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0:51:14

保险营销员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1

1.保险营销员增幅放缓。保险营销人员是指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资格证书,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及提供相关服务,并收取手续费或者佣金的个人。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保险人制度以来,保险营销员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保险公司仍然依靠人海战术进行业务扩张,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但从近年来我国保险营销员增速来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保险营销人员增幅放缓的原因一是目前保险监管机关对保险营销员制度的监管日益加强,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准入门槛高了,人数自然下降;二是银行、网络、专业、电销等新渠道的开拓挤压了保险营销员的生存空间。

2.保险营销员职业认可度不高,人员流动量大。毋庸置疑,目前我国的保险营销员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没有很高的认同度,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内部不认可。保险营销员通常不是公司内部的正式员工,工资没有底薪,不享受基本的医疗、养老等保障。其次是社会不认可。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营销员自身的各种误导行为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社会诚信度;社会整体保险意识薄弱,对保险营销员职业不了解;媒体过多的负面宣传报道,等等。据某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保险业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保险公司第一年的营销员流失率甚至高达70%—80%,从这点上看,我国保险营销员的职业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人员流动性较大。

3.激励机制不健全,展业持续性不高。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对营销员的激励机制主要通过手续费支付的方式来完成,而且通常是首年手续费高,然后逐年递减,甚至有的险种没有手续费。首年支付给保险营销员高比例手续费,可以调动其展业积极性,对保险公司而言也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保费规模的扩张。但这样的手续费机制也造成了诸多弊端,一是在追求规模的动力下,质量却得不到提升,二是为获得高额手续费,营销员道德风险提高,误导消费等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影响了保费增长的持续性,后期随着手续费的递减,保险营销员积极性降低,展业积极性下降,对保险公司稳定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

二、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明确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尽管我们反复强调保险营销员对保险行业的重要性,但从实务中来看,保险营销员并未获得与其职业所匹配的法律地位。根据保险会的《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规定:依法理顺和明确与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关系,减少与保险营销员的法律纠纷,切实维护保险营销员的合法权益。法律地位问题是影响保险营销员各项管理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因。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主要基于两种关系上,一种是与保险公司,另一种是与公众,与保险公司的关系,主要是劳动合同关系,需要通过劳动合同来确定该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的劳动关系,无论是派遣工或正式工,都应通过合同形式来固定下来,避免保险营销员成为保险公司的“边缘人”;在与公众的关系上,国家应通过进一步立法,以及提高宣传力度,提升保险营销员的形象,以此来促成保险营销员与公众的良性关系。

2.加强教育培训,严格准入标准,提高保险营销员素质。目前我国的保险营销员群体饱受公众诟病,可以说在公众心目中,把保险推销和传销视为一类行为,这种现象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保险的声誉也造成了较大冲击,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保险行业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以及保险营销员整体素质偏低误导性推销严重等原因。我国的保险营销员群体准入门槛较低,从业资格考试教简单,在监考、技能测试等环节上也存在较大水分。相比之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营销员尽管数量众多,但更为专业,整体素质也比较高,公众对这一职业也较为认可。美国实行严格的保险营销员培训制度,准入标准较高,平均每位营销员的培训成本超过1万美元,并且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需要通过24门寿险和个险的考试才能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在这点上,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严格保险营销员的准入标准,加强专业知识考试和技能测试,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加大力度,强化对保险营销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对公司下的保险营销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严格实行淘汰制,从而提高保险营销员的整体素质。

3.建立长效的佣金激励制度。我们应立足于目前的佣金激励制度,查漏补缺,改善保险营销员的生存环境,全面提升其展业积极性和持续性。首先,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应回归到以效益为重点的轨道上来,拒绝跑马圈地盲目扩大保费规模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其次,针对保险营销员建立长效的佣金激励制度,改革薪酬体系,首年的手续费提成可以适当减低,然后逐年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保险营销员的忠诚度,提高保费来源的稳定性,也能让保险营销员形成长远发展的业务素养,提高业务质量。

三、结语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2

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将保险营销员制度引入我国,这一制度在我国迅速蔓延,国内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效仿,极大地推进了保险业务的发展。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的保险人大约为800万人,上半年保险营销员的原保费占比依然是所有保险营销渠道中最高的,为10771.51亿元,占比超过了50%,但较去年同期增长为-2.49%,出现了负增长。保险营销员一直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向大众传播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市场的转变,单纯依靠人力规模带动业务增长的发展模式,大量挖掘人情保单已开始威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过激的营销模式增长,目前,我国保险营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1.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无确切的法律关系且权责不对等。现阶段,各家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日常招募的营销员与之只有关系,保险公司授权其进行产品售卖,根据业绩来计算其佣金,但其不能像内勤人员一样具有公司人员编制并签订劳务合同,但公司对营销员负有管理责任,显然这种关系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这就会导致营销员为得到更多的佣金走极端销售路线,大量返佣、体检单作假现象频繁出现,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需频繁处理这些由营销员违规展业、销售误导等造成的麻烦。其次,营销员与保险公司无隶属关系,其对公司普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无法进行长期的个人职业规划。2.保险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业营销人员相对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个人保险人无学历限制,而其他金融业的营销人员在录用时均会考虑个人综合素质及学历水平。所以,保险营销员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入职后的岗位培训管理体系不健全,从而导致营销员的整体素质较低。3.多元化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需求日益丰富,但具备较强的保险专业能力、高素质的营销人员相对较少,对于高净值客户的保险规划依靠单一粗放的营销方式得不到满足。

二、国际上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分析

站在国际的视角来看,日本、美国、英国三个发达国家的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保险营销员制度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的营销员管理体制与这三个国家相比具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到取长补短,不仅可以提高保险营销员自身的利益,而且从长远考虑可进一步提高大众对保险的认识。1.日本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比较分析。经过不断发展完善,日本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已相对成熟。从营销员的组织架构角度分析,日本废除了纯人制度,实施以保险人为主体,发展雇佣制的营销员制度,分为业务层与管理层。其中,业务层级的营销员业务范围是销售公司产品,并针对保单做好保全、为客户提供服务工作,但没有增员招募的权利。而管理层级的是受公司委托的区域经理以上职级的人员,这些高级管理营销人员须根据公司的经营理念与方针对所属区域内的保险人进行管理,并与公司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合作,按照公司相关规定从事发展、培训、管理与督导工作。日本的这种分层管理制度将业务层与管理层进行了区分,与我国寿险公司中的纯人制度有所区别,在我国基层业务员也具备增员招募的权利。相对而言,日本的这种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分工较明确,可促进保险公司的专业化运营发展。其次,从薪酬制度角度分析,日本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中增加的固定工资部分,各家保险公司可根据地域经济发展水平设定最低保障工资,若营销员当月工资未达到该标准,可由保险公司补足差额。且日本保险营销员的收入分为固定工资、准固定工资、业绩浮动工资,并享受社会保险和公司福利。日本的保险营销员薪酬体系相对较完善,而我国保险营销员工资构成主要根据业绩进行评定,所以相对日本的薪酬制度,我国营销员缺乏基本生活保障,业绩压力较大,生活幸福感不高。2.美国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比较分析。美国的保险系统分为总人营销、分人营销与个人人营销。其中,总人营销模式可进行独立经营,分人营销有雇佣和两种模式,而个人人只能进行产品销售。由此可见,美国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是以人制为主,辅之以雇佣模式,与我国的人制度相比层次更加丰富。而我国的保险营销业务大多依靠简单的大量增员,用“人海战术”粗放地促进保险业绩增长;并且美国的营销员培训体系更加完善,监管制度更加完备。3.英国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比较分析。英国营销员管理体制与我国相比具有两个不同点。首先,公司化的趋势。在我国,营销员主要是靠一己之力来展开保险销售,而英国的营销员主要依靠所属公司的共同力量,几乎不进行单打独斗,具有较好的员工归属感。在英国,为避免经纪公司业务和公司业务混淆,监管部门会对二者的市场进行严格区分,以促进两个市场和谐发展,良性竞争。其次,大力鼓励保险公司招募兼职人。英国保险公司为降低产品销售支出,提高销售业绩,避免故意误导客户现象,会允许并鼓励发展兼职人。因为兼职人已具备其他收入来源,不单纯依靠保险销售来维持生活,可有效降低销售误导动力;且兼职人具备广泛的社交圈,可在自己已熟悉的领域内发挥优势,减少前期获客压力,有效提高销售业绩。4.不同国家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经验借鉴分析。基于国际视角比较分析,在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体制下,对照《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保监发〔2012〕83号《意见》),我们发现,日本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首先,在保险公司与营销员的法律关系方面,日本采取雇佣关系,可避免我国营销员出现的职业归属感不强,缺乏正确的营销理念与公司文化问题。雇佣制的营销体制可促进营销员赢得社会地位,提高集体归属感,从而利于公司发挥统一管理的优势。其次,在薪酬设计方面,日本保险公司根据地域经济发展水平、营销员个人文化素质、司龄等设定固定工资,可保证营销员的基本生活收入来源,提高职业安全感,进而提升营销员服务公司的忠诚度。最后,在退职金设计方面,日本采取的是雇佣合同,他们可享受公司的社会保险与公司相关福利,公司会为其设计整套培训,促进个人专业技能快速提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但在我国,退休保障一直是保险营销员避而不谈的话题,我国的保险营销员不能同公司内勤员工一样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体而言,日本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设计更加完善,既可增强营销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留存率,又可为保险公司减少营运成本,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很值得我国借鉴。

