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5:42:29

智能系统

智能系统范文篇1

关键词家居智能系统标准化个性化家电化

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and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

inintelligenthousingsystemconstructionbyqirongsheng

abstractitrelatestotheproblemssuchas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and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inintelligenthousingsystems.

keywordsintelligenthousingsystem,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

一、从一个有趣的现象看家居智能化建设

在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推广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大力提倡建筑智能化、家庭智能化的专家学者,很多长期从事智能化设计或工程的企业主管,他们的家中大部分没有标准意义上的家居智能系统。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需求不明确或不急迫;

2、产品不成熟、误报、误动作多;

3、系统操作过于复杂,学习过程缓慢;

4、系统功能无法凸显主人个性;

5、购置过程复杂,无法象家电一样随意购买或更换;

6、价格偏贵。

出现这一现象,显示了巨大市场前景面前行业基础工作的不成熟:标准化工作滞后,行业割踞严重,智能家居的概念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用户个性化的真实需求被掩盖。另外,智能系统产品链中的社会化服务滞后,也是造成目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标准之争实质是市场之争

多年前,发达国家就有了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标准,当时的标准偏重于安防,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产业与it产业有了深度的融合,智能家居的概念才得以真正发展。中国的居住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智能小区概念及其实施标准更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行业管理也与发达国家不同。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对智能化小区的侧重点不同,如建设部门称之为“智能小区”,信息产业部门称之为“数字社区”,公安部门称之为“社区安防”。行业管理实质也存在市场之争,标准管辖权之争实质是市场管辖权之争。我们希望这一争论能有利于住宅智能化及小区智能化的发展。

加入wto,中国的行业管理将更多地与国际接轨,以行业协会为龙头推进标准化进程,加强行业管理及自律将是今后的重点。在推进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标准化的进程中,我们注意到:

1、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2、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产业的技术进步;

3、不同的标准框架将对未来智能社区、智能家居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4、标准化进程需要一批有前瞻性,能统观全局的智者,以避免那种低水平的行业价格大战。

三、标准化——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国内现状

目前,中国境内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产品很多,据估计有数百个品种,小至三、五个人的小公司,大至几千人的国企,都有人涉足家居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于是,中国就产生了几百个互不兼容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占领国内市场10%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产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被迫退出这个市场,但他们已安装在各地的小区内的产品将变成“孤儿”,受害者当然是业主或用户。这将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情景。

由此可见,推进标准化进程是智能化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

2、标准化所涉及的范围:

(1)生活模式分析

我们所碰到的难题是,服务对象多是一些有自主权的个体,无法实现统一的生活模式(当然,军队、学校除外),固此,如何在个性生活中提炼出共性模式将是一大难点。不分析人们的生活模式,就制造不出有价值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2)产品的网络平台和接口

多种产品充斥在市场上,多种产品组合在家庭中,如果没有通用的平台和标准的接口是很难想象的。在统一的平台和接口的条件下,去发展个性化产品,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标准化的工作有两个方面:其一,我们将家居控制中的一些系统看作是一种产品,但与普通单体电器的标准概念不同;第二,我们追求的是它们的外部特征,而不是全部制造标准。这样,我们将在尊重原不同行业标准成为事实的基础上发展家居智能化标准,乃至智能小区的标准。

我们分为三个层面来达到这些目标:

·网络平台与通信接口的标准化

·控制器的模块化

·采购安装的社会化

四、个性化——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生命所在

在公众生活的模式中,家居生活是最能体现个性化的。我们无法用一种标准程式去约定大家的家庭生活,而只能去适应它。这就决定了个性化是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生命所在。

为了寻求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联,我们不妨以汽车的部分控制系统与家居控制系统作一分析:

screen.width-4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400;">

上述表格只是一个对照,却可得出如下结论:汽车在制造方面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它的控制系统功能明确,且外部操作方式简洁。中国住宅是一个尚未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它的控制系统功能明确,但需求各异,且外部操作方式复杂。住宅智能控制系统目前既没有实现标准化,也无法作个性化选项。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实现家居智能系统的个性特征。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按照如下四个要素: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who(谁来做)

how(如何做)

来思考智能系统的框架设置。

2、按照“网络化”的要求来设计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也就是说,家居智能控制系统应连网运行。

3、对我们的生活需求进行研讨,用罗列法及排除法反思我们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需求。

4、与建筑师、心理学家、法律专家、汽车、家电控制系统设计师、家庭主妇、老人和孩子一起研讨家居智能化的需求,特别是要用演示方法征求大家的意见。

5、推出具有统一接口和通信协议的控制器,推出具有家电特征的模块化的终端产品。

6、系统应能为用户节约能源并符合环保要求。

五、家电化——家居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过去,我们要不自觉地夸大了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作用。其实,我们所强调的智能系统发展下去,它的出路就是家电。以计算机为例,早期的计算机,是一个神秘的庞然大物,它在科研院所内,由高级技术人员操作,复杂的程序,笨拙的穿孔纸带输入方法,一批特制的硬件,专用的接口,这一系列造成了计算机价格居高不下。随着技术进步,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诞生了。个人计算机进入家庭,这里有三点应引起注意:

1、pc的标准化已经实现,软、硬件产品的供应也已社会化;

2、pc的连接、扩展及操作界面都十分简洁、方便,可以给用户极大的选择空间;

3、与pc关联的外部网络和服务是社会化的。

智能系统一旦产品进入成熟期,就会失去神秘感和困惑。美国已经把个人计算机(pc)列为家电,就是一个例证。

家居智能控制产品有些已变成了家用电器,有些正在变成家用电器,it厂商和家电厂商倾力推出的“网络家电”就是网络与家电结合的产物。

家居智能控制系统家电化应具备以下特征:

1、它应该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仅仅是一种装饰;

2、控制器自身应具有标准化和通用化的接口并联结至社区公众网络;

3、它的家庭应用末端应在专卖店或商场可以轻易购到;

4、它的连线和安装可以请非供应商的专业人员安装;

5、它的服务是社会化的;

6、它的软件可由第三方企业提供。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下对“网络家电”的一些看法。不久前,我看到电视上介绍了一款网络冰箱,它有着精美的液晶显示屏,巨大的容积,复杂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单纯从一个产品讲,它可能是完美的,但作为准备在中国推广的产品,不知厂商是否考虑到如何适应中国目前冰箱的“剩饭剩菜”模式。如果农贸市场的小贩不肯为西红柿贴上标准化条码标签的话,那么,冰箱超级检测系统将无法识别进入冰箱的圆东西是西红柿还是茄子。真正的问题是,在一个社会服务体系未完善的供应链中,单一的高功能的网络家电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一个智能系统设计师如果不去研究社会学,不去关注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一味地搞技术花样,他的产品只有一个结果,就会因缺乏市场而失败。

六、法律关系——一个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

在推进家居智能化,社区信息化的进程中,法律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却不容回避的问题。例如:

居住小区的社区网络,其信息安全特别是居住者的隐私权如何得到保障?由谁来保障?

