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方针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8:31:24

治理方针

治理方针范文篇1

坚持专门机构与群众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确保重点、保障安全、综合治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把违法犯罪降到最低限度。

重点防范部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

综合治理目标

1、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重、特大交通事故,职工犯罪,六害案件,违反和涉外案件为零。

2、加强安全防火工作,避免发生火灾,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

3、重点岗位人员登记造册率100%,企业职工管理机构资料健全,加强对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设施建设。

4、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人防与特防、技防相结合,防盗窃、防抢劫、防火灾、防爆炸、防治安灾害事故,保障邮件、票款和职工人力安全。

5、不发生越级上访案件,认真排查矛盾纠纷,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并力争解决在基层。

6、确保综合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干,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搞好协作,专门机构发挥作用。

7、积极做好“”练习者的教育转化作用,把功头消灭在萌芽之中,杜绝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做好内部治安工作。

8、青少年底数清,青少年犯罪率控制在5%以内,建立健全帮教组织和措施。

9、及时处理及内部安全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发生在单位各种案件和火灾事故,积极组织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本企业发生的各类案件。

综合治理工作要求

1、经常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调查研究加强基础业务建设,负责查破一般破坏邮政通信案件和其它治安案件,配合公安、检察机关查破重大、特大破坏邮政通信案件和其它刑事案件。

2、合同相关部门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邮政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3、认真落实综合目标责任制和邮政通信安全、维护企业内部政治、治安安定和稳定。

4、贯彻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部暑。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干部职工、青少年知法、学法、守法、和用法。

5、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金库、邮资票品库、储蓄营业邮件作业生产场地、现金押运等重点要害部位和重要生产环节的安全防范工作,贯彻执行国家邮政局、公安部联合印发的《邮政局(所)安全防范管理规定》(*******)的各项要求,并经常组织专业对口检查,遗留整改隐患和漏洞,防范各种案件和事故的发生。

6、做好重大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工作,组织制定邮政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制度,开展治安形势教育和治安安全检查,以稳定的大局出发,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治理方针范文篇2

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理顺应急管理体制

(一)规范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各区和街道要将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统一更名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全面负责辖区内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处置和善后工作,完善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制度,设立专职办事机构承担日常工作。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在总结市级机构大部制改革经验基础上,配合区级机构改革,推进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理顺市、区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专业应急机构职能,力求做到机构健全、权责清晰、制度完善。

(三)强化基层值班室建设。全面推进全市57个街道24小时值班室建设工作,力求做到反应灵敏、信息畅通、处置妥当;大力推进社区值班室建设工作。市政府总值班室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值守工作进行督查,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值守到位、联系通畅。

(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1.市、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挂牌后,要进一步加强装备建设,通过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2.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府办〔2010〕75号)要求,切实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3.开展市政府应急专家组的换届组建工作,进一步充实专家力量,充分发挥专家组辅助决策的作用。4.扩大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规模,规范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各类应急队伍要力求做到人员到位、保障到位、管理规范、训练有素、调用高效。

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五)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各区、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收集、研判和报告工作,提高信息报送质量,防止出现突发事件信息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

(六)强化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区、市政府相关部门要第一时间安排领导到场指挥处置,快速调动应急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开展应急救援,确保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七)完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联动工作方法。

(八)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和舆论引导机制,及时权威信息,积极进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九)完善深莞惠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三地之间相邻区和街道的工作交流和业务合作。

(十)开展中德灾害风险治理与预案优化项目试点工作。学习借鉴德国风险管理和预案优化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市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预案体系的完善。

三、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十一)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工作。制定《深圳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推动全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十二)编制并实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通过规划编制,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

(十三)开展应急管理考核工作。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深圳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年开展对各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逐步建立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体系。

四、推进应急预案修订和演练

(十四)组织修订《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全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强化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备案管理。

(十五)各区、市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年内至少分别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工作,同时督促本系统、本区域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开展专项或综合应急演练工作。

(十六)各区、市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演练方式,除实兵演练外,探索开展实景模拟、网上演练、桌面演练、沙盘演练等演练方式,通过演练不断提高应急联动和实战水平。

五、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十七)加大应急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市、区应急指挥平台要通过改造升级,与大运会赛事运行、安保系统实现互连互通;全市各专业应急部门要大力推广应急无线集群系统的应用,提升应急指挥通讯保障能力。

(十八)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各区、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完善应急储备物资管理制度,规范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和管理工作。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全市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

六、深化应急宣传培训工作

(十九)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通过邀请国内知名应急管理专家学者授课和组织干部到相关专业院校培训等形式,全面提高我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二十)各区、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应急常识。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深圳市公共安全应急知识宣传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对全市应急管理宣传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十一)全面开展应急常识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中小学生、企业从业人员、社区群众等重点人群的应急常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七、开展大运应急管理工作

治理方针范文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维护乘客合法权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术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城市快速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路基、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冷却塔、停车场、车辆段及控制中心、站场、车辆、机电设备、变电站(所)及其附属设施、设备、标志等。

第四条(管理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科学管理、规范服务、高效便捷的原则。

第五条(监管部门)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施监督管理。

市安监、公安、城管、规划、建设、环保、卫生、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施监督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市)县人民政府及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保障及沿线设施设备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运营单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责任,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度,完善安全运营条件,确保运营安全。

第二章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第七条(建设安全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安全运营的需求,并预留换乘和疏散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应当确定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安全防范和检查系统、维修保障系统、换乘和疏散系统、人员组织等内容,并经过运营安全评估。

第八条(试运行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档案和相关资料,对设施设备进行调试和安全测试,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

第九条(试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试运行合格后,运营单位应当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运营基本条件的评审申请,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合格并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进行试运营。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验证。试运营期限不得少于1年。

第十条(正式运营条件)

试运营期满,建设单位依法报相关部门组织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正式运营。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日前书面告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保护区范围)

下列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地面和高架线路结构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冷却塔、主变电所、残疾人直升电梯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和车辆基地范围外侧十米内。

第十二条(保护区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下列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作业: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道路、建筑物、构筑物;

(二)从事建设勘察、钻探、打桩、挖掘、爆破、地下顶进、灌浆、降水、锚杆、锚索等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作业;

(三)敷设、埋设、架设污水、雨水、排洪沟渠及电力隧道、高压线路(方杆)等管线和其他需跨越或横穿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

(四)在过河(湖)隧道段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疏浚河道、泄洪排水、采石挖砂、打井取水;

