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2:39

路面工程论文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1

1.1我国沥青道路的情况

随着近几年我国的道路建设,让我国的交通路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道路路面材料主要是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这三种,然而,沥青路面有坚实、耐久性好、防渗透性好等优点,并且极其容易保持路面的平整性,非常容易管理。当然,沥青也不是全无缺点的,由于沥青路面本来就对温度特别的敏感,常常出现沥青砼的离析等问题,这些也严重的阻碍了沥青路面工程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我国提出,要对传统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改进,提升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促进我国道路建设能有一个更大的进步。1.2沥青路面工程沥青路面工程是在铺设道路时使用了掺入路用沥青材料的矿质材料。由于沥青的加入,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沥青结合料将矿质粒料粘结成整体,增加了道路的平整度,也增强了路面抵抗行走车辆的碾压破坏和自然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使路面具有抗水性。煤沥青、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构成了修筑路面的主要沥青材料。

1.3沥青路面的前期准备

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好好看过图纸,详细的了解此路面的情况,仔细的了解此处的环境因素,同时还要制定合理并且准确的施工计划。并且,还要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轮流对沥青路面进行做工,能够在路面出现施工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联系,这是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还有一点就是准备好施工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管理一定要做到仔细、严谨,一定要派专门的工作人员保证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能使用,这是为了防止施工时出现有关材料的问题。同时,要想好材料的混合比例,并找到将混合好的材料放置到环境因素影响小的地方。

1.4沥青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运料车的要求,需要车上盖有雨棚,起到对沥青防雨、保温、防止污染的作用。施工混合材料时,必须严格的控制好搭配的比例,对于用水量的控制要格外的注意,不可以过多也不可以过少,过多过少都会材料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施工时的措施:排水。对于沥青路面排水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措施,往往是在路面上设置一个沥青封油层,厚度控制在2cm左右,也可设置一个排水砂垫层,应该将其设置在基层的顶面,使其能够起到排水的作用,同时,也能保护沥青路面。控制基层和垫层的强度。对于在施工时控制基层和垫层的高强度问题,主要是在拌料和压实问题上,如果材料搅拌的不均匀,就会影响沥青路面结构的稳定;如果对沥青的压实出现了问题,就会大大降低沥青道路的性能,并且会严重影响道路的质量问题,减少道路的使用寿命。在施工时每一个步骤对路面的性能,对路面建设的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施工人员要仔细认真的施工,确保每一步都没有任何问题。

2.沥青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总体说明沥青工程在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普通的沥青路面由于其自身的因素普遍存在一些缺陷,然而,这些缺陷的存在往往会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甚至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这些缺陷一般会造成沥青摊铺的问题和沥青砼离析的问题。由于我国正在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沥青的性能和种类繁多,功能又各不相同,因此很难进行推广一些方式,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发展的不是很好,因此资金方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沥青路面的施工问题依旧存在。

2.2沥青工程摊铺的问题

在我国,沥青道路施工传统的摊铺作业方式普遍采用摊铺机进行路面施工作业,特别是在城乡的沥青公路施工中,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目前由于对沥青施工的重视,因此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有关程序走,在摊铺机进行工作时,它要连续完成摊铺的工作,但是由于摊铺机的供应是间断性的,因此,摊铺机的摊铺压力并不均匀,也容易造成沥青路面的质量降低。因此,对于摊铺不合格的地方要进行重新摊铺。

2.3沥青砼离析的问题

对于,沥青道路施工存在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沥青砼的变化,其变化会直接影响施工路面的质量问题,甚至会出现裂缝的现象。当然,沥青砼离析的原因十分复杂,在任何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造成沥青砼离析的现象出现。沥青砼离析现象一般分为密度离析和温度离析两种。沥青砼密度离析。沥青砼密度离析主要是指沥青砼混合材料时受到了除机械振动之外的因素使其中比较大的材料原粒聚集在一起,导致混合料不均匀,导致在沥青道路施工时产生道路平整性不高的问题,因此,有关沥青砼密度离析要注意好材料搅拌、装载、运输、卸料和摊铺机的翻动时出现材料颗粒不均匀的现象发生。沥青砼温度离析。在施工中,如果不进行均匀的、充分的搅拌,就会产生局部温度不均的问题,而沥青砼温度离析就会出现温度不均的材料处。一般情况下沥青砼温度离析发生的原因是在材料运输的时候。

2.4沥青工程的新技术

对于沥青道路建设的技术方面国外和国内都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技术方面也有了一系列的创新,笔者在此也写出几个新技术。转运沥青砼的新施工工艺。这是为了解决沥青道路施工传统的摊铺作业方式摊铺机而导致的问题。对于相关人员研发的转运车转运沥青砼的新施工工艺,能够实现了摊铺机的连续稳定的摊铺作业,并且能够降低出现路面施工不平整的情况。强化沥青路面横缝处理技术。对于解决路面横缝的处理,一直是个大难题,此技术的提出是在横向接缝碾压时用双钢轮压路机先横向碾压,深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而后逐步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cm~20cm,直到压完全部的路面,确保沥青砼能够完美的衔接上,对于这一技术的创新,使其在应用上非常的方便,既能减少了很大的成本,也能减少了许多人力与物力。

3结语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2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先学后做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精心设计系列任务,覆盖课程,推进学习。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独立。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强化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建设成区别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5结语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1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

