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1:26:24

综合服务社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0〕75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总社关于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省社的统一部署,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按合作制原则建设,实行惠民返利,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探索合作制形式。各基层供销社在已经建成的村级综合服务社中,按照合作制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试点,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全市村级综合服务社合作制组织形式;今年新建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力求按合作制原则组建。

(二)实行优惠返利。村级综合服务社按照合作制组织形式发展、管理社员。创新利益分配措施和激励机制。为自愿入社的社员办理社员卡,并建立社员消费积分登记台账。购买一元商品记一分,积分满500分进行返利,日用消费品的返利标准为3%;农资商品的返利标准为1%,返利方式可兑付现金或商品。

(三)增强服务功能。村级综合服务社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功能,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增加服务项目。主要是增加公益性、性的服务项目,力争在今年内,把村级综合服务社的一站式电子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完成。

(四)加强连锁配送。市级公司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增强配送中心实力,加强连锁配送,提升连锁配送率,逐步使市级配送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扩大市场份额,真正发挥供销社流通网络的主渠道作用。

三、实施步骤

(一)调查研究,制定措施。各基层供销社要深入已经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村委会和经营业主,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和基本要求探索推行合作制组织形式的具体措施。

(二)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在今年6月底前,各社选择基础工作较为扎实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实行合作制组织形式试点,8月底完成试点工作,在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推进。

(三)总结经验,规范提高。市社将各社推行合作制工作情况作为综合目标考核的内容进行年度考核。年终,市社对试点村级综合服务社给予适当补贴;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基层供销社给予表彰奖励;对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推行合作制是保持村级综合服务社生命活力的关键举措,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切实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合作制建设工作领导,市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主任黄会明同志任组长,副主任同志任副组长,市社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各基层供销社主任为成员。市社要加强领导,做好协调工作;各基层供销社要统一认识,集中精力,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村村建有综合服务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村消费和服务环境,逐步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内容

(一)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自然村分布等情况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或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加快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实用科技、医疗卫生、保险邮政、移动电信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建设。通过经营连锁、商品配送等方式将现有的民营店及其他经营组织和个人吸收到综合服务社的建设中来,进一步扩大经营服务网络覆盖面。

(二)完善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功能

加强日用品连锁便民店、农资供应连锁店、农副产品(废旧物品)收购店建设,完善综合服务社功能,实现社社有“三店”或“一店三有”目标,积极拓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日用品连锁便民店要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网上服务;农资连锁店在做好农资供应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测土施肥、农机具维修等服务;农副产品(废旧物品)收购店要拓宽市场,扩大收购品种,对产业大户签订产、销合同,开展上门收购,将农村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综合服务社要围绕村务需要,联合政府部门和其它涉农组织,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逐渐成为新农村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规范农村综合服务社内部管理

农村综合服务社日常管理以村委会为主,由村委会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理事长,通过引进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实现统一标识(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组织实施代办服务、统一价格指导,不断提高综合服务社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制度,实行“五有”管理,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服务公约、有商品明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帐、有代办服务台帐。要采取会员制等多种形式鼓励社员参与各类经营和服务,实行多种形式的返利措施,增强综合服务社的经营实力。

(四)加强基层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供销部门要把综合服务社建设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与供销合作社流通企业的对接。充分发挥供销社各龙头企业经营资源优势,帮助、促进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发展,鼓励有资金、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向农村综合服务社延伸,把综合服务社打造成“新网工程”的网络终端。加快县乡村三级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组建配送中心,为农村综合服务社开展商品配送服务。通过网络建设,使供销社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基层。

三、实施步骤

以行政区划村为单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用五年时间完成全县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任务。具体规划是:

年新建和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60个;

年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70个;

年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70个;

2012年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70个;

