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29

纪检调查报告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1

(1)提高学习力。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基础性能力,也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动力源泉。一要向文本学习,在阅读中提高学习力。文件、书籍、报刊、媒体网络都是阅读对象。二要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提高学习力。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三要向同事学习,在沟通中提高学习力。取同事之长补己之短。四要向群众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五要向领导学习。在观察中提高学习力,这种学习是领导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领悟。

(2)提高调研力。通过调查研究,综合情况、分析问题、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提高调研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既要调查又要研究。不能只有调查没有研究,通过调查去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二是既要注意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又要善于吸收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

(3)提高反应力。主要是增强应急和应变的能力。一是要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危急面前要临危不惧,承受得起各种压力,果断决策,靠前指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危机。二是要增强对重大变化的应变能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领导干部的应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做到及时反应,准确反应,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变化。

(4)提高判断力。重在提高判断事物、判断干事的准确率和前瞻性。要把准问题的性质,要准确判断工作格局。

(5)提高执行力。主要落实能力和操作能力构成。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按照领导和上级交办的工作,要立足于早,争取早启动早执行。二是要确保质量,注重实效。坚持质量第一、实效第一的原则。

(6)提高决策力。要注意克服两个方面的错误倾向。一要克服优柔寡断、该决断不决断的错误倾向。二要克服越权越位、不该决断乱决断的错误倾向。

(7)提高协调力。对上要协调,对外协调,对下也要协调,横向之间都要协调,办一件事情看涨一项工作,没有协调难以成功。要增强协调的主动性、灵活性、目的性。

(8)提高表达力。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表达思想和意图,通过文稿、文件、文章和交谈、发言、讲话等来提高写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9)提高创新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不断创新的时代,一个单位没有创新力,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一个干部没有创新力,成长进步就没有希望和后劲。所以要求不断增强创新力。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2

区委高度重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在部署党委换届的同时,对乡镇纪委换届做了统筹安排,全区选举产生了13个乡镇(街道)纪委,选举纪委书记13名、纪委委员26名。年初以来,我们对我区乡镇(街道)纪检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摸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发现,乡镇纪委在知识水平、经费保障、装备设施、工作状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业务较为生疏。恰逢乡镇党委、纪委换届,新任的乡镇纪委书记和纪委委员业务知识相对欠缺,法律法规知识缺乏,需要一个适应、培训、熟悉、提高的过程,急需加强培训。

2、办案设备不足。目前我区乡镇纪委的办案方式仍然是一张纸、一支笔的办案状况,办案设备和手段仍较滞后,一些外调工作难以进行,不能满足办案形势发展的需要,影响办案进程和效率。

3、工作情绪畏难。乡镇纪检干部身处基层,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存在畏难情绪;受乡情、亲情、友情的影响,对下级监督太“软”,导致工作不够大胆,监督作用发挥不够。

二、原因分析

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乡镇(街道)纪检工作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体制不畅。乡镇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区级以上纪委的工作机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二是认识不清。有的纪检干部片面认为纪检工作是得罪人的事,监督别人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怕得罪同事,怕影响人际关系,怕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怕挫伤干部工作积极性,因而不愿监督。

三、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1年4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区纪委监察局机关建设,解决领导班子成员待遇,充实了经费,改善了办公办案条件,为做好全区反腐倡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后,乡镇纪检监察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我们认为,加强乡镇纪检机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关键,作风建设是重点,经费和装备设施是保障。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教育全区乡镇(街道)纪检干部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党委、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更好地促进改革、推动发展、分析和处理问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乡镇纪检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强的党性原则,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抓住“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时机,教育引导基层纪检干部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

(二)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一要创新管理模式。可试行基层乡镇纪委联合工作机制,在日常工作中抽调乡镇纪检干部相互之间交叉检查,相互监督,相互学习,这一机制有利于解决不敢监督的问题,特别是有利于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的监督,至少从管理体制上可以解决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不力的问题,有利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二要优化干部队伍。坚持选人用人路线和标准的一贯性。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并且有法律、财经、审计等专业特长的同志,加大对乡镇纪检干部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镇纪检干部的工作能力。建立稳定的用人机制。纪委书记分管的工作不宜太多,可以分管与纪检工作有关的工作,如审计、维稳等,保证纪委书记专心履职,改变目前乡镇纪委书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形象。要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纪检干部成长,既要把纪检监察机关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又要加大纪检干部内部交流力度。三要引进科学的考核机制。当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提高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自身缺乏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不高。要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严密的绩效考评体系,严把实绩关,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客观、全面、真实、准确。要以强化基层纪检干部工作责任、注重业绩考评为着力点,按照责任目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奖惩“四位一体”的思路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年终检查验收相结合、干部自我测评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进行业绩综合评分排位,并作为对乡镇纪检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与评奖相结合,与晋职晋级相结合,充分调动乡镇纪检干部工作的内在积极性。

(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要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对乡镇纪检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教育引导乡镇纪检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牢记宗旨、秉公执纪、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努力成为加强学习的模范、真抓实干的模范、严格自律的模范,切实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真正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四)切实加强经费和装备设施保障。可参照中央《关于县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办案装备配置标准和实施办法的通知》,为乡镇纪委开展工作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特别是必要的办案设备,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建立健全乡镇纪委经费保障制度。要完善激励机制,建议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办案津贴标准。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3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密切联系

1、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执政为民,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2、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发展观以协调发展为中心,就是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包括党风廉政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的发展包括农村反腐败工作的发展、实现政治文明的发展包括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立和落实协调发展的观念,大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实现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3、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保障政策正确执行。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的,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正确执行和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各项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决定,有效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纪检监察机关要拓展工作的范围,把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各项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及时纠正各种妨碍科学发展行为,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策正确地落到实处。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纪检监察机关解决的问题

1、忽视反腐败工作的思想问题。一是假借发展名义,破坏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少数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党性脱化,往往心存侥幸,打着发展的旗号作幌子,暗地里干着违纪违法的事情,一旦遇到监督检查就摆出为了发展作理由,企图逃避法纪约束。二是追求片面发展,放松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部分单位和部门片面理解科学发展观,认为实现发展简单的等同于增加收入,一味追求在经济上的高指标,对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虚于应付,抓不出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担心影响发展,放弃反腐倡廉职责的思想。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握不准,认为抓发展要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担心反腐倡廉抓得太紧会影响发展,对有些腐败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能充分履行职责。

2、盲目乱干损害发展的风气问题。一是盲目决策出“坏政绩”的风气。少数地方把政绩视为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本,决策办事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惜耗费巨资上项目、摆阔气,兴建一些楼堂馆所,甚至是“半截子”工程,短时内看起来“很热闹”、“有政绩”,其实给当地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难于愈合的创伤。二是欺上瞒下出“假政绩”的风气。少数地方认为发展得好不好,在于得到上级的誉美之辞,抓发展做工作习惯于向别人简单地照抄照搬,致使抓项目办事情不顾群众所愿、不求群众满意、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结果面子工程上马了,群众利益受损了,干群矛盾上升了,发展的阻力增大了。三是装腔作势出“虚政绩”的风气。少数地方创业发展的干劲不足,飘浮作风盛行,热衷于浮夸唱功,没干的说干了、干得少说得多、干得差说得好、干得虚说成实,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冠冕堂皇,见诸行动、落在实处的虚无飘渺,结果各项事业错失机遇,致使当地发展停止不前。