三、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发展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营销员管理体制发展道路可打破粗放式的保险营销瓶颈。在此,我们应基于国际视角积极学习成功经验,逐步改革发展当前保险营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病,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提升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体制策略。1.强化政府监管。由于保险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公众缺乏正确的保险消费观念,保险意识不强,在保险公司经营中常屡次出现销售误导问题,更加恶化了公众对保险业的看法。所以,在自主经营的前提下,需由政府推动,强化监管,从源头减少销售乱象,确保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改善薪酬体系。借鉴日本的保险营销管理体制,我国也应提高营销人员的归属感,逐步从仅以销售业绩评定KPI(即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s),转变为多层次的薪酬核算模式。3.提高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我国开设保险专业的本科院校整体较少,且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保险专业的设立大部分由“双一流”高校开设,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保险精算人员或保险管理人员,但开设保险专业的普通高校相对较少,且生源较少,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更少,这就导致了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得不到保证。所以,流入保险市场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保险服务需求。4.规范营销员职级制度。借鉴日本营销管理体制成功经验,目前,我国“金字塔型”的保险营销团队是造成营销员个人定位不明确、无法体现价值存在感的主要矛盾。建立“纺锤型”的职级管理体制可解决营销员缺乏安全感、收入波动较大的问题。5.发挥科技引领保险专业营销。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保险营销,如登门拜访、街头获客等形式,不仅无法高效提高销售业绩,而且无法提升公众购买保险的意识。所以,在科技引领下,积极开拓互联网直销、大数据精准营销等方式,可逐步强化公众的保险意识,为客户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保险规划,更宜进一步开拓保险市场,提升保险业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坤坤,袁鹏.我国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保险市场,2013(07):71-73.

[2]张自力.大胆改革营销体制促进人寿保险业务发展[J].保险研究•实务,2002(10):38-39.

[3]魏华林,黄余莉.我国寿险营销方式转变研究[J].保险研究,2012(04):72-78.

[4]唐长勇.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9):99-100.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3

[内容提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留住、用好营销员,是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而健全的薪酬制度是吸引、激励、发展和留住人才的最有力的工具。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增强保险公司内部活力、实现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酬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分析了保险公司营销员新酬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新酬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酬管理;保险公司;营销员

一、薪酬相关概念解析

(一)薪酬结构

广义的薪酬即报酬,是指企业员工因向企业提供了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回报。报酬可分为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大部分。

内在报酬是员工由工作本身而获得的满足感,是精神形态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权;自由分配工作时间与方式;较多的职权;较有兴趣的工作;活动的多元化。

外在的报酬则以物质形态方式表示,包括直接的薪酬、间接薪酬及非财务性报酬。其中,直接薪酬则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间接薪酬即各种福利;非财务性报酬是指与职务相关的一些特殊待遇,如私人秘书、动听的头衔、偏爱的办公室装潢、特定停车位、宽裕的午餐时间等。

狭义的薪酬,则指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各种形式的现金和实物,是广义薪酬中的外在报酬部分,也可称为货币性报酬或经济性报酬。

薪酬应该包括:基本薪资、奖励薪资、附加薪资、福利。

基本薪资根据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复杂程度、责任大小、以及工作强度为基准,按员工完成定额任务的实际劳动消耗而计付的薪资。它是员工薪资的主体部分和稳定部分。

奖励薪资根据员工超额完成任务、以及优异的工作成绩而支付的薪资。其作用在于鼓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又称“效率薪资”或“刺激薪资”。

附加薪资为了补偿和鼓励员工从事特殊工作而支付的薪资。它有利于吸引员工从事某些对公司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

福利为了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骨干人员的稳定而支付的作为基本薪资的补充的若干项目,如失业金、养老金、午餐费、医疗费、退休金以及利润分红等。

(二)薪酬功能

一般来讲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功能:

1、维持功能。也可以称为生存功能,即薪酬要能换得劳动者维持其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物质。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其基准是最低生活收入。

2、保障功能。保障功能指劳动者所获得的薪酬收入除了必须满足其本次的生存需要的花费之外,还要能提供保障劳动者为下一次的劳动提供所花费的“维护”成本的支出。

3、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是指劳动者提供了超过工作标准的劳动所获得的补偿收入。它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劳”多得。这里的“劳不仅包括简单意义上的体力劳动,也包括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技术创新劳动、管理创新劳动等。

二、保险营销员的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保险公司薪酬策略的缺失已经导致了薪酬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系统性低,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薪酬管理体系往往是通过多次的薪酬改革形成的。在改革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制定出不同的薪酬管理体系,这些体系多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基本工资调高、增减福利项目等,并非全盘考虑,这就有可能忽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薪酬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由于不同时期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人员的差异性而导致设计不够系统化,各种制度强调的导向分散或都强调同一导向,使各项制度的综合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使保险公司不能取得长期的竞争力。如底薪+提成制,多数中国保险公司采用只此种分配制度。一般企业底薪200——600元,提成比例根据销售额大小从1%——10%不等。另外,也有保险公司根据销售指标的达成比率提取,提成收入占总收入的60%——80%。这样使得营销人员的才能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不利于保险公司销售业绩的提升。

(二)薪酬与经营战略错位

这方面的表现很多,如有的保险公司声明它的战略之一是成为市场上的领先者,但该保险公司却将薪水标准定位于中档水平,且奖金只授予做出出色业绩的营销人员。保险公司往往着重于奖励短期经营业绩,这易于导致营销人员的短视行为,可能会放弃或忽视一些对于保险公司长远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工作,如新市场的开拓。每个保险公司都希望利润最大化,应该强调保险公司整体业绩,团队协作,但实际中却往往过分强调营销人员的个人业绩考核与激励,这必将会影响到营销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从而影响组织整体的运作能力,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链条的断裂;而过分强调团体的利益,又会使营销人员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

(三)缺乏考核基础,无法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薪酬的激励力度取决于薪酬与绩效的匹配程度以及营销人员个人利益与保险公司利益的结合程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仅仅把薪酬作为员工收益的一种支付手段,并不重视薪酬的激励功能,尤其是长期激励作用。如平安历来的销售人员分配模式都是低底薪+中等水平的提成。销售人员的收入多少仅只与销售业绩即保费收入有关,完全是数字说话。而是否配合公司的整体需要,是否有有效的信息反馈等似乎一概与销售人员无关,对于公司管理层的一些部署和要求,做好了是应份,做不好就扣罚,造成销售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免有些对抗情绪,不合作情绪。出于物质需求、出于经济需求销售人员也会尽力争取更多的保费、更好的业绩,但这在销售人员看似乎只是个人的事,公司对己身只有束缚而缺乏指导、激励。销售人员对公司也渐趋漠不关心,使得保险公司失去活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发展。

(四)较注重物质报酬,不注重非物质报酬

薪酬系统作为保险公司激励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需要其他激励制度来补充,特别是非物质报酬的激励手段,如建立起包括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以及较宽裕的午餐时间、特定的停车位,还包括参与决策、承担较大责任、个人成长的机会、活动的多元丰富化等等。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尚未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报酬的重要性,对非物质报酬的激励手段也较为忽略,从而造成营销员的浪费和保险公司的损失。

三、保险营销员的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方向

(一)改革营销员的福利制度

1、实行等级福利待遇

长期以来,福利平均主义盛行,福利与营销员的业绩没有太大联系,对营销员起不到多少激励作用。完善营销员等级福利待遇制度,设立营销员等级,从体制上杜绝福利平均主义的弊端,根据营销员的等级不同分为不同的福利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员享有不同的福利待遇。

2、实行保险公司福利形式的多样化

有的保险公司没有考虑到营销员的个性化需求,福利物品与营销员的需要相脱节,力求用一种物品去满足所有营销员的需要,营销员并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福利状况。实行让营销员自由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福利,象自助餐一样,因此这种福利形式称为自助式福利。营销员要什么,保险公司就发什么。如公司可以以福利包的形式,提供一揽子福利形式,不同层次的营销员有不同的福利金额,营销员在自身等级所确定的福利额度内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福利组成形式。

3、营销员参与福利的设计

包厢公司让营销员参与到自身的福利设计中来,以通信福利为例,营销员可以自由选择领取通信津贴,自己解决通信问题;也可以不领取通信,使用公司的通信,一旦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对自己福利形式的发言权,则工作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都会得到提升。

(二)建立有效的保险营销员经济增加值激励体系

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提取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公司业绩度量的指标,衡量了保险公司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基本计算公式是: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

资本代表着向投资者筹资或利用盈利留存对保险公司追加投资的总和。如果管理者能有效运用资产,那么获取相同税后净营业利润所需的资本将减少,而盈余现金就能回报给投资者用来投资其他保险公司。通过向管理者收取资本成本,可以鼓励管理者高效利用资产,为股东和债权人负责。

EVA的奖金额度是通过公式每年重新计算的,根据EVA的计算公式,当EVA为零时,保险公司经营产生的效益刚好等于股东期望回报;当EVA大于零时,超出零的部分为营销员为股东创造的超出预先期望的回报,保险公司可以将超额的EVA按预先设定的比例分配给营销员作为奖金,则超额愈多,营销员所获得的奖金就愈多;营销员的奖金完全来自于营销员所创造的价值,对股东而言是没有成本的。当EVA小于零,即保险公司由于历史问题计算出来的EVA为负值时,由于营销员的努力,使负值的绝对值变小,则营销员也可以根据二者的差值获得相应奖励。

