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4:03:13

质量强县

质量强县范文篇1

一、当好参谋,谋划全局,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

我局按照县委、政府要求和部署,在认真做好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精心撰写“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已报请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撰写紧紧围绕质量强县目标任务,对人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治县等方面做了科学、严谨的规划。

二、优化项目,加快进度

2017年我县州级重点项目7个,完成投资5986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09.16%,超过时间进度要求,全年目标超额完成。招商引资4.6453亿,占年初目标154.8%;省外资金完成3.9153亿元,完成年初目标的126.1%。社消零完成14842.6万元,同比增长10.0%;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7968万元,同比增长10.0%。工业生产总值完成13000万元,同比增长17%;工业增加值完成10182 万元,同比增长50 %;工业投资完成9000万元,较目标任务7500万元增加15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0 %。

三、抢抓机遇,引进投资

2017年,我县引进平台签约项目三个。三个项目都是以打造特色农产品、培育优秀品牌为主的农牧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产业化生产和加工将有助于提高我县农牧产品质量,促进我县打造品牌推动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四、引导本土企业“走出去”

今年,我局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参加“广交会”、“西博会”、“农博会”等大型会展,期中“扎西尼马龙”系列干红葡萄酒,获得广大消费者青睐,并入驻成都“红旗连锁”、“老邻居”两家大型连锁店,22家零售商店。极大提高了本土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提升生产工艺和服务质量,增强行业竞争力。

五、加强行业监管

今年,我局对违规危化品企业重拳出击,组织工作组对县境内危化品企业检查三十次以上,对石油公司加油站在内的五座加油站严肃批评,并下整改通知。已完成改造升级和新建  3座加油站,正在改造有1座,要求升级改造2座。高强度的监管,不仅契合质量强县的目标任务,更能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

质量强县范文篇2

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和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各项工作,促进我县质量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和全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对下阶段工作作了具体部署;镇、四通轴承公司作了交流发言,讲的都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质量强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去年开始,我县启动了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主线,按照“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县”的总体要求,狠抓工作落实,质量强县建设总体开局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建立了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质量强县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四大质量牵头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质量强县办公室积极加强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有关质量强镇、质量强业试点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了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工作机制正常运转。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由四大牵头部门、科技、经贸等部门参加的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意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等调研论证,有序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紧扣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多方征求意见,制订出台了县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2011年质量强县工作要点》、开展了《县质量强县十二五规划》编制,明确细化质量强县建设目标任务。三是强化政策引导。设立了县政府质量奖,在全市率先出台《县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表彰奖励在质量管理、经营绩效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企业和个人,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不断追求卓越经营绩效。四是营造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系列宣传培训活动。县质监部门邀请省质量协会专家为质量强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开展了QC小组活动的培训和讲座,组织企业参加省质量协会举办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培训班,联合农口部门开展了胡柚、小西瓜、食用菌等系列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浓厚了质量工作氛围。

虽然我县质量强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县人民的期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单位思想上不重视,存在畏难情绪,感觉质量强县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消极对待,工作浮于表面。二是合力尚未形成。协同配合意识不强,总以为质量强县建设是质监一个部门或四大牵头部门负责开展的,工作主动性不够,存在等待、观望现象,抓质量工作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三是措施不够扎实。质量强县建设是一项由质监、发改(服务业办)、建设、环保四大部门牵头开展、各相关部门、乡镇和广大企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目前,一些部门、一些乡镇的工作落实不够到位,措施不够有力;有的单位没有及时对工作目标、指标进行分解落实。

质量问题事关企业生存发展,事关公民生命安全,事关一个地区的形象和竞争力。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质量强县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使质量强县工作更好更主动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首先,建设质量强县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县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型升级就是要走质量优先、质量制胜的发展道路。只有提高发展质量,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能源、土地、环境承载力等要素制约,才能使发展更强劲、更持久。只有广大企业自觉转向追求以质量提升取胜于市场竞争的轨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发展。

