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6 17:37:51

智能教育技术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智慧教室;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智慧教室是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10.3969/j.issn.1671-489X.2020.22.026基于智慧教室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院校都在进行高校智慧课堂的建设和探索,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可以通过智慧教室进行呈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存在课堂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以及学生无法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如何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智慧教室是集多种终端系统如互联网、移动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教室。可以开展基于智慧教室的智慧教育,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挖掘智慧教室的潜能和优势,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更加智能化和简单化,创设和构建智慧型教学信息交流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实践环节的活动方式,为传统化教学提供智慧支撑,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应用以及创造,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智慧教室简介智慧教室概念

智慧教室也叫智能教室,就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是学校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数字化教室。黄荣怀等学者将智慧教室定义为一种依靠大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在现实教室的基础上与网络空间相融合,从而创设出的一个更加适合师生教授与学习的智能化学习环境[2]。笔者也认为智慧教室不同于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进阶版,它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为教学课堂内容的呈现提供便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的教学方式。智慧教室功能基于物联网系统的智慧教室,拥有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同时辅以其他新兴数字化设备,技术上的优势为智慧教室在不同应用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如教学系统、LED显示系统、人员考勤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灯光控制、空调控制、门窗监控、通风换气、视频监控系统。智慧教室中的设备可对进入教室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方便统计学生签到信息,方便教学管理人员对考勤状况远程监控、存档和分析。智慧教室配备了基于智能设备构建的师生问答功能[3]。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各自面前的问答器上作答,教师端可以迅速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状况进行统计,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系统使用内置电子白板和可以手写的投影仪,并且配备无线麦克风、放大器与扬声器,教学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保障教师与学生的身体健康。智慧教室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教室内的灯光、温度以及通风等,自动调控环境,为师生上课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智慧教室可以及时显示教室信息,反映班级的课程信息、班级专业、教师信息和学生报到情况以及教室内部的室温、通风、氧气浓度等物理环境信息。智慧教室的优势智慧教室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课堂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时代,智慧教室相较于传统教室在使用过程中到底具备哪些优势呢?智慧教室中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需要,非常方便地从互联网中获取如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大大提升资源获取效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智慧教室可以将教学过程以及操作等教学信息长时间存储在云端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云端平台回顾以往知识,也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智慧教室内的桌椅不同于传统教室中桌椅摆放固定、形式单一,可以根据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自由摆放。教师采用不同教学模式、设计不同教学活动,都可以在智慧教室的帮助下完成。智慧教室相较于传统教室在师生考勤、教学数据分析上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提供教学管理智能化服务。首先,在考勤管理方面,智慧教室节省了人工考勤所花费的时间,并且依据指纹和人脸识别,确保了考勤的准确性;其次,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采用问答器和智能设备进行问题的提问与回答,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有数据化支撑。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状况分析

课程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日俱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未来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让教师能够顺其自然地利用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课程因为涉及计算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教授,所以又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性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作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具有强烈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更多地强调文化课程考试成绩的大环境下,教师注重提高考试成绩,忽略师范生情感上的需要和实践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容易出现大批师范生考试成绩合格,但难以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状况,整体教学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课堂设备不能满足日常实践教学需求。由于日常教学强调掌握相关的理论,而忽视构建实践教学环境。多数教室仍停留在多媒体设备阶段,教师端与学生端的教学设备陈旧,运行反应缓慢。教室条件上的不足造成课程教学实践环境难以满足,学生缺少日常训练操作,导致理论知识丰富,动手技能不足。2)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选取关系密切。传统课堂环境下,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仍采用对课件讲解的方式,教学内容多且枯燥,学生对内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变成了“填鸭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实在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教学也因此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发展。3)传统教学管理费时费力,难以保证。传统模式的教学管理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比如在日常学生出勤状况了解中,教师往往采用点名或纸质签到的方式,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且容易存在代签甚至代课的问题,效率低且准确性难以保证。

4基于智慧教室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学习过程在个人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该理论认为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构建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传授,更取决于学生获取知识时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考虑学生所处背景是否便于学生理解事物的规律、看透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激发根据自身经验形成的知识图式能力并构建有关知识框架。目前,教育所提倡的重视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构建就是在此教学理论下形成的[5]。因此,在智慧教室支持下,构造真实学习场景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智慧教室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在以往教学模式中,课前准备往往更多地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仅仅涉及教师方面的准备,而缺乏学生头脑知识的准备。因此,在基于智慧教室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时,教师要根据本节所讲内容设定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将事先设计的导学视频通过智慧教室配备的网络软件平台发送给全班学生,视频中包含本节的学习目标以及需要提前预习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有大致了解。从此,学生不再是没有任何准备地进入教室,而是“带着脑子”进入教室[6]。课堂授课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首先表现在对人员考勤的改革上,学生进入需持学生卡在教室门口刷卡,同时根据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认证,改变了以往人工签到的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考勤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学生考勤统计结果由设备反馈到教师终端并进行保存。其次,智慧教室内桌椅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所需模式进行摆放,光照系统、空调系统以及通风系统在师生进入教室前已经依据人体舒适度进行智能化调节,提升了师生的教学体验,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外界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干扰。再次,在内容讲授过程中,智慧教室所配备的可触摸的电子白板和投影仪能够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内容类型的多样性。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都能得以呈现,能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教学互动环节,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任务与内容由智慧教室教师端发送到学生终端。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学生终端向教师或有能力的同学寻求帮助,增强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不仅满足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满足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枯燥与沉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终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最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根据智慧教室所利用的数据挖掘技术,不仅教师可以对各个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课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使评价内容更加多样化,而且学生也可登录网络平台软件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并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智慧教室从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上都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课后智慧教室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对课后时间的应用,它改变了以往课堂结束即意味着学习结束的状况。变化体现在学生的课后知识巩固和教师课后教学能力的自我完善两个方面:首先,课堂中没有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存储的课堂教学视频;其次,教师要想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可以登录查看自己的教学视频,提升和完善教学能力。