一个住户安装了安全防范的紧急按钮,当他按下这个按钮后,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法律责任由谁来负?比如,在没弄清屋内情况时,小区保安能否强行冲入住宅内?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关系来界定,智能系统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七、结束语

智能系统范文篇2

自1985年在德国首先出现家居数字系统基础上,很多国家或地区争先恐后研发各类系统理念方案、产品设备。同时这一现代化生活系统在全球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实施。1988年,国际电子工业协会提出第一个适用于家居环境的电器设计标准,即“Homeautomationsystemandcommunicationstandards”(家庭总线系统标准,哈佛商学院)。智能家庭系统已经进入中国家庭中,其安全、舒适、高效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2012年,在城市和农村住宅科技产业项目实施计划中,数字建设是中国首批新能源研发项目,此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中央部门大力重视这个项目的实施,在建设部批准建设网络社区,有30000数字家庭在华中地区社区实施。

1.设备不统一

相对独立研发,通过添加一些简单的远程操作功能,称其产品数字家庭系统。一个家庭在多个独立的专有数字系统信息中,多个重叠数字家庭系统用户在功能上往往比较混乱。

2.产品不稳定

国内数字产业在数字家庭方面的发展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相关标准规定,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下,许多中型小型企业独立经营标准,加上市场炒作,不注意用户的实际体验,很多是简单增加在某一性能或功能基础上就投入市场,产品间的联系不强,互不相容,甚至互相干扰,不利于数字家庭系统的修改和扩展,只能给用户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智能系统在家居设计中的状态

从今天的产品体系看,国内还未树立完整的智能数字理念,市场提供的产品间大都无一定的功能与形式的联系,各类产品都独自研发与更新。部分产品研发程序中过多地在电器的使用初级阶段加入指令命令,没有一个完善的整体处理系统。构架内各类设备与电器产品联系较少,超控性能较低,使用效率不高,同时在核心的远程命令体验上的问题需要改进。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智能数字家庭系统的出现首要功能是把人从烦琐的家庭工作解放出来,更多地来享受生活和工作之余归家的放松;同时能掌握家庭中的每一个信息数据,并分析相应的智能家电设备的智能操作以完成某些任务。此系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适应不同国家、地区人生活的功能需求;同时更应该注意到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季节等方面的不同,根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对应的数据库、监控方式、信息源代码,保证信息记录与搜索的必要功能。

(一)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需求

1.系统10s从每个传感器节点收集的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小数点后1位小数。

3.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

4.问题处置利用图像控制。

5.各类参数信息建立在系统内,便于搜索。

(二)智能数字家庭系统功能层次

不同层的智能家居系统根据用户需求,根据硬件处理能力分配任务。系统划分为两层平台。一级使用嵌入式开发板硬件支持平台,与此同时,选择电脑作为二级处理系统平台。由于嵌入式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内容容量限制,选择使用这个系统级负责数据收集平台,与一些复杂程度不高的智能家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发送数据到辅助平台,从个人电脑(PC)接受数据传输任务。所以利用PC机应用一个二级硬件设备、图像安保,目的是为使用者及时处置相关数据,同时处理数据的保存任务。在前期硬件设计过程中多级平台建设必须具有以下原则。

1.透明模拟。利用Java语言研发可供使用的仿真体系,并能够运行至少两个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上,系统抽象OSGI组件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服务,以Bundle的形式。仿真平台是面向服务为主的,所以不必关心虚拟设备和服务真实设备。

2.可配置性。SmartHome是一个动态的设备,具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各式各样的工作。出现各种类型的检测要求。检测工作中会出现能搭档的数据模式。

3.模拟环节方便性能平台是二维图像版式。SHEmu平台是图形界面视觉显示领域的设备,设备工作状态之间具有互操作性,Xml通过配置文件来记录设备的不同状态,相应的图像资源在GU视图与其中某一个文件相搭配,实现不同视图对应不同设备的关系。

4.数据库统。SHEmu提供数据的分类,数据库的管理通过消息记录和初始信息来实施。

三、智能系统在居住空间中的应用

智能系统范文篇3

设计是工程的成败之本,是一项十分重要并充满挑战性能的工作,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的进步在进入光彩夺目的二十一世纪以来,导致具有楼宇管理自动化——Build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Automation、办公室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等诸多功能的智能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蓬勃掀起。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化,都市中的住宅与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地耸立起来。为确保住宅和大楼内生活、工作的舒适、安全和楼内外的信息处理,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因此而诞生了……

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主要应用于楼宇内住户与外来访客之间提供双向通话,同时通过门口安装的摄像机为住户显示外来访客的图像,为住户是否让来访客人进入做出判断。由于住户遥控防盗门的开关及向保安管理中心进行紧急报警是一种安全防范系统,能阻止不法分子非法进入,达到防盗的目的。因为这种系统采用的是密码开锁或刷卡锁,使住户能方便地利用自己家的密码或卡片开锁,保证了密码开锁或刷卡锁的保密性能与唯一性(密码能按住户的要求随时改变——从而保证了密码不被他人发现)。

这种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还集成了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当有一个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时,它通过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传输线路传递到管理中心,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声光信号,并在管理中心的主机上显示几号楼、几号单元、几号住户出现安全事故。因管理中心的主机与电脑联网,所以实现了与安防中心联网的功能。由此,安防监控中心可及时掌握和控制所管辖区域内的安全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安全、舒适和先进的居住环境已成为现代化住宅小区(或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基础,而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是营造这一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系统将楼宇的入口、住户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三方面的通讯集成在同一网络中,组成防止住宅受非法侵入的重要防线,有效地保护了住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系统原理

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是应用了单片机编程技术,双工对讲技术、CCD摄像及视频显示技术而设计的一种访客识别电控信息管理的智能系统。住户楼门平时总是处于闭锁状态,避免非本楼人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楼内。本楼内的住户可以用钥匙或密码开门自由出入。当有客人来访时,客人需在楼门外的对讲主机键盘按被访问的住户房号,同主人进行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通过对话或图像确认来访者的身份后,如住户主人允许来访者进入,就用对讲分机上的开锁按钮键打开大楼入口门上的电控门锁,来访客人便可进入楼内,来访客人进入后,楼门自动闭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小区对讲管理主机,对小区内各住宅楼宇对讲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视。若有住宅楼入口门被非法打开,对讲系统出现故障,小区对讲管理主机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出报警的内容及地点。

小区楼宇对讲系统的主要设备是对讲管理主机、楼宇大门入口主机、用户分机、电控门锁、多(单)路保护器、电源等相关设备。对讲管理主机设置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安全保卫值班室内,门口主机设置安装在各住户大门内附近的墙壁上或台上,系统可按用户要求进行不同的配置,如在同一幢大楼中可视与非可视系统可同时共用等等。系统的主要类别有如下几种:

1、单户型——具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主动监控,使住宅内的电话(与市话连接)、电视与单元型可视对讲主机组成单元系统等功能。

2、单元型——单元型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主机分直按式和拨号式。

直按式容量较小,分为15、18、21、27等户型类别,主要适应于十层以下的住宅。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按就应,操作简便。

而拨号式对讲系统的设计容量就大得多了,多为256户型类别,主要适应于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它的特点是:操作方式与拨号电话一样,界面豪华。

这两种系统都采用总线方式布线,它的解码类别分为楼层解码和室内机解码两种方式。这种室内机常规与单户型的室内机兼容,均能实现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等等诸多功能,并能挂接管理中心。

3、小区联网型——采用区域集中化管理(多功能)。它不仅具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等多种功能,并能接收住宅小区内各种技防探测器的报警信息与紧急援助,主动呼叫辖区内任何一个住户或群呼所有住户实施广播功能。

功能扩展联网型系统实现了三表(水、电、煤)抄送、IC卡门禁系统与其他系统组成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上述三种方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整体逐步发展而成的。小区联网型系统是现代化住宅小区管理的一种标志,是实现可视与非可视楼宇对讲系统的最高级形式。

