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3:42:49

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范文篇1

1道路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基础不稳,路面坍陷

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程质量监督经验,发现造成道路桥梁寿命短、后期性能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路基基础施工较差。路基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土和石料为原料,通过适宜的配比,在压路机的重力作用下形成一种线性结构,承受路面重力和路面车辆外加载荷。一般来讲,路基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但是,为了保证道路质量,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国内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在路基建设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完善,这些技术知识给市政道路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路基工程数量较大、影响因素很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时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施工人员悉心检测处理。合适的松铺厚度、适宜的含水量是路基施工的重要环节,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避免路面坍陷,确保结构层的质量和整个路面的质量。

1.2路面开裂

路面和桥面开裂是常见的施工问题,不仅影响路面美观,而且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及寿命。路面构筑在路基之上,起承载、抗磨耗和保持道路平整的作用。路面主要是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铺设沥青。根据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不同技术规格的路面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中、低级路面结构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高级路面结构包括面层、联结层、基层、底基层、垫层”,这些大多是使用砾石、碎石拌沥青或者混凝土铺设的。路面建设要求其强度、平整度、稳定性、抗滑能力等都必须达到技术要求。因此,路面施工时要合理设置混合料的配比,均匀混合铺料。

1.3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

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问题,也是常见的工程问题。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材料规格合理配比,正确施工。只有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规范操作,才能确保该层达到技术要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这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道路工程质量监督控制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已经影响到国计民生,道路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城市规模大小,道路质量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相对而言,大城市的道路建设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符合我国技术标准的要求。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做好质量监督控制工作,并且要从3个方面同时抓,同时监控。这3个方面分别是对设计单位的监控、对施工单位的监控和对监理单位的监控。

2.1对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控制

对设计单位的监控是整个质量监控工作的第一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情况。

(1)资格审核。设计单位必须具备有法律效力的资格证书,并且其设计工作要在资格证书容许的范围之内。我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都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只有设计资格达到了道路水平要求,设计单位才有能力做好设计勘察工作。否则,无法保证整个工程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甚至会影响到设计质量。

(2)积极督促。负责整个工程的相关部门,尤其是市政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积极督促设计单位,敦促其履行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设计单位的各项活动都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实施其勘测和设计工作。市政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对设计单位的勘测和设计工作按时进行检查,确保勘测结果准确、符合实际,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设计单位也要按照规定,定期向质监部门提交数据资料进行审核,及时完成设计交底工作。

(3)服务与安全。设计单位有义务为施工单位配备设计技术人员指导现场施工,以确保及时解决实际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并能给予必要的说明和指导。设计单位要对自己的设计作出事故评估或安全性分析,对已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及时跟进、分析处理,为施工单位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造成工程停滞现象。

(4)手续齐全。在整个的建设工程中,各种手续都要齐全,要按照法定程序完成提交工作,以免出现事故而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

2.2对施工单位的监控

施工单位是建设工程的实际操作者,施工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对施工单位的监控是工程建设中耗时最长,也是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

(1)资格审核。对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施工等级的相关资格证书,二是施工设施及人员配备情况。施工单位要有合法的施工等级证书,施工范围不能超出证书规定的范围。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承接施工项目所需的设备和人力,设备和人员的配备要符合资格等级的要求,要与合同中的内容相符合。

(2)联合监督。根据合同协议的相关内容,要对施工单位的承包活动作出严格的审查。施工单位不能在签定合同后将工程转包给别的施工单位,也不能私自将工程中的某些建设项目分包给他人。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多方沟通,考虑是否需要按总分包施工经营方式进行施工。

(3)体系完备。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备的施工运行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规定及政府行文中相关规定的要求,积极健全两个体系,保证施工的各个方面不出纰漏。

(4)责任落实。施工单位要检查施工人员的工种资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通过落实岗位责任,使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但其所负责任不能超出员工工作能力的范围。

2.3对监理单位的监控

工程监理是我国在工程建设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工程监理负责督促合同双方履行责任,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三控、两管、一协调”。

(1)资格审核。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有法律效力的资格证书,并且以此为其监理业务的限定说明,还要有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手续。监理单位要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监理工作,不能凭借他人的名义越级监理。

(2)监理工作。监理单位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设立合理的机构,建立相应的岗位,完善监理体系。积极做好监理工作,认真编制监理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并及时提交审批。配备监理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理,巡视、检验工程完成情况。作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前期的审批工作,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审核受监工程。

质量监控范文篇2

1.1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均为细菌性肺炎患者,患者体质也进行基本检测,确保不会出现病变以及贫血,也不会出现特殊的过敏体质、药物过敏等症状,同时也已经排除了肾脏、心脏、肺部疾病等患者的存在。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在没有经过临床药学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使用抗菌性药物。治疗组30例患者在在经过临床药学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使用抗菌性药物。需要安排一名临床医师定期对治疗组患者的进行身体检测和查房[3],和患者之间实现有效地沟通过程,制定合理的诊疗程序,以入院治疗时间为起点,然后对其病情诊断、治疗、相关知识教育、常规检查护理的遵照情况等为要素制定标准的诊疗程序。治疗组按照既定的选择实施临床药学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由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合理用药等内容进行讲解。每天对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的效果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进行准确的记录和评估,有利于临床护理的准确实施和有效性。对于中间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的解决并且做好记录,最后对整个过程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当然这个试验中都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才可以实施不同的临床药学治疗过程。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耐药率。

