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4 10:20:14

科学技术管理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1

中国年年修水利,为什么年年闹水灾,水利是怎么修的?

社会已快进入21世纪了,防洪抢险怎么还那么落后,看不到现代化技术的影子?

所以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

社会愈发展,对灾害愈脆弱

许多人会天真地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力的增强,防灾救灾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会逐年减少,乃至彻底杜绝各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事实证明,社会愈发展,相对于自然灾害愈脆弱。其原因在于:

诱发自然灾害的因素具有极大的能量。人类在可以预见的期间内还不可能具备足以与其抗衡的技术和能量。据测算,最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2000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最大级火山爆发的能量又是地震能量的10~100倍,而一次台风可带来1000亿立方米的降雨。因此在遭遇大型自然灾害时人类还很难完全控制和防御它。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必须树立与自然灾害长期共存的思想,到任何时候自然灾害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换句话说,自然灾害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人类应当作的不是企望消灭自然灾害,而是学会如何适应自然灾害,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自然灾害损失将随社会发展同步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产向洪泛区集中的趋势将有所加强。我国约有1/3的耕地、1/2的人口、2/3的资产位于受洪涝灾害威胁的洪泛区内。一般而言,在沿河两岸平原地区,土地资源及水资源较丰富,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因而人口和资产的密度都远大于山区、丘陵区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同时这些地区又多是洪涝灾害多发的洪泛区域。总体来说,沿河两岸地区经济发展快,逐渐形成沿江沿河经济带。城市密集,人口与资产增长迅速。而且老的城区及居民集中区大多首先选择相对安全的地域,而新的开发区、城镇新区则只能向相对风险较大的区域拓展,如低洼易涝地区,泥石流容易发生的沟口地区等,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且这些地区土地便宜,也诱使一些不了解灾害风险的人前往开发。总之,洪泛区特别是高风险地域内人口及资产的迅速增加,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在发生同样洪水的条件下,所造成的财产损失逐年增加是必然趋势。日本从1973年至1973年的10年间,由台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了一倍。我国90年代初每年由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800亿元左右,近几年都在2000亿元左右。

社会的发展将导致致灾因子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常表现为城市化,即城镇面积增加。相对洪涝灾害而言,城市化将使原有的农田变为住宅区或道路,其结果是城区周围透水地面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因而在相同降雨条件下雨水向地下的渗透量减少,在地面上流动的水量增加,使城区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增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表径流加大,洪水增加,灾情加重;另一方面由于地下水补充减少,使城区地下水位下降,加上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则更容易产生内涝。

城市现代化使其总体承灾能力降低。越是现代化城市相对于自然灾害越脆弱,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之言。现代化城市人口及财产密度大,地下设施多,立体交叉道路多。而且电、水、煤气、通讯、交通、信息产业发达,而且各自形成网络,这些网络构成了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如人体的血液、呼吸、神经系统一样。城市依赖生命线系统维持正常运行,任何一个系统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城市某种程度的瘫痪,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一个系统出现故障还可以诱发其它系统的故障。例如,一个变电站被洪水淹没可能导致供电系统故障,由此又可导致供水、通讯、交通、信息等系统不能正常工作。1982年日本长崎大水导致交通全部瘫痪,仅汽车就被冲入大海2万余辆,其原因是这些汽车都是所谓新式“全自动汽车”,门窗也全靠电动开闭,突然遭遇洪水使电路集中的底盘被淹,结果电路失灵,门窗无法开启,汽车便如船一样漂如大海,车毁人亡。美国1993年密西西比河发生大水,使信息网络被破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管理的厂矿企业及管理部门陷于瘫痪,仅此损失数亿美元。生活生产的现代化,使社会更依赖于各式各样的网络,而一旦这些网络失灵,人们将会手足无措。

当然,上面我所列举的各种观点只反映了现代社会随经济发展而因自然灾害所产生的经济损失会不断增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总体抗灾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如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技术,先进的灾害信息传达技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住宅及工程建筑物标准的不断提高,都可能使因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大为减少。因此在发达国家发生非突发性自然灾害时,其伤亡人数都在数十人范围内。有的国家提出:“即使发生大洪水,也不死一人”的目标,看来也是可以实现的。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死亡百万、数十万人的大水灾,但随现代化技术的进步,一般每年因洪水死亡人数已降至2000人左右。

综上所述,面对现实,我们无法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通过我们最大限度的努力,使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别要把减少灾害伤亡人数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措施,即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各种防灾工程设施提高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的安全度,减少灾害风险。非工程措施即通过各种行政、技术管理手段,制约社会的不当行为,建立与自然灾害特点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减少灾害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损失。工程措施是对自然环境的改善,非工程措施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最终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新兴科技成果,逐渐溶入古老的防洪技术

防洪技术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技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筑堤防洪已成定论。因此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防洪史中,筑堤技术、堤防抢险技术已成为我国防洪技术的主流,特别是围绕筑堤技术逐渐成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减水坝组成的堤防系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提防守护、岁修制度也十分完善,流传至今。但总体而言,至解放前夕,我国的大江大河都未能形成十分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非常低,难以抵挡较大洪水,因此三年两灾,洪涝灾情十分严重。洪水常漫及数省,因灾死亡人数常达数十万人,1939年海河水系大水造成100万人死亡。