完美的系统技术性能

如若是单元型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常规采用如下措施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

1、应用人体红外检测技术:人来自动上电——节约能源、延长寿命、增加可靠性。

2、系统配置夜视功能:当外部光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调节起控点,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系统自动启动红外辅助光源照明(人眼无法见),帮助摄像机拾取清晰图像,同时启动键盘操作照明系统的设置——常规是以LED或白光灯以及荧光方式点亮键盘,方便夜间操作。

3、低功耗待机功能:待机时CCD对讲电路系统均处于休眠状态,电路系统功耗小于20mA,大大延长了系统的工作寿命。

4、双工对讲功能:语音清晰宏亮连贯,如若应用专用电路,双工对讲系统电路在工作时,声像串扰小、不自激、不失真。

5、全面提高了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的技术特性:由于采用了总线式布线,信号线的使用大大减少,全方位提高了标准化模式的施工,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量。另一方面,分户线上的隔离和保护装置,在总线未被破坏的状况下,即使系统中有一用户分机出了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使用。

6、醒目的全新技术:采用最新的数码语音技术,完美地提示语音应用帮助与系统应用操作问候,真优美的人性化产品,可按需要随时更换语音的内容。

7、全方位系统升级扩展功能:

A——可与管理中心实施连接,组成小区区域联防系统;

B——能方便地设置火灾、匪警、紧急求救等自动报警功能等。

系统的开发设计规则

1、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必须具备集中、统一的管理能力,为住宅建筑物业管理提供方便。根据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公共安全是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多级集中的统一管理中心,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使安全防范技术发挥最佳效果。

2、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必须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系统本身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必须具备很强的防破坏能力。设备的可靠性是个极重要的指标。另因用户的层次不同及素质的不一致将导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所以要求系统有较强的容错性能和自检功能。

3、系统的设计和产品的选择应选择标准化、规范化——与国际接轨。

4、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可扩性、兼容性和灵活性。系统具有结构开放、信息传输兼容性强、终端互换性高、系统网络清晰和组网简单等特点。

5、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安全防范技术发展上说已相当成熟。若进一步开发,在技术上应追求先进,使用上更简便实用。

智能系统范文篇4

设计是工程的成败之本,是一项十分重要并充满挑战性能的工作,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的进步在进入光彩夺目的二十一世纪以来,导致具有楼宇管理自动化——Build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Automation、办公室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等诸多功能的智能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蓬勃掀起。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化,都市中的住宅与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地耸立起来。为确保住宅和大楼内生活、工作的舒适、安全和楼内外的信息处理,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因此而诞生了……

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主要应用于楼宇内住户与外来访客之间提供双向通话,同时通过门口安装的摄像机为住户显示外来访客的图像,为住户是否让来访客人进入做出判断。由于住户遥控防盗门的开关及向保安管理中心进行紧急报警是一种安全防范系统,能阻止不法分子非法进入,达到防盗的目的。因为这种系统采用的是密码开锁或刷卡锁,使住户能方便地利用自己家的密码或卡片开锁,保证了密码开锁或刷卡锁的保密性能与唯一性(密码能按住户的要求随时改变——从而保证了密码不被他人发现)。

这种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还集成了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当有一个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时,它通过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传输线路传递到管理中心,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声光信号,并在管理中心的主机上显示几号楼、几号单元、几号住户出现安全事故。因管理中心的主机与电脑联网,所以实现了与安防中心联网的功能。由此,安防监控中心可及时掌握和控制所管辖区域内的安全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安全、舒适和先进的居住环境已成为现代化住宅小区(或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基础,而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是营造这一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系统将楼宇的入口、住户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三方面的通讯集成在同一网络中,组成防止住宅受非法侵入的重要防线,有效地保护了住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系统原理

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是应用了单片机编程技术,双工对讲技术、CCD摄像及视频显示技术而设计的一种访客识别电控信息管理的智能系统。住户楼门平时总是处于闭锁状态,避免非本楼人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楼内。本楼内的住户可以用钥匙或密码开门自由出入。当有客人来访时,客人需在楼门外的对讲主机键盘按被访问的住户房号,同主人进行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通过对话或图像确认来访者的身份后,如住户主人允许来访者进入,就用对讲分机上的开锁按钮键打开大楼入口门上的电控门锁,来访客人便可进入楼内,来访客人进入后,楼门自动闭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小区对讲管理主机,对小区内各住宅楼宇对讲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视。若有住宅楼入口门被非法打开,对讲系统出现故障,小区对讲管理主机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出报警的内容及地点。

小区楼宇对讲系统的主要设备是对讲管理主机、楼宇大门入口主机、用户分机、电控门锁、多(单)路保护器、电源等相关设备。对讲管理主机设置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安全保卫值班室内,门口主机设置安装在各住户大门内附近的墙壁上或台上,系统可按用户要求进行不同的配置,如在同一幢大楼中可视与非可视系统可同时共用等等。系统的主要类别有如下几种:

1、单户型——具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主动监控,使住宅内的电话(与市话连接)、电视与单元型可视对讲主机组成单元系统等功能。

2、单元型——单元型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主机分直按式和拨号式。

直按式容量较小,分为15、18、21、27等户型类别,主要适应于十层以下的住宅。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按就应,操作简便。

而拨号式对讲系统的设计容量就大得多了,多为256户型类别,主要适应于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它的特点是:操作方式与拨号电话一样,界面豪华。

这两种系统都采用总线方式布线,它的解码类别分为楼层解码和室内机解码两种方式。这种室内机常规与单户型的室内机兼容,均能实现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等等诸多功能,并能挂接管理中心。

3、小区联网型——采用区域集中化管理(多功能)。它不仅具备可视与非可视对讲、遥控开锁等多种功能,并能接收住宅小区内各种技防探测器的报警信息与紧急援助,主动呼叫辖区内任何一个住户或群呼所有住户实施广播功能。

功能扩展联网型系统实现了三表(水、电、煤)抄送、IC卡门禁系统与其他系统组成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上述三种方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整体逐步发展而成的。小区联网型系统是现代化住宅小区管理的一种标志,是实现可视与非可视楼宇对讲系统的最高级形式。

完美的系统技术性能

如若是单元型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常规采用如下措施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

1、应用人体红外检测技术:人来自动上电——节约能源、延长寿命、增加可靠性。

2、系统配置夜视功能:当外部光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调节起控点,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系统自动启动红外辅助光源照明(人眼无法见),帮助摄像机拾取清晰图像,同时启动键盘操作照明系统的设置——常规是以LED或白光灯以及荧光方式点亮键盘,方便夜间操作。

3、低功耗待机功能:待机时CCD对讲电路系统均处于休眠状态,电路系统功耗小于20mA,大大延长了系统的工作寿命。

4、双工对讲功能:语音清晰宏亮连贯,如若应用专用电路,双工对讲系统电路在工作时,声像串扰小、不自激、不失真。

5、全面提高了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的技术特性:由于采用了总线式布线,信号线的使用大大减少,全方位提高了标准化模式的施工,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量。另一方面,分户线上的隔离和保护装置,在总线未被破坏的状况下,即使系统中有一用户分机出了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使用。

6、醒目的全新技术:采用最新的数码语音技术,完美地提示语音应用帮助与系统应用操作问候,真优美的人性化产品,可按需要随时更换语音的内容。

7、全方位系统升级扩展功能:

A——可与管理中心实施连接,组成小区区域联防系统;

B——能方便地设置火灾、匪警、紧急求救等自动报警功能等。

系统的开发设计规则

1、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必须具备集中、统一的管理能力,为住宅建筑物业管理提供方便。根据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公共安全是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多级集中的统一管理中心,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使安全防范技术发挥最佳效果。

2、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必须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系统本身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必须具备很强的防破坏能力。设备的可靠性是个极重要的指标。另因用户的层次不同及素质的不一致将导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所以要求系统有较强的容错性能和自检功能。

3、系统的设计和产品的选择应选择标准化、规范化——与国际接轨。

4、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可扩性、兼容性和灵活性。系统具有结构开放、信息传输兼容性强、终端互换性高、系统网络清晰和组网简单等特点。

5、可视与非可视对讲系统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安全防范技术发展上说已相当成熟。若进一步开发,在技术上应追求先进,使用上更简便实用。

智能系统范文篇5

关键词家居智能系统标准化个性化家电化

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and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

inintelligenthousingsystemconstructionbyqirongsheng

abstractitrelatestotheproblemssuchas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and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inintelligenthousingsystems.

keywordsintelligenthousingsystem,standardization,individualization,electrificationofdomesticappliance

一、从一个有趣的现象看家居智能化建设

在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推广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大力提倡建筑智能化、家庭智能化的专家学者,很多长期从事智能化设计或工程的企业主管,他们的家中大部分没有标准意义上的家居智能系统。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需求不明确或不急迫;

2、产品不成熟、误报、误动作多;

3、系统操作过于复杂,学习过程缓慢;

4、系统功能无法凸显主人个性;

5、购置过程复杂,无法象家电一样随意购买或更换;

6、价格偏贵。

出现这一现象,显示了巨大市场前景面前行业基础工作的不成熟:标准化工作滞后,行业割踞严重,智能家居的概念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用户个性化的真实需求被掩盖。另外,智能系统产品链中的社会化服务滞后,也是造成目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标准之争实质是市场之争

多年前,发达国家就有了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标准,当时的标准偏重于安防,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产业与it产业有了深度的融合,智能家居的概念才得以真正发展。中国的居住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智能小区概念及其实施标准更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行业管理也与发达国家不同。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对智能化小区的侧重点不同,如建设部门称之为“智能小区”,信息产业部门称之为“数字社区”,公安部门称之为“社区安防”。行业管理实质也存在市场之争,标准管辖权之争实质是市场管辖权之争。我们希望这一争论能有利于住宅智能化及小区智能化的发展。

加入wto,中国的行业管理将更多地与国际接轨,以行业协会为龙头推进标准化进程,加强行业管理及自律将是今后的重点。在推进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标准化的进程中,我们注意到:

1、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2、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产业的技术进步;

3、不同的标准框架将对未来智能社区、智能家居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4、标准化进程需要一批有前瞻性,能统观全局的智者,以避免那种低水平的行业价格大战。

三、标准化——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国内现状

目前,中国境内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产品很多,据估计有数百个品种,小至三、五个人的小公司,大至几千人的国企,都有人涉足家居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于是,中国就产生了几百个互不兼容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占领国内市场10%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产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被迫退出这个市场,但他们已安装在各地的小区内的产品将变成“孤儿”,受害者当然是业主或用户。这将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情景。

由此可见,推进标准化进程是智能化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

2、标准化所涉及的范围:

(1)生活模式分析

我们所碰到的难题是,服务对象多是一些有自主权的个体,无法实现统一的生活模式(当然,军队、学校除外),固此,如何在个性生活中提炼出共性模式将是一大难点。不分析人们的生活模式,就制造不出有价值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2)产品的网络平台和接口

多种产品充斥在市场上,多种产品组合在家庭中,如果没有通用的平台和标准的接口是很难想象的。在统一的平台和接口的条件下,去发展个性化产品,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标准化的工作有两个方面:其一,我们将家居控制中的一些系统看作是一种产品,但与普通单体电器的标准概念不同;第二,我们追求的是它们的外部特征,而不是全部制造标准。这样,我们将在尊重原不同行业标准成为事实的基础上发展家居智能化标准,乃至智能小区的标准。

我们分为三个层面来达到这些目标:

·网络平台与通信接口的标准化

·控制器的模块化

·采购安装的社会化

四、个性化——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生命所在

在公众生活的模式中,家居生活是最能体现个性化的。我们无法用一种标准程式去约定大家的家庭生活,而只能去适应它。这就决定了个性化是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生命所在。

为了寻求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联,我们不妨以汽车的部分控制系统与家居控制系统作一分析:

screen.width-4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400;">

上述表格只是一个对照,却可得出如下结论:

汽车在制造方面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它的控制系统功能明确,且外部操作方式简洁。中国住宅是一个尚未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它的控制系统功能明确,但需求各异,且外部操作方式复杂。住宅智能控制系统目前既没有实现标准化,也无法作个性化选项。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实现家居智能系统的个性特征。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按照如下四个要素: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who(谁来做)

how(如何做)

来思考智能系统的框架设置。

2、按照“网络化”的要求来设计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也就是说,家居智能控制系统应连网运行。

3、对我们的生活需求进行研讨,用罗列法及排除法反思我们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需求。

4、与建筑师、心理学家、法律专家、汽车、家电控制系统设计师、家庭主妇、老人和孩子一起研讨家居智能化的需求,特别是要用演示方法征求大家的意见。

5、推出具有统一接口和通信协议的控制器,推出具有家电特征的模块化的终端产品。

6、系统应能为用户节约能源并符合环保要求。

五、家电化——家居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过去,我们要不自觉地夸大了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作用。其实,我们所强调的智能系统发展下去,它的出路就是家电。以计算机为例,早期的计算机,是一个神秘的庞然大物,它在科研院所内,由高级技术人员操作,复杂的程序,笨拙的穿孔纸带输入方法,一批特制的硬件,专用的接口,这一系列造成了计算机价格居高不下。随着技术进步,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诞生了。个人计算机进入家庭,这里有三点应引起注意:

1、pc的标准化已经实现,软、硬件产品的供应也已社会化;

2、pc的连接、扩展及操作界面都十分简洁、方便,可以给用户极大的选择空间;

3、与pc关联的外部网络和服务是社会化的。

智能系统一旦产品进入成熟期,就会失去神秘感和困惑。美国已经把个人计算机(pc)列为家电,就是一个例证。

家居智能控制产品有些已变成了家用电器,有些正在变成家用电器,it厂商和家电厂商倾力推出的“网络家电”就是网络与家电结合的产物。

家居智能控制系统家电化应具备以下特征:

1、它应该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仅仅是一种装饰;

2、控制器自身应具有标准化和通用化的接口并联结至社区公众网络;

3、它的家庭应用末端应在专卖店或商场可以轻易购到;

4、它的连线和安装可以请非供应商的专业人员安装;

5、它的服务是社会化的;

6、它的软件可由第三方企业提供。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下对“网络家电”的一些看法。不久前,我看到电视上介绍了一款网络冰箱,它有着精美的液晶显示屏,巨大的容积,复杂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单纯从一个产品讲,它可能是完美的,但作为准备在中国推广的产品,不知厂商是否考虑到如何适应中国目前冰箱的“剩饭剩菜”模式。如果农贸市场的小贩不肯为西红柿贴上标准化条码标签的话,那么,冰箱超级检测系统将无法识别进入冰箱的圆东西是西红柿还是茄子。真正的问题是,在一个社会服务体系未完善的供应链中,单一的高功能的网络家电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一个智能系统设计师如果不去研究社会学,不去关注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一味地搞技术花样,他的产品只有一个结果,就会因缺乏市场而失败。

六、法律关系——一个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

在推进家居智能化,社区信息化的进程中,法律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却不容回避的问题。例如:

居住小区的社区网络,其信息安全特别是居住者的隐私权如何得到保障?由谁来保障?

