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损伤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0:13:41

直肠损伤范文篇1

关键词:结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随着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创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液体复苏和抗生素应用、伤后确定性手术处理时间缩短、麻醉技术提高等,近30余年来结直肠损伤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15%~75%)、腹膜外结直肠损伤漏诊率高、不按照循证医学证据仍过多选用转流造口手术等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收治的44例结直肠损伤的诊治情况。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性33例,女性11例;年龄3~77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11例,刀刺伤5例,肠镜检查损伤3例,直肠支架植入导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其他损伤2例。钝性伤27例,穿透伤13例,医源性损伤4例。伤后直接送至我院35例,其他医院外科处理后转至我院9例。

二、诊断和治疗

伤后出现腹痛40例,便血12例,发热7例。直接送入我院的35例中,休克14例,腹膜刺激征27例,直肠指诊扪及直肠裂口者5例,4例会阴部皮肤撕脱伤可见伤口。腹腔穿刺有不凝血15例。4例摄腹部立位平片,34例行腹部64排CT。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行修补后近端肠道造口7例,包括回肠造口4例,乙状结肠造口3例,其中1例结肠脾曲刀刺伤漏诊2个月后确诊结肠脾曲瘘行近端造口;损伤修补后外置3例;Ⅰ期修补30例,其中4例乙状结肠修补后腹膜外外置加负压封闭引流;切除损伤肠段后Ⅰ期吻合3例。结果早期确诊41例,伴腹腔内出血15例,失血性休克12例。结肠及腹膜内直肠损伤38例,腹膜外直肠损伤6例;全部病例结直肠损伤AIS2005评分2~5分,平均2.9分。多发伤15例,ISS评分10~43分,平均22.13分;包括颅脑损伤6例次、血气胸8例次、四肢骨折8例次,骨盆骨折6例次,皮肤撕脱伤8例次。腹盆腔多脏器损伤15例,包括空肠损伤4例次,胰腺损伤3例次,脾破裂5例次,膀胱破裂3例次,阴道撕裂伤3例次。延误诊断3例,其中1例外院肠镜检查后逐渐腹痛,颈部有皮下气肿,发热1天后转入,术中诊断为乙状结肠系膜缘穿孔;1例院外安置直肠吻合口支架后持续腹痛,低度发热,7天后转入我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穿孔;1例外院转运来的患者结肠脾曲刀刺伤后7天转入我院,持续发热,2个月后伤口流出粪便确诊。

直接送至我院患者伤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为0.75~8小时,平均2.47小时。其他损伤的手术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2例,胸腔闭式引流术4例,空肠修补4例,胰腺尾部切除2例,脾切除5例,膀胱修补3例,骨盆外固定架固定3例,四肢骨折内外固定8例。治愈43例,1例因严重骨盆碾压伤、失血性休克死亡;7例造口,6例3~6个月后还纳,1例拒绝还纳,其中1例结肠脾曲刀刺伤漏诊15天后发生肺梗塞,经溶栓、抗凝等治疗治愈;3例外置有1例转为造口,2例10天后还纳;33例Ⅰ期手术者发生并发症5例(15%),1例7天后发生结肠修补处瘘,经近端回肠去功能性造口治愈;低位小肠梗阻、造口黏膜坏死各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腹腔内脓肿2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三、讨论

结直肠损伤尚无公认的分类方法,现多结合致伤机制和后果分为钝性伤和穿透伤。钝性伤指壁层腹膜完整的结直肠损伤,本组27例,主要包括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穿透伤指壁层腹膜破裂的结直肠损伤,本组13例,主要包括火器伤、刀刺伤和坠落后铁钎戳伤等。另4例为医源性损伤。AIS2005是结直肠等脏器损伤公认的解剖评分方法,结直肠损伤评分2~5分,其中结肠损伤最高为4分,指结肠广泛撕脱伤,伴组织缺损、横断或血供障碍;直肠同样情况则为5分,主要因为伴随损伤更严重,可导致永久性造口,处理更为困难等。本组AIS评分平均2.9分,1例直肠下段、肛管毁损伤及会阴皮肤撕脱伤为5分。