1.4疗效判定依据

患者痊愈表现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不见,同时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恢复正常[4],肺部湿性啰音不见;患者有效表现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缓,同时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也趋向正常,肺部湿性啰音不见;没有效果表现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没有改变,甚至情况变坏。也就是总有效率=(痊愈+有效)×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患者中,其中痊愈的患者有19例,所占百分比为63.34%,有效的患者为10例,所占百分比为33.33%,而没有效果的患者只有1例,所占百分比为3.33%,治疗组患者总的有效率达到了96.67%;而对照组患者中,其中痊愈的患者有13例,所占百分比为43.34%,有效的患者为12例,所占百分比为40.00%,而没有效果的患者达到了8例,所占百分比为16.67%,治疗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仅有83.33%,两组患者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耐药率结果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耐药率仅为4.98%,而对照组患者的耐药率惊叹达到了14.87%,治疗组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耐药率,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质量监控范文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监控是指区司法局对公证处所办理的公证事项所实施的监督、指导、检查、评议等行为。

第三条对公证质量的监控采取以下方法:

1、检查;

2、评议;

3、监督改正;

4、听取公证处汇报;

5、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

6、其他方法。

第四条检查是指查看公证处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公证程序是否符合《公证程序规则》,当事人身份是否属实,公证事项有无争议,证明材料是否齐全,公证内容是否真实,公证书格式是否准确,询问笔录是否全面,归档管理是否规范。

检查的数量不低于公证事项总量的10%,上级主管部门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五条检查可以采取日常检查、集中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

1、日常检查是指对公证处办理的公证事项进行的经常性检查。

2、集中检查是指对某一个时间段所办理的公证事项或对某些重点公证事项、疑难公证事项、新的公证事项、有质量隐患的公证事项进行的检查。

3、抽查是指对公证处办理的公证事项进行抽样检查。

第六条评议是指监控人员对检查的公证事项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通知公证处。

第七条监督改正是指监督公证处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和整改,并对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汇总登记备查。

第八条听取公证处汇报是指采取会议、个别交谈、书面或其他方式听取公证处汇报工作。

第九条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是指采取意见征寻、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当事人对公证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公证质量检查评判以《**市公证质量检查评判标准(试行)》为依据,满分为100分,分为以下等次:

(一)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合格卷。

(二)得分在60分至89分为基本合格卷。

(三)得分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的为不合格卷。

第十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不合格卷:

1、公证书依据的主要证据材料欠缺或不符合要求,无法证明公证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

2、公证书格式违反规定致使公证书存在法律或逻辑错误、公证书上签名、印章不齐全或者公证书上出现错别字或日期错误,影响公证书正确使用;

3、缺少当事人申请材料;

4、公证书未进行审批或报批;

5、违反收费规定,减免收费没有减免审批手续;

6、非涉外公证员借用涉外公证员签名章出具的涉外或涉台公证书;

7、非执业公证员借用执业公证员签名章出具的公证书;

8、公证卷宗的装订、归档严重违反《公证档案管理办法》、《公证程序规则》规定;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情形。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错证。

1、当事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意思表示不真实,有意规避法律、政策;

2、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

3、违反公证执业区域的有关规定办理的公证;

4、公证书或被证明文书内容违反法律、法规、政策或司法部的有关规定;

5、公证书依据的主要证据材料无法律效力;

6、其他严重违反办证规定和程序出具的公证书。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假证。

1、公证员明知公证对象不真实的仍出具公证书的;

2、公证员明知公证事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仍出具公证书的;

3、公证员故意违反公证程序,甚至弄虚作假出具的公证书;

4、存在其他情形构成假证的。

第十四条对存在本办法第十条第三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情形之一的,责成公证处做出处理决定,并报本局备案;情节严重的,依照《公证法》有关规定追究公证机构及承办公证员的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二○○七年八月一日起试行。

重大公证事项请示制度(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对区公证机构执业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保障公证质量,提高公证水平,依据《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重大公证事项是指以下公证事项:

1、首办的;

2、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

3、被证明事项涉及当事人面较广、社会影响较大的;

4、经济类证明事项涉及标的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5、公证处认为需要提请讨论研究的;

6、审批人认为需要提请讨论研究的;

7、其他情形的。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请示是指公证处遇有本制度第二条所列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司法局请示汇报。

第四条公证处请示时,以书面请示为主。

第五条公证处在向司法局请示汇报前应当对拟请示事项进行讨论研究形成意见,讨论研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2、独立行使公证职能原则;

3、民主集中原则。

第六条公证处的请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案件来源;

2、承办人;

3、承办过程;

4、分歧意见,包括实体上的和程序上的;

5、公证处意见;

6、卷宗全部材料;

7、公证处研究案件记录;

8、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质量监控范文篇4

摘要随着1999年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这是各个高校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经费、资源不足,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过程管理不到位,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并论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以及实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监控质量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图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1][2][][]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参考文献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3.回春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5;6:29~32

质量监控范文篇5

关键词:手术室;质量监控;护理质量

近年来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跟护理水平,各院都开始注重实验室的质量监控方法。在本次探究中,我们探究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方法,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的探究中选取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46例,男性54例,患者的年龄为27~64岁,平均年龄为(38.15±2.03)岁,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已知晓并同意参加本次探究。本次探究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在本次探究中,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护理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为:①强化无菌环境的管理。在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的过程中,提高环境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的无菌管理以降低感染的发生。具体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无菌物品的管理情况,做好无菌物品的储存;需要进行无菌处理的物品护理人员应该按照操作严格进行消毒,需要不定期用消毒液进行处理;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自身的消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②强化围手术期的管理。在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术前、术中跟术后的相关工作。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准备好手术器械与用具并进行清点,需要将手术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与家属,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在手术中需要积极地配合医生的工作;在手术后需要将手术室进行全面地清理打扫,将手术后医疗垃圾按照规定严格消毒摧毁。③强化人性化的态度。在实施护理质量的监控方法时,要不断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医院要定期地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不仅需要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流程进行培训,还需要对患者的工作态度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培养患者养成热情、耐心以及积极的态度[1]。除此之外,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关注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化,及时地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④完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保证工作顺利推进的一大保障,在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时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医院需要结合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定期地对护理情况进行抽查,当发现有违规情况出现时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惩诫;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执行的力度,医院可以将执行情况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钩。医院各科室可以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将护理人员进行分组以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在每次手术完成后都需要负责的护理人员签字确认,做到问责到人。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实施质量监控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估采用医院自制的表格进行,在患者术后由医院统一发给患者进行评价;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管理以及环境管理五个部分,每部分2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1.4数据分析本次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在本次探究中,通过对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过程的观察与患者的评分发现,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方法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总结

