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1:49:01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范文篇1

1国外瓦斯利用状况

目前,世界上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比较成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其中,以美国的煤层气产业化经营最成熟,发展速度也最快。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率先成功开采煤层气以来,经过20多年不断地开发和研究,煤层气已成为美国重要的能源。澳大利亚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得也相当快。目前,煤层气的生产已成为昆士兰地区天然气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家煤矿瓦斯抽放和利用已有多年历史。其中,英国主要把煤层气用于发电或汽车燃料;乌克兰主要用于供暖、汽车燃料;日本除把煤层气用作发电和内燃机燃料外,还用来作为廉价的化工原料。

2国内瓦斯利用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抽排的煤层气资源与开采的常规天然气资源相当,但利用率却很低。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还在发展中。造成我国煤矿瓦斯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①抽排瓦斯浓度较低,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相关的安全规程,只能排空而难以利用;②抽采规模小而分散,不便于集中利用;③缺乏政府和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

3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的技术现状

因煤矿大多分布在较偏远的地方,瓦斯民用项目要敷设大量的中低压管网和入户管网,投资成本较大,而且民用消耗瓦斯气量少,达不到一定规模,因此瓦斯民用项目收回投资比较困难。燃气锅炉利用瓦斯为燃料,虽然消耗瓦斯气量大,但是,使用燃气锅炉热效率较低,还受季节性限制,加之采暖收费低,因此锅炉投资回收期长,经济效益差。利用瓦斯生产化工产品,经济性差,技术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瓦斯发电是利用目前成熟的内燃机技术,仅对内燃机的进气系统和燃料供给系统加以改造,技术较为可靠。投资少见效快,一般三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瓦斯发电已成为目前煤矿瓦斯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煤矿瓦斯开采方式的不同,煤矿瓦斯中CH的含量会有显著不同,其利用技术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三类:①通过地面钻井开采,采出CH浓度多大于90%的煤矿瓦斯(目前约占煤矿瓦斯总量的1%左右),其成份特性类似天然气。此类气体可利用天然气发电设备进行发电或作为民用燃料、化工原料等,利用技术相对简单且成熟。②通过井下瓦斯抽采系统和地面输气系统,采出c}I4浓度范围多在3-80%之间的煤矿瓦斯(目前约占煤矿瓦斯总量的15%左右,其中的2/3浓度都低于30%),由于涉及到爆炸危险,一般对其应用都局限于浓度为30%以上部分。浓度在6-30%部分的利用是一个难点,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已拥有此项安全利用技术,并已在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矿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③通过煤矿通风排出的煤矿瓦斯,CH含量一般低于l%,称之为风排瓦斯(俗称乏风)。这部分煤矿瓦斯由于C}{4浓度太低,利用技术难度较大,基本都被排空。我国相关企业正在准备对这部分瓦斯进行处理和利用。总之,目前煤矿瓦斯综合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利用广度还是深度都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煤矿瓦斯利用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发电,在发电的基础上实现冷、热、电三联供,以人为本,改善煤矿职工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节能减排。

4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成果

我国一直致力于煤矿瓦斯全方位利用的研究,最终目标是实现瓦斯零排放。为此我国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走自主知识产权之路。目前已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2项重要的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将知识产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根据c}L浓度的不同,研究的瓦斯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具体包括以下种:CH浓度在60%以上的特高浓度瓦斯,进行CH提纯利用;CUrt浓度在30~60%之间的高浓度瓦斯,采用高浓度瓦斯发电机组发电;c也浓度在8-30%之间的低浓度瓦斯,通过发明煤矿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及发电技术,实现了低浓度瓦斯发电的目的;;C儿浓度在4~8%之间的特低浓度的瓦斯,采用燃油引燃式瓦斯发电机组发电:抽排瓦斯CH浓度在4%以下的,与煤矿乏风混合后,氧化处理,先发电后制冷,制热,进行热量阶梯利用。