(五)其他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产生影响的大面积增加或减少载荷的活动。

确需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上述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包括监测方案),在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后方可施工。作业单位应当将经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备案。

上述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有较大影响的,安全防护方案还应当通过专家审查论证,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形时,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许可作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

第十三条(相关区域管理)

禁止在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通风亭五十米范围内存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品。

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垂直投影区域内不得擅自停放机动车辆、搭建设施、作业、堆物等。

第十四条(改扩建要求)

运营单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按照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及程序执行。运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建设、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运营单位在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需要暂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或改变运营时间的,应当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在实施前提前10日通过媒体以及车站、列车广播等方式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障碍物控制)

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上设置平面交叉道口和人行过道。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或者高架线路弯道内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妨碍行车安全的植物。

第三章运营服务和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行业监管部门职责)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标准及规范;

(二)会同市公安、城管等部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并向社会公布;

(三)受理公众对运营单位服务质量的投诉,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年度评估报告;

(四)对运营单位服务质量、安全行车、车站设施、列车设施、站容秩序、票务管理、投诉处理、遵章守纪、社会评议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评运营单位的主要依据;

(五)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运营单位服务职责)

运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服务职责:

(一)依据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运营服务标准及规范,建立驾驶、调度和站务工作等主要岗位的服务作业标准以及车站、列车设施设备和线路运营管理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向乘客作出服务承诺并向社会公布,为乘客提供安全、正点的服务;

(三)在车站醒目位置公布首末班车行车时间和换乘指示。列车因故延误15分钟以上或者调整首末班车行车时间的,应当及时告知乘客。列车因故延误30分钟以上的,应当及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保障车站公共服务设施正常使用;

(五)应当履行的其他服务职责。

第十八条(投诉处理)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接受乘客投诉。

运营单位对乘客投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投诉人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调查情况、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第十九条(运营单位安全职责)

运营单位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运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运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运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列车驾驶、调度、行车值班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第二十条(安全设施)

运营单位应当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沿线、站台、站厅、电梯扶梯、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标志,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运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反恐、消防管理、事故救援等有关规定,按国家相关标准配置灭火、报警、防汛、防爆、防毒、防护监视、疏散照明、逃生、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更新,保持其完好有效。

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对土建工程、车辆和运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检查和维护记录应当保存至土建工程、车辆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期限到期。

安全设施设备无法满足运营安全实际需要或者安全设施规范标准修改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整改。

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检查)

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运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在发生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灾害后,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运营条件后,方可恢复运营。

第二十二条(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规范,对安全检查工作人员进行备案,并对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安全检查规范应当包括违禁品范围、安检点设置、安全检查工作人员条件及岗位设置、安检设施设备配置和操作规程等内容。

运营单位应当对安全检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按照安全检查规范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携带的物品实施必要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检查规范实施安全检查。

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接受、配合安全检查。不接受安全检查的,运营单位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环境卫生)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保持车站、列车的整洁卫生。

第二十四条(广告设施、商业网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内设置广告设施和商业网点,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布局方案,并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广告设施、商业网点应当采用防火材料,并符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安全检查。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拍摄电影、电视剧或者广告,应当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并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

第二十五条(运营保障)

供电、供水、通讯等单位应当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用电、用水、通讯等需要。

第四章乘客行为规范

第二十六条(乘客守则)

乘客应当遵守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社会公德,接受、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管理,共同维护乘车秩序。

第二十七条(票务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实行政府定价,运营单位应当执行政府依法确定的票价(含票价优惠)并予以公布。

乘客应当使用有效车票乘车,不得无票或使用无效车票乘车;不得持伪造、变造的优惠乘车证件或者冒用他人优惠乘车证件购票乘车。

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不能正常运行时,乘客可持当次有效车票要求运营单位按照购票金额退还票款。

第二十八条(禁带物品)

禁止携带下列物品和动物进站,违反规定者,运营单位有权拒绝其进站乘车:

(一)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品;

(二)非法持有的枪械弹药和管制器具;

(三)妨碍公共卫生的物品;

(四)犬只等宠物以及其他可能妨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动物;

(五)易污损设施、有严重异味、无包装易碎和尖锐的物品;

(六)充气气球、铁锯、铁棒、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运货平板车等;

(七)长、宽、高之和超过1.8米或长度超过1.6米或重量超过30公斤的物品;

(八)影响公共安全、运营安全的其他物品。

第二十九条(危害运营安全的禁止行为)

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

(一)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开关装置,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或者安全装置;

(二)移动、遮盖或污损警示标志、疏散或导向标志、测量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设备;

(三)在轨道上放置、丢弃障碍物,向列车、工程车、轨道、通风亭、自然通风井、接触网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投掷物品;

(四)损坏轨道、隧道、车站、车辆、电缆、机电设备、安防设备、路基、护坡、排水沟等设施设备;

(五)拦截列车、阻断运输;

(六)故意干扰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讯频率;

(七)擅自进入轨道、隧道、通风亭、自然通风井或者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八)攀爬、翻越或推挤围墙、栏杆、闸机、车辆、安全门、屏蔽门等;

(九)强行上下车;

(十)在车站、列车车厢、通风亭、自然通风井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点火;

(十一)阻挡车门、屏蔽门或安全门的正常开启或关闭;

(十二)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

(十三)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影响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禁止行为)

禁止下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在车站内摆摊设点,在车站或列车内兜售或派发物品、散发广告宣传品等;

(二)在车站或列车内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及乱扔果皮、纸屑、包装物等;

(三)在车站、列车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上涂写、刻画、张贴、悬挂物品等;

(四)在车站或列车内吸烟、躺卧、乞讨、卖艺、捡拾废品等;

(五)在车站或列车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弹奏乐器、踩踏座席等;

(六)在车站内停放车辆,在车站或列车内滑滑板、骑独轮车等;

(七)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特别规定)

精神病患者、智障者、行动不便者、学龄前儿童应当在健康成人的陪护下进站乘车。

运营单位有权拒绝醉酒者、赤脚者、赤膊者、患有危及他人健康的传染病患者以及其他不适宜乘坐城市轨道交通者进站乘车。

第五章应急和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应急预案)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安监等部门制定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应急保障联运机制,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全力配合。

运营单位应当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应急预案,并报市交通、安监、公安等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应急准备)

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地震、火灾、水灾、停电、反恐、防爆等专项应急预案。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四条(故障处置)