2013年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78个。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商务局、工商局、税务局、国土局、建设局、广电局、农行、供销社、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做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作。各乡镇(场、区)要明确专人抓好此项工作。从年起,县政府将建立考核制度,把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对经检查验收符合建设标准、且未享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补贴的综合服务社,按照相关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奖励。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3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在全市60%以上行政村建有综合服务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村消费和服务环境,逐步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支持,共同参与。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按照“多元化投入、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因地制宜,通过社村联办、社民联办、社企联办、网点改办、供销社自办、分销点扩办、改造基层社新办等方式,广泛动员,积极支持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服务半径适中、人口密度适当、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要求,统筹规划全市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建设。选址上主要依托村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组建,也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经营网点设施进行组建。

3、完善功能、强化服务。根据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整合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档次,并实行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逐步建设成为新农村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4、健全机构,规范管理。村级综合服务社设立理事会,由村委会确定一名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理事长,公益性服务的日常管理、指导以村委会为主。根据开展服务项目和具体内容,理事会下设副理事长和理事若干名,并明确理事会成员的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三、建设标准

(一)公益性服务项目

1、聘请专职或兼职农技人员,或承接农业、科技等部门委托,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咨询和技术培训;

2、农产品市场信息、农资信息、劳务信息等;

3、代办邮政、通讯、保险、旅游、车(船)票、货物托运,代收水费、电费、电话费等委托及中介服务;

4、提供文化、体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服务。

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起步阶段公益性服务项目必须达到2个以上,农民群众对其服务满意度达到80%以上。

(二)经营性项目

1、设有日用消费品超市,经营品种在300种以上;

2、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包括化肥、农药、农地膜、种子、小型农机具、兽药、饲料等,种类在2大类以上。

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烟花爆竹销售、农副产品购销、废旧物资回收,提供农机具租赁修理、家用电器及沼气维修、餐饮、美容美发、缝纫等服务,经营服务总面积一般不低于60平方米。

(三)社容社貌

室内整洁、卫生,地面硬化处理,货架统一,商品陈列整齐,农资营业场地与日用消费品营业场地严格分开,有基本的消防设施或消防器材;室外环境整洁,场地平整;经营服务人员着装整洁。

(四)经营服务管理

1、供销社、村委会、经营业主根据办社的实际情况,分别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

2、村级综合服务社经营性项目实行“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自负盈亏,按时缴纳税费。

3、村级综合服务社应健全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要求达到“五有”,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统一服务公约、有商品明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帐、有公益性服务台帐。有关管理制度及服务公约要上墙公开。

4、各级供销社应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促进作用,加强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服务与管理,选取吸纳一批开拓市场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参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商品配送

突出抓好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等网络建设。鼓励富民农资、东方超市等龙头企业在综合服务社发展较好的地方建立配送中心。促进综合服务社与“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对接,引进连锁经营方式,实行统一标识,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组织实施代办服务、统一价格指导。起步阶段日用消费品的配送比例达到30%以上,农资的配送比例达到50%以上,以后逐年有所提高。

(六)诚信经营

1、证照齐全,合法经营。

2、开架销售,明码标价。

3、商品来源渠道可靠,建立商品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对进货渠道和供货商进行登记管理,并向农民承诺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4、服务热情,礼貌待客。

5、可提供送货上门和电话预约服务。

四、工作步骤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确保质量”的要求,切实抓紧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1、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市委组织部、供销社前期加强调研,根据基层供销社发展现状和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实际情况,编制好综合服务社创建规划。结合我市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制定详细具体的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并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办点示范,逐步推广。按照《农村综合服务社经营服务规范》的要求,2009年7月底前,重点选择3-5个有条件的村先行试点,对综合服务社进行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报务水平。在总结办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广。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009〕40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政府〔2010〕46号文件实施“千村千社便民工程”的要求,从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出发,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农村社区布局、中心镇村建设等专项规划,依托供销社现有设施、经营网点等为农服务资源,围绕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这条主线,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坚持联合与合作,坚持供销社主办或参与,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建办的多种形式,努力拓展经营服务范围,创新经营服务方式,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省中心村或较大村建成2000家以“两店”(日用消费品店和农资连锁店)为基础的农村综合服务社,确保完成“千村千社便民工程”建设任务。