解放后,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水利事业才取得迅速的发展,设立了七大流域管理机构,实施流域的统一规划和治理。在五十年的时间内建设15米高以上大坝8400余座,修筑和加固江河堤防25万公里,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历来以害海闻名的黄河安然无恙,全国各大江河基本能控制一般洪水,而且防洪标准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如投资大,三峡大坝建设需1500亿,一般在大江大河上筑坝投资总在数百亿;工程量大,长江的堤防建设在解放后动用土方达10亿立方米,每公里堤防加高1米,常需增加土方2~3万立方米。因此,构筑堤、坝等防洪工程体系必须以就地取材、以土石为主,难以大量采用新材料。即使如此,也需要每年数百亿元投资。由于十年动乱等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欠债太多,防洪标准比其它国家低很多,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及防洪标准偏低的严重矛盾,也是近年来水灾损失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不能对此操之过急,也不能指望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我国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对水利的投入,并且要保持逐年稳定的投入,使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逐渐提高。并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新成果,使其不断溶入我国古老的防洪技术,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防洪技术。目前在我国防洪工程中已逐渐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包括:

(一)现代通讯技术

在防洪抢险中,洪水预报、水情及灾情的迅速传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直到八十年代,大部分防洪信息还要靠电话、电报、对讲机来传达。通讯速度慢、可靠性差,服务范围小,一遇汛期恶劣天气,常造成通讯中断。1975年8月河南板桥及石漫滩水库出现险情时,由于电话中断,不能及时向下游传达,发生溃堤后造成8.4万人死亡的惨剧。但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光缆通讯、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移动通讯、流星追踪通讯等广泛在防洪中应用,保证了信息的及时传递。

(二)水情预报技术。

要准确预报水情,必须正确预报降雨。对降雨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实时预报。长期预报是跨年度预报,中期预报是跨月预报,短期预报一般是指近1~3天内的预报,实时预报是近1~2小时内的预报。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解决长期预报问题,中期预报的可靠性也很差,短期预报的精度不断提高,实时预报已有较好的精度。但是随着雷达测雨、卫星云图、全球气象数值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降雨预报的预见期逐渐加长,精度不断提高。对1998年洪水的预报应当说是十分成功的。在5~6月份气象和水利部门就发表了在长江流域可能发生1954年型大水的预报,防汛部门召开了全国防汛工作会议进行了紧急部署。由于在人力物力上有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98全民防洪斗争的胜利。

雷达测雨在欧美及日本已广泛应用,它可以精确地预报数小时后流域内降雨强度、分布、移动方向及移动速度等,是实时降雨预报的有力工具。

利用卫星云图通过对云层厚度、温度等方面的分析,辅以其它气象因素的判断,可以较好地进行短期降雨预报。

利用全球气象数值模型,对全球水、汽输移进行计算模拟,可以进行全球气象形势分析,再与历史上类似年份的气象形势对比分析,可以进行中、长期降水预报。

在雨情预报的基础上,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河道洪水演进,即洪水预报以及洪水灾情预报技术都有很大提高。流域产汇流模型、水文学预报模型、水力学预报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等都在不断完善。针对黄河含砂量高,河床冲淤变化激烈的水沙预报模型也投入使用。江河洪水预报技术将日臻完善。

(三)信息管理技术。

在防洪决策过程中,将会涉及大量水文、气象、工程、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由水利部信息中心负责信息管理。

在信息管理中还广泛地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多媒体等新技术。在北京可以及时获得全国各地的水情、灾情及有关的各类信息。

(四)遥感监测技术

在洪水发生时,对洪水的举动、灾情等实行大范围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而利用卫星遥感、机载遥感对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已取得十分重要成果,已实现在多云天气、夜间的成功监测。监测的画面可从现场直接向北京传送。不仅可准确判断淹没范围,还可以判断淹没水深,以及淹没农田的减产幅度等,水利部遥感中心已成功地对辽河、淮河、长江洪水进行了有效的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准确地判断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受灾人口等。

(五)防洪决策技术

集通讯、信息管理、洪水预报、灾害监测、洪水优化调度等新兴技术为一体的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已在各大流域内逐渐形成。黄河、长江、淮河等都已初具规模,目前国家防洪抗旱总指挥部正集中全国专家在制定全国防洪决策指挥系统的实施方案。防洪科学决策已指日可待。

(六)推广洪涝灾害风险图。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准确地预见各江河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工程失事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包括可能发生的淹没范围、水深、持续时间、洪水流速等。据此可推断各地域遭遇洪涝灾害的危险程度。以此为依据,可制定各地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确定防洪标准、洪水保险收费标准、堤防保护范围等,对洪涝灾害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除上述在管理方面的软科学技术进步之外,在防洪工程建设技术中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一)筑坝技术

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实行和科学管理。在混凝土重力坝建设中目前成功的发展了混凝土碾压筑坝技术,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投资。在土石坝方面成功地应用了面板堆石坝技术和无纺布防渗土坝施工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建设超200米高大坝时,溢洪道下游的消能防冲技术我国已领先于世界水平。近年来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宽尾墩消能为代表的收缩式消能工以及掺气减蚀等技术属我国首例。

(二)堤坝防渗技术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2

论文摘要春季麦田的管理对小麦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从适时划锄和镇压、合理浇水追肥、防御晚霜冻、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了春季麦田的科学管理措施,以期为春季麦田管理提供指导。

小麦从返青到抽穗阶段,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根、茎、叶、蘖和幼穗同时生长,是小麦一生中植株生长量最大,群体发展最快,需肥需水增多,田间小气候变化最明显,植株相互争肥、争水、争光的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因此,春季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早管,促弱控旺,建立合理群体,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以达到穗足穗大,壮秆不倒的目的。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

1适时划锄、镇压

划锄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还具有促弱苗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等作用。各类麦田都应锄地,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对晚茬麦田,划锄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尤其是对“土里捂”麦田,更要在早春趁墒及早浅划锄,以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小麦出苗;对于旺苗和徒长麦田,应进行深锄断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对盐碱地麦田,要在“顶凌期”和雨后及时划锄,以抑制返盐,减少死苗。划锄要注意质量,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拔节前力争划锄2~3遍。