综合利用范文篇2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属于半干旱季风地区,天然水资源量有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因而使北京成为严重缺水的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口膨胀,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市用水量日益增长,供需矛盾愈发尖锐。

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寻求开辟新水源的各种途径,如外流域引水、开源节流、污水回用等措施。但是从外流域引水济京,在短期难成现实;本地开源很有限,而且代价很高,节水工作已经卓有成效,进一步挖掘潜力比较困难。而城市污水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邻近地区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污水回用在一定使用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济可靠的新水源,并且可以节省优质的饮用水源。

二、国内外污水回用状况

目前世界上许多面临着严重水危机的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城市污水,并将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予以开发利用,并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美国有357个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日本从60年代起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广城市污水回用和中水技术,广泛供给工厂、企业和居民小区“中水道“冲洗厕所及杂用;南非198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再生水“厂,用作城市自来水的补充水源。

另外美国丹佛市已将处理后的再生水送入自来水管网作为城市管网的补压用水。此外,以色列、俄罗斯、英国、以及中东诸国等都相继发展利用污水回用,以弥补日益缺乏的水资源。

我国的一些缺水城市80年代以来也相继建设了一些污水回用的示范工程,为我们大力推广城市污水综合利用提供了很值得借鉴的经验。目前我国的大连市、青岛市、太原市等缺水城市都建有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将城市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工业和市政等方面。

国内外经验表明,城市生活污水在二级处理处理基础上无论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或者采用臭氧、抑制活性炭处理均能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国内外出台的一系列污水回用的规范和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三、北京市污水回用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

充足的污水资源是城市中水回用的基础,经预测2000年城市污水总量为263.84万m3/日,2010年城市污水总量为327.12万m3/日。目前北京市区已建成高碑店、方庄、北小河三座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108万立方米/日,即北京市城市污水量44%得到了处理,为北京市城市污水再利用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国内外制订了一系列针对污水回用的规范和要求,例如1992年美国国家环保局修订的《污水回用综合规范》;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污水回用农业的微生物含量标准》;我国于1989年10月正式颁布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J25.1-8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于1995年颁布了《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其中涉及污水回用于工业冷却水、景观河道水的水质标准;北京市自1987年颁布了《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这些规范为我们开展污水回用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我们分析了现状高碑店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并以北京水源六厂出水水质参照作为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水质,分别与工业、农业、市政杂用、河道补水、生活杂用等对回用水质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目前北京市污水回用的技术可行性。经对比分析经处理的城市污水,适应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高碑店污水厂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后,水质能够满足一般工业行业冷却水的水质要求;

2)农业:高碑店污水厂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农业灌溉水质的要求;

3)河湖补水: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为“位于城市上游的莲花河、清河、凉水河等风景观赏河道“补水时,污水厂处理等级为深度处理;在为“位于城市下游的清河、坝河、凉水河、通惠河等河道“补水时,污水厂处理等级为二级处理;

4)市政杂用: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满足城市绿化、扫除等杂用水的要求;

5)中水及居民小区杂用:北京市自1987年颁布了《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自此中水工程在北京也被广泛应用。从目前正常运转的中水设施来看,水质基本能够达到要求的中水标准。

2、经济可行

通过对比分析经济可行主要体现在下三个方面:

1)提供新水源:污水回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经济的新水源,减少了由于远距离引水引起的数额巨大的工程投资;

2)减少新鲜水处理设施投资:污水回用在提供新水源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新鲜水的用量,因此相应减少了城市水厂处理设施的投资;

3)减少污染控制费用: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后方能排放进入水体,因此污水回用还可以降低污水外排放量,减少控制水体污染引起的费用。

四、适宜回用对象及回用水量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将北京城市污水回用对象分为工业、农业、景观河道补水、市政杂用、居民区中水五个方面。