保险营销员经济增加值激励体系建立的具体措施有:首先明确每个保险营销员所要承担的公司资本成本,只有当他们明确自己所负担的资本成本时,才会知道自己所获奖金的基数。其次,当EVA值大于零时,确定保险营销员的奖金比例,营销员的销售额越大,奖金比例也越大。

EVA方案中,并不是所有的超额奖金都一次付给营销员,EVA预设了奖金库,用以保存部分超额奖金,只有在未来数年间EVA仍然维持原有水平时,这些奖金才付给营销员,如果EVA下降了,滚入下一年度的奖金就会被取消,奖金库使营销员承担奖金被取消的风险,能鼓励他们做有利于保险公司长期发展的营销策略,并谨慎地权衡收益与风险,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营销员的短期行为,保证了业绩的可持续性。

(三)健全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考核体系与保险公司的管理制度具有相当的关联性,为营销员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和规范的一整套准则。建立有效的考核组织保障,建立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加强考核主体和被考核者的培训阐明考核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营销员提高个人技能、素质,从而改善营销员个人和公司的整体绩效,而不是为难谁,不是人为地制造麻烦,帮助被考核者的排斥心理,或者是对考核寄予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并把本期内的考核指标及其权重公布,明确公司经营目标在考核体系中的体现。

四、结束语

保险公司保营销员工作具有时间随意性和自由度大,工作场所流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保险公司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薪酬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营销员的积极性。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回避、又迫切需要取得突破的重大问题。保险公司只有改革现有的新酬管理体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最终实现保险公司最高利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冉斌.薪酬设计与管理[M].深圳: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97-103.

[2]苏冬.保险经纪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初探[J].上海保险,2002(4).

[3]何燕珍.竞争力导向型企业薪酬水平政策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8).

[4]彭璧玉.战略薪酬模式的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6).

[5]陈思明.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J].同济大学学报,2004(4).

[6]何燕珍.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1).

[7]王凌云.论企业薪酬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匹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1).

[8]苏海南.战略性薪酬管理提升竞争力[J].团队,2004(11).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4

一、虚拟社区蕴藏巨大的保险商机

有的营销员在感叹客户难寻时,他一定没有想到,在网络的某些空间中,活跃着数以千万计的潜在客户,而他足不出户就可以影响或接触到这些潜在客户。这就是网络虚拟社区(socialweb)。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也包含了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相应的组织、社区成员参与、一些相同的兴趣和文化等特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提供各种交流信息的手段,如讨论、通信、聊天等,使社区居民得以互动。保险营销展业的目的在于寻找潜在客户,通过互动获得客户的信任并最终达成交易。在虚拟社区中,由于存在海量的潜在客户,因此如果方法得当,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的客户资源。另外,与现实世界中营销员需要主动去接触和认识客户不同的是,在网络上,更多的潜在客户可能会因为被你吸引而主动与你展开互动。在网络互动的基础上,如果有必要,再辅以传统的电话互动、人员互动等方式,则会取得很好的营销效果。根据CNNIC测算,到2009年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数达到1.24亿。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必定能够给保险营销带来新的动力和商机。

二、保险营销员可重点关注的几类虚拟社区

(一)博客

博客(Blog),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和更新。博客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即时更新的特点,让用户最快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用户可以发挥无限的表达力,及时记录和个人的生活故事、闪现的灵感等,更可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保险营销员可以在博客上提供公司信息、产品信息、保险业的规定、保险合同常识、理赔程序及争议解决途径、标的风险管理方法、客户利益维护方法、博客主人对时事的评论等。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保险营销员要展现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乃至人格魅力,获得客户的信任和推崇。

(二)微博

微博是一种“迷你”博客,以140个字为限,提供插入单张图片、视频地址、音乐功能等。用户可以描述他正在做的、读的、想的,以及任何别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微博上所发表的内容或许对某些人而言没有价值,但是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则存在价值。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WAP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地信息和接受信息,可实现快速传播。微博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等一些事件中,微博的巨大新闻传播能力被认识,民众参与微博互动的热情高涨。保险公司或者保险营销员如果能够在微博中分享有价值的新闻或者观点,则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关注。

(三)各类社交网络(socialnetworksservice,SNS)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人们最初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网络社交,之后逐渐出现BBS、即时通信(IM)、博客(Blog)、微博(Twit-ter)等手段,随着网络社交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社交网络出现。据有关研究,“非接触型”社交占人类社交的80%以上,因此,具有虚拟特性的社交网络可以在人类的社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Facebook是近年来社交网络的成功典范,其注册用户数达4亿。近年来,国内的社交网络也有快速的发展。根据这些社交网络的特点,大致可以将国内的社交网络分为四种类型:校园生活型,如人人网、占座网、同学网等;休闲娱乐型,如开心网、51网、海内网等;商务职业型,如若邻网、天际网、5G网等;婚恋交友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网等。在这些社交网络上,网民们既交新朋友,也与老朋友保持联络,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情感的交流。保险营销员需要选择适当的社交网络进行营销,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职业商务型的社交网络应该更适合业务开发,较多的美国保险经纪人或人活跃于职业商务型社交网站Linkedin。

(四)视频分享

据统计,在美国点击量最高的三大网站中,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位列其一。实际上,社交网站的兴起也是在开发图片、视频分享功能以后才出现的。相对于纯粹的文字资料,有一些网络用户更偏好视频资料。目前,国内的很多视频分享网站如土豆网、优酷网、新浪视频等的点击量也十分可观。保险营销员可以拍摄或者制作一些保险相关的高质量视频,在获得民众广泛关注的同时,树立自身的形象和品牌,为进一步的业务开拓打下基础。

三、保险营销员赢在虚拟社区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性

在试图通过虚拟社区开拓业务时,与传统方式展业一样,营销员需要了解客户,尤其是要了解客户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找到与客户沟通的最有效的渠道。

(二)建立合理的营销计划

尽管虚拟社区类型广,数量多,但是不同的虚拟社区各有其特点。保险营销员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征、经营地点、个人专长、目标客户群特征等,选定少量的虚拟社交网络进行专注和深入的开发。具体而言,方案设计中应包括对以下问题的回答:

1.本人的营销目标和内容与某个特定虚拟社区的特征是否吻合,或者有共通之处?

2.即将组建的社区应该包括哪些人?社区建在何处?社区的具体结构为何?

3.本社区预期吸引的对象是谁?

4.采取何种手段或方式,达到吸引潜在客户的目的?

(三)寻找有效沟通的途径应当清楚,进入虚拟社区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为了达到营销的目的,保险营销员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同时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去接近客户。例如,营销员可以将自己定位为保险标的物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在具体的营销手段上,则可以采用内容营销(contentmarketing)、目标营销(targetmarketing)等。

(四)将虚拟社区居民的关注转化为业务

尽管在社区中发言多、表现活跃的人会得到较多的关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达成交易。要将关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有几个方面的工作应该得到加强:

第一,强化你的网页或者博客,让它成为你的信息大本营。这个大本营类似于“网上办公室”,它的形式、功能和内容都会对潜在客户产生影响。

第二,强化与潜在客户的互动。只有经过互动,潜在客户才有可能成为你计划中的一部分,因此应该鼓励潜在客户积极发言,而你则需要做好倾听和反馈。

第三,要与丰富的外部资源保持连通。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在网络上宣传你公司的品牌或者产品,而是要作为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专家出现。

(五)尝试进行内容营销(contentmarketing)

信息的获取成本越来越低,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来获得信息帮助决策,这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内容营销———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谓的内容营销就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信息和观点,帮助客户决策,在此过程中获得客户的信任,并最终达成交易。这种营销方式的出发点在于客户愿意与他们认为可以为他们带来价值,而且让他们更聪明、更有知识的人进行交易。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5

一、《办法》总体概述

《办法》的适用对象是基层保险营销员,是指取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颁发的资格证书,与公司签订《保险营销员保险合同》,受公司委托,在授权范围内为公司代为办理个人保险业务并向本公司收取佣金的个人。他们不是正式的中国人寿在编职员,与公司之间不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但对于保险业务的开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且多来自社会中下阶层,人数众多,因此他们的权益保障是企业担负的最重要的一类社会责任。《办法》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套对保险营销员录用、奖惩、考核的规章。核心指标是保单数量和投保金额,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营销员的考核不仅看自身的业绩也参考与其有着辅导、培育关系的其他营销员的业绩。这一措施体现了人寿公司营销员发展导向中除了业绩,也非常重视对于营销员队伍的扩大和整体素质的培训、提高。

从权益保障这一角度来分析,《办法》有以下特点:1.适应性强。对于员工来说《办法》的适应性就意味着业绩的考核标准是否可行,对业务拓展方向的指导是否准确,乃至对于薪酬的设置是否合理。本文中讨论的《办法》还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了A.C两个版本。其中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南通等市分公司执行委托报酬A版,省内其余的镇江、扬州、泰州、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市分公司执行委托报酬C版。显然地,版本不同,指标规定数值也不同。2.操作性强。《办法》的作用仅用指导性、规范性来描述还不够精当,它规定了营销员展业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关系,营销员可以透过办法了解如何开展业务,如何选择险种进行推销进而获得最大佣金。这样的话,营销员的收入亦可明确,他们知道签了多少保单就可以一分不少地拿多少的佣金。3.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办法》的这一特点当然根源于营销员队伍的进入门槛低、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由实践效果来看,营销员在人际沟通、投资理财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都大大受益于这一《办法》。《办法》出台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的盈利目标,其中各项规定内容虽然都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目标,但也不只局限于简单的利益最大化。《办法》中指明了营销员的两大任务:举绩和增员。“人”的因素收到极大地重视,“团队”的概念成为核心理念,正如《办法》出台通知中所言:提高个险渠道经营能力,完善营销基本制度,全面提升组织发展活力,为“激励充分、有效扩张”队伍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制度支撑。