5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始终贯彻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是教学过程的一大性质。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放于学生的“学”上,身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因为谁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坚持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重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在智慧教室教学模式中,由于智能设备的使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方式也越来越便捷。在方便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仍要珍惜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首先,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对于学习问题的解决,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能详细地了解并解决问题。不懈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量。虽然智慧教室改革中提倡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过渡,但这里并不意味着盲目实践,它所强调的更是两者的有机平衡。因此,在注重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理论知识的强化。

6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从传统教学转向智慧教室模式教学,既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也离不开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运用智慧教室来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发展,让课程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智慧教室的智能化设备使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变得方便快捷,智慧教室的交互性也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新的学习评价的出现,都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飞跃,结合科学教学理论和智慧教室环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将会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泉.基于“智慧教室”的高职院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2019(4):75-78.

[2]马雯雯.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以德语教学为例[J].电视技术,2019(10):75-77.

[3]邓娜,刘永川,陈旭,等.智慧教室场景下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软件导刊,2019(11):206-208,211.

[4]徐瑞媛.智慧教室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24):86-87.

[5]李少忠,李吕华.基于智慧教室的大学英语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211-213.

[6]马雯雯.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以德语教学为例[J].电视技术,2019(10):75-77.

[7]沈雯瑶,曾丽婷.智慧教室的优化策略研究[J].教育进展,2020(3):384-389.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大数据;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应用

大数据应用技术不断发展,逐渐由工具属性向新兴业态方向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提供的海量资源能够让现代教育技术获得更多、更新、更有效的资源支持。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让教育主体更好地掌握教育需求,从而有意识地进行供给。“大数据+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呈现出多样化、数据化、智能化特征。

1大数据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

1.1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产生融合效应,使其更加符合时展特征,推动教育技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教育大数据总容量达到53.1亿元,同比增长56.64%,约为11.5亿元。”大数据能够给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海量资源,并维持稳定的更新速度,也让思维创新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1.2优化教育服务技术应用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语是“现代”,而大数据则是当前最新的技术工具,大数据与教育技术融合可以产生催化效应。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等七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对于优化教育服务技术应用体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数据具备全领域融合特征,必然能够为现代教育服务技术应用提供多元化支持。从应用情况分析,大数据不仅仅能够带来海量的资源,还有方法、模式、思维、应用等方面的变革,从而让整个教育服务技术应用体系产生颠覆性发展。

1.3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率

大数据与所有领域融合后,其特征就是高效、多元、共享,融合领域在决策、部署、实施、反馈等方面实现提速,增强领域发展的竞争优势。在大数据影响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开始向载体化、平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量的教育App开始出现。工信部数据显示,仅2020年,教育App就推出30余款,增强了教育载体的辅助效果,智能化的挖掘机制让教育需求具备可检索特征,对于效率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大数据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观念不符合数据化发展规律

从教育大数据整合发展来看,部分教育从业者的观念过于陈旧,导致无法发挥大数据的全部功能,甚至只将大数据功能视为简单的材料检索、汇总和应用,没有将大数据的决策、分析、合并、挖掘功能发挥出来。教师的思维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发展,虽然在载体应用上有所创新,却不符合数据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丽英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丽江纳西族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研究》中,认为现代教育手段虽然有所提升,但与大数据环境结合不够紧密,数据优势体现度不足11.3%,具备数据挖掘能力的学校比例仅有39.2%。说明实践领域发展与大数据发展趋势尚未达成一致。

2.2从业者队伍信息素养存在差异

“大数据+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从业者具备极强的信息素养,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自动自觉地融合数据思维,推动教育技术多元化、智能化、数据化发展。从业者队伍信息素养差异一般与学校的教育培训有关,大部分学校都过于关注专业发展,而忽视数据载体的选择与应用,导致专业效率提升速度相对较慢,无法适应当下发展。孙淳在《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点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研究认为具备数据发展思维的教师比例不足20%,大部分都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实施教育。这说明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对于全面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3教育载体选择及应用效果相对较差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大量使用,大数据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能为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发展的首要特征就是载体化,任何教育模式、方法和内容都会有相应的载体作为辅助和支撑,但由于教育载体选择不当,其应用效果不佳。比如,教师不擅长依托载体开展教育工作,单纯依靠自身能力素质,教育结果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20年初,钉钉、Zoom、腾讯会议等大量的教育载体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从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仅将其作为一种远程授课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其检索、监督、点名、提问等功能的作用。

2.4教育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善

现代教育应用数据库不够完善,几乎所有学校在数据库建设上都存在滞后现象,大多只是对学生的档案、学籍、学分等内容进行记录,而对于学生的选择偏好、能力、基础及其他规律性的内容则记录较少,数据库建设不到位必然影响分析结果,无法为现代教育多元化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导致很多教育选择都存在主观现象,不符合教育客观规律,影响教育实践效果。教育体系数据化时间相对较短,数据样本数量严重不足,无法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学校数据归集效率低,仅有50%左右的数据能够及时记录,大部分都处于流失状态,导致数据库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2.5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不足

大数据挖掘技术是建立在大数据工具性基础上的一种应用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发展也需要相应的工具进行挖掘,才能够确保供需关系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大数据对动态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力度越大,教育供给就越具体,越具有实效性。但目前所有的教育体系都没有很好地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没有利用其对教育需求和供给进行全面分析,自然会影响其多元化发展,导致技术挖掘深度不足,进而影响决策效果。梁存良、邓敏杰在《基于TPACK的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设计研究》中,认为大数据应用仅停留在数据搜集、管理、分析上,大数据功能的使用不足30%,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数据本身的延伸功能,说明在教育领域,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仍然存在很大不足。