春季镇压可压碎坷垃,破除板结,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有利于养分、水分的吸收利用,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整地粗放、坷垃多板结的麦田,可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若土壤疏松或板结时应及时镇压,以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作用;对旺长麦田在起身期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镇压时要注意压干不压湿、不压冻、不压盐碱地。另外,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2合理浇水追肥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特点,春季麦田管理要重点搞好返青、起身、拔节期的肥水管理,在雨水较充沛的情况下,也要早准备、早动手、适时浇好返青水。麦田第1次浇水的时间应掌握在5cm地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为宜。浇水应先浇旱情严重的,再浇墒情好的;先浇壮苗,后浇弱苗;先浇砂壤土,后浇土壤黏重的麦田,盐碱地麦田应后浇。高产麦田的壮苗和旺苗,要在返青期进行控制,不施肥浇水,防止群体过大,徒长倒伏。

施肥要分类进行,对底肥充足的一类苗,返青期以控为主,于拔节期施标准氮肥450~600kg/hm2。若群体过大,要在3月底至4月初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0~750g/hm2,防止后期倒伏。对群体适中,个体健壮的二类麦田,应在起身期施标准氮肥600kg/hm2。对于晚茬麦田,春季管理应以促为主。在墒情适宜条件下,一般早春不宜浇水,应在搞好划锄的情况下,因苗进行肥水管理。在浇返青水的同时施标准氮肥300kg/hm2左右;拔节期追施450kg/hm2。①对于苗量较少、个体较弱的麦田,尤其是没施基肥或施肥不足麦田,应在小麦返青期趁墒开沟追施氮肥,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的20%~30%;拔节期前后结合浇水追施氮肥,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的30%~50%。②对于冬前苗量较足的晚茬麦田,若播种时没施基肥或施肥不足,则应在返青期追施和拔节前后追施氮肥;若施肥较足、土壤肥力较高时,则可在起身至拔节期追肥。③对于“土里捂“或“一根针”麦田,在早春及早浅划锄、保证苗齐苗全的前提下,应在起身期前后结合浇水施肥,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的50%~60%。

3防御晚霜冻

小麦起身后,抗寒能力明显下降,如果有霜冻危害,往往造成大量枯叶,甚至冻伤幼茎和幼穗,造成严重减产。防御霜冻,最有效的措施是霜前灌水。实践证明,霜前5d内浇水的都有明显的防冻效果。但在发生霜冻的当夜或下午浇水的受害仍较严重。

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春季是麦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3个关键时期之一,此期是小麦病虫的侵染高峰和扩散高峰期,搞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不仅能确保苗壮,促进有效蘖分化,还可大大降低穗期病虫基数,对有效控制后期麦田病虫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期病虫应以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为重点,兼治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西部滨湖、西岗等乡镇要注意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1)搞好健身栽培,提高小麦抗逆性能。把健身栽培与控制病虫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广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作物对根病、病毒病和麦红蜘蛛的抵抗能力。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科技管理;创新;平台构建

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爆发之后,物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依据,社会也逐渐发展到一个最新的阶段和最新的模式。因此,社会中存在的所有“物体”在大数据背景下都会成为数据的重要来源。在面对较为庞大的数据时,其整合方式成为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云计算的出现为改善这种情况提供了合理的条件。随着我国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不断出现和使用,人们能够获取的数据逐渐呈现出爆炸式的增加情况,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大数据的阶段,数据所呈现出的特点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大数据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的新特点

现阶段,对于大数据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标准的定义,但却有很多不同的表述。其中,最普遍的一种观点就是“大数据”的概念和“海量数据”与“大规模数据”的概念有着相同之处,但是“大数据”方面其数据的复杂性和出现的速度却远远超出其他两个概念,并且现有的技术处理能力也和其他两个概念不相同。而科学技术管理指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且其中还包括对科学研究整个过程的管理以及对科研人员的管理等。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科学技术的管理也出现了如下新特点。

1.1科技实验的数据量大、复杂性高

与传统的数据情况相比,随着各种各样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物体都能够成为大数据情况下数据的主要来源,并且对于科学实验来讲,这种情况会产生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数据,而不是抽样的数据。“大数据”作为科学实验中最真实的数据保证,能够有效促进科学实验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却对很多非结构化的数据提出了最新的科学性分析要求,并且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所呈现出的体量非常大,同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实验数据所呈现出的最新的特点[1]。

1.2科技设备需求量增加、成本高

随着我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抽样时间逐渐被“大数据”时代的分析情况所取代,同时针对科学技术中相关研究人员来说,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追求数据所呈现出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得到越来越多的“大数据”,还需要在数据采集设备以及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采集设备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需求,这一点也会从根本上增加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本。因此,科研人员在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经费不足出现研发障碍。

1.3科技管理多样化

在“大数据”的发展过程中,科技资源和科研人员会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且科研技术的设备、科研软件的开发以及科学数据的使用等,也能够很好地保证科学技术设备的快速发展,并且会提高科技管理的多样化。此外,“大数据”环境的出现及产生,会对所出现的最新科技研发以及科技发展中主动参与的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针对同一种类型的数据所产生的或者对这种应用感兴趣的不同类型的人群都能够对最新的数据产生一定的联系。