二、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发展目标。

全省系统从2011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造各1000家农村综合服务社,其中2011年新建282家、改造306家,2012年新建326家、改造332家,2013年新建392家、改造362家,到2013年底,全省农村综合服务社总数达到2000家。

(二)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结合省社“网络建设推进年”活动,通过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的规划布局工作,优先选择中心村和1500人以上的较大村开展试点,在8月底前完成规划布局工作。组织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

2、第二阶段(2012年),各地在试点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典型,采用组织参观学习、推广成功经验和现场示范等手段,加强典型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

3、第三阶段(2013年),继续推进量的扩张,进一步加快质的提升。重点是加强综合服务社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商品配送能力,完善经营服务功能,提升经营服务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农村综合服务社规划布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供销社现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消费市场、中心镇村建设、农村社区布局等要素情况。根据当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确定布点和建设规模。要充分发挥供销社流通企业的作用,参与选址论证和市场前景分析;要结合基层社网店改造升级,整合利用资源,带动基层社发展经营业务。网络薄弱和空白县要把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网络重建规划,作为网络终端的重要载体来建设。

(二)加强联合合作。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经营业主积极参与;要结合供销社流通企业的网络建设,引导其加大建设投入;要广泛联合民政、体育、卫生、文化等有关部门及乡镇村,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特别是要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合合作,争取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努力做到统一规划,优势互补,联合共建。

(三)推进规范化建设。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要以“两店”为基础,逐步拓展经营服务范围,完善经营服务功能。按照全国总社《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的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做到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基础上不断提升,争取到2013年底建成一批具有供销社特色、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功能不断体现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四)对接“新网工程”。加强商品配送能力是农村综合服务社健康运营的重要保障。各地供销社要把农村综合服务社作为“新网工程”几网合一的网络终端来建,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与供销社流通企业的网络对接。进一步加快农资、日用消费品连锁龙头企业及配送中心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商品配送率,促使其在网络终端建设中与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有效对接,逐步建立完善县域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供销社都要成立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各职能处(科)室及相关企业参与的“千村千社便民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各市供销社要把建设任务(附后)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供销社,并加强督促指导,做到层层落实,有效推进。各市、县(市、区)供销社要根据目标任务,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明确时间进度。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全市153个行政村和部分社区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三年规划:年计划建成50个。年计划建成55个,把村级综合服务社办成农村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的村务中心、信息中心、商务中心、服务中心。年计划建成52个。

三、组建形式

鼓励多种形式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实行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

(一)由市供销社出资组建;

(二)由市供销社与村委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出资组建;

(三)由村民或其他社会力量出资组建。

四、建设标准

(一)选址

也可因地制宜,主要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组建。充分利用现有经营网点设施进行组建,并加挂综合服务社牌子开展相关服务。

经营服务总面积一般不低于60平方米。

(二)标识

由市供销社统一制牌。使用由省供销社制定推广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标识。

(三)经营服务项目

根据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村级综合服务社实行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1经营性项目

1设有日用消费品超市。经营品种在300种以上;

2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包括化肥、农药、农地膜、种子、小型农机具、兽药、饲料等,种类在2大类以上。

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烟花爆竹销售、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等其他业务及提供农机具租赁修理、家电电器维修、餐饮、美容美发、缝纫等服务。

2公益性项目

1聘请专职或兼职农技人员。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咨询和技术培训;

2农产品市场信息、劳务信息等;

3代收水费、电费、电话费等;

4代办邮政、通讯、保险、旅游、车(船)票、货物托运等;

5提供文化、体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服务。

公益性服务项目必须达到2个以上。

(四)社容社貌

地面硬化处理,室内整洁、卫生。货架统一,农资营业场地与日用消费品营业场地严格分开,有基本的消防设施或消防器材;室外环境整洁,场地平整;经营服务人员着装整洁。

(五)经营管理

1村级综合服务社根据需要设立理事会。对其公益性服务的日常管理、指导以村委会为主。或作为基层供销社的分支机构,或作为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成员社。