二、《办法》中的“架构、职级与职责”规定

《办法》首先规定了营销员群体的架构、职级和职责。其中,架构、职级的设置十分地复杂、精细:队伍实行三级管理即营销业务区、营销业务处、营销业务组。保险营销员分业务员和业务主管两大系列。业务员系列设两级四档,业务主管系列设三级八档。这样的设置其实是划分了一名保险营销员的职业生涯阶段,层次越多越使得他对自身的定位明确,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进而有工作的成就感。不断地拓展业务,储备客户资源,不断地晋升,这对营销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激励。在规定的时限内未完成指标,将被严格地降级(降档)处理,同样地,业绩出色的营销员会立刻晋升,薪酬相应提高,他面对的是广阔的业内发展空间,以及对自身潜力发掘的重新认识。中国人寿在实际运作中这些架构、职级制度有了很多的发挥运用。一名刚与公司签约的新人毫无疑问地属于业务员级,但经过过渡期就晋升为业务主任级,如果在之后这位营销员适应了这份工作,业绩达标那么他就升级到业务经理级,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营销员都能达到业务经理这一级别。“经理”这一称号对很多的营销员来说意义重大,它象征着一类体面的身份,也是中国人寿打造的营销员队伍形象标识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在营销员接洽客户、拓展业务时候用到的工号牌、工作证上,产品说明会、客户答谢会现场介绍营销员入场做理财咨询时,“经理”是最重要的头衔和称呼,对普通的营销员来说满足了其“尊重”层次的需要。此外,对于职场中的成功营销员如业务主管系列中的区经理和高级区经理,公司有专门的金领俱乐部、银领俱乐部这类的非正式组织来突显其职级之高,并以海报、户外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总之,不同层级的营销员其内含的诸如客户资源、人脉关系等能量虽不能量化,但是正式及非正式的职级设置还是能够较为恰当地划分营销员的展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起到示范及激励的效果。《办法》中对于保险营销员职责的叙述较为简单,仅用了一条规定加以描述,各职级保险营销员的主要职责:

(一)业务员系列的职责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的约定;

2.拜访并累积准保户,并按《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做好活动管理;

3.诚信展业,依据规定及授权范围,销售保险单、收取保险费,完成业务考核指标;

4.为保户提供规范服务,包括收取续期保费、回访保户、协助公司和保户办理保单保全及理赔、给付等事项;

5.增员与辅导;

6.按公司规定准时参加早会、二次早会等会议、培训和活动;7.完成公司委托的其他工作。

(二)业务主管系列的职责

1.组经理级主管的职责

(1)业务员系列的各项职责;

(2)对直管人员的日常管理、辅导、陪访、培训与激励;

(3)组织召开公司规定的各项会议,包括早会、二次早会、阶段(周、月、季、年度)经营分析会等;

(4)对直管人员的投保单进行初审;

(5)职场布置,营造积极、健康的团队文化;

(6)拓展组织,培育主管;

(7)营销业务组的工作规划及公司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

(8)为直管人员提供担保,并与公司签订《保证合同》;

(9)公司委托的其他工作。

2.处经理级主管的各项职责

(1)组经理级主管的各项职责;

(2)按照规定做好管辖团队的活动管理;

(3)营销业务处各项经营绩效与目标的规划、实施、推动与达成;

(4)地区公共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3.区经理级主管的各项职责

(1)处经理级主管的各项职责;

(2)接受公司与个险销售部的管理与指导;

(3)对管辖人员的管理、督导与检查;

(4)落实上级部门各项经营指标,并对管辖营销业务区的各项经营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

(5)协调和统一所辖各营销业务处的业务活动,并进行检查与督导。

由上述规定来看,《办法》对于业务方面的职责规定很明确但简洁,为实践留有很大的运用空间,这有利于在不违反规则底线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每个营销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拓宽思路、尝试各种营销手段,实现业绩日增。而对于参加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职责规定内容宽泛、涵盖广还具有强制性意味。例如明确规定增员和辅导是任何时期业务员都要承担的职责以及必须准时参加早会,并且营销员职级越高承担的责任越大,对下级直管营销员的培育和团队建设是重中之重,不过职责范围已经延伸到了地区公共关系的维护等方面。职责规定中“完成公司委托的其他工作”这样的表述应当是出于完善一项成文制度严谨性的考量,但是中国人寿的实际运作却为这项平实的规定给出了生动的注释。近几年来,江苏省内的各个个人险营销部都采用了产品说明会这一营销方式。即在高档的商务会所或酒店会议厅举办由公司专业理财师主讲的保险产品说明会,现场陈设都是富丽堂皇,会议流程中设有多个抽奖环节,主讲内容引人入胜。软硬件环境的优越和活跃的现场氛围很能激发每个参与者的购买欲望,而每个营销员都被公司要求积极邀请客户去说明会现场。一方面为了提高公司的整体业绩,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营销员的展业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的任务要求是非强制性的,也有着足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总体看来,关于职责方面的规定对营销员来说是合理要求,也突出表现了《办法》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这一特点,笔者接触交流过的上百名营销员对此项规定认可度颇高。

三、《办法》中的“人员签约、解约”规定

办法中还规定了保险营销员签约的基本条件:

第九条

1.年龄在20—50周岁(含20周岁及50周岁),超过50周岁而不满55周岁者,需报市分公司个险销售部批准后方可签约;

2.初中(含)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

3.品行端正,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仪表大方,谈吐清晰;

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正常的工作能力。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签约:

1.曾触犯刑律;

2.有经济或其他违法行为;

3.有经济债务未清偿;

4.因违反规定被本公司解除合同;

5.因违反规定被吊销《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6.因违反同业其他公司的管理规定被解除合同;

7.经保险行业协会、保险监管部门认定,不宜从事保险工作;

8.其他不适宜从事保险工作的情形。

可以看出保险营销员签约的门槛还是很低的,没有歧视性的条件。至于“触犯刑律、有违法行为”和“有经济债务未清偿”这两项规定是基于现实教训而制定的,目前来看很有必要。首先一名刚签约的营销员,他的业务基本上是从个人的原故市场(即个人的亲属朋友)来拓展,而对一名有前科的业务员来说,受损的信誉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其次,保险营销员经常地有收取续期保费之类的财务划拨工作,会有大笔的钱经手。由此,公司显然会将“有经济债务未清偿”视为对营销员诚信展业的威胁,进而将其在制度上设为限制条件。保险营销员的签约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培训过程,申请人提交身份、学历证明等资料后就可以参加公司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通过、符合条件的待签约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营销员资格考试培训,取得《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接下来,要参加新人培训,并通过新人培训考试。交纳保证金之后就可与公司签订《保险营销员保险合同》,由公司核发《保险营销员展业证》,并发放营销员代码,成为业务员职级,公司按《保险营销员个人资料管理办法》为保险营销员建立个人资料。订立合同是对营销员权益的基本保障。特别要说明的是《保险营销员保险合同》并非是劳动合同,所以大部分内容是对营销员销售保险产品这一业务的范围、开展方式的规定,对营销员的权利义务的说明较为简单,权利义务方面的规定在《办法》里得到更充分的阐释。这一合同内容完全遵守了中国保监会制定的《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以及下发的《规范制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通知》等部门规章,很重视保障营销员的知情权和自主决定权,如在合同显著位置明示不属于劳动合同,并经保险营销员确认;没有出现营销员、工资、薪酬、底薪、工号等误导性条款或者用语;保证营销员在不以中国人寿人员这一身份从事其他职业的权利。总之,合同的订立成为了营销员权益维护的起点。

合同生效后,营销员的业务启动没有紧迫的时间限制,只要参加新人培训即可。但其享受的福利立刻生效,首先地可获得一份相对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更周到的保险保障,《办法》中的第五十九条详细规定了营销员可以享受到养老年金保险、团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团体医疗险等保险福利。仅以职级最低的刚入司的业务员为例,签约满三个月就可以办理《国寿销售精英团体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保费分为个人缴纳部分和公司奖励部分,个人部分由公司每月在个人应发佣金中提取8%,公司奖励部分按营销员所处职级和在该职级时间的长短来计算。这样规定的目的仍是提高业绩水平,维持营销员队伍的稳定。普通业务员和业务主管在正常的业绩水平下、只要不随意离职,那么这份保险主要由公司承担且工龄越长个人缴纳的部分越少。而团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团体意外险则是由公司依据职级为营销员免费办理。

如上所述的签约过程中,为了实现营销员队伍的有效扩张,人寿公司的面试、资格测试等考核环节均较为宽松,对应聘者的宣讲基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和中国人寿当前待遇水平这两个方面,内容真实、签约后都能兑现。从营销员角度来看,其在签约过程中基本处于主导地位,在任何时候完全可以自由退出。实践中,也罕有营销员因为合同问题与人寿公司产生纠纷乃至诉讼。《办法》中关于营销员解约的规定与考核方面的规定紧密相连。