1.4个性化研究需求量加大

在“大数据”时代下,科研主体所呈现出的多样化也会导致数据个性化科研需求的出现。现阶段,很多科技工作者都会在科技的全过程不断地进行研发。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很多研究人员出于自身的爱好和兴趣,逐渐开始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这些人员关注的仅仅是科技研发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是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还有设备的制造等,这种情况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研究者的热情,同时促进科技创新的产生,因此,个性化需求在科技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2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

在大数据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收集、分析和整理数据的内容,还需要在“大数据”和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终端的基础之上,构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科学技术管理的创新平台。同时,在平台的创新过程中,需要把多元化的原则贯穿在始终。因此,还需要从四个维度出发,分别为科学技术战略、科学技术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转化和研发等,在这四项内容中,最为关注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研发平台。因此,在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大数据中“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的技术,要保证构建完整体系之后,科学技术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自主选择的目标。同时,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数据来源会逐渐变得广泛,并且数据也会逐渐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之下,科学技术管理呈现出很多更新的特点,但也给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想要构建最新的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平台,还需要有效地降低科研成本,这样也能够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3结束语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看出,纵观我国历史的发展,近现代社会中所出现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都与科学技术的革新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科技是实现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动机,科学技术管理效果已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指引。社会中的变革是没有止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科学技术的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变革才能够跟得上时展的脚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大数据”时代到来,科学技术管理的数据来源不断变得深入、复杂和广泛,也逐渐呈现出科学技术资源需求的增加,因此,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特点也呈现出来。要构建多元化的科学技术管理平台,还需要不断对“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技术进行改变,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于振新 单位:阜新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单凤儒.论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者社会资本培育机制创新———以生活为媒介的“双网”渗透培育机制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4,6:81-97.

[2]李莉,顾春霞,杨雅楠.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基于消除“隐性壁垒”问题的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4,8:63-69.

[3]蔡宁,王节祥,杨大鹏.产业融合背景下平台包络战略选择与竞争优势构建———基于浙报传媒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5:96-109.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关性;生产技术

煤炭行业是一种高危性的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炭行业的有序运行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工作上的极大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给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对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就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具有实际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为后续的煤矿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技术管理的水平,提高安全性。

1技术管理渗透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通常情况下,在煤矿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部门来说,技术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样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与煤矿生产的效果紧密相关。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安全质量,就需要将技术管理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略的。生产技术的管控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从矿井开发和设计的角来看,对其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得。一般情况下,为了高效完成煤矿生产,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确定准确的位置,对巷道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选择和安排都要做到仔细分析,要保证各个步骤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煤矿地质的勘查和检测,尽可能达到精准的数据参数,从这里可以看出,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二者不可分离,相互依存,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

2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

2.1煤矿中加强技术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众所周知,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既是煤矿产业关心的话题,也是煤矿工人关心的重要话题,煤矿安全生产对于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进行正常运转的关键,而技术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技术管理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通过合理使用有效的技术,按照相关煤矿管理的规定,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大大降低,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自然灾害以及各种各样的人为因素,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或者管理技术落后,没有采取切实的行动,就会对煤矿企业的正常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酿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因此,煤矿的技术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也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支撑。2.2有利于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有效的技术管理下,相关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进行正确的指导,及时发现不合理现象并制止,使得煤矿生产的秩序性更强,防止了无秩序、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在总指挥的指导之下,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进行细致的分工和管理,形成严格有效的责任管理制度。相关管理者从总体出发,在使得安全技术管理得到有效的执行,促进工作的科学性和标准化,使得煤矿生产更加灵活和规范。2.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先进科学技术的在煤矿生产中不断运用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技术管理推动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安全管理使得人员组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煤矿管理不断进行创新,技术的发展不会是固步自封的,科学技术要顺应时展的潮流,根据企业施工的现状,不断进行研究,研发出更加符合工程施工的设备,技术的革新使得管理效果更加令人满意,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人员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损害,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此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保证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使得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

当前情况下,我国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频发,瓦斯爆炸事故使得人心惶惶。所以,必须加强管理工作,实施“一通三防”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加强人员意识,重视安全管理,使得不同的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引起一定的重视,发挥自身职能,严格把控。另外,对通风系统进行正确的管控,结合生产现状,改进通风设备,提高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提高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降低煤尘、瓦斯引起的爆炸事故,为人员的安全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煤矿产业的安全性在社会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技术管理迫在眉睫,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关企业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和现状,采用有效的管理技术,合理有效的进行管控,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提高安全指数,为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1):207-208.

[2]胡延伟.浅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技术与市场,2018,25(07):223.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5

目前,进一步实现建设创新国家任务所需的我们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都大力加强对科技管理。在那之前对政府科技管理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科学技术活动的角度出发,科研管理开始,然后过渡到科技管理的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中国茶。这样的话,就很容易产生的科学理论的科学结果不够宽广的视野中看待政府科技管理的角度。我只是因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位置宏科技活动和科技管理活动很难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我们政府的科学技术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社会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认识到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政府关系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力、渗透力;另一方面,政府将科技项目管理的内容设置科学技术管理范围内采取的管理方法,反而更像管理服务功能的公共管理的角度,政府科技管理活动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政府的新技术管理方式和新的内容有很大的意义。

2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政府科技管理活动

2.1政府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的视野就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公共事务的管理本身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一定的共同成员范围内对所相关的公共事务进行一定的管理,这是一种社会化的事务,也是一个社会化的流程,具体来讲就是要体现为一定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群体内部的成员进行普遍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公共事务的管理本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特征:社会性,也就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所针对的对象是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公众利益共同体,是公共范围内的事物需求的产物;动态性,也就是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服务范围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同样的公共服务活动再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层次性,也就是说根据公共事务本身与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有相关关联性的,在纵向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可以在社区性的地域范围内进行公共服务和地方性的公共事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公共利益外在表现性,也就是说公共事务本身是与一定的公众利益相互关联的,而且其本身也是公众所追求的共同利益的产物。

