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16:36:36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cw11”为你整理了这篇某局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某局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命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工作是建设节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公共机构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樟树市粮食局在市水利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热心指导下,积极采取措施,深挖节水潜力,科学用水,合理用水,定期分析,查漏堵漏,加强内部用水节水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节水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机构制度健全。我局始终把节能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加强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各科室负责人,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局节水工作的规划与计划,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2.节水管理,资金投入充足。粮食局从节约每一滴水入手,加强节水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市节水办举行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利用宣传栏和电子屏、机关大会、节水标识等多种形式、反复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节水小窍门、小知识,增进机关工作人员节能意识,逐步形成共识,2019年对水网进行维修改造,2020年对办公楼卫生间全部换装节约型抽水马桶。

3.创新节水管理模式,量化定额管理。创新节水管理模式,量化定额管理,强化机关用水用电定额管理责任意识,责任到各科室,确立各科室用水,用电责任制,各科室负责人为用水、用电管理责任人,负责每天水电使用情况进行巡查,防止用水的跑、冒、滴、漏。

4.健全节水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节水管理。为了加强节水管理,我局制定了《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用水用电计量管理制度》、《用水器具定期检修制度》、《节水岗位职责和目标考核制度》。规定值班巡查人员,每天至少对办公楼内的供水设施、设备全面检查一次,主要检查管道、闸阀、水龙头等是否正常运行和有无漏水、损坏等情况,认真填写用水台帐记录。

5.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节水改造和维护工作。落实严格的节水制度,加强对用水设施、设备和器具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防止跑水、冒水、滴水、漏水,水电管理人员坚持定期对各种用水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局节能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节水办公会议,总结季度节水工作,并对下一季度的节水工作做出计划安排。

二、节水潜力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我局的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节水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用水效率。

1.坚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水的方针政策和落实《江西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医院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的全过程,积极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2.对现有的供水管网和用水设施继续加强维护管理。

3.继续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增强职工节水意识,充分调动职工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强化管理,严格考核,长抓不懈,努力降低用水成本,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2

一是成立了兴平市部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兴平市部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市三十八个成员单位,明确目标责任,把创建工作组织化、量化、具体化,使创建工作有目标、有制度。二是建立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机制。包括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参与农业节水灌溉事宜;与企业单位负责人沟通,引导企业参与工业节水,激发企业节水热情;深入社区学校,让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参与节水等。

2兴平市节水工作的不足与薄弱环节

兴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6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中期评估,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指标,但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确定的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存在问题主要有:(1)思想认识尚待提高,管理制度还需完善。工程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认识不相一致,特别是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上,全民意识仍有误区、盲区。目前兴平市农业、工业、生活供水分属水利、城管、住建,污水处理分属环保、地下热水分属土地等多部门分割管理,不利于节水工作的正常开展,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投资力度有待加强,投资渠道尚待顺畅。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城市供排水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地方配套难以保障,致使节水技术进步缺乏支持,节水工程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3)政策法规亟需完备,执行力度尚待加大。兴平市节水管理、水资源管理和促进节水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尚不健全,一些制度在贯彻落实中缺乏刚性约束,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4)工程体系尚待健全,工程建设还需加强,以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5)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等基础工作亟待强化。

3改进措施与建议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创建阶段,不能仅仅满足于制定了制度、考核指标,不能仅仅局限于水利等有关部门。要使区域内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认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继续巩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通过加强取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管理、加强河道整治和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加强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论证充分、监管到位、科学开发的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节水优先、全程控制、全民参与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完善治污为本、河湖健康、水源保障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加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2)进一步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示范性工业、示范性农业、示范性小区引领作用,特别是总结好陕西航空电气、西航制动、延炼兴化股份、西吴高效节水樱桃示范园、店张阿尚西抽水站这些示范项目在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将之辐射到全市,加大农田水利、供排水设施基础建设,以板块推进、示范带动为主线,全面带动工业、农业、学校、社区等各行业节水工程建设。(3)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健全长效投入机制。无论是推广节水器具、制定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开展水资源配置工作,农业节水工程,工业节水工程,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节水器具普及等,都需要有资金保障,目前的节水投入,除供水工程、灌区改造工程以外,其他方面投入不大,特别是工业节水、社区节水、学校节水、农业节水示范点的建设等,应将其纳入到基本建设范畴。(4)应将节水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明确完成时限及奖惩措施。农灌水利用系数,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管网漏失率、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污水处理回用率等每一个指标的完成都需要多个节水型社会建设成员单位及用水户的协作才能完成,如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不是靠水利、农业等部门能实现的,必须层层分解任务,使每一个用水单位及村民个人明确各自的任务、掌握好用水指标。要通过灌水试验与典型示范,制定亩均灌水下降指标或计算单元用水量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管网漏失率的降低、污水处理回用率的指标提高等也应比照执行。要确保各项节水指标按时限完成,必须把其纳入政府部门年度考核内容,使有关单位及人员感觉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既有压力也有动力。(5)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要抓住重点,点面结合。这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要取得事半功倍的关键。农业、工业用水是我市的主要用水行业,近年来农田灌溉、工业用水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61%、19%左右。农业节水应重点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为核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用抗旱作物新品种,在示范建设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加快发展原上渠道防渗、原下低压暗管输水这一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节水工程进度,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改进灌水方法,全面实施计量收费。工业节水重点在引进先进的用水设备、工艺和技术,搞好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项目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用水管理,鼓励企业水循环再利用。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在加快普及生活节水器具,提倡家庭一水多用、循环利用,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6)优化配置水资源,尽快扭转过分倚重地下水的局面。兴平市近年来地下水开采程度达80%以上,问题的紧迫性还在于由于工业大多集中在南部渭平原的二级阶地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入驻园区,工业用水增长趋势明显,二级阶地已经接近开采极限,城市主城区局部已经超采。但由于一些招商引资企业仅从成本方面考虑不愿意使用咸阳石头河供水公司的地表水源,兴平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限于供水管网不到位,除延炼兴化股份使用少量外援规划的其他企业及市政用水都未落实,地下水资源目前仍是兴平各行业用水的绝对主力,有关部门应相互协调,落实配套工程项目资金及优惠政策,做到优化配置,分质供水,形成地下水、宝鸡峡渠系水、石头河地表水、污水处理厂中水综合利用的局面。(7)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参与的节水局面与意识。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水患意识。一要做好水利部门等相关人员的学习与宣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二要做好对主要领导的宣传,争取领导思想重视、组织协调、资金支持;三要做好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各成员单位的宣传,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四要做好对主要用水行业、重要用水户的宣传,以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五要做好对中小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氛围。

