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8:16:43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范文篇1

30岁,对“企业文化”或是“企业愿景”之类的华美说辞早已麻木。在他们看来,企业并不是员工的家,企业和员工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企业支付薪水,员工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

他们的倦怠和迷惘,不仅因为他们是企业人,更因为他们还是社会人。作为企业人,他们按照职位的标准来做事,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但作为社会人,这些报酬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员工在企业的任职结束,也意味着交易的结束,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员工却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创业机会。

在保障制度缺失的社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不产生焦虑与倦怠的情绪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很多企业中,甚至连为员工买个保险都舍不得,如何谈得上为员工的未来设计?

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选择创业,在很多职业人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和彷徨的一种途径。

他们选择创业,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获得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创业人数很高的一个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他们更需要的是要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主张。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很可惜,大多数工作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生目标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实现自我”的就更少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40多岁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只是少数。

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做职业经理人,都是一个“生意”。因此很多人会按照“生意”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考量。

职业经理人选择创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创业的机会很多,而且创业的风险未必比打工的风险高多少,而其收益却要高很多。

在中国,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平均2到3年跳一次槽,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为3.5年,企业并不能对你的职业前途做出什么保障,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风险其实是很高的。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被别人掌握或者左右。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悲哀的现实。

在西方,由于市场经济长期的发展,市场比较规范,雇主和雇员之间也有一种长期的心理契约,因此大家都会选择“长期博弈”。但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短期博弈”,当企业对员工没有什么承诺时,就不要指望员工对企业有什么忠诚。

在欧洲国家,从社会地位和收入上来讲,普通白领甚至也要好过小老板。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的普通白领收入远不及一个小老板。

在中国这个社会福利保障有待完备的社会,你的人生要过得好,就需要你今日所做的投资是能为你的人生带来长久收益的。可惜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职场中,职业生涯通常是高度不确定的。

因此,如果当创业的收益远大于打工,但风险却不见得就比打工大很多时,付出也未必比打工多很多时,一个理性的选择似乎就是“创业”,“三十而立”的古训更推动了这种焦虑的现实转化。

职业规划范文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规划

1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作用与意义

什么是职业规划,其实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是通过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具体来说,是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个事业目标的具体岗位,合理安排实现这一目标的每一步行动、时间,具体措施等。由于自身能力受限,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怎样才能生存下来,是每个中职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职业规划,就好比黑夜中的北极星,荒漠里的指南针,为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同样在大海里航行的两艘船,第一艘船里的人不知道这艘船要开往哪里,没有目的地,就这样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经历了无数的黑夜黎明,风吹浪打,身心疲惫,却始终到达不了彼岸;而另一艘船目标非常明确,他们航行前就做好了充分准备,预计能够抵达彼岸充足的食粮,每天激励着他们的是越来越接近的彼岸,最终经历了千辛万苦,风吹雨打,最终抵达彼岸。中职学生大多数处于17~18岁年龄阶段,心智各方面还不尽完善,但却要面临残酷的社会工作环境,与大专、本科生竞争工作岗位,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做好职业规划尤为重要。职业规划对于中职学生的作用在于:第一,准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由于家庭原因,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对自己比较缺乏自信,对周围的人有敌意,比较难融入班集体,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会由于缺乏自信而与同事、领导沟通出现困难。有一部分由于在小学初中没有打好基础,来到职业中学一时难以接受职业中学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自暴自弃,甚至厌学的情绪。而职业规划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准确地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慢慢地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第二,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有些中职学生过分高估了自己,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掌握得很好,各门功课也是优秀,出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一定没问题。而事实上,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有些学生认为读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就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当到了酒店从事服务员端盘子倒茶水收拾客人的残羹冷炙的时候觉得心理落差特别大。正确的职业规划能让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自身水平之间的差距,然后通过努力缩小这一差距。第三,准确定位职业方向。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毕业后就不会盲目地去找工作,而是把职业方向定位在高星级酒店,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第四,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规划时有一项是分析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对该职业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非正式团体规范等;还要了解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能力。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科学合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第五,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有了职业规划,就相当于航行有了目标,工作起来更加有冲劲,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从而能在短期内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

2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规划的特点

2.1以获得就业机会为主

据相关统计,世界上每一分钟就有一个旅游酒店业的职位产生,酒店管理也跻身中国十大热门职业。从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获悉,中国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已达到804家。据资料显示,五星级酒店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居前五名的分别是:广东115家,江苏84家、浙江69家、上海60家、福建45家。作为广东省会广州,挂牌五星级酒店有9家,加上不挂牌的准五星级酒店多达四五十家,就业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如果与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同一招聘会应聘同一岗位竞争力肯定偏弱,那么,是不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不能应聘五星级酒店相关职位呢?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如果想到五星级酒店工作并非不可能,可以通过先实习,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表现获得认同,以获得继续留任的机会。目标岗位要定位在一线服务员这些容易应聘的岗位。先获得就业机会,再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职业地位。