1诊断

结直肠损伤绝大多数在剖腹术中发现,有时仍有一定困难。主要应注意:(1)正确把握剖腹探查指征。由于结肠内容物对腹膜无剧烈化学刺激,扩散慢,故早期症状局限而隐蔽;至腹腔或严重腹膜后感染出现时,诊断则较容易,但已丧失早期治疗的机会。我们主要根据腹腔内积血(CT或腹腔穿刺结果)、腹膜刺激征、结直肠损伤的直接证据(便血、膈下游离气体或有直肠伤口)等,本组直接送至我院的35例均早期确诊,但有3例在外院延误手术时机,肠镜检查后出现颈部皮下气肿是系膜缘肠壁破裂的特有表现,应尽早剖腹探查;另1例直肠吻合口下狭窄在其他医院内科安置支架后即有腹痛,但未重视,转到我院摄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而确诊。(2)剖腹术中应彻底探查。本组及时剖腹探查的41例(含外院手术的7例)中,仅1例左胸壁腋中线、第8肋间刀刺伤的患者在外院剖腹,术中发现为膈肌穿透、胰尾裂伤、结肠系膜破裂出血、腹膜后血肿,分别处理并安置胸腹腔引流管,术后3天拔出胸腹腔引流管,但术后2天起体温即达39℃,持续1月余,转来我院后经上消化道碘水造影、CT及超声等反复检查,未发现膈下积液等异常,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持续脓毒血症,15天后发生肺梗塞,直至2个月后才于胸壁伤口流出粪便而确诊,教训深刻,分析原因伤后剖腹探查时虽然认识到结肠系膜损伤,但未发现结肠脾曲的损伤,且术后引流管拔除过早,导致术后即有高热,故剖腹术中应强调全面、有序地探查全结肠,尤其要注意探查腹膜后、结肠系膜缘、脾曲和肝曲等隐匿部位,要充分考虑伤道、弹道轨迹的各种可能,对全部肠道探查两次是安全

的方法,以免因漏诊而产生灾难性后果。

2治疗

结直肠损伤属严重创伤,早期因出血、后期因腹腔内严重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故患者到达急诊室应按高级生命支持程序评价,确保气道控制、呼吸和循环功能维持。在手术中,首先控制出血,本组1例骨盆碾压伤,入院后直接送至手术室,在伤后35分钟手术,但终因伤情严重、失血过多而死亡,最终直肠毁损伤未作任何处理。

除腹膜外直肠黏膜层损伤外,结直肠损伤均应急诊手术处理,本组43例均手术治疗。结直肠损伤的手术可分为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两类。裂伤超过50%周径、节段性肠壁缺损或系膜去血管等AIS评分在3分以上者通常采用分期手术,本组14例。Ⅱ期手术的方式包括近端改道的切除术、修补或切除吻合后的近侧肠道造口、损伤修补处外置术和损伤处直接外置等。本组行造口和外置分别有7例。虽然结肠损伤已不再常规造口,但我们认为其仍是结肠损伤的重要处理方式,主要适用于:(1)结直肠AIS3分以上者;(2)直肠腹膜外损伤者,或合并会阴部皮肤撕脱伤者;(3)伤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过长,形成粪便性腹膜炎者;(4)严重创伤,为避免病人进入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死亡三角,采用损害控制外科策略者等。但要避免转流造口手术率高的问题,后者主要见于处理结直肠损伤经验少、非结直肠外科和创伤外科医师中。损伤结肠外置术是Ⅰ期修补和改道手术的结合。但腹壁外外置约21%~50%外置肠襻转变为造口,远远高于临床上期修补后肠瘘的发生率,可能因素包括外置肠道干燥、肠腔曲折、静脉回流障碍和提出腹壁存在张力等。

肠壁挫伤、血肿,或裂伤<50%周径者,即AIS评分为2~3分者在清创后通常Ⅰ期修补。本组36例AIS评分为2~3分者中30例采用Ⅰ期修补。多数学者主张对所有结肠非毁损伤性损伤无选择地行Ⅰ期手术。但结直肠损伤行Ⅰ期手术是建立在伤后迅速送入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行确定性手术的基础上,本组未采用Ⅰ期手术的6例主要就是因为救治较晚,已出现明显感染(腹膜炎或腹膜后感染),全身处于高代谢状态。为避免外置后高的造口率和Ⅱ期手术,又最大限度降低修补处漏发生后腹膜炎的危险,我们提出“腹膜外外置”的概念,即利用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位于侧腹壁,其前方、外侧、后方修补处可用侧腹膜将其置于腹膜外,即使发生漏也可避免腹膜炎的发生,提高非手术治疗治愈的机会,本组4例乙状结肠损伤Ⅰ期修补后采用本法,同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进一步提高了伤口愈合的机会。