4结语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3

开展作风纪律和典型案件教育,加大警示提醒力度。加强对节水监督检查考核和调研的统筹规范,推动深入一线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振兴水利帮扶工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节约用水调查工作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2021年水利系统节约用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管理创新,动员全社会参与节水建设,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为“十四五”节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一、增强政治自觉,坚决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1.全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贯彻党的和五中全会精神,统筹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建好用好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开展地方落实情况督导,压茬推进取得实质性效果。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协调细化省级实施方案,明确相关部门2021年度工作任务,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推动完成年度任务,按时向水利部提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2.积极推动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梳理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要求,提出工作目标举措,印发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指导意见。黄委和沿黄九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抓好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并严格实施,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3.推动打造雄安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样板。贯彻关于南水北调要与就地节水紧密结合指示精神,按照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总体要求,围绕落实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印发实施雄安新区深度节水控水指导意见和节水指标体系。河北省水利厅要积极行动,指导雄安新区有关部门单位,坚决执行指导意见具体措施,严格落实新区规划建设节水目标。

4.印发实施“十四五”节水规划。按照国家“十四五”发展要求,结合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全国节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实施“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在国家规划指引下,及时本地区“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抓好落实。

二、强化组织协调,深入推进节水重点行动相关任务

5.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研究制定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管理规程,规范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内容和程序。组织开展2021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工作,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名单。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推动各县级人民政府积极开展达标建设,组织实施评估初验,加强经费保障和分类指导,及时提炼经验做法,积极开展县委书记谈节水等活动。

6.将节水纳入严重缺水地区政绩考核。调查了解各地节约用水相关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法、发挥作用及存在问题,研究健全节水考核指标体系。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完善节约用水相关考核内容和指标,强化节水考核结果应用。严重缺水地区要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当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进一步完善节水考核内容,提高指标权重。

7.开展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建设。在已完成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基础上,充分发挥节水机关标杆示范作用,开展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建设。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所辖省、市、县三级水利单位、水利部直属单位要组织各所属单位,积极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措施,按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8.进一步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部署,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结合各地实际和高校数量,加大对各高校节水工作督促指导力度。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掌握各高校上一年度实际用水情况,责成超计划超定额用水高校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9.试点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配置利用。按照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落实水利分工任务。制定印发典型地区再生水配置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试点申报工作,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试点支持和保障工作。

10.加强节水技术征集推广。针对节水计量、监控等关键技术,组织开展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征集、评审和,遴选一批管用实用的节水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加强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围绕节水重点领域,推动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加强成熟适用节水技术遴选,积极探索线上技术展示交流平台,灵活开展线下技术交流会、现场会、展览会等活动,提高节水技术应用推广水平。

三、发挥支点作用,加强节水体制机制改革和宣传工作

11.基本建成国家用水定额体系。按照2019—2021三年推进计划,全面完成105项国家用水定额制订。编制印发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指导意见,规范和加强用水定额编制、和执行。在黄河流域选择火电行业开展用水定额对标达标,推动火电行业用水效率提升。各流域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要求,科学编制各行业用水定额,严格督导检查,强化定额执行。

12.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加快修订《计划用水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计划用水约束作用。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要推动尽快实现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推进计划用水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用水定额和区域用水计划下达单位用水计划。

13.深入落实和完善节水评价机制。严格水利部层面节水评价审查,把好重大项目节水关。指导流域和地方加强节水评价台账管理,抽查复核涉水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内容。各流域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推进节水评价工作,从建机制向严管理转变,指导规范节水评价章节编制,细化实化节水评价审查标准,从严叫停节水评价审查不通过项目,将节水优先落到实处。

14.加强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研究制定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监督内容和方法,压实相关各方节水目标责任。以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为重点,以计划用水制度执行为主要内容,开展节水监督检查。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要求制定监督检查计划,认真组织开展节水业务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

15.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合同节水管理。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节水成效等。建立合同节水管理服务平台,推介“十三五”合同节水典型案例,为节水服务企业、用水单位搭建沟通桥梁,促进节水服务市场发展。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合同节水管理,打造一批合同节水典型示范项目。

16.加强节水统计体系和机制建设。组织编制2020年度中国节约用水报告、节约用水管理年报。依托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完善节水统计体系,改进节水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节水数据收集、统计和复核工作,提高节水统计数据质量,建立健全节水统计机制。