2市供销社、村委会、经营业主根据办社的实际情况。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经营性项目实行“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自负盈亏,按时缴纳税费。

3村级综合服务社管理要求达到五有”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统一的服务公约、有商品明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帐、有代办服务台帐。

(六)商品配送

或指定相关企业与综合服务社签订配送协议,市供销社应组建商品配送中心。开展配送服务,实行连锁经营。起步阶段日用消费品的配送比例应达到30%以上,农资的配送比例应达到50%以上,以后逐年提高。

(七)诚信经营

1证照齐全。

2商品摆放整齐。明码标价。

3商品来源渠道可靠。对进货渠道和供货商进行登记管理,向农民承诺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4服务热情。

5可提供送货上门和电话预约服务。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市供销社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供销社,办公室下设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市供销社抽调人员组成。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6

一、组织形式

在各镇(工业区)组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性质的“村级便民服务社”,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后统一发证。

各镇“村级便民服务社”负责对本镇设立的服务网点进行指导、管理。

二、服务点设置

(一)开设一个60~80平方米的小型综合网点(小超市);

(二)开设一个10~l5平方米的老年人服务的理发服务室。

三、设施配置及资金来源

(一)服务点房源由所在村负责提供;

(二)服务点的装修和设备费用、理发员、服务员的培训费用由区财政负责;

(三)老年人理发券费用由镇财政负责。区老龄办负责统一印制发放理发券,60岁以上每位老年人每年发放12张,每张价格3元。此项经费由镇财政承担,理发员按月到服务社凭理发券兑现。

小超市实行市场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四、人员招聘和培训

(一)招聘对象及条件: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协保、失业人员、失地无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进步、遵纪守法、有较强的责任心;

2、身体健康,取得健康证明,能适应工作岗位;

3、超市经营者应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4、理发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服务水平;

5、年龄在法定的劳动就业年龄段。

(二)招聘人数:每个服务点按每500名服务对象招聘理发员1名、小超市招聘经营者1至2名;

(三)招聘办法: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录取。理发员和小超市经营者经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区劳动保障部门发放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四)招聘录用后,村级便民服务社应与理发员和小超市营业员签订上岗协议,并到区职业介绍所办理用工登记手续,按规定缴纳小城镇社会保险或农保,以及非正规就业从业人员综合保险。

五、组织管理

(一)村级便民服务社理发服务点的组织管理

l、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村级便民服务社”,的指导。服务点的日常管理由各镇“村级便民服务社”负责;

2、服务员工作要求:

(1)身体健康,按规定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

(2)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服务用品天天消毒,坚持正常上班,上班时间穿工作服;

(3)对行走不便的老年人要实行上门服务,不得加收服务费用;

3、理发券由各镇“村级便民服务社”老龄干部负责发放给老年人,老人凭券理发,一次一张;

4、服务员每月25日凭理发券与各镇“村级便民服务社结算。各镇“村级便民服务社”必须及时支付理发券款,服务点日常费用由服务员自理;

5、各镇“村级便民服务社”要经常检查指导服务点的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表扬先进,相互促进。

(二)村级便民服务社(小超市)的组织管理

l、区供销社负责对便民网点经营管理上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

2、“小超市”的店名统一为“上海*综合便民服务有限公司*(村名)店”;

3、“小超市”的经营要求:遵纪守法,规范经营,做到“五个统一、三个不准”即:店名统一,广告用语统一,货架统一,价格标签统一,货物配送统一;不准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商品,不准短斤缺两、以次充好,不准销售经营范围外的商品;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解决乡村“买难”卖难”问题,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全市153个行政村和部分社区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促进全市乡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年计划建成55个,把村级综合服务社办成乡村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的村务中心、信息中心、商务中心、服务中心。三年规划:年计划建成50个。年计划建成52个。