3、惩治和预防腐败乏力的措施问题。一是教育的效果还不够优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容易对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侵蚀,甚至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但由于教育的机制、方式、措施未能得到充分的改革和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失效的问题。二是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强化。在管财、管人、管事的重点领域,最容易诱发和产生腐败行为,但由于监督的意识淡薄、监督的体制还不健全,监督的方法还不得力,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乏力的问题。三是制度的网络还不够细化。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新问题、新变化层出不尽,但制度适应时势要求的步伐相对滞后,有的制度还不

完善,有的方面缺少制度,出现了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需纪检监察工作加强保障的对策

1、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从思想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一。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以抓党风廉政教育为切入点,将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点。一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念,教育领导干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作决策、办事情、做工作时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二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教育领导干部认识清醒、行为清廉、干事清正,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三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在广大群众心中牢固树立领导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2、抓好惩防体系建设,从制度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之中,必须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构,必须认真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在抓好教育和监督工作的同时,完成好制度建设任务,从制度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坚持全面协调的原则抓好制度建设,结合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全面建设各方面制度,包括健全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招投标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财政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同时注意各项制度之间的互相衔接和整体效用,形成完善而严密的廉政制度体系。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增强制度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廉洁从政的功能,制度建设的过程和制度的具体要求都要体现“人性化”;另一方面,要及时将科学发展观体现到领导干部的从政规范中去,明确要求不准搞形象工程损害群众利益、不准搞地方保护损害全局发展、不准以少数人的发展损害大多数人的发展、不准只顾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发展。三是坚持实用可行的原则抓好制度建设,注意把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好、已经成熟的管理办法上升为制度,注意盯紧腐败易发高发的工作岗位和环节,抓紧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另外,制定的制度,必须针对性强,内容具体,环节清楚,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执行和落实,便于发挥制度的约束、警示和激励作用。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4

第一节纪检监察调研的原则

搞好纪检监察调研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理论指导的根本原则

纪检监察调研活动必须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调研工作。就是要严格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实,而不能附加任何主观臆断的成份;就是要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创造的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是用片面的、静止不变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释社会问题,而不是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歪曲事实,认识社会,解释历史等。

第二,坚持实事求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原则

如实反映情况,是搞好调查研究的关健所在。在调研活动中,要始终尊重事实,尊重实践,尊重客观,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用老老实实的态度,进行实实在在的调查,取得真真切切的情况。调查研究不仅要取得真实准确的材料,而且要有如实反映情况的胆识和勇气,要敢讲真话,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怕暴露矛盾和问题,不怕得罪人,尤其不怕得罪顶头上司,不怕打击报复。在调查研究中,反对先入为主,不能先下结论再去调查,把调查研究当成例行公事。不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查研究,不要以偏概全,以点当面,以局部代表整体,以个别现象代替普遍现象。也不要轻易决定取舍,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

第三,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基本原则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既是我们直接服务的对象,又是调查的主要对象。调查研究是一种经常性的群众工作,其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我们必须把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做为调查研究的根本途径。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直接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以及反映最强烈、意见最大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是什么。要转变作风,不能总坐在机关里,浮在上面,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发通知、看总结,或者凭道听途说就坐下来发议论、写材料、交报告。

第四,坚持科学态度,讲求科学方法,善于解剖麻雀的技术原则

在调研过程中,必须掌握好科学的调查方法,善于解剖麻雀,找几个点深入下去,深入了解和剖析。但应注意典型的选择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不能把典型单位和先进单位混为一谈,要有好的、先进的,也要有差的、落后的。

第五,坚持调查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的成效原则

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搞好纪检监察调研的根本目的,调查研究如果不解决问题,调查了半天但没有下文,或者是把材料一摆,就万事大吉,没有办法,没有措施,没有行动,这样的调查毫无意义。不解决问题,为调查而调查,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妨碍各地方、各部门前进的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新问题,抓住主要问题、主要矛盾,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第二节纪检监察调研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调研可分为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调查是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收集材料,其任务是搞清“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收集广泛的信息,了解多方面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研究是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其功能是优化信息,其任务则是探索“为什么”和“怎么办”,其目的是通过调查来的情况,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探索其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调查与研究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进行适当的区分,其目的在于强调:调查者不付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同时也要注重对资料的分析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一、调查的基本方法

㈠按调查对象的范围来划分,纪检监察调查常采用的有五种方法。

第一,普遍调查。这种方法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对一些最基本问题进行了解与综合分析,其涉及的单位和部门多、范围广,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状况。普遍调查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经常持续调查统计工作;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一次性地全面调查。在进行纪检监察工作决策和制定有关法规、规章时,一般采取这种方式,以掌握充分、全面的信息与真实、准确的事实证据,保证决策的正确和政策的科学及法规的合理,便于操作,利于贯彻执行。但是由于普遍调查工作量较大,所需要时间较长,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多用于调查带有普遍性、代表性、广范性的问题。

第二,专项调查法。或称个案调查,又叫特别调查,是相对于普遍调查法而言的一种方法,它是指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或某一案件或某一特定对象进行专门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所调查的问题或事项的具体、真实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专项调查研究方法具有对象明确、内容专一、涉及面小、针对性强等特点,是纪检监察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调查方式之一。

第三,典型调查法。它是指在掌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单位、个人或典型事件、案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活动。通过典型调查,发现和总结带有规律性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用以指导和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但是,典型调查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事物发展变化情况作总体的估价,应该注意避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克服片面性、主观性和随意性。纪检监察调研中的典型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为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而进行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人与事调查;二是为寻找违法违纪原因和处理办法而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典型调查的目的明确,调查范围小,容易集中时间和精力,便于对所调查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易于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四,抽样调查法。它是指从全部被调查对象中遴选出一部分单位或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达到全面了解情况的目的。此法具有反映情况及时,方式机动灵活等特点,常用来检验普遍调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抽样调查时还可以根据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选择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体抽样,多板抽样等多种方式。

第五,重点调查法。它是在全部调查单位或者部门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或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这些重点单位和部门一般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的基本情况。采取重点调查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调查的结果能够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总体格局和总体情况;二是调查的某个项目或指标在重点单位或部门能够得到全面的反映。因此,采取重点调查法,最关键的是选准选对选好调查研究的“重点”,否则的话,就反映不了重点,也突出不了重点。

㈡按调查手段来划分,纪检监察调查常采用的手段有七种。

第一,现场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在观察,事事都需要观察,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观察是调查研究中获得直观认识,搜集初级情报和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观察的种类很多,比如对一般性的调查是实地观察;观察时不暴露身份,不事前打招呼,称为“隐性观察”或“暗访”,相反可认为是“公开观察”或称“明察”;在一定时期内围绕某一个目的或某个问题对同一对象进行“连续观察”或者“间隔观察”及“自然观察”和“实际观察”,等等。纪检监察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平时注意对人与事物的细心观察,增强观察的敏感性,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第二,座谈会法。曾把这种方法叫做开调查会。他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益处,这是比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开座谈会进行调查,是一种最常用的普遍调查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调查人与被调查人面对面直截了当地发问,回答,互相对答,深入讨论,畅所欲言。座谈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因事而宜,因人而是。开好座谈会的要求一是选择熟悉和了解情况的有代表性的人参加座谈会;二是制定座谈议题,让大家始终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三是做好组织工作,座谈会主持者应平易近人,以取得与会者的信任和合作,要善于启发引导,由浅入深,抓住中心,抓住重点,抓住主线,同时,要掌握记录技巧和技术,做好笔记,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凭主观愿望和个人好恶任意取舍、增减。

