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能动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1:58:13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略)

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

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板书)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精神状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的。

(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板书)(这是本框

的重点,是唯物论、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运用)

关于二者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夸大主观能动性;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只看到了客观决定主观,不能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受制约的同时,仍然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这都是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先看例子:

师问:1958年()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可谓

“干劲冲天”但为什么当时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呢?

教师归纳:当时我国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尽管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效果不大,甚至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这说明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效果的性质上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效果的量上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有时会“事半功倍”,有时会“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几种错误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板书)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某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该地区人民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

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的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的分析,该地区人民认识到本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略)

教师分析: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受二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与人们所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认识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这句话既表达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表达了规律和条件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制约性)因此,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的,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这些客观条件,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我们应该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抑制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

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结]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我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结束,总结归纳:主观因素包括那些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师分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的、增强的。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和利益出发点等。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着“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会增添新的主观因素,这些不同的主观因素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但邓小平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他的坚强意志来源于何处?

生:(略)

师总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对祖国、对人民那种深沉的爱,支撑起邓小平的坚强意志。这说明利益出发点问题是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具体怎么做呢?)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根据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的、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

1.有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段水,向上进行喷灌,向下滴灌,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A)

A.人们能自觉的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人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C)

A.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B.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2

关键词:电视编导;主观能动性;节目创作

在当今的电视制作行业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艺术与信息之间一定要产生某种联系,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融合。在这种状况下,电视编导就一定要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素质,充分掌握社会的流行元素以及发展形式,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使其能够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在推动自身节目发展的同时,也能推动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

一、电视编导在节目策划和呈现过程中的作用

(一)电视编导是节目创作的核心。在一档栏目生成的过程中,电视编导是整体节目制作的核心人物。在进行节目拍摄以及制作之前,首先应该进行的任务就是对节目的性质进行定位,并对节目的流程进行策划。而在这些准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电视编导都是一个不能缺少的人物。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媒体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节目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趋向于细致发展。在此过程中,电视编导的工作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并趋向于程序化发展。总体来说,在整个节目录制以及创作的过程中,电视编导一直处于核心的位置,并决定着整档节目的发展去向[1]。(二)电视编导能够引导大众的视野。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确定,在一档节目中,电视编导是一个不能缺少的存在。换句话说,电视编导会决定一档节目质量的高低,同时也会决定节目的整体格局以及形式定位。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各种各样的媒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对电视节目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电视编导能否利用自身的经历以及主观能动性对节目进行重新审视,提升其价值,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及共鸣,就成为节目能够继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二、电视编导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节目创作

(一)提升电视编导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把握节目定位的创作技巧。众所周知,检验一档节目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观察其收视率。而决定收视率高低的因素自然就是观众。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一档节目只有能够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喜好以及心理需求时,其才能够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以及好评,进而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因此,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电视编导就一定要对大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喜好进行分析,并随时调查大众的审美标准,以此对电视节目的总体风格进行定位[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的生活速度逐渐加快,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忙于学业的学生,还是忙于工作的职场人员都会肩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观看电视节目是其能够进行的最快、最简单的情感宣泄方式。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大众的烦恼以及压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并且在此过程中,大众也能够通过电视节目获取一定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素养。所以,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中,电视编导一定要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能够对社会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在坚持电视制作原则的同时,为大众创造一种能够释放压力的氛围,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二)丰富电视编导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创作出多元化的电视节目。通过调查显示,我国自2004年在湖南卫视播出了一档名为《超级女声》的选秀节目之后,选秀就成为娱乐节目的主要潮流,比如《中国好声音》、《星动亚洲》以及《快乐男声》等等。一时间,几乎全国各地的卫视电视台都开启了这样的一档节目,甚至连我国的中央电视台也对其进行效仿。但是在该类节目发展的数十年中,该类节目的创意以及闪光点已经被挖掘光了,其收视率也有所下降。当选秀的热潮退去之后,新一类型的节目又被挖掘出来,在2013年,湖南卫视花费重金从韩国电视台买回一档大型亲子节目的版权,并将其定名为《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于是,在这种状况下,亲子类、真人秀的节目又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主流。但是在此过程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该类型的节目虽然在推广之初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由于其自身的定位没有发生改变,导致其呈现出了疲软的状态。相较于《爸爸去那儿第一季》,新一季的节目收拾看呈现出了大幅度的下降。因此,电视编导在进行节目创作时,一定要丰富自身的认识以及主观能动性,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丰富节目的性质以及内涵,使其能够朝向多元化发展[3]。在当今媒体主流的年代中,信息的来源会大大提升,网络中的丰富信息也会吸引住大量观众的注意力。不难发现,在当今的时代中,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再习惯通过电视获取信息,他们更喜欢在网络上进行浏览。在此种形势下,电视编导就一定要进行突破,打破电视节目制作的禁锢模式,使其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在信息媒介层出不穷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此外,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电视编导可以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不同的元素进行整合,提升节目的丰富程度。比如浙江卫视所推出的《十二道锋味》,就是一档包含真人秀、美食以及脱口秀的节目。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以及丰富性,使其成为一档较为成功的节目。(三)稳固电视编导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策划出丰富的受众互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当今的新媒体横行的时代中,各种社交软件以及新媒体平台也在不断产生。在其对电视节目制作形成威胁的同时,其也成为了为电视节目提供受众互动的关键因素。关于这一情况,通过每年都会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能够看出来[4]。在传统的春节联欢晚会中,节目与观众取得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书信。这种互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便性。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社交软件以及视频播放平台的产生,大众与节目的沟通变得逐渐便利,由短信沟通变为现场电话连接,再到如今的网络沟通、弹幕评论以及节目评论,节目能够实时接收大众的反馈,提升了沟通的效率。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加强与受众群体的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大众的观看兴趣,丰富节目的价值,同时也能使得节目受到真实的反馈,进而能够帮助节目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升自身的整体质量。针对于电视编导来说,提升节目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效率,能够使得自身快速获取大众的心理需求,掌握其心理需要,进而创作出能够满足大众兴趣的节目,丰富节目的内涵,推动节目的积极发展[5]。