其次,建设质量强县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去年八月召开的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县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这是县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特色科学发展之路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推进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质量强县。一方面,建设质量强县是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只有有效解决水源、土壤、空气等污染问题,增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能力,才能使的山川更加秀美,创造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建设质量强县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推进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通过质量这个抓手,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走绿色低碳的质量型经济发展之路。

第三,建设质量强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质量强县建设落脚点,就是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当前,质量安全形势较为严峻,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群众担忧的问题,成为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诱因。要让老百姓吃的放心,用的称心,住的安心,就要一刻不放松质量工作,切实保障质量安全。同时,质量提升也促进民生改善。当前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吃、有穿、有住,而更关注吃得是否健康,穿得是否时尚,住得是否舒心。质量强县建设就是抓住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

二、狠抓质量强县建设工作落实

今年是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之年,县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质量强县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要求。下一步,要紧紧围绕实施意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具体怎么抓落实,关键要把握三条:

1、细化目标抓落实。完成《实施意见》确定的五年目标任务,关键要分阶段、分层次、分行业逐一落实。县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量化考核这三项原则,进一步完善推进质量强县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目标。四大质量工作牵头单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要根据县政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结合各自管辖领域、区域实际,分别制定本部门、本乡镇的子方案或分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具体量化的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并进一步落实到岗到人,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强化载体抓落实。落实必须要抓具体,抓具体必须要有载体。县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载体。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结合实际创新工作载体、工作方式。一要突出政府质量奖创建。县政府设立的政府质量奖是质量强县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要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质量奖这一有效载体的龙头作用,广泛开展质量强乡(镇)、质量强业和质量强企活动,引导和调动基层广大企业加强质量基础工作,大力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推进质量创优,树立一批区域、行业、企业的质量建设先进典型。二要突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要强化标准化技术基础。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融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与国际制造业接轨。要以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为载体,加大品牌培育、保护和宣传力度,围绕主导行业,以优势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着力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区域名牌创建等手段,培育一批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和服务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解决问题抓落实。要坚持民生为本,安全第一,把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强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质量安全作为质量强县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因质量导致的民生问题仍时有发生,要通过开展产品的各类专项整治、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工程质量治理、服务市场秩序整顿规范等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在产品质量方面,重点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推动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并落实质量安全区域监管办法和分类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在工程质量方面,重点解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工程质量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探索建立工程招投标和质量监管联动制度。在服务质量方面,重点解决服务企业规范化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强以及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服务标准化为基础、服务品牌为纽带、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环境质量方面,重点解决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城市空气污染等问题,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准入,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三、切实加强质量强县建设的组织领导

质量强县建设事关大局、事关民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必须形成整体合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为统筹协调全县质量强县工作,县政府去年就成立了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建立和完善质量工作机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为质量强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质量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导和协调,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质量强县建设,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上下联动、整体互动”的良性格局。

二要强化考核评价。会后,县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关于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今天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质量强县建设各项任务,并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企业,下步县政府要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要建立健全质量强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评价办法,确定评价指标,年底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完成目标任务及质量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质量强县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按照“优服务、严监管、强素质、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方针,以“优化质量服务,实现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开展文化场监管为基础,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建设。

二、创建目标

加强基础、加强监管、依法行政、精致管理,营造健康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全面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创建工作重点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县文广新体局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质量强县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查指导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2、制订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主要包括:领导小组及各股室工作职责;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制度、检查督查及考核评价制度、质量形势分析制度等。

(二)稳健启动,确保开局良好

召开局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主要内容是: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工作重点进行讨论。

(三)指导协调,确保责任落实

1、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自查。自查的主要内容是:工作计划的制订及进展情况。

2、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考核评价办法,对各责任单位及科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四)结合实际,推进质量强县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全面深入地抓好惩防体系的深化构建工作,切实增强惩防工作的及时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创先争优”成果,以推行阳光政务为抓手,强化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依法行政,有效制约行政权力。

