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合同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2 17:16:13

节水合同管理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1

1织金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概况

1.1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及引、蓄、提灌溉工程设施的不配套.已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造成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农业生产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现象又普遍存在。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故修建及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织金县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程措施。只有通过小型水利工程措施把分散、零星的水资源利用起来,才能调节全县降雨量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保证农田、旱地作物的需水量,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村人口基本口粮自给。

1.2规划目标

计划至2015年,新增灌溉面积1.93万hm(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2,恢复106.67hm,旱地新增3806.67hm,果林草地新增9366.67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426.67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旱地新增440hm),灌溉面积达2.89万hm2:计划至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3.33万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恢复2046.67hm2,旱地新增7600hm2,果林草地新增1.77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32Ohm(其中水田新增598@67hm2旱地新增1333.33hm。),灌溉面积达到4-3O万hm。

1.3规划任务

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和引水工程,对其进行维修、改造、续建及配套。在一些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乡镇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以满足其需水要求。规划新建与改造水源工程10040处,改善全县水源调蓄能力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的状况;新建、配套和改造渠系总长1588.46km,输水管道4174.5km。

2工程规划总体布局

织金县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重水源轻引水,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少建或不建,渠系配套不完善,配套率低,渠道渗漏、淤积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普遍偏低。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根据织金县的实际情况,遵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工程总体布置。规划优先在现有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农业节水,塘坝、堰坝(闸)维修,渠系配套改造,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其次是兴建水源工程。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和渠系配套并增设必要的量水设施。实现大、中、小、微结合,新建与挖潜改造结合,进一步增强供水抗灾能力,形成由水库、塘坝、堰(闸)坝等组成的供水体系,实现农业的旱涝保收。项目实施后使得灌区农田灌溉用水、人畜饮水用水有所保证,将有利于改善灌区内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灌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认真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环保对策措施基础上。从环境影响角度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该项目实施,拦蓄径流,灌溉了农田,涵养了水系,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村的环境条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对促进整个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未出现制约工程实施的重大环境因素。

3加强建设管理及建后管护措施

3.1加强建设管理

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配合,通力协作,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农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见到实效。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根据《预算法》《会计法》、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对工程建设资金按照“三专”管理办法使用;同时对工程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管理;严把物资、材料采购关,严格按照技术质量标准验收入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如有变动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同意,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和偷工减料;技术人员在现场作好施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工程竣工后,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返工。返工的一切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21。杜绝“豆腐渣”工程。力求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3.2加强建后管理

工程实施后,在工程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和法人主体,实行分级分片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切实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积极培育和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支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理,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04)19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水管单位性质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对集体管理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所在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授权项目所在地村委会、村民组或受益户联合体,用水协会等集体组织负责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

4运行机制

4.1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水管单位要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精简机构,减少成员,降低运行管理成本,并按国家有关政策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单位内部要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目标责任管理、经营承包等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以增强管理单位内部活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对于小、微型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管理单位与工程主管机关签订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合同,工程管理单位与承包者签订承包合同嘲。

4.2加强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

4.2.1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经费应以征收的水费为主,国家补贴为辅。加强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按照“回收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并征收,实现良性运行.保证工程的维护及养护资金。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按照《贵州1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199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46号)和《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黔价工农f20001188号),逐步理顺水价,确保水价改革的顺利推进。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节水、统筹兼顾的原则由政府价格主管部l''''q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

4.2.2强化水费计收管理。供水单位与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让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水费的收缴由原来的政府代收逐步改为供水主体自收,由管理机构或用水者协会向用水者直接收取,减少收费环节,提高水费收缴率。提高灌区管理人员及用水户的认识,彻底改变灌区水费收取依靠政府代收、水费低、收取难的状况。积极探索推行灌溉用水水票制。用水户以用水者协会为单位,根据水管单位所配水量到水管单位购买水票,水管单位凭票供水。用水户根据供水量和供水情况,合理确定自己的水量分配,真正体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41。先购票、后供水,水过账清、公开透明,有效维护用水市场,理顺用水制序,使用水户用水放心,缴费明白,并且有效地杜绝了乱摊派、乱收费、搭车收费现象,减轻了群众负担。水费是管理单位自收自支资金.不应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继续使用.但不得用于运行管理以外的开支

4.3加强节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农业节水工程是一个从水源开发到田间作物用水的系统工程,管理贯穿于整个系统之中,由于过去只重视工程节水,而轻视管理节水,重视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轻视田间节水管理,节水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使已建节水工程的节水效益大打折扣,灌溉用水浪费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只有在重视工程节水技术、耕作栽培节水技术的同时,用科学方法狠抓用水管理、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才能使节水农业健康稳步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用水质量。节约使用水资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方式。建立健全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将节水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项工程,定期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举办不同层次的节水技术培训班,普及节水科技知识,加强节水宣传,使节水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要特别重视对农民的节水技术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通过各种形式让农民参与用水管理,使其在节水灌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通过资金整合、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大力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实施范围

八个部级小农水重点县和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

三、任务目标

(一)主要任务。引黄灌区以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改造为主,区以管道输水灌溉为主,在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示范片、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

(二)总体目标。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促进全县(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为:

1.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75%以上。

2.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提高15%,或达到55%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提高5%,或达到25%。其中,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重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不低于0.65。

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

4.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四、工作要求

重点县建设以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主要建设内容是:斗渠及以下渠道衬砌改造、桥涵闸配套、提水测水量水设施建设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发展区区管道灌溉,适当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工程规划设计。

1.坚持系统化规划。从系统化治理角度出发,通过重点县项目将全县的灌排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干支斗农渠系、大中小工程兼顾,灌与排功能统筹,主体工程与配套设施、水利规划与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相协调,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管理设施一体化运作。

2.实行规模化推进。坚持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尽量扩大单体工程规模,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扶贫、烟草等部门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与重点县项目进行整合,突出规模效益。通过三年的工程实施,每个县治理联片规模都要达到20万亩以上。

3.注重水生态文明。坚持人水和谐,以水资源的可开发利用量作为刚性约束,禁止深井农业灌溉,保护地下水资源。所建的水利工程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打造环境友好型工程。

4.大力推广新技术。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建设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工程,提高重点县建设水平。

5.符合当地耕种习惯。要注重斗级渠路布局,选择合适的建筑物型式,尽量减少工程运行和机械耕作之间的矛盾。要结合渠道衬砌,整修田间道路,满足因规模化种植而带来的大型耕种机械的交通要求。

(二)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必须正式成立项目法人,并按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项目管理。项目法人一般应以批准立项的项目为单位,各重点县组建项目法人必须上报市水利局审批。