三、结语

终上所述,在信息不断更新,媒体行业竞争逐渐紧张的当今时代,电视节目的编导不仅要面对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同时也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行业的竞争。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电视编导一定要提升自身的主卦能动性,赋予节目更多的特点以及意味,提升自身的创作技巧,掌握流行的形式,在把握节目整体的质量的同时,对其进行丰富,使其能够多元发展,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推动节目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佳慧.新时代背景下的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J].中国神舟,2011,02(12):48-49.

[2]赵一旭.浅谈新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J].中国报业,2015,06(11):77-78.

[3]侯倩.新时期电视编导的节目创作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4,04(14):47-48.

[4]杜佳慧.谈电视编导的主观能动性与节目创作[J].中国新闻发展,2015,08(21):44-45.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3

【关键词】计划性;主观能动性;质疑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服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终极目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无庸置疑的。”因而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个体生命质量为宗旨,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的价值,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那么什么才是学生的终于幸福,怎样才能做到终生幸福,那就是紧跟上时代的潮流和进步,不断学习和终生学习,新时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1.预则立,不预则废

首先要谈谈的是学习过程中计划性的重要性。不论做什么样的事,都要事先制定计划,提高行动的预见性,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一些;否则心中无数,盲目行动的话,就会导致失败。学习亦是如此。

总的来说,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科学选择;有利于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为了适应目前教材改革的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应在体现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加深拓宽知识领域的这种原则。有些同学虽然具有了学习的热情,但是因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缺乏自我监督自我规划,结果经常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学习过程显然比较被动。但是有了学习计划之后,有了在学习方面的长远打算、近期安排,就可以按照计划定期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这对克服学习上的懒散、惰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2.根深才能叶茂

这是从基础性这个角度来说的。

众所周知,盖楼首先得打好基础,否则难以支撑起沉重的楼体。学习的道理亦如此。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裕,就如同浮萍一样浮在水面上,随风漂东倒西歪,就会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不得不重新起步。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学习要抓住基础知识,既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难于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

当然打基础切不可心浮气躁,投机取巧。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循环渐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3.一勤天下无难事

这是从勤奋性,也可说是主观能动性角度阐释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两句话都深刻说明了勤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勤奋是一个人后天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俗话还说:“学习就是捡芝麻,不知道哪个有用。捡多了,就成了西瓜了。”它也教给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多看书,要勤思考,看到知识点就试着记一下,等到知识点积累多了,便自然和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集少成多,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这样早晚能点石成金。

4.学会质疑

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有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成为教学实践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鼓励学会质疑呢?

