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9 09:13:13

保险学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保险学具有“双重课程属性”,应通过教学材料的精心遴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理念的持续创新,打造真正有效的大学课堂。教师要从汗牛充栋的保险学基本材料、参考材料、业务案例和阅读材料中,遴选最重要的部分用于课堂教学,并个别指导学生差异化延伸阅读;科学设计课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首尾相顾形成一个闭环;重视专业经验与方法的传授,尝试师生间的研究性合作,讲究专业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关键词]有效课堂;保险学;教材与教法;教学改进

美国教育学者鲍里奇认为,有效教学包括“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1]五种关键行为。20世纪中期以来,大学课堂明显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大学课堂越来越取决于学生主动和教师主导的相互作用;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教学的稀缺资源;教育的功利性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大学本科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保险学,教学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矛盾的焦点仍然指向课程与教学论的三个比较古老的问题:教材、教法与教改。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教学材料的精心遴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理念的持续创新,才能打造真正有效的大学课堂。

一、保险学传授什么

保险学传授什么,实质上是指教学内容的确定。保险学是金融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与实务“双重课程属性”。保险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兼顾保险理论与实务两个层面,既使学生能够从事具体的保险业务工作,也具备从事保险行业高端管理的理论素养,并为多样化发展提供某些可能性。因此,教师要从汗牛充栋的保险学基本材料、参考材料、业务案例和阅读材料中,遴选最重要的部分用于有限的大学课堂教学。(一)基本材料与参考材料教学的基本材料就是“教材”,狭义的教材便指“教科书”。保险学的教科书版本不少,如北大版、人大版、高教版等,但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保险基础、保险市场、保险实务、保险经营、保险监管和社会保险等几个部分。相比之下,北大版的《保险学》逻辑结构似乎更合理,教材按照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要求,让学生得到系统、科学、严格的专业训练,为他们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他们即将面对的保险实务中的问题奠定基础,系统而深入地掌握保险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最新动态,教材还夯实了有关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的理论基础、保险合同的基本法理;教材的“保险市场”篇,将保险市场主体(保险公司、保险消费者)、保险中介、保险监管并列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保险市场构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以“专栏”形式引入了一些经典案例,有利于学习者理论与实际的结合。[2]但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保险学教科书只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最基本材料,更像是这门课程体系的最大公约数,为教学提供基本的内容和框架结构。大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教科书吃透、讲活,势必借助一些好的参考材料来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感悟更深层次的东西。如补充国内外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保险史论方面的经典材料,引导学生延伸阅读保监会、各大保险公司网站信息,选读重要的保险研究论题,解析保险业务经典案例等。教师在评估这些材料重要性从而决定取舍的时候,要适度考虑评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对论据的评价、把理性运用于具有重要道德/社会意义的问题)的培养,不能忽视学习内容的价值与意义,也不能忽略学生内心的体验与理解。正如内尔•诺丁斯所说,如果不对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中心问题(即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的主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教育”一词实际上就变得没有意义。[3](二)业务案例与课外习题保险学教学不仅需要厚实的理论来支撑,也需要鲜活的经验来伴随。这些经验从哪儿来?主要从业务案例中获得,要么联系实际讲理论,用案例来说明或佐证理论,要么采用案例教学法,寓理论知识于案例中。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业务传授,都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外发散,让学生的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堂之外,因此,适当给学生留下一点课外习题,无疑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教师会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复习思考题,而现行的保险学教科书每章之后附有“思考与练习”,为了与教科书功能形成互补,教师要求学生制作以保险事件分析为主要内容的PPT,并实行课外准备、课内分享,学生们对此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认为不失为保险学理论知识消化与深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三)个别指导与延伸阅读事实上,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学一般掌握在平均学习能力上。学习能力低于平均值者应该加点“小灶”个别指导,或者“笨鸟先飞”,微信与网络空间充当了有力的工具;学习能力高于平均值者,教师可以列出相关经典著作、热点问题等,使之获得延伸阅读和更快提升自己的机会。课外延伸阅读能否落实,主要建立在学生的自觉性之上,教师似乎爱莫能助。为此,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尝试,发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笔记抽查及小论文展示,在帮助学生提高延伸阅读效果方面有所补益,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学习。