2.2扬长避短

酒店行业需要的人才都有哪些特质呢?据调查,外语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接受过专业培训,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尤其受到国际星级酒店的青睐。而酒店招聘经理人最看重的几点有学历、相关工作经验、艰苦创业的精神、事业心与责任感。其中学历占2%,相关工作经验占10.5%,艰苦创业的精神占10.5%,事业心与责任感占77%。从调查中不难看出,选择职业经理人看中的不是学历,不是工作经验,而是事业心与责任感。而作为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学历上比较弱势,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比较占优势,那么就要抓住这一优势,在技能方面展示自己的所长,例如一分钟可以折出多少种餐巾折花,3分钟可以铺好一张中式床。除了技能,良好的工作态度也是酒店所看重的,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开始进入酒店工作就摆正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好服务员岗位工作,不会向本科生那样心理存在落差,因此工作干劲比本科生要足。

2.3职业规划以中短期为主

有些中职学生不愿意学酒店管理专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酒店管理专业。他们普遍认为酒店工作量大,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客人,有些客人不好伺候,工资低,还要看人脸色做事。有些家长甚至觉得到酒店就是当服务员,服务员工作层次不高,这些观念都是对酒店行业的偏见。其实酒店提供的岗位远远不止服务员,还有销售部、公关部、人力资源部。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是晋升渠道。而且酒店绝对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它不像空乘、模特,随着年纪增加社会竞争力反而下降,酒店行业是随着工作资历的增加,与人打交道经验不断累积,处事能力越来越强,工作地位会稳步上升。因此,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应以中短期为主,以酒店餐饮部其中宴会部为例,宴会部的岗位有普通的服务员、领班、主管、副经理、经理。每个岗位的晋升所需要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表现突出,肯在同一个岗位坚持,一般2-3年就可以晋升到主管的岗位。

3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有一位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进行研究后发现,那些事业获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远的时间规划的人。他们会规划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的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者做决策都是基于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决定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刚刚跨入职场的人有重要的启示。如果这一研究还难以说服职业规划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在某地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小陈向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申请律师的岗位。她学的是法律专业,在校期间各门功课都十分优秀,毕业后五六年时间里,她从事过行政、秘书、销售等岗位,但是没有律师相关工作经验,负责招聘的经理看了她的情况后,婉转地拒绝了她。小陈的例子说明了很多学生盲目就业给自己职场带来的阻碍。由于没有长远打算,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都是随波逐流地找工作,不停地换工作。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选择这个专业都是听别人说容易就业,而不是自己本身就喜欢从事这个行业,因此更不要说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不仅学习起来没有动力,在面临就业的时候也会感到迷茫。一份合理而科学的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有以下重要性:

3.1有利于自我定位、自我认识

职业规划有一项内容就是分析个人优点和缺点。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罗列出来。针对酒店行业不同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分析哪些性格、特质是有利于这一岗位的,怎样继续发扬,哪些是不利于这一岗位的,如何加以改正,扬长避短。例如酒店西餐厅服务员这一职位,对外语要求比较高,如果英语基础不太好但是又想在这个部门发展的同学可以多留意西餐厅服务用语、西餐厅服务流程等,在校期间多练习口语,提高外语水平。

3.2有利于明确方向、明确目标

针对中职学校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被动选择这一专业,不知道学习这一专业将来可以做什么,在校期间学习没有动力,实习期间敷衍了事等情况,一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非常有必要。它就像一个指南针,让航行于大海的船不至于偏离航行。

3.3有利于减少实现目标难度,增强自信心

职业规划的作用就是把宏大的、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的目标化成一个个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每一阶段要做什么都非常明确,以至于达到一个小目标后成就感倍增,加倍努力实现下一个目标。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4.1分析酒店行业发展现状

4.1.1酒店行业福利待遇高于传统行业酒店行业福利收入远远高于其它传统行业。据中国饭店协会最新的《中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五地星级酒店的经理平均年薪超过22万元,酒店业也为从业者提供了多重隐性福利。如免费工作餐、洗衣服务等。

4.1.2各大中小城市均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源动力,而旅游业发展也会促进酒店行业发展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酒店行业的发展,因此,只要旅游业发展好了,酒店行业自然也会受益。

4.1.3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发展速度与就业率远超传统型行业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WTTC)主席鲍姆加藤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的饭店、航空、旅行社等行业将创造1500万个就业岗位。

4.2正确的自我评价

包括自己的学历、知识结构、优点缺点、性格分析,这些是否与自己的目标职业向匹配。

4.3具体实施计划

考虑到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有限,具体实施计划以中短期为主,分别是在校期间、实习期间、毕业1-2年的计划。在校期间:掌握酒店专业基本技能,如餐巾折花、中式铺床、餐前、餐中服务等,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实习期间:熟练掌握餐厅、客房、前台等酒店相关部门的工作流程,学习怎么与客户、同事交流、提高职业素养。毕业1-2年:争取做部门小主管。一份详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将来的发展作参考。要做好一份符合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现在的酒店管理行业有详细的了解,并且扎实掌握专业技能,端正就业心态,对自己的自身优势和不足有充分认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对即将从事的酒店管理职业和人生作出科学规划,并逐步走向职业成功,最终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作者:冯雨婷 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郭晓丽.中职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就业动态及对策[J].新西部月刊,2010,(1).