一个住户安装了安全防范的紧急按钮,当他按下这个按钮后,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法律责任由谁来负?比如,在没弄清屋内情况时,小区保安能否强行冲入住宅内?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关系来界定,智能系统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七、结束语

智能系统范文篇6

摘要:在分析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探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提出了精确林业工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平台设计框图及其系统功能。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的概念最早由Bonczek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IDSS是在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的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及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而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将人工智能与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相结合,使DSS具有人工智能,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的知识。IDSS既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发挥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充分做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使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得到一个大的发展。

一、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DSS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MSScottMorton首先提出,并在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科学。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DSS实质上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和运筹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管理信息系统和模型辅助决策系统结合起来,使得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提高了辅助决策的能力。它的产生基于以下原因:(1)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要靠人来实现模型间的联合和协调,解决复杂的、多模型辅助决策效率低下,而决策支持系统是由计算机自动组织和协调多模型的运行和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达到更高层次的辅助决策能力;(2)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需要。

DSS由3个系统组成,即人机交互系统(对话部件)、模型库系统(模型部件)和数据库系统(数据部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应用于林业,并在林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森林病虫草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林业资源数据库,包含了森林资源状况、林业社会情况、林业经济情况、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林业营林情况和林业自然资源等历史数据。该系统运行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3层结构模式,即用户/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模式,可提供数据的网络查询、管理和维护功能,为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WCSchou等人开发了航空喷雾决策支持系统(SpraySafeManager,SSM)。我们知道除草剂被普遍用于森林杂草防除,但除草剂脱靶喷雾沉积和漂移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清楚喷药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效果、运用效率的前提下,可靠地进行除草剂喷洒是必要的。SSM的特点就是将喷雾沉淀和漂移的预测与生物反应模型融合在一起。该系统包含了一系列除草剂/杂草和除草剂敏感植物雾滴反应模型及产量模型。第二代SSM(SSM2)将喷雾沉淀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在一起,增加了斜坡沉积修正模型和飞行路线确定模型,从而可在真实的空间背景下区分喷雾区边界和敏感区域。由于使用者能够即时、直观地“看到”喷雾区地图上的图像及数据,使得SSM2的模拟更加真实。

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2.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

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其中知识库用来存放各种规则集、专家知识经验及其因果关系;数据库存放基础数据、决策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模型库用来存放各种决策、预测及分析模型;多库协同器从知识、数据、模型、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决策服务,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和服务。

2.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1)分析、决策用的数据不再集中于一个物理节点,而是分散到网络上的不同节点;(2)分布、决策模型和知识处理方法也从一台机器上的集中处理,变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或分布加并行的处理方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糊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数据库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IDSS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Agent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Agent是一个能够持续自主驻留、活动于真实的或虚拟的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问题求解实体[7]。Agent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协作性、适应性和社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部分智力。将Agent技术融合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所集成的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传统IDSS所没有的一些特性:(1)开放性。即能够与外界交互,系统资源不足时能够向外界请求帮助,同时具有对外提供资源的功能;其二是系统部件的易于增减,保持系统完整而不含多余的计算过程。(2)IDSS是分布式的、基于网络环境的。(3)资源可重复使用。不但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可重复使用,而且系统资源(决策知识、决策经验、决策模型等)能被不同的决策程序多次调用。(4)集成群体的经验和智能。(5)突破静态的程序化决策方式,实现人机智能结合。

目前多Agent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System,MAS)是一个松散耦合的Agent网络,这些Agent通过交互解决超过单个Agent的能力或知识的问题。多Agent系统具有如下特征:每个Agent拥有解决问题的不完全的信息或能力;没有系统全局控制;数据和知识是分散的;处理是异步的;Agent是异质的、分布的;系统是开放的。

2.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随着数据挖掘、人工智能、3S与DSS技术的发展,以及精确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开始研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如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变量施肥等。

北京林业大学研制出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构成: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管理库、专家系统,并以数据及图形系统为基础,以模型系统为分析手段,以专家系统为智能决策核心,各模块相对独立,以数据管理模块为中介,组成有机整体。可实现统计、预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土地分类及生态评价、林种的水平及立体配置、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等功能。

东北林业大学与黑龙江大兴安岭防火指挥中心课题组通过3个阶段的研究,建立了基于WEB与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防预报、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它包含了森林防火灭火系统中的地形图绘制,防火机构、历史火灾和各种代码等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火点定位、火场蔓延、派兵扑火、清理看守火场和损失评估等模型的建立,与上下级单位的数据交换,在火灾发生前可作出林火预报和预防;当林火发生时,可模拟林火的蔓延,并提供火场定位、派兵、扑火、清理火场、看守火场等辅助决策方案,为指挥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火灾发生后可作出火灾损失评估。

RaymondKFink等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空间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和产量数据,在可变量施肥系统中利用基于规则的决策支持工具(DSS4Ag)降低施肥量、增加产量。利用标准的GIS工具将农田进行网格化,分成10×30m的矩形方块。根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性质数据(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坡度、地貌等)进行数据挖掘,采用CART回归树运算法则(Beriman等,1984)确定产量模型,根据当前性质数据、产品市场价格等,按照经济效益最大的原则确定施肥量的大小(如果施肥费用大于增加产量的产值则不予施肥)。从测试结果看,采用DSS4Ag系统进行变量施肥,产量增加不很明显,但施肥总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成本,且降低的成本超过了必要的土壤测试和变量施肥装置的花费,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三、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3.1精确林业的概念

精确林业是综合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建立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获得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简言之,精确林业就是实现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获得最大林业效益。其中,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通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林业工程技术主要有林业机械自动化、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立地类型与立地条件分析、林木育种、施肥、林木采伐,等等。精确林业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3.2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建立GIS和ES集成的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可为林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形象直观的信息服务。根据历史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森林保护专家在长期研究与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草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草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草害发生类型、程度等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特定区域的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同时,病虫草害防治后的一系列数据可作为来年病虫草害预测和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战略的储备参考。

3.3系统的功能

(1)GIS数据仓库包括3个基本功能:①数据获取。负责从外部获取数据,将数据分类,重新组合成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从而解决IDSS中数据存储和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②数据存储和管理。负责数据仓库的内部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组织、维护、分发等;③信息访问。它属于数据仓库的前端,面向不同种类的最终用户,由系统的各种工具组成。数据仓库的最终用户在这里提供信息、分析数据集。

(2)数据挖掘系统。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大量的历史性数据分析,从中识别和提取隐含的、潜在的有用信息,通过多库协同器,将其分发给数据库管理系统、方法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挖掘的主要技术是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关联的空间数据挖掘,它的研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对空间现象(季节更换、气象条件)、空间因素(高山、谷地、平原)、空间组成(土壤、地貌、植被、水域)、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

(3)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分析各种历史数据的最佳手段,其主要功能是:①提供数据的多维概念视图,可以使用户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考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深入理解数据的信息和内涵;②快速响应用户请求;③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报表处理功能,进行趋势预测。公务员之家

