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水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6:41:43

装备水平

装备水平范文篇1

鉴于电子信息装备存在的若干质量管理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参考借鉴其他国家关于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的先例,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视角,全面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水平。笔者结合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措施:

1.1装备应用质量管理的可靠性

电子信息装备应用的可靠性,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点。装备的可靠性工程,要求相关产品的生产满足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并且具备快速预防的能力,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工程内容很多,最为基本的任务,是进行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管理需要制定缜密的质量管理计划,以及结合相关的可靠性文件,有条不紊地进行监督、计划评审等,同时通过分析装备系统,依靠评审小组收集到的可靠性数据,协调整个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工程性、整体性、统计性和预计性。可靠性设计则需要通过建立可靠性模式,囊括质量管理可靠性预计、分配、分析,以及部件选择和控制等功能,以便在选用元器件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限额设计、耐环境设计、电磁兼容设计等,并分析元器件与电路之间的容差和潜在的电路,全面提高设计的可靠性水平。至于可靠性的试验,需要通过筛选试验环境应力,以及试验可靠性增长、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验收等,调查和分析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状况,对试验的结果展开全面统计分析,找出装备故障的缘由,锁定电子信息装备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全面提高相关产品的可靠性。

1.2构建电子信息装备保障模式

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保障,需要在引入国外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推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结合维修保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构建具有协调和控制功能的保障模式。项目办公室模式。这种模式是将电子信息装备作为考量的对象,根据装备的任务量大小等实际情况,由装备维修保障主管部门和使用管理单位分层次维修,其中前者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而后者需要服从前者的指挥,安排相关的人员负责维修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项目办公室模式,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而且具有较多的参考借鉴经验,不仅机构分明和职能明确,而且内部容易组织协调,但需要加强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水平。综合维修中心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范围的界定具有严格的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探讨。第一个层次是总部组建装备的综合计划部、信息基础部、分管部门等,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维修中心的成员。维修中心需要根据任务的计划,协调装备的使用、保障、预算、技术指导、风险控制等工作。第二个层次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装备,安排不同的专业维修队伍,譬如某些大型的复杂装备,需要由具有较强权威性的团队负责,采用行政指令的方式,确保内部组织协调的畅通。第三个层次是为了保证维修进度和确保维修任务顺利完成,集中所有的维修资源,加强与装备供应商的沟通。集约化小组模式。为了控制电子信息装备保障维修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散性,我们需要采用集约化小组的模式,由主要领导担任小组负责人,并设置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的层次性任务。这种模式的机构构建灵活,包括了维修机构、职能人员、相关专家等核心成员,能够高效地共享资源,并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对于项目管理工作本身来说,能够保持项目在计划周期内的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但在采用这种模式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多重领导矛盾的问题,以防止决策依据的混乱。

1.3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一体化管理

电子信息装备的一体化管理,旨在解决装备质量管理的分散问题,提高系统结构的统一性。关于一体化的概念,包括相关规则和运作机制,需要装备的设计者、生产者、提供者、使用者、维修者共同运行,从而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共用天线和信道。关于频率资源的分配,国际上已经有若干规定,但随着电子信息装备使用数量的增加,频率资源正面临枯竭的瓶颈。笔者认为,在增加天线和信道等实用宽带的同时,还需要避免各种平台对空间资源的争夺,我们要设计一体化的天线和信道,保证天线能够有效覆盖各个频域,另外还需要兼顾不同电子信息装备功能的差异性,提高信道动态的适应性。减少不同辐射源信号强度的差异性,并且满足多个功能系统工作需求,减少信道的设计成本。统一信号处理模块。作为电子信息装备一体化系统的处理核心,信号处理模块能够完成对信号的解调和参数测量,并识别位置的信号,完成信号的调制工作。为了统一信号处理模块,我们需要实现模块数据的搜集、缓存、预处理、解调、存储等功能,然后将芯片和转换器植入硬件当中,紧密结合模块的任务需求,构建良好的通信机制,以便实现信号的动态分配,全方位提高信号处理的效率。实现功能的软件化。电子信息装备功能的软件化,体现为通信、雷达、导航、识别、情报、电子战等方面,功能的软件化实现,需要利用软件来控制所有的系统功能,以数字化处理的手段,监控宽带天线、调整系统频带、在线编程信号波形、处理信源编码、选择信道监测等,开发出界面清晰、功能独立、接口良好的软件模块,并完成系统之间的加载互联。

2结论

装备水平范文篇2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期间,*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部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606亿元,比“*”期间增长77.5%,年均递增16.9%,比“*”期间提高5.25个百分点。其中20*年完成734亿元,比*年增长1.18倍,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9.1%,比*年提高3.77个百分点。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14户,比*年净增676户;资产总额达到1834亿元,比*年提高91.4%;完成工业增加值670亿元,比*年增长2.1倍;实现销售收入2075.6亿元,比*年增长2.3倍;实现利税213.5亿元,比*年增长2.3倍;从业人员55万人,比*年增加14.4万人。

(二)支柱产业优势显现,骨干企业带动突出。20*年,*市六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0%,其中交通装备、冶金钢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0%左右。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以来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高居各产业之首。重型汽车、中厚板、摩托车、锻压设备、数控机床、试验机、化学纤维、彩电、服务器等一批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济钢集团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跻身国内八大钢铁企业;重汽集团重型汽车达到5万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石化*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跨入全国二类石化企业行列;山水集团通过企业改制和跨地区整合,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水泥制造企业。

(三)技术进步成效显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CAD、CAM、CAPP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市企业广泛应用。“*”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技改项目3680项,完成工业投入937亿元,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185条、国内先进水平生产线575条;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形成了以7个部级技术中心为龙头、30个省级技术中心为骨干、56个市级技术中心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承担国家“863”攻关项目18项;拥有中国名牌7个,*名牌58个,*名牌193个;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着名商标66个。

(四)整合重组力度加大,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经过改革重组,国有经济布局得到调整,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逐步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到43%。全市国企改革改制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期间,有126户企业完成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改制,89户企业移交县区管理,一批老企业焕发了新活力。*轻骑成功复牌、小鸭集团与斯威特成功重组,5个ST上市公司走出困境。山水集团完成整体改制,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力诺集团、蓝星集团、时代集团整合重组国企都取得了成功。