1、工业: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工业布局调整,要形成相对集中,集分有序的分布。工业的主体集中分布在若干个经过规范、调整的老的工业区、规划市区边缘集团和远郊区县外的若干个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小区。近期工业污水回用首先应选择用水量较大的用户,远期回用对象包括现状工业区和规划工业边缘集团。

2、农业:根据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城市污水灌溉只能在适宜污灌区和控制污灌区中的一般控制污灌区进行。结合北京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市区污水回用于农业的范围集中在朝阳区、丰台区部分地区;远期污水回用于农业的范围可扩大到通州区和大兴部分地区。

3、景观河道补水

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污水回用于景观河道的内容,并考虑规划城市污水厂与市区河道的布局关系,规划将对市区12条IV、V类河道作为污水回用的对象。

4、市政杂用

根据北京市区园林绿化规划,规划将对中心地区与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离地带、市区外缘的防护绿化环带作为污水回用的重点。

规划以规划边缘集团居住区和缺水地区的居住小区作为污水回用的对象。内容包括住宅的冲厕用水和社区内绿化、道路冲刷和冲车等杂用水。

根据研究结果若按规划实施。近期可利用厂出为2.95亿立方米/年,其中工业回用水量1.06亿立方米/年,市政回用水量0.21亿立方米/年,河湖补水量0.65亿立方米/年,小区配套0.03亿立方米/年,农业灌溉水量1.00亿立方米/年,其中工业回用水量1。84亿立方米/年,市政回用水量0.32亿立方米/年,河湖补水量2.40亿立方米/年,小区配套0.88亿立方米/年,农业灌溉水量4.53亿立方米/年。

五、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综合利用范文篇3

第一条为提高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防止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资源是指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

本规定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是指原材料中使用二次资源、再生资源达到规定比例的产品。

二次资源、再生资源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公布。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

第四条青岛市及各县级市、区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规划、监督和协调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政策,负责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研究;

(二)拟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协调解决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问题,参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监督和审批;

(四)负责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五)总结、推广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的计划、财政、税务、科技、技术监督、工商行政、建设、环保、规划、交通等部门,应协助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第六条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根据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协调进行。

第七条资源综合利用应坚持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技术改造和企业改革工艺加强内部管理相结合的方针。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资源的义务,有对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检举与控告的权利。

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法规保护。

第二章资源综合利用管理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资源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项目,应当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规划,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有关规定报青岛市或县级市(区)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审核或备案,并接受监督。

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项目停产、转产,应报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提倡单位自行利用其产生的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凡有条件综合利用的项目,应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本单位不能利用的,应主动与其他单位建立供需渠道,支持其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并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凡本单位不能利用,又联系不到利用单位的,由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综合利用。

第十二条对未经加工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产生单位不得向进行综合利用的单位收费或变相收费。对经过加工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及其他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第十三条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按标准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制定企业标准并按规定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凡符合标准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其进入市场流通。

第十四条青岛市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研究制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并根据国家规定逐步建立监测考核制度。

第十五条下列资金,应用于资源综合利用:

(一)按本规定第十七条减免的税款;

(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贷款;

(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折旧基金;

(四)按规定比例安排的资源综合利用更新改造资金;

(五)国家规定的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中用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

第十六条建立青岛市资源综合利用统计报表制度。各有关单位应按规定向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报送产生及利用二资资源和再生资源的统计资料及统计分析情况,由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综合后报同级统计主管部门。

第三章优惠待遇与基金

第十七条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符合规定条件的,由青岛市或县级市(区)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确认,经青岛市税务、财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批准,可按规定给予优惠:

(一)由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能独立计算盈亏的,在规定期限内可免征所得税、调节税;

(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可减免产品税、增值税;

(三)企业为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而引进的设备配件,可减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产品税);

(四)对专门运输二次资源或再生资源的车辆,可按有关规定减免养路费。

在青岛市和各县级市、崂山区、黄岛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设立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由青岛市或所在市、区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确认,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可减免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费、配套费。