3大数据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应用对策

3.1强化智能教育意识,全面优化教育观念

教育本身是一种思维强化和提升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地影响。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智能的教育手段,让从业者更加精准地掌握需求,有意识地进行供给,并选择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教育。比如,基于移动端的教育App,不仅能够发挥教育管理功能,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2020年初,智能教育软件的辅助教育功能得到较好应用,学校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组织实施教育,使得教育工作圆满落实,保证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3.2加大队伍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培训。针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培训,不仅能够提升他们对大数据的整体认知,还能够让他们具备选择、应用、反馈、创新的能力。大数据既是工具,也是一种思维观念,其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后,才能够产生爆炸性的支持力量,推动教育技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业者素质是教育领域的发展基础,只有真正提升其对大数据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才能够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其次,突出职业考核。要将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引进教师管理体系,定期组织教师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重新组织培训,让他们能够适应当前的数据环境,掌握必要的数据应用方法。

3.3科学选择教育载体,增强教育综合效益

首先,科学选择教育载体。载体是“大数据+教育”的重要应用形态,只有选择适宜的载体才能够确保教育技术多元化应用取得相应的效果。当前,教育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些教育软件都具有载体作用。其次,增强教育综合效益。部分教师依托海量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强化自己的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教育综合效益。“大数据+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真正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才能够让教育获得足够的发展动力。线上是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能够发挥线下教育没有的优势,如作业打卡、远程指导、视频讲解等。

3.4持续优化数据基础,构建教育数据模型

首先,建立数据库。要加强现代教育数据库建设,最大限度保存原始记录,根据数据差异规范接口标准,确保教育数据能够有效对接、合并和分析,在需要时能够进行精准的定位,提升教育数据的有效性。数据库建设必须保证真实、可靠、全面、具体,只有按照上述原则执行,才能有效保证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其次,构建教育模型。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多样化发展需求,选择权重值相对较高的指标构建分析模型,重点分析学生的教育需求、教育重点、教育偏好、教育效果,根据分析结果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确保供需关系保持平衡,最大限度提升教育多样化的效果。教育数据模型具有前瞻性。比如,分析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效果,对未来教育情况进行预估。

3.5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升教育技术深度

首先,加大数据挖掘力度。大数据在现代教育技术多样化发展中具有数据挖掘意义,通过对既有数据的分析、概述,找到内在的规律,确认当前教育效果、存在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明确学生教育的基本需求。简而言之,“大数据+教育”通过提升技术挖掘深度和广度,具有极强的决策功能,能够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其次,推动教育技术深度发展。对教育而言,现代教育技术与需求结合越紧密,其教育效果就越好,而教育需求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加以确认,只有做到充分的教育细分,才能够达成预期的教育效果。

4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多元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学习需求不断发展和转化,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选择状态,因而教育技术作为供给方,必然要与教育需求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供需平衡。现代教育技术多样化能够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最优化、多元化发展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标准化;建构化;点菜型;订制型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吹遍各个领域。似乎除了教育这一行业未发生质的变革外,其他的行业领域都发生了革命。纵观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从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一体机到平板智慧课堂,从微格教室、物联网、录播教室、同步课堂到智能手机终端,都是知识呈现与资源存储方式的变化,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运用,而非教育教学遇到了瓶颈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学校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成正比,与提高高考分值不成正比,所谓的信息化智慧学校的高考成绩远比不上缺失信息化设备的“超级高考工厂”。虽然高考成绩不能代表教学效果的全部,但至少能反映学生在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并将学习到的东西体现到卷子上。教育教学中的各个学科固然有其特点,教育教学必须遵循其规律。如果教学中不具备学习该学科的环境(情境)条件,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是无效的学习。这无异于是挥霍学生的青春。教育技术装备就是构建教学环境(情境)的必备因素。

一、目前国内学校教学装备现状与实效

目前,按国家教育部或省级装备标准,必配的各科教学实验仪器及实验场馆、设备设施已基本配足配齐,逐步或者已经向现代化装备过渡。第一个重心是班级多媒体设备加网络资源,即所谓的“班班通”,如智能一体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连接一定的资源平台;第二个重心是特色实验室装备,如心理辅导室、音乐教室、艺术教室、创客教室等。发达城市的一些学校和欠发达城市的一些重点学校装备了一些学科实验室,如历史教室、地理教室、数字化探究室等等;第三个重心是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加智能化教学与办公管理评价平台的建设,即所谓的“智慧校园”,加上校园监控系统、智能化校园广播等。笔者走访了装备这些现代装备功能室的学校,发现其使用成效并不尽如人意。班级课堂教学方式将原来的粉笔加黑板换成了智能一体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绝大部分教师使用班级多媒体进行教学仅仅用于板书或PPT演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理科仪器室的教学仪器使用率不到30%。理化生常规实验室基本不用,学科实验室仅起到让学生参观之用。音乐、艺术教室看起来挺热闹,但学生学习也仅仅停留在素养层面上的感知。从学校师资及装备条件来看,还是无法支持深度学习。“智慧校园”在学校管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提高了执行力与工作效率,但对学校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似乎贡献不大。

二、期待教育技术装备从“跟风”到“实效”转变

各个行业基本上学习“北上广深”,教育技术装备也是一样的。“北上广深”学校装备了什么先进的教育教学装备,其他城市学校逐步跟进。欠发达城市学校组团学习参观,基本上以发达城市学校的装备建设为标杆。这种盲目跟风劳民伤财,设备是买回来了,但师资和管理跟不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如前几年稍大一些的学校申请了域名建立了门户网站,有的还建了中心机房,宣传学校,做得风生水起,其他小学校也纷纷效仿。网站是做了,却没有资源,信息长期不更新。即使更新也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消息。大部分学校的网站成了“僵尸网站”。如今,国家规范了宣传窗口,出现信息安全问责后,很多学校门户网站纷纷关闭。教育技术装备应切合学校的师资及教育教学需求实际,应从教师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将教育技术装备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的实效上。