第三,个别谈话法。亦称个别访问法。这是通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个别交谈而获得信息或证据的一种方法。有些总是不宜在座谈会上公开讨论、证实,在座谈会上也不易取得真实材料,而个别谈话,能减少谈话人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被调查人敢讲话,讲真话,讲心里话。个别谈话有正式谈话与非正式谈话之分。正式谈话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郑重其事的谈话,要作笔录,笔录还要让谈话人签字、盖章或押印;非正式谈话是一种有明确目的而在形式上比较灵活的无拘无束的谈话,可作记录,也可不作记录。在个别谈话中,一定要注意谈话的气氛,既不要过于严肃,致使谈话陷入僵局,也不要过于随便,使调查研究活动流于形式,被谈话人不重视。

第四,蹲点调查法。这是指纪检监察人员直接参加到调查对象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中,固守一个有代表性的基点,为了解调查对象的工作内容和活动规律,取得某一方面的经验,某项工作的总结或某个案件的勘察等,进行一个时期的相对稳定的持续调查。蹲点调查可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打成一片,可做知心朋友,可以获得直接资料,摸清实际情况,了解群众心理,还可以发现原来所未曾预料到的线索、情报,以及对某些不甚了解的问题、现象,进而追本究源,察明原委和症结,引出正确的结论,据以实施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办法,借以指导全面工作。

第五,跟踪调查法。它是指对调查对象的运动状况,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的连续调查活动。这种调查方法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需要调查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并要坚持始终,跟踪被调查对象,不要半途而废,要有持之以恒,一查到底的精神,否则,达不到调查的最终目的。

第六,函件调查法。就是纪检监察机关以信函形式向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索取材料、证据、征询意见和反映的一种常用方式方法。其方式有,向有关组织或个人索取资料、信息和证据;向下级机关索要汇报、统计和报告;请求上级部门或有关部门就有关问题作出解答;同有关部门进行工作经验和各方面情况交流。进行函件调查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做好保密工作,函件的寄出,中间的询问,收回与保存等都要遵守保密制度;二是调查的内容、项目要清楚,索取的意见、要求应明确,便于被调查者回答填写;三是函件调查最好制成表格,规范、整齐、简洁,便于回收后的统计和归档。

第七,民意测验和资料分析法。民意测验是利用回答式收集情况反映,调查党风廉政状况,征求群众意见等,一般采取问答式或选择式。这是一种了解面广、对象广、内容广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即通过用文字、数字、图像、声像等一切文字和非文字记载的资料,如报刊、杂志、书籍、档案、年鉴、统计报表、图片、录音录像等,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这是纪检监察机关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为此,要十分重视文献资料的搜集、利用,同时,要有分析、鉴别,决定其取舍或运用。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即对调查所得的丰富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比较、概括、推断,以探求调研对象的规律、本质及其取得成果的经验、存在问题的原因等,并提出对策或作出结论。

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系统分析、文件分析、对比分析等。

(一)综合分析

是运用综合的手段,将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提炼和概括的一种研究分析方法。

(二)系统分析

是从各种调查材料的相互关系和全部材料的整体分析中把握事物规律性的一种研究分析方法。

(三)文件分析

是对调查中收集到的各种文件资料,包括机关单位的文件、简报、报刊、书籍、有关会议材料,会议记录以及档案资料等,作系统的、量化的、客观的统计分析,从而判断其与研究对象的客观联系,引证其对调研对象的影响,从而揭示调研对象的真实情况与发展规律。

(四)对比分析

是将调查获得的同类性质的资料、方案其及数据进行定性的定量的对应比较分析,产生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的一种研究分析方法。

第三节纪检监察调研的程序

纪检监察调研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程序和基本步骤。一般来说,一项纪检监察调研活动的具体过程,大体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以及成果的使用和实践检验五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步骤。具体地说,包括如下程序和步骤:

一、确定调研课题

首先,要考虑课题的需要性。即所选定的课题必须对纪检监察某项工作具有指导或促进作用。一个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最理想的是既是长期的需要,又是当前的需要;既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又能满足理论研究的需要;既能服从于决策机关的中心工作,又能服务于执行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环节。但在无法兼顾时,就要选择最主要的、最紧迫的和最有价值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次,要考虑课题的可能性。即所选择和确定的纪检监察调查研究课题要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根据主客观条件来选定调研课题。主观条件是指进行该课题调查研究的主体,包括领导者、组织者和调查者的状况、素质、能力及对调查研究活动的地区情况、调查对象、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等。而客观条件则主要指的是能否得到被调查者对象的合作和社会的支援,以及调查研究机关完成选定的调研课题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考虑调研课题的可能性,要考虑对该课题的“双重”影响和正负效应,既要考虑到优势,又要考虑到劣势;既要考虑容易解决的因素,又要考虑难以攻克的阻力。

再次,要考虑调研课题的合理性,即所选定的课题是属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或是根据上级领导机关部署要求的,以及根据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共同进行的。调查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要立足于本部门的实际,同时服从于上级的要求和服务于下级的需要。就是说,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决不能脱离本部门的特点而漫无边际,毫不沾边的“调查”与“研究”,否则即使选定的调研课题很合理,也难以承担,更难以完成。

第四,要考虑课题的时效性。即不仅要根据社会与形势的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且要根据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需要来选择调查研究课题。同时要规定或提出调研结果的时间,讲求时效,讲求功效,讲求效率和效益,要注意选定的课题决不能追求“高大全”。因为贪大求全而使课题久议不决,久拖难办,结果“时过境迁”,失去调查研究的意义,即使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解决了课题,但也失去了利用之价值。

第五,选择课题还应注意确定课题的范围和课题的内容要适当。一般情况下,课题宜小不宜大,宜专不宜广,宜精不宜杂,题目小一点便于深入,容易钻研,有利调查,易于出成果见成效,也有利于增强调研者的信心和兴趣。相反,题目大了容易出现面面俱到,材料空泛的毛病。而且题目小了不一定成果就小,实际上小题目同样可以出大成果。但这并不等于不作大的题目,就需要在最大的满足前提下,可从内容、空间、时间、范围作一定的限定。

二、制定调研计划

纪检监察调研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认识活动。因此,全部活动过程都应有周密的计划和具体安排。调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调研的指导思想。这是制定调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调查研究活动的录魂,又是指示整个调查研究活动的依据。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调研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目标,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动力,也是调查研究计划制订的重要前提。

第二,明确调查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拟定调查提纲,这对调研人员的行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调研提纲,对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能起到统一行动、统一目的的作用,可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调查研究的任务明确具体,实际调查中也便于操作实施。如果调查的内容很多,就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排列起来,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也可以把所有调查的项目制成表格,即调查表,以便于调查活动结束的统计工作。

第三,规划进行调查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应采取的步骤,确定调查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或应注意的事项等。一般情况下,调查时间是根据调查目的、要求和完成的任务的主客观条件来确定的。但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调查的时间性要求很强,错过时机,就会降低调查的价值或失去调研的意义。在确定调查时间之后,就要考虑怎样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同时还要根据调查活动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第四,选择、确定调查对象。根据调查对象研究课题的要求,慎重选择调查的地区、单位、部门及其人员,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规模。要选定有代表性的、有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及比较集中或方便调查活动的。切勿舍近求远,弃内涉外,嫌土迷洋。