第十八条对社会效益显著但微利或亏损的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和项目,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从资金及其他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第十九条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基金的来源、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研究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组织开展对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十一条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协助科技主管部门拟定资源综合利用科学技术规划,并纳入同级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科研项目,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或单位实施。

第二十二条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推广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开展科技咨询,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三条执行本规定,做出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一)攻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难关的;

(二)资源综合利用率在我市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

(三)在资源综合利用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本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单位或生产企业违反第十条有关规定的;

(二)产生二次资源、再生资源的单位不能利用又拒绝、阻碍其他单位利用或不服从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的。

综合利用范文篇4

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搞好秸杆禁烧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县的秋收工作已全面开展,为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特提出如下意见:

推广秸秆沼气池3000个,一、目标任务。利用三年时间。秸秆气化站10处,秸秆手工制品10处,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20处,达到消耗秸秆2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县城城区周围和主要道路沿线无焚烧秸秆现象。

二、措施

1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目标责任制

针对抛弃和就田焚烧秸秆的现象,县委、县政府要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组织、引导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加大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各有关单位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任务落实到村、户和田间。

增强广大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县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有关科技知识。新闻媒体对重点地区的秸秆禁烧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对随意焚烧秸秆的行为予以公开曝光。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变主动焚烧秸秆为主动开展综合利用。

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

3依靠科技进步。

综合利用范文篇5

2019年我区年产秸秆16.8279万吨,“五化”利用量15.7372万吨,其中,肥料化13.9225万吨,饲料化0.3429万吨,基料化0.0752万吨,燃料化1.1005万吨,原料化0.296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3.52%。全面完成年度秸秆综合利用任务。

二、2020年工作措施

(一)机构落实

区上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生态环境局。各镇也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和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区自上而下建立了区、镇、村、组、农户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印发《市区2020年农作物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关于成立2020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督查组的通知》和《市区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

(二)经费落实

区禁烧办向区政府申请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经费40万元,7个镇落实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经费合计300余万元。

(三)督查巡查落实

区上成立了7个督查组,分别负责对7个镇进行督查。同时,各镇也相应成立了督查组,负责对村、组的督查工作。各相关部门、各镇、村组也成立了巡逻队共计1453个,出动宣传巡逻检查车3217台次,巡逻次数26186人次。

(四)宣传落实

区、镇、村、组自上而下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农户签订秸秆综合利用承诺书(140000份)。全区印发纸质通告5000份,广播、电视宣传34257次。各镇在交通要道、城镇周边、村民集中点等人口密集地悬挂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标语、横幅1521幅,出动宣传巡逻车3182台次,同时开展了校企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共建,对不识字的农户进行面对面告知,达到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家喻户晓,营造了全社会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良好氛围。区农业农村局建立秸秆综合利用QQ群,与7个镇及相关部门互动联系,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上传下达。同时,与手机报合作,每天发送1-2条有关秸秆综合利用的公益广告。

三、发展成效

综合利用范文篇6

一、柴达木盆地**资源状况

青海省经委主任张守成介绍,柴达木盆地有33个**,6个干**,盐类沉积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卤水近400亿立方米。**资源主要有钾、钠、镁、硼、锂,溴、碘、锶、铷、铯等,盐类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石盐、芒硝、石膏、天然碱、硼盐、钾盐及锶盐等固体矿;二是赋存于湖表及地下的卤水矿。据统计,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已探明储量氯化钾3.88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6.78%;氯化钠3262.6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1.08%;氯化镁60.5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9.71%;硫酸锶1592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7.36%;氯化锂1816.7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3.34%;硫酸钠87.06万吨。以上盐类资源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三氧化二硼1678万吨、溴29.13万吨,储量居全国第2位;碳酸钠及重碳酸钠47.5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0.45%;石膏470亿吨、天然碱47.5万吨及铷储量均居全国第三位;碘0.8万吨,储量居全国第四位。柴达木盆地具有**数量多、资源种类齐全的特点。