“*”期间*市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然而,与全省、全国先进城市相比,无论工业经济总量、结构,还是发展速度、效益、后劲,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县域经济、外向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工业投入不足,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挥。需要*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环境与条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市工业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为*工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链全球化延伸、产业梯度转移日趋明显。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国经济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劳动力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国内看,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初步实现,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遏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投资拉动、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重化工业和消费产业加速发展,国内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将为*市优势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为*工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20*年*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明显增加、实力明显增强,且增长速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外商投资区域热点呈现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湾“北上转移”的趋势;同时,*半岛制造业正在逐步承接日韩制造业的转移,这对处于环渤海地区的*来说,是新一轮发展的契机。*作为*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科教中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可替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突破*”战略的实施,“*都市圈”的构建,将极大地拓展*工业的发展空间。

(三)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规划建设的12个工业园区和10个企业产业园,为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产业能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具备了较强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配套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

(四)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已形成融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京沪、胶济和邯济三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半日经济圈和一日经济圈;扩建通航后的*国际机场已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实施了交通、管网、供水、绿化等十大工程,城市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支撑工业发展的综合条件日臻完善。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市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是*市重化工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面临着资源需求增加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业仍然任重道远;新一轮的城市及区际竞争加剧,给*市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多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带动战略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期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工业经济放在长期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从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六大带动战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期间,工业发展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信息化带动原则,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正确处理创新与引进、吸收、消化相结合的关系;

———坚持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正确处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和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的关系;

———坚持以四个最少、实现四个最大的原则,以最少的土地占用,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资源效益;以最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实施六大带动战略。

“*”期间,顺应现代工业全球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趋势,着眼于构筑具有规模实力和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市工业发展突出抓好“六大带动”战略。

1.骨干企业带动战略。突出骨干企业的龙头地位,以主业突出、业内领先、潜力巨大的企业为重点,以壮大企业规模、带动全市工业整体提升为目标,以科学规划、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资产重组为手段,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末,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100家,其中30亿元到100亿元的企业20家,过100亿企业10家。

2.工业园区带动战略。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梯度分布、产业集聚、配套完善、机制健全”原则,提升12个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营造一流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批项目落地,形成新型产业聚集的洼地。加快10大企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成为企业扩张、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3.优势产业带动战略。以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上下游产品有机链接为纽带,加快相关企业布局调整,全面推进产业集聚、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到“*”末,六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80%以上。

4.外向经济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扩大出口为重点,大力提高工业外向度。以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来*投资兴业,进一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工业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到“*”末,实现三个显着提高:外资企业数量提高到1000家,外来投资比重提高到60%,工业外向度提高到35%。

5.技术创新带动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撑平台,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6.品牌企业带动战略。把品牌培植和扩张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品牌的带动和示范效应,通过名牌产品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和聚集,使名牌产品的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发展目标与发展任务

(一)实现“6511”目标。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工业综合实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年均递增24%;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500家;省级以上名牌和着名商标各100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力争100家;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取得新进展,在创建世界知名品牌上实现突破。

(二)工业布局规划目标。依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布局,按照产业集聚、土地节约、成本降低的原则,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明水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济北经济开发区、*民营科技产业园、万德乡镇企业示范园、济北民营经济园、*化工工业园、商河经济开发区、平阴济西工业园等12个工业园区(六区六园)和济钢、重汽、浪潮、力诺、将军、山水、炼油、轻骑、蓝星、柴油机等10大企业产业园(生产基地),统筹工业布局,有序引导中心城区传统制造业转移,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协调互动、整体推进的工业发展格局。到“*”末,园区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75%左右。

(三)经济结构优化目标。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45%以上,促进工业经济与农业、服务业互动协调发展;通过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国企改革重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0%,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通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重化工业层次,推进消费产品升级,实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通过调整优化技术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搞好引进转化,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突破40%,显着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以节能降耗为重点,以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持续改善为目标,把推进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紧密结合,加大规划、政策引导力度,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逐步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全市万元GDP能耗达到0.9吨标准煤,其中工业万元产值能耗达到0.45吨标准煤;城区万元GDP取水量达到14立方米以下,其中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2.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推动工业生产逐步纳入循环经济的轨道。

五、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市产业基础与优势,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重点做大做强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轻工纺织和建筑材料产业;积极培育都市工业和新兴产业,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工业强市目标。

(一)交通装备。

充分利用*市交通装备产业优势,加快重汽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轿车产业化项目实施,到“*”末,把*建成*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具有较大优势的轿车、摩托车基地。

汽车:以重汽集团为龙头,充分发挥大功率大吨位车型和斯太尔发动机的优势,建成国内大吨位重型车生产基地。形成载货车、牵引车、越野车、特种车、大客车等系列化发展的产品格局;加快青年汽车公司项目建设,力争建成高标准、低能耗、中低价位民用轿车生产基地。

改装车:鼓励改装车企业联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车、厢式运输车、市政作业车、机场油田用车、医疗卫生用车等特种车和专用车,形成生产集中、特色突出、技术先进、用途广泛的改装车产业格局。机车车辆:以中车集团为龙头,以铁路货车为主导产品,研究开发“快、专、重”车辆,大力发展敞、平、罐系列产品,巩固扩大现有市场。围绕整车配套,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增强系统化配套、模块化供货的能力。

摩托车:以高可靠性、低排放、低油耗为目标,研究开发新型发动机,生产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摩托车、双燃料车、电动车,扩大出口,实现摩托车产业的振兴。

车辆零部件:推动零部件企业与国外汽车配件企业合资,提高整车配套能力,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加速汽车零部件向总成转变、向光机电一体化转变;提高重型汽车发动机、方向机、车灯、气门及车厢等零部件质量与规模;提高ABS、ECAS等部件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末,重型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2.5万辆,轿车30万辆,改装车7万辆、摩托车200万辆,零部件达到相应的配套能力,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二)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是*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于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与服务器: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全国最大的服务器生产基地地位。计算机设备重点发展热敏打印机、电子阅读器等产品,扶持智能化不间断电源、工业控制装置和光学标记阅读机等产品。

软件开发及服务:以齐鲁软件园为龙头,发挥中创、大陆机电、鲁能积成等骨干企业优势,建成软件开发和出口基地。以平台、行业与网络应用为核心,以面向对象、数据库、网络和嵌入式技术为创新重点,大力发展自主版权软件,推进软件产业与国际接轨。