结直肠损伤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伤口感染、腹腔内脓肿、吻合口或修补处漏等,总并发症率可高达61%。避免感染并发症的主要策略包括:(1)尽可能缩短受伤到手术的时间,结直肠损伤虽然少有因大出血早期致死者,但延后手术可增加感染的机会,故同控制出血一样应尽早手术控制污染,本组伤后确定性手术时间平均2.5小时,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2)尽早应用广谱抗生素;(3)腹腔内大量液体冲洗,对于粪便污染的处理方法只能是稀释,不能满足于冲洗水清亮,而应有将细菌数量降到最少的意识;(4)合理选择引流。Ⅰ期或Ⅱ期手术方式不影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并发症率为13%,其中1例因直肠支架导致乙状结肠破裂者手术时但已是晚期腹膜炎,且腹腔内破裂口因支架支撑、组织水肿等无法修补,也无法置于腹膜外,只能冲洗后留置双腔引流,但之后仍然并发盆腔脓肿,处理困难。

【参考文献】

[1]WooK,WilsonMT,KilleenK.etal.Adaptingtothechangingparadigmofmanagementofcoloninjuries[J].AmJSurg,2007,194(6):746-749.

[2]WilliamsMD,WattsD,FakhryS.Coloninjuryafterbluntabdominaltrauma:resultsoftheEASTMultiInstitutionalHollowViscusInjuryStudy[J].JTrauma,.2003,55(5):906-912.

[3]TzovarasG,HatzitheofilouC.Newtrendsinthemanagementofcolonictrauma[J].IntJCareInjured,2005,36(9):1011-1015.

[4]NavsariaPH,EduS,NicolAJ.Civilianextraperitonealrectalgunshotwounds:surgicalmanagementmadesimpler[J].WorldJSurg,2007,31(6):1345-1351.

[5]张连阳.重视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细节[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2):1-3.

直肠损伤范文篇2

闭合性直肠损伤在外科中并非少见[1,2]。近期由于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等因素导致闭合性直肠损伤发病率增高[3]。此类患者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在诊治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32岁;受伤至接受治疗时间30min~20h。致伤原因见表1。表1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致伤原因(略)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伤后出现便血或滴血,肛门下坠感,会阴部胀痛,腹膜炎体征,腹痛进行性加重,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者均应怀疑有直肠损伤可能。直肠指检不一定能触及裂口,指套可有血迹[4]。辅助检查可采用腹穿,超声,X线摄片,CT,纤维结肠镜,肛门镜,诊断性腹腔灌洗,剖腹探查,腹腔镜探查。包括一系列的化验也有助于诊断。本组直肠下段损伤22例,直肠上段损伤36例,直肠全层破裂41例,复合伤19例。合并膀胱损伤7例,小肠损伤5例,颅脑外伤5例,骨盆骨折12例,肝破裂3例,脾破裂7例,休克13例。

1.3治疗

本组10例患者直肠出血量少,无腹部症状及体征,X线摄片无膈下游离气体,腹穿阴性,无休克表现,考虑无直肠全层破裂予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其中1例因病情加重转手术治疗。5例肛门镜下发现破口,出血量大,探查破口未穿透直肠全层,即行经肛直肠修补术。急诊剖腹探查43例,27例直肠破裂行Ⅰ期缝合修补术、5例部分肠管切除Ⅰ期结肠-直肠吻合、4例部分肠管切除加乙状结肠造瘘Ⅱ期吻合[5,6],1例直肠癌术中见肿瘤无法切除乙状结肠永久造瘘、6例修补加乙状结肠造瘘Ⅱ期吻合。