三、教育技术装备应从“标准化”向“建构化”转变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装备的投入,着力促进教育均衡,缩短城乡教育鸿沟。全国中小学校从教学设备配备上基本依照国家标准做到了“标准化”。但国家标准均是2002-2006年颁布的标准,配置较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家标准上的教学实验仪器已无法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及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欲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可知,学习者的认知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实现“意义建构”:一是“情境”、“环境”;二是“帮助”、“支架”;三是“学习资源”、“资源”。我们的教育技术装备应遵循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笔者将这样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叫作“建构化”装备。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情境”或“环境”与“资源”固然有其应有的特点,教育教学必须遵循其应有的规律。如果教学中不具备学习该学科的“情境”、“环境”与“资源”,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学习是低效的。如外语教学,中小学校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构建学习外语学科的情境或环境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低效的(学生之间外语能力相近,相互交流无增量),所以中小学校学生学习外语效率低下。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学校无法建构让学生感知、体验的自然科学环境,无法唤醒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可能存在对自然科学奥秘进行探究的欲望。

四、教育技术装备应从“点菜型”向“订制型”转变

当前,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模式是这样的。首先,学校教务或总务部门根据本校现有的装备情况、师资队伍与场地,结合要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参照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教学设备(或者上级部门提供的仪器设备清单目录)选择制定校级申报计划,然后交至上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对所辖学校的申报计划进行汇总,组织人员对学校申报计划进行现场调研,结合财政部门下拨的预算资金对学校申报计划进行审核。最后形成项目采购计划和采购文件,然后交予采购机构进行招标采购。从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模式上看,学校的需求计划是根据市面的现有教学设备(或者上级部门提供的仪器设备清单目录)选定形成的。这种模式我们称为“点菜型”。这样装备到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学校的实际需求或者能切实解决实际教学需求是有偏差的。教学设备生产厂商的研发人员未必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及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也未必熟悉中小学现有的教材。因此,学科教学必备的教学情境(环境)能否建构、相应的学科资源建设是否齐备、实际教学中的重难点能否通过技术突破、教与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等等这些问题是否达成,都没有考虑到。所以,“点菜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很有必要向“订制型”转变。所谓的“订制型”就是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或者学校根据学科学习情境建构特性及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设备生产厂商量后,由生产厂商量身定做的教育教学设备或整体解决方案。这种装备模式切合学校学科教学实际,针对性强。学校可对实施的个别班级与其他平行班级进行实效性比较,进行中、短期的课题研究,切实有效、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的则全面普及实施。2018年5月5日-9日,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笔者有幸参观了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听了几堂现场课。该校各个学科教学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小学科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VR虚拟现实虚拟桌面、3D全息投影以及英语教学的阿尔法机器人。学校使用这些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效果明显。

五、结束语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4

我国教育技术萌芽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而其中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视听教育阶段与信息化教育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又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前期阶段主要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该阶段主要以幻灯、广播、投影、电影为标志;而后期阶段则为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这一阶段主要以卫星系统、电视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标志。随着时展,校园网和计算机等新媒体的介入,教育技术则开始由视听教育过渡到信息化教育阶段,由此信息化教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起步,并且在二十一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一阶段中,网络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等成为热点,并在2010年“互联网+”的概念开始出现,随后人工智能、区域链、移动互联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而由此形成的教育大数据在被经过挖掘分析后的再次利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支持。同时,在这一阶段中有着众多教育学者或是教育实践者投入到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去,如张京鱼等人以英语教学为例,从大数据的4V特征出发,分析了大数据对教育对象、资源、评价的影响;史宝虹则以“互联网+”为构架设计了在授课中具有远程呼叫、实时报修等功能的智慧教室。虽然目前关于教育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趋于白热化,但是仍然也存在着研究技术单一、缺乏系统系等问题,因而深入研究教育技术还很是必要。2015年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计划,由此各行各业在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发展迅猛,而教育也在顺应时展潮流,经历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教育改革,随着体感交互、虚拟现实、移动应用等先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使得网易公开课、虚拟化学实验室等教育技术相继产生并应用。与此同时,教育数据也在不断积累并已达到EB量级,可见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中国教育真正迈入了大数据时代。

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教育技术应用

(一)应用原理。根据教育技术进入主流应用的时间,可将其分为普通教育技术应用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教育技术应用。普通教育技术应用主要指现已成熟且被广泛接受的应用,它主要以为学习技术、智能设备、社交网络为技术支持,其组成部分主要为录制好的视频、作业、测试、讨论等,但是普通教育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生产性相对欠缺,且难以取代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教育技术应用则主要指在未来1-5年可能被广泛接受使用的中长期应用。它结合了面对面教学模式与普通教育技术应用的优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并在这一过程中搜集学习的学习数据,由此教育者可根据数据反馈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需求,并对接下来的教学作出适当调整。一般说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教育技术应用的实现步骤主要包括:(1)获取学习过程数据;(2)利用教育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3)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教育技术分类。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教育技术主要可分为五类:其一,自适应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利用监控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对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再自动干预或提醒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以便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其二,增强现实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主要是将音频、图像等信息融入物理世界,使学习者可以于物理对象进行交互。而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模拟的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学习者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如当下正热的VR技术。通过利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改变知识的传递方式,丰富学习者的情感、感官体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其三,机器人技术。主要是通过开发利用机器人自主完成指定的任务,如状态演示或是实际操作。当前主要在医学专业中应用较多;其四,自然用户界面。主要是指触摸、视觉、声控的界面,通过手臂振动、身体运动或是面部表情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它有效替代了传统的鼠标和键盘,能够给以学生新的学习体验;其五,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接受、存储、分析学习者的相关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并作用于教学设计、测评等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庞振鹏,杨坤.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的制作与利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7(23):51-52.