2、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强化执法责任。加强法制监督工作,对涉及许可、检查、处罚各个行政执法环节的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执法监督,切实有效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3、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合法经营,开展游艺娱乐场所审批工作回头看,强化行政审批廉政建设,继续开展版权宣传活动(法制宣传),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开展网吧、印刷业、电子游戏(艺)场所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十小”行业“百镇百街”示范创先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推行规范管理、守法经营示范企业,督促广播电视安全,整治虚假违法广播电视广告,加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工作要求

1、各有关责任单位和股室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系列宣传活动,为质量强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质量强县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坚持质量优先、以质取胜,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以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为基本目标,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到年,通过在全县范围内推进质量强县战略,使全县质量基础建设明显加强,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意识显著增强,全县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具体目标是:

(一)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全县总体产品质量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达到50%以上,主导产业产品质量各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一般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整改率达到100%,不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在省内保持领先水平。结合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实施新一轮“菜蓝子”工程,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巩固深化“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活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获证率达到100%。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药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5%,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比率达到85%以上。

(二)工程质量更加安全可靠

全县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狠抓大型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工程、大型水利工程、住宅工程等质量安全管理。到年,建筑业企业通过QEO三体系认证达15家以上。创建省级优质工程2项以上。工程建设项目交验合格率达到100%。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达标实现全覆盖,新建住宅项目实现绿色低碳化。积极推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建筑用能监管、建筑节能改造和引导低碳绿色建筑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积极推行服务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到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40%左右。其中旅游业游客接待500万人次以上,人均消费达到500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以上、五星级旅游饭店达到1家。

(四)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全县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完成省、市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达到Ⅲ类标准,全县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

三、工作任务

(一)深入实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到年,实施8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培育4家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购买和应用发明专利、商标和版权,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为质量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技术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磐安县出口相适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启动对主要出口企业预警信息的即时推送服务。大力推进以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为核心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县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和以农业示范区为载体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到年,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项以上,地方标准5个。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4家,标准创新型企业1家,建设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以上,省、市农业标准化项目5个以上。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战略作为推进质量强县战略的主要抓手。围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工程领域,按照培育储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品牌工程的培育与保护力度,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积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促进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原产地保护标志等地区品牌的发展。引导企业注重品牌质量,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品牌的意识和责任。到年,累计培育创建市名牌(商标)17只,省名牌(商标)7只,驰名商标1只。

(四)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各镇乡、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突出抓好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质量安全。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建立和完善质量问题追溯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惩质量违法违规企业。加大对农资、建材、食品、药品等涉及国计民生、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和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重大基础设施、大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围绕我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力争高标准规划建设一个保障公共安全、支撑重点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保障体系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以适应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发挥其在质量检测、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和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快速检测项目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配合与协作,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的社会化、市场化。积极开展公证服务和咨询服务,为社会提供检验测试、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信用评价、工程和设备监理等方面的服务。在工业、农业、服务行业大力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六)建立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进、企业为主、社会评价为原则,把依法注册、依法纳税、公平买卖、财务管理、债务管理、资产管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质量认证和规章制度等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部门公信力,推动质量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围绕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制度、质量违法违规企业及发生事故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质量诚信信息,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要加大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新闻媒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和行业自律。

四、明确责任

质监部门要认真履行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统筹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广泛宣传关于做好质量工作的法规、政策,制订质量强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牵头组织实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强企业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和全县技术机构发展规划、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质量强县工作取得实效。

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类环境评价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做好环境质量监测监督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

建设部门要建立勘察、设计、材料、施工、监理、验收等工程质量责任制,健全各环节质量标准体系。以创建省部级质量奖工程为目标,完善建筑业名牌示范工程评价机制。

发改部门要引导卫生、旅游、通信、金融、保险等部门开展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服务业名牌。

宣传部门要加大对质量强县工作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质量强县工作进程,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营造“质量强县、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对质量工作的经费支持和技术机构建设投入,增加实施名牌战略、产品监督检查、标准制订等工作专项经费,及时足额落实政府质量奖励政策资金。