二、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建国五十多年来,**矿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共累计签约项目120个,投资额达68亿元。先后建成了一批资源开发骨干企业,涉及的主要产品及年生产能力:氯化钾230万吨、氯化镁40万吨、芒硝8万吨、硼砂2000吨、硼酸4000吨、纯碱70万吨、硫化碱2万吨、硫酸钾5万吨、低钠光卤石2万吨、原盐120万吨、各类加工盐20万吨,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但目前与许多国家相比,**资源的贡献率却不高,**工业的地位和产值乃至影响都远远落后。“近些年,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贫化,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充分利用。国外一些大**的资源开发基本上实现了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解决了**单一资源经济效益低下、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青海**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承宝说。虽然2005年柴达木盆地已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模式提上了日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柴达木地区的资源开发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的改观,部分企业仍处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阶段,资源开发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陈旧,资源效益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青海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恒生也认为,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存在产品技术水平低、系列产品少、重点投资项目效益较低、抗国内外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盆地内得到资源开发许可的企业几乎不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便可以得到高品位矿,而且浪费较严重,尤其是近十几年的时间里,资源的开发在总体规模上扩张很快,不少企业对于资源“挑肥拣瘦”,多种共生矿只利用其便于利用的一种,而将其他资源作为废弃物抛弃,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据测算,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在生产一吨氯化钾的老卤中,同时含有氯化镁11.2吨,氯化钠3.8吨,硼0.03吨,氯化锂0.06吨,以及碘、溴、铷等,按年产150万吨氯化钾计算,每年未被利用的氯化镁就达1680万吨,如果这么多的氯化镁直接被排放掉,那么直接污染的就不仅仅是土壤、植被及表层的晶间卤水,而且对地下水的污染也不可小视;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氯化镁,就可生产金属镁420万吨,而且其所排放的尾液中含氯化锂9万吨、硼酸4.5万吨。如按60%回收,仅这两项年产值就可达26亿,是所产钾肥的4~6倍。此外,高纯镁砂是钢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耐火材料。有关资料显示,国外的高纯镁砂几乎全部是从海水和卤水中提取的。而高纯镁砂在我国还基本为空白,每年从国外进口高纯镁砂得花掉五六千万美元。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那么**经济将迈上更大的台阶。

三、柴达木盆地**资源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

专业人士认为,柴达木**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键性**矿产提炼技术尚待突破、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2、**资源开发专业人才匮乏、不能为**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3、**资源投资开发方式还未完全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多元化机制,企业发展活力有待提升。4、政府的财政、价格和产业政策机制尚未形成对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的联合效应。

四、促进柴达木盆地**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

1、给予强有力的国家科技攻关,突破制约**资源开发的技术瓶颈。开展部级科技攻关战略,以解决制约盆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技术为重点,加速锂、镁、钾、硼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深入研究和开发以**初级产品为原料的精细化和高价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强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的研究。选择资源综合利用这一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资源开发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选准对柴达木盆地**资源综合开发制约性最大的问题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力争取得新突破。

2、扶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动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加快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综合利用范文篇7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是指对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或产品进行认定(以下简称资源综合利用认定)。

第三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与监督管理工作;财政行政主管机关要加强对认定企业财政方面的监督管理;税务行政主管机关要加强税收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条经认定的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和技术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运行等优惠政策。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

第五条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生产工艺、技术或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

(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能独立计算盈亏;

(三)所用原(燃)料来源稳定、可靠,数量及品质满足相关要求,以及水、电等配套条件的落实;

(四)符合环保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

第六条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综合利用发电单位,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按照国家审批或核准权限规定,经政府主管部门核准(审批)建设的电站。

(二)利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煤泥发电的,必须以燃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煤泥为主,其使用量不低于入炉燃料的60%(重量比);利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发电的入炉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不大于12550千焦/千克;必须配备原煤、煤矸石、煤泥自动给料显示、记录装置。