2结果

56例治愈,2例死于严重复合伤。

3讨论

近期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增多,重要因素是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致伤。直肠有其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局部血供丰富,损伤引起出血量大,不易控制。直肠内容物含大量细菌,一旦污染可致严重感染。直肠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终生的痛苦。故必须足够的重视,尽快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详尽的病史采集和细致的体检以及严密的不间断的临床观察是获得准确诊断的根本保证。腹穿,超声,X线摄片,CT,纤维结肠镜,肛门镜,诊断性腹腔灌洗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综合评估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复合伤、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仍须不间断的密切观察[7,8],及时更正治疗方案,原则是生命第一,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某些闭合性直肠损伤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医源性损伤[9]。在肠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前,作完善的肠道准备。本组3例均发生于处理宽蒂息肉时,套扎太深引起肠壁穿孔,因此在处理宽蒂息肉时不宜套扎过深、过大,避免将肠壁当成息肉蒂。术后应严密观察。灌肠时亦可能引起直肠损伤,一个病例是由于抗生素过敏引起直肠黏膜水肿,灌肠管壁质地较硬,插入肛门后即有少量出血,未停止操作继续灌肠引起直肠穿孔。中药灌肠减肥曾一度较为流行,由于操作人员不够专业,灌肠液量大、压力高、反复多次也能引起直肠损伤,建议肥胖患者避免采用这种减肥方式。消痔灵注射治疗痔疮,应采用正确的方法,适当的浓度、剂量、准确的部位和解剖层面。一旦发现破裂迅速修补,切不可延误时机带来更严重后果。医源性直肠损伤是操作不当、术前评估不足引起。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直肠黏膜本身的病变,既往的手术史和机体的状态、耐受性。将医源性损伤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本组4例筷子刺入肛门致伤是由于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自己或指使他人用筷子插入肛门企图掏出大便以致直肠损伤。各种异物刺入肛门致伤,多见于同性恋、性虐待行为、自虐行为。遇到可疑为吸毒者,同性恋者或有自伤倾向者,询问病史时应回避家属和其他人员,与患者单独交流,说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不配合的严重后果。并且进行仔细的体检和辅助检查,尽量找出详细直接的病因。总之,闭合性直肠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处理较为困难且并发症多,操作时应保持足够的谨慎。

【参考文献】

1范先伟.结肠—直肠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113例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0(11):351~352.

2邹景平,周学伟,孙万日.闭合性直肠破裂12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5):397~398.

直肠损伤范文篇3

关键词:肛管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肛管直肠具有特殊解剖生理功能,受伤后伤情复杂,常伴有骨盆骨折、泌尿系统损伤等。肛管直肠损伤平时并不多见,其发生率约占腹部损伤的0.5%~5.5%。如果诊断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感染并发症,死亡率达5.7%~16.7%,并发症发生率达28.6%~75%[1]。现结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资料就其诊治作一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肛管直肠损伤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6~56岁,平均3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5~46h,平均5.6h。损伤原因:摔倒时被异物从肛门插伤10例,车祸伤6例,异物伤3例,产伤6例,机器撕拉伤2例,牛角顶伤3例,医源性损伤2例。损伤部位: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4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损伤9例,肛门直肠同时损伤11例,肛门损伤8例。

1.2临床表现本组表现为肛门流血19例,肛门、阴道及其周围皮肤撕裂出血11例,大便困难10例,腹痛2例,髋部以下肢体撕裂伤1例,排尿困难4例。并发伤13例,占40.6%,常多发伤,其中阴道损伤9例,泌尿系统损伤7例,骨折3例,休克2例。

1.3治疗3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直肠损伤修补粪便转流性结肠造口6例,Ⅰ期行直肠损伤修补骶前引流6例,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会阴部引流6例,单纯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14例。并发伤同时处理。

1.4结果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5.6%(5/32),包括腹部切口感染,肛周伤口感染,外伤性肛门口狭窄,泌尿系感染。