17.提档升级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做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和日常节水深度宣传,组织“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宣传联合行动,举办第二届全国节水知识大赛等活动,上线“节水中国”网站,持续创建节水校园。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总结提炼节水典型经验,加大在中央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节水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宣传范围,充分发挥水情教育基地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节水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四、坚持从严从实,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8.加强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机关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讲政治高度做好节水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巡视整改“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不折不扣地抓好中央巡视整改落实工作。

19.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政治担当,做好党员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执行节约用水管理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规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做好源头治理,确保节约用水工作资金安全、质量安全、干部安全。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4

一、“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一)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截止2019年我县共有公共机构115家,总建筑面积30.36万平方米,用能人数40621人,公务用车229辆。2019年,全县公共机构用能总量1174.52吨标煤,用电总量526.25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129.55千瓦时;用水总量28.34万立方米,人均用水6.97立方米;汽车耗油总量46.48万升,车均耗油2030.01升。与2015年相比,人均综合能耗下降32.72%、人均用水下降32.06%、车均用油均下降29.85%。

2.能源消费统计结构明显优化,准确性有所提高。2019年,全县公共机构消费电力占55.07%、汽油占27.99%、柴油占16.94%。与2015年相比,电力上升29.55、汽油下降34.93、柴油上升5.39%。

3.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2019年,人均综合能耗28.91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44千克标准煤、人均用水6.97立方米,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48.39%、17.39%和32.05%。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0%,人均用水量下降15%目标。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1、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对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成立并及时调整县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机关事务管理、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环境保护、房管、城管、城乡规划建设、水利、商务、卫生计生等部门协同,负责指导推动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开展。建立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制度,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分析研究和通报阶段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工作难题,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出台了符合单位实际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机制,覆盖县、乡两级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统计员网络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全县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节能工作格局。

2、制度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县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县实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方案》、《关于全县教科文卫体系统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基础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在全县范围内构建了实施有计划、管理有方法、执行有标准的节能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了全县节能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3、全县公共机构名录库信息更加精准。以全县机构改革为契机,对全县各级公共机构名称、类型、行政隶属关系、办公地址等信息进行了全面调查整理,及时更新完善了全县公共机构名录库信息,实现了全县公共机构信息全覆盖,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1、扎实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每年节能宣传周期间,全县各公共机构通过在办公区、公共场所、职工宿舍区悬挂横幅、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和专题网页、播放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广泛宣传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组织开展全国低碳日体验活动,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职工节约能源资源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引导带动全县各公共机构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2、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认真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广泛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示范单位的典型做法,不断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节能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系列活动。

3、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公共机构节能统计队伍建设,提升能源资源统计数据质量。每年组织一次节能统计员业务培训,十三五期间参训人数超过600人次,学习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和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分析系统操作。组织全县10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人员参加国管局和清华大学组织的远程培训。同时积极参与市管局开展的节能培训。

(三)不断强化检查考核监督

1、充分发挥考核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与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制定《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对全县120家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进行了考核,经认真审核各单位报送的考核佐证材料,结合各单位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评定优秀等次、合格等次、基本合格等次单位。通过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激励约束作用,全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积极配合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完成全县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考评和全县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考核,对全县各公共机构节能约束力进一步增强。

(四)积极推广使用节能产品

积极推广国家认可的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型器具、节能设备设施等产品,加大LED照明灯具推广力度,在各级公共机构全面普及LED照明。严格执行政府节能目录采购,优先选购节能产品、节能材料,加快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设备,把好耗能产品入口关。

(五)推进垃圾分类与绿色回收

1、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发挥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县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在行政综合办公大楼配置了分类垃圾箱六十余个,对全县各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查,将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纳入了公共机构节能考核。

2、开展绿色回收进机关活动。通过活动积极宣传“资源有限、再生无限”的理念,引导全县干部、职工形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邀请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对全县公共机构废旧商品进行绿色回收。2018,2019年,约有90余家公共机构参与绿色回收活动,共计回收各类废旧物品11637件,折合折合公益积分约5809分。

(六)推进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1、深化示范单位创建。充分发挥示范单位创建的引领表率作用,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明确创建任务、规范创建标准,县行政综合大楼申报部级节约型示范单位创建,县公安局申报省级节约型示范单位创建。预计到2020年创建成功后,实现“县县有示范”的目标,对全社会节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2、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联合县水利局制定下发《县公共机构创建节水型单位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实施节水改造,完善用水计量器具配备,截止到2019年年底县级公共机构100%建成节水型单位。