通讯和网络设备:重点跟踪和开发高速宽带网络与通讯技术,发展高速宽带网络及通讯产品、程控交换设备、无线接入产品和网络产品。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开发点对点系列无线通讯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设备、智能卡式公用电话机等产品。

数字化家电: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家电产业,重点发展大屏幕、壁挂式、数字化彩电,逐步扩大液晶、等离子电视生产规模,争取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档彩电生产基地。推进家电产品网络化、数字化升级,发展智能洗衣机、智能热水器等新产品。

电子元器件: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分离器件后封装技术为基础,吸引国内外企业加盟,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微电子研发和生产基地。以发光元件为主导产品,形成国内重要的光器件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液晶显示器、集成电路后封装、大功率电子电力器件等产品。

“*”末,培植计算机、服务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存储系列产品等五大电子信息产业群,形成以齐鲁软件园为中心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浪潮服务器60万台,松下彩电100万台,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三)冶金钢铁。

以济钢为龙头,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发展精品钢材,提高产品附加值,向工艺自动化、装备现代化、生产清洁化、能源节约化方向发展。

钢材:重点发展冷轧薄板、热轧薄板、中厚板、宽厚板、涂镀板,配套汽车、船舶产业所需专用钢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种板比例,以循环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精品板材基地。

铝材: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精炼铝,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铝板、铝带、电子铝箔和特种铝材,尽快实现铝业复兴和发展。

非钢产品:充分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冶金废渣、煤气、回收提纯石灰窑废气和其它炉窑废气中的CO2

气体、余热等副产资源,开发矿渣微粉、微晶玻璃、凝石、高效墙体材料等新型材料,形成一批以循环经济产业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非钢产品。

“*”末,形成以造船钢板、冷轧钢板、建材钢板、彩涂板、特种钢材、球墨铸铁为主体的产品体系,实现钢铁产量150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四)石化化纤。

石化工业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发展乙烯及后续深加工产品,拉长石油化工产业链,继而带动纺织服装、装饰材料、汽车内饰等相关产业,建成中国重要的化学纤维生产基地。

石化产品:加快骨干企业一、二次加工及系统的综合配套改造,使汽柴油达到欧Ⅲ标准,同时优化非油产品结构,提供PTA生产所需原料;支持炼油企业走“油头化尾”道路,向精细化和特色化发展,带动一批后加工企业和产品,实现石油化工产业链式发展。

化纤原料:延伸PX产品加工链,发展聚酯、涤纶纤维、高仿真纤维、功能性纤维、绿色玉米纤维、复合导电纤维。重点支持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及混纺纱的生产,为相关产业配套开发各类高技术、高性能纤维,推广化纤新品种、新技术,构筑“涤纶、锦纶、化纤新材料基地”。

无机化工原料:实施无钙焙烧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铬盐系列产品和钛白粉的技术水平和产能,保持在国内同行业领先和出口龙头地位。扩大浓硝酸生产规模,拉长产品链,提高附加值。

有机化工原料:淘汰落后工艺,促进有机原料向石油化工技术路线转移。重视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扩大合成氨生产能力,拉长煤化工产业链。巩固和发展呋喃树脂技术、市场优势,保持全国龙头地位,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精细化工产品:加快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环保、耐久的涂料和耐热、耐寒、耐油、耐老化高性能特种合成橡胶制品;发展高效低毒杀虫剂、除草剂、抑制剂、农用抗生素等新型农药制剂。

氟化工:按照产业专业化、集聚化、规模化的要求,调整氟化工发展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完善配套措施,形成从无水氟化氢到氟化物、氟聚合物、氟材料、氟制品、氟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

化学肥料: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合成氨、尿素生产的原料、动力和规模结构调整,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发展缓释肥、控释肥、添加抑制剂的稳定化肥和叶面肥等新型化肥。

“*”末,形成800—1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90万吨PX、130万吨PTA、10万吨钛白粉、10万吨铬盐、60万吨硝酸、200万吨化肥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

(五)机械装备。

以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为目标,发挥骨干企业技术、品牌和人才等优势,加大行业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培植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柴油机:重点做大做强190系列陆用机、船机、气体机,逐步进入大缸径、小缸径发动机领域。完善三大系列产品,做大做强柴油机,使之成为中国国产中大功率内燃机第一品牌。

电力设备:以高性能、低污染、系列化、大型化为方向,发展汽轮机、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发电设备;开发节能、低噪、免维护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500KV特大型电力变压器;发展电站辅机设备、电力调度、变配电及电网运营系列产品,形成较完善的电力成套设备配套体系。

机床:重点发展大型压力机、普及型数控机床、高效数控车床、柔性加工中心,加快发展高效、大型、精密、专用数控龙门镗铣床及数控系统,向成套、成线、系统化发展,建成国内一流的外向型的大型压力机及数控机床生产基地。

通用机械:发展矿山设备、工程机械、起重设备、建筑机械、压缩机等机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造纸机械、塑料机械等专用设备。壮大电机生产规模,建成国内最大的家用电器电机生产基地。

仪器仪表:试验机以高档产品为主,形成品种齐全、功能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试验设备系列产品;衡器以称重传感器为龙头,引进和自主开发汽车安全、钢筋检测、插车称重等专用工业自动衡器产品,保持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全国领先的地位。

机械基础件:发挥国家气动产业基地作用,发展总线阀岛和可编程阀岛、气动机械手及铁路、化工、纺织等行业专用产品。以机械基础件、铸锻结构件、金属结构件、合金铸造件企业为基础,组建*市铸造锻压中心,培育机械维修、配件协作专业化、社会化示范基地。

“*”末,通过品牌扩张,改造提升,形成内燃机、压力机、电力设备、机床设备、试验机等优势产品基地,拉动零部件、原材料同步发展,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六)食品药品。

食品以安全、卫生、无公害、绿色、有机以及营养、方便、休闲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卷烟、啤酒、饮料、奶制品、休闲食品等产品;制药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中成药为骨干,壮大优势企业规模,建设产业化基地。

烟草制品业:加快将军集团搬迁改造步伐,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化、自动化、现代化烟草工业园,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将军品牌在全国市场的扩张、国际市场的突破。