首先,要求学生善于提问。教师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提问,对提问要“有的放失”。

其次,鼓励学生相互自己提问与争论。自己提问是动脑的结果,甚至要求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最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一方面,在时间上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方法,把全部时间占满,而留下几分钟让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不要急于“倾箱倒筐”,把话说尽,而应“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老师要做到点拔之功,而主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4

普通高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呢?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质的飞跃。

一、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产生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分析

1、学生自身的需要

需要什么,就会努力去做什么。普通高校学生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办事不再仅仅凭兴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他们根据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从事学习和锻炼,拟定自身发展的目标,从而在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内部动力,满足需要并伴随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大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加深认识,扩大认识范围的需要,进而有效地投入到这些体育运动中去。

二、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途径

1、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普通高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水平,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学生会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他们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将产生良性的循环。

2、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假如教材内容贫乏、单调或是简单的重复,往往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消极的情绪,这哪还能产生主观能动性呢!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中,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木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

在体育锻炼中,一个优美的腾空,一次气势磅礴的用力,一段节奏明快的连动,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感既决定于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也决定于人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动作过程的自我欣赏能力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大力发展运动俱乐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练中去。

高校学生思想积极,充满活力,在走入社会之前,他们对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运动俱乐部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校园团体,它是建立在体育银炼和比赛的基础上,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新兴活动团体。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的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既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当有利。运动俱乐部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越来越深远的意义。

4、充分搞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主动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5、抓好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教师那儿得到的,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课艺术、组织练习能力、传授知识的准备性和深度决定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是层次性,因而,加强教师的本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6、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运动条件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方面由于客体的吸引作用和意义而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挫折、失败、产生失望、自弃的消极情感,对于好的情感我们要保持、培养。而对于有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情绪,则应尽量避免或帮助消除,在教学中,对于那些难度大、技术复杂的教材内容,采取精讲多练、婚序渐进、绍量(减少动作的距离、速度、负重等)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克服困难,最终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比赛法、游戏法等对抗性较强的练习方法能让学生乏味疲倦的情绪有积极的作用。最后,加强学习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5

1.预则立,不预则废

首先要谈谈的是学习过程中计划性的重要性。不论做什么样的事,都要事先制定计划,提高行动的预见性,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一些;否则心中无数,盲目行动的话,就会导致失败。学习亦是如此。

总的来说,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科学选择;有利于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为了适应目前教材改革的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应在体现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加深拓宽知识领域的这种原则。有些同学虽然具有了学习的热情,但是因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缺乏自我监督自我规划,结果经常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学习过程显然比较被动。但是有了学习计划之后,有了在学习方面的长远打算、近期安排,就可以按照计划定期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这对克服学习上的懒散、惰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2.根深才能叶茂

这是从基础性这个角度来说的。

众所周知,盖楼首先得打好基础,否则难以支撑起沉重的楼体。学习的道理亦如此。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裕,就如同浮萍一样浮在水面上,随风漂东倒西歪,就会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不得不重新起步。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学习要抓住基础知识,既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难于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

当然打基础切不可心浮气躁,投机取巧。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循环渐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3.一勤天下无难事

这是从勤奋性,也可说是主观能动性角度阐释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两句话都深刻说明了勤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勤奋是一个人后天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俗话还说:“学习就是捡芝麻,不知道哪个有用。捡多了,就成了西瓜了。”它也教给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多看书,要勤思考,看到知识点就试着记一下,等到知识点积累多了,便自然和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集少成多,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这样早晚能点石成金。

4.学会质疑

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有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成为教学实践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鼓励学会质疑呢?

首先,要求学生善于提问。教师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提问,对提问要“有的放失”。

其次,鼓励学生相互自己提问与争论。自己提问是动脑的结果,甚至要求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最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一方面,在时间上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方法,把全部时间占满,而留下几分钟让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不要急于“倾箱倒筐”,把话说尽,而应“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老师要做到点拔之功,而主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6

讲述趣味故事:“鹿死谁手”——孙手

古代有一个皇帝,有一天他命令手下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员大将陪同他外出打猎,经过一番追逐,有一员大将的一只箭射中了一只鹿,但是,究竟是哪一员大将射中的,开始谁也不清楚。这时候,皇帝叫大家先不要去看箭上刻写的姓氏,而要大家猜一猜是谁射中的。于是,八员大将众说纷纭。

1、赵:“或者是王将军射中的,或者是吴将军射中的。”

2、吴:“不会是我射的,也不是王将军射的。”

3、钱:“如果这只箭正好射中鹿的头,那么肯定是我射中的。”

4、李:“即使这只箭正好射中了鹿的头上,也不可能是钱将军射的。”

5、周:“赵将军猜错了。”

6、王:“赵将军没有猜错。”

7、孙:“我可以断定是郑将军射中的。”

8、郑:“不是孙将军射中的。”

大将们猜完之后,皇帝命令赵将军把鹿身上的箭拔出来验看,证实八员大将中有三人猜对。那么,我们如何判断:究竟鹿死谁手呢?