[2]秦志永,卢文青.省(市)级基础教育生态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途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8):15-17.

[3]崔翔.“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探析[J].学园,2017(3):120-122.

[4]姜永忠.如何助推“互联网+教育”时代打造数字化校园[J].中小学电教,2017(Z1):36-37.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5

1将知识教育转向智能培养

当前,新知识大量涌现,一个人即使拼命地攻读也难以读完或记住他将从事的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今天的大学教育已不能再把单纯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职能,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电视、计算机等,使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用数字、语言、图形、摹拟和图像形式完成教育任务,极大地刺激学习者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可同时发挥左右大脑的作用,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最佳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有关未来的种种情况以令人可信的形式模拟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对待未来的能力。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了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缩短了掌握知识的时间,培养了学生的智能。

2将专业培养转向双向培养

随着科学领域的扩展和研究的深入,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培养双向人才,即培养既具有专业指向性,又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就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编制和选择各种电教媒体,将众多能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加以选择和组合,使之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使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利用录音机、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教学媒体,将学生自我训练的技术、技巧与标准示范对照并矫正,使学生迅速掌握技术要领,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技巧。另外学生通过对视听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的学习,还能从图象的画面、构图、色彩以及音乐中得到美的启迪。现代教育技术还能及时反映现代技术的新成果,不断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其知识水平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调。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素质教育中,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增强学生智力、思想品德、技能技巧全面均衡地发展。

3将近期效益转向远期效益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正逐步深入影响社会各阶层的改革和运作。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质量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更应该高度重视。EDUCAUSE四月的《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预测了2019-2023年间可能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趋势、六大挑战和六项技术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未来高等教育技术发展将影响高等教育机构的运作、推动课程建设改革和分解、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等方面,高等教育将戛来越重视学习效果和学习体现。[1]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那么,高等学校该如何应用新的智能技术,以更好地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率,节省教育成本,是高等学校管理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是基于计算机的研究,用来研究开发并模拟、延伸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多学科的新兴应用科学,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主要利用计算机能实现社会发展中更高层次的应用。[2]人工智能从1956年诞生发展到现在,经过了起步发展期、反思发展、应用发展、低迷发展、稳步发展和蓬勃发展六个时期60多年的发展。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专家智能控制理论和模糊逻辑控制论等若干分支理论。[3]人工智能研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从简单的单项功能应用到多功能复合应用,正深度与社会生产各方面融合。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撑未来将更深入地应用到各种社会需求当中。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提出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影响:1.在教学方法环节和教学设计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者体验水平。2.改变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提倡在各阶段教育(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以培养具备软硬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同时在教学管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效率。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不断削减教育经费,一些院校开始尝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经费不足及与学生沟通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海洋郡学院借助善于交谈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缓解了入学率连续下降的问题。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正在影响着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将影响世界教育的发展,也将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来划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化教育;毛入学率在15%至50%之间为大众型教育;毛入学大于或等于50%则为普及化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两次扩招之后,毛入学率到2018年已达到48.1%,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已增至790.99万人,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时代。从2009—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招生数据来看,高等教育结构也已发生了改变,本科、研究生及网络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网络教育本专科人数增幅最明显。而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到2020要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网络教育层次学生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其他层次教育的教育形式也将跟随时代的要求,日益重视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环节和管理方面的应用。由此,未来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技术方面的发展空间很大,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深远变化。

三、人工智能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历来居高位,经费不足大大限制了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和发展,进而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教育成本与教育经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经费不仅包括教育经费,指可以进行统计的资本成本和物质成本,还包括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其他可能带来收入的机会成本。从这一角度来看,受教育者选择在校接受高等教育所付出的教育成本要大于实际支出的学费及其他费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生产的融合发展,高等学校管理者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不仅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自身管理效率,同时也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学习体验。1.提升自身管理效率方面:学生日常及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这些事务性的管理工作智能化,降低人员开支,减少繁琐的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通过智能技术还可以对管理方法进行智能决策,提高高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的利用率。2.提升学习者体验方面:以人为本,重视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终身化;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面向学习者打破学科界限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多维学习空间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注重为毕业生提升在就业市场上的比较优势,鼓励产学研融合为学生者带来不于传统教育的学习体验;重视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让受教育者更好地平衡工作、家庭与学习间的关系,为学习者带来更优质地学习体验。(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首先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根据需要和实力建立人工智能专业或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通识教育体系,建立“人工智能+X”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学生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课程作为必修课,注重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大力建设在线课程模块化,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其次高校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高校的教学活动将以学习获得为中心,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个体学习为主,而非传统的集体学习。通过课程分解将课程教学细化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与课后巩固三个不同阶段,利用强大的智能技术平台,改变传统单一化教学方法,借助AI技术和人机友好交互手段,冲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高校教师和学习者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结合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测试,并能够为高校教师提供学习报告,以便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高校教师如何使用更复杂的混合方法已成为发展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提升教学效果。

四、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突显。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并加快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应该结合时代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教师、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互联网、移动设备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国帅,郭倩,吕彩杰,等.“智能+”时代智能技术构筑智能教育——《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要点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3):22-35.

