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经营理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6:43: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经营理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管理交流会讲演稿
朋友们: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根据管理沙龙的活动安排,今天由我先发言,就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和几个概念的定义谈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
为什么我们现在仍要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概念和定义?应该说,一方面,这是我们公司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厘清企业文化一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正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这项工作能使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基础并收到更好的建设实效;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说,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也是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需要。现在社会上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的认识、阐述仍然比较混乱。社会大背景告诉人们,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亟待推进。我想,我们公司是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的,因为我们公司有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热情、勇气和实力。
今天我的发言有两个内容:一、什么是企业文化;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林业发展的应用
摘要: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理念,不仅对生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森林经营已经在全国多地区得到发展应用。本文根据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林分生产力、林地地力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情况,分析了辽宁地区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的应用现状,主要阐述了影响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因素,针对辽宁森林资源较少,生态平衡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要求,提出了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应用中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推动辽宁多功能林业建设提供支撑。
关键词: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辽宁;林业现状;应用
新发展阶段,我国林业不断探索创新,改变经营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多功能森林经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多重效益,使林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是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经营模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的应用,切合实际,符合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是未来林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辽宁省林业发展相对较弱,尤其是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不够乐观,因此,应用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对于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业生态与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这一理念的实施和有效发展,需要了解其在辽宁省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加强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实施和管理,进一步促进多功能森林经营在辽宁林业的应用和发展。
1辽宁省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应用现状
1.1辽宁省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辽宁省林业用地面积为713.61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的78.98%,为563.61万hm2,林分面积464.47万hm2,其中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分别占有不同的比例,林分蓄积量27463.85万m3;全省立木总蓄积量28500.06万m3;森林覆被率38.20%。辽宁省森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衡,生态防护功能较弱[1]。这其中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一,人们对天然次生林掠夺式采伐,严重影响了次生林资源的增长,生态系统呈现明显衰退趋势。其二,现有林的经营管理不到位、不科学,使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抚育工作滞后,资源增长缓慢,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严重削弱,林下植被稀少。此外,林业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力度不足,平原地区杨树(Populus)遭受天牛(Cerambycidae)危害已十分普遍,导致树木生长十分缓慢;辽东地区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林分感病枯死现象频发;辽西地区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松毛虫(Dendrolimus)、松梢螟(Dioryctriasplendidella)等危害已成常态,而且有加重的趋势。
独家原创:石油公司转变经营理念调研报告
目前,正在全国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石油销售企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石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石油销售企业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上饶石油分公司要“建设国内成品油销售市场中最具效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营理念。而如何实现从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则是摆在包括上饶石油分公司在内的所有石油销售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转变经营理念是石油销售企业科学发展的必须趋势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实现石油销售企业的科学发展必须认清石油销售业目前所面临的现状。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对于石油销售企业来说,必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当各大石油销售企业纷纷通过增加加油站的数量,提高油品质量来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组合要素,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重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产业升级和生产的专业化发展日益加速,一方面使产品的服务含量,即产品的服务密集度日益增大。另一方面,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随着收人水平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并向多样化方向拓展。在同等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服务好的商家进行购买。这充份体现了服务对商品的价值影响,即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延伸产品价值,以至于提高产品的总价值。好的服务往往比类似降价促销的手段更容易留住客户。所以,由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理所当然成为石油销售企业的明智之举。它起因于石油销售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认识,更是企业经营理念质的飞跃,对于实现石油销售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展必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服务能力是石油销售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我公司把转变经营理念,实现从卖商品向卖服务的转变,作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石油销售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其实都是在打客户资源争夺战,希望可以获得客户的认同,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服务能力的高低便成为了经营理念由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的关键环节。