(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有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有哪四方面的表现?(提问)

我们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谁你所愿,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它要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板书)

一、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所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首先是一种本质的联系。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都可以称为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才是本质的联系,才可能称之为规律。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规律,其次是一种必须联系。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规律,再次是一种稳定的联系,它是贯穿在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的相对稳定的联系,重复性是稳定性的表现,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一定要重复出现。例如,只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而磁场的变化,必须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这就是电流与磁场之间稳定的关系。

规律最主要的性质就是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改变规律,人只能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例如:“万有引力规律”、“生物遗传规律”。正如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体现规律客观性的寓言。

有个寓言说,有一家人养了一头母牛,平时都是每天挤奶一次以供自用,一天主人决定要宴请客人,便想每天挤下一些奶积攒着,等到请客那天牛奶会丰富些。可是又一想,离请客的那天还有一个月呢?如果挤下来放到那天,不都要变质了吗?还不如在牛肚里储藏着,到时候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好!于是他就这么做了,请客的日子来到了,宾客们纷纷入座,那主人便兴冲冲地跑去挤奶,结果大失所忘,一滴奶也挤不出来。从这个寓言,我们可以看出,牛乳分泌奶汁有自身的规律,人的认识必须符合这个规律。否则,凭想当然办事,必然会闹出上面那个牛主人的笑话。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例如:“拔苗助长”的寓言,1958年我国。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

例如,大家都知道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妇当时在十分简陋和极其原始的实验室里花了45个月的时间,耗费了2000吨的化学药品和800吨水,才从400吨粗杂的沥青矿石中提炼出一克镭的化合物,这个过程可说是千辛万苦、呕心沥血了。又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1000多次才发明电灯……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总结:.......

三、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规律(板书设计)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含义

2、客观性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资料:皮匠和和尚

从前,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小庙里也有三个和尚,他们看见这三个皮匠,气就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凭什么说‘三个和尚无水喝’?要修改辞典,把谬传千古的偏见颠到过来?”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却非要讨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上帝一言不发,把他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只见房子宽敞明亮、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上帝奇怪的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7

关键词:“出工”与“出力”教学质量内因与外因质量保证体系评估机制。

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查以及认证时,既要考虑到影响教育质量的外在因素的制约作用,更要注重教师个体内在主观因素的发挥程度。而这个主观因素发挥的程度又表现为两个维度—“出工”与“出力”。

一般地说,“出工”即指一个工作人员在社会或单位规定的带有强制性的工作时间段上班(通常为8小时)。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同样是上班,花费同样的时间,其工作量、工作的强度以及工作的效率或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换句话说,“出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人整天都在上班,但有的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水、一支香烟安坐一天,有的是说说笑笑、得过且过以打发时光,有的喜欢作表面文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业务不思进取、不认真观察和思考、不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机械重复既有的内容。这种人的工作成效可想而知;另一种人则是感觉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根本不够用,还要搭进去大量的业余时间—下班后的、晚上的、周末的、假期的等。他们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在自己深深热爱的这份工作上,对工作精益求精,认真地观察着、思考着、研究着、探索着、讨论着。他们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也常常感觉辛苦和劳累,但同时感觉活得充实,工作有劲头、也有奔头。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血汗换来的工作的进步、业务的精熟、成效的获得,赢得了同伴、同事以及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和幸福。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或工作观,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考察,这是由于内因不同所导致的,内因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上述的“出工”可看作外因,“出力”可看作内因。这种内因决定外因、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现象在任何行业、领域或场合都是普遍存在的,道理也都是相通的。同样地,在教育教学领域,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即内因)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在建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的内因(即“出力”)与外因(即“出工”),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内因与外因涵义