(七)开展能源审计节能改造

加强对能源审计结果的运用。结合部级节约型示范创建工作,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对县行政综合办公大楼进行能源审计,出具了能源审计报告,本着能源审计只是手段,节能改造才是目的原则,加强对能源审计结果运用力度,计划投资20余万元对县行政综合大楼变压器、照明灯具进行节能改造,对卫生间、水泵房等区域进行节水改造,更换新型节水龙头,能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县行政综合大楼创建2020年部级节能示范单位,县公安局创建2020年省级节能示范单位,确保创建成功。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5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1号)水利部《关于印发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资源〔〕55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郑政〔〕24号)要求,为推进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我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切实维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其发挥好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处置好社会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建设、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充分认识我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区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的乡村。市人均水平的35%全国人均水平的3.5%由于我区境内没有湖泊、水库,因此我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开采和境外引水。地下水方面,近20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我区中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了43.25米,年均下降2.16米,已形成了约8平方公里的漏斗区。从境外引水方面,区引水的主要水源地为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孤柏嘴处和河南新中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疏干排水,由于地区水资源全面紧缺,近年来有些部门不时向主要用水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发出停水通知。水质方面,现有水源受到不同水平的污染:黄河水一般情况下均为五类水;河南新中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疏干排水中含硫、氟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量较高;地下水因受地表农田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污水的影响,均受到不同水平的污染。使用这些水源,制水利息高且有害物质难于除清,饮用后极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由此可见,区是水源性和水质性严重缺水并存的乡村,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非常单薄。目前,区供水能力已基本上达到极限,用水高峰,曾出现过部分地区、局部时段断水的现象,已开始影响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尽管我通过种种方式的积极努力,也仅能是坚持暂时的供水平安。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随着工业化、乡村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区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人口还要继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逐步减少,水环境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水资源严重短缺必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三)充分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受水区的要求。国家投巨资开工建设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指导原则,区作为受水区应该首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达到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提出的要求,使我区能够顺利用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调之水,完全解决我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激进水利向现代水利、可继续发展水利转变;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法制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节约意识为重点,推动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为主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水权管理体系,以科技进步为主的节水设施建设体系,以提高节水意识和树立节水社会风尚为主的宣传体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继续利用支持我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年.污水处置回用率达到80%;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到150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村供水管网漏失率不超过13%

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全区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亿立方米;万元GDP值取水量26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递减率7.0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7;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7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1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乡村污水收集率达到85%处置率达到98%,2020年.污水处置回用率达到95%;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到162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村供水管网漏失率不超过9%

三、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区当地水源供水严重缺乏,外来水源供水占主导地位,多渠道引水、多水源供水是个临时发展战略问题。水资源的配置方面,要按照市“蓄住天上水,拦住过境水,北引黄河水,南调长江水,维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思路,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处置好当地水、过境水之间的关系,遵循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区域之间和部门之间水资源的合理分配。要在利用好1600万立方米黄河水指标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其他供水水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每年分配给我区水量1500万立方米,水资源配置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处置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和环境维护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逐步将全区用水结构调整为城镇生活用水取用南水北调的优质水,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取用引黄水源的模式。汜水河边适当位置修建拦水坝、提水站。增加生态和环境用水。严控新打机井,对现有机井开采地下水实施计划用水。同时,对排入水体的污水实行总量控制,稳定污染负荷,改善生态水质,实现人、水和自然的和谐,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

(二)加快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充分发挥河流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防洪保安功能,建成完整的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水利可继续发展支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公园、北至下游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使流经城区周边的河流、沟、渠能够在汛期排洪、非汛期清水长流,逐步构建区的生态水系。

(三)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兴建节水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体系,实现从“以需定供”以供定需”转变。量水而行。要通过产品升级、技术创新等带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对现有的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水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新工艺,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循环水利用能力,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鼓励发展少用水或不用水的工业项目,限制盲目发展高耗水的工业项目。要加大节水减污,兴建一批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和回用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型、高效益、抗(耐)旱的节水型农业,逐步减少高耗水、低产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以达到农业用水负增长。大力推广使用管道输水、防渗渠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要在年底前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逐步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合理调整农、林、牧、渔各业用水比例,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节水高效农作制度。

(五)大力推广集雨节灌、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继续实施南部山丘区微集雨工程建设。利用原有水利设施作为蓄水工程,因地制宜修建一些塘、堰、坝等拦蓄水工程,解决灌溉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地形和雨水资源,广蓄水源,多储水量,为山区植树造林和农业发展发明条件。

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现有建筑面积达到以上规模的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在三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政府投资的医疗机构,二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楼和五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生活污水不能进入乡村污水管网并到达污水处置厂的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或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必需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生活污水不能通过乡村污水管网并到达污水处置厂的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等形式,要逐步改造并建设中水利用设施。

年底前建成中水回用工程1项。新建乡村污水处置设施要合理布局,采取集中处置与分散处置相结合的模式,兴建污水处置回用和废水再生利用工程;已建成的污水处置设施应逐步建设深度污水处置系统,新建和已建的污水处置设施在处置后的水质都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规范。

凡经水资源论证使用中水的,新建电力工业和其他工业建设项目.必需使用中水,不得置换为其他水源。

年前建设集雨环境用水工程10项以上。广场、街道人行道板要逐步采用高透水资料和有利于渗水的施工工艺,全区现有街心花园、公园、绿地等要建设集雨环境用水工程.园林绿化要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全区园林绿化、环境卫生以及单位内部的生态环境用水,应当优先利用中水或雨水。

逐步实现中水、雨水和污水资源化,通过这些工程设施建设.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加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改造,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乡村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乡村供水管网的漏失率。要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规范》,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6升以下分档冲洗式节水便器、陶瓷片快开水嘴、每分钟出水量小于9升的淋浴器,以及感应式节水器具等。淘汰铸铁螺旋升降式水嘴、铸铁螺旋升降式截水阀、上导直落式便器水箱、冲水量大于9升的便器水箱等。全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需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对全区现有使用的非节水型用水器具,年更新改造1万套(件)以上,要在年底前逐步更新改造完毕,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新建住宅楼要实行一户一表制。推进用水器具的更新改造工作。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必需在年底前退出销售市场。

(七)抓好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先试点后展开,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保证农村集中平安供水。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收集处置与水质监测,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年全部解决我区农村剩余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平安饮水问题。