我公司按照省公司的安排和部署,提出“最好的员工在中国石化,最好的服务在中国石化,最好的油品在中国石化”的口号,认真组织开展的“江西石油服务年”活动,正是以提高全公司干部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提升企业持续赢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一方面,要重点提高加油站服务水平。结合加油站服务月”、加油站“达标创星”等活动的开展,切实在加油站员工心中树立按“八步法”加油的服务意识,努力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IC卡、自助加油站、半自助加油站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对重点工程和重点客户服务水平。做好保障市场油品供应服务工作,全力为江西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共青城建设等重点工程供油服务工作,切实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为重点工程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做好江铃、江铜等重点客户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用油大户、重点客户的回访、拜访力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江西石油服务年”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更是实现经营理念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石油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石油销售企业转变经营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论文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
(一)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中,管理目标的制定首先应将科学性作为侧重点,如果成本管理目标制定不科学,将会指导影响成本管理实效,制约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应符合科学性原则,并将科学性作为衡量成本管理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要指标,推动成本管理全面有效进行。
(二)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制定过程中,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实际执行。考虑到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难度,以及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能够,在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将可操作性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实效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可操作性原则。
(三)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一致性原则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演讲
朋友们: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方面,为什么我现在仍要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概念和定义?应该说。这是公司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厘清企业文化一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正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这项工作能使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基础并收到更好的建设实效;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说,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也是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需要。现在社会上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的认识、阐述仍然比较混乱。社会大背景告诉人们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亟待推进。想,公司是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的因为我公司有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热情、勇气和实力。
今天由我先发言,根据管理沙龙的活动安排。就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和几个概念的定义谈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
今天我的发言有两个内容: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处理经营环境管理论文
企业是社会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国家和企业和谐发展,国家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经历了古典科学管理、行为科学、而到现在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在发展中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文化来进行管理。企业文化石一种高级管理,将“人”放在了义个历史的高度,这符合人性的发展需求,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然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即使是构建的再好,如果落实不到位的话,也只是徒然。下面我从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信息网络、行为规范、企业形象四个方面说明企业文化与落实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
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包括企业哲学、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主要有企业的价值体系等,在总体上规范了企业的经营宗旨和行为。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是经过整理后可以宣示于人的条理性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使命。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企业发展并能够激发员工干劲的一种无形力量,包括创新精神、独立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务实精神等。
(一)、企业哲学——上下同欲,确立共同的目标及价值观念
企业哲学是企业处理经营与环境、经营与人、经营与物、经营与事等的根本指导,而企业哲学中,最根本的则是价值体系。人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举止,企业员工的信仰和行为又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指南和动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念,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中国古代兵法也强调:“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只要指挥员与士卒有共同的好恶,共同的欲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业。上下一心,士气必然旺盛,众志成城,打仗时个个奋勇向前,当然就攻无不克了。如果上下离心,那就必然军心涣散,号令不明,以之对阵,焉能不败?
企业文化思想内涵论文
企业是社会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国家和企业和谐发展,国家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经历了古典科学管理、行为科学、而到现在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在发展中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文化来进行管理。企业文化石一种高级管理,将“人”放在了义个历史的高度,这符合人性的发展需求,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然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即使是构建的再好,如果落实不到位的话,也只是徒然。下面我从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信息网络、行为规范、企业形象四个方面说明企业文化与落实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
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包括企业哲学、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主要有企业的价值体系等,在总体上规范了企业的经营宗旨和行为。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是经过整理后可以宣示于人的条理性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使命。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企业发展并能够激发员工干劲的一种无形力量,包括创新精神、独立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务实精神等。
(一)、企业哲学——上下同欲,确立共同的目标及价值观念
企业哲学是企业处理经营与环境、经营与人、经营与物、经营与事等的根本指导,而企业哲学中,最根本的则是价值体系。人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举止,企业员工的信仰和行为又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方式,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指南和动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念,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中国古代兵法也强调:“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只要指挥员与士卒有共同的好恶,共同的欲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业。上下一心,士气必然旺盛,众志成城,打仗时个个奋勇向前,当然就攻无不克了。如果上下离心,那就必然军心涣散,号令不明,以之对阵,焉能不败?