运营单位因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发生故障而影响运行时,应当及时排除故障,尽快恢复运营。暂时无法恢复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组织乘客疏散和换乘,同时向社会公告并报告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大客流处置)

因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等原因引起客流量上升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导乘客。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严重影响运营秩序,可能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下,运营单位应当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并在城市轨道交通入口区域以醒目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告,确保运营安全。

第三十六条(恶劣气候处置)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地面或高架线路行驶中遭遇冰雹、雨、雪、雾、结冰、沙尘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气象条件,运营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处置。

第三十七条(暂停运营)

遭遇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重大疫情等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突发事件,并且无法采取措施保证安全运营时,运营单位可以暂停线路或者部分路段的运营,组织乘客疏散,同时向社会公告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暂停运营或者缩短运营时间时,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客运协调和安排工作。

第三十八条(协同处置)

发生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迅速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疏散乘客,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乘客应当服从运营单位的指挥。

突发事件发生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恢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第三十九条(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四十条(人员伤亡事故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应当按照先抢救受伤者,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处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运营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保留证据、维护秩序。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检验,依法处理现场,出具伤亡鉴定结论。市民政部门及沿线区(市)县相关部门应当协助做好安抚及善后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人员伤亡事故的善后工作,由运营单位与伤残者、死者近亲属依法协商处理。

第四十一条(赔偿责任)

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乘客伤亡时,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伤亡是由乘客故意或者乘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除外。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保护区管理的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作业单位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施工,未按规定制定、实施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防护方案(包括监测方案),或者未征得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运营单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的。

第四十三条(违反运营管理的责任)

运营单位有下列第(一)至(五)项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第(六)至(十三)项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项,未建立驾驶、调度和站务工作等主要岗位的服务作业标准或车站、列车设施设备和线路运营管理标准,或者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项,未在车站醒目位置公布首末班车行车时间和换乘指示,或者列车因故延误或者调整首末班车行车时间,未及时告知乘客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未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或者拒绝接受乘客投诉的;

(四)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查证确属运营单位责任的乘客投诉,每100万乘客人次超过5次的;

(五)未遵守运营服务规范和承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三款,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列车驾驶、调度、行车值班等岗位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未设置、配置各类标志、器材、设备,或者未定期检查、维护标志、器材、设施设备的;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未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或安全评估的;

(九)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未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未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十)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发生运营故障,暂时无法恢复运营,未及时组织乘客疏散的;

(十一)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严重影响运营秩序,可能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下,未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的;

(十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遭遇冰雹、雨、雪、雾、结冰、沙尘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气象条件,未按照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处置的;

(十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暂停运营,未及时向社会公告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

第四十四条(危害运营安全的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一)至(五)项、第(七)至(十三)项,由运营单位依职责进行处置,运营单位不能处置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六)项,干扰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讯频率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治安违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票务管理的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无票或使用无效车票乘车的,乘客应当按出闸站线网单程最高票价补交票款,运营单位可视其情节加收最高不超过线网单程最高票价五倍的票款;持伪造、变造的优惠乘车证件或者冒用他人优惠乘车证件购票乘车的,运营单位可视其情节加收最高不超过线网单程最高票价五倍的票款。

伪造、变造车票或者使用伪造、变造车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相关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十条以及本办法有关规划、建设、交通、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治安、消防、卫生、通讯、物价、民政、突发事件应对等规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权利救济)

当事人对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责任追究)

行政机关、运营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由行政监察部门或其所在单位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治理方针范文篇4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公共建筑的具体范围,按照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和建设部、民政部制定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以下统称《设计规范》)执行。

第三条(术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孕妇、儿童以及其他行动不便人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主要包括:

(一)坡道、缘石坡道、盲道;

(二)无障碍垂直电梯、升降台等升降装置;

(三)警示信号、提示音响、指示装置;

(四)低位电话、低位坐便器、低位洗手池等低位装置;

(五)专用停车位、专用观众席、安全扶手;

(六)无障碍厕所、厕位;

(七)无障碍标志;

(八)其他便于行动不便人员使用的设施等。

第四条(管理职责)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统一管理和监督。

城市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维护的监督管理。

规划、公安、交通、房管、民政、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专业规划)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城市管理、民政、残联、老龄委等部门按照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编制无障碍设施建设专业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三同时”)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第七条(设计要求)

设计单位在设计建设项目时,应当按照《设计规范》以及其他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的规定,配套设计无障碍设施。

设计单位设计盲道时,应当与建设项目周边已有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第八条(施工和图形标志的设置)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设计文件,配套建造无障碍设施。

对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设置指导和提示人们正确使用无障碍设施的图形标志。

第九条(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并将含有无障碍设施建设内容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报市或者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当含有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内容。

第十条(养护维修)

无障碍设施的养护由建设项目所有权人或者管理者负责。

无障碍设施养护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养护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城市道路桥梁的无障碍设施由相应的道路桥梁管理单位负责。

第十一条(无障碍设施的改造)

对已建成但没有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或者已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但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者应当根据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制定改造计划并实施改造。

无障碍设施改造资金,由建设项目所有权人或者管理者承担。

第十二条(禁止行为)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擅自占用、移动、涂改、封闭无障碍设施和标志,或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禁止机动车、非机动车占压盲道停放。

第十三条(临时占用的审批)

因城市建设、重大社会公益活动等,确需占用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应当经城市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同意。

因实施市政公用设施及绿化改造等管线井及树穴占用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应按城市管理部门审批方案,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同步迁改。

临时占用期满,占用单位应及时恢复无障碍设施的原状。

第十四条(对不符合标准建设的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未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建造无障碍设施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

对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责任追究)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解释机关)

治理方针范文篇5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它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国社会治安工作的总方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什么时候作出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条?有何重要意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颁布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7项:(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因而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3)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建立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6)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奖惩制度。(7)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应当经常进行监督检查。颁布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为全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是何时提出的?

中共中央1979年8月在批转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8个单位《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时明确指出,解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实行党委领导,全党动员,依靠学校、工厂、机关、部门、街道、农村社队等城乡基层组织和全社会的力量。绝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对待,而应当同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民主与法制,搞好党风、民风,狠抓青少年教育等工作结合进行。这是最早见于中央文件中的有关对社会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4、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哪一年提出的?