2.实行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必须依法公开招标,招标公告要在“水利工程招标信息网”、“省采购与招标网”或国家指定的招标公告媒介上。招标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投标机构实施,评标专家必须按规定从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3.实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并报市水利局备案。

4.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必须依法与各参建单位签订合同,加强合同管理,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5.实行竣工验收制。重点县项目建设完工后,必须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进行验收。工程具备竣工条件的,项目法人应当向市水利局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市水利局、市财政局联合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向省水利厅、省财政厅提交验收申请,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三)强化资金筹措与管理。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重点县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05〕50号)要求,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承诺的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通过完善“民办公助”机制、推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主体等措施,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努力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规模。

2.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各重点县要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推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意见》(鲁财农〔2008〕25号)要求,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渠道、各层次、各方面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3.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市县财政部门要严格按时间、按承诺、按进度及时拨付资金,避免资金缓拨、滞留等情况的发生。

4.加强资金监管。各重点县都要建立和完善资金监管体系,明确工程资金拨付使用流程和管理要求。要设立财政专户,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各项目单位要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和核算,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采取适当形式,将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当地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强化工程施工管理。

1.严格质量管理。要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落实完善工程质量责任制。

2.提高建设标准。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的“三十年不过时,五十年还能用”的要求,强化精品意识,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打造成质量好、标准高的系统工程。

3.明确建设任务。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建设,不得任意压缩规模、消减项目、减少投资。

4.加强进度管理。各重点县要按照省财政厅、水利厅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加强调度。市水利部门对工程进度实行月通报制度。对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区,给予通报批评。

(五)强化工程建后管理。

1.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推行“三位一体”的建管模式,即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管理组织建设和水价改革,明确工程建后管护主体,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加强管理组织建设。按照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发展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要形式的管理组织。水利部门要定期对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用水组织管理水平,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有效发挥。

3.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使用权和经营权,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的积极性。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水利部2003年第4号令)为依据,在建设完善的工程测水量水设施基础上,合理确定供水价格,促进管理组织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4.加强制度建设。各重点县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出台关于加强重点县项目建后管理的意见和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水价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有据可循。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重点县要切实加强对小农水重点县和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逐级分解任务,形成思想认识到位、分配任务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做好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水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技术指导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督促落实工程运营和管护措施等;市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县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导检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3

一、加快巴州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经过长期的建设积累,巴州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十多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巴州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

1.巴州农田管理行业从实际着手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促进水管行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激活水管单位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加快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更新改造、续建配套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为自治州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构建农水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二、把握小农水工程管理体制推进管护体制的原则

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符合巴州州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构建管理体制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确立和明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经营权,明确管理主体,强化工程管理,积极开展水利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灌区提倡供水公司或水管单位加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管理形式。对国有水利资产的管理,仍由水管单位负责,全面推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实现政府扶持建设,水管单位自主经营和高效运转;对支渠以下渠系工程,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健全用水户参与管理的体系,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自主管理,充分调动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应逐步改变目前灌区管理与流域管理相脱节的弊端,实现灌区与流域的统一管理。对于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各项技术含量高的水利工程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2.经营机制改革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推行合同供水,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供水合同由供水单位和购水单位签订,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水管单位的经营机制改革要配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做好供水服务,提高供水回报率。在确保农牧业生产用水的前提下,扩大向城市、工业及生态建设供水,发展多目标的供水市场,提高水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农田水利工程推行管养分离、水价改革提高养护水平和降低运行成本水管单位在核编定员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管养分离具体步骤:第一,在水管单位内部实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人员、经费分离,对维修养护实行内部合同管理,维修养护部门实行企业化运作;第二,将维修养护部门转变为企业,与水管单位分离,但仍以承担原单位的养护任务为主;第三,将工程维修养护业务从所属水管单位彻底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养护企业,水管单位逐步实行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内部实行事企分开,公益性部分与经营性部分相对分开,财务相对独立。公益性部分主要承担防洪、排涝等有关公益方面的事务,经营性部分主要从事供水、水力发电及多种经营等。

1.实行供水到户,加快水价改革实行供水到户可以杜绝农业用水混乱局面,促进节约用水,减轻农民用水不合理负担,促进水价改革,提高水费的计收率。各县在供水到户的基础上,应不失时机的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已经推行供水到户的灌区,要加强末级渠道的管理及末级渠系水价核算,实行用水户最终结算水价制度。供水到户工作应不断完善和改进,提高供水质量,没有推行供水到户的灌区,应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在灌区实行供水到户,为水价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规范水价管理行为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核算管理,根据成本的变化,做到适时调整。

3.加强对水费的计收、使用及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水费要按经营性收费进行管理、使用,提高水费使用的透明度,做到专款专用。水管单位计收水费必须开具统一印制的水利工程水费专用发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与税务部门进行协商,出台关于水利工程水费及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4

为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今冬明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要求,准确把握今冬明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坚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水项目相结合,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相结合,与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结合,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小型自流灌区,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健全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为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水利保障。

(二)目标任务。今冬明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投资8.2亿元,投工397万个,完成土石方1557万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新建改造水源工程661处,新打、配套整修机井518眼,增加蓄引提水能力600万立方米;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5座,整治病险塘坝390座,治理河道330公里。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围绕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河道综合治理、水源开发与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与塘坝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等五大工程建设。

(一)着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行的原则,确保文登市、乳山市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三年建设规划任务圆满完成;抓好荣成市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三年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全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99万亩,新建改造水源工程144处。

(二)深入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按照“清污、疏浚、蓄水、修复”的总体要求,加大投入,加强考核,着力推进骨干河道防洪蓄水标准化治理、城区河道景观休闲生态化治理、镇村河道清污去杂清洁化治理,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蓄水能力和生态景观效益,全面改善城乡生态人居环境。全市要重点完成的河道治理任务:一是重点抓好4条骨干河道治理工程;二是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各类农村河道、河沟综合治理工程。

(三)大力实施水资源开发与节水灌溉工程。以拦蓄雨洪资源为重点,以地下水开发利用为补充,加大开源节流工程建设。要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设施精良、布局合理的节水示范工程,重点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

(四)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减灾薄弱环节建设。要继续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成果,完成15座列入国家计划的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要加快实施防潮堤工程建设,实施二期和镇码头村防潮堤工程,着力提升抗灾减灾能力。要全面开展各类病险塘坝安全隐患排查,启动病险塘坝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优先整治发生渗漏、坝体单薄的“头顶坝”、“串联坝”。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全市1951座病险塘坝整治任务。今冬明春完成390座病险塘坝整治工程。

(五)重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抓好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解决86个村、5.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抓好山丘区找水打井工程建设,确保明年6月底前完成山丘区找水打井任务。抓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重点实施镇的规模化供水工程。

