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理赔欺诈行为教学分析

时间:2022-12-25 10:53:14

汽车保险理赔欺诈行为教学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人越来越大众化,身边的有车一族越来越多。汽车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交通事故也愈加频繁,由此出现了很多的汽车保险理赔欺诈行为,其目的只为了获得更高的赔偿金,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汽车保险理赔欺诈行为进行分析,并就这些不良行为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讨论,以期为我国汽车保险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汽车保险;理赔;欺诈行为;德育渗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有车一族”,车险成为保险行业的重点销售方向。买车伴随着买车险,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免除车主的后顾之忧,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买车险的目的就是为了买一个安心。其实在生活中,大部分车主对车险的实质都不是特别了解,只有保险从业人员才清楚保险的的具体条款,因此一旦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就造成双方信息的失衡,加上车主的主观道德观念淡薄,由此造成车险理赔中的欺诈行为。因此,作为教育的一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充分了解车险,避免今后这类不诚信行为越来越多。

1汽车保险理赔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汽车保险行业不仅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同时也维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险自身具有经济补偿价值,金钱“诱惑力”较大,因此这就让一些人认为通过理赔骗保来获得财富不失为一条便捷之路。近年来,随着车险越来越大众化,相应的欺诈行为也越来越多,就是我们常说的骗保行为。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也为社会风气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当前,针对越来越多的汽车保险理赔中出现的欺诈行为,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都做了不小的努力,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保险理赔程序也逐渐完善,并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听取了意见,这些措施为推动汽车保险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直观重要的影响。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将这些理赔欺诈行为渗透到学生日常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对理赔欺诈行为的甄别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车险理赔中欺诈行为出现的原因

2.1机动车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机动车选择投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周围的小汽车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在这种大环境下,汽车保险也走入人们的视野,投保的基数逐年上涨为保险行业带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也为欺诈行为的出现孕育了“温床”[1]。2.2欺骗的成功率较高。汽车是一种事故常发的交通工具,出现事故后理赔的成功率较高,对于很多人来说,通过编造、伪造车辆保险事故得到赔付的期限短、成功率较高。同时,相比于人险和财险等。车险的理赔程序最为简单,欺诈容易获得“理想”的结果。2.3欺诈成本较低。车险欺诈行为不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法律成本都比较低,机动车的事故一旦发生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可以通过虚报损失、隐瞒事实真相,获得一定的额外收益。另外,对于修理厂来说,欺诈操作也很容易上手,就算最终不能得逞,但是经济成本也在承受能力内。此外,机动车保险欺诈理赔的案件大多数额不高,没有达到犯罪的标准,因此对于理赔欺诈来说,其犯罪的法律成本低也是这种行为屡见不鲜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对车险理赔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小,如果欺诈的数额不大或者属于轻微的欺诈行为,那么欺诈行为者通常只需要承担一定民事责任。如果欺诈行为被识破,最多也是批评教育为主,鲜少有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的。2.4汽车保险行业竞争愈加激烈。近年来车险理赔欺诈行为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也由于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下,部分保险公司为了抢得业务在对车辆进行审核时放松要求,没有对车辆进行严格的审查,缺乏对车辆实际情况的考虑,对部分不符合承保规定的车辆也做了承保处理,进而增加欺诈行为的出现。在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后,很多保险公司盲目的对理赔程序进行简化,为的是减少工作量,提高理赔效率,但是又在无形中增加了被“欺诈”的可能性[2]。激烈的保险行业竞争,保险公司粗糙的处理,都是这些欺诈者有机可乘,在理赔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多。2.5保险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针对车险欺诈行为的保险机制不够完善。保监会、保险公司虽然制定并出台了若干风险管理机制,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不同程度的难度。保险公司不能严格执行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或者有制度、不执行等违规操作,在理赔实践工作中很难识别犯罪分子的欺诈行为。此外,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也有待加强,当车辆交通事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到事故现场侦查,避免等车主自己送去修车或者伤者已经出院才出面,为欺诈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3汽车保险理赔中欺诈行为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1加强诚信教育。追根究底,在汽车事故理赔中的欺诈行为属于一种不诚信行为。学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中的人的主阵地,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加强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3]。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等可贵的品质。因此,应当将德育教育与汽车保险理赔欺诈行为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用实际发生的理赔欺诈案例作为上课资料,让学生在接受现代化教育的同时,又能受到传统美德教育的熏陶,认识到诚信对于社会上每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比如,丈夫命令妻子把车倒过来,妻子把油门踩错了,导致丈夫的腿骨折了。因为保险公司不赔偿这种事故,于是找来一个熟悉的朋友冒充“陌生司机”想保险公司报案。另外,教师更应该坚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有意识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诚信的品格,达到教育目的。避免保险诈骗事件的发生,最大的要求是双方要诚实和坦诚,遵循诚信原则,这应该充分体现在合同上并在合同上清楚表明双方的行为责任,避免后期纠纷。因此,企业应该加强保险工作人员的诚信建设,学校在教育中应该让学生了解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冲突并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此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相关的车险内容和理赔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们认识了解到法律的力量,充分掌握法律知识。3.2借助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演练中感知什么行为是理赔欺诈行为,以及出现了欺诈行为自己应当如何应对,帮助学生感知实践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4]。例如,在交强险的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案例:2017年春节期间,王某一家3口人选择自驾游出游,在经过一个转弯路段的时候与迎面而来的B车相撞,造成B车司机身亡、B车副驾驶李某也受重伤,而王某一家3口全部重伤。已知,这两辆车都只购买了交强险。在对交强险理赔时,保险公司应当为哪些人进行赔款,只有明确了这个概念,学生才能对交强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切实防止受害人骗保的欺诈行为出现。此外,教师还可以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组的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工,结合理论教学对案例中的这起事故进行跟踪模拟,学生可以进行现场勘查、定损,模拟对车辆的受损情况进行拍照,并能够撰写理赔报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做好指导,提高学生对汽车事故理赔的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对理赔的流程以及事故等形成细致的了解,降低骗保风险。

4结语

综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保险理赔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理赔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应当与教育事业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欺诈行为,这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同时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应当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关于汽车保险理赔时效纠纷的研究[J].时代汽车,2018(09):158-159.

[2]张红伟.《汽车保险与理赔》情境式教材开发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17(06):165-167.

[3]林玲.汽车保险理赔中查勘定损的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429.

[4]孙洪侠.高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3):177.

作者:陈晓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汽车服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