三、组建形式

鼓励多种形式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实行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

(一)由市供销社出资组建;

(二)由市供销社与村委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出资组建;

(三)由村民或其他社会力量出资组建。

四、建设标准

(一)选址

也可因地制宜,主要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组建。充分利用现有经营网点设施进行组建,并加挂综合服务社牌子开展相关服务。

经营服务总面积一般不低于60平方米。

(二)标识

由市供销社统一制牌。使用由省供销社制定推广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标识。

(三)经营服务项目

根据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村级综合服务社实行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1经营性项目

1设有日用消费品超市。经营品种在300种以上;

2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包括化肥、农药、农地膜、种子、小型农机具、兽药、饲料等,种类在2大类以上。

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烟花爆竹销售、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等其他业务及提供农机具租赁修理、家电电器维修、餐饮、美容美发、缝纫等服务。

2公益性项目

1聘请专职或兼职农技人员。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咨询和技术培训;

2农产品市场信息、劳务信息等;

3代收水费、电费、电话费等;

4代办邮政、通讯、保险、旅游、车(船)票、货物托运等;

5提供文化、体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服务。

公益性服务项目必须达到2个以上。

(四)社容社貌

地面硬化处理,室内整洁、卫生。货架统一,农资营业场地与日用消费品营业场地严格分开,有基本的消防设施或消防器材;室外环境整洁,场地平整;经营服务人员着装整洁。

(五)经营管理

1村级综合服务社根据需要设立理事会。可由村委会确定一名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理事长。按照组建主体的不同,对其公益性服务的日常管理、指导以村委会为主。或作为基层供销社的分支机构,或作为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成员社。

2市供销社、村委会、经营业主根据办社的实际情况。分别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经营性项目实行“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自负盈亏,按时缴纳税费。

3村级综合服务社管理要求达到五有”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统一的服务公约、有商品明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帐、有代办服务台帐。有关管理制度及服务公约要上墙公开。

(六)商品配送

或指定相关企业与综合服务社签订配送协议,市供销社应组建商品配送中心。开展配送服务,实行连锁经营。起步阶段日用消费品的配送比例应达到30%以上,农资的配送比例应达到50%以上,以后逐年提高。

(七)诚信经营

1证照齐全。合法经营。

2商品摆放整齐。开架销售,明码标价。

3商品来源渠道可靠。建立商品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对进货渠道和供货商进行登记管理,向农民承诺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4服务热情。礼貌待客。

5可提供送货上门和电话预约服务。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市供销社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供销社,办公室下设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市供销社抽调人员组成。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8

一、现状与成因

众所周知,从五十年代供销社的组建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里的计划经济时代,广大农村、农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产品收购都是由供销社来完成的,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与农相生,与农相伴,与农相进,无论是经济恢复时期的稳定市场,巩固政权,计划经济时期的沟通城乡,保障供给,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拓宽渠道扩大流通,其根本点都是起着沟通农民与政府,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丹江口市供销社也是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经营规模、经营网络、经营资本,为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源供应和农产品收购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改革开放市场放开后,企业的经营体制、经营机制、经营设施、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各类矛盾问题突出的暴露出来,基层企业基本成了优秀人员走光,经营资产亏光,优势业务丢光的“三光”局面,成为“空壳社”。2000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民营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市供销社抢抓机遇,科学部署,对全市14个基层供销社实施了依法破产、3个基层社实施民营化改革,使1400多名职工得到了转变身份和移交劳动保障部门托管安置,化解银行债务7700多万元,人员消化了,包袱甩掉了,但由此而带来的17个基层社和340多个经营网点消失,出现了现在供销社在农村无机构、无阵地、无网络、无人员、无资金的五无现状,给广大农民的买卖带来极大困难,农民朋友说,供销社不在了,我们买卖也不方便了,真是一家不便万家难。供销社从而丧失了为农服务的职能作用,因而要使供销社重新站立起来,重振雄风,首先就必须建立具有新特点、新功能的经营网络。