三、强化措施,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打基础、谋长远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形成合力,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切实增加财政投入,严格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有关要求,明确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要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农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强化资金统筹使用管理,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充分整合农村涉及农田水利资金,集中投入,规模推进。要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基层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发挥广大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5

一、基本情况

我县已建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5409处,其中小型水库52座(内小㈠型9座、小㈡型43座),堰塘9284口,引水堰渠820条,提水站122座,万亩灌区2个(东干渠、晓坪水库灌区),兴建镇村水厂37个,山区人饮工程4129处,抗旱水池(窖)965口。全县蓄、引、提水能力达8890.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2.48万亩,基本形成了以小型水库为龙头,以东干渠等引水工程为骨干,以沟凼、堰塘、提水站、抗旱水池等为补充的农业灌溉体系和以镇村水厂等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饮水保障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建设,坚持定期召开农业开发工作会议,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县、乡镇及时调整充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成员,按照县政府下发的农建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对县、乡镇确定的重点工程,明确行政领导、施工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四大责任人”,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四包”责任制;实行水利建设与镇村、部门考核挂钩、与项目安排挂钩、与乡镇水利服务人员报酬挂钩、与评先奖惩挂钩“四挂钩”制度。形成了领导挂帅、一包到底、责任到人的组织领导体系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合力兴水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统筹谋划,严格建设程序。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规范建设”的原则,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县“十二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县农村水利综合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专项规划。按照县里有骨干、乡镇有重点、村组有工程的要求,分年度制定农建实施方案。对县、乡镇确定的水利重点工程,由项目业主委托设计单位详实编制工程建设方案,报县水利部门审查批准后,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

(三)强化建设管理,规范项目实施。一是出台管理办法。我县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和《县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大力推行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加强组织领导;推行项目计划、材料供应、工程施工三项招标规范建设管理;严把规划设计、施工质量、检查验收三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采取财政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引资三方筹资保障资金投入;落实经营担保、计量水价、营运管护三项制度严格建后管理的“五个三”的建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运作模式和经验被《中国水利报》在头版刊发,在全市交流推广。二是严格工程“五制”管理。即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廉政责任制,规范建设程序,切实保证工程质量。三是严格质量标准。对实施的重点水利工程,我们分项目详实制定施工技术规程和型材、施工质量标准,建立以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法人单位检查、主管部门监督为核心的四级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对主要由农民自行施工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由乡镇水利技术人员负责搞好规划设计,做好施工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坚持资金随着项目走,按工程进度拔款,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程竣工后,业主单位及时出具工程结算报告,并委托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针对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投入不足的实际,我们大力运用“政府引导扶持、政策激励推动”的民办公助机制,进一步激活、调动了基层和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大干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研究农村水利以奖代补管理办法,提出资金投向、建设内容、补助标准、管理方式,为县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近年来,县财政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达1138万元,占农村水利建设总投资的14%。按照“财政补助、镇村配套;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农民投工、受益分担”的原则,对重点农村水利建设工程,分别按不同标准给予了资金和物资补助。二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通过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的办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农村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以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引导经营者加大投入。三是积极探索社会融资。部分工业企业和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出资出智支持兴修水利,拓宽了水利融资渠道。

(五)加大舆论宣传,强化检查督办。以各类新闻媒体、舆论工具为载体,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送政务下乡活动为平台,广泛宣传水利产业和扶持政策,使各项农村水利政策深入人心。通过“政策调动、机制促动、科技驱动、典型带动、利益连动”的办法,动员、引导、激励基层和农民群众重视、支持、参与水利建设,营造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采取领导督办、专班督办、舆论督办等方式,开展检查督办。对工程建设管理采取抓试点、建样板、树典型、召开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干部群众现场学习交流,通过样板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农村水利建设的平衡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建设任务依然繁重。我县有近70%的工程兴修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受当时技术、资金等限制,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加之年久老化失修,后期投入和管理难以到位,工程渗漏、淤塞、损毁现象较为严重,病险隐患多,效益日益衰减。据统计,全县仍有24座病险水库、5570口堰塘、40公里的沮河河岸、2400公里的灌溉渠道亟待整治,尚有9.7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43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有待治理,还有9.39万亩的农田尚待兴建灌溉配套设施。

(二)水利建设投入仍显不足。受国家水利投资政策和水利县情的影响,我县每年实际争取到位的项目和资金有限,特别是群众责任主体意识淡化,筹资筹劳难以落实,加上县、乡镇财力有限,致使水利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水利建设管理不够到位。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科学统筹的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在涉水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各自为阵、相互脱节、重复建设的现象;有的地方重视项目争取,而对组织项目实施的积极性不高,从而放松对项目的管理,建设程序不规范,保障措施不到位;有的重视工程建设,而忽视后期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管护制度不完善、维护费用不落实;基层水利技术力量薄弱,农村水利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指导,部分农村水利项目,特别是民众自发组织的项目,存在规划不合理、设计不科学、施工不规范、建设标准低、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同时,由于协会管理机制运作不活,加之乡镇水利和水管单位人员职数偏少、后继乏人、队伍不稳,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引导、组织和管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基层水利的服务水平和农村水利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广辟渠道增加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民办公助”小农水、灌区节水改造、小水电代燃料等重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并保证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按照要求专户储存,专项使用,逐级负责,专项审计。以乡镇为单位,将农田水利、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财政支持等涉农水利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激励民营投入。通过拍卖、租赁和承包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农田水利工程,参照民办公助的形式,政府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奖励。三是鼓励群众筹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鼓励群众更多地投入基层水利建设。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牢牢把握建设现代水利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点项目为支撑,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拼搏实干,着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强化水资源管理,着力加强水生态建设,着力做好对上项目资金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保障。

任务目标:计划兴建水利工程50项(其中新建20项),新修蓄水工程12座,新打机井20眼,整修配套机井45眼,埋设各类管道20万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7万亩,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解决全区14个村9885人的饮水安全;争取市级以上资金3740万元;征收各项水利规费300万元;生产鱼苗50万尾,完成水产品产量880吨,实现渔业产值980万元。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

总体要求:基础工作更扎实,常规工作有亮点,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协调发展,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谋划发展有思路,推动工作有办法,干事创业有激情,争先进位有信心。