[2]黄秦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及应对[N].中国教师报,2019-06-19(003).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新课改;重要性;教学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育体制迎来了发展和改革的春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前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媒介,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达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当前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技术对课堂建设的作用。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应当重视教育技术对于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一、教育技术视野下的未来课堂

在教育技术视野下,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教学瓶颈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得以革新,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教育研究者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未来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的背景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显得更加具有时代性和信息性。从根本上讲,未来课堂是一个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技术手段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将会显得更加民主化和人性化,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自由发展,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教育技术视野下的未来课堂,将会更加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期望,更加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和国际接轨,实现教育发展的产业化。

二、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课堂教学开始逐渐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根深蒂固,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发展,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之下,呈现同质化的发展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林林总总的教条式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静态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教学应当建立在教育技术的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时代化发展。

三、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建设中的运用

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建设中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高科技和高技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之下,快速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够快速地将很多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未来课堂的建设中,学生在智力、智能和实践等方面,都会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1.未来课堂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对于课堂教学的建设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和突破。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教育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未来课堂的建设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成立体的时间和空间感,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对于课堂教学将会更有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便捷的沟通交流手段,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高科技的交流手段,可以促进思想和智慧的产生,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快速发展。2.未来课堂将会以学生为中心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还难以应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的背景之下,未来课堂的建设,教师的一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将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体验,通过合作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的交流和互动,不断汲取先进的经验和思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是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交流和讨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手段支持下,教师可以创设很多虚拟的交互空间,学生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下,依然可以达到交流和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都可以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更加具有科学性在教育技术的视野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更加具有科学性。无论是在课堂空间的建设还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将会更加符合教育的特点。此外,教学的设备设施将会更加完善,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之下,无论是认知还是经验都将会有质的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在教育技术的视野之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会沿着科学性和信息化的方向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教学将更加关注“人”的因素,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突破,实现课堂教学的时代化发展。

作者:张桂银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叶新东,夏一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模型与评测指标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08).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变为智慧教学,为智慧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创新能力是当今人才必备的能力,只有拥有创新能力,才能促进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计算机专业得到科学的发展,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善于创新。

1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1激发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教学限制

在过去,计算机专业教学一般会采用灌输式、注入式等方式开展教学,注重传授知识、语言讲解,不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愿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不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打破以课本、教师、学校为中心的束缚,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使教学更加有效、简便。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于知识层面,而且能获得适应时展需求的能力,学会创新,善于与他人合作。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参与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形成相互协作的学习系统。实现了输入、输出方式多样化,各种学习方式交替使用,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1.2强化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能够形象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控制计算机,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方式,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2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计算机教学硬件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要以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为条件,当前的高职课堂中虽然用到了信息化教学方式,但是教师没有将信息化手段作为一种习惯。部分院校缺乏完善的计算机教学硬件系统,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首先要有完整的信息教学环境。

2.2年龄稍大的教师很难快速接受和掌握应用技巧

在信息时代,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运用与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信息技术传播方式越来越丰富。最初是以多媒体放映、幻灯片放映模式为主,而当前,智能触屏、电控式样板等多种辅助手段层出不穷。年轻教师学习起来速度比较快,而年龄稍大的教师很难快速接受和掌握应用技巧。

2.3学生自律性比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在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认知等方面比较落后,虽然现代化教育技术已应用于高职教学中,但是学生在教育中缺乏积极性,不愿主动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再加上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导致教学效率比较低,课堂进程受到影响。

3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3.1开展演播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真实、形象,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寻找新的发现,激发创新意识。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类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演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形象展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前,教师要做好相关准备,调动学生的感官,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单纯地用语言讲解知识,而是以各种新方式、新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各个领域与环节都会出现,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深化教育改革,关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富有创造力,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新时期,学生必须要具备学习与创新技能,拥有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素养与职业生活技能,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让学生广泛吸收信息,实现素质培养、发展智能、传授知识的统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构建知识。

3.2以局域网形式联系教师与学生,便于管理上网秩序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教师可以管理学生上网秩序,规范计算机网络行为。现代教育技术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不断创新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学生更加善于分享,善于动手实践,并拥有包容与开放的精神,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品格。分享可以促进人类的进步,让学生尊重首创精神,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作品的制作过程,积累创造的相关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体现了做中学,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创新的机会,并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将想法转化为作品,在创作中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在局域网中能够积极讨论问题,探讨形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面对面讨论,教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进来,为学生解答问题。这样随时随地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一般会融合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打破以往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形成卓越的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

3.3实时共享,丰富学习方式

互联网技术增加了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价值,网络可以实时共享,打破时空的界限,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与智力的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了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并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局,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完整的教育,同时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的社会要求人们更加主动积极的处理信息,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微课等。比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前通过电脑、手机、在线学习课程激活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信息。同时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分析、答疑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转化,实现知识的建构,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解、感知、运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知识,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记忆的强化,不断重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递进式学习。

3.4设置虚拟实验室,优化模拟教学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室由传统的黑板和粉笔转变为多交互、多功能、多媒体、多体验的智慧教室,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同时可以实现多元化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教育效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行业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出来,人们难以在最初的岗位上从一而终。知识在不断更新与增长,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适合终身需求的知识。高职教育是为学生就业之前做准备,而学生必须要通过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个性化、终身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方式、途径、方法,以个性化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打造私人定制的学习资源,将学习、生活、工作融为一体。教育终身化要求人们不断接受教育,从事学习活动。而当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化社区,正在创造一个全面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在教学中,要有效结合实践与理论,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可设置虚拟实验室,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在模拟实验室中模拟各种实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抽象变为形象,加强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3.5利用信息化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模式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化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并予以改正。传统的教学评价会比较重视狭义的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信息化教学评价更加侧重于多元智能主义人才观与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教学功能,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并获取教学中各方面情况,判断教学水平、质量、缺陷。整体的教学评价可评估学生学习状况也是对教学现状的一次科学严谨的诊断,更好地为教学决策指明方向。评价的监督和控制作用特别强,可促进教学的发展,鼓舞学生的斗志,让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由于学生是有不同学习风格与能力偏向的个体,强调学习是在外界支持下的主动构建过程。评价并不是简单完成某种任务,而是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信息化教学评价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一系列评价工具与技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价值判断,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保证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成为学生激励自己、认识自己的方式,同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教学受到了更多关注。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不断健全教育体制,关注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以局域网形式联系教师与学生,便于管理上网秩序。实时共享,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设置虚拟实验室,优化模拟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希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2019(9):241-242.