1981年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政法委员会召开的5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的文件中强调,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各级党委来抓,全党动手,实行全面“综合治理”。首要的任务是搞好党风,并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加强工作,克服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大大减少犯罪现象,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这是最早见于中央文件中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表述。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什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第2条的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简称为“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6、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打击”有何特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或“打”是依法“惩治”、“惩罚”、“惩处”的意思,是指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妨碍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专门性活动。既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逮捕、起诉、审判犯罪分子的执法活动;也包括工商行政、新闻出版、海关等国家行政管理对与社会治安有关的违法行为的查禁工作;还包括劳动改造机关对罪犯实施的监禁惩罚,以及对妨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人员进行的劳动教养等行政处罚。“打击”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打击”是国家治理违法犯罪的法律手段,实施打击的主体只能是司法机关和有关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人民群众可以依法扭送正在实施违法犯罪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检举揭发违法犯罪活动。但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能替代专门机关依法行使惩处犯罪分子的法律职权。第二,“打击”的对象是妨碍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包括违反刑事法律的犯罪分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它行政法规的违法分子等。第三,“打击”的法律性质属于依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剥夺其从事违法犯罪的手段、条件的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第四,“打击”依其对象和适用程序可分为“严打”和一般性打击工作。“严打”的对象和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予以明确一规定,打击的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刑

事犯罪分子。一般性的打击工作的对象则比较宽泛,是指对一般违法犯罪分子制裁和惩罚。处罚手段不仅有刑事处罚,还包括行政处罚如送劳动教养等。第五,打击依其地位和作用来看,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和实施其它措施的前提条件,与其它治理措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7、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防范”?“防范”有哪些特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防”或“防范”,是指防止违法犯罪发生的各种手段、措施和活动。其具体内容:一是为防止和减少违法犯罪而实施的调解、内保、治安联防及其它群防群治工作。二是为防止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产生而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以及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接茬帮教工作等。三是堵塞违法犯罪时空,减少治安问题的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有治安行政管理、司法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以及海关、税务、文化教育、市场、物资、金融等方面的管理。四是城乡基层党政组织、司法组织、治保组织、治安联防组织的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法律和法规建设。五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包括对犯人的改造工作和劳动教养部门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可以说,这个“防”是广义的防范,包括了除“打击”而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其它各个方面的工作。

“防”的主要特点:一是防范手段具有综合性。既有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文化手段,也有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二是通过防范解决的问题广泛、复杂。不仅包括导致违法犯罪的直接因素,而且包括大量的酿成违法犯罪的深层次的原因和条件。三是防范工作群众性强。防范工作的主体除了公安、司法部门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外,绝大多数是参与治安工作的各界群众。四是防范工作主动性强。防范是遏制违法犯罪于萌芽状态的主动性工作和自觉行动,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标”指什么?“本”指什么?两者是什么关系?

一般说来,“标”是指事物的现象和结果;“本”是指事物的本质和原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标”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现象;“本”则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治标指处置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以及消除违法犯罪的外在条件。这既包括对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处置,也包括看门护院、技术防范、堵漏建制等消除违法犯罪外在条件的工作。治本则是从根本上减少和铲除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原因。它包括运用综合治理的各种手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和矫正。

治标和治本在含义上相互区别、相互对立,但也是辩证的统一。两者的作用有重合之处,而且统一于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综合治理的每一项措施依其主要作用是治标抑或治本,可大致分为治标措施或治本措施。但每一项措施实际是又兼有治标和治本的两种作用和功能。纯粹的治标和治本措施都是不存在的。

9、为什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首先,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这里边既有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也有违法犯罪人员主观上的原因;还有客观上各种管理制度上的漏洞,给违法犯罪人员留下可乘之机。总之,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促成的。因此,要减少和消除违法犯罪现象,就必须“打击”和“防范”多种手段并用。既要坚决治标,解决现实的治安问题,不使其蔓延;又要注重治本,提高人的素质,消除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所以综合治理要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第二,坚持这一方针是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表明:实际工作中的打击与防范两种基本手段、治标与治本两种基本措施之间,确实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打击或者打击不力,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得不到及时的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没有保障,法制就无法维护,防范也很难奏效;而没有强有力的防范工作,打击的效果就不能巩固,更难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违法犯罪,甚至会出现打不胜打的局面。同时,通过加强各项防范工作,大大减少违法犯罪,又可以把打击锋芒集中指向极少数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打得更准更狠。因此,整治社会治安的客观实际,需要打击与防范并举。标本兼治也是同样道理。仅仅从治标方面解决治安问题,只能一时控制社会治安的局面,还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消灭违法犯罪。只有既治标又治本,才能长久地保持社会治安稳定的形势。同时,由于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等治本的工作比较复杂,而且收效慢,因此需要在治本方面花更大的气力,作长远艰苦的努力。所以,在标本兼治的同时应重在治本。除了加强以治本为主的工作措施外,还要充分发挥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治本作用,尤其是要努力扩大和增强打击手段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社会效果,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第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凝聚力,使我们能够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能够动员和组织千百万人民群众参与综合治理,进而能够有效地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10、“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稳定压倒一切”是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就提出,以后又多次重申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没有政治上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社会的稳定,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不成,而且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稳定是我们从事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这个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懂得了维护稳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重要性,使各级党政领导明确了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对党和国家开展各项工作具有长期的、重大的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11、为什么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

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集中反映,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实践证明,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是完全必要的。打击能够惩治罪犯,制止犯罪行为,起到特殊预防的作用;打击又能惩一儆百,震慑企图和可能违法犯罪的人,告诫和教育人们必须遵守法律,起到一般预防的作用。不坚决打击犯罪分子,就会纵容、助长犯罪,治安问题还会增多。但光靠打击也不行,单一的打击并不能根本改变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不消除滋生犯罪的土壤和条件,犯罪分子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就象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生一茬。只有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打击和预防、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才能既“截流”又“去源”,既“斩草”又“除根”,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把我国的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减少下来,从而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

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我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有何意义?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控制、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条件。它能够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打击和防范各种犯罪活动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破坏干扰,保护生产力,保障经济发展。它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社会的安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经济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加速发展了。