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在手术室的操作过程中。随着近年来对于护理质量的不断发展,常规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患者以及治疗的要求。手术室质量的监控制度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制度,是通过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手术的环境、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方法[2]。在本次探究中,我们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发现,在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采用质量监控可以明显地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丽平.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06):177

质量监控范文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多校区办学;质量监控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办学,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近十多年的时间。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多校区办学给高校发展带来宽阔的前景,迅速扩大了高校招生规模、拓展了办学空间,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然而,多校区办学在给高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问题。如何构建适应多校区办学条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保障各校区教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当前拥有多校区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本校的切身体验,以“校区”角度,讨论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下,分校区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及思考。

一、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通过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促使学院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全面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共分四个部分,即组织系统、制度系统、评估系统、信息系统。

1、组织系统

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决策系统。由学院党政领导、学院教学委员会以及二级院、部(馆)领导组成,其职责在于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制定(调整)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有关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政策。

(2)实施系统。由教务处、二级院、部(馆)和教研室组成。教务处是学校实施宏观管理、目标管理的职能机构,二级院、部(馆)和教研室是实施教学过程管理的教学实体,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教学工作,做好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风建设等。

(3)辅助系统。由学生处、团委、工会、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组成,紧密配合实施系统的各项工作,把保证教学条件、保障教学的顺利运行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确保质量监控体系运行高效。

2、制度系统

该系统包括规章制度和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广东药学院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依据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制订的重要文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

3、评估系统

该系统依照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院的日常教学状况、教学管理水平、课程专业建设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实施动态监控。

4、信息系统

教学信息系统包括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分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山校区作为广东药学院一个分校区,教学管理是“以条为主”的延伸管理的校区,校区设有个教务办公室,负责校区日常的教学调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成绩管理、学籍处理等基本工作。由于中山校区远离广州校区区,为保证中山校区教学活动的正常运作以及保证校区的教学质量持续发展,中山校区必须根据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系统结合自身的校区特点,建立保证教学质量的相关保障体系。

(一)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组织结构及制度

中山校区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与制度系统要求,成立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督导组。其主要成员由校长助理、中山校区管理委领导及教务办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校区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协助。根据学院《广东药学院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广东药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工作。

(二)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实施

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系统根据校区自身特点,其工作主要集中于教学检查、信息反馈、教学评价、教学差错处理等四个方面。

1、教学检查

(1)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分为数字监控室抽查及现场抽查。坚持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常规教学检查。期初教学检查以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情况为主;期中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由教务办布置、组织,有关材料及时整理汇报;期末教学检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

(2)教学过程检查:教学过程检查主要是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由校区督导组听课,二级学院领导听课,辅导员、班主任听课组成。

A校区教学督导组听课。校区督导由校区管委会领导组成,定期抽查听课,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意见、学生对授课教师意见及改进教与学的建议。对校区教学质量、教学设备、师生状况及时发现、解决,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

B二级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听课。根据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科安排,二级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到各校区检查本学院教师上课情况。通过该措施可以促进各二级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参与教学活动的监控,保障各教师教学质量。

C辅导员班主任听课制度。该制度旨在让辅导员班主任深入课堂,了解教师上课情况,考核学生出勤情况,搭建辅导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三方桥梁,有助于建立良好教风与班风、学风。

2、信息反馈

反馈系统主要由日常数字监控抽查反馈、现场教学检查反馈、多级课堂听课反馈,信息员教学反馈等组成。

(1)通过日常数字监控抽查,现场教学检查发现情况及时反馈发放《***校区教学监控告知书》相关部门及有关二级学院教研室,由相关部门落实解决。

(2)根据校区督导组、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及班主任随堂听课结果,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纠其不足,发扬其优点,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教学信息员对课堂教学进行监督。学生教学信息员每个月上报一次课堂教学情况,通过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一线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提供参考,对于学生反馈中有问题的老师,将由督导组“诊断性”听课,并反馈给相关授课教师以利该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

(4)建立网络信息反馈中心,信息反馈信箱。通过网络自由留言方式,信息反馈表填写等方式多渠道多方面收集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相关教师,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反馈除了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外还包括反馈的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校区作为教学管理制度的一线执行者,通过实际操作检验相关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对执行性不强,合理性不佳的制度反馈给学院教务处进行调研整改,这样才能是制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促进学院教学管理的发展。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及相关信息的反馈。校区主要通过学期中的教师教学意见调查及学期末的教师网上评价进行。

(1)每学期中由教务办组织信息员对各班任课教师意见普查,收集同学们对教师的意见及认可度,最终汇总反馈教学督导组。好的由督导组核实在全校推广,差的由督导组进行针对性听课提出整改意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每学期末参加由学校组织的任课教师网上评价。校区所有学生参与教师网上评价,是对教师任课情况的全体普查,评价结果及相关意见由质量监控科发至各二级学院教研室。从而让教师对自己上课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助教师自我认识及自我提高。

4、教学差错处理

建立教学差错和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制度是严肃教学纪律,维护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我院按照《广东药学院教学差错与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修订)》执行。分校区在教学差错和事故认定过程中主要是起了解事实,收集证据作用,为教务处的认定提高客观准确的依据。