(4)精确林业工程系统。执行智能决策系统产生的结果,如进行变量施肥、变量喷雾。国内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企业管理等领域,而在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研制和开发应用较少。但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信息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会不断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志骞.林业需要精确—对植树不成林的思考.辽宁林业科技,2002,(1):26-28

2BonczekRH,etal.FoundationsofDecisionSupportSystems.AcademicPressNewYork,USA,1981

智能系统范文篇7

1城市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

19世纪交通信号灯的诞生,学者们开始了对城市道路交通控制技术的研究。最初的交通信号灯诞生后,城市依靠红绿两色煤气灯来控制十字交叉路口马车的通行。1926年,英国安装了第一台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器,这也标志着城市交通走入了自动控制的时代。城市车辆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复杂,应用的单一计时交通信号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1928年,美国设计出世界第一台交通信号感应控制器。这种控制器能够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计时调整信号时间。1963年,加拿大首先采用计算机控制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这也是城市交通控制技术的又一里程碑。随着新世纪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表现出功能灵活、反应迅速、测量精准等优点,在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受到广泛应用。

2设计系统的基本原理

2.1智能系统特点

2.1.1智能系统多融入性及处理能力

智能系统能够融入包括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不确定性或不存在已知算法的过程,同时能够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用智能算法和启发性策略引导求解过程

2.1.2智能系统含有分层信息处理以及决策功能

智能系统通过任务分块进行分散控制,对大型的复杂系统进行简化分析。智能系统在高层控制,对实际的环境进行组织以及最优化处理。然而实现高层控制任务,往往不可缺少的是低层控制,通过低层控制的采用符号处理信息,以实现高层控制需要的协同作用。

2.1.3智能系统具有突变特性

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中,随时会出现信号突变的情况。控制这类突变就需要智能系统首先判断偏差以及偏差变化率,所需要的调整参数不能满足改善系统性能要求时,通过跃变方式改变控制器来实现。

2.1.4智能系统具有自优化处理特点

智能系统具有同步在线识别、参数记忆等特征,使得智能系统能够在获取参数的同时不断优化自身以及调整参数。在线的获取信息并且识别处理从而达到最优控制性能。

2.1.5智能系统具有非线性特点

通过对系统中硬件的设计整理,用来模拟人的思维模式,来满足非线性特征,从而实现人工智能。

2.2硬件原理及作用

2.2.1红外控制发射震荡电路

为了整体系统满足交叉路口不同方向信号灯变化的要求,在系统的结构设计中,要完美实现两个方向信号灯颜色的选择、控制的时间、应急调整等工作。红外发射器、外界陶瓷谐振器、电容器这三大部分组成了红外控制发射震荡电路,以达到产生额定脉冲的负载信号。

2.2.2解调模块在接收器中的作用

红外控制发射出信号之后,通过解调模块接收,经由内部集成电路进行调节和放大。在此之外,红外输出端在完成输出操作后,由放大三极管方式展开工作。接收终端解调模板编辑时,在发射终端按下相应的按键就能得到想要的译码,同时开启控制机,单片机中的终端程序能够及时跟进相应的终端服务。

2.2.3CAN接口总线的作用

在控制模块中,CAN总线接口主要承接接口端与CAN总线接口协同控制上一级连通通信并控制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同时,CAN总线接口都配备抗干扰技术,通过抗干扰措施,达到完美的抗干扰能力,使得控制精准、高效。

3交通信号灯智能系统设计

确保车辆有序通行,在十字交叉路口需要设置两个方向的交通信号灯来控制。当其中一组为红灯时,另一组对应显示绿灯亮,过度阶段显示黄灯亮,反之亦然。考虑到交通路口的实际路况以及潮汐车流的情况不同,红绿灯的变化就需要根据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白天交通繁忙,控制灯的变化率就要快一些。相反,夜间交通压力小,相应的控制灯变化就可以慢一些。这一功能可以通过控制程序来改变交通灯的持续时间。同时,根据一些简单的传感器把信号灯的工作情况反馈给控制端,中心分析反馈信息可以对信号灯工作是否正常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在线监控交通信号灯工作状态的功能。通常情况下,检测车辆数据一般采用单片机感应式控制,上传至云客户端通过合理的科学计算法计算出在每一时刻的匹配方式,从而达到实时控制。但是这种实时控制会出现空现象,对程序要求比较严格,编程也比较复杂。基于此,应该制定出完整的控制灯模拟控制结构体系。以保证根据每个十字路口不同方向车辆的不同行驶状态达到实时调整。保证车辆顺畅通行,不出现堵车和超速情况。

4结语

在控制和疏导交通过程中,交通信号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根据我国交通网、城市网比较复杂的现状,匹配我国新科技发展的形式,应该不断完善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技术水平,从而确保道路安全通畅,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断努力。

作者:何玉明 单位: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依青,张润.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16(4):497-499.

[2]蔡家明.交叉路通灯信号延时模糊控制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5,22(1);84-87.

[3]杨日容.基于PLC和组态技术的交通灯监控系统设计[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6):31-33.

智能系统范文篇8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复杂,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保护消费者网络数据的安全性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维护大型数据网络的安全可以提高大型数据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高效地进行信息的处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本文主要对通过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保卫大型数据网络安全进行研究。

2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安全防御现状分析

由于网络安全保卫工作的环境极其不稳定,所以,亟须研究出一款安全稳定的人工智能产品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涉及人们的一些隐私,一旦网络安全防御领域瘫痪或网络安全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将发生网络信息泄露及其他影响严重的网络安全事件[1]。我国互联网信息领域起步较晚,但是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逐渐进入了“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这些外界条件的不断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泄露,并且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互联网用户的信息一旦被盗,网络环境会失去应有的机密性和安全性。为了保证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在大数据时代,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网络安全防御领域是必然趋势。

3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分析

3.1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人工智能主要研究使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该技术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融合,组织、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提高安全防御中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效率,减少整个防御系统的工作量,从而不断加速各种数据和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输,并以此增强我国网络安全防御能力。3.2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网络进行安全防御。当前,我国的网络环境形势严峻,导致我国网络安全防御工作难度较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我国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只有实现整个网络防御环节以及各方面功能的协调,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优势。人工智能系统在网络安全防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协调不同层次之间的优势,从而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进而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3.3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本较低。网络安全防御系统需要处理来自网络的大量信息,对整个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大量的计算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数据资源,降低安全保护的效率,还增加了维护网络安全防御工作的成本。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可以优化当前互联网安全数据处理的一些算法,如RSA加密算法、聚类算法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而通过这种优势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的开发成本以及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在硬件和软件系统中出现问题的概率。

4人工智能系统在网络安全防御中的应用分析

4.1人工智能系统中的智能防火墙技术。通过建立高质量的网络防火墙可以帮助拦截大部分安全隐患,从而实现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终端的防御。同时智能防火墙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有效捍卫网络安全的作用,并且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系统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准确地记录信息,在防火墙系统受到恶意攻击时,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修复网络安全漏洞,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2]。4.2人工智能系统中的入侵检测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利用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网络数据中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所以,对于实时监测不确定的安全因素来说,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使其控制入侵信息。特别是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微信、支付宝等在线支付平台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有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提高大数据网络安全的防御性,将人工智能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引入网络防御中,可以及时截获有害信息,提高网络数据的安全性。4.3人工智能系统中的神经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可以收集、监测、计算、存储和执行网络中各种数据信息,它能够及时有效地监测和识别网络安全防御系统中的入侵因素,并在预防病毒入侵方面发挥作用。在实践中,神经网络系统具有强大的识别和分析能力,这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同时,神经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可以提高整个网络运行的安全性[3]。4.4人工智能系统中的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中的专家系统是最重要的防御方式之一,其发展较为完善。专家系统的应用可以为整个网络安全防御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经验和优质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指导网络防御系统对各项信息进行准确的辨识和判断,从而全面提升整个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稳定性。

5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网络技术,具有重要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有效拦截和处理网络中的有害信息,保障大型数据网络的安全。并为保护大数据网络安全方面的具体应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以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处理的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小成.基于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201-204.