2.2以科技管理活动以及政府的公共管理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政府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改善的重要方式,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趋势。社会转型。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当前国防发展国民教育水平???还可以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同时国家文明建设,例如工业建设、农业建设和国防建设事业等依赖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依赖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本身有很强的无法控制的有效性,消费社会,社会的发展也为比较大时,这样做,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主体,需要对科学技术进行日程管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贡献的方向逐渐使得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事业中去。因此,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功能范围,政府管理的重要目标。所以科学技术管理都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3合理定位政府科学技术管理工作

3.1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科技管理平衡

政府与企业本身是科技活动的投资主体,必须要分清楚政府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有效接入的范围才能够更好的发展科技。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可以从科技产品本身的属性角度区分两者之间的范围问题。科技产品本身可以划分为私人性的或者是公共产品型的。公共产品包含了基础性的,研究周期比较长,研究的收益比较小,研究的规模比较大的科技项目。所以,公共产品本身就是公共性投资产出的。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必须要进行公共决策和公共监督。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要表现出比较高的公正性和信息透明性。而反观私人产品,其本身是在科技领域的研究中为了能够使得企业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含了一些专利性的项目和专有性的技术。由于不同的科技研究项目的特点不同,针对的方向也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必要针对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作出有效的划分和研究。政府不需要设计的范围,或者是政府可以涉及但是也可以不涉及的范围,都要交给市场去管理。这样的话才能够有效的保证科技发展的自由度,也能够有效的提高科技发展的速度。

3.2充分明确科技管理工作在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6

第一,满足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按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科学技术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对水利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步骤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合理性。第二,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进行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时一个长期的过程,技术管理工作应考虑企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管理,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出适合企业和国家发展的方案。第三,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要求。我国针对国家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管理做出相应的规定,技术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实现施工过程的科学化、机械化,达到节约成本,保护环境,促进技术发展的目的。总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本着节约、科学、发展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方式,对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施工技术进行管理。

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注意事项

水利工程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多个管理阶段,必须对施工前期、中期、以及竣工期间的施工技术加强管理,并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够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一)加强施工各阶段的技术管理

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内容要求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了解,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制定并完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为施工提供基础。对此,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基础管理工作:1)明确各级的技术责任。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系统,明确总工程师和各级负责人的管理职责,对其权力范围进行详细规定。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水利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使管理过程有章可依,因此,要制定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施工目标;完善图纸变更会审制度,收集各方面对图纸的改进建议,保证图纸的合法、合理性,降低图纸出现错误的几率,避免工程损失;建立施工日记制,对施工活动和施工现场的时间、气候、施工人员、施工活动进行详细记载,建立详细的施工档案;完善技术交底制,对图纸、施工工艺、施工材料、质量检查、施工样品等内容进行交底,明确下一步的施工任务,并根据施工特点,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施工过程;完善工程验收制,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做好中间验收、竣工验收等工作。3)加强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在国家的施工技术标准上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特点,对施工技术的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并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在管理过程中将规定具体化、合理化。4)建立技术档案,保存用料的质量检验、施工质量检验等材料,为工程的验收工作提供依据。5)建立技术科研机制。施工技术的进步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科技信息的收集工作,根据相关的资料,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对施工技术展开科研工作,提高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工程造价,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效率。

2.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图纸会审。能否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对工程进度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施工技术人员要按照图纸会审制度的要求,坚持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2)优化技术方案。施工现场出现突发情况是施工过程的普遍现象,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方案进行修改,改进施工措施、优化技术组织、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等。3)严格贯彻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关规范和制度,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加强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为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施工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4)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步骤进行严格的监督,确定施工工程是否符合施工图纸和施工计划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进度,合理调整施工力量的分配。5)根据施工日记制的要求,如实记录施工检查和隐蔽检查记录。6)在技术科研制度的指导下,合理收集高质量的信息,整理好施工资料,为施工技术的提高提供依据。

3.工程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程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同样重要,1)对工程进行实验检查,通过实验来判断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是否达到要求。2)预验收。详细填写竣工报告,对水利工程进行预验收。3)技术总结。填写交工报告,并做好技术总结工作,将资料档案作为技术达标的依据,为交工做好准备。4)交工。将相关的竣工手续及验收资料交付给业主或者监理工程师,将竣工图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并与业主办理相关的交付手续。

(二)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展开培训工作

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既要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有详细的了解,还要掌握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权责范围。因此,要聘请专业的技术管理专家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着重提高其技术管理水平,督促其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建设,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三)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涉及到多方利益,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避免冲突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难点,若施工技术管理的前期没有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冲突,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阻碍,给技术管理工作的效率造成影响。因此,技术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权利,与工程项目负责人,监理机构、施工队伍简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各方面的有利支持,为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三、结语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难点;对策

电力工程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具有技术的支持,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力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随着我国电力工程量与工程任务的快速增加,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一、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内容

1.电力工程初始阶段

在电力工程初始阶段的技术管理内容主要就是管理制度的编制工作,必须要结合电力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要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编制工作,从而能够保障技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另外,必须要严格地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并且以技术管理大纲和工程监理文件为基础形成技术管理的制度体系,其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应用到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

2.电力工程施工前

必须要结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考察,检验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组织施工单位必须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编制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施工组织和设计方案,其主要就是对施工单位进行实时、有效的技术监督和管理工作。3.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必须要结合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条件,从而才能够加强电力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并且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全面的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二、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难点

