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保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7:32:53

职业保险

职业保险范文篇1

内容提要: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因合伙企业内部责任的重新分配导致外部债权人利益失衡而产生的职业保险,是作为有限责任的替代赔偿资源而存在的。其对有限责任的替代赔偿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拓宽特殊的普通合伙的替代赔偿资源的种类,继续探索能增加合伙人信用的补充方式,弥补现有职业保险的局限是十分必要的。

在2006年对《合伙企业法》的修订中,我国首次规定了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1]。本文拟对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略作探析。

一、产生背景和依据: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制度困境

(一)特定情况下的有限责任使合伙人内部的责任分配更趋公平合理

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是普通合伙企业最显著的特征,而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57条的规定:“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财产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的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实质是对无过错的合伙人进行责任限定,允许其在特定情况下承担有限责任。这是对传统合伙人责任分配制度的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使合伙人之间的责任分配更为公平合理。由于现代合伙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又由于合伙特有的业务执行模式——任何合伙人都可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业务,各合伙人的业务又相对独立,这样,任何一个合伙人都可能面临对自己不知情的众多的合伙人的行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尤其是当该合伙人的行为是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这种责任形态就显得尤其不合理。传统的无条件的无限连带责任使得合伙人处于非常不安的境地,直接抑制了合伙企业的发展。让在执业中有重大过错的合伙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无限责任,其他合伙人则对之承担有限责任的责任分配,是自己行为自己责任的体现,无疑更为公平合理,也有助于促进投资和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此为特殊的普通合伙的价值所在。

(二)带来的问题:合伙企业信用降低,削弱了债权人保护

普通合伙是一个古老的制度,其设立条件和程序简单,没有最低资本的要求,企业内部实行契约式管理。普通合伙享有这些宽松资本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基石在于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任意合伙人代表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不问合伙人有无过错,其他合伙人都要对之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是合伙企业的信用来源。而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中,免除了合伙人对其他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无限连带责任,而仅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减轻了合伙人的责任负担。在合伙人内部,这种责任分配确实更为合理和公平,但在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中,带来的问题是合伙企业与债权人之间权利义务失衡:在原合伙制度未做任何变更也就是在保持了普通合伙原有制度优势的情况下,合伙企业债权人的地位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故意或有重大过失的合伙人外,其他合伙人都不再对债权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担保大大削弱,直接降低了对合伙企业债权人的保护,对债权人来说,这显然缺乏正当性。

为失衡的投资者与债权人利益寻找平衡的方法是建立替代性的赔偿资源,新《合伙企业法》的做法是提出建立执业风险基金制度和职业保险制度,其第59条规定,“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应当建立执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执业风险基金用于偿付合伙人执业活动造成的债务。执业风险基金应当单独立户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特殊的普通合伙职业保险的性质:强制购买的非强制险

(一)责任保险的基本类型:强制保险与非强制保险

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对第三者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或经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类保险。所谓职业责任保险,简称职业保险,也称作专家责任保险,是指以提供专业服务的被保险人,因其专业行为致第三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由于社会分工愈来愈细致,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愈加专业和有技术含量,一些职业如医生、律师、建筑师、会计师等职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熟练的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这些专门从事专业活动的人员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如果因为专业过失致人损害,难免要为其过失行为承担责任。而从事专业之人员,以其自有资财为担保,在其职业生涯因专业过失而承担责任时,这一赔偿责任对于其资产而言有时是巨大的,严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个人的破产。在责任的压力之下,寻求保险制度来化解风险、分散责任成为专业人员的最佳选择。职业责任保险恰恰能够解决专业人员的这一难题。

责任保险,按照自愿购买还是由国家法律强制规定购买,可分为强制保险与非强制保险。所谓强制责任保险,是国家立法明确规定的强制购买的责任保险,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油污责任保险等;所谓非强制险是指保险公司经营的由投保人自由选择是否购买的商业保险,如:公众责任保险、律师职业保险、医师责任保险等。

强制责任保险往往是针对那些危害具有社会性,损害发生频繁,后果严重的危险而设置。强制保险具有强制性、统一性(保单格式、保险金额、费率等由国家统一制定)、政策性等特点,是一种社会保障色彩浓厚的保险种类。强制责任保险由于具有社会公益性,与一般商业责任保险保护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注重保护第三人(债权人)的利益,而后者注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强制责任保险与非强制责任保险在性质与社会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归责原则、第三者权利义务、承保范围等方面具有巨大差异。

(二)特殊的普通合伙的责任保险的性质:强制购买的非强制险

从特殊的普通合伙职业保险的产生背景和功能来看,它不可能是强制保险,而是商业责任保险,或叫做一般责任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购买的非强制险。

1.从其产生背景看

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是因为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后合伙企业信用降低,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增强合伙企业的偿债能力,作为债权清偿的替代赔偿机制而建立。可见,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是基于商业风险而设置,仅限于特定的债权债务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债权债务人,本身不具有社会公益性。其与强制责任保险的产生背景和动因大异其趣。

2.从其功能来看

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是为了增强债务人(被保险人)的偿债能力,侧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转移被保险人的风险;而强制责任保险由于往往是针对那些危害具有社会性,损害发生频繁,后果严重的危险而设置的,因此,强制责任保险具有社会公益性,与一般商业责任保险保护的侧重点不一样,更加注重保护第三人(债权人)的利益,如强制保险往往突破合同的相对性,直接赋予第三人对保险人的请求权。

3.从其特点来看

强制保险具有强制性、统一性、政策性。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除具有购买上的强制性特点外,保单格式、保险金额、保险费率都由当事人自己协商,不具有国家统一规定性。换言之,作为债权清偿的替代赔偿资源,只需在量上即保险金上有足够保证即可。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实际上强制的只是一个量的保障。显然,作为对商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处理,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也不具有政策性特点。

(三)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与一般非强制险(商业责任保险)的比较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不是强制保险,而是商业责任保险。但其购买上包括购买数量上的强制性,却与一般商业责任保险相异。一般商业保险在是否购买及购买的数量上都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产生背景及功能与普通商业责任保险不同。后者的产生主要是一般增强专业人士的偿付能力,转移和分散专业人士的风险,强调其在遭遇对第三人的责任后能得到补偿。而前者是因为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后合伙企业信用降低,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增强合伙企业的偿债能力,作为债务清偿的替代赔偿机制而建立的,是有针对性和特定的目的的。所以,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与普通商业责任保险的产生背景和功能是有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导致前者是必须强制购买的。