(八)加强宣传.树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水资源短缺的同时,人们节水意识、水是资源、水是商品的意识还不强,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都要结合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深入耐久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宣传水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节约用水的新方法,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了解我国的水政策,认识所处区域的水环境,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节水的新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珍惜水、节约水、维护水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其目的就是对我区的地下水、地表水、排污口等实行实时监测和监控,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等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年底前要建成我区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实施对我区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的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全区的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区的供水平安。

建设一批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单位。依照河南省水利厅《节水型社区、灌区和节水型企业(单位)考核指导意见》豫水政资〔2004〕85号),十)抓好节水示范区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和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年底前建成节水型社区4个、节水型灌区2个、节水型企业(单位)6个,使创建比例达到全区用水单位5%目标,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促进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构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证机制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达到预期目标,必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此,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水利的副区长为副组长,区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建设局、经委、物价局、市政局、环保局、教体局、农经委、广电局、法制局、文化新闻出版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和镇人民政府镇长、各街道办事处主任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农经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重大问题。

切实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动身,各级、各部门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分认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结合本区域、本部门实际情况,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和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政策和措施,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投入,使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形成上下结合、齐抓共管,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在年6月底前制定本区域、本部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或实施意见,明确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的职责和任务。要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目标管理。切实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落实,做到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各级、各部门应加强协调,各司其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有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体制和机制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形成有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行总量控制,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调度,优化配置。城镇供水方面,要依照所分配的水资源总量和取水条件,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建立健全供水统计和报告制度。排水方面,要建立排污和入河排污口管理之间的协调管理机制。污水处置和污水再生利用方面,要建立污水处置达标排放和处置回用监督制度。农业用水方面,要成立以村级或灌区为单位的农民用水协会,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末级渠系管理制度。要通过以上制度和机制的建立,逐步实现我市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能。

(四)建立健全水权、水市场管理的基本制度。对全区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统筹供给与需求关系,对可供水量在水资源基本需求(包括生活、生态、环境和经济需求)间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经济用水,可以通过初始水权配置、市场转让等形式合理配置各类用水。年底前制定出用水指标转让规则,建立用水交易指标评估制度和用水指标交易转让制度,以保证水权水市场制度的正常运转。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水资源价格机制。科学的水资源价格要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全区要建立起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继续利用为核心的水资源价格机制。完善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城镇供水水费、农业灌溉水费、中水水费、单位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居民超定额用水加价水费、污水处置费等多层次的价格体系,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6

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取水总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10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8.7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2%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3个以上百分点,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征收4000万元以上,水利工程水费征收1200万元以上。

一、围绕用水总量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

一是控制总量。重点控制区域、单元用水总量,深化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严格审批、验收、发证、监管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质量;二是加强监管。建立用水单位重点控制名录,加强对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大户及高耗水、高污染用水户的监管,完成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三是开展政策研究。研究取水许可、排污口设置暂停审批和许可水量调剂政策;四是强化地下水管理。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完善监测网络建设,年内完成深层地下水监测井调整工作,严格控制浅层地下水开采;五是做好“两费”征管。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二、围绕提高用水效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建立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会同宣传部门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开展节水的良好氛围,抓好节水载体建设,树立行业节水标杆,推进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做好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申报,重点抓好用水大户和全市各类学校的节水创建工作,逐步提高载体建设覆盖率;加强农业节水,按照建设高效农业要求,建设喷滴灌节水灌溉设施,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节水灌溉建设;二是贯彻《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落实节水“三同时”、超计划加价征收和水平衡测试等制度;三是加强计划和定额管理与考核。依据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科学、合理下达年度取水计划,加强日常考核,做好服务指导,督促用水单位合理用水,对节水意识淡薄、节水管理差的用水单位严格实施超计划加价收费,将计划用水管理与节水“三同时”、水平衡测试等工作相结合,使各项节水工作措施得以落实;四是完善机制。建立完善节水奖励机制,引导企业推进节水技改,组织行业节水工作交流;五是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活动。加强对高耗水行业用水监督管理,制约用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三、围绕水功能区管理,改善城乡水环境。

一是保障饮水安全。开展水源地达标建设,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二是强化地表水功能区监测和管理。完善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体系,推进行政区域边界河道水量水质监测,稳步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三是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规范审批备案制,结合水利普查,启动入河排污口复核,试点开展以水源地、景区等敏感区域和骨干河道为重点的主要河湖限制排污总量控制;四是推进黑臭河道综合治理。按照计划,完成农村黑臭河道治理的年度目标任务,稳步推进水生态修复,改善城乡水环境;五是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联合环保等部门,加强入河排污口的规范管理,组织专项执法行动,清理非法入河排污口。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城市节水 水污染防治 可持续发展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特大型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全国的1/8、世界的1/30。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供水、节水及水污染防治问题十分关心。总书记、朱?基总理、副总理都十分关注首都水资源问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供水、节水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先后投资建设了第九水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目前北京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基本保障了全市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同时。在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和节水用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81年至2001年,我市累计节水14. 53亿立方米。随着全市工业产值翻番,工业用水量基本保持零增长。自备井取水量由过去的每年4亿立方米下降到3亿立方米,并多年控制在3亿立方米左右。万元产值取水量由1981年的357立方米降到33.8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过去的48.57%提高到现在的87.73%。2000年城市节水达到4450万立方米,不仅实现了城市用水零增长的目标,而且在城市用水总量多年持续增长之后,第一次出现负增长。2O01年实现全年节水5720万立方米。在城市节水、污水资源化和水污染防治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以节水规划为龙头,全面加强城市节水工作