职业规划范文篇3

一、辅导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二是要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辅导员不仅肩负着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职责,也在学生成长发展直至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升大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包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就业信息收集与整理、就业咨询等[1]。大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少,就业信息来源渠道较少,职业认知程度较低,在步入就业阶段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辅导员通过开展上述工作,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等因素,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提升就业能力、做好就业准备。

(二)发挥辅导员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成长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负责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优势特长、心理状态和知识技能都十分熟悉,辅导员与学生的长期相处,使两者建立了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辅导员可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比如,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改善高校就业状况,稳定就业形势

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900万人,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有些企业缩减工作岗位,人才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高校的就业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寻找适合的就业途径和发展方向,顺利步入社会,一方面可以提升高校的就业率、改善高校的就业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为稳定就业形势、缓解就业压力做出贡献[2]。

二、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就业观念传统,慢就业现象普遍

就业季来临,有些学生选择升学、考公,选择就业的学生大多数倾向于传统行业和国有企业。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大部分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就业观念相对传统,所以在寻找就业机会时偏向于传统、稳定的行业和企业,不愿意从事新兴行业。此外,高校毕业生逐渐呈现慢就业和缓就业的趋势,大学生在毕业季来临时就业行动迟缓,就业技能不足,缺乏就业的主动性,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人才供需矛盾。“慢就业”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就业观念保守,大部分专注于考研和考公,不考虑其他就业途径,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一定经济支撑,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独立自主能力差且眼高手低,所以就业进度缓慢。

(二)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就业能力低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就业看重的是薪资待遇、就业环境和社会地位等,忽略自身实际需求、性格特长和长远发展,更有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缺少重点,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工作,盲目从众或是听从家长建议考研考公。这些问题表明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独立自主思考,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就业能力较低。此外,高校和辅导员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尽管开展了相关课程指导和课外辅导工作,但是,大部分工作流于形式或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取得实际效果,高校和辅导员的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大学生不重视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的提高[3]。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不足,高校缺乏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

高校就业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承担,涉及课程教学、就业动员、就业信息搜集与统计、就业咨询与心理辅导等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大部分辅导员是思政相关专业出身,年龄相对年轻化,社会经验较少,普遍缺乏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和就业创业的指导技巧,就业指导水平有限,再加上辅导员日常事务繁多,占据了工作的主要精力,这些因素都使辅导员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辅导与帮助[4]。高校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培养中,以课程教学为主,学生实践机会少,理论教学千篇一律,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性格、特长、专业等方面的差异。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工作简单浅显,部分学校甚至为了提高就业率催促毕业生就业,不考虑毕业生的实际情况。

三、辅导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提升对策

(一)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教育的主体之一,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应与学生的就业观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目前社会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业和企业,比如,针对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企业,应引导学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就业,而不是从短期利益出发寻找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要重视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优异,在思想、生活和经济等方面对父母的依赖较重,就业积极性低,为此辅导员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独立人格和思想,进而使其提升独立自主能力,其就业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就业季的督促引导收效甚微,需要辅导员在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甚至更早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二)引导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

要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学生就业,势必要将就业工作前置。就业工作不是毕业季的短期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提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辅导员通过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与课外辅导工作,依据学生的所学专业、技能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评估,及时调整就业方向,尽早做好就业准备,最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并且与用人单位能力目标匹配的岗位就业。通过早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学生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到与自己契合的工作,能够提高学生未来工作的稳定性和成就感,而不是简单一味地追求薪资待遇[5]。此外,辅导员还应拓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形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比如,辅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职业测试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同感;通过邀请往年优秀的毕业生开展交流座谈会,传授在校生经验;邀请企业家进校园,加强校企沟通合作,让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增强专业兴趣。

(三)辅导员要不断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和水平

辅导员的专长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就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针对此,辅导员可以通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与咨询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大部分辅导员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辅导员对企业的了解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为此,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践调研或进行挂职实践,由此了解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岗位性质与能力需求、员工发展路径等信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咨询与辅导。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培养专门人才,如就业专职辅导员、职业规划咨询师等。丰富专业人才队伍可以帮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更有效地开展就业工作,从而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孔焱.“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20(34):193-196.

[2]冯宇楠.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与就业指导的实施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08):267-268.

[3]李路,阮添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浅析及对策研究[J].财富时代,2021(01):50-51.

[4]赵欣.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路径解析[J].教育现代化,2020(52):149-151.

职业规划范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能力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的文献很多。邹霞、李继富(2014)在《论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一文中,指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有计划地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成功达成就业目标。刘小娣(2015)在《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效能研究》一文中,指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张朝红、乔海英(2017)在《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对策—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一文中,指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竞争力的功能与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概念解析

相关的概念解析主要包括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一)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指对职业生涯以及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包括职业方向定位、职业目标设定和职业通道设计三个要素。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对于自我有个清晰的认识,能够确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希望达成的职业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对自我的性格和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能够对准奋斗目标,拟定人生努力的方向和途径,并最终实践。(二)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可雇用性,获取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通用的就业能力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基本工作能力+职场语言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倾向、气质和性格;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源的实践表明,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即语词理解、语词流畅、推理能力、计数能力、机械记忆能力、空间能力和知觉速度构成了基本工作能力。职场的语言能力是就业者在日常工作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可分为语言资料理解能力、语言E-mail阅读与回应能力、语言电话沟通能力、语言报告撰写能力、语言会议报告阐述能力、参与国际会议能力等等。