由上可以看出,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既与强制保险相区别,又与一般商业责任保险不同,我们只有认识到其特殊性,才能正确适用之。

三、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实然作用分析

(一)其承保范围不能覆盖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

责任保险所承保的危险是被保险人依法对第三人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是侵权责任,尽管合同所引起的责任风险非常重要,但其范围受到限制。决大多数重要的责任风险都源于侵权行为。[2]因此,保险人的责任是建立在被保险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基础之上的,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原则也是以被保险人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基础的。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两种方式:一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加害者承担侵权责任的基础是有过错,包括故意或过失。简单地说,就是行为人致人损害,并不当然负赔偿责任,受害人要向加害人请求赔偿,必须证明造成其损失的加害人在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否则,其赔偿请求得不到支持。为减少受害人的举证负担,在过错责任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形,即过错推定。它是指受害人向加害人求偿时,法律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免除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而由加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推定其有过错。二是无过错责任,亦称严格责任,即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人应当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3]除非是受害人故意或不可抗力,行为人不可免责。由于过错责任原则是公平原则的基本体现,因此,在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上一般实行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辅,后者需要法律作出特别规定。

根据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在一般商业责任保险中,保险责任一般实行过错责任,即保险人只对被保险人在加害行为上主观有过错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才承担保险责任,对不是因为被保险人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由于保险制度的射幸性特征和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至高要求,几乎所有险种都将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作为除外责任。实际上,准确地说,一般商业责任保险的归责原则是“过失责任”。就我国目前开展的几种职业责任保险如医疗责任保险、律师责任保险和会计师责任保险的责任形式来看,都定位于“过失”,不包含“故意”。[4]

强制责任险与非强制责任险在性质与社会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归责原则上的巨大差异。强制险侧重于保护第三人利益,第三人在遇到意外事故时,还要证明侵害人的过错情况,显然不利于保护第三人,基于此,在强制责任保险中,保险责任的承担多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严格责任:不管被保险人有无过错,保险人都要对第三人承担保险责任。如产品质量责任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等都如此,而且,一般而言,这些险种中的侵权行为本身的归责原则即为法律明确规定的严格责任。

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非强制险的性质决定了其承保范围不能覆盖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在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中,合伙人享受有限责任的条件是其他合伙人在执业中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故意不在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内。换言之,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只能就有限责任适用范围的一部分风险承保,即只有“重大过失”可通过职业保险替代补偿,这无疑大大削弱_J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功能。

(二)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第三者(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考察

在商业责任保险中,责任保险转移的是被保险人的风险,侧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在意思自治基础上订立的保险合同,约定的是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按照合同的相对性原理,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只能直接赔偿给被保险人,第三人无权向保险人直接主张。但是,在强制保险中,由于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为了保护第三人,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理,许多国家的强制保险都规定,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第三人可直接向保险人追偿。而且,“外国立法例于强制保险甚至规定,保险人不得以其他得对抗被保险人之事由(如保险费支付迟延或违反应尽义务等)对抗第三人,唯有于赔偿第三人之后,行使代位权向被保险人请求赔偿而已。”[5]作为商业责任险,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第三者(债权人)显然不享有强制保险第三人的权利,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不能直接向保险人追偿,只能向被保险人(合伙人)追偿,而相对于保险公司,要从合伙人处得到赔偿,无疑更难。

(三)结论:特殊的普通合伙的责任保险不能成为有限责任的有效替代赔偿机制

由上可见,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中,作为非强制险的第三人,债权人得到的替代赔偿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首先,享受有限责任豁免的因合伙人故意而导致的合伙债务不在职业保险的范围内,实际上,这一部分债权的替代赔偿就落空了。另外,作为非强制险的第三人,保障的主要是被保险人(合伙人)的利益,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只能直接赔偿给被保险人,第三人无权向保险人主张,而要从合伙人处得到赔偿,无疑比从保险人处获得难得多。因此,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中,职业责任保险对有限责任的替代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四、完善建议

(一)将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设为强制保险,实行严格责任

如果将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设为强制保险,保险责任的承担实行严格责任,就能解决职业保险的承保范围不能覆盖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的问题。但是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保护的第三人是某一类企业的债权人,似乎不具有公益性质,由在制度改造中得到实益的债务人寻找其信用降低的替代办法,更合乎公平原则。而且,在我国,职业责任保险市场尚不成熟,责任保险供给方面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如责任保险品种单一,责任保险的限制性内容(如免赔额、最高赔偿限额等)太多,保险责任鉴定机制不健全等。所以,仅从修正或完善职业保险这条路人手似乎太狭窄。

(二)拓展其它替代赔偿资源,弥补职业保险的局限

既然职业保险的替代功能十分有限,拓展其他替代赔偿资源就在所难免。实际上,除必须购买职业保险外,我国还规定了执业风险基金制度。两种方式并存也有利

于确保有限责任有一定的替代性赔偿资源,保护债权人利益。只是该制度目前也缺乏可操作性,有关交纳比例、交纳基础是税前还是税后利润、保管机关、帐户监控等都无具体规定,急需完善。实际上,除此之外的其它替代赔偿机制也是可以探索的。特殊的普通合伙肇始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1991年的立法。得州的替代赔偿机制的建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最初的没有规定,到规定购买责任保险。1993年又规定:如果无法购买保险时,允许建立一项信托基金或向银行开立一个信用证或作出类似安排,作为购买保险的替代办法。[6]笔者认为,得州的经验启示我们,特殊的普通合伙本质上要建立的是因豁免无过错合伙人的无限责任而需要的替代赔偿资源,显然替代赔偿资源的种类是多样的,只要能增加合伙人的信用即可。顺着这样的思路,特殊的普通合伙的替代赔偿资源的种类就很宽阔了,如固定的存款、开立信用证等,总之,可以继续探索合适的方式,不独局限于职业保险,职业保险与特殊的普通合伙建立替代补偿资源的宗旨和功能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注释:

[1]见我国《合伙企业法》第55—59条。

[2](美)所罗门.许布纳(S.S.Huebner)等:《财产和责任保险(第4版)》,陈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9页。

[3]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4]黄福军:《我国责任保险的法律基础及保险责任分析比较》,资料来源:http://www.rmic.cn/action/blog/viewArticleContentAction?articleID=3423/2007—9—30.