饮料制造业:做大做强乳制品产业,建成国内较大优势的乳制品生产基地。矿泉水、纯净水加工业重点扶持知名度高、设备先进、效益明显的知名品牌和企业;积极支持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加快啤酒企业重组整合,开发特色风味啤酒,做大“趵突泉”啤酒规模;发挥“趵突泉”白酒名牌产品优势,打破地域观念推进兼并联合,实现*名牌向全国名牌的跨越。

食品加工业:肉类加工扩大基地规模和深加工能力,发展各类熟肉制品,完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进军国际市场;粮食加工发展专用粉和工业化主食;玉米加工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食油加工发展专用油新品种;蔬菜水产发展真空包装、脱水、低温保鲜产品。

食品制造业:调味品做大“德馨斋”、“洛口”、“风船”等知名品牌,发展新型调味品、天然调味品、复合调料和方便调料;冷食制造加快新产品开发,建立省内最大的冷食研发中心;旅游食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特色产品为龙头扩大产业规模。

中成药:发挥资源和品牌优势,重点支持疗效确切、原创性强的中药产品,扩大现有名牌中成药及保健品规模,开发中药指纹图谱和优良中成药制剂,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升重要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改进药品包装方法和技术,增加药品新剂品种,推进名优中药产品的现代化进程,保持*市中药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大力提高新、特药物研发能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短缺及具有出口优势的新产品。增加现有优势产品缓、控释等制剂新品种。

生物药品: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研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实现现有生物工程药物产业化;加快生物工程技术在抗生素等方面的应用;加快发展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型疫苗,重点开发预防与诊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生物药品和现有生物技术产品的新剂型。

“*”末,形成120万箱卷烟、60万吨啤酒、10万吨白酒、100万吨牛奶生产能力,加快发展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药等类药品,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七)建筑材料。

水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生产力,优化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积极推广散装水泥;研究超细粉磨等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研发能力,开发新的特种水泥。

水泥制品:研究聚合物改性和纤维增强水泥浆体,开发功能型水泥基导电、压电、介电、磁性和屏蔽电磁波水泥制品;发展商品砼、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芯水泥板材、管道系列产品,延伸水泥产品链。

新型及化学建材:发展混凝土空心砌块、空心砖和利用废渣的多孔砖、外墙饰面砖。扶持以粉煤灰、黄河淤泥为原料的新型建材,推广集保温、隔热、自防水、承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屋面板材。发展优质塑钢门窗和塑料型材,开发新型复合改性管、配套件和新型防水材料。

“*”末,水泥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吨,其中出口1000万吨,创汇3亿美元,跻身世界十强。建材行业年销售收入300亿元。

(八)轻工纺织。

厨卫家电:发展智能化、多功能、节能节水型洗衣机、热水器、钟表及小家电等系列产品,开发超低温、电子储能、双循环和高效压缩冷柜,拓宽餐饮、洗浴、洁卫等系列家电产品。

制浆造纸:引进国内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盘活、整合*市造纸行业;实施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实现制浆造纸原料基地化;发展高档卷烟纸、高级薄页纸、羊皮纸、数码相纸等特种纸,开发高档次、高附加值新产品。

印刷包装:以产品个性化、网络信息化为核心,发展快速印刷。以“专、精、特、新”为方向,推广铝箔、净化印刷及柔性版和绿色塑料印刷等先进技术。发展重型瓦楞纸箱和集装箱运输标准纸箱、纸浆模塑餐盒等产品,推广无污染柔版印刷工艺,提高包装档次和附加值。

塑料:发展高档包装膜材料、大型塑料制品和大型机电配件、复合型多功能农用大棚膜;采用改性、复合等技术,综合利用废旧塑料。

纺织及制品:提高无卷化率、精梳纱率和细支纱率,提高无梭织机比重和无梭布率。开发甲壳素、大豆、聚乳酸、彩棉、竹、麻等纤维,发展化纤仿真面料、新型功能性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以生态和保健为主要特征的家用纺织品;发展用于汽车装饰及建筑等领域的产业用布。

服装:发挥针织服装、休闲装生产、管理、技术和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做大做强。依托西装的生产优势,发展自有品牌服装,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立足*区位、市场优势,培育*服装产业群。

“*”末,形成200万台洗衣机、1000万只钟表、1000万台小家电、10万吨中高档工业用纸、20万吨纱、4亿米布、9000万件服装,年销售收入300亿元。

(九)都市工业。

总部经济:制定相关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在*市设立管理决策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市场营销中心和培训教育中心等总部机构,实现企业总部在城区的集群式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向开发区和工业园集中的“总部———加工基地”发展模式。

楼宇经济:按照“提升中心区”的思路,以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提高城区土地利用效率,以写字楼、商务楼、标准厂房为载体,重点建设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联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就业型与科技型并重、具有都市特点的产业基地。

孵化经济:充分发挥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民营科技园等现有孵化器的作用,为新创企业提供必要的研发、办公平台和配套服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新产品的规模化,培育、发展一批高科技企业。

“*”末,都市工业初具规模,成为发展省会经济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销售收入由20*年的20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

(十)新兴产业。

新能源:以力诺集团、华艺集团、桑乐公司为龙头,引进、消化太阳能利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太阳能热电、光电装置与器件和太阳能热水器,积极实施液体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项目,培育太阳能产业基地,建设中国的“太阳谷”。

新材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重点发展新型光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高新性能冶金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形成新材料研发与加工生产基地。

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城市污水与造纸、酿造、印染等工业废水治理装置、锅炉脱硫装置、除尘设备、秸秆气化装置、废塑料综合利用装置等环保设备,鼓励废气、余热、余压的资源综合利用,推行环保工程和技术开发社会化服务。

“*”末,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销售收入由20*年的10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自主创新。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强化名牌产品带动。

(三)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四)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促进工业投资结构优化;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方式多元化;发挥项目支撑发展的作用,推进一批重点和示范项目。

(五)营造发展氛围,搞活民营经济。制定引导政策,鼓励投资创业。参与国企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健全中介组织,完善服务体系。

(六)突破县域工业,壮大经济实力。坚持工业强县,加快县域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壮大经济总量。