1.缺乏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投资效益理念比较薄弱,尤其是缺乏对施工合同和造价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进而导致设备控制在概算内的订货价格出现假象。在合同签订的时候也没有明确供应附属设备,在材料重新采购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控制价格,进而会造成其采购价格高出以往购买材料的价格,所以,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技术管理应起到关键性作用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不仅能够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还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出其连接性的作用。用户电力工程与公司内部必须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协作规定,比如业务部、财务部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财务部主要就是对用户出资的工程款和技术咨询费负责,并且能够及时地将工程款直接拨给相应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商,另外几个部门必须要履行自身的职责,进而在进行技术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诸多交接活动,增加交接的次数,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还会导致施工进度的缓慢发展。

3.工程组织缺乏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导致电力工程组织缺乏综合能力,在进行技术管理的时候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会导致诸多漏洞的存在,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还会给电力工程埋下诸多安全和质量隐患。

三、解决电力工程技术管理难点的对策

1.加强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控制

为了能够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控制措施,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并且要进一步深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理念,能够真正地实现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控制工作。为了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要积极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技术管理水平,从根本上保障电力工程的质量,从而才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积极地使用先进的技术管理软件,从而能够有效地管理施工费用以及施工进度等,最终实现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质量提高的目的。

2.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作为主体,必须要保障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够顺利地开展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为了能够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以提高。其一,必须要以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从根本上保障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二,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积极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行为,从而才能够保障管理人员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三,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地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根本上促进管理人员的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和质量。

3.优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流程

为了能够保障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要不断地优化管理流程,所以,必须要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合理地优化。电力工程招标完成之后必须要由相关部门签订合同,并且对招标细节进行回报,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审核图纸,从根本上保障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另外,电力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尤其是施工细节以及工程质量进行严格地监督,做好应急预案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地应对突发状况。结语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电力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之一,必须要不断地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电力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才能够更好的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作者:徐凯 单位: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汽车技术管理工作探讨

1引言

汽车在现代人家的覆盖率已经很高了,家家户户出行都会使用汽车。由于道路修建更加完善,汽车生产水平更加熟练,所以汽车行驶安全度也提升了很多,汽车的运行速度也更快了。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使得大量的新型科学技术被人们研发出来,并被大范围的运用到了诸多领域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当代汽车产业中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在完善汽车性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并且也切实的推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诸多的机遇。汽车产品关键技术水平可以说与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梳理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

2汽车使用和技术管理的内容

(1)汽车技术管理是汽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安全的前提保证,当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时,汽车使用率也逐渐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交通压力,这就给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考验。汽车整体使用效果主要受到汽车本身使用情况与汽车技术管理两方面因素影响,所以合理的使用汽车和科学的技术管理是汽车各部件协调运行的保障,这样一来还能够增加汽车的寿命。因此在日常汽车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标准进行全面的控制,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汽车的技术状况,提升汽车运输安全[1]。让汽车在低速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排能,提升汽车在不同类型环境中的行驶性能。(2)对于汽车安全性能来说。离不开的便是科学化,合理化的汽车技术管理,而这其中所囊括的东西也非常多,涵盖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很多步骤当中。技术管理在汽车行业中渗透在安装配置,维护检修以及技术。检测当中。而进行汽车技术管理的意义便是保证汽车的组成部件能够更加协调,运行更加畅通,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汽车综合性能,让汽车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汽车的日常使用与经济效益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要合理的进行汽车技术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汽车与周边环境以及汽车运输之间有较为良好的关系,减少问题的发生,提升综合协调性[2]。通常情况下,汽车的性能好坏主要取决于在设计时对性能方面的考虑是否全面,还有制造石的质量是否过关。而汽车的实用性与技术管理水平挂钩,对汽车制造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把控,能够有效的提升汽车使用感,对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能够在保证汽车行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来说,做好汽车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减排,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可持续发展。

3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与铁路、海运、空运这些运输方式相比,汽车运输有着独特的优势,其灵活性与机动性让铁路望尘莫及,其运输速度又比海运和河运快很多,而与航运相比,汽车运输的成本很低。以上因素决定了汽车运输行业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较大的发展。虽然汽车运输在经济发展中占着重要地位,但是汽车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运用工程学科才随之发展起来。如何提高汽车的性能、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尽可能地减少汽车污染正是汽车使用和技术管理要解决的问题[3]。

4汽车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汽车的运输管理极其重视,随着时代的改变,汽车运输系统发生了变化。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问题,技术管理制度的适应性较弱,汽车技术管理无法完善进行,注重经济的增长带来的汽车管理的忽略造成汽车技术出现很多问题,汽车的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换导致在运行中出现问题,汽车的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严格的管理观念,这给汽车技术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问题。汽车维修工作人员在汽车的技术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维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不足,造成汽车技术管理出现了漏洞,管理部门对维修人员的重要性没有概念,缺乏对维修工作的重视,导致汽车维修人员的工作态度较差,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在维修技术上缺少认真的工作精神,有的维修人员掌握的相关能力不熟练,上岗后不能很好地完成维修,使汽车维修出现问题,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输,甚至发生事故。车辆的驾驶员对汽车的正常也有着影响,驾驶员的操作熟练可以保证汽车在行程中稳定的行进,一旦操作驾驶出现错误,可能会导致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和财产的损失,并且要负有法律责任,管理者对汽车的运载规定不重视,如超载或者违规驾驶等行为,造成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相关人员确少对驾驶规范的重视观念。

5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5.1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是企业降低运