(三)分校区(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监控发展的建议

随着多校区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校区教学质量监控发展亦在不断完善。为加强二级学院参与校区教学监控,突出其主导地位,根据现有条件,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二级监控月”制度。加强二级学院行政领导及辅导员参与中山校区教学监控,每个月安排一个的二级学院领导(负责人)或辅导员在中山校区监控室观摩该学院学生、教师上课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让二级学院领导(负责人)或辅导员更真实有效的了解自己学院学生及教师状况,以便更好的服务师生,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监控目的。

2、制定“二级信息月”制度。每个月安排一个二级学院领导(负责人)或辅导员与本学院信息员现场交流,通过本学院的信息员反馈、提问,让二级学院充分了解本学院学生想法、建议、及意见,加强二级学院与本学院学生的互动,互信,促进学院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3、进一步加强校区与二级学院的沟通力度,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区领导、二级学院领导“在线答疑”“网络现场办公”等活动,通过即时网络对话,加强各学院师生对校区、二级学院、学校的发展等信息了解,通过相互的建议及反馈提高校区、二级学院在中山的教学管理水平。

从2004年至今,***校区已经走过将近5个年头,通过几年不断的摸索,校区教学质量监控水平比起步时得到显著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由“以块为主”到“以条为主,条块结合”。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亦经历由“教务处直接指导”到“配合学院教务处,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为主,二级学院为辅”,现在正向“配合学院教务处,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二级学院为主,校区为辅”的过渡。校区在教学质量监控的角色亦在“听从指导——主导——辅助”不断的变化。未来在发展,多校区管理模式亦在不断变化。分校区的教学质量监控也只能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才能为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做好充分保障。

质量监控范文篇7

关键词:民国时期;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实践

民国时期的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在国家层面规范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境,细化为相应的规程或细则,指导着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为便于说明民国时期大学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设计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运行情况,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北京大学为个案,剖析这一时期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行动。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为保证组织的顺利运行和监控行动的合理有效,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不断作出调控。在此基础之上,北京大学建立了从入口到出口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作为教学质量监控,北京大学以过程监控为主,设计了以监控学生为主的规范和细则,以此来指导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行动。

一、入口生源的质量保障

(一)开办预科。民国初年,中学还未遍设,持证的中学毕业生并不多,大学多以办预科方式来保障生。北京大学亦是如此,1918年7月的新生入学考试以预科一年级新生为主,本科主要自预科升入(只招法文学一班)[1]。预科生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大学生源质量,为整顿预科,提高入口生源质量,在蔡元培的提议下,1921年9月,北京大学成立“预科委员会”[2]。建立预科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沟通渠道。教员学生可就实地经验函件,署名,交第一院教务处长室转交预科委员会[3]。同时,北京大学以考试为手段,加强对预科过程质量的监控来保证出口质量。1923年3月,北京大学教务处布告,预科委员会和教员商议以考试作为平时测验的一种方法,但是学生没有参加考试,教务处特告说明,考试为觇教员和学生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是记录的阶梯,请大家重视[4]。1924年制定《国立北京大学预科规则》[5],以规范的形式将预科考试制度合法化,作为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随着民国时期初等中等教育的发展,1930年,蔡元培根据教育部停止预科的要求,提出停办预科。[6](二)入学招生考试。北京大学十分重视入学招生考试,1918年6月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成立了“入学试验委员会”[7],进行入学考试的准备和实施。入学试验委员会将入学考试分九大事务:命题与阅卷;监视照料一切;报名及出报;审查文凭及一切文牍;题目及缮印;试卷及点名与编座号;核算复算分数;核对照片及布置试场一切事务与监试。[8]1919年5月的入学考试委员会对部分事务进行了调整,将“审查文凭及一切文牍事务”分离,由“审查文凭”和“文牍”两个部门负责,将“出报”职能转移到“杂务”部门。经过1918年入学考试的运作,北京大学为使招生工作运行顺利,将人员报名和身份审查作为重点进行监控。仝年10月,北京大学就处理了一名冒名顶替的入学事件,[9]可见,所做的监控重点和职权调整有利于发挥教学质量入口监控功能。而“出报”是通过刊登来进行广告招生,吸引生源。其广告职能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1921年,新生入学考试,有五百多人,但是本科报名一人,且缺考,须进行第二次招考。[10]因此,刊布招生消息和公布已考试题成为考生获取招考信息的重要通道。(三)同等学力同等学力,是在民国初生源不足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法科学长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等学力学生因素质过劣,规定自1918年9月14日起法科不收取选科生、旁听生、改科生。[1。1]其实,1918年7月的入学考试人数就比1917年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年投考本科者须有大学预科毕业之资格,投考预科者须有中学毕业之资格限制;而1917年的报考者只要有同等学力者均可。[12]1919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如所招新生中学毕业者已可成班,即勿庸再收同等学力学生。如毕业生人数太少,必不得已,酌可收数名,但其额数仍不得逾十分之二”,此种变通办法,截止民国十年(1921年)秋季始业时为止。[13]由于民国时期社会动乱,大学招收同等学力学生入学,并未根本废除。1929年和1932年的《日刊》上,都间或还有借读、寄读学生教学情况的记载。为了保证生源质量,相关调控从未停止。