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什么关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许多工作就是建设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如何,是展现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方面。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风气败坏,刑事犯罪猖獗,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在于教育人,通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采用多种手段,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消除产生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预防、减少犯罪现象和治安问题,维护社会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这就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搞好了,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就会根本好转,社会治安问题和犯罪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何重要作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和促进立法,执法和守法等项法制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和守法3个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的地方,亟待进一步加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无论对于立法工作,还是执法、守法,都是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它可以使这几方面的工作更好地相互靠垫和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整体效益。第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社会主义法制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公民要知法、守法。实现这些要求,必须有载体、有具体形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真正落实了,不仅执法机关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也会相应增强。第三,有利于把各项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综合治理就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公民的行为,减少涉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15、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光靠专门机关行不行?为什么必须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光靠公、检、法等专门机关是不行的。因为,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仅靠专门机关治理和打击犹如扬汤止沸。而综合治理则是动员会社会的力量,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重在教育人,重在治本。这样就能釡底抽薪,解决根本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本身就是专门机关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只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政法机关才能耳聪目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才能真正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使一切犯罪分子难逃法律的制裁。

1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的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综合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应该有计划地了解综合治理的情况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解决综合治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将各项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各地应当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所确定的法律准则,制定综合治理的地方法规,使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建造等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都有法可依,使各部门、各单位和公民切实承担起具体的法律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

第三,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这包括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制定综合治理的规章制度,确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人,使部门和单位正在承担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

第四,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一是组织落实,既要做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形成网络,以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制度落实,各基层单位要有一套保障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一定形式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责任落实,工作具有连续性,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防范设施落实,既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辖区内的物防和技防设施建设,堵塞易于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漏洞。

1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做哪些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就必须做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6个方面的工作。

18、为什么说“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对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不严厉打击,对社会丑恶现象不坚决取缔,便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护,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没有保障。法不治罪、正不压邪,则防不胜防,教育、管理等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它措施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打击就没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治理方针范文篇6

不断总结和探索新形势下综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新办法

明确任务,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综治工作

第一部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

198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1993年中央综治委、纪委、组织部、人事部、监察部五部委作出了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若干《规定》。2001年,中共中央、国条院在总结十年综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中央提出综治工作方针、作出两个《决定》、一个《意见》为标志,我国综治工作经历了探索、成熟、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整套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特殊重要性和地位作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其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重要性。二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加强(请登陆政法秘书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离不开社会稳定这个基本前提,离开这一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正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良好社会政治环境。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第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要求。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工作路线、内容、手段和目的,均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和要求。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社会治安问题是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解决治安问题,必须长期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但是,单靠打击不可能彻底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从源头上消除滋生犯罪的土壤,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第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综合治理的许多工作,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综合治理工作搞好了,才能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第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新形势下搞好社会治安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出现了“五个多样化”的巨大变化:经济所有制成分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社会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因此,单靠政法、公安专政机关的力量,单靠计划经济条件下就治安管治安的老办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问题。

第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深化“严打”整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的总体稳定。但从“严打”整治的实践来看,单靠打击整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解决当前治安的突出问题,不能解决长治久安的问题。必须从全社会的角度,大力加强社会防范工作,建立治安防范的长效工作机制,才能解决全县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

(二)综合治理工作的地位作用

一是历史地位: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长期坚持的维护社会治安的正确方针。这是对综合治理工作的历史定位。

二是政策法律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和各级各部门关于加强综合治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从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确定了综合治理的政策法律地位。

三是特殊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一”:即综合治理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一条根本出路;综合治理必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对综合治理实行一票否决权制。这是其它别的工作所没有的特殊地位。

四是科学地位。即“四个体现”:综合治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点和系统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基本法则,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不同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维护社会治安必须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结合。治安是主题,综合是优势,治理是手段,平安是目的,群众满意是标准。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要求和目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杜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消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从源头上打击、预防和改造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综合治理摆上重要议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层层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狠抓落实,奖惩逗硬。定期研究部署工作。(二)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三)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四)认真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治安防范工作的力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工作范围和原则

中央和省、市制定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方针、政策和原则、措施,其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本方针:“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概括为“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工作范围:十二个字、六个方面:“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1、打击。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其他措施的首要条件。必须长期坚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重点是围绕“破大案、追逃犯、打击团伙”,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暴力犯罪和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活动,大力开展禁毒、禁赌、禁娼、禁黄、禁枪等专项斗争,认真抓好治安重点整治,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2、防范。是维护治安秩序,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积极措施,要认真疏导调解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消除各种不稳定的隐患,防止矛盾激化。要以“人防、物防、技防”为重点,认真抓好城乡治安防范工作。要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动员军、警、民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组织协助人民警察搞好城乡治安联防。要认真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以县为单位,健全八个体系、四级网络,全面抓好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要按照“谁受益,准出资”的原则,坚持财政拔一点,单位出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解决群防群治的经费保障问题。

3、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根本在教育。要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虽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中小学校要坚持教书育人原则,认真坚持上好思想品德课和法制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抓好“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社会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文化市场管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基层党政组织和公安派出所、司法行政组织要认真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4、管理。加强治安管理,是堵塞犯罪空隙,减少社会治安问题、维持良好治安秩序的重要手段。重点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租房、文化娱乐市场、集贸市场、首脑机关、特种行业和要害部位的治安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

5、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关键。要认真加强公安派出所、法庭、法律服务所等基层政法单位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政法单位在治安防范的骨干作用。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要建立健全各种治安防范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抓好综合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6、改造。劳动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的特殊工作。监狱、看守所、劳改劳教场所,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提高改造质量。司法、劳动、民政、公安等部门要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帮教工作,企事业单位在招工时,对刑释解教人员要一视同仁,不准歧视。

上述六个环节的工作,环环紧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一个有机制整体,不可偏废。

(三)基本方法。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文化、教育、法律等多种方法,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四)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十大原则:

—一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综合治理工作必须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防范,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打击和防范两手抓、两手硬。并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到加强治安防范上来。

—一属地管理的原则。中央综治委九一年为此专门作出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的《规定》,共七条内容。这个原则规定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驻区单位无论级别多高,单位多大,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一律服从当地综治部门的管理。

—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核心,适用于所有党政军部门和人民团体。

—一“抓系统、系统抓”,“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要求综合治理不仅“块块”要抓,“条条”也要抓。“条条”综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发挥“条条”管人和管事相一致的优势,抓好本系统的综治工作;努力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一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的原则。这是中央赋予综合治理的“尚方宝剑”,有四个文件出处:一是中央《决定》,二是中央五部委《若干规定》,三是中央综治委关于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四是2o01年14号文件。