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原则。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与防护、综合防护等几种类型。

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植物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坡高不大。在高速公路上,常用的植物防护有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

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柔性支护与防护主要包括三维植被网、钢绳网主动防护等防护形式。

2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塌方、滑坡以及可能出现失稳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强度方面)和安全性(变形方面)。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3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处治,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然后再慎重确定处治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对局部严重的、大型的、不易搞清楚的岩溶地段,应尽量设法绕避;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

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路基上方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采用排水沟将水截流至路基外。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设置集水明沟或渗沟,将水排出路基。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内宜采用干砌片石填塞。位于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当洞的体积不大、深度较浅时,宜予以回填夯实;当洞的体积较大或深度较深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对于有顶板但顶板强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顶板后进行回填,或设构造物跨越。通过溶洞围岩分级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宜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可能的破坏区;对于顶板较薄的溶洞,当采用地表构造物跨越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炸除顶板,按明洞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有充填物的溶洞,宜优先采用注浆法、旋喷法进行加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如需保持洞内流水通畅时,应设置排水通道。

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土洞应先判明土洞是否仍在发展。对于已停止发展的土洞可按一般地基进行评价,需加固时宜采用注浆、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土洞,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4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由于开采时间与开采结束后上伏岩土体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都较长,以致于采空区对路基影响与危害持续时间也较长。对采空区路基的治理,首先应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及发展情况,然后再慎重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方案。

开挖回填处理的浅采空区的治理范围,其治理长度为公路轴向采空区实际分布长度,处治宽度为路基底面宽度或构造物的宽度,处治深度为底板风化岩位置。公路采空区路基的处治设计应根据采空区的形成时间、埋深、采空厚度、采煤方法、顶板岩性及其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选择治理方案。采空区路基的处治应从路基处治、开采协调两个方面来进行。

(1)从路基处治角度来说,主要有开挖回填、充填、桥跨和注浆等四种。

①开挖回填:对于路基挖方边坡上的采空区宜采用开挖回填方案。

②充填:采空区充填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陷破坏程度。有条件时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证公路安全无损。采深不大时,可采用覆岩离层充填,加固采动覆岩破坏区,限制地表沉陷破坏。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垮落的采空区,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包括干砌片石、浆砌片石、井下回填、钻孔干湿料回填等方案。干砌(浆砌)片石适用于采空区未完全塌落、空间较大、埋深小、通风良好,并具备人工作业和材料运输条件的采空区治理。一般路段路基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0MPa干砌片石回填;对有构造物路段,应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浆砌片石回填。

③桥跨:煤层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区,可采用桥跨方案。

④注浆:采空区上覆岩层在有条件时会出现离层,离层经历产生、发展、达到最大高度及最终离层闭合的移动过程。在离层带中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控制地表总的下沉量,减缓地表动态变形值,达到保护公路的目的。对于煤层开采规模较大、开采深度(埋深)小于250m的采空区,宜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法。对于埋深大于250m的采空区,宜根据其开采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是否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案。

(2)从开采协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混凝土路面由于温度或湿度变化及硬化时收缩的原因,会出现胀、缩和翘曲。设置接缝可减少混凝土板变形受约束影响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种变形的能力。

②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采深与采厚比较大且地表变形连续时,高等级道路可设置这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增强整个路面的抗变形能力。

③合理安排开采时间。使地表剧烈变形破坏期避开冬季低温期,以使路面材料变形适应采动地表变形。(温度的降低使路面材料的脆性加大,收缩系数增大,抗变形能力降低,路面易于开裂,路面承载能力降低。)

④限制一次开采高度,沿公路轴向大面积协调开采。这种方法已在铁路下开采煤层有成功的经验,一般可以将地表位移变形降低到50%以下。由于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处治方案灵活多样,应针对采空区的具体情况,将几种方案联合使用,达到经济合理的最佳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向池,柏松平等.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J].公路,2002,(7).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公路设计;灵活性;创造性

公路设计是决定公路建设项目工程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设计质量对工程的总体质量和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公路是带状构造物,对于每一个公路项目而言,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公路使用者的审美特点等都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公路的新建还是改造,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对于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设计者均面临着在保证公路行车安全与将所设计公路充分融入周围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协调和统一的任务,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灵活、创造性地进行公路设计。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公路设计的实践经验,对一般公路中路基路面工程的设计理念和安全评价进行了认真探索。

一、路基路面的安全评价

(一)路基的安全评价。路基的安全评价包含:路基强度评价、边坡稳定评价、排水结构物评价与支档结构评价。路基强度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承载力、路面使用功能,进而影响行车安全。路基的原始地面承载力强度小于150kPa要进行处理,存在软基、岩溶等不良地质要采用换填、袋装砂井、碎石桩、灌浆等方法进行治理。路基填料要通过试验后选用,不能土石混填以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对于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应进行掺石灰、固化材料处理,同时进行防水处治。

路基边坡安全评价主要考虑边坡的稳定性。近几年因路基边坡失稳造成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因此路基的高填深切边坡均应经过稳定性验算,不满足稳定性要求的需采用防护及加固措施;边坡存在崩塌、滑坡的可能要采用卸载、挡墙、抗滑桩、综合排水等措施一次处理到位,不留隐患。对于山区山体横坡较陡地段的高填深切应与桥隧构造物进行比较,填方大于20m宜改填为桥梁,切方大于30m宜改切为隧道。对于高大边坡要加强施工观测,确保安全。