二、教学过程的质量改进

民国成立之初,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管理规程令,要求学校制定管理细则[14]。1916年,北京大学刊发了《国立北京大学分科规程:各种细则(民国五年四月刊印)》[15]和《国立北京大学分科规程:北京大学分科通则(民国五年四月刊印)》[16],分别规定了《学生操行考查规则》《惩戒规则》《请假规则》《学年学期及放假》《入学及退学》《休学》《优待生》《选科》《诸费》《毕业证书》等相关事宜。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后,从1917年到1918年,先后制定《大学评议会简章》[17]《法科教务处办事细则》[18]《文科教务处办事细则》[19]《学科教授会组织法》[20]《文科试验规则修正案》[21]《法科试验规则拟稿》[22]《理本科预科试验及考查成绩规则》[23]。此时教务处设在各科,缺少沟通。为加强各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协调系科之间的教学事务,成立大学本科教务处,并制定《文理科教务处组织法》[24]明确大学本科教务处职责。1919年《国立北京大学内部组织试行章程》通过,本科教务处总理全校教学事务,并进一步确立教务处的地位。1920年《评议会规则修正案(四月一日通过)》[25],将教学职能转移至教务处,使二者功能分化,评议会和教务会议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角色和任务也更为明晰。至此,北京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相关制度基本成型。(一)课程监控。课程描述着学生在学校应当学习的信息[26],它通常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个部分构成。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对课程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进行监控。自选科制施行以后,课程科目与时间的设置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哲学系和政治学系对课程监控表现较为活跃。学生梅祖芬提出了政治经济课程重术而不重学,三系隔阂,各自成畛域的问题。[27]后政治系教授周杰人,也对政治系课程中存在的必修科范围过窄,选修科过于偏重法律等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28]政治学系在接收到了相关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后,教授会迅速对之作出反应,并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如:《政治学(国家学)》《政治及外交史》由旧课程计划第二年开设,调整到新课程计划于第一学年开设;《政治学史》由旧课程计划第三年的选修科目,调整为新课程计划中的第一学年必修科目。[29]课程设置的调控,实则是对知识与能力不同认识的反映,契合民国这一时期对“做中学”的思考。北京大学对课程设置的调控过程,展示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当教授会搜集到相关信息并作出合理判断后,便迅速调整,是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环节的体现。(二)教学方法监控。《北京大学日刊》中关于教学方法监控的内容不多,以记载法律学系学生的实践和实习活动居多。[30]早在1923年的《政治学系课程指导书(十二年至十三年度)》中就对第四年级国际政治演习的方法作了说明,指出这是一种实践教学法。这种新方法在北京大学的应用是和1919年颁布的《专门以上各校应如何注重实习使学生所学确能施诸实用案》相一致的,也是教育思潮的一种体现。但并不是每一种学科都有新方法的变革。1921年12月7日,《日刊》登载校长布告,指出有学生因为教员教法落后,没有跟上时代,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表现出不悦,甚至用匿名帖和书信来中伤教师情感。[31]这说明学生对教员的教学方法有意见,但反馈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不对,造成监控功能丧失,发生师生冲突事件。这些事件促使教员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1923年12月13日,史学系教授会对教员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作了指导,[32]教员朱希祖就研究秦汉史的学法制定了《研究秦汉史条例》,用于对学生的指导[33]。《日刊》中关于教学方法具体调控过程的内容不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学方法的监控是一个专业问题。不同的学科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是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所以,监控有相当难度。(三)教学评价监控。考试是这一时期教学评价的核心,成为学校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可以反映这一时期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实际水平[34]。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考试结果将决定学生能否毕业和拿到学位,因此,直接和学生利益相关,考试过严将直接威胁学生的利益,考试过宽又不能检验教学质量。这样,考试就成为学校各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关注的焦点之一。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最初设计了文、理、法三科不同的考试规则,选科制施行后才公布了全校性的考试规则。下面以理科考试规则为例,说明平时考试在过程监控中的具体运行。北京大学1917年11月拟定《理本预科试验及考查成绩暂行规则》草案,其中规定:“平时试验每月至少一次。平时成绩不满六十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35]学生对此提出废止平时考试的意见,后经评议会讨论,未获通过。因此,平时考试成为过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学校认可。1918年6月7日,理科教务处致三年级诸教员,催交平时试验成绩,提出如果平时试验成绩总平均分不及格者不得参与学年试验,[36]并于15日公布了复核结果[37]。选科制施行以后,本预科考试规则变化,废除年级制后,考试成为学生的个人选择,愿加入者申请成功后便可考试,不报名者不须考试。[38]考试结果直接与毕业证和学位证挂钩。同时,考试过程本身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这涉及能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具体措施有:教授会规定教员不能预先公布范围;[39]加强考试过程监控,避免学生夹带书卷、传递等作弊行为。[40]

三、教学结果的质量检验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学结果质量监控以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为主。民国时期,还未兴起毕业率和就业率的统计,北京大学主要以公布毕业生人数及名单的方式对教学质量结果进行监控,《日刊》上多有登载。较为全面的一次统计是北京大学三十一周年纪念会时,对民国元年到民国二十二年度(1912-1933)的毕业生作了统计(中间缺民国一二三年)。(一)毕业试验。毕业试验和学年试验都是以考试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只是考试的时间不同。1919年7月5日,《教育部训令第二七四号》通告,因京外中等以上各校学生有事,故未与试验,竟要求免除补行试验,以平时成绩评定学业成绩。教育部要求该校照《学生学业成绩考查规程》办理,并通令其他学校:“未经学年试验或毕业试验者,不准升级或毕业”。[41]7月31日的《日刊》上登载了《北京大学定期举行毕业学年试验广告》,定于9月1日起举行毕业考试,9月11日举行学年试验,[42]从而对民国政府的要求作出回应,是国家规定落实的一种体现。为保证成绩的公平合理,毕业试卷和成绩须提交到教务课注册部,而本科各学系毕业生名单,须由各学系主任审核后,交教务长由教务长提出教务会议审定。[43]对教学质量结果监控还有毕业论文和译文的形式。毕业论文和译文都是学生研究能力的一种体现,需要接受教员评定,教授会审核,还须接受面试。[44](二)学年试验。学年试验和毕业试验类似,以考试和论文两种形式为主。学年试验主要是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就本课程而言是一种结果检验,但就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则是过程监控。此处学年试验是作为课程结束后的一种结果质量检验,并成为北京大学检验教学结果而定期举行的一种惯习。课程结束也有以论文作为考试形式的,如《教育学概论》[45]《中国教学法》[46]《中国哲学史》[47]等。其中,胡适指导的《中国哲学史》期末论文附有极为详细的研究方法指导,便于学生操作。学年试验结果在1917年的《日刊》中尚可见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后有因学生认为公示分数易使“前列者骄满”“后列者灰惰”“同学之感情因之不融合”、学生不能专心学问等问题而被评议会取消。[48]1918年4月以后,公示分数的监控方法逐渐被取消,但北京大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可见,教学质量监控的本质在于监测和调控,而激励功能只是其延伸功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如果过于放大激励功能可能适得其反。