第五,选配调研的组织者和工作人员,组织他们学习和参加培训。要成立调查组,确定组织形式,指定负责人,明确分工及工作制度,同时还应组织调查人员学习与调查项目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提高其思想、政策水平,熟悉和掌握有关政策、规定,保证调查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调研的具体实施

在这个阶段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收集有关情况。调查人员要围绕调查中的主要问题,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比如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实地走访及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档案等等,广泛收集有关材料、信息和各种情况。第二步,加工、整理素材。调查中收集的材料、信息往往是琐碎的、零星的、分散的,应当进行必要的筛选、加工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全面的、真实的、准确的第一手材料。第三步,分析、研究素材。对调查获得的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着手两方面的工作,即一是对素材、证据进行审查核实,鉴别其真伪及准确程度。对调查中掌握的肯定性材料,否定性材料,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材料,只有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对材料或证据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得出真实可靠的资料和证据。二是对材料和证据进行概率研究。在调查过程中,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已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统计及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揭示调查对象的基本观点和意见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证实资料数据的精确性,内容的准确性,材料的实用性。总之,通过对收集的材料、信息,经过加工厂整理、分析研究,可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而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被假象蒙蔽或者把个别现象看成普遍现象,偶然性当成必然性,局部反映视为全局状况等。

纪检监察调研报告就是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工作者将工作调查或者案件调查的资料、证据、情况等加以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后,采取书面形式向机关和领导汇报调查成果的一种方式。它是对整个调研实际情况真实、全面的反映,是对调查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的总结,也是行政监察调查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5

第一条检查中国共产党内违纪案件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严肃党纪的中心环节。为使案件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结合案件检查工作的实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案件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执纪办案,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第三条纪检机关依照党章和本条例行使案件检查权,不受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纪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五条案件检查要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任何党员和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都必须依据本条例进行检查。

第六条案件检查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走群众路线,加强纪检系统内部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第七条案件检查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又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的目的。

第八条案件检查中,要切实保障党员包括被检查的党员行使党章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第九条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

第二章受理和初步核实

第十条纪检机关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下列违纪问题,予以受理:

(一)同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违纪问题;

(二)属上级党委管理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三)同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四)下一级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五)领导交办的反映其他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属下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和党组织重大、典型的违纪问题,必要时也可以受理。

第十一条纪检机关受理反映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后,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需初步核实的,应及时派人进行,必要时也可委托下级纪检机关办理。

第十二条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初步核实可以采用本条例第二十八条中(一)、(二)、(三)、(四)、(五)、(八)的方法收集证据。

第十四条初步核实后,由参与核实的人员写出初步核实情况报告,纪检机关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反映问题失实的,应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

(二)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

(三)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应予立案。

第十五条初步核实的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第三章立案

第十六条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七条对党员的违纪问题,实行分级立案。

(一)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中央纪委报请中央批准立案。

(二)党的中央以下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基层党委、纪委为书记、副书记)违犯党纪的问题,与党委常务委员同职级的党委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委决定立案,上一级纪委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的意见。其他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同级纪委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

(三)其他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决定立案,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或党工委、党组的意见。未设立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的,由相应的党委或党工委、党组决定立案。

(四)不是干部的党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基层纪委决定立案。未设立纪委的,由基层党委决定立案。

第十八条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除另有规定的外,一般由地方纪检机关决定立案。

若地方纪检机关认为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更为适宜的,经协商可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根据规定应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经协商也可由地方纪检机关立案。

第十九条对于党组织严重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检机关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再上一级纪委在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也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条属于下级纪检机关立案范围的重大违纪问题,必要时上级纪检机关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一条上级纪检机关发现应由下级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可责成下级纪检机关予以立案。

第二十二条凡需立案的,应写出立案呈批报告,并附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经批准立案的案件,纪检机关应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第四章调查

第二十三条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立案机关应根据案情组织调查组。

第二十四条调查组要熟悉案情,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政策、规定,研究制订调查方案,并将立案决定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积极支持办案工作,加强对被调查人和案件知情人的教育。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第二十五条调查开始时,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组应会同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与被调查人谈话,宣布立案决定和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其正确对待组织调查。调查中,应认真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意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十六条调查组认为被调查的党员干部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纪检机关直接立案的,停职检查由纪检机关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决定。停止党外职务的,由纪检机关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建议。

第二十七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八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

(一)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二)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三)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四)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五)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七)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八)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第二十九条调查取证要做到:

(一)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书证还须由原件的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

(二)收集证言,应对出证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证言材料要一人一证,可由证人书写,也可由调查人员作笔录,并经本人认可。所有证言材料应注明证人身份、出证时间,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押印。证人要求对原证作出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应重新出证并注明更改原因,但不退原证。与证人谈话,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收集被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适用本项规定。

(三)对于有关机关移送的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审核,经调查人员认定后才可作证据使用。

第三十条调查中,如需公安、司法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等提供与违纪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有关机关应予积极配合。

第三十一条应认真鉴别证据,严防伪证、错证。发现证据存在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应重新取证或补证。

第三十二条认定错误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第三十三条调查组应将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写成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进行核对。对被调查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必要时还应作补充调查;对不合理的意见,应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

被调查人应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组在错误事实材料上注明。

第三十四条调查取证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立案依据,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处理建议。对调查否定的问题应交待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如调查组内部对错误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及处理建议等有较大分歧,经过讨论仍不能一致时,应按调查组长的意见写出调查报告。但对不同意见应在报告中作适当反映,或另以书面形式反映。

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向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并征求意见。

第三十五条调查中,发现检举人确属诬告或证人出具伪证等妨碍案件检查的行为,应予追究。

第三十六条要保护办案人、检举人、证人。对上述人员进行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的,应予追究。

第三十七条调查中,若发现违纪党员同时又触犯刑律,应适时将案件材料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调查结束后,调查组要总结工作,并应协助发案单位党组织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十九条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第五章移送审理

第四十条凡属立案调查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案件,调查终结后,都要移送审理。

个别重大复杂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可提前介入审理。

第四十一条移送审理时,应移送下列材料,并办交接手续:

(一)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

(二)立案依据;

(三)调查报告和承办纪检室的意见;

(四)全部证据材料;

(五)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

(六)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

(七)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第四十二条案件经审理并报本级纪委常委会讨论后,应将调查报告、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以及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材料的复制件,送交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作出处理决定。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按照处分党员的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特殊情况下,由县以上纪检机关直接作出处分决定的,事前应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第四十三条审理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的,应予补证;认为案件主要事实不清的,应补充调查。

第四十四条对公安、司法机关已处理的案件中所涉及的党员,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由纪检机关直接审理。如需进一步调查的,应由纪检机关办理立案手续。

第六章对办案人员的要求

第四十五条办案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犯党章或国家法律的手段;

(二)不准泄露案情,扩散证据材料;

(三)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

(四)不准接受与案件有关人员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第四十六条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也有权要求回避:

(一)是本案被调查人的近亲属;

(二)是本案的检举人、主要证人;

(三)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四)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纪检机关有关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规则,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都必须严格执行。

第四十八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案件检查工作,军委纪委可参照本条例的精神作出规定,报中央军委批准施行,并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备案。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6