(三)城市生活垃圾(含污泥)发电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垃圾焚烧炉建设及其运行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或规范;使用的垃圾数量及品质需有地(市)级环卫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每月垃圾的实际使用量不低于设计额定值的90%;垃圾焚烧发电采用流化床锅炉掺烧原煤的,垃圾使用量应不低于入炉燃料的80%(重量比),必须配备垃圾与原煤自动给料显示、记录装置。

(四)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热能及压差发电的企业(分厂、车间),应根据产生余热、余压的品质和余热量或生产工艺耗气量和可利用的工质参数确定工业余热、余压电厂的装机容量。

(五)回收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沼气(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生物质能等作为燃料发电的,必须有充足、稳定的资源,并依据资源量合理配置装机容量。

第七条认定内容

(一)审定申报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或单位是否执行政府审批或核准程序,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审批或核准要求,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规范和认定申报条件;

(二)审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是否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范围之内,以及综合利用资源来源和可靠性;

(三)审定是否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所规定的条件。

第三章申报及认定程序

第八条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行由企业申报,所在地市(地)级人民政府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初审,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审定的制度。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提前一个月向社会公布每年年度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具体时间安排。

第九条凡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向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规定的相关材料。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在征求同级财政等有关部门意见后,自规定受理之日起在30日内完成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报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

第十条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对申请单位提出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属于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范围、申请材料齐全,应当受理并提出初审意见。

(二)不属于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范围的,应当即时将不予受理的意见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第十一条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等相关管理部门及行业专家,组成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按照第二章规定的认定条件和内容,在45日内完成认定审查。

第十二条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由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

(一)单机容量在25MW以上的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工艺;

(二)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综合利用发电工艺;

(三)垃圾(含污泥)发电工艺。

以上情况的审核,每年受理一次,受理时间为每年7月底前,审核工作在受理截止之日起60日内完成。

第十三条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根据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的认定结论或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核意见,对审定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10日内无异议的,由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颁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同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财政、税务部门。未通过认定的企业,由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企业对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的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向原作出认定结论的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提出重新审议,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应予受理。企业对重新审议结论仍有异议的,可直接向上一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提出申诉;上一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提出论证意见,并有权变更下一级的认定结论。

第十五条《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制定样式,各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印制。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

第十六条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单位,因故变更企业名称或者产品、工艺等内容的,应向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认定审查后,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同级财政、税务部门。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要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工作和优惠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并根据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状况、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技术进步水平等,适时修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

第十八条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认定企业的监督管理,尤其要加强大宗综合利用资源来源的动态监管,对综合利用资源无法稳定供应的,要及时清理。在不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每年应对认定企业和关联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和了解。

各级财政、税务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同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尤其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交换意见,协调解决。

第十九条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于每年5月底前将上一年度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基本情况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主要包括:

(一)认定工作情况(包括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电厂)认定数量、认定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等情况)

(二)获认定企业综合利用大宗资源情况及来源情况(包括资源品种、综合利用量、供应等情况)。

(三)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的监管情况(包括年检、抽查及处罚情况等)。

(四)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第二十条获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工艺认定的企业(电厂),应当严格按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统计报表,按期上报统计资料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第二十一条获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工艺认定的企业,因综合利用资源原料来源等原因,不能达到认定所要求的资源综合利用条件的,应主动向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报告,由省级认定、审批部门终止其认定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是各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批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的必要条件,凡未取得认定证书的企业,一律不得办理税收减免手续。

第二十三条参与认定的工作人员要严守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揭发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资格和优惠政策的行为。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企业,或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未及时申报终止认定证书的,一经发现,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收回认定证书,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认定,对已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规定追缴税款并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撤销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资格并抄报同级财政和税务部门: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做出不合条件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做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

(三)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企业予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

(四)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真实材料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

(五)年检、抽查达不到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在规定期限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认定条件的。

第二十七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行为的,由其所在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对伪造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者,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是指:经认定具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工艺、技术的企业按规定可享受的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单位)须持认定证书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办理减免税手续。