2讨论

菌含量多,肛门直肠周围间隙丰富,一旦损伤,局部污染严重,极易发生感染和扩散,死亡率达5.7%~16.7%[1]。

2.1诊断开放性的肛管直肠损伤,根据外伤史及伤道情况诊断不难。但对闭合性损伤且肛门外部无伤口者早期临床表现常被其它脏器损伤症状所掩盖,易延误诊断。文献报道,延误诊断率达50%[2]。作者体会下列几点有助于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1)重视下腹部、会阴部外伤史,并对伤道、力度的情况作综合分析。肛管直肠损伤,常有钝器或锐器从下腹部、会阴部、肛门或臀部撞击或剌入肛管或直肠,伤道组织损伤严重,伤情复杂,常表现伤口出血,有粪便流出或漏尿,肛门出血溢尿,阴道有粪便流出。(2)腹部挤压伤伴有骨盆骨折,出现下腹部及肛周放射痛者。(3)作全面的体格检查,疑有肛管直肠损伤者,常规肛门直肠指检,指套有血污或摸到伤口,或行直肠镜检常能发现损伤的部位或范围。Burch等[3]报道,直肠损伤肛门出血指诊阳性率80%,直肠镜检查阳性率88%;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者有腹膜炎,腹穿抽出粪便或血性液时有助于诊断。(4)X线检查了解直肠有无异物、膈下游离气体、骨盆骨折等。肛管直肠损伤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常见休克、大出血,骨盆或下肢骨折,泌尿道、阴道、腹腔脏器和胸部等损伤,本组合并伤发生率40.6%(13/32),

2.2治疗肛管直肠损伤常合并其它脏器伤及创伤性、出血性休克。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积极抗休克治疗,优先处理严重合并伤,如颅脑损伤,心肺损伤,肝脾破裂、骨折等。肛管直肠损伤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早期清创修补、远端直肠冲洗、粪便转流与局部引流[2]。肛门直肠损伤较轻,能清创修补的尽量修补,行一期缝合,多可取得满意效果。若合并腹内其它脏器损伤,或伴骨盆骨折,膀胱破裂等盆腔脏器损伤时,处理合并伤的同时应行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公务员之家

2.2.1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损伤范围不大者,可经腹部行Ⅰ期直肠破裂修补,我们经肛门直肠腔内置一条内径>1.3cm的胸管到修补口上5~10cm处作肠腔内引流,具有结肠“造口”作用,防止损伤段肠腔内压升高,减少瘘的发生。但需注意:①选择伤后入院时间<8h,无休克,肠管血运良好、无张力者;②年龄60岁以下;③腹腔污染较轻,合并腹内脏器损伤不严重。对损伤范围大,不符合以上条件者,需加行近端结肠造口。本组中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4例,2例行一期修补,经肛门直肠腔内置管引流和骶前引流术;2例伤情复杂,行直肠破损修补、结肠造口及骶前置管引流术,3个月关闭造口,均无并发症。

2.2.2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损伤轻者可经肛门或经腹切口盆骶腹膜行损伤部位修补,操作困难时不必勉强修补,可行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破损多可自行愈合。重者,应同时经腹和会阴部探查,经腹有利于探查其它内脏器官,清除盆腔血肿、粪便和行结肠造口,清创修补直肠;经会阴切口清除直肠周围积血、粪便和异物,修补损伤肠管和局部引流。本组中有6例损伤程度较轻者经肛门行直肠裂伤修补,无并发症,另3例伤情严重者加行结肠造口,术后仍有1例发生肛周伤口感染并发症。

2.2.3肛门损伤如伤口小,无直肠周围间隙污染者,可单纯行清创缝合;污染严重应加行引流术。单纯肛门括约肌断裂,可用吸收线分层一期缝合修补,放置引流;如损伤污染严重或感染者,应行清创引流及结肠造口,待二期手术修补。本组有8例,行肛门及其周围组织裂伤清创缝合,其中2例加行引流,结肠造口1例。术后发生外伤性肛门狭窄1例。

2.2.4肛门直肠同时损伤损伤程度较轻行清创缝合;如损伤及污染较严重或并发感染,行清创、引流及结肠造口,尽量保留肛管直肠,待二期手术;估计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则行Miles手术。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5.

直肠损伤范文篇4

关键词:肛管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肛管直肠具有特殊解剖生理功能,受伤后伤情复杂,常伴有骨盆骨折、泌尿系统损伤等。肛管直肠损伤平时并不多见,其发生率约占腹部损伤的0.5%~5.5%。如果诊断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感染并发症,死亡率达5.7%~16.7%,并发症发生率达28.6%~75%[1]。现结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资料就其诊治作一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肛管直肠损伤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6~56岁,平均3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5~46h,平均5.6h。损伤原因:摔倒时被异物从肛门插伤10例,车祸伤6例,异物伤3例,产伤6例,机器撕拉伤2例,牛角顶伤3例,医源性损伤2例。损伤部位: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4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损伤9例,肛门直肠同时损伤11例,肛门损伤8例。