《办法》只讲了解约的程序,营销员提出申请后缴清应交纳的保险费及其他款项,交回《展业证》和所有公司印发的单证、收据、活动管理工具及所记录的客户资料就可以解除合同,而公司方如果要解约其理由除去违反法律和全行业规章外只能是营销员业绩水平长期地、连续性地未达最低标准。具体的规定是:业务员达到下列条件,可以申请晋升业务主任

1.任业务员满3个月;

2.个人最近3个月累计FYC(首年应发佣金)达到1Q(季度须完成的FYC金额1200);

3.个人最近3个月累计新单件数达到2件;

4.个人最近3个月短期险业务新单保费达到600元;

5.通过综合测评和培训考试。

业务员连续3个月FYC为零或签约起9个月内不能晋升为业务主任,则解除合同。上述业绩指标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远低于营销员平均的销售业绩。公司依照《合同》、《办法》的规定是无权随意单方面提出解除合同的,营销员的权益亦可得到保障。四、《办法》中的“考核、委托报酬、培训”规定《办法》中条款最多的内容是关于考核方面的,而考核指标基本上是三类FYC(首年应发佣金)、新单件数即新签发的个险长险主险保单及短期险(不含附加险)折算件数之和、新单保费。如果是业务主管系列的营销员还需考核其培训的下级营销员的业绩情况。考核的条款不含公司员工管理制度、不进行员工考勤,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对自身销售渠道的控制,它严格遵守了保监会的相关规定、体现了营销员与公司之间的而非委托关系。

考核的结果只应用于营销员职级的确认,职级的高低与销售业绩则决定了营销员的委托报酬。委托报酬的主要部分是佣金,其余包括展业津贴、新人津贴等津贴以及潜力新人奖、伯乐奖等营销员增员方面的奖励,业务主管享有对应自身职级的津贴类报酬。推销不同保险产品的佣金比例决定着营销员的报酬,这一比例的合理性对于营销员权益的影响至关重要。《办法》规定佣金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营销员手续费支付规定》执行,这一公司文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业内认可度很高。此外,营销员对佣金比例向来少有异议,重心基本上都放在积累客户资源、强化销售技巧上。从感性角度来说,很多的高级营销员拿到的报酬非常高远甚于其所在的人寿公司的高管,已经做到了开着豪华私家车进行展业。

中国人寿对营销员的培训重视程度很高,参与培训成为一项重要职责。《办法》中规定了公司在不同阶段提供各种培训项目。针对新人的有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展业前培训;针对已签约的营销员的主要是销售技能培训,包括新兵营训练、新秀提高训练、需求导向式销售培训(NBSS)、需求分析与产品组合销售;针对资深保险营销员的有准客户开拓(APS)、财务需求分析(FNA)。总体来看,培训的种类多样,设置合理,切合度高。更为重要的是技能的培训和个人素质的培训已融入进日常的营销员组织活动中。例行的早会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活动。早会的内容包括:1.奏唱国歌高声诵读公司颂词;2.晨会早操,形式有广播体操、激励操、手指操等;3.业绩汇报;4.时事新闻速览;5.政令宣导,这是营销决策落实到基层的最关键途径,公司寿险品种的更新、推广渠道的变更、奖惩措施的实施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当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遇有营销员生日,早会还有祝福庆生环节等。在早会上,人寿的组训依据业绩动态对营销员做出业务上的指导,他们互相之间也进行经验的总结和交流,这是技能的培训。此外奏唱国歌、晨操等活动则是更高层次的激励方式。

五、《办法》的理论联系与实践意义

《办法》详细、全面地反映出了中国人寿对于营销员这一“准员工”群体权利、职责的态度。自寿险行业引入保险人制度以来,营销员的的法律定义始终存疑。其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但与公司的关系非常紧密近似于雇佣劳动关系。如何以这一群体模糊的法律定位为起点来考察营销员的权益是否得到维护,进而考量中国人寿是否尽到了相应层面的社会责任?从理论角度来看,《办法》严格遵守了《保险法》、《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国际上最常用的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劳工权益进行考察的标准就是SA8000,这一套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有九项内容,能对营销员这样的人权益维护起到参考作用的仅有“工资”、“惩戒性措施”和“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前两者的合理性已在前文论述。而工会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的确是对维护营销员权利的新启发,但此项任务不应落在劳资对立面中的公司一方。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6

一、我国保险营销员制度的现状

1、目前保险营销员队伍增员难、流动量大、脱落率高、缺乏职业道德和忠诚度,对保险业形象造成诸多负面影响。2010年上半年国内保险营销员的增速仅为4%,而2009年高达13%。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保险业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保险公司第一年的营销员流失率甚至高达70%—80%。不佳的声誉、较低的收入让保险营销员这行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以前保险销售粗放的人海战术业慢慢丧失效用。保险营销员的定位不清晰,只顾眼前的佣金,有的干不了两年就频繁跳槽,他们所服务的这些客户就成了“孤儿单”。保险营销员在展业活动中的失信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代客户签名、挪用客户保费,有的甚至涉嫌卷走保费、利用假保单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这些失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也损害了保险行业的形象,加剧了社会公众对保险营销队伍的整体认同感的降低。

2、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签的是合同,不是员工制的劳务合同,所以他们没有基本工资,更谈不上“三险一金”的保障和任何福利,他们惟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卖保单,连一张纸都要自己花钱买,展业成本很高,但却要接受保险公司员工式的管理。

3、保险营销员目前还存在“双重纳税”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相关税务法规和条例,保险营销员作为非企业雇员,视同其他行业的个人和法人销售商,对营销员的佣金同时征收营业税(税率为5%)和个人所得税。

4、从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的三年多时间,保险营销员的数量由200万增至300万,人员增加了三分之一,但对保费的贡献度却由2007年的45•4%降到了28•83%,日人均保费收入和业务收入也降至最低点。通过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个险渠道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弱化,保险营销员在不断增加,其产能却在降低。

二、产生保险营销员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部分保险公司的营销员管理方式粗放,不严格执行相关监管制度,前期招聘时为了人力规模盲目增员,不断增加财补的制度形成了行业内恶意竞争的同时更加强调的是金钱交易,导致从业人员缺乏职业素养;中期对营销员怠于培训管理,为追求业绩对其销售误导等违规行为不加管理;后期营销员离职时,对团队负责人的阻碍行为采取纵容态度。

2、个别公司对基层分支机构的管理松散。甚至分支机构、营销员团队负责人自行制定晨夕会和培训出勤管理制度,出勤制度执行和扣款标准不规范、不透明,个人管理权限较大,营销员合法权益及易受到侵害,投诉后上级机构又极力为团队负责人开脱,导致投诉升级。

3、现行的保险营销管理模式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基本利益保障不充分。制度本身没有劳务关系,更没有一定的保障,其约束性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从业人员没有归属感,缺乏长期的职涯规划。

4、监管政策、措施粗放化,政策体系不健全。

三、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保险营销员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保险营销员的综合素质,走精兵强将之路。对于保险营销员来说,一方面要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变化,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学会不断的追求变化,适应变化,而不能一味的等待变化。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做积累和准备,那明天的一切都和你毫无关系。未来的成功者必将善于迎接正面挑战,积累自己的机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变化。现阶段应强化保险培训的基础管理,建立健全保险营销员培训系统,从新人,到衔接,到晋升,以及一些专题教育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强从业期间的后续业务培训,帮助保险营销员不断学习保险、法律、金融理财等方面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真正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保险营销员的身份和地位。保险公司提高其竞争力的措施就是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薪酬制度来吸引和留住、激励和约束优秀的保险营销员。通过创新的销售渠道和模式,如何让产能提升,让人员素质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才是关键。保险营销员工制不仅仅是一个劳动合同的签订、底薪和福利的增加,其实质是一套发掘、吸引、培养专业人才的系统,也是一个包括了产品、渠道、培训、后台支持及服务的一揽子系统。这种方式致力于公司长久的发展,从永续经营的角度考虑,能使客户得到可信赖的服务,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员工制有利于保险营销员快速找到归属感,可以让每个销售人员认同公司理念,再把理念传达给客户,由产品销售为导向转向客户需求为导向。

3、改革佣金制度。佣金制是国际上保险行业的通行做法,佣金分为首年度佣金和续年度佣金,其它岗位津贴、职务津贴、增员奖、季度奖、继续率奖等,均以佣金为基础,每销售一张保单根据险种的不同,保险营销员首年可得到所收保险费的20%-40%佣金,但随着时间推移,其比例每年减少,整个保险期佣金的平均比例约为5%,也就是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保险期的佣金,较集中地在前几年支付给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现行的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短期行为增加和保险人才高流动率。所以在保持佣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首期佣金支付率,改变佣金支付结构,而把其逐步放到后面的续期中来,加长佣金支付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延长保险营销员的职业生涯,促使保险营销员为获得长期的佣金利益不得不关注和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增加自己在业务质量上的努力。促进保险营销员提高服务水平,重视续期,重视保单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维护保险公司的形象。另外增加固定薪酬部分。对于保险营销员来说,固定薪酬是对于他们为公司做业务拓展、客户开发、销售保单、接受公司管理的报酬。固定薪酬的发放,有助于规范的管理,促进保险营销员做一些非业务范围的工作。这样一方面降低了保险营销员的流动性,减少了脱落率,又给团队管理和组织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4、中国保监会2010年9月28日的《关于改革完善保险公司营销员体制改革的意见》及时为我国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不断推进保险营销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意见》鼓励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积极探索新的保险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逐步实现保险销售体系专业化和职业化;鼓励保险公司投资设立专属保险机构或保险销售公司,建立新型保险销售体系。