二、成效与问题

二O*年以来,市供销社根据国家商务部、十堰市供销社、市政府关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方案,时刻牢记供销社的服务宗旨,积极发展农村经营网络建设,按照一定的标准,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调查摸底,精心筛选,把有经营能力,有一定规模,且当地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网点,确定为综合服务社发展对象,优先发展三个一批:即:以原基层社门市部和分销店为基础,规范恢复一批;以边远村组原有的双代店为基础吸纳一批;以原供销社职工及有经营能力的人为基础网络一批,使综合服务社成为“四千工程”的辅助工程。根据规划和十堰市社“四千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市情、社情,按照边发展边规划,在规划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方针,已成立土关垭银洞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凉水河农资专业合作社、官山赵家坪土鸡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植、农资、生活消费等专业合作社25个。在六里坪、丁家营、习家店新建农村超市25个,在均县镇、三官殿、土关垭等建连锁门店25个,在浪河、六里坪、三官殿、丁家营新建综合服务社25个,农家店21个,农民经纪人15个,这些网点的发展为供销社在农村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它的幅射面积小,受益人口少,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这与新网工程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与竹山、公安、赤壁、黄冈等县市相比差距甚远,主要问题是四缺:

1、缺整体规划。这些网点专业合作连锁缺乏规划,布局也就不尽合理,硬件建设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2、缺连锁配送。由于没有龙头企业配送中心,更无物流运输设施,导致经营户各自进货,非常不便。

3、缺市场监管。目前农资放心店、连锁店、农村超市虽发展了不少,无人监管致使隐患多多。

4、缺服务协调。由于没有主管部门从业人员的培训,这些经营过程出现问题无人管理,无人协调,不能全靠经营者自己解决。

三、建议与措施

根据我市山区、库区的区域特点及经济状况、农民收入等情况,发展建设好我市的新网工程,要解决思想,整合资源,科学谋划。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供销社鄂合发*号文件精神,利用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创建农村综合服务社,集村务、商务、服务于一体,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使之收到政府得民心,供销社得阵地,村级得收入,经营者得实惠,农民得服务的多重效果。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1、在政策扶持上要增加“含金量”。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村民的理念,利用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创建经营网络。商务部门“万村千乡”工程补助资金应优先用于建综合服务社,建议省、市政府把村综合服务社列入“以钱养事”范围,可按村店年补助1万元或按人平补助1元的标准,委托给有人才、有网络、农民信得过的供销社系统依法运作,总之要在资金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扶助。

2、在综合服务上,要增加“硬投入”。

首先要制订标准,起初可主营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开办医务室、图书室兼营各种业务。其次在硬件投入上,应按总人口或年销售额配备物流配送车和检测设备。

3、在服务经营户上,坚持“两手抓”,一手要依法监管,一手要创造优良的经营环境。

具体措施:

1、合理选择站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建立要考虑经营服务半径,可建在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内,也可以村级组织办公场所为中心创建,还可以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级中心地段创建。

2、实行多元投入,可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办,也可以由村民个人开办或合资参股;可以个体经营,也可以合作经营。

3、慎重选择经营者。选好经营者是建好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关键。经营者可以是有经营能力的村干部,或村里的经营能人,还可以是下岗或退休干部职工。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围绕市社年初工作会议和市社有关文件要求,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县区供销社及投资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推动全市供销社系统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二、考核范围

各县(市、区)供销社及其参控股企业,各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以及市社各投资企业等。

三、考核办法

(1)先进单位:由各县(市、区)供销社和市社投资企业根据附表1和附表2据实认真填写上报2012年度工作业绩,所填报的数据必须与上报市社的统计数据、财务数据相一致。对“社有企业资产总额、政府支持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政府专项发展资金”及其他不能直接调取的数据指标及证书复印件等,必须随附表集中上报市社。市社通过综合考核打分排序,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即授予“2012年度全市供销社系统目标责任考核特(一、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2)先进基层社、先进专业合作社、先进综合服务社