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加强职业学校质量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努力培养质量人才,服务质量事业的发展。

科技部门要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鼓励建设行业工程技术管理,并在科技经费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交通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完善交通运输业服务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质量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部门要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推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养殖示范区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及有机农产品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依法及时查处无照经营及不正当市场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食品药品监管、盐业、烟草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食品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食盐、烟草等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

统计部门要逐步把重要质量指标纳入全县统计范围,广泛收集质量信息数据,并会同质监部门积极探索建立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加强与相关质量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严厉打击涉及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行业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科学技术协会、消费者协会等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其他有关部门要做好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质量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磐安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质量强县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质量强县工作。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分别由质监局、建设局、发改局、环保局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动质量强县的合力。把质量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建立质量强县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各镇乡和县有关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抓紧制定相应实施意见,明确质量强镇(乡)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把质量工作及质量现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加强政策保障。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技术机构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工作的财政支持。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县政府设立县政府质量奖,对在质量强县战略实施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企业或组织给予适当奖励。以政府质量奖为导向,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对获得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各级质量奖的企业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单位)给予奖励。对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市名牌产品要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质量安全、民生计量等工作的财政投入,推动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开展。

质量强县范文篇5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质量强省的战略决策,进一步发挥质量工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若干意见》(政发〔2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质量强县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主旨,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和“四大攻坚行动”,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县”的总目标,坚持质量优先、以质取胜,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坚持宏观着眼、实体入手,全面提升我县质量总体水平,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有力保障。

2、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和全民的质量观,努力实现由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由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转变,通过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重点领域的质量建设,促使全县质量基础建设明显加强,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总体质量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部分重点领域的质量水平达到全省或国内先进水平。

二、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增强质量竞争力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质量创新。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切实增强我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及时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标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技术创新推动标准创新,实现质量创新。2015年,培育2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创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建成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3家,创业基地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厂房面积9万平方米,吸纳小企业入园发展,孵化器孵化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提高专利的有效持有量和实施率,促进专利产业化,培育市级以上专利试点(示范)企业10家以上;商标注册总量达到2000件以上。

4、实施标准化战略,夯实质量基础。加快构建特色的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和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强技术标准的研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争取标准“话语权”。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推进特种纸、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建立和推广联盟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地方服务、环境、能耗等标准制修订,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到2015年,为主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5项以上,块状产业联盟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30%以上;建设省标准创新型企业3家以上,建设3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制(修)订县级以上农产品地方标准12项以上,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率达到60%以上。新增“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25个以上。

5、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质量竞争力。围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工程领域,制订品牌培育规划和品牌政策,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和品牌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设立县政府质量奖并有效实施,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到2015年,新增名牌产品5个、衢州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10件、衢州著名商标20件,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家,评定县政府质量奖企业或组织6家以上,争创衢州市政府质量奖2家以上。

三、建立健全四大体系,增强质量管理基础

6、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增强质量安全防控能力。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区域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快建立和实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增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能力。

7、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增强质量技术服务能力。切实加强检验检测、标准信息、计量测试等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块状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投入,建设提升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鼓励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咨询服务。

8、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增强质量行为约束能力。以“信用”征信系统为载体,不断完善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客观、公正、公开反映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机制。开展多层次质量诚信制度与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注重质量信誉,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质量文化,树立质量信用形象。

9、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增强质量建设引导能力。以建立和实施质量状况调查为基础,研究建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统计指标体系。运用检验检测、市场调查、环境监测等手段和方法,客观反映全县四大实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作为区域和行业发展质量的依据。

四、狠抓四大实体质量建设,提升生活品质和发展水平

10、提升产品质量。重点解决食品、药品、农产品以及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有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质量诚信、标准化和计量检测体系,开展产品质量惠民行动。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对涉及健康安全的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开展质量安全预警工作,落实质量安全区域监管。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和获证企业监管制度,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等产品和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结合全县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巩固深化“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活动。加快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将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我县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加大各类技术机构投入,增强检验检测能力,扩展检验检测领域,大力夯实技术基础性工作,为质量强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力开展质量强业、质量强企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主导产业中全面推开。2015年,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工业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全省中上水平,省级以上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达到92%以上,市级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达到93%以上,其中地产食品、药品、农产品分别达到93%95%96%以上,药品评价性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出口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率达到85%以上,力争5家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按4%比例逐年增加。