装备水平范文篇3

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审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硬件方面:在远郊4个法院相继设立远程法庭,开发运用远程审判系统,得到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的肯定。2002年8月,院审判办公楼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第1栋通过正式评审确认的甲级智能化审判办公楼。2007年,完成对中心机房的改造,使之成为符合A级标准的一流信息中心。软件方面:在互联网站上开通“袁月全信箱”,为法院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审理案件,通过人民网、中国法院网等媒体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进行网络直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以审判流程管理为主导,先后开发3O余个软件模块,对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一是落实司法便民举措。先后建成信访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分流诉访人员,确保法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该中心设有电子排队叫号设备,邀请法律书店在等候室内设立便民服务点,为群众购买法律书籍、学习法律知识提供便利条件。在中心区域放置多台电脑,储存齐全的中国法律文库方便群众检索相关法律规定;配置投币电话、手机充电站、饮水机、老花镜等便民设施提供便民服务。二是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高度重视干警对后勤服务的参与以及提出的批评建议,坚持每年卜2次对物业、食堂、车管工作网上测评,将干警的满意率作为评估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每月召开后勤工作例会,将干警们反映的问题汇总讨论,妥善解决。

主动化管理,提高能级。一是主动配套基础设施。先后完成机械停车库、医务室、理发室、档案室、收发室的改造,建成洗衣房、法官休息室和活动中心。同时,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完善消防安全设施,确保审判资料和全院干警的生命财产安全万无一失。二是主动发现问题。在院局域网开设“我的建议”栏目,倾听干警对院内各项制度和举措的建议。栏目运行9年来共收到各类建议784条,采纳率达90%以上,院还每年评选出lO条“好建议”并予以表扬奖励。三是主动解决问题。在院局域网开设“网上报修”和“计算机使用答疑专栏”,实行后勤事务全面网上报修制度,院内干警只需在网上填写相应的报修表单,技术部门当天即可完成快速维修,有力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运转。

装备水平范文篇4

本文作者:尹锋王艳工作单位:辽源市农机管理总站

检测设备不够先进部分地区的农机检测设备配备时间较长,设备老化,导致检测效果不符合新的标准要求;有的地区和部门为了方便携带配备了便携式检测设备,或配备了移动式检测设备,虽然方便了检测工作的开展,但实际检测效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有的监理部门配备的检测设备产地不一、型号不同,配备的标准不同,导致无法对农机检验员进行统一培训,缺乏高素质的农机检测队伍。配套设备陈旧部分地区农机监理站所配备的电脑、打印机、塑封机、事故勘查箱、录放像设备等过于陈旧,故障频发,直接影响正常工作,甚至无法开展农机事故处理工作;部分地区农机监理站由于设备陈旧,导致管理软件无法升级到最新版本,严重影响了打印登记证书产工作;部分农机监理站缺乏现代化的宣传设备,直接影响了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效果。农机监理专用车配备标准不一农机监理专用车的配备受所在地经济条件的影响较大。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车辆配备往往标准统一,数量多,可以较好地适应农机监理工作的需要;而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往往只能配备如微型面包车,或者使用多年的旧车,有的甚至没有农机监理专用车辆。车辆标准不一,农机监理标识无法统一喷涂,影响农机监理形象;没有配备车辆的农机监理机构,则直接影响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工作质量。缺乏统一的装备管理制度部分地区的农机监理机构对监理装备的管理缺乏使用管理制度、维护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极易造成监理装备闲置、损毁,降低农机监理装备的使用效率,无法发挥装备应有的作用,影响农机监理工作水平。

各地区各级农机监理机构的装备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同,其原因也不同。但其主要原因大致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机监理机构经费不足。按要求,农机监理机构因经费不足,或相关经费没有到位,众多农机监理机构购买农机监理装备需要自筹资金,导致监理装备的不足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机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缺乏统一的装备配备标准。各级农机监理机构无所适从,造成农机监理装备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三是部分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对购买农机监理设备不积极、不主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四是宣传不到位,农机驾驶员不了解、不接受,特别是使用农机检测仪器检测拖拉机,农民有抵触情绪。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装备管理水平现代化的农机监理装备,必须具备先进管理知识的农机监理队伍。为此各级农机监理机构要努力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装备的意识和使用装备的能力;要把装备管理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对现有装备管理使用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业务知识培训,转变意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使每位监理人员熟悉掌握本岗位的相关业务知识和工作规范,认真落实各项装备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装备使用管理水平。制定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任何装备从交接、使用、保养、维护、存放、报废都有特定的内容和管理目标,各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装备的管理效果。为此各级农机监理机构首先要提高农机监理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装备管理水平。只有建立完善的装备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才能保障装备时刻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其次是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上级农机监理机构要把检查农机监理装备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检查农机监理工作的同时检查农机监理装备使用管理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追究责任,促进农机监理装备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规范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机监理装备的认识一是宣传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对提高农机监理工作水平,提高执法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作用,特别是要向各级农机监理机构的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宣传农机监理装备的作用,宣传全国先进省、市、县农机监理装备的好作法、好经验,使他们重视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加大对农机监理装备的投入力度。二是向农机驾驶员宣传,向他们宣传使用先进的农机监理装备对提高农业机械效率、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作用,使他们自觉的接受管理。三是各级农机监理员都要认真学习农机监理装备使用管理知识,严格遵守农机监理装备使用管理制度,提高农机监理装备使用水平,充分发挥农机监理装备的效率。

装备水平范文篇5

一、充分认识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重要性

生产装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装备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十五”以来,*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改造升级步伐,工业总体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至20*年底,*省主要工业企业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占62.1%,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3.9%,分别比“九五”末提高了22.1个和3.9个百分点。机械、服装、化工、建材、造纸、冶金等重点行业中,超过80%的规模以上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广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监控技术。纺织行业大量引进精梳、自动络筒、无梭织机,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分别从“九五”末的40%、30%提高到60%、62%,骨干服装企业普遍采用了三维设计、立体整烫、吊挂流水线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机械行业积极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流水线、柔性加工线,骨干企业的设计、加工、检测手段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针对整机装配、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装备进行改造,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化工行业不断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逐步实现装置的大型化,乙烯单套装置由“九五”末的45万吨提高到80万吨,尿素最大装置由12万吨提高到50万吨,离子膜烧碱比例由10%提高到51.9%,轮胎子午化率由10%左右提高到26%。钢铁行业重点企业炉外精炼、连铸技术的应用率分别达到80%、100%,分别比“九五”末提高了30个、15个百分点。水泥行业旋窑化率达到40%以上,比“九五”末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但是,我省工业装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装备还处于落后状态。主要工业企业落后设备的比重达到9.7%,其中需要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占2.1%。二是机械制造业自身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省机械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装备仅占40.6%,尤其是大型零部件的成型设备、精密模具、数控加工设备等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三是一些行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明显偏低。医药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为8.7%;冶金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为8.9%;机械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为7.7%;电力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为5.2%。