由县(市、区)社推荐,经各县(市、区)供销社统一审核后上报市社。原则上每县(市、区)可推荐基层社2-3家,综合服务社2-3家,专业合作社3-5家。市社各投资企业也可推荐自办的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并直接上报市社。市社通过综合考评,基层社和综合服务社各选取前5名、专业合作社选取前10名,分别授予“2012年度全市先进基层社”、“2012年度全市先进综合服务社”、“2012年度全市先进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

市社通过综合评审,对上述先进单位,本着“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授予奖牌,并予以通报表彰,同时抄送当地人民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主要负责人,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四、工作要求

综合服务社范文篇10

1发展概况

2014年,淮阴区政府在全区试点推进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即在不改变农户家庭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前提下,以村为单位,组建以服务农耕、方便农户为主要任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它通过土地耕作方式的流转和市场化运作,为入社耕地提供从种到收统一、集中、连片的“一体化”管理,为入社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一站式”服务,具有村级组织和合作组织的双重优势。首批,30多个村试点村发展出“服务社+农民”、“服务社+企业”、“服务社+家庭农场”、“服务社+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逐渐实现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品牌,形成耕作环节涉及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服务模式,涌现了棉花庄镇军田村、凌桥乡泗河村、码头镇太山村等一批培植发展典型。以码头镇太山村为例,该村成立石工头土地耕作服务社,动员213户农户、500亩地入社,成功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育秧栽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播种,合计为入社农户每亩减少成本近160元,而粮食产量因为规模化种植每亩提高了近百斤,用药次数也比之前要少,粮食的品质得到了提高。试点工作获得了成功,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6月23日,淮阴区召开了全区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全区推广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经过两年的发展,淮阴区21个乡镇已注册登记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130多家,规模耕作土地10万亩,服务农户近万户,亩均节约农本约100元,亩均农作物增收100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万元,村级土地耕作服务社的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肯定,被评为“江苏省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成果奖”。

2运营模式

村级土地耕种服务社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第一种,针对偏远乡镇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滞后的乡镇,土地流转价格平均折算为650斤水稻,此类乡镇适合由村集体流转土地,统一管理耕种,所增效益为集体收入,村民共享。第二种,城郊乡镇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较好,土地流转价格平均突破850斤水稻的,亩均土地流转价格高于1000元/亩的,此类乡镇适合不流转土地,由村集体提供“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服务,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3推广经验

3.1必须以充分调动村干部和农户积极性为前提

村级土地耕作服务社的第一步就是解决谁来整合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耕种的问题。经过实地调研,我们认为关键是调动好“两个积极性”,即调动好农户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对于农户,通过讲解实行土地耕作服务的目的,宣传引导农户算好经济账,即:土地交由服务社统一耕种,不仅可以获得不低于自己耕种收入的租金,还能腾出时间外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达到一举双赢的效果。对于村干部,区政府出台文件明确规定,村干部领办服务社,报劳取酬,服务社经营服务产生的收益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按议定比例提留公积金用于服务社扩大再生产,剩余部分用于村内社会事业、公益事业等开支使用,造福全体村民。这样一来村干部的收入得到了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了增加,群众的福祉得到了提升,可以有效增强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举三得,让不少村干部主动要求参加首批试点。

3.2必须以找准发展模式紧密联系实际为核心

推广土地耕作服务社的目的是实现土地规模化耕种,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区政府根据各个乡镇和村居的实际情况,鼓励各个服务社因地制宜,采取适当模式,开展规模化耕种,切实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经过充分调研,设计出两种运行模式:一是针对偏远乡镇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滞后的乡镇,此类乡镇适合由村集体流转土地,统一管理耕种,所增效益为集体收入,村民共享。二是城郊乡镇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较好,此类乡镇适合不流转土地,由村集体提供“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服务,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两种模式紧贴淮阴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农户的拥护和支持,也是服务社得以快速推广开来的关键。

3.3必须以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各类资源要素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