11、提高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四项制度,重点解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量及资金不足、企业工程质量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以建筑、道路、水利工程为重点,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探索建立工程招投标和质量、安全监管联动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严格实施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大管理机制。实施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国家节能技术标准,推进节能建筑建设和改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开展工程质量惠民行动,实施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狠抓重大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工程建设全过程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工程、大型水利工程、住宅工程等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减少住宅工程投诉。大力提高林业水利工程质量,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抓好重点公益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重要堤防加固等重点工程。加强新农村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到2015年,全县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住宅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标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得到推广应用;争创省级优质工程“钱江杯”工程1项。

12、改进服务质量。重点解决服务企业规范化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强以及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服务标准化为基础、服务品牌为纽带、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开展服务质量惠民行动,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旅游行业要在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广泛开展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品质等级创建,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形成设施完善、服务规范、游客满意的良好旅游环境。现代物流业要积极进行物流技术标准化建设,统一规划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推行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要建成布局合理、体制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提高运输组织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商贸流通业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开展诚信建设,建立商贸企业诚信档案,塑造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人员素质培训和再教育的服务质量体系规范,要针对培训质量建立全程绿色服务标准。到2015年,建立完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力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服务企业15家以上,服务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业综合用户满意度指数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加快培育一批省、县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和现代服务企业,初步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服务质量管理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力争培育市级以上服务业品牌(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名牌、老字号等)3个以上,服务业标准化试点3个;新增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力争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1家。

13、改善环境质量。以实施《县“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为契机,开展环境质量惠民行动,重点解决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城市空气污染等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强化环境污染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准入,加快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的治理淘汰工作。强化工业污染防治,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强化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污管网配套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抓好衢江、灵山江及主要支流水环境治理,确保全县饮水、用水安全。通过有效开展环保信用等级评价,充分发挥环保政策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环境质量提升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全县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水平。以“美丽乡村”创建和生态县创建为抓手,巩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成果,扎实推进“312”城乡绿化运动,切实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特别是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整治提升。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十一五”期末下降10%,县内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率达到85%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低于55分贝;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工业园区实现集中供热,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6家集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城镇建成区和各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纳管率、处理率大幅提高,医疗废物实行无害化集中处置;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5%以上;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14、加强组织领导。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县质监局、建设局、发改局、环保局等四个主要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切实抓好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提升的分行业牵头、协调、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切实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和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主动、领导小组主推的责任落实机制,层层开展质量强镇(乡、街道)、质量强企业活动,确保质量强县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5、加大政策扶持。建立并实施县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以争创政府质量奖为导向,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创建活动,推进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等有效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发展新跨越的若干意见》(县委〔2010〕34号),不断完善质量政策支撑体系和激励机制,为质量强县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特种纸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特种纸的检测检验服务平台;加大对质量安全、民生计量等工作的财政投入,保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民生计量强检、基层监管机构日常办公等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开展。

16、发挥主体作用。企业要在质量强县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完善内部质量分析、质量问题报告以及质量事件应急处理等环节,落实主体责任。企业应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履行质量检验检测义务,落实售后服务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的质量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自觉抵制违法生产经营、违法排放行为。

17、加强人才培养。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一线员工;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开展职工操作技能及企业经营者管理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能力。加强质量工作的对外合作与人才交流,着力培养一批质量管理、标准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专家。加快推进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重要产品生产企业的关键质量岗位,应当配备必要的质量工程师和具有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的技术人员。

18、优化质量环境。进一步完善质量法制环境,加大质量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质量违法行为。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畅通12315、12365、12369等质量投诉举报渠道。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开展全民质量法制教育。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为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标准制修订、科学管理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质量强县范文篇6

