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食品安保体系创建及策略

时间:2022-05-15 03:29:00

旅游食品安保体系创建及策略

一、引言

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26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1.34亿人次,入境旅游收入458亿美元。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中国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食是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之一,旅游食品安全关系到旅游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景区的旅游形象,是旅游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食品,展示的是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它像一张“无形名片”,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将旅游作为度假休闲的最佳选择,而旅游食品则成为人们旅游品尝和馈赠的首选。因此,旅游食品安全也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剖析了旅游食品面临的问题,就旅游食品安全提出应建立相关保障体系,并就旅游食品安全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我国旅游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分析

1.旅游食品安全状态令人担忧旅游者去北京旅游一般会品尝北京烤鸭,也许会去成都对火锅大胆体验,而结束旅游的时候一定会带点旅游食品给亲朋好友分享。尽管我国旅游配套设施在不断完善,一批规章制度纷纷出台,但是旅游食品的质量却总是不尽人意,近年来旅游食品事故频发(见下表)。

2.对我国旅游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旅游食品安全属于食品安全范畴。目前其安全状况距离旅游者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级产品种植和养殖源头污染较为严重。农产品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动植物激素等导致了蔬菜水果和化学残留物过多,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还可能受到来自受污染的大气、土壤、水而导致的间接污染。此外农户使用不合格的药、有害饲料添加剂或是操作上的不规范也会导致附加的不安全因素。

(2)国内部分食品质量品质不稳定,抽验率不高。特别是旅游景点的手工作坊和星级不高的旅游饭店供应的食品质量不容乐观。

(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流通、经营秩序不规范。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法》,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很少有明确的规定。如臭豆腐的生产和销售还不能够很好地监管,导致无证臭豆腐依然在很多地方销售。

(4)名优旅游食品被假冒的现象屡禁不止。旅游业中蕴藏着巨大商机,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生产不合格食品,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更损害了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如前表中北京工商部门在大栅栏、北京站附近查抄假冒伪劣的全聚德烤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5)旅游食品入门门槛低、监管难。我国现有注册食品生产企业400万家,旅游食品供应企业达200万家,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不计其数。而旅游者的行为相对随意性又很大,部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线路长,沿途的旅游食品供应无法真正地被监管。旅游食品亟待建立自己的安全体系,一方面可以保证旅游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还可以保证正规的旅游食品产生经营者的可得利益。

三、旅游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

旅游食品(产品)加工产业链条长、业态复杂(见下图)所示。

1.建立源头追溯体系旅游食品的源头污染主要是指微生物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原材料质量把关在大城市做得相对较好,在一些中小城市、偏远景点则不尽人意,如曾经在武汉发生的毒豇豆事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要求与“食品卫生系列”国家标准(涉及农产品或食品中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评定标准不同,导致目前国内初级农产品的安全令人担忧。国家对旅游食品源头的控制管理,应从农业领域的源头抓起,降低农药残留,杜绝植物生物生化条件激素,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事实证明追根查源是确认农产品来源优良的重要补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食品供应、销售点必须建立验收、购销台账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规范旅游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可溯源制度。对于专门接待旅游团体的用餐企业,必须对食品进行留样,以备一旦发生可疑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时能提供检验。即供应的各类品种均要留样100克,置于消毒的密闭容器中放在冰箱内保留48小时。

2.建立HACCP控制体系HACCP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其奥运食品应用HACCP控制没有发生一起食物安全事件,让亲临现场的笔者真正感到体系的严密性和安全性。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是指为了防止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到食品食用的全过程中,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有效地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关键控制点”对造成食品污染的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HACCP的概念和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评价食品卫生安全性的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方式,是迄今为止人们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的最有效、最可靠的管理方法。我国已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了,对于旅游食品的监督管理应该和国际接轨。

3.建立旅游食品信息的对称体系旅游食品安全问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旅游食品的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的旅游地食品安全信息。国内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项目具体内容为:对辖区内居民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给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做到了及时,告之旅游消费者。

(2)旅游食品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安全认证识别。国内行政监管力量不足,行业协会发育不完善,行业自律程度低,部分企业诚信缺失,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和死角。目前国内这一方面做的不够理想,三无产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充斥各个景点,对消费者的安全是不能够保证的。食品安全标志甚至可以花钱购买或者企业干脆“造假”。

(3)旅游企业的安全卫生定级信息。2004年起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制定了《北京市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并逐步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进行卫生等级评定,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餐馆是卫生情况最好的餐馆,消费者通过餐厅的等级牌就可以了解餐厅的食品卫生状况。所有餐馆必须在明显位置张贴全市统一设计的食品卫生等级标志。

四、我国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旅游食品的安全管理在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一定会越来越规范。笔者对此建议如下:

1.加大对旅游食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5000种,主要用于饮料、烘烤食品、卤制品、调味品、方便面、冷食制品、巧克力制品及炒货类食品。不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食品安全造成隐患。国内最近一年出现的合肥染色蛋糕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山墨汁粉条事件、广州染色紫菜事件、北京荧光增白剂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青岛福尔马林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充分地说明理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如前表中海螺沟百人食物中毒的原因就是厨师将工业盐用于烹调菜品,导致游客亚硝酸盐中毒。事件隐藏的原因是导游“吃回扣”导致本应保证的食品质量下降;现实的情况是我国旅游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且长期不能很好地解决,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国内旅游食品行政管理难度较大,旅游景点分布广、管理人员少、人员流动大。但是必须对旅游食品安全的秩序严格管理。针对食品添加剂问题,建议重点对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旅游食品企业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对应当备案公示而没有备案公示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旅游食品企业一律纳入重点监管。对旅游食品企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将一律吊销许可证、没收非法所得及用于违法经营的相关物品,且移送公安机关,让其接受法律的制裁。针对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要根据旅游业的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从旅游的淡、旺季着手。旅游食品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旺季如春节、国庆等节日。另外从自然季节来看,应当加大夏季旅游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我国的旅游食品必须符合WTO已经制定的《卫生与食物卫生措施协定》的规定,应立法强制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管理体系,向国际规范并轨。

3.加强旅游食品安全保险,确保旅游者利益旅游食品安全保险在国内旅游保险市场存在叫好不叫座”、营销力度不够、险种设计缺乏针对性、赔付限制较多、旅行社责任险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等现象。游客的保险意识淡薄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是形成这些原因的关键因素。如旅游者对旅游保险缺乏信任;保险公司旅游险种少、对象细分不够和范围过于狭窄、保险责任确定不合理、费率制定缺乏科学性。这里重庆市渝中区2008年起实行的旅游统保制度值得推广,该制度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将以前有歧义的食物中毒纳入了理赔范围。游客在旅行社参团出游时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伤害事故,不需经过司法程序认定,只要旅游主管部门或旅游执法部门认定责任,即可启动理赔程序,保证游客能得到及时医治,这在全国旅游行业中尚属首创。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者的权利一定会受到更好的维护。

五、结语

旅游食品安全工作是旅游业的“基础工程”,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景点的“形象工程”。我国各级各类旅游食品生产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一个旅游地的饮食文化需要弘扬,只有认真做好旅游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保证旅游者基本需求,才能更好地弘扬旅游地的饮食文化,从而为实现我国旅游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