职业保险范文篇2

保险职业道德的意识不强烈,导致了行业的诚信危机。保险专业学生、保险人和保险业管理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根据对在校500名保险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他们认为毕业之后进入到保险公司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是高薪,占比高达81.5%;其次是实现自我价值,占比15%;而是否应该遵守保险职业道德,他们认为首先要实现业绩,占比高达95%,其次是进行诚信经营,占比仅为2.5%。由此可见,在保险专业学生看来,从保险业务中获取高薪,做出业绩是核心,至于采用何种手段,他们表示并不重要。在保险人队伍中,年龄和素质不等,保险业务一般首先通过熟悉的人开展。在保险消费者眼中,保险人的信誉并不好,因为他们会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增加保额。保险业的管理者们,因为行业竞争激烈,业务压力很大,对业务能力的关注远大于职业道德,因此,整个保险行业的诚信问题越来越严重。保险行业信任危机的产生,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首先,互联网时代经济利益至上,道德底线沦丧,人们为了获得利润甚至不择手段。在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上,由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制度的不完善,信用的保证主要是基于人的伦理道德要求,因此,企业和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出现利己主义行为,产生违反原则等道德风险,这是保险领域产生诚信缺失的重要根源。另外,对于违背诚信的行为,法律上的惩罚规定尚不完善,经济上的惩罚力度不大,诚信监督主要体现为道德的自律及有限的舆论监督,信用法规建设滞后,使得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缺乏规范化程度高和可操作性强的运作规则。近年来,随着我国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中国保监会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体系的渐完善,但依然存在体制不健全和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导致保险公司信用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其次,保险行业重保费轻管理,导致对职业道德的重视不够。在许多保险公司内部,经营思维仍然重保费收入,追求短期利益,上级公司对子公司的考核体系主要集中在业务水平而非诚信度,这严重存在“重保费规模,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公司管理者和保险从业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许多时候不会顾及章程条款,铤而走险,在销售保险产品时,人甚至存在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由于对保险人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整体素质偏低,流动性大等因素,保险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约束制度,导致保险行业消费者的投诉增多,方式多元化,维权意识空前高涨,诚信问题堪忧。同时,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之后,理赔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保险公司在理赔的时间,质量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在公开理赔流程、缩短理赔周期、简化索赔手续、提升客户体验做出更多努力。第三,高校保险专业对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单一,与行业结合不够密切。目前开设了保险专业的高校,保险职业道德教育大多设置在两课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这些思政老师大多没有专门的保险公司从业经验,对保险行业的特征和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诚信问题认识不是很深刻,导致教学过程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因此,如何将大学保险专业职业道德的教学与公司、社会的需求零距离,无缝对接,培养一批不仅业务水平好,而且职业素养高的新一代保险从业人员成为当前高校保险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改革完善保险专业学生保险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案与路径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经济利益不是生活的全部”,道德作为特殊的生产性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践,全面印证了道德与现代经济的这种正向价值关联。

道德作为人性化产品设计的灵魂、缩短单位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市场信誉之源、激活有形资本的特殊资源和理性消费的引导或约束力量,对价值增值和财富增长起着独特的资本性作用。因此,加强保险职业道德是行业发展的根基,对未来保险职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迫在眉睫。

(一)学校与公司对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校企合作

保险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符合保险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方案如下:第一,《保险职业道德》课程的开发和优化。这门课程从理论层面对学生讲述保险职业道德的含义与对未来从业的重要性。在教师启发下,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认知判断,自主独立分析、评价和决策。第二,加强学生情感体验,重点抓好对学生“信”的培养,即把保险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诚信意识需要得到广泛的普及,这不是一种思维,而是一种自觉的理念。要想方设法纯化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职业道德情感,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校企双方应创设形式多样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情境中进行职业道德情感体验,内化道德规范。第三,让学生积极进入保险公司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进入保险公司锻炼体验,是培养其优良职业品质的另一重要途径。目前保险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大学本科一般采用3+1模式(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三年,进入公司实习一年),职业院校的专科一般采用2+1模式(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两年,进入公司实习一年)。这样从理论到实践的培养方式,基本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目标。

(二)让学生树立消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零和博弈,构建双赢局面的理念

不管是保险行业还是非保险行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零和博弈,即企业认为消费者的权益多了,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反之,消费者会认为企业的利润增加的前提是减少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不会存在必然的联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是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近年来,保险消费者保护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消费者维权方式、手段呈多样化趋势,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修正版)》将金融消费明确列入保护范畴,保险行业受到消费者更多的挑战。因此,保险行业应该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处理客户关系方面,企业从重视如何吸引新的客户转向到全客户生命周期的关系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放在对现有关系的维护上。在对保险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上,一定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消费者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他们将面临的环境,以更好的姿态面对。

(三)将保险职业道德上升到保险伦理,作为企业文化载体,融入到整个企业发展之中

职业保险范文篇3

二、市场与竞争分析

1、产品及市场定位:

项目产品及服务: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金融保险职业咨询、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课件教材

培训形式:实地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卫星电视广播远程培训、网络在线培训、函授自学

目标用户群:在校大中专学生、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有志进入金融行业的社会人员

2、市场现状:

市场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金融业的竞争本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中国入世后,高级金融人才明显不足。

目前,政策金融的人才需求已经饱和,而且还在不断膨胀,个人金融国内还没有生成其生长发展的土壤,原因主要是:国内居民金融意识不强,所以在个人金融方面只有一些很基本的业务,所需求的人也只是一些很普通的,薪水很低的员工。

而公司金融则不同,大量的企业的金融意识在迅速强化,而且目前国内缺乏大量的这方面人才,主要有资产评估,风险评估,项目评估,风险投资,证券投资,融资业务,财务规划等方面的人才,而这些职位目前大部分由一些金融意识落后的“老人”们把持,当然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又很大一部分可以重合,比如投资理财,所以,随着国内人们金融意识的提高,这个领域的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随着世界排名前200位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预计到“十五”期末,国内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将比目前增加29%,需要补充一大批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金融人才。