1.2临床表现本组表现为肛门流血19例,肛门、阴道及其周围皮肤撕裂出血11例,大便困难10例,腹痛2例,髋部以下肢体撕裂伤1例,排尿困难4例。并发伤13例,占40.6%,常多发伤,其中阴道损伤9例,泌尿系统损伤7例,骨折3例,休克2例。

1.3治疗3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直肠损伤修补粪便转流性结肠造口6例,Ⅰ期行直肠损伤修补骶前引流6例,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会阴部引流6例,单纯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14例。并发伤同时处理。

1.4结果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5.6%(5/32),包括腹部切口感染,肛周伤口感染,外伤性肛门口狭窄,泌尿系感染。

2讨论

肛门直肠腔内容物为粪便,细菌含量多,肛门直肠周围间隙丰富,一旦损伤,局部污染严重,极易发生感染和扩散,死亡率达5.7%~16.7%[1]。

2.1诊断开放性的肛管直肠损伤,根据外伤史及伤道情况诊断不难。但对闭合性损伤且肛门外部无伤口者早期临床表现常被其它脏器损伤症状所掩盖,易延误诊断。文献报道,延误诊断率达50%[2]。作者体会下列几点有助于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1)重视下腹部、会阴部外伤史,并对伤道、力度的情况作综合分析。肛管直肠损伤,常有钝器或锐器从下腹部、会阴部、肛门或臀部撞击或剌入肛管或直肠,伤道组织损伤严重,伤情复杂,常表现伤口出血,有粪便流出或漏尿,肛门出血溢尿,阴道有粪便流出。(2)腹部挤压伤伴有骨盆骨折,出现下腹部及肛周放射痛者。(3)作全面的体格检查,疑有肛管直肠损伤者,常规肛门直肠指检,指套有血污或摸到伤口,或行直肠镜检常能发现损伤的部位或范围。Burch等[3]报道,直肠损伤肛门出血指诊阳性率80%,直肠镜检查阳性率88%;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者有腹膜炎,腹穿抽出粪便或血性液时有助于诊断。(4)X线检查了解直肠有无异物、膈下游离气体、骨盆骨折等。肛管直肠损伤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常见休克、大出血,骨盆或下肢骨折,泌尿道、阴道、腹腔脏器和胸部等损伤,本组合并伤发生率40.6%(13/32),

2.2治疗肛管直肠损伤常合并其它脏器伤及创伤性、出血性休克。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积极抗休克治疗,优先处理严重合并伤,如颅脑损伤,心肺损伤,肝脾破裂、骨折等。肛管直肠损伤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早期清创修补、远端直肠冲洗、粪便转流与局部引流[2]。肛门直肠损伤较轻,能清创修补的尽量修补,行一期缝合,多可取得满意效果。若合并腹内其它脏器损伤,或伴骨盆骨折,膀胱破裂等盆腔脏器损伤时,处理合并伤的同时应行结肠造口,转流粪便。

2.2.1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损伤范围不大者,可经腹部行Ⅰ期直肠破裂修补,我们经肛门直肠腔内置一条内径>1.3cm的胸管到修补口上5~10cm处作肠腔内引流,具有结肠“造口”作用,防止损伤段肠腔内压升高,减少瘘的发生。但需注意:①选择伤后入院时间<8h,无休克,肠管血运良好、无张力者;②年龄60岁以下;③腹腔污染较轻,合并腹内脏器损伤不严重。对损伤范围大,不符合以上条件者,需加行近端结肠造口。本组中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4例,2例行一期修补,经肛门直肠腔内置管引流和骶前引流术;2例伤情复杂,行直肠破损修补、结肠造口及骶前置管引流术,3个月关闭造口,均无并发症。

2.2.2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损伤轻者可经肛门或经腹切口盆骶腹膜行损伤部位修补,操作困难时不必勉强修补,可行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破损多可自行愈合。重者,应同时经腹和会阴部探查,经腹有利于探查其它内脏器官,清除盆腔血肿、粪便和行结肠造口,清创修补直肠;经会阴切口清除直肠周围积血、粪便和异物,修补损伤肠管和局部引流。本组中有6例损伤程度较轻者经肛门行直肠裂伤修补,无并发症,另3例伤情严重者加行结肠造口,术后仍有1例发生肛周伤口感染并发症。