医院经营管理策略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学习经营理论、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做好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使医院的资产保值增值是值得医院管理者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医院;经营管理;经营策略众所周知,医院是在市场经济中经营并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创新医院经营管理,实现医院经营目标。
1创新医院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医院已不仅仅是营利性、福利性的卫生保障单位,而是一个知识密集,多学科、多系统高度综合,经营相对独立,高风险、高竞争的经济实体,正经历着体制转轨带来的深刻变化。
1.1医院管理模式滞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管理主要侧重于医院内部的组织与安排,力求以较高的效率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医疗保健任务。进入市场经济,一方面医院在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硬件条件及医院规模等方面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外资医院及营利性医院的竞争以及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病人对医疗服务需求日渐提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外,国际医院管理的先进经验及运行模式也引入了国内医疗市场,其突出特点是机制灵活、讲究效益、以人为本、注重服务。因此,医院管理不再是原来那种自我封闭的组织与安排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与有限的资源约束,其任务是努力实现在较高的劳动效率基础上的良好经营效益,其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营环境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即医院管理从内部管理转移到外部与内部相统一的经营模式。
企业战略理念下的经营管理论文
一、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经营管理战略理念
1.技术创新理念。
现代企业若想取得更快更好地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占有率,首先就是要具备技术创新这一先进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战略理念。技术创新理念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最终力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动力。
1.1培养、引进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
新世纪最大的竞争就是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对于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必然要放在首位,尽量避免企业人才储备不足以至于出现人才短板现象,正应了那句“千军易得,良将难求”所体现出来的企业人才管理理念。加快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掌握有高新技术的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2鼓励技术发明创造,奖励科学创新型人才。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摘要】会计准则变革不仅带来了会计信息的优化,还使得会计理念发生了转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方式。基于会计理念变革视角,研究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发现,会计目标、计量属性、收益确认等会计理念的变革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加面向资本市场、经营理念更为关注资本保值增值、经营活动更为注重全面价值管理,进而促使企业经营方式从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
【关键词】会计理念变革;经营方式;商品经营;资本经营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优化会计信息质量,并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不断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订与完善。会计报告不仅能够为企业外部的投资者提供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撑,还可以为企业内部的目标设定、理念传递和活动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引导。企业经营方式作为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的集合体,与会计报告密切相关,必然会受到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企业作为宏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微观基础,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转变。然而,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少关注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实践中,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会计这一价值管理工具而导致经营失败[1]。因此,基于会计视角来解读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会计理念变革为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路径[2]。鉴于此,本文基于会计理念变革视角,研究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以期拓展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研究,优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二、会计准则变革影响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
企业经营方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方法和形式,主要包括产品经营、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等。无论哪种经营方式,均由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所组成。会计准则变革会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产生影响,进而引导企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经济后果理论、价值创造理论、契约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为分析会计准则变革对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来说:①从广义角度来看,无论是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还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都属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范畴,经济后果理论为后文的具体分析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②之所以涉及价值创造理论,是因为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归结为一点就是会计准则变革如何促进企业进行价值创造;③会计准则变革对契约关系的影响是会计准则变革对经营理念转变影响的具象呈现,因此契约理论必不可少;④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活动转变的影响可抽象为制度之于行为的影响,因此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必然成为本文的理论基础。1.经济后果理论。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会计界逐渐意识到以往对会计准则制定并不感兴趣的个人或者团体开始积极介入准则的制定,并对其展开争论,“经济后果”一词开始出现以用来描述这种新的争论。Zeff[3]进一步诠释了经济后果的内涵,认为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经济决策产生的影响。从实践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制定者和公司的管理者通常认为,在会计报表中出现的数字,特别是净利润和净收益,可能会影响广大投资者的行为,并可能因此对相关利益主体产生影响。从会计理论角度来看,以往会计政策的制定均假设会计的影响是中立的,或者说即使不中立,会计也不需要对公众的影响负责任。而经济后果理论的提出动摇了这一会计假设,其认为会计准则的变革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这意味着会计理论的革新也使得会计准则变革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经济后果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①会计准则变革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即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影响;②会计准则变革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即基于财务数据的变化对契约、监管等的影响。以会计数据的契约有用性为例,一方面财务报表变化所带来的某些财务比率的恶化会激活贷款协议中的惩罚性条款,另一方面当期收益的变化也会影响建立在净收益基础上的管理人员的薪酬契约。可见,经济后果理论为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2.