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纳入社保可行性探讨论文

时间:2022-11-26 03:07:00

养老保险纳入社保可行性探讨论文

一、养老保险广覆盖还落下的缝隙—无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

我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体户、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已经实行多年,这些领域里的员工都获得了‘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2006年开始,我市又执行了桂政劳险【2006】54号文,给那些由于各种原因终止劳动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或临时工补办养老保险。该政策的实施,又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养老保障。

随着国家“新农保”(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出的台与实施,我国的养老保险就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使各个领域的国民都获得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但还是遗漏有一部分城镇居民没有获得养老保障。这些居民很多人是在八几年国家出台农转非时进入城市的,进城后国家又没有给按排合适的工作,他们不是打零工,就是打散工,或是靠出租住房维持来生计的。这类人既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指的是曾经在单位工作,而后又自谋生路的人);也不属于能够按桂政劳险【2006】54号文办理养老保险的对象,因而他们成了养老保险广覆盖落下的缝隙!只有将这些城镇居民的养老问题纳入社会保险管理范畴,才能真正实现养老保险全社会无缝隙全覆盖。

那么,这类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出路何在?采取何种运行机制?是笔者本文要浅探的问题。

二、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是我国政治的内在要求

据调查,这类没有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占全部城镇居住人口的30%-50%。如果这么多人长期没有获得社会保障,未来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城镇居民是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社会稳定、政治进步,还是从经济发展,乃至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完善来看,将城镇居民养老问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都具有十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据调查,那些没有条件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一是,八几年(大约在89—90年之间)买户口进城的,进了城又没有工作安排的人以及他们的子女;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无法就业的;三是,一些纯粹靠资本性投资理财为生的(靠出租房屋、投资基金、股票期货等等)的人。他们都靠打零工、散工、资本性投资维持生计。这些人都不同程度为本地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在他们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索取着社会和政府对他们的认同和承认。特别是那些八几年掏钱买了城市非农户口进城居住居民,进了城却享受不到任何的之前非农户口所享有的诸如:口粮、就业上优惠优先的待遇。买户口进城使他们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进了城后又什么也捞不着。在他们看来,这显然是白白被政府欺骗了一番,因此他们的心理是极度不平衡的。如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多年,却依然没有惠顾到他们的政策,这样势必给这类人心理极度不平和反差!势必造成这类城镇居民心理失衡,这就给社会埋下了不安的隐患。一般而言,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存在不稳定因素,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大规模事件、诱发突发性事件。如果政府不致力去安抚和解决这类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那么等到某一天,他们政治诉求提高、权利意识增长、组织化程度提高,则会增加社会不安定机率,轻则影响某些区域的安宁,重则酿成事件,危害社会。因此,将城镇居民养老问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是国家政治的内在要求。

三、将城镇居民养老问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由于这类没有获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保障,与绝大部分(包括农民在内的)获得社会保险保障的社会群体共同生活在共产党领导的蓝天下,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存在,是无法使这一群体的人能够和那些获得社会保险保障群体的人谐相处的。城镇居民为社会作出贡献,却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包含社会保险在内的公共服务,这些显性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有悖于政治文明进步的内涵,不利于调动所有阶层人民的积极性,不利于营造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将这类城镇居民的养老问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

四、将城镇居民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主攻方向之一

将城镇居民的养老问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是势在必行的问题。但如何管理?建立一个怎样的运行机制,才能够使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能够正常运行、持以为继?是我们必须探究的问题。

“大数法则”在保险理论上是指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据此,保险人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风险,合理地制定保险费率,使在保险期限内收取的保险费与损失赔偿及其它费用开支相平衡。