二、职业规划大学生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效能提升表现

职业规划大学生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效能提升表现:帮助大学生人身身份转换,减少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升就业与职业竞争力。(一)帮助大学生人身身份转换。帮助大学毕业生迅速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缩短其转换过程。当代大学生呈现很多个性化特征,大学毕业之后进入职场,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通过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身份的转换,提高相应的岗位胜任能力,快速地适应各种不同的职业环境,能够快速地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职业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确定职业方向,更重要的是能够立足工作岗位,敢于面对各种职业压力,在职场中保持充分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二)减少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问题。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在就业心态不端正(存在眼高手低)、专业技能不扎实(学习不够刻苦)、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涯胡混,毕业时迷茫无措)、缺乏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水平低,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有效地分析大学生面对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提升就业能力,顺利就业;提高岗位胜任能力,就业后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拥有较好的发展前途。(三)提升就业与职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实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自我的优势、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前景有了较为全面和充分的认识,结合企业资源,通过生涯规划技术实现对自我生涯的管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制定更合理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获取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竞争力,成功地就业,就业后能够有效地解决职业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职业发展中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结合了多种能力,包括思想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构建多元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坊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化素养。(一)注重职业规划与能力测试。大学生注重职业规划与职业能力测试,需要分析自己的性格,通过职业能力测试,定位适合自己的岗位;然后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查找到此方面的不足,有方法、有步骤地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分析自己掌握的或者能够调配的社会资源,寻找资源优势和不足;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能力。思想能力是指思维能力,是指创新能力和政治鉴别力、社会洞察力、情感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大学生拥有成熟的思想,对于就业形势能够进行分析,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大学生需要努力,不断加强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能力发挥,充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性,培养自己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就业。(三)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就业环节中的点睛之笔,是各种能力综合应用的外化体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体系构建,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增强岗位体验,增长见识的同时,提高岗位认知能力。高校需要构建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综合型教学新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部分,鼓励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注重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四)注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就业能力的基石。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让大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创新氛围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育多元才能(知识整合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理财能力、策划与决策能力),提升核心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等)(五)重视大学生的各类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在各种环境中驾驭自我的心理、生理的调节能力,它是大学生就业乃至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职业角色顺利转变的关键。大学生需要注重自我锻炼,重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主动地参与社会工作,对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了解,更能尊重社会事实,形成积极的心态。同时,大学生需要注重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应对人生挫折,增强耐挫能力,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六)建立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坊。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充分挖掘大学生自身潜能,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打造受用人单位青睐的毕业生队伍为目的。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坊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比如语言艺术与沟通技术、个人礼仪与形象设计与自我管理,塑造大学生个人职业形象,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习惯,以及提升大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等,举办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坊系列讲座,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需要注重自身长远发展,通过加强职业规划,有目标、有方向地提升自我,以促成自己顺利就业。大学生需要通过职业规划,根据就业形势与政策,调整就业期望,确定职业定位方向,了解到未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并且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邹霞,李继富.论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07):150-152.

[2]刘小娣.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效能研究[J].求知导刊,2015,(12):41-42.

[3]张朝红,乔海英.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对策—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250-251

.[4]魏驿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J].长江丛刊,2017,(24):254-255.

[5]廖碧君.浅议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意义[J].品牌研究,2015,(02):166-166.

职业规划范文篇5

一、勤于学习,自我成长

教师们都有同感:“教师每天都在吐出知识,如果不及时吃进新知是不行的。”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教师争分夺秒地学习。

1、努力学习新教育的理念及精神。按照新教育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应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程改革和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既要教学又育人。使班级中每个孩子沐浴在课改的阳光雨露中,自信且成功地成长。

2、上课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进行教学。课后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写下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勤于实践,不断自我反思.

3、平时教学中注重自己文学素养的提高,如要多读好书和多练字等等。勤于向各教师请教相关方面的知识,以达到从全方位的提高。

二、勤于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而且要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具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才能。

在能力方面要求自己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感染力。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不能只用规范和惩罚,我主张的是情感教育。经常给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原因,教他们用道德来衡量事情的对错。

2、因材施教的能力。不管是技能学习上还是品德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

3、完善课堂教学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学会如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何控制时间,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和理论知识。

三、勤于教学理论及教学研究

1、积极努力学习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工作中不断阅读有关教学理论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平时也要不断补充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做到多听、多看、多写、多练。

2、积极主动进行教学研究.

四、具体规划

第一年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上教得有趣、灵活,能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尽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第二年

通过不断的学习,做到教得扎实、教得灵活,使自己能灵活驾驭教材.

第三年

职业规划范文篇6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加强对自我的分析,使他们更加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总之,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教师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引入会计教学课堂,要科学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规划他们的未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会计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中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实用性也比较强,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就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倾向于选择会计专业。而随着我国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缺乏学习主动性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学习中,文化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具有盲目性。中职院校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专业比较容易就业,有一些学生是遵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会计专业,个别学生是不明白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这个专业。在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后,他们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自己并不喜欢,因此,在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学习。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专业的学习上十分被动,无心向学,为了混一张毕业文凭采用的是应付式学习,使得中职会计教学效果不高。

三、职业规划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只有了解和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制定出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加强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开设的各项课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不仅会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去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地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他们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以便能从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加清晰,并且会想方设法全方位地提升自我,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快实现。

(二)职业规划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动力

对于部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愿意花心思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而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谁在学习,就能够在目标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克服战胜这些困难。