金融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目前金融培训品种单一的现状与国内金融业的大环境以及金融产品的缺乏不无关系。但随着国内金融行业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金融业务必将逐渐趋向多样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语言能力、业务操作能力都将提出全新要求,这自然会催生出多样化的培训市场。因而国内的金融培训市场潜力巨大,培训机构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淘金”机遇。

3、市场竞争分析

目前,我国金融培训的操作机构可以分为四大类:

1、金融机构所属的培训部门,主要针对内部职工进行培训;

2、大专院校下属的金融培训机构,一般面向社会招生;

3、社会培训公司,大多针对证书考试进行培训;

4、“海外兵团”国际金融培训认证机构,国际认可度高,国际影响力大,较为权威,但由于国内外金融财务规范目前还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国际培训认证缺乏本土化优势,此外,国际培训认证费用偏高,非普通个人及中小企业用户所能接受。

虽然目前国内外金融培训的操作机构不在少数,但涉及到以提升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本土权威培训认证机构几乎没有,因此该项目具有如下竞争优势:

背景优势——该项目依托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是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建设、运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各高等学校和各类用人单位必须配合执行。

资源优势——联合大型国有银行一起来操作,因而该项目具有全国的唯一性和独有性,任何培训机构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资源,因此该项目具有垄断性。

职业保险范文篇4

密级:机密

文档编号:HNXL-MP-05.05.16第1版

分册名称:商业企划书

修改记录编号:001第1册/共1册

金融保险职业培训

商业企划书

(草案·供讨论)

XXX龙公司

总页数

正文

附录

生效日期:年月日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项目背景...3

1、市场需求迫切...3

2、配合金融人才战略实施...4

3、提高参与者职业竞争能力,解决就业问题...4

二、市场与竞争分析...5

1、产品及市场定位:...5

项目产品及服务: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金融保险职业咨询、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课件教材5

培训形式:实地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卫星电视广播远程培训、网络在线培训、函授自学5

目标用户群:在校大中专学生、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有志进入金融行业的社会人员...5

2、市场现状:...5

市场需求:...5

金融职业技能培训现状:...6

3、市场竞争分析...6

三、市场营销策略...7

销售模式:...7

销售渠道:...7

职业保险范文篇5

三、市场营销策略

该项目依托的是教育部和大型银行的资源,因此充分应用该项目独有的资源,发挥政府及行业背景平台的优势,是营销商务模式设计的重点所在。

销售模式:

主要营销模式:

l通过教育部资源平台在大中专院校推广。

l通过合作大型银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进行金融行业推广。

l通过市场宣传手段吸引社会人员参加及培训机构加盟。

销售渠道:

大客户集体报名:

主要吸引国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大型用户集体培训。

个人报名:

主要吸引在校大中专学生、社会人员以个人民意报名参加培训。

中小企业报名:

主要吸引为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用户的培训。

地方培训机构:

吸引地方培训机构培训,迅速提高项目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四、项目前景

培训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就业竞争的加剧,职业要求压力的加大,将迫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不断深造来提升自我。这一社会背景,决定了2005年培训市场将继续高开高走。

随着世界排名前200位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预计到“十五”期末,国内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将比目前增加29%,需要补充一大批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金融人才。人才紧缺带动了金融培训的需求,因此,2005年后金融培训市场的行情将继续“看涨”,而且国际知名金融培训机构的大举介入,更为金融培训火上加油。此外,我国入世后,更多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上市公司需要完善财务制度,对有资质的会计师的需求也将直线上升。因此,与金融培训密切相关的财会培训也将升温。

旺盛的人才需求和巨大的人才缺口,造成金融行业整体薪资水平在众多行业中排名靠前,金融业高薪引才吸引了众多人员希望通过专业培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并希望拥有业内普遍认可的权威认证作为进入该行业以及升职加薪甚至跳槽的敲门砖。因此项目用户群数量巨大,并愿意投资进行“充电”。

由此可见,金融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五、项目发展目标

项目将以“以需设专、以技育人、以人为本”的培训模式,整合教育部和银行的资源优势,联合推出权威性金融保险业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认证,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培训形式,面向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民办培训学院。

Ø学员技能/能力提升目标:

-交流技能(口头和书面)

-分析技能

-综合数据能力

-计算机知识

-精确性

-人际关系技能

-监管

-决策技能

-销售技能

-定量和定性(分析)能力

Ø学员取得认证典型工作范围:

-向客户建议正确的投资策略和财政计划

-分析股票上市公司

-风险评估

-提供市场状况信息

-达成并准备租借或租赁协议

-提供财产和意外保险、人寿保险或健康保险

-管理、评估和分配贷款

为此,本项目必须做好以下三项重要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朝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职业保险范文篇6

1、市场需求迫切

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大量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支撑。与欧美国家10%左右的人才占比相比,我国300万左右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显得过于稀少。目前,我国金融人才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不能很好地满足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人才总量不足、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前进的重要因素。

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紧缺。金融行业可细分为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和基金五大分支。目前金融业五大分支最稀缺的职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投资:资本运作部高级经理或专业经理、重大项目管理部项目经理和投资管理部项目经理;保险:保险精算师和保险产品设计师;证券业:保荐人和高级分析师(宏观和行业方向);银行:项目评估师和高级外汇分析师(海外);基金:高级基金经理人和高级分析师(策略、基金、证券、债券等)。

2004年的基金业用“大放异彩”这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2004年,全国共发行了52只基金,募资金额达1734亿元人民币,一年的市场份额就几乎接近过去6年的总和。伴随着基金业的蓬勃发展,今后人才需求缺口也日益加大。

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高速发展,保险业最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营销高手;二是各类专业人才,包括核保核赔方面的高级专家顾问、高级客户服务管理师、营销业务管理师、营销培训师、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信息项目管理师、财务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三是大批有经验的优秀投资分析师、投资家等高级资金运用管理人才。现在保险业“挖墙脚”的方式比较普遍,长此以往则无异于饮鸠止渴,许多保险从业机构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获取人才才是长远之计。此外,保险业开放也加快拉动人才需求。