不言而喻,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授课质量。而影响一个教师教学质量或效果提高的因素既有外在的(“出工”),,也有内在的(“出力”),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可知,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即外因只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条件,而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内部因素即内因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其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所谓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因,即能够给教学质量带来改善和提高的必备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学历、教龄、职称、科研水平等)、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的内容及课程体系、生源质量、培养的计划及目标、日常的教务教学管理等。这些外在因素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教师按规定的时间和基本要求到教室去给学生上课即所谓的“出工”来实现的。这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得以保证。然而,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应当是一种创新型素质教育,是实施一种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启发诱导式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科学、正确、积极的人生观。而这一切光靠“出工”则未必做得到,还要靠“出力”即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作用的发挥。所谓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简言之,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思想上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努力程度。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效果。因为如果要保证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或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即“出力”),则要求任课教师必然广泛阅读和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必然认真探究教学的艺术、方法(诸如深入浅出、浅入浅出、启发诱导、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等)及创新教学模式。因此,那些反映创新性教育的、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也应当在目前正在构建的质保体系中有所体现。

大学与中小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不同是中小学教师实行坐班制,即8小时工作制。而大学教师则不然,他们除了保证必须的课堂教学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全由个人自由支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企业公司的一般职工那样,工作之余可以随意潇洒休闲,不用担忧如何上好明天的班,而是要考虑下一节课的进程、内容、性质等,尤其要考虑并认真准备如何上好下一节课,包括方法、程序、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把握、应补充和丰富内容、欲达到的效果、需参考和阅读那些相关资料等等。而这些显然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大学教师在授完课后,这些大量的课后时间有多少是被用来思考、研究并着手提高教学质量的呢,据了解,许多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如外语类的、政治法律类的、计算机类的等,纷纷在外面兼职任教,而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种可应付的差使,有的甚至还颠倒了本职和兼职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这两大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理当将自己毕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单位所赋予的自己责无旁贷的教学及科研这一本职工作之中去,孜孜以求地提高其本职工作—教学的质量。而这种意识和精神及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正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因即内因之所在。只有当教师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和水平,积极主动地、想法设法地、孜孜以求地去提高其教学质量,去上好每一堂课,这样就称之为“出力”。只有真正处理和解决好教师的“出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解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滑坡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当前,各个教学单位为提高教育质量,纷纷采取措施制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综观这些保障体系,大多只重外在因素的控制,如教学环境、软硬设施的改善与提高,教师教学计划及目标控制等,而很少涉及和关注教师自身教学主观积极性这一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构建的教学质保体系中,如何影响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主观能动因素(即“出力”)呢,怎样才能衡量和监督一个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呢。

首先,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为保证教学质量,其全过程都应处于受控状态。为此,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即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这一体系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借鉴企业领域的相关理论及模式,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目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理论及其保证体系模式主要是IS09000族标准的2000版。它是在1994版的基础上的改进和完善,使IS09000族标准具有了更广泛的适应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引用这一理论及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和结合教育教学的特性,并从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外因的角度,考虑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其次,为配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需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增强教师对一般的教学理念的认同意识。根据IS09000族标准建立的教学质保体系,可以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各因素都包含其中,并使各环节、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但是不应忘记IS09000的2000版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即所制定的质保体系要广泛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和看法,争取他们对标准的认同,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因此,在正式公布和实施所构建的教学质保体系之前,先要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为此,可以根据一般的教学理念,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努力提高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教学)的质量是任何一位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学及研究是教师的基本使命等,设计一系列问卷对广大教职工进行调查。如:

1)你认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吗,A、是;B、否;C、无所谓。(附原因)

2)你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理当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事业上去吗,A、是;B、否;C、无所谓。(附原因)

3)你认为本职与兼职哪个更重要、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A、本职工作;B、兼职工作;C、无所谓。(附原因)

4)你认为这些因素—教案的编写、专业研究论文、教学研究论文—哪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密切,A、全部;B、大部分;C、全无。(附原因)

5)你对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对教案的编写、专业论文及教学论文的撰写做出严格或较高的要求的态度如何,A、应当这样;B、不可理解;C、无所谓。(附原因)

可以预见,绝大部分教师将会而且应当会选择A答案。这样,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态度和思想认识将会在共同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上统一起来。从而根据前文述及的管理理念及模式而构建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将会在全校顺利的贯彻和执行,进而可以在全校形成一个讲求质量的文化氛围;

第三,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衡量、了解和督促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方面发挥作用。现在大学有许多教师是出于种种原因而留校任教的,而非单纯而且很少是出于对教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当前,基本上无法控制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思想上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发挥程度—但可以通过这些内因外化的手段或方式对此进行衡量和督促。