排水结构物评价:路基的排水不畅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边沟、排水沟、渗沟、暗沟的设置位置、断面尺寸、防冲刷能力影响排水的使用功能,每条路都应进行计算,不能照搬照抄。渗沟、暗沟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不能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支档结构物评价:挡墙本身强度、抗滑移能力、抗倾覆能力、抗剪能力、地基承载力都是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从安全、经济的角度考虑重力式挡墙的高度宜控制在12m以内,超过12m,则可采用板桩墙、锚杆式挡墙、加筋挡墙等形式。挡墙的基底埋置深度应经计算确定,一般在可能的滑动面或冲刷以下至少1m,板桩墙桩的埋置深度对于岩石地基宜嵌岩1/3桩长,对于土质地基应嵌岩1/2桩长。

(二)公路路面的安全评价。路面强度的安全评价:因路面承受的轴载吨位以及轴载通行次数高,行车速度快,故对路面的强度要求就高;而路面强度低,产生安全隐患的机率就高。影响沥青路面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沥青质量、石料的性质、粒料的级配等。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汽车超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路面的抗滑安全评价:抗滑性能是保证雨天高速行车安全的重要技术指标,摩擦系数是直接影响抗滑安全的控制指标,摩擦系数越高,抗滑性能就越好。石料磨光值是保证路面防滑的基本指标,磨光值高才能获得高的摩擦系数。路面的排水安全评价:高速公路因其路幅宽,降到路面上的雨水量较多,排水不畅,形成积水,高速行车会使积水雾化,迷雾遮挡驾驶员视线,增加行车事故。同时积水会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使车轮产生液面滑移,增加行车的危险性。在我省某段二级公路发生16起交通事故中,因路面积水造成事故11起,占总事故的68.7%。因此公路路面要采用系统排水的方法进行设计,确保路面水的流畅。路面的平整度评价:路面不平整易使汽车产生颠簸,容易造成事故。平整度的影响除了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外,摊铺机的性能及操作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另外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碾压质量对平整度有影响,接缝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缺陷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

二、挡土墙的灵活运用

公路挡土墙的形式,可借鉴国内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范例,积极探索坡面防护新技术,配合路段自然环境,灵活进行设计。如目前湖南省部分高速公路采用的花池墙、阶梯栅栏挡土墙等新型防护结构形式,既起到了防护作用,又丰富了路容景观。鉴于目前多数公路沿线的挡土墙人工痕迹较重,严重影响了公路景观。因此在一般公路设计中应灵活性设计,根据沿线地质条件和边坡高度,尽量减小防护工程体积,如挡土墙的高度和长度,并结合地形起伏特点,适当变化挡土墙高度,提高结构物自身景观效果。

在材料上,挡土墙可根据公路所在地区条件,灵活就地取材,如采用当地的块石、碎石干砌挡土墙,尽量避免采用光面混凝土挡土墙,以使挡土墙构造物表面贴近自然。另外,还可结合路域特有的文化和建筑风格,通过设置文化符号以赋予公路文化内涵,对挡土墙进行特殊设计,使司乘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感受到特有的公路民俗文化。

三、安全护栏设计

按照我国设计标准,要求护栏在中央分隔带连续设置,在路侧的最小段落为70m,不必要路段可以不设,它与主体工程的关系与其所处的路段有关。

石方区护栏:石方区护栏基础应与路基同步施工,路基开挖时,预留护栏混凝土基础的槽孔,或者直接在槽孔内现浇护栏基础,以避免2次开挖石方。

路肩挡墙区路侧护栏:护栏基础落在连续路肩挡墙区时,当挡墙施工至护栏基础底标高时,应预留护栏基础槽孔,也可现浇护栏基础,以避免后期护栏安装时开拆挡墙,对于连续护面墙区段,当护面墙施工至护栏基础底标高时,应预留护栏基础槽孔,也可现浇护栏基础,以避免后期护栏无法生根。

构造物护栏:对于特大、大、中桥护栏一般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设计。通常为砼刚性护栏,并由交通工程设计单位负责护栏过渡段设计。

四、路基边坡处理与环保

路基边坡形式是影响公路景观的主要因素。路基边坡坡率及形式的选择不仅影响边坡的稳定,同时也影响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边坡坡率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尽量使边坡外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看不出明显的人工痕迹。在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及周围环境特点对每个边坡逐个研究确定适宜的边坡形式和坡率。对于挖方边坡坡脚、坡顶取消人工痕迹过重的折角,而采用贴近自然的圆弧过渡,以达到与路线所经自然地带的地形地貌相适应。对于部分低填或隧道进出口填方路段,放缓边坡或直接填平进行植草绿化处理。这既有利于路堤与原地貌融为一体,使填筑痕迹得以遮掩;同时也增加路侧净区,形成一定的行车缓冲带,使过往车辆驶离路面后有一个安全的感觉。

公路设计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理念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标准,而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公路设计人员应在严格遵循项目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独创性及灵活性,以规范为依据,在标准范围内灵活应用设计指标,切实设计出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确保安全运营,同时还能很好地融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公路。

参考文献:

[1]龙宁、李建忠、何峻岭、刘国强,《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7,(02)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5

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比较常见,逐渐成为首选的路面技术。道路工程施工中,应该掌握混凝土路面技术的要点,才能发挥混凝土路面的优势。结合道路工程的施工实践,分析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技术。

1.1准备工作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中,需要积极安排准确工作,为保障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性能效益,准备工作以基层验收和路面试验为主。基层验收的目的是消除道路基层对路面施工的影响,强化路面施工的规范性,掌握道路基层的具体情况后,再安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落实准备工作的服务性。路面试验用于检验路面施工技术的可实施性,避免其在道路工程内引发安全隐患,根据道路施工技术的需求,在准备工作内安排机械诊断、材料验收、设计复核等试验,排除不利的技术因素。

1.2拌合技术

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合技术,主要是控制各项混合料的配比,配合混合料的拌合工艺,进而发挥混合料的质量优势。首先道路工程企业需要安排混合料的投入,包括顺序、使用量等,全面实行技术规范,现场施工人员可以借助电子计量设备,保障各项混合料的精确度;然后设计拌合的时间,拌合期间严格控制温度,不能出现温度过度的情况,重点防止拌合超时,以免混合料碳化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最后审核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混凝土达到路面施工的标准,针对拌合技术中的缺陷实行弥补控制,避免拌合技术出现质量问题。

1.3铺筑技术

混凝土摊铺前期,需要重新检测路面的状态,特别是路基工程质量,确保其符合路面标准后才能安排混凝土铺筑。摊铺是混凝土铺筑的核心,按照混凝土铺筑试验中的参数,保持一致的混凝土厚度,可以随时调整铺筑的速度,确保现场摊铺的质量。铺筑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提高摊铺机作业的效率,铺筑过程中不能出现缺料停工的现象,防止影响混凝土路面的铺筑效果,做好铺筑技术的管理工作。

1.4接缝处理

混凝土路面施工不能一次性完成完整铺设,由此施工技术中面临着接缝处理,而接缝处理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例如:某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理,该工程内两段混凝土路面相隔时间较长,接缝处理时还要考虑时间差的影响,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该工程为防止两段混凝土路面收缩,提前遮盖、洒水,提升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接缝处理不选在多风、多雨的气候环境内,以此来确保接缝处理的质量性能,其余按照正常接缝技术处理即可。

2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提升路面施工的质量水平,落实各项施工技术。结合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质量控制的内容,如下。

2.1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混凝土是路面施工技术的主要对象,其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道路工程外界环境对混凝土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而且温度差异可以干扰混凝土的性能。所以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严格控制温度质量,特别是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保持路面施工中混凝土的标准性,同时应加强混凝土的强度。

2.2控制混凝土的调配

混凝土的调配基本是在室外进行的,调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道路工程应控制混凝土的调配质量,避免出现不利的影响。道路工程针对调配完成的混凝土实行质量检测,评价混凝土的性能、质量,如果混凝土未达到相关的标准,必须重新进行调配。

2.3控制碾压质量

混凝土在路面施工中表现出粘稠的特点,碾压时的附着性强,很容易粘合在碾压设备上,干预混凝土的完整性。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着重控制碾压的质量,防止混凝土粘合在碾压设备上,保障路面碾压的有序进行。

3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优化措施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存在影响,应积极优化混凝土路面施工,以此来提升施工技术的水平。

3.1提高工程衔接的水平

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衔接工艺是优化的重点,用于规避前后施工中的缺陷,强化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同时完善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体现高水平衔接的优势。

3.2选用专业性的人员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选用专业的人员,既可以高效的执行施工技术,又可以落实质量控制的措施,有利于规范混凝土路面施工,而且专业人员可以保障施工技术的规范性,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3.3合理安排养护

养护是优化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措施,养护阶段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如:耐久性、强度等,道路工程单位应合理安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养护工作,发挥混凝土养护的作用。

4结束语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

道路修建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核心工程,与车辆通行、运输的安全存在直接的联系。城市道路在路面结构设计方面,考虑到交通、行人等因素,提出了安全要求,在保障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稳定的基础上,维护路面的安全与强度,消除路面结构设计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设计人员遵循道路修建的根本要求,完善路面结构的具体设计。

1城市道路工程的路面结构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之前,需要重点研究城市道路,深入分析城市道路的实况,进而才能真实的设计出路面结构的方案。设计人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道路进行研究,路线、路段需属于典型城市道路,由此才能提升路面结构的设计水平[1]。路面结构设计时,按照《城市道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提前选择一定年龄的路面,约3年或以上年龄,调查路面的性能状况,尽量包含不同类型的路基结构,所以针对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调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路面结构设计和调查的过程中,需要反馈不同调查路段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城市道路的修建水平,以便优化方案的设计,进而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详细的依据。第二,掌握道路路面结构设计部分的土基实况,尤其是强度等级、回弹模量范围等项目内容,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促使设计人员掌握路面设计中的各项要点内容,有效控制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控制结构设计时的沉降,另一方面优化路面的设计过程。第三,根据路面结构设计的要求,确定结构的设计类型,维护路面设计组合的优质性,以免路面结构工程中出现误差,体现设计的科学性。