银保融合对银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保险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随着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增加。而且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的开放将推动人才洗牌。

2、配合金融人才战略实施

早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金融行业有关领导就指出,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就金融业而言,就是要大力推进和继续实施金融人才战略,真正落实金融人才战略,不断开创金融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国务院总理把金融人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北京对外资金融界人士明确承认,中国缺乏金融人才。他说,加强和普及金融教育,强化金融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国际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的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迫切”。他强调,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完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特别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他表示,中国政府将持续推进金融人才战略,加强金融人才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适应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和中国现代化的要求。实施金融人才战略满足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是顺应我国金融人才现状,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3、提高参与者职业竞争能力,解决就业问题

职业保险范文篇7

1.完整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必然选择。高校除了系统地传授知识之外,还要培养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这些技能除了操作性的技能外,还应该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表明从业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才是各项技能的运用和展示。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中进行完整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大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职业道德教育是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这一模式下,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订单企业对培养对象有特别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依据企业的特别要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高校需要从硬件上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特定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从软件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符合企业的各方面要求。所以说,职业道德教育是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应该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

3.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订单式培养中校企合作可持续的关键。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会定向到订单企业去就业,因此,这些学生到企业去之后的表现会影响校企合作的后续发展。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本领会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也会增强订单企业与高校合作的信心,这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长期展开。因此,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规划,依据订单企业的价值理念、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4.保险专业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方面,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的推动。我国保险业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已经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一个黄金机遇期,从业人员队伍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国家正规的保险本科学历教育培养的大批的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保险管理人才可以及时充实到保险从业人员队伍之中。另一方面,保险属于国家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保险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关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内容。

二、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

1.诚信理念。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保险合同的射幸性决定了诚信经营是保险业的生存之本,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最大诚信原则既是签订保险合同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贯穿保险合同执行全过程的基本原则。只有信守承诺、诚信以待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才能保证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将诚信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

2.责任理念。保险经营的对象是风险,而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保险经营就是一个不断承担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险经营者具有高度的责任理念,承担起为社会各领域建设保驾护航的社会责任。在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对学生责任理念的培养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精神风貌,担负起推动民族保险业跨越式发展的重任。

3.服务理念。我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理赔难”和”销售误导”成为行业的痼疾,极大地损害了行业的竞争力和美誉度。因此,保险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摒弃原来粗放式的依赖价格战的经营模式,将经营重心转到注重服务上来,在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质量的同时努力实现差异化服务、特色服务,将服务的理念根植到全行业从业者的心中。因此,在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服务理念的培养,只有用真诚、实在的服务才能永久地赢得客户的信赖。

4.规范理念。保险合同是有名合同,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规范经营、合规经营成为保险经营管理的一条法律准绳。在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需要培养学生规范经营的理念,这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整个保险行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对保险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应包含法律观念、规范经营等理念的灌输和培养。

三、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难点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具有经济补偿、损失分担以及社会管理等职能,但是保险经营者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保险经营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未来保险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性,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能正确地作出取舍。可见,保险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敬业精神。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个体在组织中永远只是一份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妥善处理好两者的矛盾能反映出个体的职业道德水平。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是一个合格职业人所必备的良好素养。保险作为一项经济制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多方的经济利益,甚至会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业者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很多保险营销人员在利益面前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见利忘义,导致出现了对客户的销售误导等行业痼疾。

3.团队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保险经营管理中团队的力量不可忽视,因此,一般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团队发展了,个人才能得到提升。在追求团队发展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团队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从业者尤其是团队管理者要有正确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情操。而保险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所以这一点对于保险本科教育来说显得更加重要。

职业保险范文篇8

关键词: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现状对策

2002年9月1日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事故的范围明显扩大,取消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之分,统称医疗事故,且医院和医生在事故中的赔偿额明显提高,在此情形下,早被冷落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近期受到了各家医院空前的重视。实际上,这是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市场供给与潜在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前提条件

保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将都难免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消费者投诉中,医疗纠纷一直是热点,并且此类纠纷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国,600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的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每年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有上百起。这些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巨额索赔,使医院和相关责任人来说难以承受。不仅如此,医院和责任者还会陷入无止境的纠纷中,影响其工作和声誉。为此,一些义务人员想到了通过保险的途径来应付可能会出现的医疗事故索赔。

物质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保险需求产生的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只有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求。而对于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来讲,根据他们的收入状况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满足,已达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层次。因此,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持欢迎的态度。

经济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职业责任保险供给产生的条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民事活动急剧增加,民事赔偿责任事故层出不穷,人们的索赔意识不断增强,终于使人们完全认识了责任保险。

大多数人对责任保险的认同,就可以满足保险供给产生的理论基础,即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要求。这样,在中国现有的保险技术条件下,医生职业责任成为可保风险。

由此可见,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在我国的供给和需求条件已经成熟,这一险种在我国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

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现状及成因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对医生、医院、患者和保险公司都有好处,既能让医生解除高额赔付的后顾之忧,医院彻底与医疗纠纷绝缘,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医疗业务的理赔代表负责;同时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保险公司也会因入保的医院多,涵盖医生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已为法定保险,这些国家的医疗纠纷也远远的低于我国。尽管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工作者的兴趣,但是投保人数却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需求方分析

在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需求方为医疗机构,就医生个人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责任保险大都表示欢迎,但是对医院来说,就不太愿意给医生投保或者不希望让社会知道自己医院的投保情况。

医院对自己信誉的担忧。医院担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医生对医疗责任保了险,就可能会产生对医生责任心要降低或医术水平不高的误解,从而影响医院整体声誉和生意。而医院的这种担心显然会直接影响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相对偏小的责任风险。尽管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起旧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事故范围和经济补偿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较高,医院在进行了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们一般会选择风险自留,因为保险费远远的大于它们的每年的赔付。

保险产品的险种单一。目前的医疗责任保险,只是按照医务人员的专业职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医疗风险差距很大的医务人员,他们也只能买同样的保险。这不仅造成了一些风险较小的医院不愿投保,同时也造成了风险较大医院的道德逆选择,这些有较大风险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险费购买保险。