(三)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拔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认真实施学习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机制所淘汰。

(四)职业规划能够增强学生的考证意识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证实自身实力,学生就会积极考取会计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考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会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通过考取不同等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五)职业规划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中职会计教学当中,能够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自身会计技能跟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亲自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清晰地认识自我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备的两个内容。学生初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对未来都会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会计证书,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要让他们明确毕业之后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奋斗。

(三)中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要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让学生在迷茫时能够有专门的求助机构;其次,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建设,为学生提高更加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最后,学校还要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规划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有系统地开展,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加规范。

五、总结

职业规划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职业规划

1研究的意义

高职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其对具体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更强,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非理论学术能力,由此奠定了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对自身专业对口职业岗位的了解,主要源自于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在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则需要根据自身对岗位的了解,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社会实践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品格能力、增强责任感等方面作用,而这些方面均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未来的就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茶文化视角分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影响的主要维度

2.1茶思想维度

针对特定的教育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形成不同的视角。而茶文化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的整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从茶思想维度,对相关内容和观点进行延伸,既要认识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根本意义,还需了解职业规划影响的重要因素。茶思想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儒家思想,更强调以辩证的思维和视角分析不同的问题和观点,而教师要具备深刻的哲学思想,能够延续和继承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思想,能多维度的分析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及具体的表现。教师要从茶思想维度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所产生的思想变化。茶思想中更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教师要始终秉承这一深刻的茶思想,能够围绕学生的个体价值实现和长远发展,思考与分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的具体影响。

2.2理论维度

茶文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形成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论。要充分保证理论体系的扎实性和完善性,确保能更加理性和深入的剖析各种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种现象。教师要从茶文化中获得启发与启示,能够将茶文化的价值观融入自身的价值观体系中,继而对人类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形成新的观点和理念。教师要从不同的茶事活动中了解到学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真正揭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真正从茶文化当中形成新的观点,更加理性的分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了解到其对职业规划产生的不同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成长。教师要真正深层解读茶文化中的价值观内涵,能从中获得新的理念与教学经验,更加理性的思考客观事物和教育领域的不同现象。从理论维度来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有助于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并加深社会文化和制度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他们正确定位自身在社会当中的价值与地位,促使学生客观和理性的进行职业规划。

2.3实践维度

在实践维度对思想内容进行延伸的整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人生理念和教育态度。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要在优秀茶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形成更高的精神追求,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建立深刻的认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实践更有助于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更能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敏锐的感知。教师应更多的从实践维度思考和分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能够组织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的影响分析,教师要明确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会对职业规划的正确性与客观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学生对自身是否能建立正确的认识,需在外界更加复杂的环境下获得不同的反馈后,才能重新思考自身在思想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而教师要能从茶文化中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的智慧与哲学思想。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利用茶文化蕴含的人际交往的道理,对各种突发的问题与矛盾进行有效处理。

2.4就业维度

茶文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对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形成过程、茶文化历史等进行深入了解,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内涵嵌入到自身的思想体系中,进而形成独特的观点和更加宽广的视野,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其职业规划的影响。教师要秉承茶思想与茶人精神,紧密围绕当前我国社会的就业形势,从实际出发对该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茶文化视角下,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高尚人格,使他们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由此才能真正发挥职业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从就业维度分析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并从中发现职业规划与实践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的建立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并将其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中。教师要将茶人思想和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中,确保学生具备有效融入社会活动能力和必要素养。

3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影响

3.1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问题“你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100%的学生均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有11.4%的学生,不仅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还参加过学生自发组织的实践活动,此类实践活动,通常会在毕业前夕展开,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同时也包含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丰富、教育效能多样,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使其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效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知识的学习,以便得到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助益。

3.2学生后期职业发展情况分析

待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毕业之后,研究者又对其展开了职业发展情况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在毕业之后顺利实现就业的学生达到了100%,这说明我校当前的学生就业率较高。对于问题“是否正在从事专业对口的岗位”,有92%的学生选择是。对于问题“是否满意当前所从事职业”,88%的学生选择是。而学生对岗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提前做出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方案通常围绕对口岗位展开,同时,通过跟踪调查,研究者发现,学生对职业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职业工作水平以及晋升率,而这两项指标,同时又是就业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因此,上述问题的回答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出,学生职业规划方案是否合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其的职业发展。从总体来看,学生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此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是能够让学生了解岗位工作、强化自身实操能力的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利于其未来的就业发展。

3.3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观念偏差

根据上述论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主要受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所影响,而在社会实践参与上,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其不能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于其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后续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实践活动属于形式大于意义的活动,形成对实践活动的观念偏差。而在这种观念偏差下,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上大多会呈现出积极性低、消极应付的状态,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发挥其对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在此背景下,学生往往对实践活动并不重视,这使得其的实践活动情况,不能准确、全面地反馈出其自身专业水平等方面的状态,导致其无法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准确合理的自我认知,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而自我认知结果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这种认知偏差会让学生难以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思路,影响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