2城市道路工程中路面结构的方案设计

2.1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城市道路路面工程中的主要部分,专门用于约束路面设计,确保路面设计的规范性[2]。例举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如:(1)站在经济、技术角度上分析城市道路路面的整体设计,改进方案中的不足点,选择最优的结构设计方案;(2)路面结构材料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城市道路所处的环境,包括交通环境、气候环境等,有针对性的选择路面材料,维护路面结构的稳定性;(3)设计人员着重分析沥青的面层结构,在质量、力学等方面评价路面结构设计,为路面结构提供优质的级配方案,强化路面的结构;(4)路面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既要保障城市道路的质量和性能,又要落实相关热的原则。

2.2结构材料

结构材料是路面结构的一大设计因素,需依照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的设计实况,挑选恰当的结构材料。以某城市路面结构设计为例,该工程是城市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0.72公里,宽30m,分析其在主要材料上的选择方式。如:(1)面层材料,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均以沥青材料为主,该路面结构设计,按照常用沥青的级配,合理分配其在不同面层部分的应用;(2)下封层材料,用于加强面层、基层的连接,防止相连层面发生侧滑,该工程将改性沥青做为吸收膜,降低侧滑的发生机率;(3)基层材料选择,该工程通过试验分析的方式,选择基层强度的指标,以指标为基础选择可用的材料,以水泥稳定砂砾此项材料为根本,逐步提升基层结构的密实性强度和刚度,保障路面设计材料的科学使用。

2.3设计方案

2.3.1新建路面结构的方案设计。城市新建的公路工程内,路面设计新可分为4个部分,分析如:(1)主线行车道设计方案,其为新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部分,按照城市道路的要求,主线行车道的不同层面,使用了不同的混合材料,以混凝土为主进行分析,新建路面的上面层部分,使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厚度为5cm,同时使用75cm的应力吸收膜,中间结构选择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保持4~6cm的厚度,下方厚度要大,基本可以设计为8cm,材料为粗粒式混凝土,用于稳定路面的结构基础,其中基层要求达到30cm,垫层也要达到30cm厚度,具体厚度依照实际情况分配;(2)地面铺道行车设计中,仅仅分为上下两部分,取消了中间部分的设计,上方设计5cm的细粒式沥青结构,下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般为5cm的粗粒式,基层与垫层的厚度保持30cm;(3)非机动车道设计方案内,分为20cm的垫层,采用天然的砂砾材料,基层厚度控制在20cm,选择含有5%水泥成分的砂砾,而且砂砾材料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防止影响基层的结构性能,面层厚度为4.5cm,路面结构的全部非机动车道的结构厚度,不能超出44cm;(4)人行道的结构设计方案,与非机动车不同,面层同样需要分为上面层和下面层,使用材料为:预制混凝土透水砖、水泥砂浆,厚度是7cm、4cm,基层、垫层及非机动车道结构设计中,材料一致,厚度范围是15~20cm。

2.3.2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城市道路工程中,存在部分需要改进的道路,同样需要设计路面结构。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时,涉及到结构翻挖、结构挖除的情况,需要先处理旧路面的结构,再实行新路面结构设计[3]。分析需要修改建设的道路,其在路面结构上的设计方式,如:(1)吸收膜结构,根据修改要求,分为基层、底基层两个部分,基层厚度30cm,底层按照实际情况设定;(2)车行道结构,下方部分的设计厚度是7cm,材料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方结构4cm,材料细粒式混凝土,上、下面层的相互稳定,划分为两层施工,材料为砂砾,底基层厚度30cm,选择天然砂砾,用于确保底基层的稳定性。

3城市道路工程中路面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在路面的结构设计项目上,还要考虑到工程指标的差异,特别是城市自身规定与国家规定的差别,其中各项设计指标均有细小的差别,应该遵循路面结构设计的实际情况,由此才能保障结构设计的真实度。不同规定中的设计指标,对路面结构设计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设计人员综合分析设计指标,按照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的设计需求,选择可遵循的指标项目[4]。除此以外,路面结构设计中,还要注意试验路的铺筑和养护,以试验路为标准,落实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案,严格遵循结构设计的方案要求,落实设计要求,最主要的是依照试验路的设计方法,完善路面结构的具体设计,尽量避免出现不良的影响因素,强化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进而提升城市交通的安全水平,保障路面通行的良好性能。

4结束语

道路路面修建工程中,提高了对结构设计的重视度,根据道路路面的基础特性,如:强度、抗滑、耐久性等,都需合理的设计路面结构,改善城市道路的特性,最主要的是保障城市道路的稳定与安全,全面体现路面结构设计的优点,防止干扰城市的车辆通行。路面设计过程内,必须依照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安排规划设计的工作,提升城市道路的设计能力。

作者:崔君 单位:苏州市晓阳市政建设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崔永日.浅析半刚性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J].才智,2011,36:225.