一、建立机构,拟定方案(8月)

1、成立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

2、建立质量强县工作联系人员队伍。确定分管领导、信息员、联络员各1名。

3、拟定《关于印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强县工作方案的通知》。

二、召开会议,部署研究(8月—9月)

1、召开质量强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质量强县工作。

2、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做好前期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计划。

三、抓好重点,完成任务(8月—12月)

1、全县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年度任务完成年度计划批次。加大检测力度,完成药品监督性抽检85个批次,覆盖面达到85%以上。

2、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与监督,打假治劣护品牌,保证药品质量。加大日常检查频次,加强对药品的稽查力度,以药品安全整治为抓手,突出查处大案要案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充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3、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根据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加大对示范乡镇的指导督查,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确保通过市级验收。

质量强县范文篇7

一、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县纪委监察局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印发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函〔2014〕110号)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工作的意见》(屏府发〔2013〕28号)文件及相关会议要求,高度重视质量强项工作。成立了由县监察局长宋吉宁任组长,监察局副局长陈永强任副组长,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措施,成效显著

(一)严格执行“五个必须”,优化服务环境。

制定出台了“效能服务必须快捷通;行政审批必须硬逗硬;政企沟通必须面对面;考核评议必须背靠背;入企检查必须严把关”“五个必须”的规定,刚性推动落实。每一个“必须”由一名县纪委常委牵头跟进落实。一是进一步清理精减行政审批事项。通过“减、转、合并、下放”等方式,行政审批事项精减到100项(取消11项,下放乡镇1项,暂停31项,转为公共服务19项、转为日常监管1项,不列入县本级的行政审批项目10项),项目精减率达42%。二是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已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利用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对15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4个独立办事大厅实行在线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全面完成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监察点和风险点的审核工作。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指导,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37个行政权力部门共4041项监察点和风险点的审核工作。三是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全县33个入驻单位(包括26个行政审批部门,7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共80名工作人员已全部按要求入驻到位。服务窗口整合为22个,所有职能部门均按要求明确了窗口首席代表和窗口服务人员,并做到了授权到位。所有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和办理程序全公开,做到“一法一程序一告知”,并将审批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及上述事项的法律依据予以公开。推行见章盖章、全程代办和引办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防止了拖拉刁难梗阻问题。行政审批业务通用软件系统也正式投入运行。实现行政审批服务现场办结率99.81%,提前办结率99.92%,办理提速98.30%,平均办结时间0.50个工作日,群众满意度98%以上。15个乡镇的农业、国土、规建、新农保、新农合业务等均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四是规范涉企检查。所有涉企检查(安全生产、环保、案件侦查及审理、市以上安排的检查及突击性专项行政执法监察除外)须申请、报环境兴县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后方可入企检查,检查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入企检查。检查后,及时将结果反馈县纪委、监察局,一般每年不超过4次,至今没有接到单位申请入企检查。五是执行首次不罚制。对不涉及人民生财产安全的一般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教育为先,整改为要,首次发现不予处罚,责令限期整改。

(二)着力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组织全县76个县级部门、15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对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职能职责,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规范行政行为等措施、内容、目标在县电视台、县城大型led、单位宣传专栏进行公开承诺,公开监督电话,带头接受监督;同时,500余名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对照岗位职责、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在本单位和宣传专栏公开承诺,在兑现承诺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细化督查目标,狠抓督查督办。

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26个重大项目,选派2名机关干部脱产参加县委政府组织对项目的督查,实行倒排工期、进度通报、限期交账,通过“蓝、黄、红牌”方式挂牌开展督查工作,强化落实情况过程监督。创新建立挂账、交账、销账的“三账”和周报、月报、季报的“三报”管理模式,达到项目高效快速推进。截止目前,对17个项目指挥部、27个责任单位全县通报表扬,6个项目责任单位发出督办通知书限期整改达到既定的进度,督促解决47个阶段性问题。除此以外,还联系县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以抽查方式对全县招投村工程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有力促进了各项工程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四)着力问责惩戒,净化发展环境。