当前,*省上下正致力于制造业强省建设,实现我省由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跨越,必须有先进的企业生产装备作支撑。为此,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现有企业,加快淘汰落后设备,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省工业整体装备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明确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和*历次*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切入点,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现有企业,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努力推进*省工业装备水平提高。

(二)原则。

1.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装备水平要以结构调整为目的,围绕实现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加快装备更新换代。

2.先进适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装备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装备的先进性。

3.引进设备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

4.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设备,加快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装备的改造,通过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三)目标。争取到“*”末,*省主要工业企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装备比重达到68%,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30%。

三、突出工作重点

“*”期间,我省重点围绕十大行业的关键环节,加快工业装备水平的改造提升。

(一)轻工行业。淘汰5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企业和10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线,采用环保节水制浆工艺装备和宽幅高速纸机,加快现有造纸企业的改造升级,骨干企业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食品工业采用现代生物工程、保鲜、无菌灌装等高新技术及装备对分离、冷冻、干燥、杀菌、灌装、包装等关键环节进行改造,缩小食品工业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塑料行业着重提高挤出、注塑工艺装备的精度。

(二)纺织行业。淘汰超期服役、精度差、原材料消耗高的纺纱、织布和印染设备。采用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布机,大力实施棉纺“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改造。积极推行环保、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的印染加工技术和先进设备,突破面料染整瓶颈。化纤行业逐步实现装置的短流程和大型化。服装行业继续加大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技术和吊挂流水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

(三)机械行业。淘汰能耗高、精度低的铸造、锻造和机加工设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精密检测设备,着力提高设计、检测手段。继续采用柔性加工线、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工艺改造提升加工、装配、涂装、焊接等关键工序,提高机械工业装备信息化水平。加快机床等工作母机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加工精度和可靠性。

(四)电子信息。引进整机装配贴片机、半导体前工序等关键设备,以及新型电子材料、元器件技术装备,大力推进装备的规模化、高端化。采用CAD/CAM技术,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适应电子产品加快更新换代的需要。改善工艺条件、试验条件,提高产品质量。

(五)化工行业。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小炼油装置、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胎。积极推行石化、煤化、盐化装置的大型化升级改造,扩大经济规模,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离子膜烧碱、子午胎比重,提高重要化工原料的生产水平。

(六)医药行业。淘汰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安瓿拉丝灌封机以及不能达到国家劳动保护、环保标准的原料药生产装置。采用先进的研发、检测装备,提高研发能力和质量保障水平。生物技术制药重点改造专用分离设备、生物反应器和自控系统,提升产业化水平。中成药要加快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提高在线检测和控制水平。

(七)冶金行业。淘汰小高炉、小炼钢和低档次轧机,进一步推进冶炼装置大型化和现代化,加快推广实施富氧喷煤、高炉余压发电、干熄焦、转炉高炉煤气回收及综合利用、蓄热式加热、节水技术改造,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八)建材行业。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以及一些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普通建材生产线,等量发展大型旋窑水泥装置。改造提高综合利用建材、新型建材生产装备水平。

(九)煤炭行业。淘汰开采工艺落后、安*保障程度低的采煤设备和高能耗、污染重的洗选煤设备,采用机电一体化水平高的综采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资源回收率,改善煤矿生产条件。

(十)电力行业。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加快现有机组的节能改造和脱硫环保改造,重点建设60万KW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鼓励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

四、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一)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开发一批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努力在大型机械成套设备、新型材料加工、数控及网络化制造、高性能基础零部件设计制造、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工业装备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二)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那些有市场、有效益、能安排就业,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普遍开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和提升,更新装备,提高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用于工艺和装备更新改造的投资比重。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产品生产关键设备和控制系统等关键环节上,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

(三)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迅速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要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持力度,省里每年组织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制定目标,加强协调,力争尽快取得突破。

装备水平范文篇6

一、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中小学各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体音美卫器材、图书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中学理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中小学音体美器材的高效使用。达到管理体系化、建设配备标准化、工作责任明确化、装备使用目标化、规章制度完善化、档案建设实用化。

二、强力推进实验教学的开展。教育局将定期和不定期到学校抽查实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并将通报相关情况。

三、做好教育技术装备项目的实施。实施好2014-2015年“国家全面改薄项目”教育装备类中央和地方资金1715万元和797万元的采购招标,严把采购和验收关,确保学校的装备达到省标准要求,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装备均衡化。

四、抓点示范,全面推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迎检工作。以学区或几个学区联合进行教育装备规范建设、管理、使用的抓点现场学习、交流、培训促进学校规范管理,高效使用;以均衡的教育装备管理、使用来全面推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迎检工作。

五、全面完成教育装备目标。创建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1所,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装备标准要求。

六、组织好“四项”学业水平考试。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室、设计室、实践操作室等建设,确保学业考试学科课程按要求开齐、开足、开好。严密组织、严肃考风考纪,认真抓实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理科实验操作考查、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考查“四项”学业水平考试。

七、抓好“五项”活动。一是教育装备管理使用、督查和培训;二是开展好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三是开展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评选活动,推动师生教学教研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四是开展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赛课活动,五是中小学教师教具制作活动。

装备水平范文篇7

【摘要】针对我国安全技术装备落后,安全设备基础薄弱的实际问题,为加强我国安全技术改造,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了突出重点;注重创新;改革与技改同步;强化企业投入;坚持市场导向;注意协调发展六条原则。又进一步论证和提出了加快我国安全技术改造的四点建议:加强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定《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规划和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同时还提出国家应要求和支持在企业列入专项资金列入生产成本,用于企业自身的安全技术改造对于专项用于安全技改的资金,国家应设立贴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安全投入技术改造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近年来,重特大事故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总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呈现上升的趋势。