供给方分析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供给方即保险公司。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保险公司面临着以下的问题,结果导致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偏高。

道德风险的存在造成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纯保险费率偏高。道德风险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险种中的一个问题,但是它在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运行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投保时存在道德逆选择。由于我国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自愿保险,不具有强制性,再加上并未对市场进行细分,使不同风险的人在保险费率上没有差别,或者差别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风险一般较大,赔付率较高,导致纯保费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风险较小的保户积极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风险。由于我国对医生的职业生涯缺乏一套完备而且透明的监管体系,因此在医院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以后,容易造成一些医生的责任心缺乏,使保险事故增加,从而保险赔付增加,这也会使保险费率提高。

经验数据的缺乏造成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纯保险费率厘定不科学。从精算的角度来讲,一个险种的设置首先应当满足大量的同质可保风险的存在。可是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这一前提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大量可保风险的要求。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法定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而且保费偏高,结果投保人数量有限,造成大量风险这一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同质风险的要求。由于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风险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想保证风险的同质性,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可是我国目前的险种设计的分类很不科学,仅以职称这一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分类,必然不能满足风险同质的要求。

医疗责任保险技术要求较高。由于此险种涉及很多医疗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所以保险公司在具体管理与操作上,必须注意技术问题的处理,否则会带来许多麻烦,结果造成保险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费用提高,进而导致附加保费的提高。

发展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尽管从理论上讲,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市场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国目前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目前市场总体的不乐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实行强制保险

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实行强制保险是确保该险种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强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可以克服目前该险种在我国市场上的很多弊端,对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对自己信誉的影响。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动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投保而其它医疗机构没有投保,将会引起患者对投保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怀疑,进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经营;同时担心由于患者以为向投保的医疗机构索赔更容易,将会导致投保的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医疗机构,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强制保险,这种怀疑和担心将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险种快速、健康的发展。

降低投保时的道德逆选择。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使参加保险的保户的平均风险降低,从而保证营业保费中纯保费的降低。这样,不仅可以鼓励更多的保户投保,保障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安定;同时,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平均不变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营业保费中的附加保费部分。这样又会引来更多的保户,从而使保险公司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满足大量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纯费率厘定中的非科学性。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强制保险,几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须参加保险,这样,以前的一些关于医疗事故纠纷及赔付的经验数据都可以使用,进一步保证了费率厘定的科学性。

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

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差异很大,这就要求必须对此险种所涉及的风险因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目前国外主要依照专业进行细致划分,如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医师业务责任保险、药剂师责任险、内科医师责任险、外科及牙科医师责任险、护士责任险、美容师责任险等险种。但是笔者以为鉴于综合性险种保费较高以及这一险种在风险因素上的复杂性和这一产品对于中国保险业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结合医生的职务、专业、以往的职业记录,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如外科手术保险、医疗诊断保险、输血保险等等,既可以通过对市场细分,满足同质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又可以降低保险费率,吸引大量投保人,进而降低附加保费,最终使营业保费降低。

建立完备的医生职业监管体系

防止医生投保后的道德风险,除了对医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应当建立一整套的约束机制。首先,这一机制必须是完备的,它要涵盖医生执业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一套制度应当是透明的,不仅医院要对每个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险人也应对每个医生的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因为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是影响保险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现有的条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实,根据最大诚信原则,保险人对此有知情权。

引入保险中介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代的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保和投资,而此险种的技术性较强,更需要保险中介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险理赔可以由保险公估人来完成,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降低附加保费,进而降低营业保费。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时日,但是,虽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医疗水平的发展、可保风险的不断出现,加上保险公司自身在险种设计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强,经过不断的摸索,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方剑.四法令催热医疗责任险.经济观察报,2002.9

2.蓝松.保险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孙祁祥,孙立明.保险经济学研究评述.经济研究,2002

职业保险范文篇9

前提条件

保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将都难免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消费者投诉中,医疗纠纷一直是热点,并且此类纠纷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国,600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的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每年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有上百起。这些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巨额索赔,使医院和相关责任人来说难以承受。不仅如此,医院和责任者还会陷入无止境的纠纷中,影响其工作和声誉。为此,一些义务人员想到了通过保险的途径来应付可能会出现的医疗事故索赔。

物质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保险需求产生的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只有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求。而对于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来讲,根据他们的收入状况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满足,已达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层次。因此,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持欢迎的态度。

经济条件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产生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职业责任保险供给产生的条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民事活动急剧增加,民事赔偿责任事故层出不穷,人们的索赔意识不断增强,终于使人们完全认识了责任保险。

大多数人对责任保险的认同,就可以满足保险供给产生的理论基础,即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要求。这样,在中国现有的保险技术条件下,医生职业责任成为可保风险。

由此可见,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在我国的供给和需求条件已经成熟,这一险种在我国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

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现状及成因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对医生、医院、患者和保险公司都有好处,既能让医生解除高额赔付的后顾之忧,医院彻底与医疗纠纷绝缘,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医疗业务的理赔代表负责;同时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保险公司也会因入保的医院多,涵盖医生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已为法定保险,这些国家的医疗纠纷也远远的低于我国。尽管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工作者的兴趣,但是投保人数却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需求方分析

在我国,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需求方为医疗机构,就医生个人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责任保险大都表示欢迎,但是对医院来说,就不太愿意给医生投保或者不希望让社会知道自己医院的投保情况。

医院对自己信誉的担忧。医院担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医生对医疗责任保了险,就可能会产生对医生责任心要降低或医术水平不高的误解,从而影响医院整体声誉和生意。而医院的这种担心显然会直接影响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相对偏小的责任风险。尽管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起旧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事故范围和经济补偿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较高,医院在进行了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们一般会选择风险自留,因为保险费远远的大于它们的每年的赔付。

保险产品的险种单一。目前的医疗责任保险,只是按照医务人员的专业职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医疗风险差距很大的医务人员,他们也只能买同样的保险。这不仅造成了一些风险较小的医院不愿投保,同时也造成了风险较大医院的道德逆选择,这些有较大风险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险费购买保险。

供给方分析

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供给方即保险公司。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保险公司面临着以下的问题,结果导致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费偏高。