1)检查教师的教案。对于新进校的年轻教师,通过检查其教案可以了解其课前准备情况是否充分、完备;对于老教师(相对于刚进校的年轻教师而言),通过检查其教案可以了解到其是否重新、认真地备课,备课内容是否反映了所教学科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案能否反映出创新教育的理念,有无自己的创新或独到之处,等等。很难想象一个不写教案或者教案写得很简略的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努力提高其教学质量。尽管有的老师认为不久的将来教师的教案将上传到电子公告板上公示,但是否每位教师都必须这样做,如何保证每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对于教案的是非曲直又由谁来监督评判,所以,在建立教学质保体系时,对于教师的教案工作应给以足够的重视,至少要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有意义的;

2)考查科研成果。这可从两方面情况来衡量。其一,所教授学科的专业情况。它反映出教师对该学科领域的关注和钻研情况,这类文章发表得多,则反映出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讲得透彻,会向学生传递更多、更新的信息;其二,教学研究论文。这类论文较之于专业的学术论文,显得浅显、通俗些,但也能反映出教师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更能表明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和热情,应当成为优秀教师评选标准的不可或缺的要件。总之,这两类论文都能很好的反映教师用以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因,都应给以足够地重视;

3)检查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及测验情况。如果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则反映出该教师必然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教师。

综上所述,只有将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外因(“出工”)与内因’(“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才是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如果只注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是否“出工”),而忽视内部因素(是否“出力”),所构建起来的质保体系必然是有所欠缺的。尽管有的研究者认为此举太过细琐,但看在它是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所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的份上,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

三、建立完善的重视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衡量的评估与认证机制

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还只是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持续提高提供一套完善的制度保证和激励及衡量教师教学积极性发挥程度的策略措施,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认真、具体地实施,则无异于空中楼阁。为此,建立一套评估和认证机制以确保每一位任课教师做到既“出工”又“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按分类考核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人员建有不同的但在工作的量和质的要求方面基本平衡的考核评价标准;二是考核标准应与岗位职责要求相协调;三是对工作的量与质都应制定适当的考核评价标准,并体现学校的导向;四是根据科研成果的产生需要有一定周期的特点,科学的制定对科研工作地考核评价周期,以利于产生大成果、消除急功近利现象。同时,应强调专业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

其次,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操作机制。应符合下列四个条件:一是从学校到院、系、部门考核操作机构完善,而且还应做到其人员组成适当,即保证对考核对象的工作业务熟悉并最有评价资格的人员或者教师自己认同的人组成;二是考核应客观、有效,这里包括考核程序合理、可靠并运行正常,考核结果较为准确,认可度高;三是建立奖惩制度,认真对待和处理考核的结果,确保每一次考核都能为鞭策后进激励先进而发挥最大的效能。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作用,定期发放问卷,可以较准确地了解教学人员的工作情况;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8

[摘要]在油价节节高攀的时期,降底公路客运油耗对于运输企业成本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文章从影响油耗的因素和以及有效控制途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降低油耗成本的有效途经和注意问题,同时为公路客运企业的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路客运”“燃油消耗”“成本”“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效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能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取胜,必须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近来,公路客运企业的运输成本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公路客运成本支出中油耗占据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柴油价格一涨再涨,而且是涨幅较大,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运输成本和经济效益。另外,公路客运业务具有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要有效降低成本就必须将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监控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群众理财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根据公路客运企业成本构成要素特点,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中控制成本的措施,针对公路客运企业分析如何降低油耗成本。

一.降低油耗成本的意义

众所周知,公路客运企业是耗油大户,油耗是公路客运企业主要成本构成要素,油耗成本支出在公路客运成本中,不仅比重大,而且绝对数额也大。如我公司现拥有的“沃尔沃”B10大客29L/百公里.车,燃油成本达到125元;“尼奥普兰”BFC6125大客28L/百公里.车,燃油成本达到120元;“欧洲之星”JNP6127大客25L/百公里.车,燃油成本达到108元。燃油成本占运输成本支出的21.78%,很显然,降低燃油消耗成本潜力大,见效快。同时,燃油消耗成本在公路客运企业成本构成要素中属于直接变动成本,它与行车距离相关,是构成公路客运企业班线保本点变动成本的重要因素,降低油耗成本可直接降低班线的保本点实载率,是公路客运企业立足市场竞争,获取最大收益的根本。此外节能降耗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国家已经把节能降耗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影响油耗成本的因素分析

影响公路客运燃油消耗成本的因素可表示为:

公路客运燃油消耗总成本=运距×单位油耗×单位油价

从上式可以看出,影响公路客运燃油消耗成本的因素有运距长短、单位油耗的多少以及单位油价的高低三个因素共同作用。

1、运距对公路客运油耗成本的影响

影响运距长短的因素有二个,其一是:运输生产运行的距离,它能直接为公路客运企业创造收益。其二是:非运输生产运行的距离,它不能直接或不能为公路客运企业创造收益。如临时调车、驳车,车辆检验:年检、维护检、车评检、临检,以及试车、接新车、维护、临时性绕道等的行程。

2、单位油耗对公路客运油耗成本的影响

影响单位油耗主要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车型因素,如我公司现拥有的VolvoB12车型为29L/百公里.车,VolvoB10车型为28L/百公里.车,JNP6127W车型为26L/百公里.车,JNP6127车型为25L/百公里.车,JNP6128车型为25L/百公里.车,JNP6125A车型为24L/百公里.车,BFC6110车型为21L/百公里.车。应该说车型决定了单位油耗,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购入成本,也要考虑使用过程中的成本,选择同类节油型客车,是降底客运运营成本的先决条件,以避免先天不足。其二是行车速度因素,在一定的行车速度范围内油耗最经济,这个速度被称之为经济速度,如果不按经济速度行车油耗肯定上升,一般来说行车过程中忽快忽慢,经常踩刹车和急加速及超超速则务必会增大油耗,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在每辆车上安装GPS用以监控行车速度,这样既保证了行车安全,又保证了降低油耗,一举两得。第二个因素是人为因素,特别是体现了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主观上是否为企业节能意识。其三是载重量因素,这一因素与上座率有关,公路客运企业生产目标就是上座率的最大化。

3、单位油价对公路客运油耗成本的影响

单位油价因素对公路客运企业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因素,一般是利用地区间的油价差,采用异地加油降低成本。其二是有条件配备油库的,在油价相对较低时储备一定数量的油量。第三是货比三家,选用货优价廉的定点加油站。也就是说要把握市场形势,加强市场研究和预测,采取优化配置、动态决策、择优选购的策略,降低采购成本——单位油价。

三.降低油耗成本的有效途径

1、统一认识,慎重决策,尽量选择节油型汽车

首先在想思上要建立统一的认识,降底油耗成本牵涉到公司上下及各部门协调配合,具体包括:安全机务、运务调度、物资采购、财务预决算等各个环节,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投资决策已成为一种企业行为。公路客运企业在选择汽车时应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慎重决策。根据净现值法仔细测量所购车辆在使用周期内的现金净流量,选择同类节油型汽车,以降低营运成本。

2、信息共享,尽可能地减少非运输生产运距

随着Internet及办公信息自动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可达到信息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同时将客运企业安全保障、机务维护、商务信息综合利用,合理调度生产,做到信息、经验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创造收益的非运输生产运距。如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关联单位间可以合理的选择,就近调车、驳车。[next]

3、加强考核的力度和刚性,把好“四关”,开展节油降耗竞赛

在保证安全行车,确保旅客服务质量和营运车辆良好技术状态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开展以单车为核心,安全机务、财务、综合劳资等部门参与的节油降耗活动。根据不同的车型、路况、季节确定燃油定额考核指标,对公司下达给各营运管理处(分公司、车队)、单车的燃油定额考核指标按月进行考核。对超支、超耗的部门,凡属于非客观因素,坚持实行按考核制度规定予以处罚;对节约能源、以及为节约能源提供建议性意见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在整个节油过程起关键作用的驾驶员,其行车津贴(实物量工资)将直接与节油状况挂钩,而起管理作用的安全机务及各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的管理人员由业绩奖考核。由于对燃油定额考核指标测算和考核采取了“下去、上来、再下去”的方法,提高了燃油定额考核指际的准确度,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同时要把好“四关”,把好加油关,制止克斤扣两现象;严格按经济速度合理运行,机务部门必须进行必要的监督,同时配合财务部门把好油款审核和付款关,按照实际生产情况,按车型、班线、营运里程严格核对,正确统计,对于不合理的油单款,一律拒付,以避免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驾驶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加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理想系于岗位,作为一名驾驶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勤业、乐业、敬业,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出色的工作去赢得社会对驾驶员职业的尊重和信任。安全机务职能部门要经常性组织驾驶员对车辆技术及车辆特性、节油经验、车辆驾驶技术等进行经验交流和指导学习,正确引导驾驶员运用合理的节油操作方法。