3.4学生观念偏差的教育管理对策

3.4.1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知偏差的教育管理。学校需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带来的正面影响作用,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通过在实践活动前期,做好培训引导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作用,提高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和参与积极性,并学会根据职业生涯规划需求,自主分析实践过程中获取的所有岗位相关信息,有效利用实践活动了解、认知对口岗位的契机,更加准确合理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增强实践活动的效用。可以在宣传中注意顺应高职学生信息接收特点,积极开拓互联网实践活动宣传渠道,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到实践活动相关信息,可以考虑运用网络热点的词汇、句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实践活动宣传内容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学生之间,此外,学校对社会实践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因此,学校需要规范化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由此凸显自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态度,带动学生更加重视社会实践,并借此,正确引导其的实践活动选择,使其能够从自身的兴趣、发展规划出发,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效能。为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方案,并完善配套的社会活动组织制度、细则,同时,也要完善配套的机制,健全学生实践活动指导体系,实现实践活动组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并向其传递出实践活动并非形式化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有助于学生就业发展的教育活动,由此不断提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达到纠正认知偏差的效果。3.4.2对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教育管理。一是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分析。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兴趣和发展规划,选择实践活动,学校先要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在专业范畴内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规划,为实践活动的选择提供依据。需通过实践活动的前期引导培训,教授其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形势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然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收集并分析自己收集到的对口岗位的社会背景信息,实现从社会大环境角度上,深入分析、了解对口岗位的就业要求、就业形势等信息,然后结合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针对于就业择业的自我分析,为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利依据。二是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培养机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偏差经常会体现在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的盲从心理。需要设置一个学生情况调查机制,负责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个性特点,进行学生群体划分,再按照各个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让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其助力学生自我认知的效用。根据各个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设置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使其能够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且制定出符合学生个人实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能。

4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策略

4.1以茶事活动为载体承载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上述的讨论中,教师应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进行优化与完善。茶文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学会以茶事活动丰富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和现实提供不同的渠道和窗口。例如,组织学生进入茶叶生产和加工基地,了解基层群众在生产活动中的具体状况,并多维分析底层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对社会就业和个体的生存发展建立深刻的认识。教师要从实践维度指导学生正确和科学的进行职业规划,利用不同规模和形式的茶事活动,承载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同时,教师应将茶事活动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如此不仅可丰富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体验,还能保证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茶文化。教师要真正将茶文化渗透到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客观的进行职业规划。

4.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合理渗透茶文化

茶文化中蕴含深刻哲思与做人道理,对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成长与升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茶文化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影响进行分析后,要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观念。真正从茶文化中获得新的教育主张和风格,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凸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文化性与实践性。如将茶文化科学的渗透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确保他们真正领会茶思想内涵,进而形成更加深刻的思想和多元价值理念,辩证的思考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同时,利用不同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场实战性更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发挥茶文化的育人作用和功能,并能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巧妙的渗透茶精髓、茶思想,使学生真正继承与延续茶人精神。教师要将茶文化科学的渗透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建立更加深刻的认识。

4.3将茶文化思想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指导理论

茶文化思想中主张尚和,引导人们要以和为贵,和善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因此,教师应将茶文化思想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指导理论,在充分认识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职业规划的积极影响后,要能够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经验与智慧,理性的思考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茶文化思想,只有掌握为人处事的智慧和道理,才能更好的处理社会实践当中的各种复杂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职场竞争优势和社会适应能力。茶文化思想中主要包括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教师需提炼其中蕴含认识事物和处理复杂关系的方法与理论,以此为指导思想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嵌入到现实社会中,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应以茶文化思想为着力点,将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巧妙的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在不同性质和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并将其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思路与理念,构建和设计更加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且能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指导学生正确和理性的进行职业规划。

5结论

综上所述,有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带来的影响,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发展水平。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工作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观念、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发展前景,从而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效果,提高高职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海鹏,闵雅婷,刘雨晴.论高职院校招生育人的三重逻辑[J].教育与职业,2021(20):28-34.

[2]陈国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析——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21-23+37.

职业规划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性格探索

在心理学上,人们将“性格”定义为个体的内心行为上的倾向,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及完整性等特性,是每一个人所独有的,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外在的行为和态度。人在性格方面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性格探索帮助我们加深自我了解,在一生中应该如何成长、如何发展。

一、性格探索的理论依据——MBTI

本文所使用的性格分析理论以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理论为起点,研究人们在收集信息及决策方面的不同倾向,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人在适应周围外部环境时的不同倾向。之后,美国的一对著名的母女心理学家(Myers-Briggs),在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良,并经过60多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完善,使之成为今天的MBTI性格分析工具(Myers-BriggsTypeIndicator)。性格类型是一种没有任何偏见的工具,评估的对象是个体的优势与天分。相比于很多其他的性格评估工具,这本身就是全新的突破。MBTI理论根据我们面对周围的世界的在四个维度方面的不同反应,分为八个方面(能量的来源——内向E或外向I、获取信息的方式——感觉S或直觉N、处理信息的方式——理性T或感性F、生活的方式——判断J或知觉P)。

二、性格探索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普及,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下产业优化升级后的市场能够提供的优质就业岗位远不足以达到学生和家长的完美职业期望。针对这种现状,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在课程的引导下使学生们明白对自己的利益、个人爱好、能力、特征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确定最佳的、行之有效的职业目标。性格探索是自我认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与他人不同,其行为习惯也不同,而行为习惯的差异,可直接影响职业或岗位的选择。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设定职业发展目标,找到与自身特点(性格、兴趣、价值观)相适应的职业的过程叫做人职匹配,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最高追求——自我实现。通过性格探索——MBTI测试可知,绝大部分职业都同时与几种性格类型特点相吻合,而一个人也同时具有几种职业性格类型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应根据个人的性格与职业的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三、不同性格的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态度