【2】柏苗,万丽.基于大数据时代探索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3):131.

智能系统范文篇9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矿山

智能控制技术,因其可以实现无人控制操作,利用自身的智能化系统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控制与操作,使其完成相应动作的一种智能化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理论早在多年前就被提出,但是由于技术水平限制,一直无法实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智能控制技术得以有效推行,并且在多个领域中得以有效应用。尤其是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更加突出,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对多种机械设备实行一体化管理,有效提升矿产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还能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1智能控制系统分类

智能控制系统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其自身涉及多个学科。根据智能控制系统需求的不同,对智能系统的相应组件进行选择,使其通过相互的协作作用来实现对相应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这便是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下面几个种类。

(1)分级控制。分级控制指的是针对不同阶梯实行的智能控制操作。在分级控制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为,自动适应控制和自组织控制,各个分级之间存在不同的功能作用。一般在进行分级智能控制系统构建时,是将等级分成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在实际控制的过程中,各个等级会根据自身的作用效果作出相应的响应,实现对具体操作的有效控制。

(2)学习控制。学习控制系统指的是在没有人为输入控制程序的基础上,系统根据自身的运行性能,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做出相应的控制操作,通过自主调节和控制实现相应动作的有效开展。实际上指的就是智能系统的自控功能。

(3)专家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的实现是将人的智慧和相关技能经过处理之后,输入到计算机的相应系统中,利用系统框架的有效构建,实现对专家控制系统的相应操作。当计算机出现某种指令之后,专家系统会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利用系统中存在的多种理论和经验,对于相应操作内容作出辨别,实现对相应操作的最佳处理和控制。

2智能控制系统在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1)智能系统的组成。智能系统的构建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持,为了保证智能系统对相应设备仪器的有效控制,系统内部需要应用温度传感器、点检仪、采集站、通讯设备和中心计算机等构件来实现对智能系统的有效构建。智能通讯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在采集站对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采集之后,利用通讯设备将相应的信息同步到中心计算机中,最终呈现给智能系统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智能系统所反馈回的数据信息,对实际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于在发生设备故障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保证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有效运行,进而提升矿山机械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2)智能点检系统。智能点检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又被细分为离线点检和在线点检两种工作模式。离线点检模式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利用点检仪,将相应的数据输入到检测仪中,再利用检测仪对数据进行上传。中心计算机系统会对这类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将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呈现给维修人员。检测仪设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无线工作。同时,对相应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相应数据信息可以实现全面获取。在线点检系统。在对相应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之后,可以根据数据功能性的不同,将其细分成设备状态数据、记录数据、测量数据和观察数据。在线监测方式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全天监测,并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及时提交到中心计算机系统。

(3)系统的三个层次。智能点检系统主要具备点检日志、统计分析、任务管理、工作计划、点检标准以及基本信息等功能,其业务范围可以分为:系统维护、工作管理以及基础数据三大模块,构成点检系统的整个软件模型,针对每个模块的特点,进行维护操作、业务处理、报表打印、查询统计以及数据输入等工作,系统根据上述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建立数据库;第二,建立设备维护、业务处理、报表打印、查询统计以及数据输入等操作模型;第三,数据库和操作充分结合,实现管理智能化。建立数据库后,一定要合理安排点检任务,并且进行跟踪和管理。运用点检日记功能,针对点检情况,对设备的异常情况和缺陷不足进行分析和检测,通过查询功能,各级领导和点检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4)智能控制在采矿操作中的作用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在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在线数据的实时传输,还能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及时掌握。再应用通讯技术将相应的数据传输到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之后,系统会根据矿山的实际运行特点,做出相应的指令操作,这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的质量与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为此,需要对点检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检点作用,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良好维护。智能控制系统中的点检操作可以有效代替人工点检操作,避免人工检点作业中存在的遗漏现象,对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造成影响。另外,智能控制系统在矿山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中的应,还可以确保采矿流程的有效控制。相关人员可以在智能系统中输入相应的控制程序,智能控制系统就会根据程序内容对机电一体化中的相应设备做出良好的配合与控制,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设备能够完成协同作用,保证采矿流程的顺利开展,对采矿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智能控制系统中的专家系统功能还可以根据采矿操作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做出辨别与分析,进而实现对相应设备的良好控制,降低采矿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对整体采矿质量的影响,对于矿山的健康稳定运行来说具有积极作用。

3结语

对于矿山机电设备运行而言,确保其运行的精准度是衡量机电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过去传统机电设备控制中,由于均为人工手动操作,作业时难免存在人为失误的影响,作业精准度相对有限。而现代化的智能控制系统由于运用了高效CPU芯片、交流数字伺服机等手段,可以避免人为失误的发生,从而提高运行精准度。

参考文献

[1]赵祥坤,李帅三,苏奎.基于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3):60-60;

智能系统范文篇10

关键字:火灾监控智能建筑应用分析

1前言

为了创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实现设备监控和节能[1],智能建筑采用了大跨度框架式建筑结构,并以综合布线系统为联系纽带,配置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一般认为,火灾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中设备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智能建筑防火安全体系的核心与消防系统集成的关键。据此,本文分析探讨当前火灾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形式,结合智能建筑特点及其防火安全要求,说明火灾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火灾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性能特点

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规定,火灾监控系统一般由火灾探测器、输入输出模块、各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等共同构成,其基本构成原理。

由于火灾信息探测与数据处理方式、火灾探测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的配合等,决定着火灾监控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形式,因此,火灾监控系统根据火灾探测器与控制器之间连接方式、火灾报警控制器中火灾信息处理方式和网络通信能力、系统设计所基于的技术特征等,可分为下列几种基本结构形式:

2.1多线制系统结构

多线制系统是基于工业生产过程点对点控制方式开发的传统型系统,其结构特点是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直流信号巡检各个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采用硬线对应连接关系,一般系统线制为an+b(n是探测器数;a=1,2;b=1,2,4)。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先进的多线制系统采用数字编码技术,最少线制为n+1.多线制系统由于工程设计、施工布线和系统维护复杂,已逐步淘汰。

2.2总线制系统结构

总线制系统结构的核心是采用数字脉冲信号巡检和数据压缩传输,通过收发码电路和微处理机实现火灾探测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协议通信和整个系统的监测控制。总线制系统的结构特点是系统线制为an+b(n是探测器数;但a=0;b=2,3,4等),一般是二总线或三总线制,体现了智能建筑中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的技术特点;当火灾探测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各种功能模块与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都采用总线连接时,称为全总线制系统,其工程布线灵活,可通过模块联动或硬线联动消防设备,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误报率低,总功耗小。