四、降低油耗成本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服务质量及行车安全是前提

本公司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航空式服务,建立起一整套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等各个方面,无一不为引导省内客运市场,尤其是高速公路客运业的规范与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同时也为“新干线”自身品牌战略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就是效益,行车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运输企业为社会承担的最大政治任务。因此,必须深入贯彻“创品牌,促发展”,牢固树立“安全是前提,效益是中心”的思想,在确保服务质量与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寻找降低油耗成本的途径。决不能本末倒置。

2、制订合理定额是基础

尽管车辆制造商都提供了各种车型的理论油耗定额,但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油耗大小却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在车型油耗定额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细化油耗定额,制订先进合理的油耗定额。同时注意搜集兄弟单位同车型油耗定额,进行比较,向先进水平靠齐。

3、加强统计分析是根本

燃油消耗统计部门应将影响燃油消耗成本的各因素、各环节作为统计分析的要素,按月提供按车型、运营线路等要求统计的实际耗油数,并将影响燃油消耗成本的各因素落实到责任部门、车组、直至个人,及时分析影响燃油消耗成本升降的各因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4、建立激励机制是保证

完善激励机制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的最终体现。开展节油降耗竞赛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节油降耗活动中“比、学、赶、帮、超”。及时进行考核评比,可树立标兵、鞭策后进、鼓励先进。通过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对在节油竞赛活动中做出成绩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应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到位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应进行教育直至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降低油耗成本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1]姬蓓,浅谈汽车运输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上海会计,2001.9.

[2][2]张少雄,全面加强机车柴油管理降低路局运输成本,经验交流,2000.4.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9

普通高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呢?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质的飞跃。

一、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产生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分析

1、学生自身的需要

需要什么,就会努力去做什么。普通高校学生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办事不再仅仅凭兴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他们根据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从事学习和锻炼,拟定自身发展的目标,从而在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内部动力,满足需要并伴随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大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加深认识,扩大认识范围的需要,进而有效地投入到这些体育运动中去。

二、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途径

1、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普通高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水平,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学生会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他们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将产生良性的循环。

2、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假如教材内容贫乏、单调或是简单的重复,往往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消极的情绪,这哪还能产生主观能动性呢!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中,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木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

在体育锻炼中,一个优美的腾空,一次气势磅礴的用力,一段节奏明快的连动,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感既决定于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也决定于人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动作过程的自我欣赏能力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大力发展运动俱乐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练中去。

高校学生思想积极,充满活力,在走入社会之前,他们对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运动俱乐部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校园团体,它是建立在体育银炼和比赛的基础上,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新兴活动团体。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的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既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当有利。运动俱乐部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越来越深远的意义。

4、充分搞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主动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5、抓好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教师那儿得到的,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课艺术、组织练习能力、传授知识的准备性和深度决定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是层次性,因而,加强教师的本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6、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运动条件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方面由于客体的吸引作用和意义而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挫折、失败、产生失望、自弃的消极情感,对于好的情感我们要保持、培养。而对于有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情绪,则应尽量避免或帮助消除,在教学中,对于那些难度大、技术复杂的教材内容,采取精讲多练、婚序渐进、绍量(减少动作的距离、速度、负重等)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克服困难,最终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比赛法、游戏法等对抗性较强的练习方法能让学生乏味疲倦的情绪有积极的作用。最后,加强学习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主观能动性范文篇10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略)

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

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板书)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精神状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的。

(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板书)(这是本框

的重点,是唯物论、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运用)

关于二者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夸大主观能动性;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只看到了客观决定主观,不能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受制约的同时,仍然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这都是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先看例子:

师问:1958年()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可谓

“干劲冲天”但为什么当时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呢?

教师归纳:当时我国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尽管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效果不大,甚至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这说明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效果的性质上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效果的量上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有时会“事半功倍”,有时会“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几种错误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板书)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某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该地区人民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

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的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的分析,该地区人民认识到本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略)

教师分析: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受二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与人们所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认识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这句话既表达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表达了规律和条件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制约性)因此,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的,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这些客观条件,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我们应该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抑制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

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结]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我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结束,总结归纳:主观因素包括那些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师分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的、增强的。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和利益出发点等。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着“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会增添新的主观因素,这些不同的主观因素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但邓小平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他的坚强意志来源于何处?

生:(略)

师总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对祖国、对人民那种深沉的爱,支撑起邓小平的坚强意志。这说明利益出发点问题是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具体怎么做呢?)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根据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的、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

1.有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段水,向上进行喷灌,向下滴灌,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A)

A.人们能自觉的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人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C)

A.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B.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