工作思路:把握一个主题(建设现代水利),围绕一条主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遵循一个原则(凝心聚力、拼搏实干),突出抓好六个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农村水利、水资源管理、水利改革创新、渔业产业化),强化五项保障措施(资金投入、依法行政、舆论宣传引导、监督考核、机关建设),推进六个提升(构建现代水网、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民生水利、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保障机制建设、赤鳞鱼品牌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抓好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推进现代水网建设的提升。严格落实现代水网规划,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全力抓好芝田河、瀛汶河、石汶河、泉沟河治理工程,工程将结合生态河道治理理念,在满足防洪需求的前提下,把河道打造出特色,呈现出亮点,力争在汛期前全面完成省厅批复的工程建设任务,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全力做好四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力做好安家林水库扩容升级的工作。强化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雨情雨量自动监测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尽快构建水源通达、配置合理、运行高效、管理规范、功能兼筹的现代水网,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

(二)突出抓好小流域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提升。加强对安家林水库、刘家庄水库进行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加强“四型”小流域培育,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大力开展农村水系治理、四荒治理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沟通水系,改善水质,美化环境。加强对“泮河生态湿地项目”区辖区内迁占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按照高效、有序、稳妥的原则,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迁占工作,保证整个工程的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积极为大汶河颜张拦蓄枢纽工程建设搞好全方位服务,确保年内建成蓄水。

(三)突出抓好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民生水利发展的提升。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典型工程,提升部门形象。积极做好“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做好2012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扫尾工作,同时加大第二批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和水质合格率,解决全区14个村988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碧霞湖水厂的建设管理,完成水厂内环境绿化、监控安装、道路硬化等建设工作;拓展用水户范围,加强与大沟头、黄山头、安家林等村的联系,尽快签订管道施工合同,扩大供水范围,增加供水效益;探索建立与邱家店镇埠阳庄水厂、省庄镇海洼水源地和省庄镇东苑庄水源地联合并网机制,形成集地表水、地下水为一体的一区一网供水模式。全力做好移民工作,认真落实《水利移民“十二五”规划》,抓好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确保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开展移民培训,积极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和就业门路,让广大库区移民切实得到实惠。扎实做好移民信访维稳工作,力争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及时有效的解决移民问题。

(四)突出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提升。继续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三条红线”管理,全面做好用水总量监测工作;认真执行上级制定的区域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行业用水定额;严格按照上级核定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抓好监督管理工作;实施重点用水实时监控,制定强制性节水标准,严格用水总量控制。重点突破取用公共供水用水户的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全面换发取水许可证。深入调研用水审批管理,逐步形成依法、规范、高效的取水许可管理模式。加大水资源费征缴力度,提高征缴率,实现足额征收。坚持执行累进加价制度,抓好超计划用水单位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五)突出抓好水利改革创新,推进构建水利发展机制的提升。继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体系,进一步抓好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落实水价改革政策,促进节约用水。继续深化基层水利改革,健全完善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三位一体”(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长效的管水用水机制。严格落实“六统一”政策,把好砂资源出让关、砂资源出口关、砂资源运输关和砂资源稽查关,使砂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维护良好的河砂管理秩序。

(六)突出抓好渔业产业化,推进赤鳞鱼品牌的提升。狠抓赤鳞鱼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培育,重新注册赤鳞鱼开发有限公司,并以此为载体,积极申报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项目,力争纳入省厅项目储备库;积极协调科技部门,争取渔业科技立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促进渔民增收;加强水产养殖执法检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资金投入。积极搞好项目储备,扎实做好水利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全力做好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严格落实水利基金筹集政策,确保全部用于水利建设。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行为,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要切实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水利综合执法力度,整合执法力量,强化教育培训,实现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化、程序规范化、体系规范化、管理规范化、保障规范化,切实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做到“五化一提升”。严厉查处水事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和机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全局不同时期工作重点,不断推出新典型,推广新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全局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7

连城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位于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江分水岒地带,海拨在300~1800m之间,是暴雨频度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地区。境内年平均降雨量1600~2200mm,年平均气温13.8~19.5℃,最高气温34~37℃,最低气温-2.0~-5.0℃。连城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雹、台风、暴雨及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岩崩,而以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灾情最重。仅2005年就连续遭受到6月22~23日暴雨洪水,第5号、第9号、第13号台风,第10号热带风暴引发的洪水袭击;2006年遭受“5•31”、“6•1”和“6•18”洪水侵袭。全县累计就有1420处水利工程水毁,占工程总数的31.3%。其中,渠道802处、小山塘146座、拦河坝226处、防洪堤153处、水闸31处、人畜饮水工程50处、水库附属设施12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因此,从水毁工程的类型中寻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十分必要的。

2水毁工程类型

(1)水源工程。包括水库、山塘、山地水利蓄水池等。常发生坝体渗水、渗漏、管涌、滑坡、塌陷、漫溢决口、溢流设施冲毁、蓄水池墙毁坏等。(2)渠首工程。包括径流引水拦河坝、无坝引水进口建筑物、拦河闸、引水闸等。常发生坝体、水闸基础淘刷、倾斜、开裂、位移、闸门扭曲、启闭机失灵,甚至塌陷、决口、拦河坝垮坝或护坦、护岸、坝身冲毁等。(3)灌溉渠道。常发生山体滑坡堵塞渠道或冲毁渠道,渠道滑坡、塌陷、决口、冲毁,淤积等。(4)渠系建筑物。渡槽、倒虹吸管、涵洞涵管、跌水、陡坡、排水闸、排沙闸等渠系建筑物常发生基础淘刷、位移、倾斜、沉陷、开裂,甚至冲毁。(5)提水工程。常发生泵房进水被淹,机电设备浸水损坏,电气设备被淹、绝缘下降,无法使用;泵房位移、倾斜、垮塌;上水池的池体或山体边坡塌陷、底板冲毁、管涌、出水管道损坏等。(6)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常发生水池、输水和配水管道、支墩、镇墩等设施冲毁等。

3水毁原因

3.1自然因素

暴雨、台风和热带风暴引发的“历时短、强度大、暴涨暴落、冲击破坏力强”的洪水,以及久旱不雨之后的暴雨、汛中连续强降雨等诱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水利工程遭受水毁的主要自然因素。另外,位于海拨800m以上的山区水利工程,冬季遭遇霜雪天气,冻融破坏的隐患不及时消除,次年夏汛极易导致工程水毁。

3.2社会因素

流域内森林植被遭人为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植被保水、保土能力下降,以致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及山地灾害的隐患增加。