[2]张翼.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研究[J].科技视界,2015,24:302+322.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7

1工程案例

厦门地区区域构造位于闽东燕山断坳带东部的闽东南沿海动力变质带东南部。本工程为“厦门市禾山路、悦华酒店周边市政设施修复提升工程”,设计范围共包含鸿宾路、悦鸿路、禾山路三条市政道路,道路总长约1505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及支路。改造道路均为现状道路;禾山路沿线两侧地势较为平坦,鸿宾路、悦鸿路沿线高差较大,两侧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本次道路竖向设计以现状路面标高为基础进行改造加铺,改造后达到路面整洁美观、现状道路和各类开口衔接平顺、排水顺畅和行车舒适的效果。

2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材料的采购要按照规定的标准控制。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材料中,土料为工程沿线分布路基的天然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砂石料可以从附近市场购买;透水砖、路缘石、水泥、沥青等外购。施工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如机制砂、矿粉以及沥青等,都要经过质量检验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检测人员要对已进场原材料进行排查,发现质量不合格的要清出施工场地。2.2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要对施工设备的质量严格控制。如材料拌和设备、道路碾压设备等。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要检查施工设备的性能,确定施工设备可以正常使用,以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施工人员还要具有设备保养意识,在使用中注重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以提高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4]。2.3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混合料的质量控制。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需使用沥青混合料,混合料要按照规定的比例配置。要严格控制配合料的搅拌时间、温度及拌合技术,确保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符合规定的施工标准。沥青混合料必须进行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氏试验,低温疲劳试验。普通沥青混和料应同时达到以下两个要求:浸水马氏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75%。施工人员在混合料的搅拌过程中,要考虑到冷料仓的运行速度以及材料的颗粒规格对运行速度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合理调动材料,可以确保冷料仓的配置稳定。在搅拌机处于平稳运行状态时,对配合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对抽样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完成打孔取芯后,还要检验缝隙率以及压实度,保证混合料符合质量要求。

3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压实技术管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为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混合料的配比度要按照规定执行,对拌和操作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之后采用沥青路面压实技术。沥青路面的施工中,压实技术非常重要,也管理的主要内容[5]。路面压实度不符合规定,就会对路面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经过碾压之后,如果路面没有质量问题,路面的持久性也会提升。3.2沥青路面施工中的摊铺管理。沥青层与刚性基层之间设置透层沥青,在透层沥青上摊铺2cm橡胶应力吸收层;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应撒布0.8~1.1kg/m2透层沥青油,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应在基层完工表面稍干后当日喷洒。各层沥青硷间应撒布0.4~0.6kg/m2的粘层沥青。机动车道路面摊铺沥青时应做好路缘石的保护工作,避免路缘石污染和损坏。摊铺改性沥青面层施工时,不得采用轮胎式摊铺机和轮胎式压路机。用多台摊铺机联合进行摊铺,摊铺机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15m。3.3沥青路面施工中要落实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前,应做好道路下现有管线情况调查,如果遇到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有冲突,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人行道外边缘应与周边地块做好衔接事宜。对施工场地须设置显著的警戒线、边坡护栏等安全措施,避免路人及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发生人身危险。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需要根据周边道路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的施工中,沥青路面质量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关乎到城市交通运行的质量。在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措施,提高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对道路建设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汪胜.TL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王峰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标准化,2014(8):39-41.

[3]廖津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方法与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杨晨浩.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控及实践举措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6):278.

[5]王秋生.广河高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措施

1引言

城市道路作为保障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措施,对于城市的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研究,明确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质量风险,使得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管理能够逐渐走向成熟。

2当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施工区域的水文影响。在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气候与环境对工程的施工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路基会受到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干扰。如果施工现场的水文环境比较复杂就会导致周围出现冰冻、融化的现象,给路基施工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危害,一旦出现膨胀或翻浆的问题就会出现严重的质量缺陷,降低路基的使用强度。所以需要在工程施工之前对现场的水文环境与气候特点进行分析,确保对复杂环境的水文条件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工程的施工标准要求。如何才能加强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环境综合分析研究,确保路基施工的强度与质量是道路施工中的技术难点[1]。2.2路基路面不均匀。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时候,由于路基施工材料与路面之间的不均匀会出现严重的路基沉降问题,这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和质量均会产生不良影响。路面经过长期的使用、碾压之后就会对地下的土体造成压力,从而出现路面变形。在当前我国道路工程的施工中,增加路基路面的承载力也是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一项技术难点。2.3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路面以及排水质量问题。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路面和排水质量问题是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最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正常使用。使用材料、施工工艺以及路基回填工程与路基质量息息相关。从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来看,路基的建设按所采用的材料大多为粉煤灰与石灰,材料本身牢固性难以得到保障。而且在路基铺垫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机器进行铺垫,容易造成两端侧漏,人工铺垫的方法容易导致材料粗细不匀以及摊铺不平,引发路基的下沉和路基质量问题。路面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路面结构稳定性、路面强度、坚固性以及路面美观度多种问题。城市道路中的路面绝大多数以沥青材料为主,市政道路基本也是采用的沥青道路进行建设,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问题和路面强度不佳问题,表现为路面裂缝推移、破损以及路面平整度不足,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现代城市中的市政道路一个关键功能便是排水功能,尤其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来说,市政道路排水性能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城市交通的稳定性,对于市政道路本身的使用寿命和自身的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市政道路排水功能不佳,将会导致道路结构受到雨水的侵蚀,而引发道路质量问题。