第一条检查中国共产党内违纪案件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严肃党纪的中心环节。为使案件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结合案件检查工作的实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案件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执纪办案,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第三条纪检机关依照党章和本条例行使案件检查权,不受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纪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五条案件检查要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任何党员和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都必须依据本条例进行检查。

第六条案件检查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走群众路线,加强纪检系统内部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第七条案件检查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又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的目的。

第八条案件检查中,要切实保障党员包括被检查的党员行使党章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第九条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

第二章受理和初步核实

第十条纪检机关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下列违纪问题,予以受理:

(一)同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违纪问题;

(二)属上级党委管理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三)同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四)下一级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五)领导交办的反映其他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属下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和党组织重大、典型的违纪问题,必要时也可以受理。

第十一条纪检机关受理反映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后,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需初步核实的,应及时派人进行,必要时也可委托下级纪检机关办理。

第十二条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初步核实可以采用本条例第二十八条中(一)、(二)、(三)、(四)、(五)、(八)的方法收集证据。

第十四条初步核实后,由参与核实的人员写出初步核实情况报告,纪检机关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反映问题失实的,应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

(二)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

(三)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应予立案。

第**条初步核实的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第三章立案

第十六条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七条对党员的违纪问题,实行分级立案。

(一)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中央纪委报请中央批准立案。

(二)党的中央以下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基层党委、纪委为书记、副书记)违犯党纪的问题,与党委常务

委员同职级的党委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委决定立案,上一级纪委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的意见。其他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同级纪委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

(三)其他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决定立案,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或党工委、党组的意见。未设立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的,由相应的党委或党工委、党组决定立案。

(四)不是干部的党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基层纪委决定立案。未设立纪委的,由基层党委决定立案。

第十八条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除另有规定的外,一般由地方纪检机关决定立案。

若地方纪检机关认为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更为适宜的,经协商可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根据规定应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经协商也可由地方纪检机关立案。

第十九条对于党组织严重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检机关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再上一级纪委在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也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条属于下级纪检机关立案范围的重大违纪问题,必要时上级纪检机关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一条上级纪检机关发现应由下级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可责成下级纪检机关予以立案。

第二十二条凡需立案的,应写出立案呈批报告,并附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经批准立案的案件,纪检机关应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第四章调查

第二十三条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立案机关应根据案情组织调查组。

第二十四条调查组要熟悉案情,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政策、规定,研究制订调查方案,并将立案决定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积极支持办案工作,加强对被调查人和案件知情人的教育。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第二**条调查开始时,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组应会同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与被调查人谈话,宣布立案决定和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其正确对待组织调查。调查中,应认真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意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十六条调查组认为被调查的党员干部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纪检机关直接立案的,停职检查由纪检机关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决定。停止党外职务的,由纪检机关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建议。

第二十七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八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

(一)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二)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三)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四)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五)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七)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八)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第二十九条调查取证要做到:

(一)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书证还须由原件的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

(二)收集证言,应对出证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证言材料要一人一证,可由证人书写,也可由调查人员作笔录,并经本人认可。所有证言材料应注明证人身份、出证时间,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押樱证人要求对原证作出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应重新出证并注明更改原因,但不退原证。与证人谈话,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收集被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适用本项规定。

(三)对于有关机关移送的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审核,经调查人员认定后才可作证据使用。

第三十条调查中,如需公安、司法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等提供与违纪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有关机关应予积极配合。

第三十一条应认真鉴别证据,严防伪证、错证。发现证据存在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应重新取证或补证。

第三十二条认定错误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第三十三条调查组应将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写成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进行核对。对被调查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必要时还应作补充调查;对不合理的意见,应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

被调查人应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组在错误事实材料上注明。

第三十四条调查取证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立案依据,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处理建议。对调查否定的问题应交待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如调查组内部对错误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及处理建议等有较大分歧,经过讨论仍不能一致时,应按调查组长的意见写出调查报告。但对不同意见应在报告中作适当反映,或另以书面形式反映。

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向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并征求意见。

第三**条调查中,发现检举人确属诬告或证人出具伪证等妨碍案件检查的行为,应予追究。

第三十六条要保护办案人、检举人、证人。对上述人员进行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的,应予追究。

第三十七条调查中,若发现违纪党员同时又触犯刑律,应适时将案件材料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调查结束后,调查组要总结工作,并应协助发案单位党组织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十九条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第五章移送审理

第四十条凡属立案调查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案件,调查终结后,都要移送审理。

个别重大复杂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可提前介入审理。

第四十一条移送审理时,应移送下列材料,并办交接手续:

(一)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

(二)立案依据;

(三)调查报告和承办纪检室的意见;

(四)全部证据材料;

(五)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

(六)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

(七)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第四十二条案件经审理并报本级纪委常委会讨论后,应将调查报告、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以及

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材料的复制件,送交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作出处理决定。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按照处分党员的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特殊情况下,由县以上纪检机关直接作出处分决定的,事前应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第四十三条审理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的,应予补证;认为案件主要事实不清的,应补充调查。

第四十四条对公安、司法机关已处理的案件中所涉及的党员,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由纪检机关直接审理。如需进一步调查的,应由纪检机关办理立案手续。

第六章对办案人员的要求

第四**条办案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犯党章或国家法律的手段;

(二)不准泄露案情,扩散证据材料;

(三)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

(四)不准接受与案件有关人员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第四十六条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也有权要求回避:

(一)是本案被调查人的近亲属;

(二)是本案的检举人、主要证人;

(三)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四)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纪检机关有关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规则,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都必须严格执行。

第四十八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案件检查工作,军委纪委可参照本条例的精神作出规定,报中央军委批准施行,并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备案。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7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和《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的规定,党的纪检机关受理群众对党员、党组织违章和其它党内法规,违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它败坏党风党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或对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它处理不服的申诉;其它涉及党风党纪的问题。

国家行政监察机关受理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违反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信访(举报)接待登记制度

(1)对群众的来访(来电)应认真对待、主动接待,做到态度认真,耐心倾听,并做好记录。

(2)对群体上访或反映重要情况的,应详细记录,及时向领导汇报。

(3)对信访人不正确的意见或过高要求,应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对无理取闹的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

(4)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上级交办、有关部门转办以及领导批办的信访举报件,应在三日内登记完毕。

(5)信访举报件应逐件编号,进入电脑化管理。做到内容完整、分类恰当、处理意见明确。

(6)重复信访举报件,要注明日期、件次、转来机关和领导姓名,如有新的内容则应补记。

信访举报查办及办结制度

(1)受理信访举报件,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镇(乡)、街道、机关部门纪(工)委受理的信访举报不得下转;受理的全部信访件务必要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

(2)在查办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的原则,重调查、重证据,不听信一面之词,并注意工作方法。对反映一般性问题的信访举报件,可侧面调查了解或直接找被反映人谈话了解。

(3)受理信访举报件的调查了解、谈话核实,必须有二人以上协调办理,并制作笔录,由被谈话人在笔录材料上签名按印。

(4)严格信访举报件办结制度,注重办结质量。规范报结手续。

(5)上级纪委交办或转办(阅处件除外)的信访件,必须在要求时间办结(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报结的应向交办单位书面说明原因,申请延长报结期限),并用调查报告和回执处理单向上级纪委报结。