[2]黄曼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文摘版,2020(1):276.

[3]蒋霞.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新一代:理论版,2018(14):170.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建设方面也得到了极大应用和发展。在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课室在高校已经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通常是由投影仪、音响设备、投影幕、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组成,通过中央控制系统集中控制音、视频、计算机等设备,这也是目前我们各高校常见的多媒体教室的基本配置。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与之前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图形文字视频的结合,教学内容得到更高效的呈现与展示,提高了学习兴趣,让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室的建设来看,普遍都是投影仪为中心的以教学演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设备之间功能上缺乏足够的功能延伸和扩展,在教学使用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所能提供教学形式也比较局限。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适应人才培养要求,推动教学改革,更好发挥出服务于教学的职能。

二、科学的规划是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的前提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在规划与设计上,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及相关专业特点相适应,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规划上,应紧密贴近专业特点,根据专业教学不同需求来建设,不同的专业,往往在教学上会因为专业的特点而带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因此,需要多媒体教学环境能够满足教学的多样化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当前新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从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又带有各专业的特色,从这两个方向来建设具备差异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设信息化数字校园的趋势下,师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联系接触更加密切,通过新技术所带来的现代化的技术体验,建设先进的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设计上。通过功能的细分,从不同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出发来分类建设,以适应不同的多媒体教学特点和课程本身的教学需求为出发点,规划整个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功能与建设内容。譬如对应外语专业的,可以考虑带情景展示功能的引入;教学设备要具备一定的智能交互功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相结合,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采用智能触摸平板代替传统的投影机以及精品课室录制与多媒体课室的结合,通过在课室搭建小型录播系统,可在教学现场的同时实现课程录制,为共享课程的建设积累了课程资源,这种模式,使得师、生、教学内容之间主动的互动与教学信息内容的交互以及精品课程制作得到结合。

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化等新技术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现代化课堂

(一)虚拟化云桌面技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当前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仍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多媒体信息终端供教师教学使用,多数是被局限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课室环境中,需要在每台多媒体计算机上按照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以及专业特点不同安装业务所需的教学软件程序,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繁重,使用寿命周期短,后期的升级和性能拓展都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高校动辄数以百计的多媒体课室,在日常的管理运维、系统更新、软件安装升级变得繁重,大大降低了运维效率。采用虚拟化桌面基础架构来搭建多媒体信息终端,通过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搭建的云桌面环境,实现了桌面应用环境与终端设备的分离,桌面环境集中部署在中心数据服务器,通过虚拟桌面环境部署,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和不同专业实际教学环境的需求来构建各种应用业务服务器,从而部署对应的桌面环境,提供各个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而且在满足日常常规教学的同时,还能通过虚拟云桌面,实现多种教学虚拟环境,充分满足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适应不同专业特点。

(二)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录播平台,实现教学课堂录制、教学资源制作与多媒体教学环境功能融合。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在线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在各大高校的铺开,各高校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力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制作并不断积累和丰富精品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上,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录播平台,实现课堂录制、直播、课程资源管理、教学等功能的综合融合,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以及对教学改革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录播平台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基础上,实现授课计算机信号、教学场景以及板书、教室学生互动等全高清、自动跟踪录播、录播视频采集编码制作、资源存储等功能,使得教师在课堂现场教学的同时,通过录播系统完成自动录播,视频资源存储于虚拟云桌面存储服务中心,实现了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有助于教师教学改进,促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的改革,同时,师生可以通过平台便捷的上传下载编辑制作视频,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相关的业务应用。录播型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模式,把精品课程制作与课程资源共享,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校园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云平台等技术支撑,实现两者的功能融合,打造录播型多媒体教学环境,不论是对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都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三)优化多媒体设备功能配置,打造现代化的智能教学系统。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仪器及相关设备的选择往往是以多媒体投影设备为中心的基于中央控制系统连接的多媒体电脑、音响系统、白板的配置组合,随着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触摸一体机的出现,集成了大屏幕显示、电子板书与计算机系统,实现了显示与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交互式触控教学的融合,扩音系统通过蓝牙、数字无线调频技术的融合,使教师更易操作,更加便捷和智能。同时,蓝牙及数字无线调频技术在音响系统的应用,使得多媒体教室彻底摆脱了线路的束缚,一师一麦,实现了教室在进入任意多媒体课堂都可以实现自动连接,授课。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教学设备,在多媒体设备教学设备的选择上,通过对设备功能进行选择与优化配置,打造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代化的智能教学系统,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易操作、易管理、更加智能化,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新形势下,教育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为现代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思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云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及具备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教学手段的优势,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作者:张坚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晓安,董武绍.对多媒体网络教室组建与应用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6:60~63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篇10

关健词:移动终端教育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成绩评定;改革

一、前言

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终端教育技术为高校体育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以体育教学APP、体育微信公共教学平台改进了高校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模式,改变以体育教师、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示范讲解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此,研究移动终端教育技术在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应用,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成绩评定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水平,为终身锻炼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电脑手机的拥有量极大,智能手机的拥有数几乎人手一台,为网络学习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近年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主体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兴起,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体验和契机,优质教学资源弥补了传统高校体育课教学资源的不足,高校学生可通过手机和电脑利用各种课余时间来学习体育课程理论知识,获取所需的体育知识,如何利用这些新的教育技术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适应在社会发展生存的合作交往能力以迫在眉睫。