—一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中央五部委《若干规定》指出:各级党组织在考察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时,要认真考察他们抓综治工作的能力和实绩。把综治工作总的责任落实到了党政一把手头上。并对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问题的地区和单位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坚持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就是实行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过程。这是我们党一贯的原则,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原则。要求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实行定期排查调处。县一月排查调处一次,乡镇等基层单位半月排查调处一次,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目标管理的原则。这就是对诸多综合治理的任务,以确定目标责任制的形式来落实和考核奖惩。

治理方针范文篇7

***同志,男,**岁,担任**市环保局局长,***同志严酷执行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律例,注重规范打点,缔造性的开展工作,促进了***市情形呵护工作的精采成长。***市环保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同志的率领下,在市综治委的鼎力撑持下,***同志当真贯彻党的十七年夜精神当真履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

责任书》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从**年起头,***同志持续**年被市里评为优异工作者,他地址的市环保局也被省里评为“全省前进前辈环保局”。

一、增强进修,高度正视,当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同志担任**市环保局局长一职后,他找来情形呵护方面的政策文件,当真进修,不竭地用常识充实自己,并很快熟悉了营业,使小我的工作能力水平年夜年夜提高,在解答群众咨询、理解方针政策已然驾轻就熟。此后,只要有环保方面的新政策、新文件出台,他都实时组织环保局工作人员进修,确保工作不呈现失踪误。***同志从事环保工作以来,从不言苦,老是设法子战胜坚苦,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深刻熟悉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头在率领,只有周全落实率领责任制,使党政每一位率领都切实肩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安然”的政治责任,才能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法子落到实处,确保社会治安的不变,经济培植的长足成长。一是把维护不变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局率领班子的主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做到每季度召开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每一阶段的维稳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具体协调整决问题;二是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两个文明培植总体规划,尤其作为精神文明培植的主要规模,做到同布署、同落实、同搜检、同总结;三是明晰局率领班子是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社会治安的口角与率领的政绩、经济益处挂钩;四是强化对各时代敌情社情的剖析、展望、从思惟上、工作上安身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呈现的不不变身分和隐患早发现、早措置,做到思惟熟悉、组织率领、人员法子三到位;四是成立环保局信访法制科、12369投诉热线,健全完美各项规章轨制,配齐、配全各类办公用品,使环保局综合治理工作达到办公有地址,处事有人员,工作有轨制,经费有保障。五是局率领班子当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实时化解了各类不安靖身分。

二、强化处事意识,鼎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年来,***同志率领环保局同志积极开展综治工作,在市综治委的营业指导下,同有关部门齐心合力,当真贯彻文件和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继续深切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增强下层基本培植,全力消弭隐患。***同志针对***市环保工作呈现的新情形、新问题,提出“一年、二年、三年、四年”的口号,对原有的一些工作轨建造了改削,成立健全了率领责任制,方针打点责任制,重年夜案事务核办制,一票否决权制等一系列轨制,使环保工作做到规范打点。因为打点法子得力,人平易近群众对环保局的工作对劲度较往年年夜幅度上升,在***同志的率领下,环保局在全年信访案件措置达到100%,***市在环保工作上没有呈现执行政策上的误差而引起不不变事务,***同志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好评,他超卓的工作成就,确保了全辖区情形呵护工作的社会治安不变。

三、增强下层组织培植,积极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

***同志强调落实各项提防法子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关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不变的基本工作,只有强化为企业处事意识,才能化解纠缠消弭隐患,才能够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同志连系***市工业企业具体治安状况,积极试探新形势下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思绪。慢慢成立了12369环保投诉热线接纳问题,信访法制科措置问题,局率领班子具体干预干与轨制,下层中队实时化解问题的收集系统,并最年夜限度的削减环保纠缠的发生。***同志还和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切下层、千方百计解决下层的各类坚苦,体味下层群众所关心的环保工作难点、热点问题;并按期在环保局召开矛盾纠缠排查调处例会,听取各中队长的陈述请示,实时发现和把握了影响不变的矛盾纠缠,采纳有师法子,进行妥帖化解,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况,避免了矛盾纠缠激化。

四、深切持久开展下层平安文明建树勾当,巩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同志坚持下层平安文明建树勾当,并把它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他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为群众多办实事、搞妥事,而且重点抓好影响人平易近群众身体健康的情形违法案件,经由过程提高平安文明建树的质量,切实提高***市人平易近群众的保留情形质量。***同志还增强对***市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动态打点,他在巩固原有功效的基本上,深切挖掘,进一步巩固了***市安靖团结的政治场所排场。一是增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督查力度,促使企业加速污染治理,防止企业违法排污。二是奉行情形风险隐患举报轨制,设立了12369环保热线,对举报事务当真查询拜访,当真措置。三是对已完成污染治理的企业,实步履态打点,在内部进行严酷的查核,发现有偷排现象,迫令停产期限整改。四是将呵护人平易近群众身心健康纳入平安文明

治理方针范文篇8

今年是集团公司实施“十二五”规划,大力开展“治理年”活动,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水平十分重要的一年。公司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亟待我们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拓新局面;亟待提升集团高层整体素质、治理水平和领导力。企业的生命在于不断学习,提高领导力的要害在于提高学习力。为此,建立并加强集团高层学习制度,不断提升领导集体的学习力,已成为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公司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迫切需要,成为企业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华通的迫切需要。为有效提升集团高层学习力,逐步形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学习型领导核心,建议建立并实行集团中心组学习制度。

一、学习的方针与目的

1、方针:突破“就学习抓学习”的旧框框,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和学习一体化的方针。

2、目的:紧密围绕企业发展实际,着眼于打造集团坚强的领导核心,通过不断学习,使集团高层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把握现代企业治理知识体系和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体系,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科学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治理能力和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参加人员及学习时间

1、集团中心组学习由董事长或委托他人主持,正副董事长、监事长、正副总裁、总工程师和党组织负责人参加。

2、每次中心组学习的主题由董事长确定,党组织负责预备材料。

3、中心组集中学习活动每半月一次,一般不占用正常的上班时间。

三、学习的主要内容

1、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重要文件及会议精神;

2、政府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

3、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

4、前沿治理理念和先进企业的治理经验;

5、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企业战略、治理创新、领导艺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科技、营销、法律、信息化等方面的新知识。

四、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习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注重学习实效。

1、集中学习。应制订长中短期学习计划并抓好落实。

2、专题研讨。围绕工作任务和企业实际,开展某些方面的专题研究和讨论,推动重点工作任务完成及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如执行力问题、节约问题、新产品推广问题等等。