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法律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保险营销运行机制以及保险营销队伍管理模式在某些方面与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2、大进大出的粗放保险营销运行机制既不能满足新阶段、新形势下国民对保险消费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保险业形象,降低了人们对保险的认同度和有效需求,不利于保险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主导保险业长达18年、以人海战为标志的传统发展方式正处于内外交困之际,不得不变革。

3、近年保险业佣金手续费和业务管理费支出达到新高,但是,个险渠道对利润的贡献却并没有随着投入的增加而高速增长。个险渠道增长放缓已是全行业瓶颈。2010年上半年,全国保险营销员达到历史新高302万人,但其对保费收入的贡献度已降至5年来最低,从2005年的43•2%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8•83%。中国保险营销的精细化和专业化都不够,人海战术、销售误导、规模至上等问题已是保险业沉疴。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7

一、保险制度和保险营销员

1、《保险法》对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依法确认

保险营销中的人制度在世界保险业中是一种普遍、先进的展业形式,随着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率先引进及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实践,该制度逐渐为我国众多保险公司采用,保险人也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法》自1995年6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至2002年修订均确立了保险人是我国保险营销市场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现在,新《保险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对保险人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其中,第一百一十七条保险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佣金,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第一百二十二条个人保险人、保险机构的从业人员、保险经纪人的经纪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第一百二十五条个人保险人在代为办理人寿保险业务时,不得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人的委托。第一百二十六条保险人委托保险人代为办理保险业务,应当与保险人签订委托协议,依法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一百二十七条保险人根据保险人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保险人承担责任。保险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以保险人名义订立合同,使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权的,该行为有效。保险人可以依法追究越权的保险人的责任。上述规定可见,保险人制度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制度,它除具备一般民事制度的基本特点之外,《保险法》尚对其有特别的规定。

2、《保险法》和《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对员工制保险营销员并不禁止

《保险法》和《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在确定保险人制度的同时对保险公司的直接营销也未予以禁止。虽然相关规定明确了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人应当取得《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但也并未限制保险营销员可以从保险公司内部考取资格的员工中产生,或是保险公司可直接录用具有资格的作为其员工从事保险营销工作。其实相比较和保险公司保持相对独立地位的保险人而言,员工制保险营销员的产生也弥补了保险人缺乏对公司的归属感与责任心,一味追逐业绩而不顾公司形象等不足。关于这一点纵观日本寿险历史从保险公司直营到销售再到外勤职工销售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最佳的印证。

3、制保险营销员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2007年12月19日,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保监发〔2007〕123号发文《关于规范制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对制保险营销员的有别于员工制营销员的管理规范,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应当在个人保险合同显著位置明示不属于劳动合同,并经保险营销员确认。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不得要求制保险营销员实行公司员工考勤制度、公司员工管理制度,等等。保险人对保险营销的贡献无需多言,但保监会对制保险营销员规范管理的决心从上述通知中也可见一斑。

结论:不管是由于营销体制的变迁,还是不同体制相互弥补的需要,事实上目前确实存在两种体制的保险营销员:制保险营销员和员工制保险营销员。他们和保险公司的关系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的法律地位、工作方式、管理模式的不同。对保险公司而言,只有明确了差异和区别,才能更好的规范管理,依法有序地发展。

二、不同体制下的保险营销员的区别和司法认定规则

1、不同体制的保险营销员在法律性质、地位上、和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法律依据上均有较大区别

作为保险营销市场上的两股生力军,其实,制的保险营销员与员工制的保险营销员两者在法律性质、地位上、和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法律依据上均是存在较大区别的,主要表现为:(1)制的保险营销员即个人保险人是以独立的主体的身份充当保险公司与客户的中介,具有独立的民事法律地位;而员工制的保险营销员即保险公司员工与保险公司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员工既可被公司授权从事营销活动,也可因工作需要承担别的任务,其在法律上从属于保险公司,无独立法律地位。(2)收入方式上,保险人的收入是向保险公司收取的手续费,无固定工资,不享受认定工伤等职工福利待遇。至于过去有些保险公司在合同中规定了些考勤、奖惩内容,甚至给办理养老保险,其目的在于鼓励人的热情和稳定人队伍,因此,合同中的某些劳动关系形式内容的约定并不能在事实上改变其自身民事关系的法律性质。现在随着规定的出台上述作法也属禁止之列。同样,保险公司在发给员工固定薪金收入的同时,为鼓励员工开展业务,一般也会按业绩提成的办法来奖励员工,但这属于奖金性质。(3)在保险关系中,保险公司与人之间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由保险法和合同规定。保险人与保险公司是委托关系,由《民法通则》、《合同法》及《保险法》、《保险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调整;而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由劳动法律规范、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等规定,它具有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相结合的内容。(4)国家对保险人和公司职工的税收政策不同:对本企业雇员提供非有形推销、等服务活动取得佣金、奖励和劳务费等名目的收入,均记入该雇员当期工资、薪金所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非本企业雇员提供服务活动取得收入均记入个人从事服务业应税劳务的营业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有关规定计征营业额,上述收入扣除已交纳的营业税后,应计个人劳动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2、举证责任和司法认定规则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知,不同身份的保险营销员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种,关系和劳动关系。规范的保险公司在实践操作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对不同身份的保险营销员进行释明并在相应的合同或劳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约定,而在保险营销员和保险公司之间约定不明或是并无书面约定的时侯,或是在渗入较强公司管理因素的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关系界限渐有模糊之势,究竟如何区分,司法实务与执法实务颇多争议。近来,诉至各级法院的许多案件,都涉及这一问题,对该问题的解决也并不一致。在判断双方究竟是关系还是劳动关系时,司法实践中对双方的举证责任和认定规则也均有些相应的规定。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8

[关键词]新酬管理;保险公司;营销员

一、薪酬相关概念解析

(一)薪酬结构

广义的薪酬即报酬,是指企业员工因向企业提供了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回报。报酬可分为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大部分。

内在报酬是员工由工作本身而获得的满足感,是精神形态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权;自由分配工作时间与方式;较多的职权;较有兴趣的工作;活动的多元化。

外在的报酬则以物质形态方式表示,包括直接的薪酬、间接薪酬及非财务性报酬。其中,直接薪酬则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间接薪酬即各种福利;非财务性报酬是指与职务相关的一些特殊待遇,如私人秘书、动听的头衔、偏爱的办公室装潢、特定停车位、宽裕的午餐时间等。

狭义的薪酬,则指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各种形式的现金和实物,是广义薪酬中的外在报酬部分,也可称为货币性报酬或经济性报酬。

薪酬应该包括:基本薪资、奖励薪资、附加薪资、福利。

基本薪资根据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复杂程度、责任大小、以及工作强度

为基准,按员工完成定额任务的实际劳动消耗而计付的薪资。它是员工薪资的主体部分和稳定部分。

奖励薪资根据员工超额完成任务、以及优异的工作成绩而支付的薪资。其作用在于鼓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又称“效率薪资”或“刺激薪资”。

附加薪资为了补偿和鼓励员工从事特殊工作而支付的薪资。它有利于吸引员工从事某些对公司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

福利为了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骨干人员的稳定而支付的作为基本薪资的补充的若干项目,如失业金、养老金、午餐费、医疗费、退休金以及利润分红等。

(二)薪酬功能

一般来讲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功能:

1、维持功能。也可以称为生存功能,即薪酬要能换得劳动者维持其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物质。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其基准是最低生活收入。

2、保障功能。保障功能指劳动者所获得的薪酬收入除了必须满足其本次的生存需要的花费之外,还要能提供保障劳动者为下一次的劳动提供所花费的“维护”成本的支出。

3、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是指劳动者提供了超过工作标准的劳动所获得的补偿收入。它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劳”多得。这里的“劳不仅包括简单意义上的体力劳动,也包括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技术创新劳动、管理创新劳动等。

二、保险营销员的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保险公司薪酬策略的缺失已经导致了薪酬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系统性低,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薪酬管理体系往往是通过多次的薪酬改革形成的。在改革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制定出不同的薪酬管理体系,这些体系多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基本工资调高、增减福利项目等,并非全盘考虑,这就有可能忽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薪酬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由于不同时期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人员的差异性而导致设计不够系统化,各种制度强调的导向分散或都强调同一导向,使各项制度的综合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使保险公司不能取得长期的竞争力。如底薪+提成制,多数中国保险公司采用只此种分配制度。一般企业底薪200——600元,提成比例根据销售额大小从1%——10%不等。另外,也有保险公司根据销售指标的达成比率提取,提成收入占总收入的60%——80%。这样使得营销人员的才能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不利于保险公司销售业绩的提升。