二、当前广西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定存在的问题

当前广西许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老套陈旧,上课环境较差,通过实际走访和实地调查,广西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只安排一、二年级有体育课,三、四年级无体育课,一年只安排32次课64节,约合144学时,去掉一些不可预测雨天、酷热天和节假日基本停上体育课,高校学生的真正上体育课时间为130学时左右,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上课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当前体育教师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上只能简讲简介,无法深入讲解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只能依靠提问和个别辅导来进行,学生在实际的体育锻炼中又因缺乏实际和具体的指导,导致锻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锻炼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整体下降。还有更无聊的是,当前的许多课堂体育教学内容都是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是重复的,像足球、气排球、篮球、武术、健美操等主要学习的内容,均是基本的基础技术、战术学习,高校体育教科书学习内容的重复,使高校体育课本被定义为最少被阅读和使用的课本之一,许多高校学生毕业了,体育技战术能水平並沒有得到学习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移动终端教育技术智能手机电子课本的出现,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式,目前广西高校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的电子课本及多媒体教科书沒有,沒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学生只有能看纸质课本,缺少能帮助学生快速入门实用的体育学习教材,而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以动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学生看纸质课本不如利用网络电子多媒体课本教学更清楚更明白。在体育教学方法上,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示范演示、学生练习。虽然说这种方法是典型的体育教学法,已大家的认可。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复杂的球类运动战术讲解示范教师非常费时费力,说多了学生也不容易理解老师说的重点是什么。另外,有些教学示范动作,由于教师的年龄和身体状态影响到示范动作不到位和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技术动作学习产生误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由于课时少,教学人数多,教师沒有时间和能力来一对一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成绩评定上,目前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方法是将其体育课平时成绩(按出勤率折算成分数评定)、运动技能、理论知识成绩、身体素质。这种评定方式对身体素质好、运动技能强即体育基础好就容易得好成绩,就容易产生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上课出勤不出力的现像,而基础差的学生就是很用功也难得好成绩,从而在心理上打击了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高校人数扩招的原因,造成了学生、场地、器材比例失调的现象,许多高校体育课班级人数,大都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每班30人的数,例如广西财经学院2016级本科,每班平均人数35人,由于运动场所少,在新建的相思校区只有一个简易的二个篮球场球类馆,球类课只能部分轮换进馆上课,许多学生只能在外面上室外课,大太阳或下雨学生体育课只能把室外的运动课改为上理论课,影响了学生上运动课的次数及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学生上体育课锻炼的乐趣,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教育技术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的实例、方法及建议现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成绩评定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发展需要,移动互联网无线WIFI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有所改进,应改革单纯简单的重复中学学过的课堂教学内容,否则就调动不起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当前高校运用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手机进行輔助教学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区内许多高校已有应用在体育教学上的案例,例如用微信建公共平台体育课堂教学视频、体育理论课教学讲座、体育保健运动处方问题解答等等,许多学生都乐于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体育学习。以广西财经学院开设体育课教学内容为例,针对学校女生多,增开设了网络视频课程健美操、拉丁舞专项课程,还开设了学校传统的运动强项羽毛球网络精品课程内容,并针对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开办微信跑步群,引体向上学习群,仰卧起座练习群,以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练习作为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来获取学生在线学习的信息和数据来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学生可与老师互动讨论学习。建议目前的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健康体质状况,来设计开建网络体育专项教学内容的课程,适合大学生运动的运动指导处方、及体育运动保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老师同学互助互学,并督促学生自觉参加课外锻练,学会锻练的养身之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上,例如学生的中长跑成绩差,都是安排一定的课时训练,运动量由小到大的增加,由于上课班上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不同,很难用一种方法和手段来训练学生,许多教师也尝试在课堂上应用因材施教的手段来训练不同的学生,但因课时少,学生多,一个老师上课指导忙不过来,运动量大了,有一定的风险,现在大学生体质差是共识,很易因大运动量出教学事故。在此建议同行老师,利用智能手机建微信群,利用微信群,划分不同体质的学生为不同的学习群,分设不同老师管理,设定不同的运动处方,即在微信群设立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微信群的学习辅助方式来弥补平常体育课的课时不足。老师还可一对一的、一对多的互动讨论学习,学生可上传学习心得和学习视频给老师指导及点评,教师可把上课的教学内容及示范动作做成视频课件放在微信群里,同时也把优秀学生的视频作业放在群里作为榜样,供学生参照学习。而这学习群只要本人不退群,是可终生存在的一个群体,对终身相互鼓励体育学习帮助无穷。在高校教学考核成绩评定,建议在原有的考核评价中,增加课外体育活动作业的成绩评定,这个评定的方法是以老师布置体育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作业以图像视频的方式上交到老师的QQ邮箱,即学生用手机摄像老师布置体育课外作业。老师通过检查学生的视频作业来评定平常课外活动的体育成绩,例如长跑练习老师布置三分钟跑篮球场外圈,测三分钟谁跑的圈数多,测次数不限,可多次上传教师邮箱,取最好成绩,我们在训练篮球罚球时,也用了手机摄像视频训练法,看谁用最少的时间能罚进十个球。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督促学生自觉锻练,促进体质増强,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及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现今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体育教师要有新思维及观念,掌握互联网的应用教育技术,利用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平台以学生互动,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结合上课的内容,努力要做到因材施教,应注意在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在高校的教学中守正创新,做到网上网下,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各学习环节有机结合,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创新体育教学的方式,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健康体质。

作者:刘捷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