治理方针范文篇9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自觉地维护集体形象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严治党、从严治局,立足于本职工作,着眼于防范。在日常工作中,我能站在自觉维护集体形象的高度正确熟悉和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班子和班子成员、同志与同志之间关系,注重团结与配合,同党组织保持一致,同时,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县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县领导决策服务。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年以来,我局开展各项工作,都能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党的政治方向。要求全体同志学习党十七大的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中心意识,自觉地把安全生产监督治理工作置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中去,努力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我在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去对待,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勤政高效,时时刻刻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从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的一致。

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

为使全局同志能始终保持一个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清醒的政治头脑,实践一个富有热情和活力,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势。一年来,我以身作则并要求全局同志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自己,努力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执法操作水平,以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执法能力,一是深刻领会和理解“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及中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和意见。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能抽出时间多看报、学文件,及时了解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把学习《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当作一件大事,要求每个同志做到逐条逐句学习,深刻理解,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四是全局同志之间树立相互学习的优良风气,以达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及各项任务

今年以来,我坚持做到“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对外搞好协调,对内搞好自身建设”的工作理念。全局同志坚持“综合、执法、监督、治理、协调、服务”方针,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有效地推动了以下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

(一)高度重视,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

县委、县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现场指导督查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县政府同24个乡镇和46个安委会成员单位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今年以来,共召开全县安全生产会议5次。6月21日,依托领导干部大讲堂对全县县处级领导和各乡镇、部门党政正职300多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企业先后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人员达五千人次。

(二)夯实基础,加大宣传教育,“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舆论氛围日渐浓厚。

6月份是全国第六个“安全生产月”。20多家安委会成员单位在中心广场设立了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咨询台。各乡镇在主要街道,各企业在主要的生产生活区都开展了隆重的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本安全知识和重(特)大事故案例图片展览等活动。共制作横幅标语155幅,宣传栏20个,悬挂安全月宣传活动图片58幅,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0多份,出动安全宣传车20多辆,接受咨询1580多人次。

通过有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以《安全生产法》的全面贯彻实施为主线、大力宣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消防法》、《防雷知识》等法律法规,“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培训,安全千人签名活动等社会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民的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关注安全、珍惜生命”的舆论氛围在我县日渐浓厚。

(三)加强队伍建设,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已初步形成。

从培育刻苦学习、求真务实、从严从细、令行禁止“四种”作风入手,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狠抓了安全生产队伍组织建设。通过树精神、抓作风、讲学习、比贡献、工作实践等活动的开展,我县高效廉洁的安全监管队伍已初见成效。

治理方针范文篇10

××年,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二个方针,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个职能,建立五项机制,采取六条措施,实现七个目标。求真务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使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有力推动和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经济建设稳步前进,××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在荣获全区经济发展十佳县的基础上,再次跻身西部百强县行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围绕一条主线。

打造“平安××”,争创全市社会治安最佳县,为“调整结构,科技兴农,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法制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县委、县政府贯彻党的十六大,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项重大决策。围绕这一条主线,年初,县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谋篇布局,精心策划,确立“坚持两个方针,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个职能,建立五项机制,采取六条措施,实现七个目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体思路,并召开会议,层层动员部署,签订责任状,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坚持“两个方针”。

坚持“两个方针”,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使社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预期效果,实现既定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两个方针。

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方面,我们首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双文明目标管理,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经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同发展。其次,在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时,坚持把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抓经济发展时不忘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次,在抓扩大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方面,始终注意发展的适度,社会的承受度,防止过快过热引起震荡和社会的不稳定,如在清退代课教师问题上,我们分两年来完成,使人员分流、补充能平稳过度,保持社会稳定。四是党委、政府在作出的一些重大决策时,必须考虑社会稳定因素。例如、去年县委、县政府在讨论决定是否对××村集体林场承包经营问题上,就是明显的例子,如果继续承包,势必引起周边群众的强烈反对,不断上访,如果不承包经营,村集体经济将受到影响。权衡利弊,决定终止承包,另辟蹊径,较好地解决了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的社会矛盾问题。由于我们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压例一切”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抓硬”的方针,使综合治理工作始终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较好地解决了各种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方面,我们主要在深化“严打”斗争的同时,花巨资组建多名的专业治安巡防队,深入开展综治工作进社区、进村屯、进校园、进厂矿、进企业、进单位,构建全时空、多方位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重点整治,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使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职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之中。

(三)突出三个重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包罗万象,我们在全面抓的同时,突出抓好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和安全文明创建活动三个方面的重点。

⒈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是加强隐蔽战线对敌斗争工作,突出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邪教组织的颠复破坏活动,××××对其他可能渗透的途径落实了监控措施;二是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除加强日常排查调处工作外,从月份起至年底,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成立了由四名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组成的矛盾纠纷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抽调名工作人员、辆工作用车,拨款万元保障,对全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进行专门调处;月份,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再次拨款万元由建设、交通、土地、林业等十个部门牵头,对十个领域突出的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进行集中处理。年内,全县共受理“三大纠纷”案件起,调结起,调结率受理民间纠纷起,调结成功起,调结成功率受理社会矛盾纠纷起调结起调结率防止群体性事件起多人,防止民转刑案件起。三是妥善处理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年内,因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机构改革、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城市建设改造、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引起的集体阻工、越级上访等群体性事件起。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责任单位领导都能及时亲临现场、亲临一线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和指挥处置,对反复做工作,仍不听劝阻的,果断依法处置,如××村多名群众因对村集体林场承包不满,集体到××上访,县委书记、县长、分管的县领导和政法委书记等县领导连夜赴××做群众的劝返工作,使上访群众及时返回;再如,××××镇洛河村杨柳、群乐两屯群众,对环城高速路征地土地补偿费分配问题,始终纠缠不止,并聚集阻工,县领导果断决定,出警依法强制处置,保证了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对年内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及时得到了妥善处理,没有酿成重大影响和造成严重后果。四是加强重大节日、重大会议、重大庆典活动的安全保卫和治安防范工作,国庆、春节、全国“两会”等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全县没有重大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其他事件发生,确保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