3.3工程自身因素

(1)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如地处连城县城郊盆地的李彭村,现状排水沟的排洪标准不到2年一遇,每年汛期因排水不畅容易发生内涝灾害。(2)工程设计有缺陷。如大石岩水库灌区盘山干渠全长25.4km,原设计为了考虑多灌些农田,渠底坡降放得较缓,仅1/2000~1/4000,且全是土渠,造成运行过程中出现输水流速偏慢(约0.30m/s),小于不淤流速,致使渠道淤积十分严重。(3)工程施工质量差。如揭乐乡丘坑水库溢洪道设计的侧墙砌石砂浆不饱满,2006年6月1日溢洪道泄洪时,由于侧墙渗水造成溢洪道侧墙及其末端溢洪道底部山体滑坡塌陷,消力池也被冲毁。又如林坊乡的一座山塘因为坝肩与山坡结合部处理不好,溢洪道又设在左端坝身上,因溢洪道泄洪时产生渗流破坏而导致决口而水毁。(4)工程设施不配套。曲溪、赖源、莒溪等乡镇地处丘陵山区的盘山渠道缺少防洪、避洪措施极易被山洪泥浆淤积或冲毁。(5)工程自身老化,抗灾能力下降。多数工程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个别工程修建于清朝,由于建设年代早,缺乏维护经费,维修管养跟不上,工程自然老化加剧,以致带病运行,功能和效益下降,经不起大洪水的考验而致毁。

3.4工程管理因素

有些工程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工情,疏忽工程检查。暴雨洪水来临前,对水利工程未及时采取避洪措施,如暴雨前对渠首工程未及时关闭进水闸,渠道上未及时拉开排水闸,导致过量的洪水涌入渠道,造成渠道大量泥沙淤积、渠道冲毁、渠水漫溢决堤的后果。

4修复和重建的措施

发生水毁后,修复水毁水利工程领导小组要迅速展开工作,研究制定修复方案和筹资办法,按照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及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群众饮水安全、严重影响夏收夏种的水毁工程先行抢修。措施如下。

4.1工程措施

(1)水源工程修复要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安全。水库、山塘的挡水、溢流和输水设施的修复方案,一要防止坝体滑坡、塌陷、漫溢决口;二要满足溢流设施防洪标准和防冲、消能的要求;三要防止输水涵洞等输水设施及拦河挡水坝体漏水,确保建筑物的安全。(2)渠首工程的修复要完善抗冲、防淤等设施。对径流引水拦河坝、无坝引水进口建筑物、拦河闸、引水闸等修复方案要充分考虑防止基础淘刷、倾斜、开裂、位移,防止垮坝,提高闸门的刚度和强度,改善或更换启闭设施,增设进口拦污、排沙设施等工程措施,以防渠首受到淤堵,影响渠道引水。(3)渠道工程的修复重建要充分考虑防洪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山区盘山渠道,沿途山坡地表坡降陡,暴雨汇流时间短,山洪破坏性大,因渠道断面未衬砌牢固,又缺乏避洪设施,极容易发生水毁。其修复、重建对策如下:1)盘山渠道除制定修复方案外,要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分析研究是否要增设避洪措施,如开挖避洪沟(即俗称“天沟”)和新建排洪渡槽或渠下涵等,以防止山体滑坡和洪水直接涌入渠道造成渠堤溃决、滑坡和渠堤水毁。2)可在渠道适当位置增设排洪排沙闸,也可在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增建渠堤上的溢流堰,以减少水毁事故发生。3)填方渠道下方的排水涵洞,修复方案要充分考虑汇流面积和洪水标准,保证冲沟、山涧排水通畅,防止涵洞过洪能力不足,导致洞口上方壅水,造成渠堤渗透破坏、塌方或溃口。(4)渠系建筑物的修复重建方案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考虑因素如下:1)渠系建筑物要滿足防洪要求。如横跨溪沟的渡槽和农桥,在确定方案的结构型式时,其跨下泄洪断面应满足过洪要求;在渡槽进口前端除考虑拦污、沉沙和排淤外,还要在合适的地方增设溢流堰,限制渡槽输水水位。2)渠系建筑物要消除受“冲、淤、堵、塞”等水毁的不利因素。如涵闸、隧洞、涵洞、渡槽、倒虹吸管等建筑物进出口要设置适当型式和足够长度的渐变段,渡槽还要考虑进口抬高值和出口降低值,以保证水流平顺、通畅;消能建筑物型应选择适合当地水流消能条件的消能形式。3)渠系建筑物要切实提高抵御水毁的能力。如,经运行观察虽然有避洪设施,但仍然多次发生滑坡的深挖方渠道,可将深挖方渠道改用浆砌石拱涵的型式,以消除滑坡隐患。又如,受山洪毁坏的高填方渠道,修复方案可考虑采用渡槽或倒虹吸管代替。(5)提水工程要有避洪设施及措施。电灌站、泵站的泵房地处溪河旁,设计时除了考虑泵房内水泵、电机的安装高度要满足要求以外,还要满足防洪要求,如建泵房的防洪墙、筑变压器台,使之避开大洪水的影响;地下水机井泵房周边要设排洪沟或挡洪墙,防止洪水侵害。(6)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防止水毁措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池、输水和配水管道、支墩、镇墩等设施水毁修复,应考虑管道埋深是否在冻土层以下,防止洪水冲刷处、支墩和镇墩应考虑基础地质要求,镇墩设在管道转弯处,支墩间隔合理布置。水池基础应考虑是否落在坚实而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基础上,水池结构计算安全度也要充分考虑。(7)山区水利工程要防止冻融破坏。位于山区寒冷地带的灌溉排水建筑物要防止冬季发生冻融破坏,其建筑物的基础务必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基础底面落在当地平均冻土层以下1.0~1.5m;二是基础和地基的承载力要在允许范围内。工程一旦发生冻融破坏,要及时将冻融破坏部分的土料置换成砂或高含砂量率的土壤并夯实,以及用混凝土或浆砌石回填等办法进行除险加固,防止存在冻融隐患的建筑物次年夏汛时被暴雨洪水冲毁。

4.2非工程措施

(1)灾后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首先要迅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勘察,分析研究造成水利工程设施水毁的根本原因。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修复或重建的总体实施方案。(2)连城水灾类型多、灾情重、水毁工程数量大,要根据水毁程度和影响的效益以及修复难易程度等情况,采取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分期分步骤实施的办法,将与恢复生产关系密切的工程放在首位。有些损毁严重、投资大、修复时间紧、一时来不及修建的工程,可采用临时措施先抢修,使之能在确保度汛安全的前提下维持排水或灌溉的基本功能,待汛末或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再采取切实可行的永久性工程措施修复,以提高工程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3)水利工程修复重建方案要服从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防洪规划的统一要求。长期达不到设计规模的水利工程,要重新进行水资源量的供需平衡分析,合理调整设计规模,或采取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以谋求水量供需平衡,实现工程设计效益。(4)在莲峰、隔川、北团、揭乐、文亨、林坊、庙前、姑田镇等乡(镇)缺水地区的灌溉工程修复重建,要按照节水灌溉的要求重新确定设计标准和规模,逐步建成标准高、抗灾能力强的节水型灌区。(5)数量较多的田间农渠、毛渠,及田间小型建筑物,应尽量积极推广和采用先进实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结构,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艺等技术水平,如在田间可推广铺设预制的混凝土U形或D形槽;渠道上设置的排水、排沙闸的闸门,可统一使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或钢、木闸门等。(6)水利工程水毁修复,要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应增设量水测水设施,为灌区科学灌溉、合理计量管理创造条件。(7)重点水利工程水毁修复重建要实行“五制”,即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以确保工程质量。(8)修复重建完的水利工程,要建立管护机制,如组建灌区管委会或灌区水管协会及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民参与管理等机构,以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同时要贯彻“水利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加快灌溉排水水费改革,提高水费计收到位率,实现“以水养水”。还可采取“股、卖、包、租”等形式,搞活经营管理,实现工程良性循环运行,发挥可持续效益。