3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相关对策

3.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想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需要从监管和设计2方面入手,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施工图纸的审查工作,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要求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期间,能够在施工现场配置设计代表,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证设计图纸能够与实际情况相匹配,使得施工项目能够顺利稳定地开展。同时,还需要落实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做好检查工序交接以及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实现施工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2]。3.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在道路工程的建设中,会使用到很多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沥青混凝土的施工不合理或者材料的问题会引发严重的裂缝问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提高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技术与防范措施。作为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施工时,严格根据施工规范与要求,提高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管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的属性。确保原材料质量的达标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施工企业在对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采购的时候要结合工程的使用需求与现场的环境情况,同时保证原材料的管理安全。禁止受潮、受湿的情况发生。(2)在进行工程的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施工技术的要点,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施工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比。3.3保证沟槽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沟槽开挖的时候,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技术合理地掌握,通过机械设备的开挖施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在进行开挖的时候还要对沟槽的开挖深度、高度与轴线进行准确的测量,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施工。一旦发生超挖的情况就需要对超挖的部分进行回填,从而提高沟槽施工的质量与效果。3.4针对道路路面路基压实工程选择合适的碾压设备。在路基路面进行压实施工时,还要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与压实度,这样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需要选择合理的碾压设备,来保证路基路面的压实度,为工程的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路基路面工程压实处理的时候,一般会选择使用吨位较大的压路机,同时技术人员还要注重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碾压设备的使用安全与效率,从而为路基路面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3.5加强路基路面的排水功能。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路面排水效果非常重要,这是道路工程出现严重沉降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土壤中含有的水分比较高,所以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沉降路段施工质量的控制,还要注重排水施工的管控,尤其是严重的渗漏问题,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对于一些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与路段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排水与防渗措施。另外,在道路工程的前期施工过程中,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沟槽的设计,特别是积水路段的及时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填土结构的浸泡。最后,施工企业对于沉降路段的地下水情况要详细掌握。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对地基的高度做好科学的控制,避免雨水问题导致的地基侵蚀危害逐渐加重。

4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水平与人们的日常出行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存在的通病制约着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持续稳定进步。因此,需要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优化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流程,提高市政道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能够更加科学系统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付廷亮,胡海外.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J].居业,2016(1):155.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沥青路面;公路工程

1引言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有助于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促进路面施工质量和建设力度的提高,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沥青路面公路工程建设而言,对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2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2.1摊铺问题。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沥青路面工程施工都是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尤其是在城乡道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针对沥青摊铺技术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施工标准与规范,在实际摊铺作业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就能够保证摊铺作业质量。然而,实际摊铺作业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供应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摊铺机作业中往往处于负荷波动状态,则摊铺质量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此外,如果沥青混凝土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则非常容易出现腐蚀现象,导致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与密实度降低,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对沥青路面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出行与行车安全。2.2离析现象。离析现象是当前沥青路面工程施工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运输与卸载过程中,对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离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沥青混合料拌制不合理、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标准要求进行运输与卸料等。沥青混凝土的离析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温度离析。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温度比较高,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搅拌不科学、不均匀,很容易出现局部温度不均的问题,而沥青混凝土部分温差较大的区域就会出现温度离析现象,温度离析问题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中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2)密度离析。密度离析指的是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体型较大的骨料发生聚集,导致混合不均衡,影响路面摊铺的平整度。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凝土的密度离析主要发生在搅拌和运输过程中,该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路面本身的质量[2]。

3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3.1材料准备。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和材料采购人员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和供应量,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所选取掺加剂、集料和沥青等材料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材料的质量,同时更应该遵循经济性的原则,尽量选用物美价廉的材料,在选择生产厂家方面,一定要选用规模较大、相关资质较高、口碑较好的生产厂家。施工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的质检人员对材料的型号、质量和数量进行严格检查,以保证进场原材料的质量。3.2拌和。沥青混合料拌和厂与施工现场之间不应存在交通堵塞现象,减缓沥青混合料温度的降低速度,防止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问题。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确定所用沥青混合料的比例及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2)拌和过程中严格控制搅拌温度和时间,沥青混合料的搅拌温度控制如表1所示;(3)安排专业人员严格检查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保证路面工程施工质量;(4)选用合适的沥青混合料拌制机械设备,如连续式拌和机、歇式拌合机等,同时定期对拌和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转率和可靠性[3]。3.3运输。使用干净、整洁、带有金属底板的自卸汽车将沥青混合料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且提前将车槽内和车辆周边清理干净。在运输期间,还可选用篷布盖在车辆混合料上,以减少水分的流失。保证车辆的运输能力可以确保摊铺作业的连续性。3.4摊铺与振捣。摊铺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核心环节,在摊铺作业期间必须要严格遵循机械使用规范开展摊铺作业,摊铺过程要始终坚持均匀、连续、平整的原则,通常摊铺技术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首先要根据公路级别决定路面的铺筑温度,若铺筑期间遇到大雨等恶劣天气,要立刻停止施工,若施工环境温度低,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碾压温度;其次根据摊铺的厚度、温度等来决定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并且要科学选择沥青标号。3.5沥青路面碾压。使用合适的压路机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压实质量,所以,在碾压路面时要认真选择压路机组合方式,具体到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有对应的碾压方式,以确保碾压效果达到最佳。另外,压实遍数与速度也要合理控制,不能过快或过慢,保持匀速;压实层厚度的控制也非常关键,保证碾压层的密实度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尤为重要[4]。3.6养护工作。沥青路面铺筑完成后,为保证路面湿润,防止出现裂缝,可以采用洒水养护的方式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通常而言,路面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同时,当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在50益以上时,不允许车辆停留在上面,以保证路面质量。

4结语

总之,施工单位要想保证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质量,防止施工现场中摊铺问题和离析问题的出现,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从材料准备、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和养护各环节入手,从而保证整个沥青路面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天惠.浅谈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J].四川水泥,2017(8):352-352.