道德风险的存在造成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纯保险费率偏高。道德风险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险种中的一个问题,但是它在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运行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投保时存在道德逆选择。由于我国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自愿保险,不具有强制性,再加上并未对市场进行细分,使不同风险的人在保险费率上没有差别,或者差别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风险一般较大,赔付率较高,导致纯保费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风险较小的保户积极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风险。由于我国对医生的职业生涯缺乏一套完备而且透明的监管体系,因此在医院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以后,容易造成一些医生的责任心缺乏,使保险事故增加,从而保险赔付增加,这也会使保险费率提高。

经验数据的缺乏造成了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纯保险费率厘定不科学。从精算的角度来讲,一个险种的设置首先应当满足大量的同质可保风险的存在。可是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这一前提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大量可保风险的要求。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法定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而且保费偏高,结果投保人数量有限,造成大量风险这一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无法满足同质风险的要求。由于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风险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想保证风险的同质性,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可是我国目前的险种设计的分类很不科学,仅以职称这一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分类,必然不能满足风险同质的要求。

医疗责任保险技术要求较高。由于此险种涉及很多医疗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所以保险公司在具体管理与操作上,必须注意技术问题的处理,否则会带来许多麻烦,结果造成保险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费用提高,进而导致附加保费的提高。

发展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尽管从理论上讲,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市场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国目前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目前市场总体的不乐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实行强制保险

对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实行强制保险是确保该险种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强制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可以克服目前该险种在我国市场上的很多弊端,对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对自己信誉的影响。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动投保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投保而其它医疗机构没有投保,将会引起患者对投保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怀疑,进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经营;同时担心由于患者以为向投保的医疗机构索赔更容易,将会导致投保的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医疗机构,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强制保险,这种怀疑和担心将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险种快速、健康的发展。

降低投保时的道德逆选择。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使参加保险的保户的平均风险降低,从而保证营业保费中纯保费的降低。这样,不仅可以鼓励更多的保户投保,保障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安定;同时,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平均不变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营业保费中的附加保费部分。这样又会引来更多的保户,从而使保险公司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通过实行强制保险,可以满足大量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纯费率厘定中的非科学性。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强制保险,几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须参加保险,这样,以前的一些关于医疗事故纠纷及赔付的经验数据都可以使用,进一步保证了费率厘定的科学性。

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

由于医生职业责任保险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差异很大,这就要求必须对此险种所涉及的风险因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目前国外主要依照专业进行细致划分,如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医师业务责任保险、药剂师责任险、内科医师责任险、外科及牙科医师责任险、护士责任险、美容师责任险等险种。但是笔者以为鉴于综合性险种保费较高以及这一险种在风险因素上的复杂性和这一产品对于中国保险业还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结合医生的职务、专业、以往的职业记录,推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如外科手术保险、医疗诊断保险、输血保险等等,既可以通过对市场细分,满足同质可保风险存在的要求,保证纯保费厘定的科学性,又可以降低保险费率,吸引大量投保人,进而降低附加保费,最终使营业保费降低。

建立完备的医生职业监管体系

防止医生投保后的道德风险,除了对医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应当建立一整套的约束机制。首先,这一机制必须是完备的,它要涵盖医生执业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一套制度应当是透明的,不仅医院要对每个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险人也应对每个医生的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因为医生的道德和技术水平是影响保险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现有的条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实,根据最大诚信原则,保险人对此有知情权。

引入保险中介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代的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保和投资,而此险种的技术性较强,更需要保险中介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险理赔可以由保险公估人来完成,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降低附加保费,进而降低营业保费。

尽管医生职业责任保险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时日,但是,虽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医疗水平的发展、可保风险的不断出现,加上保险公司自身在险种设计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强,经过不断的摸索,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道路。

职业保险范文篇10

1.职业病对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农民工涌入沿海地区到现在,在约30年的时间里,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城市打工,当前中国农民工家庭的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总体趋势是农业经营性收入日益下降,而工资性收入日益上升。从全国的数据来看,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7%上升到2013年的43.53%,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所得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则从1978年的93%下降到2013年44.25%。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60%,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则平均下降到30%以下。在那些选择外出务工的家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远远超过其农业的收入,工资已经成为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夫妻双方均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家庭来说,工资性收入甚至已成为他们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家庭成员中只留守老人和小孩而夫妻双方均选择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家庭达已数千万户,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获取稳定的收入是这些打工族维持家庭稳定的基石。目前青壮年男性是农民工职业病的高发人群,这一年龄段的男性正是各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同时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家庭稳定的精神支柱。当青壮年男性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患上职业病而失去劳动能力,进而失去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如果无法及时治疗又无法得到用工机构的足额补偿和社会保障机构救助,一个原本和谐稳定的幸福家庭将有可能因职业病而陷入经济困境。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还相当低,保障范围也相对较小,青壮年劳动力一旦罹患职业病对于一个农民工家庭将是致命的,如果得不到外来的经济补偿和救济,罹患职业病的农民工家庭自身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2.职业病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影响

在工作稳定、身体状况良好,并且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两个壮年劳动力承担一到两个子女的教育支出并不很困难。可农民工如果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伴随而来的将是劳动能力的逐渐丧失,收入的逐渐减少,家庭经济条件会因此急剧恶化。职业病农民工如果失去收入来源,整个家庭都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城市生活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老家的费用,何况治疗职业病的高昂医药费。因此,在农民工患上职业病以后,随迁的子女只能选择返回老家接受教育。由于在农村可以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因此就读学校的改变或者父母身体状况的变化,对农村青少年接受教育并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假设职业病农民工的子女考上了高中和大学,则他们必须支付每学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特别是在大学阶段,每个大学生一年的总花费基本都在1万元以上,这些支出对于拥有固定收入的农村家庭而言,已经是一种较大的经济负担,更何况是父母身体受疾病折磨、没有工作也没有稳定收入的职业病农民工家庭。可以想象到,在缺乏外在资助的情况下,患上职业病的农民工其子女学习成绩即使很好,要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学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职业病农民工子女与正常家庭子女因经济原因导致的文化程度差异,将导致前者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阻断了他们从社会底层向上层晋升的道路,相当一部分人可能不得不像他们父辈一样从事无技术含量的低收入工作,导致贫困在职业病农民工家庭中上一代延续到下一代。

