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十篇

时间:2023-04-07 19:36:13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篇1

英文名称:Water Saving Irrigation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武汉大学;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4929

国内刊号:42-1420/TV

邮发代号:38-17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节水灌溉篇2

一、水资源短缺整体态势严峻

我国北方年降雨量一般少于800mm,干旱地区的降雨量为100~200mm,有的地方终年无雨,而蒸发强烈,造成严重的干旱和土壤盐碱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全国约有11亿亩耕地面积没有水利设施,农村还有2400多万人饮水困难没有得到解决。全国城市、工业年缺水约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建制市668个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人口有1,5亿人的日常生活因缺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建立节水型农业的紧迫性

我国农业用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严峻形势,因此大力推进节水灌排已成为21世纪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曾把节水列为资源节约的首位,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

三、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面对严峻的缺水形势和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需求,农业节水必须放在首位,因此建立节水型社会,搞好农业节水是重中之重,农业生产只能在节水中求发展。一方面要重点加强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改造,另一方面要重视干旱地农业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未来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现代科技的运用,而且取决于节水投入和节水政策。

1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从世界范围而言。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灌溉工程是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埃及美尼斯王朝修建,各大文明古国都有着悠久的灌溉历史和先进的灌溉经验技术,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在西部17州进行灌溉为主的水利综合开发,1985年喷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就达370%,沙漠国家以色列虽然干旱缺水,但有着世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水利用效率很高。我国同样有着悠久的灌溉历史。建国后灌溉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修建了许多宏伟水利工程。但很多地方干旱缺水然而水利用效率不高。要大幅提高水利用效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就必须吸收国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2加大节水灌溉科研投入

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该加大自身的节水灌溉科研投入以实现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比如加大各大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扶持高校在采用更先进的排水措施和灌溉措施在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方面的实验研,因为这些方面的研究都直接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作物的产量。

3农业用水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各省、市、自治区应当在总用水量指标中确定农业用水指标。各地区在分配水量指标内,应加强用水定额管理。节约的水量,有条件转让的,要按规定有偿转让;超指标用水的地区。当地财政要交纳农业用水调节费,用于发展农业节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审计和管理机构。

4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和改革管理体制

我国的绝大部分粮食都是各大商品粮生产基地生产,因此加大这些商品粮基地建设,率先在这些基地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做为其他地方的示范园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地区特色农业,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土地的经济效益。之后将其成功经验技术推广开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着很强的社会经济效益。农业节水工程要在明晰产权和受益对象的基础上改革管理体制。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民主改革,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水户参与、灌区自主经营的良性运行机制:小型农业节水工程要在各级政府的宏观指导下,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政策引导、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用水户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制订扶持政策,支持农业节水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科技部门、企业单位和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制。

5加强节水工作领导,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业节水工作的领导,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水利部作为全国节约用水的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全国节水规划,节水技术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要健全节水管理机构,部署、协调、监督和检查推动各部门、各行业的节水工作,保证将各项节水措施落在实处,做到节水目标到位、计划安排到位、建设资金到位、管理制度到位。要利用各种媒体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感与节水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全民节水。建立节水工作的社会监督体系。要组织社会公众参与节水工作。尤其是农业节水,要动员全社会支持农业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节水灌溉篇3

关键词:水田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田节水灌溉的现状

据2009年省水利厅统计,现有水田灌溉面积262万hm2。全省平均灌溉净定额6300m3/hm2,毛灌溉定额12000m3/hm2,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5左右。5a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5%。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①大中型灌区建筑物配套率有所提高,减少了跑、冒水量;②全省的节水灌溉面积有所提高,全省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20万hm2以上,各类示范区的建设起到了有效的典型引导和带动作用,工程节水面积大幅增加。除工程节水之外,我省以灌溉制度推广为核心的非工程节水措施对全省水田节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15a的推广,目前全省浅型节水灌溉制度已全面推广,大水漫灌现象基本消除,田间净灌溉定额从过去的7500~8250m3/hm2,降到了目前的6300~6750m3/hm2,下降15%~20%,仅此一项就节水40亿m3/a左右,为全省水田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年推广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将在浅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再节水30%~40%,净灌溉定额可降到4500m3/hm2以下,按灌溉水利用系数0.5计算,地表水毛灌溉定额可降到9000m3/hm2以下,这将为省的水田打开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这项技术仅推广10万hm2左右,潜力巨大。