【2】罗永明.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探究[J].大科技,2017(30):185-186.

【3】田瑞.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措施[J].建筑与装饰,2016(34):236-236.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篇10

1低等级公路路基设计的基本原则

(1)甘肃某地三级公路的路基必须根据该公路所处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执行施工过程所需要的办法。(2)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统体系,针对路基上面或者下面的各种水,为了避免其影响到路基的承载能力,此时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法阻截这些水渗入路基,所以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3)及时处理路基修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堆,同时还要注意不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要符合当地的环保要求。涉及那些可能会占用耕地的废土及时清理运走或者作为其他的用处,如果要设取土坑时,也不能占领耕地资源,防止破坏耕地资源,为后期的洪涝等留下隐患。

2路基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害现象及处理措施

公路在使用过程中,路基虽然不是直接承受荷载,但是也会呈现很多病害现象,常见的病害现象有以下几种:2.1填方引起的路基产生沉陷现象。修筑路面时,一些填方,尤其是高填方路段,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填方路基沉陷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低矮路基沉降形成的沉陷,采取回填、加厚路面等方法一次性处理。对于较高的填方路基,根据路基工作区深度,采取换填的方法处理。由于换填浅了没有作用,换填深了影响交通,一些地方无法中断交通施工,因此采取注浆加固、碎石桩加固等措施,尤其是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碎石桩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2路基产生翻浆现象。路基如果产生翻浆的话,主要是由于下雨造成的,再加上灌溉时间在沟渠中产生的水。最近几年天气不稳定,时而天气干旱,农田只能通过灌溉的方式,这样久而久之,公路两边的土质边沟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在砌筑时需要用防水的混凝土或者其他防水材料浇筑,大大降低雨水或者灌溉水渗透到路基,经过对边沟处理以后,大大减少了路基翻浆病害。2.3养护不及时导致小病害变大病害。对于一些在养护中能够及时解决的小病害,尽量及时处理,避免病害的扩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加强雨天巡查,将一些病害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路基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方案时,结合以往公路工程路基范围内的各种隐患,在设计中,一是对于排水构造物的基础,采用换填、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处理,减小地基沉降变形,二是改变以往的维修方法,采用PVC管、UPVC管、HDPE管等管材维修完善排水设施。以甘肃某地设计一条三级公路作为参考,总结路基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1)路基宽度确定。根据参考文献[3]规定,该道路预计设计成一条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行车道宽3.25(m),因此路基宽度宜采用7.5(m)(双车道)[3,4]。(2)路基横断面确定。在甘肃某地所设计的三级公路,其路基横断面的各项尺寸见图1。本公路根据当地的行车交通量采用双向双车道,行车道的宽度、与行车道相连的路肩部分,这二者的宽度采用参考文献[3]的规范值。(3)路基的高度确定。甘肃某地三级公路的路基高度设计,为了保证路基必须具有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设置路肩的时候,路肩的高度不能太低,通常要超过路基每一边的地表积水高度,另外还要注意防范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可能产生的毛细现象、冬季来临时产生的冰冻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其标高是参考路基边缘的高程来进行确定的,所以一旦遇到设计超高的需要加宽路段的地方,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在设计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设计标高时,根据当地发生洪水的概率,通常高0.5m以上即可。(4)路基压实度的确定。甘肃某地三级公路路床压实度应符合下表要求:(5)路基的防护问题。甘肃某地三级公路的路基防护必须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及经济情况考虑,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或者植物防护措施,避免路基出现病害的情况,同时也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6)路基排水问题。甘肃某地三级公路的路基排水设计需要考虑的关于水来源的因素很多,比如公路沿线附近的年降雨量,当地的植物类型、当地雨季采取的各项储水设施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下,设计排水类型,边沟、排水沟、涵洞等等,及时迅速地排除公路内外的水分,从而保证路基干燥不致产生沉降的影响稳定的因素存在。(7)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为了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舒适,在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根据当地的交通荷载情况及交通量结合设计情况,该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3]。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根据下面公式进行计算:Bx=LxB/L公式(1)Lx—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长度(m);L—加宽缓和段的长度(m);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m)。为了减小车辆在曲线上运行时会引起偏离路面中心的离心力,需要设置超高,同时确定其过渡方法。超高值的计算公式:ih+u=V2/127R公式(2)ih—表示超高横坡度;u—表示横向力系数;V2—表示行车速度(km/h);R—表示圆曲线半径(m)。本次设计中因为圆曲线的半径取值不同,所以超高的值计算出来也不相同,例如设计速度是30km/h,半径为55m,从而计算出最大超高值为0.13。

4结论

路基也是公路工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必须遵守原则;根据当前公路经常出现的路基病害现象,填方引起的路基产生沉陷现象、路基翻浆及养护不及时导致小病害变大病害;为有效解决这些病害现象,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精确路基宽度、路基横断面、路基高度、路基压实度、路基防护、路基排水及平曲线加宽和过渡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全.西北地区公路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5.

[2]刘少辉.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

[3]公路的路线设计规范[S].JTGD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