5结语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8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更加坚定加快我县水利事业发展的信心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今年。并首次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水利改革步伐,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省、市紧接着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相继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重点部署。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水利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水利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我县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县也积极策应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抓紧研究了水利事业发展相关工作。这个月的13日,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和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意见,这两个文件的讨论稿今天也随会印发,下午还将提请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出台实施。

我县地处信江上游,主要河流有7条,县内雨量丰沛。建国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目前建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1座,小(二)型水库120座,山塘水库2584座,引水坝77座,机电排灌站1321座,这些水利工程,使我县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综合体系,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近几年,先后完成了七一、王宅水库以及12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效提升了防洪水平,改善了灌溉条件。但从总体上看,我县水利设施建设还很滞后,水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今年5月份,我县遭受了三次短时强降雨袭击,给我县水利工程造成了重大损失,从刚才明善同志通报的情况看,县域拦水坝、饮水坝冲毁了几十座,怀玉、紫湖等乡镇拦水坝、饮水坝、桥梁、道路遭受了巨大损失;七一、峡口水库泄洪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泄洪量;怀玉高速公路一个标段整体被淹,经济损失达到了3000万元;文成、临湖等地民房倒塌,南山矿山泥石也造成多人伤亡事故;县城供水也因七一水库浑水难以沉淀,造成了两个月的供水困难,群众反映很大,给我们县委、县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水管体制在基层的管理和维修维护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水管体制改革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可以说困难重重,压力很大。

由此可见,加快水利改革步伐,既是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更是我县水利事业发展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新要求,抢抓新机遇,树立新理念,努力推动我县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力争通过5到10年时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民生水利保障、水利管理和科学发展制度等五大水利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二、突出重点,集中攻坚,不断推进我县水利事业上台阶上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水利项目建设、管理、改革等关键环节,集中攻坚、重点突破。

1、着力推进四大工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着力推进防洪保安工程。把确保防洪安全放在水利建设首位,系统规划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城市防洪和重点乡镇防洪工程建设,今冬明春计划争取完成饶北河临湖镇防洪工程,2012年争取开始实施县城防洪工程。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所有列入国家规划内重点河段治理任务。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到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县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群众的移民搬迁工作,从根本上解除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二是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全面推进农田灌溉“润田”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七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争取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山丘区因地制宜兴建一批雨水集蓄等小型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三是着力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县城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完成七一至县城二期引供水工程,着力解决县城的供水困难问题。加快蓄水设施建设,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水资源调蓄能力。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要求,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全面解决22.69万农村居民和3.2万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四是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城市饮用水源地和湿地保护,加大主要河流、重要水源地和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快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严格控制江湖水库周边规模养殖活动,大力推行清洁、生态养殖,防止水源污染。按照治理的要求,严禁小(二)型以下水库养鱼;对小(一)型水库养鱼,由原发包方负责收回,并采用人放天养;并且以今天为时间节点,小(二)型以上水库养鱼合同已到期的,不得续签。大力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清洁工程、沼气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不断改善城乡水环境。针对以上四大工程,各类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水利部门要合理规划,相关乡镇要重点考核。下一步,各乡镇要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和本地的发展要求,考虑自来水的建设问题,并且要寻找一到两个清洁水源点,以缓解乡镇供水困难问题。

2、严格实行三项制度,大力强化水资源管理。一是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尽快建立起覆盖县、乡的水资源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保到2015年,全县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亿立方米以内。实行水资源以供定需制度,今后凡未通过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建设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或核准。二是严格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凡达不到用水定额标准的新上生产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兴建。加大工业节水改造,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同时要农业项目的用水问题也要重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示范工程,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三是严格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功能区水域纳污总量,逐步实现水功能区达标和限制排污总量双控制。取缔金沙溪、玉琊溪等河流源头保护区内排污口和近岸污染源,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及水污染项目建设,从源头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3、切实提升三项能力,充分发挥水利综合效益。一是提升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切实抓好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健全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和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推进县、乡两级防办能力建设。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健全防汛抗旱责任追究制。新建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持续、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二是提升河湖水域管理能力。加快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严格河湖水域管理,落实占用补偿措施,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严格实行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防洪影响评价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加强金沙溪、玉琊溪等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这项工作县水利局局长要亲自负责。同时,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建房的管理,禁止在堤防、库边、坝上、河边进行农民建房。另外,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土地管理,有效解决土地违规使用问题。监察部门、国土部门要在近期对乡镇用地实行土地监察。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在半个月内,各乡镇的各类帐户必须进财政的各类专户,除财政登记的帐户外,其余一律视为“小金库”。按照上级要求,一旦发现“小金库”,分管领导或者负责人一律先免职后查处,资金一律没收。三是提升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和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加强气象水文基础设施、水量水质自动监测、水文气象应急机动监测和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水利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实施“金水工程”,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4、着力推进四项改革,不断创新水利体制机制。一是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作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县乡两级水务管理“一体化”。二是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水管体制改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和规范受益群众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农民用水户协会自建自管自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三是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健全完善乡镇防办机构,力争今年底以前完成乡镇水务站组建工作,并与乡镇防办合署办公,实现机构与职能统一。强化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兼职水管员。四是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工业和服务业用水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确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推行农业灌溉用水实施支渠口及以下计量收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降低农民水费支出。同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探索建立水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七一、王宅水库要将水费征收工作作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要大力支持。