二、对水田节水灌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

尽管省水田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问题依然较多。

1)各级政府对水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根据省水资源公报,2009年全省水田用水总量为210亿m3,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5%,占社会用水总量的67%。预计到2015年,当水田面积达到333万hm2时,按现在灌溉水平,全省水田用水总量将超过300亿m3,地下水持续下降,部分河流出现断流,一些地区或流域出现大面积渴水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是,目前各地对水田节水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各部门投资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节水方面的宣传教育没有有效开展,一个全社会重视节水、励行节水的氛围没有形成。

2)节水灌溉工程基础落后。省水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始于1998年,建设历史很短,大量投资主要用于骨干工程和配套建筑物建设。全省468处灌区渠道工程中,有357处渠道属于半永久或临时性渠道,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率在60%以下。因此,有限投资只能用于解决主要矛盾,节水工程投资很少,节水工程严重缺乏,灌溉用水浪费严重。节水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9%,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5以下,节水灌溉水平较低。

3)节水有效机制没有建立。目前全省灌溉依旧实行年亩收费制,现行水价仅为成本水价的40%左右。水的商品性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中认识不足,体现不足。在农业税取消后农民对缴纳水费的自觉性严重不足。一个计量供水、按方收费,价格合理、自觉交费的良性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灌区水价严重偏低,还造成灌区缺少工程维护费用,水管单位服务下降,供用水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当前亟待进行水价改革,实行计量收费,建立节水新机制。

4)对水田节水技术的推广工作重视不够。相对工程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更直接、更有效、更省钱。但是近年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功能严重下降,技术培训、推广网络和人员严重不足,部分地区陷于停滞。部分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重项目轻技术,重投资轻管理,对功省效宏的技术推广工作重视不足。

三、提高对水田节水灌溉的认识

3.1深化认识,把节水灌溉作为战略工程

1)要把节水灌溉当作解决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战略工程来抓。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省水田面积飞速发展,2000年至今,全省水田新增87万hm2,井灌水稻面积大幅增加。但随着河道来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需水、生态用水“四水”齐增,势必造成水资源日益紧缺,因此,必须把农业节水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认识抓好。

2)要把节水灌溉当作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来抓。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因素,社会和经济发展必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水定目标、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通过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确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要把节水工作当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手段抓好抓实。

3)要把节水灌溉当作农业增产农民增效的新举措来抓。几年来,全省各地拓宽融资渠道,大上节水工程,建设了大量水田节水示范区,渠道防渗里程大幅增加,工程节水效果日益显著,起了扩大面积、增加产量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而且节水工程的建设,减少了渠道维修费用,缩短了灌溉周期,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为“乡村文明,生产发展”创造了条件。

3.2配套推进,把节水灌溉作为系统工程

节水灌溉体现了从源头、经渠系到田间的全过程,为此,应实行工程措施节水与非工程措施节水并重,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做到节水技术集成群体联合,措施连用,形成完整配套的节水系统性工程。

1)因地制宜,突出抓好节水模式设计――靠科技节水。工程措施上,按照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荫、路畅通标准,大力建设防渗渠道工程;技术措施上,改变传统灌溉模式,推广控制灌溉节水模式;机制上,实行计量供水,推行按方收费,用水价杠杆调节供求关系;在节水模式化栽培上,重点推广两段式育苗、抛秧和钵体摆栽,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标准化、规范化。

2)增加投入,突出抓好节水资金整合和项目实施――靠资金整合推进节水。1998年省水利厅首次建节水示范区,节水率达30%,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为了发挥示范区的整体效益,该县制定了全县节水改造工程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灌区节水发展目标和节水改造标准。在这一总体框架下,把农业开发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合理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了一个合力推进、竞相发展的态势,取得良好效果。新时期,各地应通过地方政府,加强各部门的资金整合,本着统一规划、强化整合、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推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3)搭建平台,突出抓好节水灌溉试验和示范――靠科技成果节水。2000年以来,全省各地以节水农业和绿色农业战略为主导,通过建示范区、技园区,全力打造精品典型,有效拉动了节水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全省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试验示范,起到了节水、增产、高效、节能、减排的作用,推广面积日益扩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起到了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工省效宏的效果。

3.3强化领导,把推广节水灌溉科技成果作为责任工程

节水技术推广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必须在机制上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必须攻破难点问题。

1)从宣传机制入手,典型引带到位。部分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思想比较落后,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比较深,接受新的科技和新的生产方式比较缓慢,在这种情况下,要动员乡村干部并启发一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愿意接收新鲜事物的农民带头示范科技成果,并对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指导,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搞好服务,做到推广一片、稳定一片,效益一片。通过典型引带,让农民看到节水的效益,并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使一部分农民由感性上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认可,全面推动节水灌溉工作。