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和国家企业安全投入强度较低之外,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和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欠账太多,尤其是像煤炭等重要的基础工业问题更为突出。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一些重大危险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隐患,时时威胁着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已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瓶颈。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企业本质安全现状无法改变,安全生产条件很难保障,也不利于尽快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

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应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控制重大危险源,治理事故隐患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安全技术装备筹资结构,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系统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减少伤亡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近期安全技术装备发展应坚持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

支持的重点应是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具有有重大影响的高风险行业,主要目标是国内广泛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或安全措施,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急需关键设备。对一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或产品,应将其作为近期的发展重点。集中资金与技术力量,重点解决问题突出、危害严重,受益面较大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与此同时,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一般情况下不搞填平补齐和以扩大产量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通过支持优势企业上能力、上水平、上质量,推进安全技术装备结构调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2、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支持具有工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优先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装备。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增如必要投入,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维护和管理水平。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基础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产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对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安全技术装备的改造力度,优化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以技术进步推进安全生产能力。结合本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发展本质安全型产品,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

3、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同步实施。

安全技术改造应与行业和企业的工艺改革、设备更新及产品更新换代密切结合。争取做到能够同时计划投资、同时设计施工、同时验收使用。通过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完善技术改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加大安全技术改造的规模,促进安全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提升。

4、以企业投入。

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安全投入必须得到保证和必须保证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企业对安全生产负有全面责任,其中包括对安全技术设备、使用、更新、改造和完善等。企业要保证安全技术装备的投入,应把安全技术装备资金投入纳入生产的成本和全面的生产规划之中,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止事故能力,保证安全生产。

5、坚持市场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给制约”转变为“需求制约”。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工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环境,经济发展过渡到新的阶段。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必须加强市场环境的分析,预测国内、国际技术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6、注意协调发展原则。

在国家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业行业整体优势,提高重大安全技术装备自主化生产的比重,满足其它制造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努力建立从设计、制造到推广使用的技术装备体系,并尽早形成产业化规模,拉动国内经济需求;加大技术攻关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产业链中影响整体竞争力的“瓶颈”约束;充分利用国内外技术资金和管理资源,为安全技术装备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东、中、西部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协调发展,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为加快我国安全技术改造的步伐,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加强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技术装备涉及到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等许多方方面面和计划、财政、科技、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明确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限和利益,保证安全技术装备工作能科学有序的良性发展,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尽早制定有关安全技术装备的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安全技术装备计划、投资、组织、监管等各种功能,以及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推广等各类活动的行为。这些法规应包括《国家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管理办法》,《安全技术装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安全技术装备重点项目、评价、验收技术准则》等一系列综合或专项的管理制度。

这些法规严格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的管理程序,从立项、审批、组织和监管及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计划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积极营造一个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环境条件。

2、研究提出《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

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的实际情况并比较借鉴国外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先进技术,由国家安监局每年应研究提出年度的《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在该技术指南中应提出:我国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目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继续解决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采用先进技术的推广计划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不安全生产设备的清单,并列出优先选择的项目类别与范围等。技术指南还应提供专业附录,具体介绍一些先进技术,有推广价值的技术设备或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运行经验。技术指南既是安全技术装备发展战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又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安全技术装备计划和申请立项的主要参考依据。

3、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国家财政部等有关单位支持协调下,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在广泛征求各行业企业、各地方与主管部门意见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的需求和市场导向,以及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的能力,提出当前或中长期的安全技术装备规划,要求做到计划清晰,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国家与企业两个方面列出项目的具体内容与资源配置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工作的实施计划是推及安全技术装备工作中项目组织实施、监管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4、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

注意总结多年来我国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经费合理经验,充分借鉴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筹资的有效做法,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金筹集和运作机制。由于我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较短,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技术装备基础较差,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历史欠账太多,且安全技术装备又是涉及到千万职工安全健康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我国应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科目,由国家拨款,专款专用。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由国家拨款和贴息贷款构成,年度拨款数额应在2.0亿元以上,地方年度拨款全国累计也应在3.0亿元以上,贴息贷款的总强度应不少30.0亿。该项基金主要用于:

1、支持一批技术创新性的推广价值大,示范作用强,且投资少,见效快,影响大的重点项目。

2、主要面向一些安全技术装备欠账太多的隐患突出,且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和企业。

3、着重解决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中一些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该项基金不能用一般扩大生产规模和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力的方面。

装备水平范文篇8

在我国临床医疗体系中,医学装备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位置,而医学装备质量中心就承担着医学装备质量控制的相关职责,同时也在医疗机构的决策、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数据支撑作用。1.1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从庞大的CT、核磁共振到便携的微波治疗仪、输液泵,这些医院里令人耳熟能详的机器都是属于医疗设备和器械的范畴。而现代医疗工作已经习惯应用这些设备进行诊断以及治疗。但是,除了耳熟能详的药害事件,医疗设备也同样会出现不良事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并且,现代医疗装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设备操作复杂度和维修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的《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调查》,反映诸多厂家不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有发生[1]。尤其是婴儿培养箱、微波治疗仪、高频电刀等器械的不良事件信息通报数量较高。建立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可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统一的收集、分析、处理、评价,从数据层面上对医学装备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从而让医学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提升,避免同种类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反复发生[2]。陈安宇教授说“未病先防、对症下药的原则对于医疗设备同样适用”,而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就是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举措,并且还能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促进作用。1.2完善国家法律法规相关的要求。有关医疗装备质量控制,国家出台了诸多指导文件,同时也颁布了诸多法律法规,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17修正)》、《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等。修正后的条例中,增加了诸多内容:第一,“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假冒医疗器械。”,并明确假冒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形;第二,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审评审批,由省级药监部门改由国家药监局实施;第三,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自行生产和销售,也可以委托其他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第四,大幅度提高了罚款标准;第五,故意或严重违法,对个人罚款,重者终身行业禁入。由此可见,国家对医疗装备质量管控的力度在不断加大[3]。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就能够促进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落实安全事件、故障事件的处理,并且可定期对以医疗装备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有效降低医疗装备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4]。1.3提高我国医院医疗质量水平。医学装备当前已经成为了现代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装备的质量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医疗及机构的医疗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以及器械技术水平相当,医学设备的运行质量,就成为了影响医疗质量水平的核心因素[5]。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能够落实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医学装备的稳定性,这就能够让医疗机构具有良好的医疗水平。另外,医学装备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让医院的经济收益得到有效提升。1.4提高医学工程人员人均综合素质。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对于医学工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工程人员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工程知识以及技术,同时也要掌握医学设备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医学装备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所以,医学工程人员只有找准学科定位,以质量控制工作为核心,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保障,才能够让医疗工作正常展开[6]。而在这一过程中,医学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2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任务