输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国家运输企业发展势头大好并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主要运输由汽车完成,运输企业在汽车各方面投入诸多成本,汽车使用效果越好,寿命越长,就意味着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越低,这就要求运输企业要做好对汽车的定期维修和保护,发现汽车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一旦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不仅需要维修成本,而且还可能影响到企业业务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营状况。另外,如果没有对旗下各类汽车的整体规划和配置,那么汽车的调配也会出现混乱局面,造成公司资源的浪费。

5.2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能够提升汽车使用的社会效益

就目前来看,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公路运输,企业运输主体便是汽车,这一运输方式很大程度支撑着我国经济发展,以此带来的问题也更加明显突出。比如说,随着公路运输行业的兴起发展,能源消耗庞大出现能源短缺的问题,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程度严重,自然环境随之恶劣,城市也出现严重的交通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时影响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以,对汽车技术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也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使经济和社会天平更加平衡。换句话说,优秀的汽车使用和技术管理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所以这是实现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毕竟汽车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保证其安全,就是保证社会经济总体安全。从这个角度讲,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6提升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6.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就目前来看,有关车辆技术管理的法律虽然具备,但是实施起来却比较困难,因为一些需要深度细化的问题还未解决,无法适用于多个方面的需求。为了解决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应当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可增设的条例,确保法规能够落到实处,发挥法律效应。

6.2提高管理水平

有句话说的好,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入手,而针对汽车技术管理,也要从最基本的管理水平入手,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首先从源头把控车辆维护,逐渐提高二级维护的管理水平,以此保证行业信誉和质量。当出现维护不达标的车辆时,必须按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例严格管理和处理。

6.3转换思路

我们国家在汽车行业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在技术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所以原有的汽车管理经验应当升级优化,使之能够与不断发展的汽车技术相匹配。管理体系应当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管理方法应当与时俱进,以此提升汽车管理工作的效率。总体来说应当简化管理方式,考虑更加综合高效的管理方式。

7结语

我们日常使用的汽车常常会因为交通因素,天气因素,运输因素和资源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现如今每家每户经济条件上升以后都会考虑购入汽车,长此以往,汽车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保证汽车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保证人们的行驶安全,提高汽车技术管理的综合性,尽量减少汽车可能发生的负面情况,优化汽车使用,协调使用者与汽车之间的平衡,将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意义渗透在汽车行业中,保证汽车行业稳步发展,提升汽车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黎兆祥.对汽车技术管理工作的探讨[J].时代汽车,2019(08):43-44.

[2]陆相林.关于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03):24-25.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有效应用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使得人们步入了现代化机械时代,各项工作都可以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有效提高了工作生产效率。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旦遇到机械设备故障问题,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甚至威胁到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就对机电技术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有效应用方法。

1机电技术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阐述

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成绩,诸多煤矿设备得到了创新,且采煤设备结构变得越来越繁琐,使得操作更加困难。在此种情况下,煤矿企业如果不注重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极易导致生产作业中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出现巨大经济损失[1]。因此,煤矿企业需要积极展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合理采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法,对煤矿设备操控的机电系统(提升系统、传输系统、故障自诊系统、故障报警系统)进行科学管理与操作[2],在此种情况下,可以有效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效率,从而推动我国煤矿行业向阳发展。

2目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现阶段,煤矿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煤矿企业缺少对煤矿矿机电设备规范化管理的认识[3]。在煤矿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采矿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需要具备机电设备规范化管理意识,并懂得如果操作煤矿机电设备,但是采矿人员受到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影响,不懂得如果选择煤矿机电设备和如果操作煤矿机电设备,在此种情况下,极易出现煤矿机电设备缺少编号或缺少标志的问题,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煤矿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众所周知,管理制度直接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效率,但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煤矿企业内部含有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少,且专业素质偏低,使得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无法顺利展开。二是煤矿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执行能力差,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得技术管理制度无法得到完善,存在诸多漏洞。(3)煤矿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复杂,流程多,需要的人才也非常多,但是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内部缺少勘察人才、开采人才、机电技术管理专业人才等,人才严重匮乏,使得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即使顺利展开,也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经济损失严重。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有效应用

针对目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煤矿企业要想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效率,就需要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合理使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煤矿企业准确认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煤矿企业缺少对煤矿矿机电设备规范化管理认识的问题,煤矿企业就需要端正自身态度,正确认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并对全体工作人员(勘察人员、开采人员、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等等)进行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工作,让其在工作中可以规范化操作,从而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质量。(2)煤矿企业需要建立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针对煤矿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这一问题,煤矿企业要想做到安全生产,就需要建立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具体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煤矿企业需要提前了解机电设备的类型,根据机电设备类型合理划分管理小组,明确每一个管理小组的主要任务,完善机电技术的组织架构,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二是煤矿企业在制定机电技术管理制度时,需要完善计量检查制度、登记制度、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对管理目标进行确定,在此种情况下,可以让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落实,有效提高管理工作质量。(3)煤矿企业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针对煤矿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偏低这一问题,煤矿企业就需要找出问题原因——人才匮乏。根据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煤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工作性质,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并设置激励机制,在此种情况下,可以避免人才流失。二是煤矿企业需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再教育工作,定期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管理技巧锻炼等工作,在此种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专业人才队伍质量,从而保证煤矿机电管理工作质量,让煤矿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4)煤矿企业注重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实时安全监控工作。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煤矿开采力度逐渐加大,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安全故障。面对此种情况,煤矿企业就需要在煤矿机电系统中安装机电监测监控系统,通过机电监测监控系统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电网安全参量及设备运行状态,在此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还可以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意义重大。

4煤矿机电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煤矿机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煤矿机电技术发展起步晚,在使用过程中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此种情况,我国就需要们大力促进煤矿机电技术的发展,正确认识煤矿机电设备更新升级工作的重要性,注重煤矿机电设备的更新;注重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在充分理解自身缺点的基础上敢于创新,积极革新,有效提高煤矿机电技术应用水平;注重煤矿机电管理人才的培养,对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人才积极引进,从而实现煤矿机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煤矿行业迅速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使得煤矿井下开采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煤矿井下开采工作进行时,如果不加强机电技术管理,极易出现诸多安全问题,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此种情况,煤矿企业就需要注重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让技术管理真正融入到安全生产作业中,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效率,让行业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守清.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J].能源与节能,2014(1):74-75,108.