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创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如何促进企业进行价值创造成为企业持续关注的问题。张先治[4]认为,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资本增值。资本增值最大化与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要想实现以上两个目标,就必须提供关于资本增值情况的精确信息。若企业无法呈递资本增值信息,那么股东会因无法获知其所投入资本的收益情况而拒绝出资,企业的价值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准确计量资本增值就成了研究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资本增值的准确计算离不开会计,会计数据为资本增值的计量提供了可能。在不考虑投资资本变动、物价变动及利润分配的情况下,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计量与利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期末资本=期初资本+会计利润;资本变动值=期末资本-期初资本=会计利润。当会计利润为零时,有:资本保全=期末资本-期初资本=0。当会计利润大于零,经济利润为零时,有:资本保值=期末资本-期初资本×(1+正常利润率)=0。当经济利润大于零时,有:资本保值=期末资本-期初资本×(1+正常利润率)>0。由上式可以看出,资本保值增值额与会计利润密不可分,也必然与会计报告密切相关。从经营目标角度来看,经营方式是从投入到产出的价值运动,而会计则是从微观企业层面计量投入与产出进而确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工具。可见,从本质上来看会计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其为经营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5,6]。因此,作为指导和规范会计工作的会计准则的变革必然会对企业经营目标产生影响。3.契约理论。契约理论主要研究在特定交易环境下不同契约方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契约理论主要包括委托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三大模块,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但不可相互取代。无论是委托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还是交易成本理论,均与会计准则密切相关。因此,会计准则变革也必然对契约结构产生影响。从委托理论来看,契约的订立能够帮助委托人确保受托人完成委托受托责任。而契约常常基于会计数字来确定,这些契约的设立既可能在单个公司层面,也可能在多个公司层面。单个公司层面的契约包括基于绩效的管理层薪酬计划(用以弱化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问题)以及债务契约(用以缓解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问题)[7,8];集体或者多重契约包括基于会计收益的股利分配限制(用以减轻大小股东之间的问题)以及基于财务报表的税收收益(用以减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问题)[9]。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而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企业各种契约的订立与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界定契约关系,以便认定和解除受托经济责任。因此,会计准则变革必然引起企业契约的变化。Holthausen、Leftwich[8]则是基于契约角度来界定会计准则变革的经济后果,其指出用来计算会计数据的会计准则的变化能够影响契约各方以及决策制定者之间的财富分布。从不完全契约理论来看,大多数契约是不完全的,由于不可预见性和不可证实性的存在,事前的契约设计也就无法达到最优,必须通过事后的治理来减少有限理性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知识的有限性、人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也具有不完全契约的属性,主要体现在准则疏漏、笼统、政策不确定等方面。会计准则是不完全的契约,其未对任何可预知的环境下所要遵从的规则和程序在每个细节上都进行详细的说明,而是遗留了许多空间,需要未来在具体事件中进行判断和决定。因此,会计准则变革实质上是对会计准则这一不完全契约的优化和补充。一方面,通过对现有准则的优化来压缩盈余管理空间,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颁布新的准则来指导和规范新环境下产生的实践活动,进而提升会计准则的完备性。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科斯定理”指出,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刘峰[10]指出,会计准则是一种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作为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制度,会计准则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的。一方面,通过规范各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以协调与报告主体具有利害关系的有关各方的利益,进而保护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利益产权;另一方面,通过规范报告主体之外有关各方的信息要求,如信息的内容、传递方式等,以保护利益关系人的信息获取产权。Coase[11]强调,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要善于利用会计数据,因为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需要计算资源的使用成本,以此来比较相关收益。在有计划的社会中,公司内部的成本并不直接来自市场的经营,而是源于公司内部的会计系统,这样的内部系统代替了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因而成本计量的准确界定取决于会计系统的效率,会计将成为观察和引导公司行为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可见,会计准则变革能够缓解企业内外部委托问题,优化和完备不完全契约,降低交易成本。经营理念是经营目标的价值侧面,股东会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内化于薪酬契约中,通过薪酬契约的设定来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而引导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与行为[12]。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常常基于会计数字来确定,会计准则变革所带来的会计数字的变化会影响契约结果[8],而契约结果的变化又会带来经营理念的转变[2]。因此,会计准则在契约中的作用为分析会计准则变革对经营理念转变的影响奠定了基础。4.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20世纪70年代,制度因素被纳入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从而推动了制度变迁理论的快速发展。格雷夫、郑江淮[13]认为,制度是由相互联系但又互不相同的各个要素(尤其是规则、信念和规范)构成的复合体,这些制度要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并为其提供认知、协调、规范、信息等方面的微观基础。可见,相关学者将制度的定义与行为联系在了一起。简单来说,制度可视为行为的引导系统。那么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自然也会引导企业的行为。所谓制度变迁,就是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有学者指出,制度变迁源于人们对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出现的偏差,当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将完成制度变迁,制度会趋于稳定。还有学者认为,制度变迁是优势策略胜出所导致的博弈规则的变化,环境变化带来了新的获利机会,成员需要调整策略以获得最大利益,通过反复博弈,形成一个新的纳什均衡。可见,制度变迁可以协调个体或组织之间的行为冲突,以实现个体成员之间或者组织之间的协调发展。具体来看:①制度变迁导致行为范畴发生变化。其基于两个层面来约束行为人:一是制度规定了行为人的行为范围,超过范围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和约束;二是制度规定了行为人的行为方式,若运用制度规定以外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②制度变迁使得行为结构发生变化。制度变迁会带来机会集的变化,这意味着利益的重新配置,从而引导经济人改变行为结构或模式以适应新的制度环境[14]。制度变迁会引导行为变化,会计准则作为制度范畴的一员,其变革也势必引导企业行为的变化。首先,会计准则变革改变了企业行为的边界。一方面,新增会计准则拓展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使得以往缺乏会计规范的经济业务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规范,进而促进相应经济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原有会计准则的调整与变化,改变了企业经营活动运行的方式,使得以往可以采用的方式现在可能不再适用,或者以往不可采用的方式现在可行。其次,会计准则变革有助于企业协调经营活动。会计准则变革改变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和空间,使得企业所面2019.15临的机会集有所改变。企业在机会集中的不同选择代表了资源配置的差异,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融资、供产销等经营活动。经营活动是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的具象呈现,从经营活动角度来看,无论是经营目标的调整,还是经营理念的转变,最终都体现在经营活动的变化中,而经营活动的变化会受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因此,制度变迁理论的行为引导作用为分析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活动转变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综上所述,经济后果理论、价值创造理论、契约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为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