从我校一年级学生在性格探索课程之后的职业规划写作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零零后学生很坦率的剖析了自身的性格的多面特点,提到了自身的爱好、与家人思想上的代沟、他们尤其关注第一份工作匹配的工作形式与换取的生活方式。少数学生正以自己的兴趣为兼职,有些并不喜欢现在所选的专业开始考虑转专业,还有些无所谓什么专业正琢磨着即将踏上创业之路等。以某班班长G同学为例,他的MBTI性格测试结果是ENFP(外向、直觉、情感+知觉=感性探索型的性格)。结合该学生学期末的职业规划作业内容,因经历父母在幼年离异的特殊家庭环境,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在为人处世上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有较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胜任班长的职务;从小跟随家中亲戚接触架子鼓的学习,并坚持练习到成年考级,高考后开始在培训机构兼职担任学龄儿童架子鼓教师。结合性格探索的部分,G同学在平日关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培育,重视提升自己;内心无惧挑战,能够找到自由表达自我的平台追随梦想。透过该生的职业规划,不难看出他来到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是在经历高考失利后参考了家长的建议,但实际上他自身的想法关于职业的发展主要定位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方面,目前也正在利用周末和假期付出实践。Y同学因严重偏科,以某中职学校中偏上的成绩考入我校,她的MBTI性格测试结果是ESTJ(外向、感觉、思考和判断=务实果断型的性格)。根据她的描述,在高职期间凭借英语方面的天赋与努力,参加了许多英语方面的比赛,获得了许多校级、市级乃至部级的荣誉;生活中她重视英语方面的提高,大学一年级已在雅思英语考试中取得综合6分的成绩。目前,已通过某大型国企的面试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在性格的探索方面,该同学的一贯作风是务实并以细节为导向来平衡自己决断的个性;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尤其擅长制定和管理流程、程序、步骤等。在职业规划方面,她能够结合目前所在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务实地把握学校提供的就业推荐机会,并将自己的长期目标定位在英语成人教育方面。Z同学出生于本市的一个小康家庭,民主的家庭教育让他在思想上较早成熟,在亲戚的推荐下他早期接触过财务方面的实习工作,这一体验也帮助他在学习完性格探索的理论后给自己做出一个新的定位——在物业行业成为一名管理人员。他的MBTI测试结论为INTP(内向、直觉、思考+知觉=洞察分析的人)。这类性格的人热衷于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喜欢利用独处的时间深入分析和评估不同的构想和理念,常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该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显得冷静、独立、理性、有好奇心,课后与老师的交谈中也明确表示有自主实习的意愿并会提前做好进入物业领域的准备工作等;通过职业规划课程的学习他明白了职业的发展方向会随这年纪的增长而发生改变,需要对制定好的职业规划进行动态评估调整。

四、探索性格合理规划未来

通过性格探索与自我评估,超过一半的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中能够量体裁衣撰写求职意向及具体措施,也仍有部分同学依旧存在想当然、自我认知模糊、定位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这与家庭传统观念的固化影响、自身缺乏参加社会实践的经验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则,每个人在自身性格方面的差异,探索自身才能更好更合理地规划未来,这就需要学生从在校期间就开始重视培养其认清自己、理清方向的能力,为自己精准定位。在校期间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兴趣,如参加社团活动、学科活动、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职业规划课程中的职业测评工具进行干预,进行科学辅助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也才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有用之材。

五、小结

每个人的一生都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为确保所选择的工作是自己满意的十分重要。高职学生通过探索自身的性格提前规划未来,管理好成年后的重要过渡时期,丰富适合自己的事业选择,把握最契合自己独特才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韩竹.MBTI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2019(4):198.

[2]王瑶,邢之浩(译).你的职业性格是什么[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职业规划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体验式;职业规划;课程教学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在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也逐渐得到学生的认可与重视[1]。

一、体验式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是教育部要求的每所高校应开设的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个人职业和人生的发展。要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将职业规划课的课程内容和相关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纯粹的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引起学生重视。(二)分阶段分小组的教学方法。职业规划课程的要求本身就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但是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太多,课时安排较少,只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概括性的案例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发展的需求。分阶段指导学生撰写个人职业规划书,定期修改、调整阶段目标和实施步骤对于学生的个体化发展有实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务实性。(三)以赛促学,营造浓厚氛围。目前在社会各个专业领域急速发展的趋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为大学生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为了提升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对照自身特点和职业要求完成职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调整,可以举办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制作设计大赛、行业分析大赛等直接与职业规划课程相关的校园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目标层次,开阔学生的就业视野,通过参赛准备的过程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不断优化职业规划的路线和步骤,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且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