北京市开展节水工作20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世纪之初,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市的节水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不断完善节水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节水阶段目标任务

1997年我市在开展节水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2010年北京城市节水规划》。作为我市第一个节水中长期规划,为实现我市节水目标任务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2000年,市市政管委再次编制了《北京市2000年-2002年城市供水节水目标对策(纲要)》,即节水三年规划;并根据北京市\"十五\"计划纲要,制定了\"十五\"节水规划目标,建立起由三年、五年、十年规划组成的节水规划目标体系。

(二)积极探索定额用水管理新模式

为落实《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推进定额用水试行工作的开展,2001年我们以先进、科学、合理及可操作为原则,充分利用近十年来积累的用水定额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相关数据资料,在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并进行修改后,我市于今年11月颁布了《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涵盖了我市90%以上的行业,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标准,其中在规划市区确定了34个行业、149个定额值(其中工业29个行业,120个定额值;非工业5大类别,28个定额值),作为用水定额标准。在年初下达用水计划指标时,对用水单位试行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并进行测算,实行计划用水指标和用水定额双考核。

随着定额工作的开展,将使我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从传统计划管理向科学定额管理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定额指标和实行定额考核打下基础。

(三)加快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更新改造步伐

提高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普及率,是生活节水的重要措施。为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用水器具的监督管理,2001年,市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用水器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告》,对节水器具的生产销售、设计使用及监督管理做出明确规定。要求2000年12月20日前竣工的住宅,物业管理、房屋维修部门、产权单位(产权人)要结合房屋的维修和装修,采用更换配件、局部改造等方式根治漏水,达到分档冲洗,节约用水的目的。

为提高居民家庭节水器具的普及率,2000年和2001年市政府分别下达了200万只节水龙头和50万套节水型水箱配件改造的任务。2000年由市政府投资,市、区城市节水管理部门组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具体落实,组织实施了\"节水龙头进家门\"活动,共向城市居民发放了200多万只节水龙头,90%以上都已入户安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01年,为了确保50万套水箱配件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市城市节水管理部门编制了\"实施便器配件改造工作方案\",通过公开招标,展示中标产品,向用户提供了质量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优质的厂家。

(四)加强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

在《北京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北京市水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指导下,为实现城市中心区河湖水质基本达到环境质量功能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并积极组织实施。通过在密云水库加装防护栏;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等措施,完成国务院2000年工业达标排放任务;进行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治理,使市区和城近郊区河湖环境得到根本改观。

目前城近郊区已建成四座二级污水处理厂:北小河、方庄、高碑店及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8万吨/日,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随着污水截流干线建成及支、户线管网的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厂将逐步实现满负荷运行。

按照《奥运规划》的要求,到2007年,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82万吨/日,城近郊区污水处理率将达90%以上,为此,我市在2004年底要实现四条主河道即清河、坝河、通惠河及凉水河城区部分还清。2007年底前完成定福庄、垡头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同时配合河道整治,完成我市规划支流河道的污水收集,确保污水不再入河。届时,北京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所有河道将全部还清,由此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绿色环境形象将受到世人的称赞和认同,有力地支持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五)加快污水资源化进程,以再生水置换好水

污水资源化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是开源的重要措施。优水优用,一水多用,体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我们坚持大、中、小并举,集中和分散结合,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同步实施。投资3亿多建成污水回用干线25公里,形成了34万吨/日的污水回用能力,主要用于城市的工业冷却循环、绿化喷灌、道路冲刷降尘、补充景观用水、洗车、冲厕等方面。

北京市于1987年颁布实施了《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法规执行十多年来,中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市已投入运行的中小型中水设施有100套,70%正常运转;另有在建项目100多个,多集中在宾馆饭店。2001年6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联合《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确定了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必须建设中水设施。《通告》的,在原有法规未修改之前,弥补了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不足。目前,每年新增中水设施约20-30套。2001年完成了城市广场等中水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城市中水设施处理能力已达到12万立方米/日。

在2001年节水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使用中,重点扶持了中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同时组织了对已建成中水设施单位运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对已运行中水设施的水质进行监督、抽查等。

(六)把创建节水型城市始终作为城市节水工作的主线

自1997年开始,北京市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工作已连续开展了5年。到2001年底,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总数将达到900余个,节水型居民小区总数将达到300余个。节水型单位用水总量占计划户用水总量的比例,将上升到40%~50%。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我们每年均下发通知;对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修订了节水型居民小区考核标准;对节水型企业和小区的验收组进行了调整,通过落实节水目标管理责任制分级进行考核。

经过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活动,加强了城市用水和节水工作的管理,加快了节水技术改造,扩大了节水宣传面,节水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为北京市申报节水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年三月,根据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在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的基础上,已正式向建设部、国家经贸委提出了申请,目前正在进行积极准备迎检工作。

二、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节水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把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来抓。2000年,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同志曾两次调研全市水资源和节水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市政府两次召开北京水资源节水管理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北京市节水工作任务,明确提出了我市节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与利用并重,立足当地水源,保障供需基本平衡,力争到2010年将北京建成节水型城市。\"2001年,汪光焘副市长亲自听取工作汇报,并确定了今年城市节水工作的重点,并牵头开展由十个专题组成的水资源课题研究。市领导关心并亲自过问节水工作,对提高北京城市节水工作总体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参与,为建设节水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的水资源问题,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最集中的热门话题之一,每年来自“两会”关于“水”的提案都有二十余份。2001年,市政协委员多次考察北京城市节水工作,听取汇报并参观了解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和污水回用情况。