(二)薪酬与经营战略错位

这方面的表现很多,如有的保险公司声明它的战略之一是成为市场上的领先者,但该保险公司却将薪水标准定位于中档水平,且奖金只授予做出出色业绩的营销人员。保险公司往往着重于奖励短期经营业绩,这易于导致营销人员的短视行为,可能会放弃或忽视一些对于保险公司长远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工作,如新市场的开拓。每个保险公司都希望利润最大化,应该强调保险公司整体业绩,团队协作,但实际中却往往过分强调营销人员的个人业绩考核与激励,这必将会影响到营销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从而影响组织整体的运作能力,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链条的断裂;而过分强调团体的利益,又会使营销人员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

(三)缺乏考核基础,无法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薪酬的激励力度取决于薪酬与绩效的匹配程度以及营销人员个人利益与保险公司利益的结合程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仅仅把薪酬作为员工收益的一种支付手段,并不重视薪酬的激励功能,尤其是长期激励作用。如平安历来的销售人员分配模式都是低底薪+中等水平的提成。销售人员的收入多少仅只与销售业绩即保费收入有关,完全是数字说话。而是否配合公司的整体需要,是否有有效的信息反馈等似乎一概与销售人员无关,对于公司管理层的一些部署和要求,做好了是应份,做不好就扣罚,造成销售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免有些对抗情绪,不合作情绪。出于物质需求、出于经济需求销售人员也会尽力争取更多的保费、更好的业绩,但这在销售人员看似乎只是个人的事,公司对己身只有束缚而缺乏指导、激励。销售人员对公司也渐趋漠不关心,使得保险公司失去活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发展。

(四)较注重物质报酬,不注重非物质报酬

薪酬系统作为保险公司激励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需要其他激励制度来补充,特别是非物质报酬的激励手段,如建立起包括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以及较宽裕的午餐时间、特定的停车位,还包括参与决策、承担较大责任、个人成长的机会、活动的多元丰富化等等。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尚未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报酬的重要性,对非物质报酬的激励手段也较为忽略,从而造成营销员的浪费和保险公司的损失。

三、保险营销员的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方向

(一)改革营销员的福利制度

1、实行等级福利待遇

长期以来,福利平均主义盛行,福利与营销员的业绩没有太大联系,对营销员起不到多少激励作用。完善营销员等级福利待遇制度,设立营销员等级,从体制上杜绝福利平均主义的弊端,根据营销员的等级不同分为不同的福利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员享有不同的福利待遇。

2、实行保险公司福利形式的多样化

有的保险公司没有考虑到营销员的个性化需求,福利物品与营销员的需要相脱节,力求用一种物品去满足所有营销员的需要,营销员并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福利状况。实行让营销员自由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福利,象自助餐一样,因此这种福利形式称为自助式福利。营销员要什么,保险公司就发什么。如公司可以以福利包的形式,提供一揽子福利形式,不同层次的营销员有不同的福利金额,营销员在自身等级所确定的福利额度内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福利组成形式。

3、营销员参与福利的设计

包厢公司让营销员参与到自身的福利设计中来,以通信福利为例,营销员可以自由选择领取通信津贴,自己解决通信问题;也可以不领取通信,使用公司的通信,一旦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对自己福利形式的发言权,则工作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都会得到提升。(二)建立有效的保险营销员经济增加值激励体系

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提取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公司业绩度量的指标,衡量了保险公司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基本计算公式是: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

资本代表着向投资者筹资或利用盈利留存对保险公司追加投资的总和。如果管理者能有效运用资产,那么获取相同税后净营业利润所需的资本将减少,而盈余现金就能回报给投资者用来投资其他保险公司。通过向管理者收取资本成本,可以鼓励管理者高效利用资产,为股东和债权人负责。

EVA的奖金额度是通过公式每年重新计算的,根据EVA的计算公式,当EVA为零时,保险公司经营产生的效益刚好等于股东期望回报;当EVA大于零时,超出零的部分为营销员为股东创造的超出预先期望的回报,保险公司可以将超额的EVA按预先设定的比例分配给营销员作为奖金,则超额愈多,营销员所获得的奖金就愈多;营销员的奖金完全来自于营销员所创造的价值,对股东而言是没有成本的。当EVA小于零,即保险公司由于历史问题计算出来的EVA为负值时,由于营销员的努力,使负值的绝对值变小,则营销员也可以根据二者的差值获得相应奖励。

保险营销员经济增加值激励体系建立的具体措施有:首先明确每个保险营销员所要承担的公司资本成本,只有当他们明确自己所负担的资本成本时,才会知道自己所获奖金的基数。其次,当EVA值大于零时,确定保险营销员的奖金比例,营销员的销售额越大,奖金比例也越大。

EVA方案中,并不是所有的超额奖金都一次付给营销员,EVA预设了奖金库,用以保存部分超额奖金,只有在未来数年间EVA仍然维持原有水平时,这些奖金才付给营销员,如果EVA下降了,滚入下一年度的奖金就会被取消,奖金库使营销员承担奖金被取消的风险,能鼓励他们做有利于保险公司长期发展的营销策略,并谨慎地权衡收益与风险,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营销员的短期行为,保证了业绩的可持续性。

(三)健全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考核体系与保险公司的管理制度具有相当的关联性,为营销员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和规范的一整套准则。建立有效的考核组织保障,建立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加强考核主体和被考核者的培训阐明考核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营销员提高个人技能、素质,从而改善营销员个人和公司的整体绩效,而不是为难谁,不是人为地制造麻烦,帮助被考核者的排斥心理,或者是对考核寄予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并把本期内的考核指标及其权重公布,明确公司经营目标在考核体系中的体现。

结束语

保险公司保营销员工作具有时间随意性和自由度大,工作场所流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保险公司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薪酬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营销员的积极性。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回避、又迫切需要取得突破的重大问题。保险公司只有改革现有的新酬管理体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最终实现保险公司最高利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冉斌.薪酬设计与管理[M].深圳: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97-103.

[2]苏冬.保险经纪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初探[J].上海保险,2002(4).

[3]何燕珍.竞争力导向型企业薪酬水平政策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8).

[4]彭璧玉.战略薪酬模式的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6).

[5]陈思明.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J].同济大学学报,2004(4).

[6]何燕珍.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1).

[7]王凌云.论企业薪酬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匹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1).

[8]苏海南.战略性薪酬管理提升竞争力[J].团队,2004(11).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9

关键词: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

追求职业成功,获取职业成功感,是每个在职人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在西方的学术文献中,职业成功就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所累积起来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成就”,而对自己职业发展获得成功的主观体验就是职业成功感。所以,职业成功感是一个人从事某一职业的内在心理需求。满足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既是长期安心从事该职业的动力与保证,更是激发创造力的前提。按照麦克雷格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要挖掘自己潜能并展示自己才华的需求,每个人的从职行为也是在这样的潜意识支配下而努力的。但是,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使得整个需求链发生了断裂或错位,引发人的心理需求的失衡,导致心理上无形压力的增大。所以,职业成功感是人们快乐的最有效的催化剂。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他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人的认知对学习和行为调节的影响,认为人的认知即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是人的自我调节得以持续的心理动因。他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即“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班杜拉的理论引导着个体不断去关注自己行为能力的信心程度,而不仅仅是关注自己所拥有技能的多寡与高低。他认定,只有当人们感到能胜任某些活动或判定自己在这方面是有能力时,才会产生内在动机。大量实证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自我评价高、信心强、喜欢挑战,常选择难度较大的任务,抗挫折的耐受力强,对理想更执著,成功率更大。班杜拉的研究结果还证实,不同的影响方式都能够提高和增强效能的自我知觉,亲身经历的行为成功在建立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要超过言语说服、情感以及替代性的影响。

保险营销人员所面对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很可能要承受比其他许多行业更高频率的挫折与失败。在不断遭到拒绝的情况下能否坚持下去,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希望自己拥有职业成功感?影响他们职业成功感的因素又有哪些?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成功感有何影响?这是许多心理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但目前这方面研究甚少。笔者试图通过一些调查,探索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之间的关系。如果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成正相关,就可以通过实施有效影响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职业成功感。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保险公司员工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福州市及福州周边县市的人寿、财产保险公司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9%)。样本对象主要为毕业2-3年的大、中专学生和从事财产寿险的展业营销人员。具体表现为性别分布主要是女性,占了62.80%,年龄主要是30岁以下,占55.10%,而工作年限在4年以下占71.00%,从事人身保险的占81.80%,外勤工作占了80.70%,职称尚未评的占了69.30%,学历也主要分布在大专以下学历,占总样本的83.70%,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的占了74.7%。

(二)测量工具

1、个人资料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收集性别、年龄、岗位、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单位性质等保险营销人员的特征变量。

2、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量表。这是根据凌文铨等人的《保险推销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修改而成的。经过信度、效度检验,表明量表的测量结果是可靠的,预测效度是理想的;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项目组成的构想模型对原始数据均有很好的拟合。该量表由32个项目、6个因素构成,即知识掌握、晤谈技巧、毅力、仪态、计划总结、前期准备。每一个项目均有8点评分等级,“1”表示“几乎做不到”,“8”表示“能做得非常好”。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

3、职业成功感量表。由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影响职业成功感的变量。分别由Kanungo(1982)的8个项目的工作重要性量表、Nixon(1985)的“工作权利”中抽取出的3个项目反映工作疏离感量表、Greenhaus等人(1990)的量表中改编而成的5个项目的职业满意感量表、Porteretal(1976)修订的9个项目组织忠诚感量表等构成,其中根据需要做了一些相应修改。共有26道题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以五分量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排列。分数越高意味着职业成功感越强。