[2]杨利文.试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作用[J].技术与市场,2014(10):130-131.

科学技术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管理水平;措施

1引言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管理的支持,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核心竞争能力都需要依靠管理工作来提高。为了确保房建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与施工效率,切实保障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2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性分析

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如今建筑企业在房建施工过程中要具备充足的技术装备与技术条件,而这些技术装备与条件都需要依靠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以及技术力量的实施与支撑。房建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建筑规模、建筑样式以及建筑类型等都各不相同,并且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会受到气候与天气的影响,房建工程施工工序较多、施工技术复杂,同时还会面临多个工种的交叉施工,因此需要强化对各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确保房建工程可以有序并正常的施工建设,达到缩减建筑成本要求、使用功能要求与预期质量要求的目标。如今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各种建筑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陆续出现,人们对建筑装修风格、建筑结构、建筑质量以及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都促使房建施工技术不断趋向于复杂,因此,做好房建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切实提高施工质量。当下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房建企业想要在建筑市场稳定并持续的发展下去,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发挥技术竞争与管理竞争优势,以便通过自身物质与技术力量,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技术管理的薄弱,都加剧了房建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我们应当重视房建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在了解并掌握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基础上,探讨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3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分析

3.1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在房建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的资源与优势,结合施工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项目工程师等展开全面并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因此我们要健全并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的体系,切实管理好施工过程中牵涉到的各项技术问题。建筑行业通常采用总分包经营体制,因而总体施工项目的建设往往会涉及到各分包建筑单位的共同合作与配合,在技术管理方面做好技术衔接与联系。因此,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实际上就是要建立起各分包单位与总单位之间的技术合作与管理工作。3.2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内容分析。(1)依照房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管理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依据就是施工技术标准,而施工技术标准包括专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企业要遵守各地方标准以及地方政策,以此作为施工操作与施工管理的依据。只有切实按照房建施工的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与竞争能力。除了要遵守国家与地方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与规程外,在实际施工中也要结合承包合同的技术标准,确保房建施工可以正常并有序的实施完成。制定施工技术规程就是为了落实各项技术标准,对房建施工安全、施工技术、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等方面给出具体的技术标准与规定,这也是设备检修与使用、指导施工作业的主要技术依据。(2)做好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原始记录工作:施工技术原始记录内容包括施工日记的编制、工程安全及质量分析与解决情况、施工技术核定内容、施工设计变更情况、图纸会审工作、施工质量测定数据、工程用品与建筑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等的记录,这些原始记录可以准确反映出实际房建施工的状况。(3)做好房建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房建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内容包括各项技术措施;施工设计方案;施工图管理(施工图纸的归档、借阅、保管、发放、签收等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档案的相关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施工技术管理过程可以规划与实施,提高资料与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发挥技术档案与资料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各项技术管理活动有序并正常的展开提供条件。(4)做好房建工程技术情报与信息管理工作: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发展,新设备、新材料的维护使用,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都提高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施工水平。无论是为房建工程的项目实施还是基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我们应当关注建筑施工技术的情报信息与最新动态,结合技术发展实际情况,不断使用并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的成果,切实提高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保障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5)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计量工作:施工计量主要包括测量计量、计量管理与计量技术,计量工作的实施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包括规格位置的正确性以及工程量的保证等。若是房建工程出现计量错误,就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与性能达不到规范要求,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房建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施工计量工作的管理,避免计量失误问题的出现,切实做好下述内容:①对计量人员展开知识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以提高施工计量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技术素质;②正确并合理的配置、保管与使用各项计量器具,定期对计量器具展开质量检查工作,以提高计量器具的准确性;③针对计量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对计量工作实施操作的标准性提出要求,并将计量工作的好坏与绩效考核挂钩,以提高计量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加强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4.1落实施工技术管理内容与职责,全面提升技术水平。(1)完善并健全房建工程施工技术责任制与技术管理机构,明确企业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责任、职位与权力,组织相关人员展开各项培训与教育工作,尤其是对施工分步、分项施工质量标准、施工方法、施工技术要求、施工验收标准的学习,从而完成房建筑工程的验收、评定、检查与施工等各项工作。(2)技术管理人员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组织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与技术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员工技术素质与管理水平,以便提高解决问题并消灭质量隐患的能力。(3)通过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推广、研究并应用新工艺与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4.2落实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措施。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各项技术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以便合理并科学的组合企业各项施工作业的实施。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竣工图纸与工程技术档案制度;竣工验收、工程结构验收与检查制度;工程质量评定与检验制度;半成品与材料检验与试验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技术变更管理制度;施工图纸会审制度等。4.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强化技术责任制与技术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发挥企业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作用及才干,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的综合水平。(1)基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检查制度,结合项目实施情况与技术管理工作展开评比检查作业,以便提高总体管理水平。(2)依照国家编制的规定、标准、规程、规范等要求,并结合企业生产特点,贯彻、修订并制定各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不断补充与完善,确保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培养施工技术管理人才,结合经济与行政手段,调动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性与工作主动性,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要重视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研究,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好各项施工技术内容,切实提高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综合水平,保障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银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剖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3(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