申请享受其它优惠政策的企业,须持认定证书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优惠政策手续。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涉及的有关规定及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如有修订,按修订后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综合利用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保护环境,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资源综合利用及相关活动的,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资源综合利用是指:

(一)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

(二)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

(三)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四)对城市垃圾、河(渠)道泥沙、农林水产废弃物等其他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第四条资源综合利用应当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经济相结合,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资源综合利用的协调、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计划、科技、财政、公安、国土资源、建设、水利、农业、税务、环保、工商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管理与监督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科研开发工作。重大资源综合利用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优先列入科技计划,省财政应当从科技三项费用中给予适当补助,市、县(区)人民政府也应当根据财力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第九条省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和公布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项目目录。

第十条实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制度。企业的产品、项目具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条件的,可以向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认定。

第十一条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保、建设等部门,统筹规划,逐步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垃圾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垃圾综合利用水平。

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汽车报废更新和回收拆解管理工作,加强对废家用电器、废旧电池、废微机、废旧塑料制品等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及技术开发研究。

第十二条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制定废水综合利用规划,采取措施推广循环利用和一水多用等新技术、新工艺。

第十三条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部门,组织对农林水产废弃物、河(渠)道泥沙等进行综合利用的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

第十四条省统计机构应当会同省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统计报表制度,并纳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表体系。

第三章开发、回收与再生利用

第十五条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组织生产。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并按照规定报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中,对具有利用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产,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统一规划,综合勘探、评价与开发利用。

第十七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选择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废物排放量小的技术和工艺。不得建设废物排放量大、污染重、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项目。

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应当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案。

第十八条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方案应当经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竣工后,经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主体工程方可验收。

第十九条建筑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时,应当优先选用资源综合利用建材产品。

建设、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有关规定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建材产品。

第二十条废物排放单位和废物利用单位应当开发和采用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二十一条废物排放单位对其排放的废物应当积极进行综合利用。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应当支持其他单位利用。废物排放单位对其排放的未经加工的工业固体废物,不得向废物利用单位收取费用;对经过加工并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省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可以按照废物利用单位利益大于废物排放单位利益的原则,向废物利用单位收取一定费用。

第二十二条在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堆存量大的地区禁止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厂。禁止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厂的范围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本条例施行前已建成的,必须限期进行改造,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比例掺用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固体废物。

第二十三条在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堆存处规定运输距离范围内筑路、筑港、筑坝,应当按照技术要求掺用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固体废物。

筑路、筑港、筑坝施工地点与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堆存处的距离,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废水综合利用规划,加强废水污染治理,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废水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有条件的应当做到工业废水零排放。

新建高耗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有用水专项论证。用水专项论证应当附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废物排放和综合利用单位应当加强废物的装卸、运输、贮存管理,采取防范措施,不得造成污染。取用河道泥沙应当征得河道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损坏堤防。

第二十六条资源综合利用单位应当定期向统计机构和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资源综合利用统计资料。

第四章鼓励与扶持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扶持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安排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计划时,应当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重点扶持,优先立项审批。省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制定鼓励、扶持资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及奖励。

第二十九条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鼓励使用以废物资源为原料的新型建材产品,淘汰实心粘土砖。

第三十条下列单位可享受国家规定的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一)建设经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

(二)生产经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

(三)经有关部门批准经营回收和加工生产性废旧金属及其他再生资源的。

资源综合利用单位从优惠政策中获得的减免税(费)款,应当专项用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第三十一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发展,在并网、电量结算、调峰等方面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优惠。

第三十二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设立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经当地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财政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减免综合开发费。

第三十三条建筑工程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建材产品并且达到规定比例的,建设和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返还墙体建筑材料节能费。

第三十四条利用清理河(渠)道的泥沙生产建材产品的,经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省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批准,免交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废物排放量大、污染重、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项目的,或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厂的,由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方案未经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由资源综合利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综合利用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农业快速稳定进步,发展绿色农业,提倡农业生态发展与技术探索同步走,农业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相结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解决农业生态突出问题,坚决落实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