二、保险学怎么施教

保险学怎么施教,实质上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兴趣和有用是学习的基本意义和最可靠的动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大学教师梦寐以求的,因此,大学的课堂设计也常常在“兴趣”与“有用”之间赋予教学的现实意义,而首尾相顾形成闭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应是一种必然选择。(一)第一堂课关于第一堂课,无论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算过分。因此,威尔伯特•J•麦肯齐教授认为,上第一堂课之前三个月就要开始准备,开课前的两个月、一个月、两周、一周,都要有相应的备课任务,而第一堂课结束时,学生应该形成“一种认识、一种感觉、一种意识、一种期望”。[4]即通过教师与学生富有创意的简单交流,打破僵局、设置和倾听问题,介绍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评估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学习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感觉自己与班级里的其他成员可以形成一个可安全参与其中的群体,意识到教师真心地关心他们的学习,而眼下这门课将是有用并有趣的。保险学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功能与现实意义,有用性比较容易解释,但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是个难题,我的教学实践表明,第一堂课教师积极投入、精神状态良好的学期,学生评价及期末考核成绩也相对较优。(二)讲授与讨论芭芭拉•G•戴维斯认为教学方法很重要,还特别提出了“讨论策略”、“讲课策略”、“合作学习和经验学习策略”。[5]讲课策略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理解力,促进知识的学习;讨论策略主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思想的学习;“合作学习和经验学习策略”则通过学习小组和学习团队活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同伴学习和应用能力学习。如何讲好保险学课程,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为什么选择讲授法,然后研究自己的听众,掌握讲课节奏,凸显讲课个性,最好使用笔记和直观教具讲课,关键事件往往是教学的“亮点”,离开时留下问题,并站在受教主体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组织好保险学讨论课,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认为,当讨论的目的(如智力目的、情感目的、社交目的等)确定之后,就要挑选一个好的个人化的讨论题目,提供准备好的材料,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鼓励但适当控制发言过多的人,调动沉默寡言的人,减少分析上的混乱,保护少数人的观点,避免做过于绝对的总结。[6]例如保险案例讨论,应该是一种学习交流而不是辩论比赛,本身没有胜负之分,案情分析可以有多种角度、多种观点,目的是释放学生的思想,在不同观点的较量中训练理性思维,同时加深对保险专业问题的认识。(三)实践与调研保险学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践、课程实践和实地调研。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大四的实习阶段,学生在这之前也可能去业务部门见习或开展课程实践,如参与保险业务的市场推广等。总体而言,大学生在读期间的实践性教学主要还是实地调研,一看保险机构运行和业务开展情况,二听从业人员对保险热点难点问题的解读,为理论学习找到实际应用的载体,形成便于记忆的知识单元。实践与调研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难以形成精确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走进行业、企业和业务一线的兴趣,引导学生提高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四)最后一堂课保险学的最后一课是在完成教学大纲之后,虽然已经没有新课内容,但还有三项任务需要同时结束:一是在期末考试之前上一次复习课;二是让学生感到课程结课了;三是实施期末学生评价工作。教师需要解释考试的细节问题,最好组织一次模拟考试,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学习主要概念或观点,简要讲解主要的问题和观点,并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提问,通常以建议学生如何准备期末考试来结课。卓越的大学教师总是立足于运用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将学生的努力结果评分排序。当教师评价学生时,也同时在测试自己促进学生学习的努力;当教师评价自己时,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目标和结果实现情况来评估。期末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模拟考试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特别是关于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讲情况、提问情况、讨论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地考察调研情况,教师应如数家珍,并让尽量多的学生得到正面的肯定,教师也应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进一步提升自己提出真诚的希望,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学习有一个系统地反思,由此产生获得感,形成美好的回忆。

三、保险学教学如何改进

教学如何改进,实质上是指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不只是把教师的个人经验和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把相关课程的他人经验和知识引入课堂,保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业界的新知识随时引进课堂,如何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何处理“器”与“道”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教学改革问题和亟待创新的教学理念问题。(一)重视专业经验与方法的传授美国教育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认为,大学越来越经常地被喻为“服务站”,担负起了为公众服务的职能。保险学教师不能总是呆在“象牙塔”里,应该不断寻求校企之间的“供求点”。最好的方式就是与保险从业人员交朋友(充分沟通,知晓彼此的需求)。业界的最新动态和从业者的实践经验,无疑就是大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鲜活材料,大学通过教学和学术研究推动社会服务,则可引领保险产业的发展。大学教师就是“人梯”和“铺路石”,既要给学生传授现存的知识和专业经验,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还要帮助学生精心编织一张专业化的“人际网”,以拓展可靠的学习渠道,为学生实习、调研甚至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大学保险学专业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不只是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还在于是否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二)尝试师生间的研究性合作当代大学的师生关系已由主辅关系过渡到平等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发力,达成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职业发展。保险学教师与学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师生共同编写保险案例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他人编写的案例,有时为了增强“境域感”,也自行收集一些地方性案例予以补充。案例的选编,实际上就是保险理论与实务在人们头脑中的演练,教师与学生共同编写保险案例,作为一种特殊作业,其编写过程就是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深度参与的学生拥有更多获得感。(三)讲究专业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大学教师在享受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终身教职等正当权利时,既要遵循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职业之道,也要恪守教师的学术之德,对学术的诚信,对大学的忠诚,履行与教学、研究、大学行政管理相关的学术责任,以及与服务社会、政治参与、公共生活等相关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学生、同行、社会和政府的责任。[7]保险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保险理论和业务技能,还要传递保险职业精神,如风险意识、诚信行为等,坚持传道、授业、立德相结合,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应“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8]大学保险学教师须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对保险职业精神的理解,言传身教,在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格的修炼和思想品质的提升。

作者:曹冰玉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