3.职业病对农民工赡养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普遍都施行了基本养老和新农合制度,但基于本地财政支持的力度和参保人员的数量不同,在部分地区试点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属于广覆盖、低保障性质。在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的由子女赡养的养老模式。农村老人不像城镇户口的老人一样可以领取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金,在现有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下,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基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来赡养。如果老年人的子女众多并且都具有赡养能力,平均分摊到每个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并不是很大,如果是独生子女,一旦子女发生任何意外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如感染职业病)甚至死亡,这些老人将陷入老无所养的困境。医学上职业病因为致病因子潜伏期导致职业病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不一,分为慢性职业病和急性职业病。慢性职业病较为普遍,而且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警惕,其对身体的损害是持续性的,患者从被确诊到死亡要经历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的时间,患病期间他们的身体机能部分失去功能或弱化功能,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需要持续不间断地治疗或进行某些物理康复治疗。农民工罹患职业病后通常将失去原有工作和收入来源,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和支付相关的治疗费用,充足的保险保障或合理的经济补偿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大部分农民工职业病人由于无法得到合理的保险补偿,导致他们无法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更使得他们丧失了赡养老人的能力。从短期来看,农村地区的养老体系必须随着通货膨胀的持续而大幅度提高保障水平,否则农民工职业病患者无法从工伤保险得到足额的经济补偿,即使获取到补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罹患职业病农民工的父母赡养和子女教育将会演变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二、职业病风险的二次传导:家庭风险演变为社会风险

当前中国职业病危害正面临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转移、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等三大转移趋势,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保险保障制度并没有专门针对职业风险,职业病的损失补偿机制有待完善,导致职业病风险开始从患者家庭向社会传导,对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2009年河南28岁的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和湖南百余名尘肺病农民工深圳维权等案例,便是职业病风险演变为社会风险的例证。目前中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的补偿范围和标准都已经相当高,对于普通工伤患者而言,现有补偿可以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但是,职业病与普通工伤存在重大差别,大部分职业病人罹患的都是慢性病,这种病对患者是一种长期的身体伤害,其时间跨度往往从患者染病开始持续到患者死亡为止,在此过程中患者为了维持生存,需要持续不断地支付康复费用。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当前中国的职业病患者绝大部是农民工,他们自身及其父母都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险,因此一旦这些农民工罹患职业病,通常会导致一家三代人都陷入困境。很多农民工并未与雇主鉴定劳动合同,导致罹患职业病时无法索赔,而申请工伤保险补偿也不具备法定条件,即使有少量幸运者获得了工伤保险的补偿,对那些病情严重的职业病患者来说,这些补偿金也不足以支付自己康复治疗的医疗费,更不用说保证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在中国目前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农民工职业病人维权困难、基本生活甚至生命都难以维持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不完善职业病人的保险补偿制度,提高职业病人的经济补偿标准,在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途径的现行制度下,像张海超那样选择“开胸验肺”以及湖南百余名尘肺病农民工深圳静坐维权等“非理性维权”的事情还会继续上演,由此可能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将是社会管理部门不得不重视的现实问题。

三、农民工职业病保险补偿模式的优化

工伤保险是目前农民工职业病人唯一能够获得保险救济的途径,但目前工伤保险所设定的申请标准相对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而言相对过高,其补偿金额的设定不够科学,补偿范畴也不够完善,导致大量农民工职业病人或者根本无法得到工伤保险补偿,或者其获取的工伤保险金无法承担自己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的生活开支。为保障农民工职业病人的正当权益,优化工伤保险对职业病人的补偿模式,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将工伤保险纳入农民工社保卡结算

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农民工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后,可通过两种途径申请工伤保险补偿:一是工作所在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下,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农民工职业病人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必须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由于大部分职业病都是慢性职业病,并非由突发性因素导致,而是由于职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由致病因素长期侵害积累的结果,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患者从接触致病因素到被确诊为职业病,这期间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这将导致很多职业病人无法申请工伤保险补偿。慢性职业病的这种潜伏性,可能使得某位农民工被诊断为职业病时,他可能早已不在其接触致病因素的工厂工作,甚至都不在原单位的工伤保险统筹地区工作。农民工主要在民营中小企业工作,当他们被确诊为职业病之后,其原来工作过的中小企业可能已经破产倒闭了。在第一种情况下,农民工无法证明自己所患的职业病是在原单位工作期间所导致的,使得他们无法在该单位统筹地区申请工伤认定。而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原工作单位已不存在,职业病人将难以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同样不符合申请工伤保险的条件。为了保证更多的农民工职业病患者能够得到工伤保险的补偿,建议取消对农民工职业病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要求,将工伤保险纳入农民工个人社保卡结算。如果农民工通过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诊断确定了自己接触职业病致病因素的时间,并且农民工的社保账户上显示在此期间按规定缴纳了工伤保险费,那么收取工伤保险费的统筹地区就必需为该农民工职业病人提供工伤保险补偿。

2.根据物价因素对职业病人的伤残津贴进行动态调整

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和三十六条,农民工职业病人被鉴定为一级至六级伤残的,可以享受下列待遇:(1)按伤残等级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至六级伤残可分别领取相当于本人27个月、25个月、23个月、21个月、18个月和16个月的工资;(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领取伤残津贴,其中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五级和六级伤残人员如果无法工作的,可分别领取相当于本人工资70%和60%的伤残津贴。当职业病人实际领取的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时,由工伤保险基金负责补足差额。上述规定虽然为包括职业病人在内的工伤患者提供了较好的经济保障,但该规定也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货币的购买力是逐年下降的,这种不考虑物价因素的伤残津贴领取办法,必然会导致工伤病人所得津贴的购买力日益下降,造成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仅不能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提高,反而会因为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侵蚀而陷入生活困境。从如上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农民工日常支出中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和赡养成本都是逐年上升的,如果包括伤残津贴在内的农民工职业病人家庭收入不能保持相同幅度的上涨,农民工职业病人的家庭将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因此,为保证农民工职业病人家庭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建议依据物价上涨因素对职业病人领取伤残津贴的工资基数进行逐年调整,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伤残津贴调整机制。

3.将职业病人的定期康复费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