质量强县范文篇8

一、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加强企业卓越绩效、HACCP、ISO22000等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的推广运用。加强对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和认证产品的监管,积极推动绿色产品自愿性产品认证。开展中小企业质量状况调研,针对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短板,实施精准质量提升帮扶措施。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优势,加强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鼓励优秀的中小企业积极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树立质量标杆,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责任单位:标计股、质量抽检股、食品生产股,各市场监管所)

二、夯实质量基础建设

(一)加快标准提档升级。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指标,开展产品对标提升工作。鼓励县规模以上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参与各级标准的制修订,鼓励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实现原材料、工艺、装备、检测等各节点的技术进步,带动产业链标准联动,形成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引领制造业不断升级。深化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积极推动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并通过标准化示范进行实施和推广,促进成果推广转化,进而提高产品质量。(责任单位:标计股,各市场监管所)

(二)提升计量监管水平。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新建和完善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支持专业性强的行业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开展行业特点突出的量传工作。鼓励大中型企业提升计量管理水平,促进节能增效、质量提升。推进“优化计量,提质增效”活动,聚焦企业在质量控制、分析测试,仪器仪表检定校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计量难点和检测瓶颈,帮助指导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能力提升工作。组织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随机抽查和加油机计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责任单位:标计股、计量所,各市场监管所)

(三)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以服务我县特色产业为重点,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事中事后监管,为全面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作用。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科技进步奖、科技计划项目。结合强检计量器具目录调整,提升量传溯源支持能力,确保现有法定技术机构能力不减,统筹规划全县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组织参加全市计量技术机构量值比对1次。(责任单位:标计股,各市场监管所)

三、做好品牌培育工作

深入实施以争创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甜城质量奖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加快推进“产品”向“品牌”转型升级,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培育指导力度。抓好质量强县、产品质量提升、地理标志保护、绿色产品认证等示范区创建。加强商标推广应用和监督管理,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发展一批知名企业及特色产业。协助县招商局引进一批中国质量奖、省级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落户,形成区域名牌带动效应。(责任单位:质量抽检股、专利商标股、标计股、食品生产股,各市场监管所)

四、全力保障“四大”质量安全

(一)食品质量安全。落实“白酒品质提升工程”助推川酒产业振兴。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推进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推进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建立食品经营领域风险分级规范。特殊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报告率达100%。完成县级食品抽检监测1750批次,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对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率达100%。(责任单位:食品生产股、食品流通股、质量抽检股,各市场监管所)

(二)药械化质量安全。加强高风险药械化重点品种检查,配合省市药械化监督抽验工作,督促疫苗使用单位建立和完善电子追溯体系。持续开展疫苗、特殊药品、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风险隐患排查和问题处置。推进中药饮片质量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哨点建设。(责任单位:药化器械股、质量抽检股,各市场监管所)

(三)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以危险化学品行业特种设备、气瓶、公共场所电梯、重点建设项目起重机械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责任单位:特监股,各市场监管所)

(四)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对辖区内风险高、可能出现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的工业产品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及时掌握企业的基本运营情况,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把好进货查验和出厂检验关口,对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企业实现无缝隙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县域内抽检电线电缆、儿童玩具、家装材料、塑料餐盒、节能环保等重要产(商)品80批次以上。(责任单位:质量抽检股、质检所,各市场监管所)

五、深化企业准入制度改革

放宽准入门槛,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多证合一”改革等,力争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1个工作日。拓宽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推动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互通互认互用。(责任单位:登记信用股,各市场监管所)

六、加大消费维权力度

拓展12315“五进”、电商直通车等基层维权网络。倡导线下无理由退货、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等制度。探索建立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标准和验收指标体系。高位推进“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培育“放心舒心”餐饮示范点8个,“放心舒心”质量品牌示范企业3户。(责任单位:消保股、消委秘书组,各市场监管所)