(6)自办的信访举报件(含转来信访阅处件),涉及同级党委(党组)、政府(行政组织)直接任免的干部或署实名的群体信访属重要信访件,办结期限为三个月。其余一般信访举报的办结期限为一个半月,自办信访举报的办结,至少要具备调查了解书面记录材料和调查报告(调查综合材料)。

(7)调查报告(调查综合材料)必须反映调查事实、结论、处理意见及结果,有的还要反映所做的工作。经办人员必须在调查报告上签名。上报的调查报告,必须由分管领导签发。

信访档案和信访保密制度

(1)信访举报件立卷归档,原则上要求一案一卷,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数案并卷。

(2)自办信访件的案卷的终结材料至少应具备来信原件(来访或来电记录材料)、来信来访处理单、谈话了解书面记录、调查报告。调查处理件还应有被反映人的说明及检讨、旁证材料及有关凭证、处理决定等书面材料。

(3)每年年初应由专人负责,按统一规定的立卷归档顺序对上一年已办结的信访举报件、信访文书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立卷当档。

(4)档案材料要妥善保管,专柜存放。未经主管领导许可,不得随意借阅、复印。

(5)信访举报材料应按密件保管处理,信访举报人姓名、被反映人的姓名及举报内容,不得随意泄露。不得在公共场合谈论举报内容。

(6)信访举报材料,不能擅自带离办公室,更不能作废纸变卖或使用,给举报人回复应注意安全保密。

(7)工作人员调离或暂离岗位时,应认真清理经管的资料及笔记本。

信访反馈(回访)制度

(1)凡署实名的来信、来访来电举报,办结后应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向信访举报人当面反馈,不能当面反馈的,可以书面反馈。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8

一、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和守则

(一)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原则

1、按照党章和政策规定处理问题。

2、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

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4、维护当事人的民主权利。

5、分级负责、分工归口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

6、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教育相结合。

(二)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职责

1、通过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接听举报电话,受理纪检监察机关职责范围的检举、控告和申诉;

2、对群众举报反映中涉及的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及轻微违纪等问题进行信访监督。

3、查办上级机关交办、领导批办的信访件。

4、协调处理集体上访和信访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维护信访工作秩序。

5、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信访举报工作人员守则

1、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正确理解、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纪法规,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改进工作作风。

2、钻研纪检监察业务,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廉洁高效。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处理人民来信仔细接听举报电话,公正客观地处理信访问题,善于做思想工作,有化解矛盾、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4、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信息和案件线索,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水平。

5、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遵守信访工作纪律,严守机密,不扩散信访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二、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程序、方法和要求

(一)信访举报件的登记

1、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电子邮件、传真及上级交办、有关部门转办、领导批办的信访举报件,均应及时拆封,仔细阅读,认真登记,妥善处理。

2、信访举报件应由专人拆封,逐件盖收信章,编号。

3、拆封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持信封、信笺、邮票和邮戳的完整。

(2)在来信信纸右上方空白处盖上收信日期印章,编上序号。

(3)信封与信纸一并装订,信封应订在信纸背面的左上方。

(4)随信所附的钱、物、票证等有关资料一并登记保存。

4、信访举报件应按《淳安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登记簿》进行登记,做到内容完整、分类恰当、处理意见明确。登记内容包括:

(l)信访人的姓名、单位、职务、住址及来信日期(未写明日期或写信日期与寄信日期相隔较远的登记邮戳日期),群体信访应注明人数;

(2)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和举报的主要问题;

(3)申诉信访应登记申诉人在何时、何单位、因何事受何处分,申诉的主要理由,以及党纪处分复查、复议或政纪处分复查、复核、复审的情况;

(4)上级交办和领导批办的信访举报材料,应登记来函机关名称、函件内容和要求、领导姓名和批示意见;

(5)重复信访内容完全相同的,只需注明重复信访日期,如有新的内容需重新登记。

(6)其它应当登记的内容。

5、收到信访举报件后应在三日内(不含节假日)登记完毕,重要紧急的信访件应在当日登记完毕。

(二)来访来电的接待

1、对群众的来访来电应认真对待,如实反映访电人的意见和要求,尊重他们的意愿,维护来访来电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反映的问题。

2、接待来访应在专门的接待室由专人接待,受理举报电话应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

3、接待来访和接听电话应做到热情和气,礼貌待人。

4、接待来访,按以下程序办理:

(1)阅看来访者所携的书面材料,听取来访者的意见和要求;

(2)记录来访主要问题,并复述给来访人,进行核对;

(3)根据反映的情况,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向来访者作必要的答复和解释。

5、接待处理来访来电应做到:

(1)对来访来电者提出的问题,除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外,不随意答复和解释;

(2)对来访来电者提出的过高、无理要求,应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3)耐心听取重复来访来电者有无新的意见和要求,告知来访来电者与承办单位或部门联系;

(4)对问题已得到正确处理的来访来电者,应劝导其不再信访对无理取闹、扰乱办公秩序的要进行严肃批评;

6、接待集体来访,应要求来访者推选出5名以下代表到接待场所洽谈。对反映重要问题的集体上访,应及时呈送领导阅批,按照领导批示办理。对情绪激动、言行极端、滞留不归的集体来访,应及时报告领导,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对严重扰乱机关工作秩序的可交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三)重要信访举报件的呈阅

1、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要信访举报件:

(1)反映本级党委和政府管理的党政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

(2)依照法律、党内法规规定应由本级纪检监察组织受理的申诉;

(3)上级机关交办要结果的或领导有批示的信访问题;

(4)已为新闻媒体披露,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信访问题;

(5)其它有必要呈送领导阅批的

2、重要信访举报件应填写《重要信访件拟办单》,由经办人提出初步处理意见,送领导阅批。

3、领导批示的内容应全文登记,并根据批示要求对信访件做相应的处理。

(四)信访举报件的报结反馈

1、对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督办的信访案件,下级纪检监察组织或有关党组织均应按要求报调查处理结果或反馈情况。

2、对上级督办的信访案件报结反馈应在三个月以内(上级机关限定期限的,在规定期限内)报告结果或者反馈情况;不能按期报结的应书面说明理由和办理情况。

3、信访举报件的报结反馈一般应包括以下材料:

(1)要求调查并报结果并将原信返回的:

①报告检举控告信访件处理结果的必备材料:调查报告和处理结论;检举控告人和被检举控告人对调查处理的意见。在检举控告人或被检举控告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应附有承办单位对其不同意见的说明;被检举控告人有错误,组织上已责令其检讨或作出相应处理的,应附有本人检讨或处理决定;呈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的审查意见。

②报告申诉案件处理结果的必备材料:原处理决定、复议结论或复查报告及结论;申诉人对复议、复查结论的意见。在申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应附有承办单位对其不同意见的说明;呈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的审查意见。

(2)要求调查并报结果的:

调查报告和处理结论。

(3)要求酌情处理并简要反馈的:

简要的办理情况和处理意见。

4、报结反馈的要求:

(1)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员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条例》的规定,报结反馈有关材料必须齐全。如材料不齐全,应退回重报或补报。

(2)承办单位或呈报单位必须对所上报的结果材料提出审核意见,表明态度,并且应当在报告中对信访举报所反映的情况的属实程度作出属实、基本属实、部分属实、不实的认定。

(3)报结反馈材料必须经过领导审核,并由纪检监察组织盖章。

(4)一件一报结。

(五)信访举报件的直接查办

1、纪检监察组织直接查办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信访问题。对署实名举报的信访件应予优先查办。

