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11 08:42:2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才发展的基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德育为主的课程,因此,教师要结合课程特色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构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高效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为学生形成高尚品质奠定坚实基础。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停留在表面,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未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现阶段,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在课堂。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培养,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仍未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普遍关注。究其根本,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师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数学、语文、英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上,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不足,教师备课、讲课投入精力不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致不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较低。

(二)课程内容囿于教材,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是对教材知识进行讲授,学生能从中学到的知识有限。很多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开展教学,教学方式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师单向讲解的方式,在课前缺少对课程的总体设计,忽视学生的具体情况,使得课程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参与感,无法实现德育目标。

二、基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强调品德教育,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

要想改变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把它放在和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首先,教师应真切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过程、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活泼爱玩,单纯地说教、反复强调道德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有时过分的说教还会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因此,在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度方面,教师应通过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地学习课程知识,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1]。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

1.明确教学目标,带着计划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备课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好每节课的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与班级共成长”这节课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谈谈班内的同学、说说身边的小事儿、讲讲班级的变化,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对班集体形成深刻的认识,进而形成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下。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体会生活为主,教师应利用好教材的这一优势,在授课过程中借助丰富的图片、短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资源,或者带学生模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再辅以教师生动的讲解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比如,在教学“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环境被污染前后的一些图片,如清澈的河水和被塑料袋污染的河水、如茵的草地和被行的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污染给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与环保相关的纪录片,以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学生对保护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和现今正在施行的“垃圾分类”政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大赛”小游戏,帮助学生学会垃圾分类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

3.巧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师要收集和筛选相关教学素材,为丰富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效支撑。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行在网络上搜索“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以此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比教师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信息技术还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密切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其他教师分享的高效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从而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可以利用网络通信软件与学生即时交流,弥补传统教学中师生无法在课下及时沟通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录制微课,将其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生思维跳脱,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往往无法使学生保持长期的专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革新,采取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保证学生专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分组排演生活短剧、开展小游戏等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教材中有很多图画,教师要利用好这些图画,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更丰富的绘本、漫画等图画素材,用于讲解教学内容。相比于文字,图画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拟人化的漫画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给地球带来的危害。在学生初步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可以做到的低碳行为”。学生踊跃发言,深入理解了低碳生活,自愿过绿色低碳的生活,形成爱护环境就是保护我

5.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道德与法治内容。教材内容大多贴近生活,教师应做好课堂与生活的对接工作,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学习课程内容,再把所学课程知识应用到生活中[4]。例如,“与班级共成长”这一章节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可以在平时多观察班级情况,将学生课间休息、上自习课的情况拍成照片、录成视频,在课上让大家观看,并询问:“大家觉得自己在视频中表现得怎么样?”“自习课上,谁的表现最好?谁的表现最差?为什么?”“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指出视频中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及师生互动,学生懂得了保持安静有序的公共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后,教师发现学生课间大声喧哗、打闹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自习课上都遵守课堂纪律、安静学习,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了增强。又如,在教学“垃圾分类”一课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督查小组,轮流监督、检查学生在教室内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和情况,培养学生日常进行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应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巧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效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梁丹.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2020,17(27):28.

[2]郭琪.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5):22-23.

[3]王阅媚.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0(01):38-39.

[4]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16):37-38.

作者:蒋旭 单位: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