的评价自己,过低的评价别人。

3关于师德建设措施的建议

在2014年“9.10”教师节前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的讲话为高校弘扬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3.1正确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2014年7月教育部的《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一共2246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所占比例高达59.4%,有1334所,高职教育可以算得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半壁江山了。然而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容小觑,他们的社会认可度还要评价都相对比较低,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已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我国现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建立起一支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院校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并熟知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要认识到,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责任重大,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责任显得更为重大。

3.2建立职业道德规划

如果教师没有一个内在的约束机制,所有的外在的监督效果也显得毫无用处。所以,教师的行为需要有一个“自监督”的机制存在,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这种道德也会以职业良心和信念的形式形成一种自监督机制。这种内在心理机制力量一方面来自于是教师的良心,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与生俱来的责任感。经过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强化教师的良心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是规范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行为。在强大的内在力量的推动以及在社会舆论的鼓舞和鞭策下,必然会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3职业倦怠的正确认识

教师首先应对于职业倦怠予以正确的认识。第一,应认识到职业倦怠是一种应该严厉杜绝的习惯,是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种不良的“病症”,会导致教育、教学水平低劣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坚决不可以放任其发展。第二,职业倦怠在教师行业中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因此,教师必须认清职业倦怠,只有认识了解了,教师才可以对症下药,通过科学的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去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有学会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很长的恢复时期。总之,教师道德建设能够激励教师忠诚于国家和党,促使教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教学工作进行的同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就我国来说,现在是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当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基础上,高职院校教师师德高尚与否对大学生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着直接影响,所以,高职院校更应重视师德建设。

作者:苏红艳 甘本鑫 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