2、直接查办信访举报件内容:

(1)初步核查有关信访问题;

(2)直接立案查处部分检举控告案件;

(3)对有信访反映的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信访监督。

3、对有信访反映的本级党委、政府管理党政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可以进行信访监督。信访监督可采取信访谈话、发信访反映通知书、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诫勉等方式进行。

(六)信访举报件的办结审核

1、纪检监察组织对本级直接调查办结的信访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

2、审核的任务:

(l)信访办结的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

(2)信访问题涉及的事实是否查清;

(3)对有关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

(4)处理意见是否恰当。

3、审核的范围:

本级纪检监察组织直接调查处理的信访案件;

4、审核的程序:

(1)承办人员提出办结或初审意见;

(2)信访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

(3)领导审核;

(4)承办人员落实领导审核意见。

5、审核应由专人负责,填写《信访结案拟办单》,结案后随信访件材料一并归档;上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呈报单位意见、承办人员审核意见、领导的审批意见和落实情况均应登记在册。

(七)信访信息的传递

1、纪检监察组织应对信访信息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搜集、加工、报送。

2、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信息内容真实有用,文字表达简明准确,信息传递及时迅速,传递过程注意保密。

3、信访信息可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反映。口头反映主要是向有关领导、办公会议汇报有关信访信息;书面反映是利用各种专用信息载体向领导或上级机关进行反映。传递信息一般应以书面反映为主。

4、典型的信访信息应及时向领导和上级机关反映。反映单个信访问题或典型信访问题的信访信息,必要时可进行初步核,应尽可能做到客观准确。

5、应保持纪检监察信访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信访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八)信访举报的档案归档

1、信访举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应立卷归档。

2、档案材料由指定的档案管理人员保管,专柜存放,按档案管理规定借阅。

3、信访档案按“谁办理谁立卷”的原则办理。

4、信访档案按信访文书类和信访案件类分别组卷。案件档案原则上一案一结,单独立卷。

5、信访档案的立卷应按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属于立卷归档范围的文件、资料等都应入卷,不得遗漏。

6、已办结的文件、资料、案件材料均应及时立卷归档。

7、保证案卷质量,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废稿、重复稿等。

8、按规定要求整理,排列顺序符合档案要求,案卷标题简明确切,卷内目录填写清楚,并填写备考表。

9、信访案件档案卷内排列顺序:

(1)要求报告反馈结果的信访案件:

①办案依据:检举、控告、申诉材料及有关领导的批示;

②批转下级或有关单位办理的函及底稿;

③下级或有关单位上报的案件查处结果情况报告(主件及附件);

④承办部门的结案报告或办结意见及领导的批示。

(2)核实了解的信访案件:

①办案依据:检举、控告、申诉材料及有关领导的批示;

②调查证明材料;

③核实情况报告;

④承办部门的结案归档意见及领导批示。

10、归档材料必须用钢笔、毛笔书写或打印,铅笔、圆珠笔或热敏纸的材料应进行固定处理,案卷中不得有金属物,不符合规格的要剪贴或裱糊,装订要保持整洁美观。

11、整卷完毕要及时验收归档。

(九)信访举报件的保密

1、在办理信访件和信访案件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中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切实保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

2、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范围转办信访件,不得将检举或其他不宜公开的信访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个人。

3、不得擅自追查检举、控告人,不得擅自核对笔迹或对匿名信作笔迹鉴定,对确属诬告需要追查责任或案件检查需要对匿名信核对笔迹和进行文字鉴别的,应经市级以上(含市级)党委、政府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批准。

4、不得在公开或与工作无关的场合、人员中谈论涉及保密的信访情况;不准违反规定向被举报对象泄露有关情况。给检举控告人复信时,应使用无纪检监察组织署名的普通信封。

5、妥善保管各种信访资料,包括信访件、信访件登记材料、调查报告、信息材料等,不得让无关人员擅自翻阅、摘录或复印.

6、信访材料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9

一、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要真实、准确

纪检监察公文是一种十分严肃的文件,有的具有法律、政策效力,因此,必须行文准确、内容翔实、语言精炼,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敷衍,要真实、准确。

二、纪检监察公文的选材要恰当

形成和写好纪检监察公文,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来恰当地选择公文形式,而且要根据各类公文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除了掌握好内容要真实、准确外,还必须注意其现实性和代表性。

现实性: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现实性很强的工作,它要立足于长久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代表性:任何文章写的内容都应有代表性,才有意义。纪检监察公文的代表性不仅有典型的现实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纪检监察工作特性。

三、纪检监察公文的结构

㈠结构要求。

公文的作者必须根据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把一系统材料分别主次轻重,进行恰当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使公文内容完整地成为一体,以充分、准确地将内容反映出来,这就是安排结构。

1、条理清楚。公文要表达和说明什么,是赞成还是反对;哪些问题已澄清,其经过怎样,后果、危害及影响如何;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正在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待于解决,等等,不但内容要充实、简洁,而且要表达清楚。

2、结构严谨。要紧紧围绕中心所表述问题,理清逻辑线索,根据层次,搞清内在联系。

3、格式完整。每一件公文都应有完整的格式。包括题目、编号、主报单位、抄送单位、分发单位、署名日期、密级、印发份数等,都应按要求准确标明。

㈡结构安排。

1、结构安排,预先设计。结构是表达公文内容的基本框架,在写作之前应先设计好公文的结构。构思公文的结构,关键是要有全局观念,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对象,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层次,形成写作提纲,其中包括文章的层次、论点、论据、段落、写法。对公文怎样开头,段落怎样过渡、照应,怎样收尾,全文共要说明几个问题等都应有一个通盘设想,然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进行写作。

2、开门见山,首尾照应。纪检监察公文应开门见山直接摆明要说明的情况和要议论的问题,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使阅者脑子里先得到一个总体概念,引起注意。公文的结尾要与开头相照应,有头、有尾、有躯干,不能有头无尾,也不能虎头蛇尾。

3、前后呼应,上下衔接。纪检监察公文所叙述的事情脉络要清晰,前因后果,交代明白。前面提的,后面要有印证;后面讲的,前面要有铺叙。公文论述问题,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或由叙述转为议论,由议论转为叙述,一般都应有过渡,安排自然,衔接巧妙,以求公文脉络畅通,溶为一体。即使是很短的公文也应注意。

4、量体裁衣,详略得当。纪检监察公文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安排,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应视问题的大小,该多则多,该少则少,精细适当,详略得当。

㈢结构形式。

纪检监察公文的结构形式比较多,一般采用以下三种:

1、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是把公文所要反映内容的基本情况或是几个突出问题并列排放,分头叙述,有利于突出主要情况和主要问题,便于把问题和情况阐述清楚。横式结构所并列的内容,可按问题的性质,也可按空间位置或其他特征来排列,主要问题可以采用大、小标题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别的办法标示,运用这种横式结构的纪检监察公文,一般先以几句精炼的词句开头,再用几句简要的话结尾,中间是正文。这种结构形式,一般用于撰写决定、通报、指示、通知等类公文。

2、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先后次序或演进层次叙述问题或事件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调查报告、案件调查、典型案件剖析等公文。

3、纵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是兼有以上两种结构特点的一种写法。一般是用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公文。含有各种问题性质不同的案件的调查报告,可用横式结构阐述不同性质的问题,而纵式结构则用于叙述同类性质问题的每一个事件。这种形式结构优点是眉目清楚、重点突出。