5、切实强化三个保障,确保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强化项目保障。目前我县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财力相对拮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上级关心、争取上级支持。当前,中央和省、市的政策主要以项目来体现,投资主要以项目来落实。争项目就是争政策、争资金。谁的工作力度大,谁得到的份额就多。手上的项目越成熟,获批的可能就越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吃透精神,用足政策,努力把推进工作的好思路、加快发展的好想法,尽快变为可行的规划、具体的项目,真正以项目争取支持,以项目推动发展,以项目增强后劲,以项目提升实力。二要强化投入保障。要将水利工程作为县、乡两级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以县为主、以乡为辅,县、乡联动,共建水利,做到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等足额征收,土地出让收益、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按10%、15%比例提取,并确保用于水利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经营管理,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年平均水利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十二”期间,我县将实施725个水利项目,总资金需18.39亿元,需县本级配套3亿左右,这对于我县的财力来说,压力很大。各乡镇要按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全力配套好水利建设资金,做好征田征地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三要强化督查保障。根据上级要求,县政府将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对乡镇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希望各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水利改革发展一线,现场了解情况,现场督查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完成任务不打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

三、加强领导,加快推进,迅速掀起新一轮冬修水利建设新热潮

当前正是水利建设的黄金季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抢抓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开展大会战,迅速掀起新一轮冬春水利建设热潮,牢牢掌握水利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一要加强领导。各项工作能不能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组织领导是否坚强有力、能不能把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水利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规划到位、宣传到位、投入到位、建管到位,确保水利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二要合力推进。水利冬修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精心搞好水利建设规划、设计和施工组织工作。发改、财政部门要在计划安排、资金落实上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农业、国土、城建、规划等其它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水利事业加快发展。

三要强化监管。水利工程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质量第一”的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深化前期工作,在兴建水利设施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用制度来保证水利工程的实施,真正做到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管好一处、受益一处。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自年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来,我市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对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高且灌溉矛盾突出的部分末级渠道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受益区群众的高度肯定。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破损严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必须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整体推进,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把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顺利完成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的,遵循“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优先的原则,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确保“建一片,成一片,效益一片”,迅速提升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原则。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民办公助”机制,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可能,由市水利局组织专班编制松滋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2、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集体效益,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优先安排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

3、尊重民意、民办公助。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要求,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筹资、投劳、建设、运行、管护的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4、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积极整合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强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继续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投入机制,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三、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主要任务。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建设适度规模的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示范片。

(二)主要目标。通过若干年的建设,基本完成全市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任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目的。使项目区内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为切实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管理办公室(名单附后),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大力宣传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张旗鼓地宣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农民成为“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要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管护。财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审查申报、建设管理、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公安、广播电视、国土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二)科学编制方案。以《松滋市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指导,依据立项指南的各项具体要求,按照“轻重缓急、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按照“领导重视的优先、成片推进的优先、农民用水者协会真正发挥了作用的优先、有项目捆绑的优先、农民积极性高的优先、灌区下游优先、提灌渠道优先”的原则,结合筹资情况、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等情况,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合理确定年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实施方案。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积极整合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36号)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市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节水合同管理范文篇10

近年来,在省、市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要兴富,先兴水”的共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治水高潮。在水利建设中,始终把城乡供水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统一规划,水源共享,建管并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效益,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共完成投资4751.72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6处,解决了6.54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固定资产3880万元,年供水量360万吨,产值600多万元,安置水利职工68人,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城乡供水工程是城乡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九五”初期,由于水源贫乏,水质较差,导致缺水人口增大,全县饮水困难人数达62万人,在全省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城乡供水分别由水利和城建两家管理,农村供水工程因水量上不去,效益较差,县城供水因水源不足时常断水,两家管理的供水工程都面临亏损和难以维持的严重局面,城乡供水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打破原有供水体制造成的僵局,谋求供水事业新的更大的发展,我们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城乡供水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等,使大家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牢固树立了“四个观念”:一是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新观念。改变城乡供水多口管理,实行“统筹规划,水源共享,城乡结合,统一管理”的新体制;二是水权,水商品,先购买后使用的水市场新观念。改变产权不清,盲目开采,喝福利水的现象,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市场化管理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机机制,增强活力。四是可持续发展新观念。改变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的做法,实现水源、工程规模和建后管理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经过更新观念,转换思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极大的推动了我县城乡供水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理顺体制,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

实践证明,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是实现供水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也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体制保障。在九六年成立水务局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初步形成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并在涉水事务管理上迈出四大步:

第一,重新组建了城乡供水总公司,全县实现了“一龙管水”,水源共享,供水统配,集中连片,从水源头一直管到水龙头。县上明确规定,凡是国家投资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均属国有,由县水利部门管理,城乡供水总公司具体管理。由国家补助、农民集资修建的小型、一家一户的饮水工程,产权私有。近几年来,通过改建、扩建和续建并网,收回过去由乡镇及村级管理的国家投资兴建的供水工程12处,均交由水利部门统管,改变了权属不清,责任不明,关系不顺,管理不善的问题。初步建立了统一高效、权责明确的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管理体制。

第二,改组原自来水公司为城区供水公司,加快了城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县水务局根据浅层水源不足而岩溶水资源丰富的实际,利用水资源统管的优势,组织人力物力,会同地矿部门,对全县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并聘请省水电设计院、西北建筑设计院和渭南市的有关专家对全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划和设计,编制了《陕西省富平县岩溶水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完成了《富平县利用岩溶水解决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和《富平县县城及周边乡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等可研、规划设计报告。近几年来,根据规划,分期分批实施。优先开发了“380岩溶水源”,打井5眼,新建了北塬页坡“380岩溶水源地”,通过城乡水源工程统一调配,使县城日供水量由过去的4000吨增加到15000吨,很快解决了县城区和北塬地区水源紧缺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

第三,把原来单一的县城生活供水向农村供水、工业供水、节水灌溉拓展,使县城供水发展到了周边华朱、杜村、东上官等3个乡镇,解决了1.5万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价格的调整,城区供水年收入由原来的60万元增加到260多万元。

第四,多方筹资,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我县人饮困难基数大,任务重。单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好工程建设资金问题,使广大饮水困难群众早日受益,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资金筹集办法,提出了“以国家投入为发酵剂,吸引和带动群众和社会投入,多渠道筹资,捆绑使用,分步实施,规模解决”的筹集原则,解决人饮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专款专用,认真实施项目工程建设;二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配套资金。一方面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供水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乡、村、组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两工”逐步取消的实际,结合农民收入水平低,劳动力过剩的情况,积极推行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群众集资、实物折价和投工投劳等形式以折价的办法记入群筹专户,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占地、拆迁补偿和土方施工等问题,自筹资金和项目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三是县政府出台了“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独资或股份合作建设供水工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民办供水;四是大力推行“五小工程”产权改革,对小型供水工程进行拍卖、租赁等形式盘活资产,争取资金回笼,用于弥补重点供水工程建设资金不足。五是县城供水等大型供水工程,通过国内外贷款、工队垫资等形式解决投资。近几年来,累计多方筹资9036.53多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677.8万元,地县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群众自筹3258.73万元,投工投劳200万个工日,从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800万元,社会及群众个人投资300万元,解决了45.13万人的饮水问题,为我县供水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强化措施,工程建设狠抓落实