2)从培训机制入手,重点推进到位。采取分级、分批的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分县、乡两级进行培训。县级集中培训师资力量,各乡镇直接培训到农户;组织典型户分批到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现场培训,让示范户不但从理论上加深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要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实际操作本领,通过田间、地头言传身教,让农民掌握节水新技术。

3)从指标机制入手,任务落实到位。要制定推广计划,层层落实推广任务,明确县、乡推广指标。各级干部要改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躬亲引带,真抓实干,为农民解决难题,为农民上门服务。

节水灌溉篇4

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4.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节水灌溉篇5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转

4.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节水灌溉篇6

我国旱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是河川径流和地下水,部分地区靠高山积雪融化后汇集而成的河流。也有少部分地区有地下潜流可资利用,如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坎儿井。

我国旱区的特点是降雨量少和水源不足,扩大灌溉面积和增加灌溉量有极大困难。有些地区的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难以发展灌溉。水的问题使我国北方旱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开发得很不够,要开发我国旱区农业的潜力,突出的问题是水。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注意节水灌溉和发展径流农业(雨养农业)以提高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的利用率。

一、节水灌溉

1985年我国有灌溉面积7.4亿亩,占16亿亩耕地中的45%。目前所采用的灌溉技术主要是地面灌溉,,占灌溉面积99%。还有少数喷灌、微灌(以滴灌为主,雾灌、微喷灌极少)和地下灌溉。喷灌面积占灌溉面积的0.94%,微灌面积仅占灌溉面积的0.03%.

节水灌溉中的最大问题,是地面灌溉灌水技术粗放,盲目追求单位面积高产,频繁浇水和超定额灌溉。其中除了局部地区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涝害以外,多数地区的严重问题是大大地耗费了有限的水资源,而且得不偿失,贻害后代。在北方旱区,河水资源本来不足,由于浪费严重,广大地区的河流早已干涸。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地区地表径流资源缺乏,因此,地下水资源储备非常珍贵,但因对地下水的大量超采利用,地下水位已大幅度下降。

由于工农业和人口的发展,不得不过量汲取贮备水,在这种前提下,节水更为重要。为了在节水方面做出努力,减少掠取水资源,节水灌溉势在必行。特别是在我国北方旱区,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采取逐步改善的办法,节水灌溉可以从改进地面灌溉的灌水技术和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的灌水新技术两方面入手。

(一)改进地面灌溉的灌水技术

节水灌溉篇7

摘要 主要介绍了目前果园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列举了管道灌溉、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技术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果树节水灌溉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果树;节水灌溉技术;特点;注意事项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取水、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上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作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性能高,尤其在干旱年份,因为水的可获得性有限,通过维持作物的生产,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稳定农户的收入[1]。现将果树节水灌溉技术总结如下。

1 果树节水灌溉技术

1.1 管道灌溉技术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世界上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美国,低压管道灌溉被认为是节水最有效和投资最省的灌水技术,全美近1/2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灌溉[2]。管道灌溉是指用塑料或混凝土等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输配水的利用率可达95%;另外,其还能有效提高输水速度,节省土地3%~4%,节省劳力,便于管理,适应各种地形,适合田园化建没。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经得到普及。

1.2 滴灌技术

滴灌是利用一套专门的设备,把有压水(可由水泵加压或利用地形落差所产生的压力)经过滤后,通过各级输水管网(包括干管(主管)、支管、毛管和闸阀等)到滴头,水自滴头以点滴方式直接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际土壤。水滴入土后,借助垂力入渗,在滴头下方形成很小的饱和区,再向四周逐渐扩散至作物根系发达区。滴灌技术最基本的原理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土壤区域内尽可能多次地供给果树所必需的留水分[2]。

滴灌技术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自水源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均按需定时、定量供应,避免了传统灌溉技术存在的渠系渗漏、水面蒸发、深层渗漏等方面的水量损失。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作物根部土壤,滴水速度小于土壤渗吸速度,因而不破坏土壤结构,灌溉后土壤不板结,能保持疏松状态,从而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也减少了无效的株间蒸发。应用滴灌技术不仅可以节水节能,同时具有省工、省水、促进作物根系发育、不利病虫和杂草繁衍、适于复杂地形使用等优点。

1.3 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机械与动力设备从水源取水加压,或利用天然落差使水经管道系统通过喷头喷向空中,使水成雨滴状降落田间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系统由水源、进水管、水泵站、输水管道(干管和支管)、竖管、管路附件及喷头等组成。有3种类型,即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除喷头外其余全部是固定的,干管和支管多埋在地下。半固定式的喷头和支管可移动[3]。