(三)施测过程

调查以现场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测试,要求受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份问卷,基本上保证了问卷调查过程的严密性。所有数据输入微机并采用SPSS13软件包完成统计工作。

二、研究结果

(一)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作为受试的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普遍比较高,平均得分在5.6以上。职业成功感的相对得分也较高(M职业成功感=3.09)略高于中等水平。

(二)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性别、岗位差异比较

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功感两个因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男性在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上均高于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O.O5);两个因变量在岗位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外勤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功感均高于内勤,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O.O5)(见表2)。

(三)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双尾检验法,对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相关数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由表3可见,自我效能感六因素和总效能与工作重要性、职业满意感、组织忠诚感、职业成功感均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工作疏离感呈负相关,其中知识掌握、仪态与工作疏离感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晤谈技巧、计划总结与工作疏离感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四)职业成功感与自我效能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之间的关系,以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为自变量,以职业成功感为因变量,采用原始分数作回归分析(Stepwise-regression),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对职业成功感的预测作用是不同的。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只有三个,多元相关系数为0.525,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275,亦即表中三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职业成功感27.5%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总效能感”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24.5%,其余依次为“仪态”、“知识掌握”层面,其解释量为1.7%、1.4%。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职业成功感=0.969×总效能感-0.261×仪态-0.272×知识掌握(见表4)。

三、分析与讨论

(一)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功感的基本现状

1、基本状况。研究显示:当前,保险展业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总体状况良好,施测得分均略高于中等水平。这意味着大多数的保险营销人员对自己成功推销保单具有一种确切的信念(或自信心),并能在推销保单过程中调动起必须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行动;对自己所从事的保险营销职业具有满意感,对自己所服务的组织具有忠诚感,少有疏离组织的念头。这一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不甚相符。因为,相对其他许多职业,保险营销人员可能会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失败,如果他们面对着许多拒绝而缺乏坚持下去的信心,就很难通过有效的方式获得工作的成功。

2、性别、岗位差异不显著。研究显示: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工作岗位上外勤与内勤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也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我们的设想不符:(1)晤谈技巧是保险营销人员的重要技能,也是获取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无论在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女性比男性略胜一筹,就此推论,在营销方面女性会比男性更自信些,更容易取得成功。同时保险营销工作有很大的挑战性,工作压力强度大。通常认为男性更善于竞争、勇于承担风险,不怕吃苦受累,而女性在这些方面却略显逊色。这也许会使男性的营销人员比他们的女性同伴更加自信,更易成功。但综合上述因素,可能正是不同性别的营销人员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因。(2)内勤与外勤工作性质不同,所承担的任务风险不同,承受的工作压力不同,获得的工作绩效也不同。通常认为保险外勤工作更辛苦,更艰难,更具有挑战性,外勤人员承受的压力也大,但收入更高。而保险内勤工作更安逸、更稳定,更繁琐枯燥,不用承担太大的任务风险,但收入可能偏低。然而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保险公司内部所推行的保费分摊制度有关。(二)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成功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间存在非常显著相关。从多元回归分析看,自我效能感的总效能与六个因素对职业成功感有着不同的预测作用。其中有三个预测力最强,能联合预测职业成功感27.5%的变异量。而“总效能感”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24.5%。

这是因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通常被认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这种较高的自信心会使个体产生积极情感,从而努力进行这一方面的行为。自我效能感越强烈,付出的努力会越多,持续的时间会越长。当处于困境时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征服困难,这种充满自信的努力使人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同时行为的成败经验是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因为靠自己的经历得到的关于自身的认识最可靠,所以它成为自我效能感最强有力的信息源。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由此,保险营销人员,基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技能,从事保险营销活动获得成功,即形成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同,产生对该组织的忠诚和对该职业的满意,少有工作疏离感,这是提高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条件。

四、结论

本研究试图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分析,了解福建省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状况,探索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与性别、工作岗位是否相关;探索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的关系,从而寻求提高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与方法,为研究保险营销人员的心理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提供了以下启示:

(一)作为受试的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整体水平比较高,但并非很高

同时不排除少数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偏低的情况。提高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功感的空间还比较大。因此,重视对保险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更要重视对所有与现实特定目标相联系的活动或行为方面的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的训练,从而促进保险营销人员职业成功感的提高。

(二)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高低与性别、工作岗位没有明显的关联

由此可以推知,保险营销人员的工作绩效不取决于性别和工作岗位。正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扎涅特的研究表明,男女之间实际上几乎不存在任何能力差别。男性在该行业能取得职业成功,女性也能。同时,不同的工作岗位,尽管其工作环境不同,经济效益不同,但不影响保险展业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

(三)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间存在非常显著相关

从多元回归分析看,影响保险营销人员的职业成功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任务的难易程度,营销人员的付出努力的多寡等等,但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职业成功感、职业满意感、职业幸福感,应当首先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现在各家保险公司都非常重视通过组训方式来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自信和信念,这确实是提升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余鹏,宿淑华,李丽.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

3、凌文辁,张鼎昆,方俐洛.保险推销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1(1).

4、周文霞.职业成功标准的思考与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5、周文霞.基于知识经济背景的职业成功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4).

6、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研究,1998(1).

7、M.London,S.A.StumpfManagingCareers[M].Reading,MA:Addison-Wesley,1982.

保险营销员范文篇10

***同志,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业务部经理,***年进入***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同志全身心投入到保险工作中,兢兢业业,***同志充分体现出对保险事业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近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年业务总量达399.1万元,其中非车险业务370万,赔付率仅有3.7%;***同志为公司良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志尽管从业时间不长,但是她却深深地领悟到,保险是一份奉献知识;奉献能力;奉献爱心的工作。要用所学到的保险知识、法律知识及其他专业知识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安全保障,防范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样我们的社会家庭才会稳定,才能够避免减少突如其来的风险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环境。***同志曾说:“人们需要保险,我愿意一辈子做保险。作为一个优秀的保险从业人员必须从内心认可保险的价值,认可保险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同志用她真实的行动,证明了保险的价值和保险给客户带来的益处。并被**保险公司评为“****优秀工作人员”称号。

一、以专业的素质提供优质服务

保险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服务”——售前服务与售后服务。客户买保险是买保障,更是买服务。***同志在与客户认识的第一面开始,便积极的就保险知识,保险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同志对每一个风险的评估、保险方案的设计、保险服务书的制作都认认真真,直至保险单签发和送达,休现出了***同志对客户服务的无微不至,正是这些服务体现了***同志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细心的工作作风。

**同志与一位客户王小姐通过长时间的交往,使得她们彼此互相信任,***同志细心的为王小姐介绍企业雇员意外险的重要,使王小姐很快就签下了企业雇佣人员的意外伤害保单。但就在临近第二年交续期保费时,王小姐却要求不再续保,***同志敏锐的观察到有其他保险公司业务员接触王小姐,于是她很坦诚地向王小姐询问不再续保是否与价格有关,并告诉王小姐可以把两家保险公司的方案放在一起比较再做决定,王小姐通过比较发现另一家保险公司业务员利用提高绝对免赔额而降低保费,而客户对保险专业知识缺乏,被价格差异所迷惑。为此,***同志用非常专业的知识帮助客户进行分析,解开了客户的疑惑,最后客户不但续了保,还增加附加险和保险金额。这件事提醒我们诚信的服务是建立在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正是缘于***同志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专业更为诚信的服务,几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志接连赢得了中国建设银行安徽分行、中国交通银行安徽分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肥中建公司等颇具实力的大客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业的发展凝聚了点滴汗水。几年来,**同志从一个不懂保险理念的外行人,逐渐成为一名保险公司的业务骨干,这都源于她对保险有深刻的了解,并保险作为长期事业在用心地做,这缘于公司对她的培养,也缘于她自身不懈的努力。

二、以人格的力量、浓厚的爱心赢得客户

***同志经常说客户是最宝贵的资源。而赢得客户的前提是不把保单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保险放在第一位;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爱心友谊放在第一位。只有时刻把客户放在心上,竭力为客户提供最周到的服务,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同志记录下每位客户的生日,届时定会奉上贺卡或电话致意。每逢客户十周年一次的“大生日”,她还会亲自上门送鲜花或蛋糕做特别服务。六一儿童节,会送客户的孩子节日礼物(已是客户或准客户),来不及时,请快递公司帮忙送,客户的感受会特别好,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重视孩子就是重视家长。***同志认为诚信是保险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当客户发生保险事故时,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最能体现保险的诚信和价值。去年有位张小姐,驾私家车将一位老人撞伤,***同志及时跟进,依据法律知识和国家的赔偿标准为客户和受害者做好调节工作,最终让客户得到了满意的理赔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保险的重要性。

三、以诚立信,提供个性化服务

做好保险首先要学会做人,而做人首要的是诚信。所谓诚于人必先己诚,信于人必先己信,就是这个道理。长期以来,**同志坚持以诚待人,取信于人,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保险从业人员业务守则,以高质量的诚信服务嬴得客户的信任。不论是大额保险的客户,还是零散的客户,不论是路远的客户还是路近的大客户,她都能一视同仁。**同志在与客户的接触和沟通中,始终遵循最大诚信原则,从不误导客户,让客户明明白白的消费。由于她的努力,三年来无论是保单的持续率还是理赔记录情况分析,都维持了良好的水平。并且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客户投诉事件。

现代意义上的优质服务也就是个性化服务。***同志在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