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的职责为“定期开展检验、培训、督查”,负责对区域内的设备开展调研、协调等工作,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网络,规范高风险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规程,落实基于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学装备质量控制队伍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但对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2.1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网络。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的建立,能够将原本分散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集中起来,将负责辖区内医学装备质量评估、督查改进、技术指导工作,构成一个有序且严谨的质量控制网络。并且,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还需要负责辖区内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根据国家指导文件以及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以及目标。通过制定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医学装备质量评价标准,落实医学装备质量评估工作,及时的收集、分析、处理、上报安全事件,让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学设备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2规范高风险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规程。关于问题的处理,只有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医学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同样也是如此,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要根据问题的成因来策划预防措施,以此来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规程,不仅能够及时处理有问题的医学装备,同时还能够发现医学装备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找到潜在的安全隐患。一般来说,中小型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由医院承担,但是大型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则需要厂家、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质量检测单位共同承担。而在这个过程中,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就需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规范质量控制规程,协调各方职能,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从而让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更加合理、规范。另外,医学装备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就要承担人员培养、队伍建设等等工作,通过继续教育以及定期培训,来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对于我国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事故的防控、医学工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文中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苌飞霸,曹珍珍,徐力,等.探讨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及任务[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03):178-180.

[2]付天坤,杨罗宽.在用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04):155-157.

[3]曹红儒,李帅帅,高敬龙,等.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06):94-96.

[4]湛广华.医学装备的应用安全及其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10):167-168.

[5]周令.医学装备的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08):9-11.

装备水平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测度体系评价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内容主要涉及评价专家组的组成,评价过程的安排,评价步骤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定等。

装备水平范文篇10

〔关键词〕医学装备;维修;价值

医学装备具有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精准度高、涉及领域广等特点,特别是大型医学装备能为医疗或诊断提供依据,帮助医师判断病情,从而提高医院的总体水平,扩大医院的影响力。缺少大型医学装备的医院医疗水平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因此,提高医学装备的维修水平,加强医学装备的维修已刻不容缓。

1维修的类型与方法

医学装备是用于诊断疾病、研究疾病的现代化仪器,种类繁多,构造、原理及价值不尽相同,需要维修的时间、方法、技术也各不相同。因此,维修存在的形式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1)预防性维修;(2)及时性维修;(3)维护性维修;(4)整体性维修。

2维修方法

2.1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一种常用且最直接的维修方法。当医学装备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往往是先询问使用人员故障情况,如故障出现时间、近期是否维修过或更换过零配件等;在了解基本信息后,需检查医学装备的外观,包括设备外观是否完好,电源线、导联线、信号线等设备配件有无破损。若有破损则对其进行更换,更换后观察故障是否解决;若故障依然存在,则进一步维修。2.2参数测量法。参数测量法是通过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电阻的阻值等参数来判断故障。测量参数的正常值一般在设备的铭牌或说明书上都有标注,比较测量值与正常值,从而判断故障所在。2.3即时维修。即时维修是一种临时性维修,即随叫随到的现场维修。即时维修往往是对突然发生在节假日或是半夜的故障进行维修,所以即时维修要求设备科工程师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刻做好维修的准备,需快速且保质保量地完成维修工作。即时维修的医学装备不但故障发生突然,而且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此还要求维修工程师要具备精湛的技术、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极强的观察能力,需了解各种设备的构造原理、功能模块。另外,维修工程师需具有冷静的头脑、临时应变的能力和较好的沟通能力。2.4逐级分割判断法。逐级分割判断法也是常用的判断故障的方法,通过对医学装备进行一级一级的检查,逐步缩小故障范围,从而判定故障所在。

3维修的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装备成为了疾病诊断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医学装备的维修也变得尤为重要,且受到医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就业人员近500万名,其中从事医学装备应用与维修管理的人员在18万~20万名[2]。医学装备是临床开展诊疗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而维修是医学装备正常运行的重大保障。一旦医学装备出现故障,临床将无法正常工作,所以需要维修工程师赶赴现场对设备进行紧急维修,第一时间保障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减少了临床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医学装备的价值不等,一旦发生故障,通过维修可以节约临床科室的成本。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厂家对于设备的配件报价都较高,往往金额越高的设备需要更换的配件成本也就越高。这时,如果设备科工程师结合自己的能力与经验找到相应的替代故障元件更换,就能大大减少维修费用,从而为医院节约成本。通过维修,可以不断提高工程师的见识与维修水平。通过对设备拆装,维修工程师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设备的结构与组成,以便下次能够快速地判断设备的故障以及故障区域,从而提高维修效率。

4加强维修,提高医疗保障效能

第一,加强科室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来医院工作;培养科室工作人员勤奋好学、刻苦专研、多观察、多动手、多总结的良好习惯;通过带教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维修水平;通过学习医学装备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锻炼自身。第二,通过交流学习,提升见识与维修水平。平时多参加生物医学工程年会、学术会议、培训班、学习班等;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积累和专业性的培训,对于维修有一个系统的概念,以便更好地掌握医学装备的结构与原理、操作使用以及故障处理方法[3]。第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胆大而心细,遇到设备故障时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分析原因,解决故障。

5维修价值及展望

医学装备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因而医学装备的故障率也越来越高,所以保障医学装备的效益、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维修正是保证医学装备正常运转的关键。先进的医学装备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和心理素质的人员来操作。设备科作为直接管理医学装备的职能部门,必须从实际、医院临床出发,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的管理方式,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心理素质及维修水平,充分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以保障医学装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医学装备的维修既是保障医学装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又是为医院节约成本的重要途径,随着医学装备知识与维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其将在医疗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垣明,黄一林,卢克坚,等.医疗仪器装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医疗装备,2003,16(9):30-31.

[2]桂福如.论医疗装备的应用与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2000,13(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