四、民国时期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启示

质量监控范文篇8

2012年初,教育部、文化部等多部门联合颁布了教思政[20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学生成才既要坚持理论学习,又离不开实践学习,既要坚持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指导;要求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所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应制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15%的实践教学标准[1]。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全面质量控制的开展,离不开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离不开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子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及社会适应等能力的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为主线,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子体系与信息反馈子体系,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成果等方面进行监督反馈,对教学管理过程进行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及时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促使实践教学体系有序、高效的运转,以实现人才培养计划所制定的教学整体目标和分目标[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监督检查子体系和信息反馈子体系构成,本文将从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出发,探讨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

原则是本质,是规则。实践教学要想顺利进行,离不开原则的保障,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原则为其保驾护航。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目标性、可行性、系统性、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等原则[3],而每个子体系构建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一)目标性

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过程,更是一个管理过程。构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以满足相关利益方需求为标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遵循目标管理原则。

(二)可行性

一个项目在执行前需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实践教学前期规划过程与执行过程中的项目审批同样也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预见、模拟和修正来保障其可行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制定要结合实际,以切实可行为指导方针,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高校现有的资源为基础,避免脱离实际,使质量监控流于形式。

(三)系统性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行,构成完整的教学系统;与此同时,实践教学也自成一个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将各个管理的子细节有机结合在一起,易于发挥“1+1>2”的效力。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应包括学校、院系、教研室、班级、实习企业、就业单位、监督职能部门等。

(四)全面性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遵循“无死角”原则,实行360度全面监控和反馈。全面监督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无死角”式设计会提高运作成本,但高校不同于企业,其非营利性和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决定了质量监控系统建设需遵循全面性原则。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包括专业评价、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案评价、教学工作评价、试卷及考试质量评价、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价、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学生与企业双向评价、学生、教师与企业三维评价、毕业班调查评价以及其他相关评价等。

(五)全员性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应用性。理论教学倾向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往往脱离社会实际需求,这一点已被事实所证明。实践教学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更符合当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关乎学生、家长、教师、高校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实践教学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涉及各个利益相关者,覆盖全体相关人员。

(六)全程性

实践教学管理过程类似于企业管理过程,控制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即进行前馈控制,未雨绸缪;进行同期控制(亦称过程控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行反馈控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错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不应是狭义的反馈控制,而应是广义的全程控制,要进行循环式监控,以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和教学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监督是实践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切实保障。缺少监督,教学有质有量的完成就无法保证;缺少反馈,监督应有的效果就无法实现。无论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还是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内容体系建设,都应该在实践教学监督体系的保障下进行,以保证实践教学各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协调,高效运行[4]。教学监督子体系的建设不仅要遵循相应的构建原则和一定的系统规律,更离不开相关人员的努力。

(一)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建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重点关注可行性和系统性。1.可行性。由于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是以监督检查子体系为基础,并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反馈,因此,对监督检查子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尤为重要。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降低日常运作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2.系统性。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施行方案后,就需要对体系进行系统性建设。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系统设计好坏关系到方方面面。教学监督子体系的建立必须保证系统的全面性、连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

(二)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具体构建措施

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是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的监督、检查、制约和激励,以保障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构建内外部协同监控、规章制度与质量评价标准双管齐下、物质与精神多方面激励相结合的复合监督检查子体系,可依照信息反馈子体系,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各方的优胜劣汰,最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规章制度建设。制度是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基础,要建立起学生评教制度、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督导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实验基地管理制度等各种监督检查制度,尤其是要把握好校企合作机遇,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制定“教师企业实训进修制度”,开展“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5]。2.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学生实践能力、管理人员管控能力等的基本标准,它包括实践教学建设质量标准、实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师工作质量标准、用人单位需求质量标准、综合评定标准等。应在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指导下,通过细化、量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随机因素等的影响,对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结果进行双重评价考核,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6]。本文将分别从学生、教师、社会和专家四个角度,提出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3.激励监督机制。激励与负激励对于实践教学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激励机制应涉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多个主体。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因素,对教师进行激励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应转变传统观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对实践教学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进行人才定期轮换等;改善科研条件,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教师发展搭建个性化舞台,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和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薪酬制度、升职制度、教学创新表彰制度等;加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力度,为教师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并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给予教师荣誉和升职激励,保障优秀教师的权益,发挥“模范效应”,促进其他教师向模范教师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相关人员的负激励同样重要,它可以保障来自于道德、制度、校园文化的约束与自我约束协同保障机制的运行。

四、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建设

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传递利用是资产增值的过程。管理者通过信息反馈与意见收集,可进行企业或组织内部的控制,以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可靠的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实践教学的整体状态和相关规律,系统地搜集来自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实习单位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信息,科学地分析教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监督,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及原则