二、目标任务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和巩固农业技术人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强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广泛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做到“农业生产与经济相结合”、“农业技术与生态相结合”、“农业科技与环境相结合”、“农业执法与改善相结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三、组织领导

成立农业局“农业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持续提高”整改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由农业局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

四、明确部署分解责任

1、结合我18个乡(镇)地域及种植作物情况,农业局为甲方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签定责任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甲方与村委会签定责任状,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综合利用范文篇10

目前,我市麦收工作即将开始,又到了禁烧工作的关键时期,为全面做好今年的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动员会,主要目的就是要动员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各自的分工,全力以赴投入到秸秆禁烧的工作中来,圆满完成今年夏季禁烧工作任务。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小麦秸秆禁烧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

近年来,我市在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上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了,禁烧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工作也基本理顺了,但是我们面临的禁烧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秸秆乱堆乱放现象还存在,加之夏季温度高,天气干燥,火灾隐患不能不防。今年省、市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一丝不苟抓好每个环节,落实好每项措施,确保不出现任何闪失。另外,今年市正在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我市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试点,做好禁烧秸秆工作为全市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晴朗的天空,也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部门要切实抓好禁烧扎扎实实落实好措施,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二、明确职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市委、市政府两办、组织部、农工部、宣传部、环保局、科技局、农业局、畜牧局、交通局、林业局、水务局、公安局、计划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办公室要做到24小时不间断值班,接听电话,做好记录,及时反馈工作进展,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情况,要及时传达市领导各项指示精神,做好上传下达,保证政令畅通。电视局、报社等新闻单位要加大对秸秆禁烧工作的宣传力度,明确专人负责,设立专栏,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处罚措施,要不间断地报道秸秆禁烧工作情况。从现在开始,宣传车、广播要马上动起来,标语、横幅要立即张贴、悬挂,在短时间内迅速营造强大的社会议论氛围,要向农民亮明态度,讲明政策,要让农民明白,今年禁烧的工作力度比前几年还要大,处罚更加严格,通过宣传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的禁烧意识,促进禁烧工作的开展。公务员之家:

各乡镇要集中力量抓禁烧,各乡镇一把手是本辖区禁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落实到人,实行严格的责任制;秸秆禁烧办公室按时对各乡镇、村进行检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部门承担的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将任务逐项分解,实行目标管理;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帮助乡村做好工作,在禁烧时间,市直包村干部原则上接受乡镇的直接管理,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坚持吃住在村,24小时监控不能脱岗;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供电局、交通局等部门都要成立巡逻队按时交接班,巡逻队要加大巡查力度,坚持昼夜巡查,及时发展问题及时处理,决不允许转一圈就回家或聚在一个地方闲聊,如发现脱岗,将严肃处理;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畜牧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禁烧方案中各自的目标任务做好技术推广和资金支持。

总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谁的责任谁负,出了问题,户主要负责,村干部要负责,包村干部、工作队员、巡逻队都要负责,情节较重的要在全市通报,因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三、严格要求、团结协作、保证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进行

秸秆禁烧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秸秆禁烧办公室、包村工作队、巡逻队及各乡镇的每一位同志都肩负着艰巨的政治责任和全市人民的重托,虽然大家职责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希望同志们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合作、通力配合,确保整体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执行秸秆禁烧的有关规定,服从组织安排和决定,一切以工作大局为重,办公室和包村人员要完全脱离本部门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禁烧工作上来。

二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不能擅自离岗。

三要树立良好形象。办公室、包村干部巡查组所有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委、市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同志要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包村干部这段时间主要在村里工作,必须廉洁勤政,树立良好形象。

四要严守工作纪律,从今天开始到7月5日,节假日不休息,办公室确保24小时有人接听电话,巡逻队按照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