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和运行机制,主要是通过强制性利用“大数法则”来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显然,每一个统筹层次,都需要一定大量的统筹单位或个体来参与,才能够使社会保险基金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实现可持续的目标!可见,参加统筹的单位和个体愈多,筹集的社会保险基金越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如果单独作为一个统筹层次来运行,在目前还没有实现全区统筹的情况下,光靠我市的这些城镇居民来参保,而且响应参保的人数尚无法确定,其抗风险能力相对会比较弱小。因此,目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尚未具备基金合独立筹措单独运行的条件,必须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另外,随着经济危机问题的日趋突出,国民遇到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加大,“无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而社会可以提供的城镇职工人却因此逐步减少,社会保险的参保对象也在成倍地减少。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拓宽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渠道,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来缓解这一矛盾。如果社会保险的覆盖仅局限于越来越少的城镇职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而忽略了越来越发展壮大的城镇居民队伍,则势必出现收不抵支的失衡现象。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除传统的思想禁锢,打破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的界限,大胆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这样既可以扩大社会保险的基金征缴数量,又可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改善养老保险体系收支缺口,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可见,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是今后我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主攻方向之一。

五、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操作技术上有章可循

我国的社会保险的宗旨是“广覆盖,四统一”。既然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就应该按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管理。这样,在操作技术上,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保险机构的技术(现有的金保工程)、人力、物力。只需在原有社保机构里增加一些工作人员,而无须另设机构,从而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在操作技术上是有章可循的。

由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有几个统筹层次:一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三是,按桂政劳险【2006】54号文补交养老保险三大类。公务员之家

那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一管理后,应该如何管理呢?笔者认为应从资金筹措的渠道来选取不同的方案。

第一、资金筹措渠道之一:养老保险费全部由个人独立承担。那么,这种方法城镇适龄居民(非农户口,年龄在18周岁以上)即可参照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的办法参保,而一些年老的城镇居民(非农户口)可按桂政劳险【2006】54号文的办法给予一次性补缴。对于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一次性补缴保费15年以上者,可在缴费的次月按月支付退休待遇。(这些人补缴保险费时,无须提交工作单位的劳资档案,只要提交城镇居民非农户口本,和个人身份证即可)。这样,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的出就有两条路子可走:1、有经济能力按规定参保的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可按个体工商户或自由职业者退休待遇领取退休生活费。2、一部分无能力交纳养老保险的特困户,则划入民政低保救助对象进行管理。

第二、资金筹措渠道之二:养老保险费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来筹集。这样,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有如下几条路子可走。

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将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如果,当地政府能够从集体和财政中拨款补贴给城镇居民缴纳一部分养老保险,居民自筹一部分养老保险,那么,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可以自由选择如下几种办法:1、经济条件较好,对养老保险待遇期望值较高的城镇居民,可参加个体工商户或自由职业者系列的养老保险;2、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比如,个人每月交150元,集体或政府补贴150元,退休统一领取低保生活费300元(根据不同时期的生活水平适当调整)。当然,这种筹措基金的方式,个人和集体、政府各分担多少,待遇标准如何设定,具体还要看政府和集体的各时期财力状况,才能决定保费的分担方式的待遇的计算办法。3、最后剩下那些无能力交纳养老保险的特困户,则应该划入民政救助对象进行管理。

六、将城镇居民养老问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心理时机业已成熟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业也一样,如果没有大量的人来参保缴费,就无法正常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的。推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虽然所有的城镇居民有了一个可以缴纳养老养老保险的平台。但还要看看有缴纳养老保险意愿的城镇居民是否众多。如果城镇居民缴费的意识比较淡薄,响应人数尚少,那么说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启动的时机尚未成熟。

2006年桂政劳险[2006]54号文件和2007年桂政劳险[2007]248号文是针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终止劳动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的原城镇职工或临时工补办缴养老保险的文件精神,但这两枝橄榄没有伸给城镇居民。这两年多来,我们看到来咨询有关要求办理或补缴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络绎不绝。据统计,全市没有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占有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的30%——50%之多,说明城镇居民参保的意愿强烈,参保的潜在人数广大。

社会保险覆盖面,最终应该覆盖到这类没有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在内的全社会所有劳动者,这样的社会保险全覆盖才真正达到无缝!这样的保障才趋于完善。从这两年多城镇居民络绎不绝的咨询和要求参加或补缴养老保险的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是强烈的,由此可见,将城镇居民养老问题纳入社会保险统筹管理的心理时机业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