⒉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是我们打造“平安××”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突出抓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严打”。通过开展专项斗争,加大打团伙、破大案、追逃犯的力度,年内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起,抓获各种犯罪嫌疑人人,其中批捕件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件人,法院审结件人,判处罪犯人;破案件起,缴获海洛因克;破获命案起,打掉犯罪团伙个,抓获团伙成员人。二是抓治安防范。年初,成立了一支人组成的专业治安巡防队,加强县城和乡镇治安巡逻防范。三是抓治安重点整治。把××镇列为治安重点整治乡镇,重点治理“两抢一盗”治安秩序混乱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聚众、非法传销、黑网吧、黑电子游艺室、娱乐场所治安混乱等治安热点难点,集中开展了专项整治,查处案件件人,起诉件人,审结件人,判处有期徒刑人,治安处理件人;捣毁聚众窝点个,捣毁非法传销窝点个,取缔黑网吧家、黑电子游戏家。四是加强治安管理,特别加强了流动人口、出租屋、特种行业、危爆物品的管理,堵塞各种漏洞。通过加强打击、防范、重点治理和治安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治安突出问题。××年,全县共立刑事案件起,同比少起,刑事发案下降,其中抢劫案下降,抢夺案下降,入室盗窃案下降,特别是××镇刑事发案降幅比较大,同比下降,全县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群众较为满意。

⒊突出抓好安全文明创建活动。为打造“平安××”,我们采取以点带面,以家园、单位平安促小区平安,以小区平安促一方平安,以一方平安促全县平安。因此,去年四月份,研究制定了创建“平安××”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提出创建目标、创建步骤、工作措施和考核命名办法,层层动员部署,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平安家园”等平安创建活动,推动和促进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基层的全面落实。

(四)强化四个职能。

为了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一是强化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的职能。在县、乡镇两级,明确了党政一把手任综治委主任,负总责;重大事项,党委、政府专题研究解决,重大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把综合治理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二是强化职能部门的专项职能。公安、法院、检察、司法、信访、土地、林业、水利等部门,是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联系群众、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他们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强化乡镇、村(社区)和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综合治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对口管理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把各种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化解在初始阶段。四是强化综治委统一协调的职能。突出抓好各级综治委组织的建立健全,配强配齐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强化四个职能,全县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综治委统一协调的综治工作格局。

(五)建立五项机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为使我们综合治理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年,我们突出建立健全了五项机制,即治安长效管理机制、“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部门(领导)责任机制、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治安长效管理机制,主要以规范性文件对治安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如去年,先后制定了《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暂行规定》、《公共娱乐场所、宾馆旅社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迪吧、网吧等娱乐业营业时间暂行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内保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多项规范性管理规定,使治安管理工作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健立经常性“严打”机制,主要建立健全治安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准确评估治安形势,适时组织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部署决策机制,对严打的重点、方式等作出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刑事政策运用机制,把刑事政策正确贯彻执行到侦察、批捕、起诉、审判各个环节,保证严打的准确性;建立健全政法部门配合制约机制,充分发挥政法部门打击犯罪的整体效能;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制定了《××县奖励办案有功单位暂行规定》,每年拨款万元作为破案奖励基金,对办案有功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物质奖,促进严打方针的贯彻执行。健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主要定期召开综治五部委和综治成员单位会议,充分发挥五部委和成员单位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健全部门(领导)责任机制,就是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查究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听证制度。对一度治安比较混乱的地区和单位进行综治工作听证,质询他们工作开展情况,促进工作的落实;对因领导不到位,严重失职、失察,导致该地区和单位治安严重混乱和出现严重影响稳定情形的,坚决执行一票否决权,并查究有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就是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我县除人均按元预算综治经费外铁路护路、“”、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破案奖励基金、见义勇为基金、巡防队、应急突发事件等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全年用于综治经费近千万元,保证了综治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建立健全五项机制,保证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六)采取六条措施。

⒈坚持以人为本,狠抓综治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健全县、乡镇综治委和综治办的组织建设,充实人员,今年,县编委给各乡镇综治办落实了一名综治专干编制,三月份全部配备到位,保证了综治工作有专人抓,专人管。其次,加强综治干部业务培训。年内,举办了综治专干培训班、政法副书记培训班、政法部门领导干部培训班、基层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内保人员业务培训班、护路联防队员培训班各一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

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综治基础。一是按照市综治委“七个一”的要求,全县个乡镇综治办有个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即落实了一套人马、一间办公室、一套标牌、一套制度、一套办公设备、一组资料柜、一套现代化办公设备,各乡镇还有两至五个村级规范建设试点。二是狠抓基层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年内新建了一个派出所办公用房,给个派出所更换了交通工具,给基层司法所落实了办公用房和解决了个司法所的工作用车,对××中心人民法庭重建工作进行规划,基层政法部门物质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村居委会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帮教小组等基层综治组织建设,配强配齐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使基层综治组织的效能得到较好发挥。

⒊整合资源,挖掘综合治理潜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一方面,精减公安部门机关警力,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放在第一线,加强路面、街道、社区的巡逻和治安防范;另一方面,建立巡警、交警、刑警、巡防队、内保人员为一体的互动联动快速反应出警机制,一旦发生案情,能及时出警围追拦劫。再是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认真组织治安志愿者、义务巡逻队、民兵开展护村、护街、护院、护楼活动,特别组织了由团员、民兵、下岗工人、退休干部等组成的多名治安志愿者,发挥了应有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⒋加强法制宣传,不断增强公民法制意识。××年,除按“四五”普法教育正常开展普法外,还印发宣传资料,组织了普法宣讲队,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万家活动。××××结合打击活动,印发多万份法制宣传资料分发到各农户。此外,还组织开展法律专题讲座、法律咨询、出版板、挂标语、播放电影录象、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使广大群众普遍受到了法制教育,增强法治意识,有效预防各种违法犯罪。

⒌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从源头上遏制刑事案件上升。针对近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的特点,在综合治理中,我们注重加强在校学生和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在学校安排了道德法制课,聘请政法干部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不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在社区,成立帮教小组,及时矫正青少年不良行为;检察、法院、共青团等部门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及时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使未成年人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减少各种违法犯罪。

⒍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主力军作用。一年来,我们坚持“政治建警,依法治警,从优待警”的建警方针,不断加强政法干警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作风整顿和道德廉政教育,逐步造就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公正执法的高素质司法队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七)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全县社会政治大局保持持续稳定,年内没有重特大恶性刑事案件和政治事件发生。二是刑事案件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刑事发案下降,治安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三是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得到有效建立,综合治理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四是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种问题基本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群众法制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依法行事的风气逐步形成。六是保障机制得到有效确立,确保了综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七是政法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确保政法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