2.3集中智能系统结构

集中智能系统结构一般采用总线制和大容量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其特点是火灾探测器主要完成火灾参数的采集和传输,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火灾信号识别、数据集中处理储存、系统巡检、报警灵敏度调整、火灾判定和消防设备联动等功能,并配以区域显示器完成分区声光报警。显然,建立在总线制基础上的集中智能系统能满足智能建筑中系统集成的基本要求。但是,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要及时处理每个探测器送回的数据并完成一系列设定功能,当建筑规模庞大、探测器及消防设备较多时,单一主机可能出现系统应用软件复杂庞大、火灾探测器巡检周期过长、系统可靠性降低和使用维护不便等不足。

2.4分布智能系统结构

分布智能系统结构是在集中智能系统优势基础上形成的,它将火灾探测信息的基本处理、环境补偿、探头污染监测和故障判断等功能由火灾报警控制器返还给现场火灾探测器,免去控制器大量的信号处理负担,使之能从容实现火灾模式识别、系统巡检、设备监控、数据通信等功能,提高了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显然,分布智能系统结构强调总线上有效数据传输,对火灾探测器设计提出了及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更高要求,通常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ASIC)技术来降低分布智能系统中高性能探测器成本,提高性能价格比。显然,分布智能系统结构符合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思想和综合布线的性能要求。

2.5网络通信系统结构

网络通信系统结构可在集中智能或分布智能系统基础上形成,特殊之处是将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于火灾报警控制器,使控制器之间能够通过Ethernet及TokenRing、TokenBus等通信协议,以及专用通信线或总线(RS232、422总线、485总线)交换数据信息,实现火灾监控系统层次功能设定、远程数据调用管理和网络通信服务等功能。显然,网络通信系统结构既可专用通信网络实现,也可基于开放式的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再配以分布智能数据处理方式,能适应高性能火灾监控系统的发展需要,为城市消防数据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奠定基础并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3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要求

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中规定,火灾监控系统有三种基本设计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火灾监控系统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规模性质、火灾载荷、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的难易程度、火灾事故的可能后果等因素,确定相应的系统设计形式并完成设备配套。围绕智能建筑,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强调系统集成及其实现,要求按照智能建筑甲、乙、丙三级设计标准合理配置火灾监控系统。因此,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特点和防火安全要求,其火灾监控系统一般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设计形式,并需具备下列性能要求[2]:

(1)具有模拟量或智能化火灾信息探测处理方式,实现数据连续采集和有效传输;

(2)具有总线制系统结构,便于实现系统集成思想和增强系统工程适应性

(3)具有及时可靠的火灾探测报警能力,系统误报率低、稳定性和兼容性强;

(4)具有火灾探测器环境补偿、灵敏度分时自动调整和基本火灾模式识别功能;

(5)具有数据共享、电源及设备监测、网络化数据通信和消防设备优化管理功能;

(6)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和服务于系统的综合管理软件。

必须指出,智能建筑一般用于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舒适性强、反映要求灵敏的对象,或是能源消耗高且有很大节约潜力的对象。所以,智能建筑并不强调是否具有最先进的火灾监控系统,而是强调在满足智能建筑提出的火灾信息探测处理、系统结构和火灾识别三项基本要求前提下,火灾监控系统能与智能建筑中各子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发挥作用。

4智能建筑中火灾监控系统的应用形式

根据智能建筑结构形式、保护等级、物业管理方式等的不同,火灾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消防系统及设备的集成中心。

4.1中控机系统形式

中控机系统应用形式如图2示,它由集中智能式火灾报警通用控制器、楼层显示器、类比式火灾探测器及模块连接的普通探测器构成,总线制,也可支状布线,系统基本容量500编码点左右并可扩展成系列。智能建筑要求这类系统中火灾探测器能够采集现场参数及特征,火灾报警控制器存储火灾特征数据并可对采集数据集中进行多级类比判断处理,能够可靠识别并判定火灾。中控机系统形式的典型产品有Simplex4100、NohmiR21Z等。此外,按分布智能系统结构也能构成图2系统形式。

4.2主子机系统形式

主子机系统应用形式如图3示,它是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加区域控制器,或是由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加功能子机(完成楼层显示和区域管理功能,或仅完成区域管理功能),并配以类比式或分布智能式火灾探测器和模块连接的普通探测器构成,总线制,一般采用多机大容量,适于大型工程。在智能建筑中,主子机系统形式一般采用小容量标准化火灾报警控制器多台联网方案,火灾信息处理采用集中智能或分布智能方式,数据通信要求高,系统组态灵活,适应性强,典型产品有NittanNF-3E、Simplex2120、FCI7200等。

4.3节点机系统形式

节点机系统应用形式亦如图3所示,它可基于LonWorks技术实现并采用网络通信及总线制系统结构,特点是火灾探测器一般采用类比式或分布智能式数据处理,火灾探测器中可采用Neuron芯片取代原有的CPU;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借助LonWorks技术的开放性而形成节点机,实现基本功能或基本配置相同,既可作上级管理主机(需扩展功能)也可作区域报警子机使用;通用控制器之间采用以太网(Ethernet)或专用传输网络(如effeff公司GEMAG网络,JohnsonControls公司METASYS网络等)实现数据通信。一般,节点机系统形式中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采用支状或环状联接,可与楼层显示器配合分区;通用控制器基本容量多采用99报警地址+99模块地址的标准化设计方案,互联数量可达32~62台之间,消防设备或由消防中心联动控制台集中联动或是由分散设置的控制器和模块联动。节点机系统形式典型产品有Sentrol8000(2~31台联网)、MerovaM80(2~27台联网)、EdwardsEST3(2~64台联网)等。

5智能建筑中火灾监控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综合考虑火灾报警技术现状和智能建筑实际需要,当前智能建筑中火灾监控系统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可归纳如下:

(1)火灾探测器采用点状超薄结构和总线制,具有火灾参数连续采集、类比或分布智能数据处理、环境自适应等能力,多参数复合探测和采用ASIC技术是当前技术热点;

(2)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微处理机或工控机结构和标准化功能接口,具有火灾参数运算、火灾模式识别和数据信息网络通信能力,可基于微机开发技术或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功能和容量合理配置,消防设备联动灵活可靠,当前技术热点是节点机形式配以视窗化专用应用软件;

(3)系统整体设计采用总线制和多设备监控方案,多种系统结构形式并存,系统具有多种数据通信方式,系统管理、人员培训、救灾预案制作等软件化,当前技术热点是系统数据通信标准化和设备监控管理规范化,实现智能建筑火灾监控系统的开放式结构。

不难看出,智能建筑火灾监控系统技术发展涉及三个方面。在火灾探测器技术方面,以二总线制超薄结构、分布智能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为基础,实现探测器环境自适应、多参数探测处理、高可靠性和低误报率。在控制器技术方面,以通用控制器实现集中智能或分布智能技术方案为核心,火灾信息处理采用阈值、趋势、滤波、相关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探测算法组合[3],实现火灾模式识别和数据通信联网。在系统整体技术方面,以现场总线技术为基础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重视数据监测分析、工程适应性设计、火灾智能判断、设备优化控制和系统网络化数据通信,形成专用火警计算机系统及视窗化人机交互界面和应用软件。

特别强调的是,火灾报警控制器实现开放性设计和数据通信标准化是火灾监控系统与智能建筑数据共享和有机联系的基础。智能建筑火警信息数据共享可改变火灾监控系统自成封闭体系现状,促进相应技术和产品发展,实现火灾监控系统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的系统集成。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