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具有随机性、简约性和范例性等特点。1.随机性。实践教学过程相对于理论教学过程而言,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随机事件与偶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很高。因此,在系统构建过程中,既不能主观否定随机事件与偶发事件的存在性,也不能任其发生,破坏整个系统的日常运作。2.简约性。有效的信息反馈往往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及时可靠,而冗长的信息会造成信息失真,影响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使其在信息的阅读过程中“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信息反馈不符合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基本要求,会加剧信息提供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3.范例性。从教学信息反馈中可以提炼出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经典范例”式问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在问题处理过程中贯彻执行,可以高效、有信服力地解决与范例相类似的一系列问题。基于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简约性和范例性等特点,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子体系的构建不仅要遵循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原则,还要重视信息反馈的特点,遵循全面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原则。(1)全面性。信息反馈的随机性要求信息反馈必须具有全面性,主流事件的信息反馈是日常运行的结果,对随机事件和偶发事件的信息反馈能够体现系统的完整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危机处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危机事件的处理与管控。与此同时,实践教学监督检查子体系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反馈体系的全面性,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与信息流动的通畅程度决定了整个质量监控体系能否正常运行。(2)可靠性。有效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只有依据真实的信息,管理者与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所收集到的大量反馈信息是可靠的,但由于存在被调查人员态度消极及小团体、系统自身的缺陷等不稳定因素,会导致一部分信息失真和不可靠。这就要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去伪存真,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反映实际教学情况的真实、可靠的信息。(3)及时性。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只有及时的信息才能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延时效应产生的影响。信息不及时会使正确的决策在错误的时点生效,使原有的问题更加恶化,解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使教师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使教学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因此,实践教学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尽量减少信息反馈程序的延时效应。

(二)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主体与客体

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反馈主体包括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家长、教学管理人员、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以及就业单位管理人员等。在校学生和教师是教学信息反馈中的关键主体,在师生间建立双向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学质量、师生满意度的提高和教学关系的融洽,也有助于自下而上进行反馈。毕业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受益者、检验者和反馈者,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如何,不仅是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更是高校对其培养的结果,因此,毕业生对实践教学效果最具有发言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最亲密的终生导师,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有着切实的体会。BenjaminMaster曾详细分析了家长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家长对教学监控的影响[7]。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院系基层管理人员和教学秘书等的信息反馈,有助于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控制和学风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信息反馈,向高层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就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信息反馈具有时代性、实用性、需求性等特点,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其对本科财务管理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等提出的要求和对毕业生实际工作状况的反馈,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了依据。有别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结合实践基地培养、社会实习经验积累,更强调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为反馈客体,如教学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能力建设等。

(三)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渠道

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建设,是保障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有序运行的基本硬件设施。通过课程体验问卷调查,对日常实践教学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并建立动态网络信息平台,高校可以评估学生的知识认知与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及管理者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把握度等。三种信息反馈渠道的有机结合与交叉运用,大大提高了信息反馈的效率和效果。1.课程体验问卷(CEQ)。课程体验问卷(CourseExperienceQuestionnaire,简称CEQ)是国内外对高等教育的效率和有效性进行测评的主要手段之一,性能指标(Performanceindicators,简称PIs)是其中的研究重点。CEQ可运用于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课程体验问卷进行改进,衍生出实践教学课程体验问卷、实验教学体验问卷、实践活动体验问卷、实习体验问卷、就业体验问卷等。问卷内容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力求简洁务实、客观公正,避免贪多求全、流于形式。性能指标与质量评价指标相类似,问卷可依据质量评价指标设立相应的条目。课程体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可以采用网上、网下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上信息,网上在线提交或网下专人发放问卷与收集的方式进行。2.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实践教学档案是指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实践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文件资料[8]。按存储介质分类,常见的教学档案类型有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类。实践教学档案是客观信息整合后形成的直接与间接反馈,具有稳定性、综合性、指导性、典型性、普遍性等特征。将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中最有效、最新鲜的教学动态反馈于正在进行或刚刚结束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方向性的指导与问题纠错,并能提供历史经验借鉴,或是成为教学研究分析的素材,从而对教学研究和教学决策发挥促进作用。系统的实践教学档案在按时间、类别等进行分类整理,录入网络实践教学系统平台后,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实践教学档案信息的处理与保存,为当前及今后的各项实践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和原始资料,为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长期的、不间断的实践教学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云存储,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还可以生动形象地给出相关数据的变动趋势,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3.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本科实践教学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建立网络教学信息动态反馈系统是传统信息反馈渠道的跨越式升级[9],有助于保证教学信息收集反馈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教学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可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环节,提高教学监控工作的自动化等,已成为高校信息反馈的主要路径和方式。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应在成本效益原则指导下,基于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具体内容,依托网络技术,实现综合信息的收集和公开信息反馈。近年来,云存储技术飞速发展,对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高校通过与专业的服务机构合作或将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外包,不仅可以降低平台建设的硬件设施成本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与雇用费用,还可以获得优质、专业的服务,未来更可以通过构建横跨多个高校、多个省市的全国性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高校间实现交叉监督和互动式反馈,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质量监控范文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监控

1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相关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于整个建设活动进行全局的把控,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可靠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质量管理工作一直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一环内容,只有全面地落实好施工管理工作,整个施工活动才能更加高效、顺利的开展。相对于其他类型工程来说,建筑工程本身在施工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施工建设的工期相对较长,施工中很多施工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隐蔽性,并且一旦出现相关的质量问题,就会很容易导致产生严重的事故和影响。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实施以及验收等全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于项目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在一些隐蔽施工环节施工中,其相关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难度,对于质量监管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质量监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足,那么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不仅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支持,还需要广大施工人员的积极配合。

2影响项目质量的多方面因素

(1)人员因素。作为工程施工建设活动的重要主体,施工参与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工程的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决策是否可行、施工是否规范、管理是否有效等都对于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参与人员数量较多,施工队伍构成复杂,如果不能对于人员方面采取科学有效地策略进行管控,那么就会导致出现诸多的质量问题。

(2)技术因素。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施工活动涉及了多个专业领域的内容,并且需要多个施工组织部门进行配合。技术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需要项目管理人员重点控制的一个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案的制定、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工艺控制管理等都很有可能从技术角度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在施工中,质量人员要关注对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整体施工技术水平,提出新的技术发展应用思路,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水平奠定技术基础。