七、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防护产品、非法回收防疫用品及原材料,以及仿造、冒用防疫用品认证、非法买卖认证书和认证标志、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认证活动等违法行为。加大排查防疫产品及其原辅材料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线索。强化不正当竞争行为执法和直销监管,落实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审查责任。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防疫用品领域市场混淆、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标计股、双反价格股、综合执法股,各市场监管所)

质量强县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升质量安全和人民质量满意度,为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奠定质量基础。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促进全县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保障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打造交通品质工程。

二、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

工作任务:强化落实质量责任,提升交通工程质量,加强2018年续建和新开工建设的通村通畅工程项目、安保工程、农村客运招呼站、危桥改造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100%。加强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发展,提升服务质量。

工作重点:以“打造品质工程、创建平安工地、施工标准化”为抓手,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全面提升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监督工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推进质量安全监督责任制

继续推行项目监督责任制,项目监督落实到片区到技术人员。局、段、所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股室按职责分工履行工作职责,监督配合职能科室进行项目日常监督工作。监督执法大检查实行统一安排,各股室参与监督。

(二)加强事前监督,严把工程材料送检关和工程建设中途抽检和工程完工检测关

1、严把工程材料送检关。新开工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由公路段质检室负责,对工程送检的沙、石、水泥配合比进行检测,各片区负责人、技术员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核查,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清除出场,严禁使用。

2、严把安全生产质量关。新开工公路建设项目乡、村都成立安全生产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三)强化监督手段,切实抓好质量监督工作

1、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参建单位人员履约的监督管理。

突出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关键主要人员履约到岗到位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建设单位管理主体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安全生产负责,监理单位对工程负监理责任,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检测结果负责等,确保项目建设管理到位。

2、打造品质工程,示范创建有新突破。积极开展品质工程示范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创建示范项目,争创1-2个县级品质工程,为我县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夯实基础。

3、突出质量监督工作重点。以桥、高边坡、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作为监督工作重点,着重督查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和主要技术指标等。6月和12月各开展一次全县公路工程综合检查。

4、狠抓质量问题的整改跟踪落实。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特别是对影响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大问题,采取限期整改,经济处罚的方式,切实督促整改到位。

5、严把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关。及时组织相关职能股室对完工项目进行交竣工质量检测评定和质量鉴定,客观公正地出具工程质量检测意见、工程质量鉴定报告,把好交竣工验收质量关。

(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无责任事故发生

1、全面落实安全监管制度。每月对监督项目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督查,落实每季安全例会和安全形势分析,全面掌握在建项目安全生产情况,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和打非治违行动为载体,完善重大危险源台帐,并实行动态监管,及时销号。

2、抓牢安全基础工作。督促各项目参建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工作措施,建立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机制,加强安全技术交底,认真记录安全日记和安全巡查记录,督促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举办三类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组织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推行安全风险评估。

3、创建“平安工地”建设。全面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施工安全标准化,实现“平安工地”建设常态化,做到五到位“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工程的本质安全度。

质量强县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按照“有服务、严监管、强素质、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方针,以“优化质量服务、实现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开展文化市场监管为基础,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建设。

二、工作目标

加强基础、加强监管、依法行政、精致管理,营造健康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全面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县文体广新局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质量强县工作。租织领导、统筹协调、督查指导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二)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全面深入地抓好惩防体系的深化构建工作,切实增强惩防工作的及时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创先争优”成果,以推行阳光政务为抓手,强化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依法行政,有效制约行政权力。

(三)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强化执法责任。加强法制监督工作,对涉及许可、检查、处罚各个行政执法环节的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执法监督,切实有效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合法经营,开展游艺娱乐场所审批工作回头看,强化行政审批廉政建设,继续开展版权宣传活动(法制宣传),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开展网吧、印刷业、电子游戏(艺)场所专项整治活动,推行规范管理、守法经营示范企业,督促广播电视安全,整治虚假违法广播电视广告,加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