北京市自1981年开展节水工作和进行节水宣传以来,人们对水的认识程度在不断加深,节水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这些都为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节水政策的进一步出台打下了基础。企业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通过参与节水型创建活动,不仅增强了节水意识,提高了科学用水的自觉性,还积累了许多合理用水的方法。中小学生通过节水知识进课堂和节水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从小懂得珍惜水资源的美德。这些对节水型城市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不断开创城市节水工作新局面

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是我们长期以来工作的基本方法。在突出重点方面:每年在节水工作的主要方面都确定重点内容,如2000年我市将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抓好节水法规的制定;推广普及家庭节水器具完成节水龙头的发放;集中清理整顿洗车、洗浴业和重点研究水价等方面。2001年的工作重点放在制定标准,《通告》;完成家庭节水便器水箱配件的改造;整顿纯净水生产行业;研究用水定额和完成市区供水规划等方面。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8

提高人民群众对县直机关的满意率,在率先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参创范围

县直各部、委、办、局(公司、行、社)、人民团体以及所属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三、创建内容

(一)创新型机关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机关的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创建创新型机关。

机关创新氛围浓厚,单位有创新工作项目,科室有创新内容,党员干部有创新建议,创新贯穿于机关工作的始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解决一至两项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机关管理水平和执行力明显提升。创造性地履行部门职能,部门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肯定,工作做法或经验在市及省系统得到总结推广。

(二)学习型机关

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

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9〕44号)。单位建立健全督学、评学、考学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构建具有特色的学习平台,强化党员干部学习的指导和服务。落实干部培训计划,积极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单位年度内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活动不少于12次。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单位在县级及县级以上有学习调研成果。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年度内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业务知识竞赛或测试等活动不少于两次。

(三)服务型机关

积极倡导“真情、尽责、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以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人性化服务为重点,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

办事讲程序、守规范、重效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方法,延伸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品牌。根据工作职能和岗位特点,优化简化办事流程,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标准和便民措施,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建立服务对象及社会广泛参与监督的工作机制,畅通监督渠道。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和网络化服务。无“三乱四难”(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发生。

(四)实干型机关

坚持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能为重点,结合岗位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机关作风,努力创建实干型机关。

认真执行《县提高机关效能若干规定》,着力围绕提高公信力、执行力和约束力,在机关建立和完善工作绩效动态考评办法。充分利用目标考核、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手段,切实与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和奖励有效挂钩,督促每个工作人员履行好岗位职责。机关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无大的责任事故和工作失误。工作坚持高标准,圆满或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节约型机关

积极倡导勤俭节约风尚,规范机关内部管理,落实节能降耗和降低行政成本的具体措施,努力创建节约型机关。

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远办发〔2009〕38号)文件精神,按照《关于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通知》(远事管〔2009〕9号)文件相关要求,积极倡导厉行节约的理念,在机关深入开展节电、节水、节油、节约办公用品活动。会议、接待、办文、办公、车辆管理等方面有规范管理的办法和措施。精简会议,改善会风。公务接待费用在上年基础上减少10%以上,耗电耗油耗水指标要在上年基础上降低5%以上。规范机关财务管理,认真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或向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专题通报。

四、活动步骤和要求

各单位要着眼全局谋划工作,将“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与创先争优、文明创建、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整体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制定实施细则。各单位结合机关实际,统筹谋划创建活动,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创建活动的目标、重点、工作项目和工作措施。各单位于2011年4月30日前将创建细则报县直机关工委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各单位按照所制定的实施细则,分项落实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细化工作措施,分步组织实施,于2011年12月20日前将年度创建活动情况总结上报机关工委。同时,在创建活动中,要注意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和活动情况记载,强化过程管理。

(三)检查考核。县直机关工委于年底对参创单位进行全面的检查考核。检查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组织专班考核与县级领导、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原则。具体考核办法主要有以下三项:

一是专班现场考核。县直机关工委组织专班,依据创建活动考核细则(另发),到单位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与部分干部座谈等方式,对创建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同时,机关工委在创建活动期间开展一至两次督查,并根据平时工作反映出的明显问题据实进行扣分,主要包括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参与情况,党建日常工作落实及机关内部管理等情况。专班考核得分占总分的75%。

二是县级领导评议。由机关工委印制《民主测评表》,请所有县级领导干部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参创单位进行测评。县级领导评议得分占总分的10%。

三是社会民主评议。由机关工委印制《民主测评表》,在县“两会”召开期间,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代表,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参创单位进行测评。社会民主评议得分占总分的15%。

上述考核完成后,县直机关工委汇总考核情况,得出各单位的综合得分。按得分多少确定30个优秀“五型”机关候选名单,并经县纪委、县综治委、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等相关部门对“一票否决”执行情况审核后,报县委审定,命名表彰。凡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单位。县直机关所属二级单位的检查考核由一级单位负责。

(四)表彰奖励。被评为优秀和合格“五型”机关的单位,按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政策予以奖励,对不合格等次的单位取消本年度评先表模资格并通报批评。

五、组织领导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省、市水利“六五”普法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全面检查验收全市水利系统 “六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推动水利普法依法治理向纵深发展,为水利“七五”普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验收内容