(3)机械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机械设备是施工中的重要主体。现代化施工中,相关机械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果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施工不规范的问题,很多设备的使用不能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来进行,进而导致了诸多质量问题。

(4)环境因素。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并且施工现场的情况较为复杂,这就对于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施工现场中,施工现场的气候、地址以及水文等都会对于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施工周边环境中,既有的建筑、管线等,也都很容易会对施工造成影响。

(5)材料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并且不同产品的不同品牌和规格,导致了材料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难度。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材料本身的质量水平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材料质量管控不力所造成的。

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控对策

(1)重视事前质量监控的实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前性,将以往事后质量管理逐渐转化为事前质量管理。质量监管工作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隐患和风险进行提前预估和分析,提高质量监控工作的前置性。在一些关键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技术交底,并且对其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提前交代,减少质量问题出现的几率。事前控制相对于以往的事后控制策略来说,其质量控制效果更加富有预见性,这也对于质量管理人员的经验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质量管控工作的落实,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意识,让施工参与人员可以更好地遵守施工质量标准来进行作业。

(2)提高质量监控的动态性。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活动由很多施工环节共同构成,施工中的情况变化较多,死板的质量监控工作很难确保质量管控的效果。在展开质量监管工作的过程中,要对于施工中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对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和细节进行有效把控,以实时跟踪的方式,确保每一道施工环节的质量都处于可靠的受控状态之下。

(3)对于质量责任体系进行完善。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其要主动承担自身的质量责任,并且对承包的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管控,禁止采取违法分包和转包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明确内部责任管理制度,真正地将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责任目标进行明确,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相关监理单位要提高自身的质量监控责任意识和态度,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内容以及技术标准,对于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和监管。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指出和记录,并且责令进行及时整改,确保监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勘察、设计单位一定要在其能力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勘察与设计工作,不要承担一些已经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作,并且也不要将一些承揽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质量责任,进而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业主单位在进行招投标工作中,要确保招投标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公正公开的对相关参与施工建设的单位进行审核筛选。建筑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很多施工活动都需要多个组织机构进行全面的配合与执行。质量责任体系的完善需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入手,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不断地细化和调整,以可靠、科学的责任体系为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4)构建专业的质量监控队伍。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活动来说,质量管控工作的开展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取决于质量监控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质量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当前的质量管控工作,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活动来说,质量监控工作必须要从全过程的角度入手,并且本着预防为主的重要原则,提高监控工作的动态性,细化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执行。在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中,项目负责人要明确对施工质量影响的几方面因素,提出具备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质量管控措施,确保质量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作者:王平峰 单位:山东华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

[2]秦俭.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协作与配合[J].城市建筑,2013(06).

[3]王国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

质量监控范文篇10

关键词:社会力量;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逐步显现,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办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医学检验专业自2013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由原来的授予医学学位改为授予理学学位,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系列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改革是否有效,更需要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去检测,而目前的监控及评价机制,主要侧重于校内的评教评学,针对校外社会力量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仍不完善,急待加强与提高。

一、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必要性

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实习单位及就业单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教学环节中有四分之一(一学年)的时间在医院检验科或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开展毕业实习,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践学习存在一定脱节现象,临床带教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和实习纪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临床实践环节发现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存在的不足是开展系列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有效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是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理论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对指导校内理论及实践教学改革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多元参与监控与评价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提高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

二、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实习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制定学生实践学习环节质量标准。细化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各环节和各科室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主要技能,在教学工作中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认真执行,切实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临床实习科室广泛参与的实习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定期进行交流反馈。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督导小组参与到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中。三是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估体系。针对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制订系列管理文件及办法,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与评价措施,不断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三个层次的评估体系,一是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指标评估体系;二是临床指导教师教学执行能力、教学内容指标评估体系;三是临床教学单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指标评估体系;四是构建临床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校、医院、企业合作,密切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关注、掌握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行业发展需求,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展的医学检验综合实践育人体系。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同时,适应新的形势转变,推陈出新,不断提高实践环节教学水平。

(2)就业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随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日趋完善,学生就业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越来越成为指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就业单位对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就业单位参与到人才培养评价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就业单位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评定;二是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就业单位中目前我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及岗位胜任力;三是通过校友的反馈,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结合自身及所在单位校友的表现,对专业人才培养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校友群、电话或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

三、问题反馈与整改

(1)根据反馈意见,适时修订培养方案。在针对实习医院及就业单位反馈学生人文素质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方面,经过综合评价和分析,在修订培养方案中加入人文素质课程,如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得到就业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2)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授课内容。针对校友或毕业生反馈的关于一些知识方面欠缺、专业发展所需热门技术掌握不熟等问题,适时修改相关课程授课内容,如将质谱技术、医学大数据、测序技术等加入到相关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3)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就业单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为教学工作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加大创新素质拓展学分的设置,加强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及意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

(4)宣传和总结先进的典型事例和经验。在评价过程中,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外,也会评估出对今后教学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典型事例和先进的经验,可以经验交流会、先进事例报告会、学生座谈会或者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和交流,以便其发挥更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以后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强教学管理,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也必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注重加强发现、分析问题、及时整理跟踪与修复、针对性纠错与改正,适时有效反馈与整顿,构建科学、系统、闭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及反馈体系是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泛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也必将对培养高素质、熟技能、强创新的医学检验技术高层次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范立新,蒋胜永,黄龙军.高校课程质量标准建设新探[J].教学教育论坛,2015,5(5):170-172.

[2]陈祖琨,刘向东,郭兆刚,魏建文.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吉林医学,2011,11(32):7200.

[3]卢芳,曲政海,王岩青,姜志荣,侯英.教学医院构建临床实习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8(4):397-399.

[4]文兰,曾琳,贺军,王文军,张秋桂.医学检验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5(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