四、纪检监察公文的语言

在纪检监察公文中语言使用得准确与否,不是一般的知识水平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准确地反映情况,能否正确地执行党规党法和党纪的大问题。因此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是写好纪检监察公文的一条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要求。

㈠准确。纪检监察公文要准确地伎用语言文字。

1、要明确所用词汇的确切含意,区别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对词的表达程度、使用范围等要正确掌握。

2、要注意掌握用词的程度分寸,尤其是对一些副词、判断词要正确使用。

3、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分清词的褒、贬及中性的性质。

㈡简洁。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要简洁,语言也要简洁,不拖泥带水。

㈢朴实。要用准确、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去表达丰富的内容。

㈣规范。语言要规范化,要用标准的现代汉语,不生造词汇,不乱用简称,也不能用不规范的繁体字或简化字,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口语或方言。

五、纪检监察公文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三种:

㈠记叙。纪检监察公文中对某一情况及问题的调查报告,对某一案件的调查报告,在通报或决定中对某一事件的叙述等,都要采用这一手法。记叙必须注意这样两点:

1、真实、准确。

2、不记流水帐。

㈡议论。纪检监察公文的议论,是指对某一事情、某一问题的客观判断、评价和准确的分析说理。这是纪检监察公文中所普遍采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必须掌握好这样三点:

1、论点准确。把握住问题的核心,用正确的观点有的放矢地论述,是论点准确的两个重要方面。

2、论述充分。就是要用充分的事实和道理来说明论点,做到有理有据。

3、逻辑严密。首先要构思严谨,其次还要行文严密。有了精细准确的构思,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后才能取得正确的结论。如果立论正确、但论述的方式不正确,那么结论也不会正确;如果立论和论述方式都正确,但逻辑不严密,漏洞百出,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会受影响。因此逻辑严密,判断正确才可能有保证。

㈢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在记叙中议论,在议论中记叙。既可以从事实的真实客观记叙中来阐明观点和作出结论,也可以在阐明观点、得出结论之后再用事实来加以论证。

在运用夹叙夹议方法写作纪检监察公文时,一定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两者不能互相矛盾。

六、纪检监察公文专用名称

纪检监察公文要反映各类问题、各种情况,需要使用许多专用名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㈠对于某些领导人的称呼要准确。

㈡译名要统一。

㈢全称与简称。某些名称在公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如果名称太长或太繁锁,可以注明后使用简称,简称要按习惯用法写。

㈣注意不要使用一些方言及个别难懂的术语。

七、纪检监察公文数字用法

㈠使用统一。数字有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等几种。不同的数字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不能随便使用。

1、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表示的范围。

⑴表示数量、长度、高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各种计量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表示,但其中如果在数字很少,全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写成为“三千”、“二百”;表示若干万、若干亿的整数,可以用“万”、“亿”为单位和阿拉伯数字并用,如“100,000”可以改为“10万”,“12,500,000,000”可以改为“125亿”,但“45,600万”不能写为“4亿5,600万”。

⑵表示日期。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应改为“1999年8月28日”。

⑶表示编号。如“通纪字第十二号”,应改为“通纪字第12号”。

⑷表示百分数。如“百分之三十”,应改为“30%”。

2、必须用汉字数字表示的范围。

⑴名称中的数词,除了人名、地名、书名、机关名称等专用名词中的数词不能改动以外,普通名词中的数词也不要改。

⑵词汇和成语中的数词。

⑶分数。如“四分之三”;不要改成“4分之3”

⑷概数。如“三四个”,不能改用“34个”。

3、引用法规中的章、节、条、款、项、目的时候,按照原法规中所用的数字,原来用汉字的,就用汉字;原来用阿拉伯数码的,就用阿拉伯数码。

4、个位数字,往往语言化成分很大,和多位数字在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一起出现,为了一致和容易比较,应改用阿拉伯数码。

㈡含义明确。表示增加意思时,包括原数在内的,应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长”、“扩大”等词之后带有“到、至、为”等字;不包括原数的,应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长”、“扩大”等词之后带“了”字。

纪检调查报告范文篇10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乡低保工作人员问责,是指县(市)、区民政部门对低保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低保工作职责,损害公共利益或管理、服务相对人合法权益,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依照本规定予以过问并追究责任的制度。

第三条各级低保工作人员应当严格履行政府依法赋予的工作职责,认真完成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低保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本规定问责:

(一)效能低下,执行不力,致使政令不畅或影响城乡低保整体工作部署的:

1.无正当理由,未完成政府明确规定应由其承担的工作任务或未认真执行政府的指示、决策和交办事项的;

2.不履行或未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政府一个时期的低保工作任务未能按时完成,影响全局工作安排的。

(二)责任意识淡薄,致使公共利益或管理、服务相对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

1.对符合享受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不予及时受理,拖延懈怠、推诿刁难的;

2.不坚持原则,为不符合享受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办理低保待遇的;

3.故意隐瞒申请人或低保对象真实情况,帮助提供虚假证明的;

4.瞒报、虚报、迟报重大突发事件、重要情况和低保数据的;

5.上报初审、审核、审批低保对象三次差错率达到10%以上的;

6.无故不按时发放低保款物,贪污、挪用、扣押、拖欠低保款物的;

7.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索要财物的;

8.对群众举报或反映的问题不认真核查的。

(三)违反政策规定,盲目决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1.不落实低保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导致群众大规模上访或重复上访,或引发其他社会不稳定情况的;

2.巧立名目克扣低保款物,向低保对象硬性摊派的;

3.强令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

(四)不严格依法行政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不良政治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1.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政策性文件与上级政策相抵触,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或行政管理、服务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2.行政效率低下,工作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

3.对低保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包庇、袒护或纵容的;

4.指使、授意低保工作人员在低保审核审批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五)低保工作人员在公开场合发表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五条民政部门发现低保工作人员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或根据下列情况,可以决定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政府提出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举报、控告;

(二)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政府政务督查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

(六)工作考核未达标的。

第六条问责程序启动后,民政部门可以责成相关人员当面汇报情况。

民政部门听取情况汇报后,认为低保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四条情形之一且事实清楚的,民政部门可以要求当事人所在单位研究确定追究责任的方式;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可与纪检、监察部门组成调查组调查核实。

第七条在调查核实的同时,民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纠正错误,挽回损失,减少不良影响。

第八条调查组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调查工作,并提出处理建议:

(一)低保工作人员不存在本规定第四条情形或情节轻微的,应终止问责;

(二)低保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四条情形之一的,应对责任人追究责任或责成有关部门对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九条民政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决定不予追究责任的,应将调查结论书面告知被调查的低保工作人员。

第十条民政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决定追究责任的,应书面通知被追究责任的低保工作人员,并告知复核、复查申请权。

第十一条民政部门应当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任免程序将追究责任的方式和意见书面报送有关部门。追究责任的方式为:

(一)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二)诫勉;

(三)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四)通报批评;

(五)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道歉;

(六)党纪、政纪处分;

(七)劝其引咎辞职。

以上追究责任的方式,可以单处或者并处。

第十二条被问责的低保工作人员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第十三条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决定复核的,可组成调查组进行复查,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查报告,并做出决定签复本人。

复核、复查期间,原追究责任的决定中止执行。

第十四条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调查报告出现重大错误的,应当依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或建议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