(一)全市水利“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重点总结“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安排部署、制度建设情况;

(二)《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关法律、《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XX省水资源管理条例》、《XX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情况;

(三)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水行政管理相对人等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情况;

(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开展情况;

(五)“国家宪法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治XX宣传月”等纪念宣传活动情况;

(六)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普法联系点建设、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创新情况及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等。

三、验收方式

总结验收将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四、工作安排

总结验收工作从2015年7月下旬开始,9月底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一)开展自查。7-8月,各单位根据当地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以及本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总结验收方案,开展自查、整改和验收工作,并于8月20日前将总结验收报告报送局政策法规处。

(二)检查验收。8-9月,市水利局以抽查形式对部分县(区)水利部门进行总结验收。

(三)典型推荐。9月,各单位要在总结验收基础上,及时发现“六五”普法先进典型,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先进典型的推荐准备工作。

(四)普法成就宣传。各单位要结合总结验收,大力宣传“六五”普法经验、成效和“六五”普法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个人的典型事迹,全面展示5年来的工作成就。各单位要做好“六五”普法以来体现本部门工作成效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于8月31日前报送局政策法规处。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总结验收工作是“六五”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六五”普法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总结验收工作,精心组织安排,认真抓实抓好,保证“六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有序进行。

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10

一、开展节水创建活动的必要性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2008年全市的用水总量为20.97亿方,2009年为24.4亿方,2010年为27.23亿方,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根据市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将由2010年的800.7亿元,上升为1600亿元,年均增长14%。根据现有的用水量增长幅度,到2015年,市的用水总量将突破37亿方。而市的水资源总量却是时空分布不均、枯丰年份不均,多年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8.14亿方,居全省第10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854方,居全省第16位,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及工程型缺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2、工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工农业生产单位作为耗水大户,管理粗放,用水效率低下。2008年市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77方,2009年为221方,湖北省2010年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85方,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18方。由此可见,市的工业节水还有待增强。农业方面市的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3至0.4,远远低于国家0.55的标准。

3、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用水效率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水是生产之要,提高用水效能的同时,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产业变为“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走出一条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路子。

4、有助于“三条红线”的落实。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这三条红线中,抓住用水效率这个“牛鼻子”,就会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节水技术的投入应用,提高用水效益的同时,用水总量自然会下降;随着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中水回收利用率的提高,污水的排放标准会逐步提高,排放量会逐渐减少,甚至实现零排放。

二、开展节水创建活动的成功经验

2010年12月,孝昌县被省水利厅授予“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称号,目前正在积极努力,争取部级的节水型社会荣誉称号;我市的徐家河灌区和孝昌观音岩灌区申报了全省的“节水型灌区”,应城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应城双环)和英博金龙泉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泉公司)申报了全省的“节水型企业”,目前申报和复核工作已经完成,处于评审阶段。上述单位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和经济效益。究其成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领导者的思想高度决定了单位的高度,主要领导对水资源工作高度重视,从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战略资源的储备的高度来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为开展好创建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力保障。孝昌县为了开展好创建活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成立了县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增人增编;应城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应城双环)为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规格的领导小组。这些都为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节约用水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只有不断的宣传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让节约用水成为社会风尚,成为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金龙泉啤酒公司(以下简称金龙泉公司)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发放宣传资料,在厂区悬挂节水横幅;同时利用专题会议、职工大会等机会,宣传节水的理念,教育员工节约用水,鼓励员工开展各类实用、新型的节水小发明,在全厂营造了浓厚的节水氛围。

3、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节约用水需要在工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转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建立各个环节的耗水台账,并实行实时监控,才能实现用水总量的节约和用水效率的提高。应城双环就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制定各个事业部的用水定额,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完善了考核和奖惩制度;同时制定了完整的用水设备采购管理标准、用水设备保修检修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循环水管理制度等。管理模式的转变使节约用水从理念变成了现实。金龙泉公司专门设立了水务官,负责公司的水平衡测试、耗水分析等一系列涉水事务。

孝昌观音岩灌区修改补充了防汛预案、运行制度、工程管理制度,建立了灌区用水制度、水情记录制度、计量收费制度等,保障了灌区的高效有序运行。

4、一定的资金投入。要实现用水量的减少和生产效能的提高同步进行,需要改进落后的生产技术,投入一定的技改资金;同时做好水平衡测试、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管网铺设、计量设施的安装等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应城双环投入1600余万元用于节水技术改造,实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7.5%,万元产值耗水量降低14.8%,年节水量1364万吨。

观音岩灌区利用国家的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整合资金787万元,完成了渠道硬化5000米,险工险段整治22处,加固水闸15座,使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35提高至0.5。

三、下一步开展节水创建活动的建议

伴随着全省和市的跨越式发展,水资源作为一项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会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落实“三条红线”,将打造成一个生态宜居、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城市,需要更好地开展节水创建活动。笔者结合实际,就下一步如何开展节水创建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节约用水要在全社会铺开来实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外,还要创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机关”、“节水型社区”等。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或是从返还的水资源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节水创建活动,对优秀的创建单位予以一定的经济奖励,以资鼓励;对于工业企业,在政策上对优秀的创建单位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激励更多的企业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节能改造和技术革新。

2、加大宣传力度。目前,接受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种理念的人还不多,对水资源的危机程度、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为了转变全社会的观念,需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等各类媒体,进行水资源方面的报道,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进行节水技能、节水理念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企业、灌区、学校等单位加入到节水队伍中来,实现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