发展供水事业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全县上下互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在工程建设上,县政府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的重点工程来抓,主要从四个方面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成立机构。县上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并在县水务局设立项目办,具体负责工程建设日常工作,机构的成立,为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完成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二是落实责任。每年项目工程建设之前,县政府都及时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部署按排,明确职责,落实建设任务。实行县上领导包项目,部门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的包联责任制。并纳入县上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三是各方配合。县上五套班子齐抓共管,形成了发展供水事业的强大合力;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计划、财政、卫生、水务等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共同打好供水工程建设总体战。各有关乡镇全力配合,狠抓落实,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四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水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把好“四关”:即“设计关”、“建设关”“材料关”和“验收关”。㈠认真做好前期工作。选择有资质的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设计,保证了前期工作的深度,保证了单项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项目奠定了基础。㈡加强施工管理,县水务局按照有关规范,认真组织,严格管理,精心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选择有资质的工队进行施工,签订施工合同,进行合同管理;聘请了2名具有监理资质的水利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理。并抽调12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对新打水源井进行抽水试验,测定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配合市、县防疫站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化验;工程队施工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查,整体项目进行终检;㈢严把原材料关。工程管材由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卫生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统一招标,统一采购,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制度,按计划实物供应到每个项目工程,确保原材料质优价廉。对地方建筑材料采购,坚持先检验、后付款。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赵坡改水工程输水主管道采用柔性深缩短管连接,提高了输水管道的安全性和质量。㈣严把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关。对基础部位、隐蔽工程等及时进行阶段验收,验收合格并经质检人员签字后方可实施下一道工序。对单项工程,实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队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鉴定书;单位工程,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队提出书面申请,由县项目办验收,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单项竣工后,由县水务局核对,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核,报县项目办验收,填写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同时,严格执行报帐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的发挥。认真执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重点落实饮改水项目资金专户的设立和资金报帐程序规范运作。工程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债资金的使用,国债资金存入专户,主要用于工程管材、土建主体工程建设;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配套资金由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主要用于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县项目办将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近两年来,全县建成的21处项目工程均达到了优良以上标准,受到省、市领导和省、市、县业务部门的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四、创新运行机制,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理主体。在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实行县、乡、村、户四种管理模式。按工程规模,健全机构,落实管理主体,做到“六有”,即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保护措施”,对5000人以上的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组建供水管理站,城乡供水总公司具体负责管理,供水管理站负责经营;对一乡内跨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城乡供水总公司负责具体管理,乡镇水管站负责经营;一个村(组)的集中供水工程,按村民议事规程,实行一事一议,由乡镇水管站管理,所在村负责经营;集雨水窖由农户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目前全县共设立了4个局直属供水管理站和24个乡镇水利管理站,管辖82处供水工程,其中县管4处,乡镇管28处,村(组)管50处,共有管理人员286名,户管集雨水窖5193眼,形成了一乡一站,一工程一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格局。推行的四种管理模式,经过多年来县水务局和当地政府的精心培育和引导,如今已成为该县城乡供水工程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城乡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了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活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县水务局与受益乡村行使代管和出资人的权力,履行代管和出资人的职责。确定了工程管理站具体负责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对各工程管理站,赋予自主经营的权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包本经营,企业化管理。建立了用人、决策、水价、奖罚等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规范运营。对管理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按站长、会计、出纳、机泵手、维护人员、收费员(兼)、水质化验等工作岗位设置,逐级推荐,按管理权限聘任。推行站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能者上,庸者让,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同时,以水为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县城供水,实行指标量化管理,减员增效和发展多种经营等措施,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局直各站实行包干,任务与工资挂钩,采取灵活的分配机机制,实现微利经营。乡村各站,实行承包管理,使水费的征收、工程维修落到实处。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极大的调动了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工程效益。杨坡供水站把原来单一的农村生活供水向工业供水和节水灌溉拓展,使供水发展到了周边华朱、王寮二个乡镇六个村,解决了近1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和800多亩的农灌用水。供水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多元增加到10多万元。使城乡供水工程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三)以经营机制为突破口,深化水价改革,按用户性质实行不同水价。首先是水价改革,合理的水价是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持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成本水价,计量收费。根据《水利工程饮水价格管理办法》,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饮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近年来,我们在供水事业福利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县城供水,按照用户性质划分用水类型,即生活用水,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经营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实行五种分类水价,水利部门会同物价部门,采取开听证会等形式,先后进行三次调价,水价从移交前的每方水0.8元、每年亏损25万元,调整到现在的每方水1.8-3.5元,综合水价每方水2元,加上多种经营等收入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对于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结合农村实际,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采用指导水价,目前执行每方水1.5-2.5元。通过水价改革,达到保本经营。其次是水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农村供水由于范围大,用户分散,用水量少,加之计量设备落后等问题,给运行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各站不同情况,实行指标量化管理,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制,任务与工资挂钩的办法,夯实责任,实行专管员对片长负责,片长对站长负责,站长对供水站负责的层层岗位责任制,要求专管员每十天抄表,汇总核对总表,保证抄表率、回收率在85%以上。三寨供水站共有管理人员6人,每人承包10个组,任务承包到人,收费直接到户。针对跑、冒、滴、漏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抢修,白天定时供水,晚上关水,确保了供水效率和运行安全;并结合农村实际,在群众接受的前提下,实行每表每月1元表损,每户每月2方的基本用水定额。每十天抄表,分表复核,基本达到总分表计量相符,群众十分满意。近几年来,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和价格的调整,全县供水年收入由过去的200万多元增加到60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的良性发展。

(四)加强管理,保证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在设立供水管理站的同时,县水务局给各站及时下达了“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责任书”。⑴明确了工程管理站站长是工程管护责任人,全面负责该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⑵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饮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长期发挥效益,实现良性运行。水价经县水务局审核,报县物价局批准后实行,水费按水表计量征收。同时规定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由城乡供水总公司进行统一调配,保持全县各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⑶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完全。⑷在水源保证的前提下,降低供水成本,拓宽经营渠道,使供水工程在规范运作下效益明显增长。各站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不断开拓供水市场,组织专业施工队为用户及时安装供水管道,并在管道分支处和用水户家中安装水表,电话报修,上门服务,减少了水事纠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用上自来水。依法管水,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供水经营者与用户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价政策,签订供用水合同。一方面要求水管单位按合同规定保障供水,另一方面要求用水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按时交纳水费,以合同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及违约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实现水商品市场化管理和依法管理,兼顾了供水经营者和用户双方的利益,促进了供水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依法运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