1.4 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其实是为了克服滴头易堵塞的缺点而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不像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也存在堵塞问题,因此对过滤问题也应该给予重视。由于流量加大,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其单位面积投资与固定式滴灌差不多,最适用灌溉果园[4]。

1.5 渗灌技术

渗灌又叫地下灌溉,它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像滴头那样一滴一滴流出,而是慢慢地渗流出来,将水引入田间,直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的一种先进灌溉方法。渗灌具有其他灌溉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节约用水,减少肥料用量;降低棚内湿度,减少蔬菜病虫害;节省土地和劳动强度;改善土壤环境,加速作物生长;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明显。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更适合于设施农业。据资料记载,渗灌比渠灌水分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30%,节电20%左右,节省土地1.3%~1.5%,提高工效52%[2]。

1.6 注意事项

一是控制灌水时间。应在果树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灌水,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果实出现皱缩、发生卷曲等再灌溉。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时期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水。二是控制灌水量。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提高其抵御后期干旱的能力,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果树的灌水量依果树的种类、品种和砧木特性、树龄大小以及土质、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耐旱树种,如枣树、板栗及砧木等对水分要求较低的树种,灌水量可以小一些;耐旱性较差的树种,如葡萄、苹果、梨等,灌水量应大一些[5]。

2 结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农转非”情况加剧,使农业的灌溉用水量一降再降[6]。灌溉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产出和效益,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容忽视[7-8]。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合理控制灌水时间及灌水量,使节水灌溉技术真正做到节水节能。

3 参考文献

[1] 赵岩丽,程福厚,王艳.浅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61-63.

[2] 杜旭光.果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J].中国果菜,2008(2):24.

[3] 笪志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其模式和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33-36.

[4] 赵赘,景红霞.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述[J].内蒙古水利,2008,118(6):58-60.

[5] 邹新群.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J].农村实用科技,2005(7):21.

[6] 于振良,刘淑艳,滕云.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进展[J].吉林蔬菜,2008(6):90-92.

节水灌溉篇8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

引言: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却养育占世界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国际上一般公认的人均水资源最低要求标准为1000立方米,我国有10个省、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这个标准,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少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少城市108个。长期以来,干旱缺少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节水灌溉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我国农业灌溉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旱田大水漫灌,水田串畦淹灌的传统方法,不但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同时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a量。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起步与20世纪6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工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工农业争水和城乡争水矛盾日益突显,农业对干旱缺少的敏感程度增加,受旱面积连年增加,节水灌溉逐渐引起重视,国家制定出多种优惠政策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尚不成熟,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是世界严重干旱缺少的十三个国家之一,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承载世界22%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29%,全国有43%的国土面积年降水深小于400mm。此外,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年内降雨和径流量的50%-80%集中在夏秋4个月份,其他时期则经常性水量不足,降水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剧烈,时常会出现连续枯水或连续丰水年现象。

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而且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剧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加大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从根本上说,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既暴露出水利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暴露出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

三、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

为了发展节水灌溉,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节水灌溉发展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节水灌溉一次性投入较大,所以若没有国家扶持,只靠农民投入,则节水灌溉难以快速发展。此外,有关节水灌溉政策法规不配套,群众积极性不高,农民节水意识不强,目前国家节约用水的政策不配套,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没有调动起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由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对于水资源的开放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发展节水灌溉不能重骨干工程。轻田间工程

国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节水灌溉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入不足。灌溉设施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少年来,政府和有关部门只重视开源和新建灌区工程的建设,而把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设施基本上推给了农民。我国的农民还比较穷,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农民无力购买节水灌溉设备。

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全国仍有一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配套差、标准低、效益衰减、防涝抗旱应急能力不强等问题,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低。目前,我国的灌区没有经营管理自,灌区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收取水费。在单方水费价格固定的条件下,灌区收取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区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鼓励用户多用水;有的灌区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了其他部门,无利可图。另外,许多灌区按灌溉面积收取水费,农民节约用水不能在经济上得到补偿,认为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是白花钱。这样一来,不管是管理部门还是用水户,都缺乏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包括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加快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与设备,培养人们节水灌溉意识。给出以下建议:

1.提高节水灌溉的认识

节水灌溉关键是如何推广应用先进灌水技术,而不是单纯谈节水灌溉。并且认为,农业用水能否节约,不只是取决于灌溉系统和设备的先进性,还取决于土壤类型、作物结构、可供水量、应用效率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要做到“真正节水”,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无效蒸腾蒸发;二是减少流入海洋或其他地区不能再利用的水量;三是减少流入地下并且不能再利用的水量。这种观点同传统的工程取水节水有很大不同。例如,在美国,专家在考虑喷滴灌与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会节约多少水时,会通过试验对比。在沙性土地区种棉花,漫灌改成滴灌后可省水50%左右,而在粘性土地区就没有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对地下水质也很重视。他们比较后认为,在地下水质好的区域,采取滴灌,用水效率提高,入渗量少,地下水位不提高,如果采用地面灌溉,灌溉效率较低,但地下水可得到补充,提高水位。从资源角度看,采用滴灌并不真正节水。但是如果土壤为盐碱地,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则地面灌溉后入渗的地下水不能再利用。因此,这种情况下采取滴灌是真正节水的。此外,在盐碱土地区,渗入地下的水能带走盐分,改良土壤洗盐所需用水是保证作物生长所必要的,不能全算是无效用水。他们认为,只要条件适宜,管理得当,地面灌溉同样可以达到80-85%的灌溉效率。

2.改善灌区的管理

借鉴宁夏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经验,向各个灌区推广学习。宁夏群众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经过农民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的、自我管理、自主经营的群众性管水组织,负责全程管理河水渠,在支渠斗渠闸门口用仪器测量用水量,让农民用多少水交多少钱。这一农水管理新机制在宁夏引黄灌区内得到广泛推行后,农民原来淹滩漫路、纵水入沟的“大水漫灌”现象大为减少,节水幅度达11%。并且缩短了灌水周期,节省了劳力,又实现了作物适时灌溉,提高了水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节水灌溉篇9

关键词:高效节水;喷灌;微灌;滴灌;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高效节水灌溉是所有除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之外的灌溉方法,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在土渠输水方式基础上经历了防渗渠和管道输水2个阶段,用水利用系数从0.3逐渐增加到0.95,灌溉模式由原来的地面灌溉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等,用水系数由0.3逐渐增加到0.98。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匮乏,传统农业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水资源消费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为了改变人们传统的灌溉习惯,使用更少的水来获得更高的产出效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1 喷灌

喷灌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喷灌面和作物表面的灌水方法。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它具有省水、省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等特点。使用条件是风力不超过3级。

1.2 微灌

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具有节水、节能、增产效应,灌水均匀、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优点。缺点是微灌系统投资较高,对灌溉水质及日常系统维护要求较高。

1.3 滴灌

是滴水灌溉的简称。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由于滴水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仅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他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滴灌技术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型灌溉技术,适应性强,使用范围广,可以完全不受风的影响,可实施立体精确定位水肥灌溉,水的利用率高达98%。

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劳作方式,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以解放一部分劳动力,为发展其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员;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较强,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 高效节水措施

3.1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做好土壤墒情测报工作,根据土壤墒情含水量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确定作物是否受旱,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利用雨水达到灌溉目的。在灌溉地作物先灌墒情好的作物;先灌经济作物,后灌其他耐旱作物。

3.2 短窄畦灌溉

畦长30~50m,畦宽1.5~1.6m,这样灌溉水的流程减少了沿畦产生的深层渗漏损失,可节约用水量。

3.3 耕作保墒

采用深耕松土,中耕除草,改善土壤结构等方法,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雨水下渗速度,减少水分蒸发。

3.4 覆盖保墒

播种后,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蓄水保墒、提高水利用率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覆盖秸秆可节水15%~20%,覆盖塑料薄膜可节水20%~30%。

3.5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用优质抗旱高产品种

利用不同作物的需水特性,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选择耗水少而水利用率高的优良品种来达到节水的目的,可使作物产量提高15%~25%。

3.6 化学调控节水

为在作物生长发育期抑制水分过度蒸发,可使用无毒的保水剂、复合包衣剂及多功能抑蒸抗旱剂等,同时多施磷肥,有利于促进根系下扎吸水,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4 高效节水管理

节水管理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要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制定工程管理措施,确定合理水价,明确职责,加强宣传,增强人们节水意识,真正达到节水的目的。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体系,必须把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田间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从水源管理,经输水到作物吸收利用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

5 结语

在水资源紧缺,供需平衡严重失衡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技术是对目前农业用水紧张行之有效的缓解手段,而农业又是我国的基础和用水大户,保证农业稳定有序的发展是必须的,所以探讨农业高效节水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篇10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0×106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70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1974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2×104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70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80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80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纪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47.5%,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的4 887 万hm2 发展到2007年的5 778.2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1996~2006 年10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212.6 亿元,对363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666.7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9 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率由42.1%提高到47.8%;亩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节水能力125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363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1.84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1.1m3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