二、体验式课程教学设计的做法

职业规划范文篇10

期刊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编辑,而青年编辑是期刊的新鲜血液及发展基石。办刊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编辑人员,作为新加入编辑群体的青年编辑,面对枯燥的编校工作,日复一日的编稿校对,难免失去工作兴趣,对未来职业规划没有信心。在工作中产生对个人、对职业前景的担忧。作为青年编辑,笔者意识到编辑工作属于较强的脑力劳动,日常工作相对单调、枯燥,甚至比较繁琐。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可能会消磨青年编辑的工作热情,经历过前期的迷茫,模糊的职业前景,这也曾是笔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了解行业发展,明确个人工作职责,对未来职业规划有清楚的认识都非常重要。编辑人才重视程度愈来愈高,青年编辑更是编辑部重点培养的对象。编辑同仁一直在探索青年编辑的发展道路,针对青年编辑面对的问题、职业规划等开展了众多研究[1-7]。更对青年编辑队伍提出诸多意见建议,从专业知识到工作规划等方面给出了良好的建议。“互联网+”大背景下,青年编辑如何适应科技发展,适应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青年在进入行业后,对本职工作的正确认识、未来的职业规划,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参考。避免走弯路,也避免工作中失去热情、信心。做好青年编辑的培养,保证青年编辑的健康发展,不仅是青年编辑自身的需求,也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统计分析等方式梳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近10年的相关研究热点,为青年编辑在技能提升、自我成长、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通过研究热点分析,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也为编辑部培养青年编辑提供借鉴。

2研究内容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取自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采用主题词“青年编辑”,时间为2010—2020年,精确匹配检索结果,共检索得到文献918条。去除会议征稿、会讯、通告等无研究意义的文献,共计有效文献748条。下载CNKI数据后,将格式转换为Wos数据,然后设置相应阈值,进行数据分析。

2.2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Citespace5.7R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CiteSpace功能包括绘制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不同特征和类型的引文网络、识别和呈现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等[8-10]。通过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2010—2020年青年编辑相关的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了解青年编辑相关研究热点信息,为青年编辑指定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3结果分析

3.1青年编辑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时间跨度为2010—2020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TopN(被引次数最高的N个引文)设置为50,TopN%(先按被引次数排序,再按N%选取引文)设置为20,其他为默认值。得到如图1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合并同义词、相近词后得到表1所示的13个出现频次大于10次的高频关键词。网络中节点代表分析对象,节点越大,出现频次越多。由图1发现,图谱线条密集,青年编辑相关研究比较集中。由图1、表1可以看出,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高频关键词有青年编辑(497次)、科技期刊(221次)、人才培养(71次)、编辑(45次)、高校学报(42次)、职业素养(25次)、学术期刊(24次)、医学期刊(21次)、成长(16次)、素质(14次)、职业规划(12次)、创新(10次)、工匠精神(10次)。除去青年编辑、科技期刊、编辑这类的广义词汇,我们发现,在青年编辑相关研究中,大家比较关注编辑培养、创新、成长。这也是每一个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学报、医学期刊频次较高,说明这两个群体是文献贡献较多的机构。这也提醒其他行业期刊编辑注重学术研究,思考职业规划。工匠精神出现频次为10次,希望编辑同仁扎根本质工作,踏实钻研,发扬工匠精神,为我国期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2文献作者分析

通过作者、机构共现图谱分析(图2、图3),发现青年编辑相关研究缺少核心作者,发文作者分布分散,发文量比较少,2010—2020年发文超过3篇的作者凤毛麟角。作者发文机构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有徐志武、严秀丽、李宁为数不多的作者。通过作者共现图谱结合EXCEL表统计分析,发现跨机构合作发文的作者比较少,发文量4篇的作者罗彦卿、张祥合、闫其涛等主要来自同一个编辑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编辑部、《上海农业学报》编辑部发文量较多的单位,其中两个都是高校。跨单位合作的作者比较少,出高校外,其他单位发文量都比较少。编辑理论研究可以聚焦学术热点,为众多从业者答疑解惑。青年编辑相关研究文献中,没有形成稳定的作者群体,大家研究比较分散,也没有出现持续性、系统性主题研究文献。不同单位之间的作者之间联系较少,也没有形成学术团体,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编辑学术研究。

3.3青年编辑时间聚类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获得2010—2020年青年编辑相关关键词时间聚类图谱(图4)及关键词突现图谱(图5),其中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我们不做论述。由图4可以发现,关于编辑培养方面的研究从未间断,高校科技期刊一直占据期刊发表的重要位置,这也体现了高校学报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我们应该向高校编辑学习,注重学术类研究。编辑思想、成长、自我认同等方面的研究2016年前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概率都不是很高,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年编辑在工作中既要注重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文献研究。编辑培训时有老师也说到,目前编辑类文献研究主题比较松散,没有系统性、持续性的研究,作者团队也没有完全建立。理论研究同样重要,可以为青年编辑提供业务支持,也能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突现分析是把握主题研究前沿的重要指标,突现的关键词代表这一领域新的研究动态[11]。由图5可以发现,青年编辑相关研究热点随着时间有所变化。图中加粗的线条表示该突现词为热点的时间。例如素质这一突现关键词,突现度为3.37,表现为高强度突现,时间跨度为2011—2013年,表示其在2011—2013年被编辑同仁高度关注。除此之外,新媒体、素养、人才培养、工匠精神、业务能力的突现时间延伸至2020年,这些关键词也代表了近几年甚至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及趋势。青年编辑相关研究热度不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热点开始出现,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热点将集中在编辑的培养、业务能力、新媒体应用、工匠精神的探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