2.2.3肛门损伤如伤口小,无直肠周围间隙污染者,可单纯行清创缝合;污染严重应加行引流术。单纯肛门括约肌断裂,可用吸收线分层一期缝合修补,放置引流;如损伤污染严重或感染者,应行清创引流及结肠造口,待二期手术修补。本组有8例,行肛门及其周围组织裂伤清创缝合,其中2例加行引流,结肠造口1例。术后发生外伤性肛门狭窄1例。

2.2.4肛门直肠同时损伤损伤程度较轻行清创缝合;如损伤及污染较严重或并发感染,行清创、引流及结肠造口,尽量保留肛管直肠,待二期手术;估计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则行Miles手术。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5.

直肠损伤范文篇5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以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更新,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提高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较多。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年龄27~45岁,平均35岁。均已婚已育,曾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2例,有生育要求12例,既往有下腹手术史12例,包括剖宫产2例,输卵管结扎术8例,其他2例。子宫大小平均7.5周(4~12周),前壁18例,后壁20例,前后壁均有肌瘤6例;单个肌瘤24例、多个12例,肌瘤大小平均直径4.6cm(0.5~10cm)。选择标准:(1)要求保留子宫者;(2)子宫活动好,无明显盆腔粘连;(3)子宫<14孕周,肌瘤最大直径<10cm;(4)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等生殖道恶性肿瘤。

1.2手术方法

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臀部超出手术台10cm,导尿排空膀胱,宫颈钳钳夹宫颈并牵引,用1:15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入阴道前、后穹隆,膀胱阴道间隙,膀胱宫颈间隙,以及宫颈直肠间隙,(高血压患者用催产素稀释液)。以前壁肌瘤为例,在宫颈前方膀胱横沟上0.5cm处横形切开阴道黏膜深达宫颈筋膜,并向两侧延长切口至3~9点。提起前壁黏膜切缘紧贴宫颈筋膜向上分离子宫膀胱间隙达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暴露子宫前腹膜返折剪开,在腹膜切缘中点缝线作为标志。从阴道前穹隆翻出子宫,暴露肌瘤,用垂体后叶素10U注射子宫肌层,纵形切开子宫壁达瘤体组织,使瘤体与肌壁间界线清楚,用肌瘤剥离器进行钝性剥离剔出肌瘤。较大肌瘤经阴道切除较困难,则可一边剥离一边锲形切除,分块经阴道取出,然后完全剥出肌瘤。用手指仔细触摸检查宫体肌层是否有其他肌瘤一并切除。修剪瘤腔后,用1-0可吸收线,自基底部进行缝合,闭合瘤窝,再连续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切口,复查切口不出血将子宫送回盆腔。2-0可吸收线从两侧开始向中间连续缝合子宫前筋膜及阴道穹隆黏膜切口,放置引流管。肌瘤位于子宫后壁者,选择阴道后穹隆切口,切开阴道黏膜后分离宫颈直肠间隙达直肠返折腹膜,剪开腹膜进盆腔,肌瘤剔除方法同前。若子宫前、后壁均有肌瘤则需作2个切口,手术操作同前。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膀胱、直肠损伤。剔除肌瘤59枚(平均1~6枚/例),较B超检查多8枚,其中单发肌瘤22例、多发14例,肌瘤直径1.5~10cm,子宫前壁肌瘤18例,后壁20例,阴道前穹隆切口18例,后穹隆切口19例;手术时间35~85min;术中出血量20~160ml。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肌瘤大小、数目及位置有关,肌瘤大,数量多,位置靠上者,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反之则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d;术后病率2.8%;术后住院时间4~6d。36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患者月经正常,切口愈合佳,性生活如术前,常规B超、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妇女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子宫肌瘤患者要求保留子宫的比例不断上升。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法已由传统的经腹途径发展为三种: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剔除子宫肌瘤存在腹部瘢痕,切口大、恢复慢的缺点;而腹腔镜手术费用高、技术要求高、出血相对多、缝合困难、且对肌壁间肌瘤不能用手触摸而不能发现,有复发率高的缺点。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比较,具有直视下进行手术,手术操作更精确、快捷、缝合止血更彻底、可靠,切口小,剔除肌瘤彻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切口疼痛轻,腹壁无瘢痕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欢迎。

本组36例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术均成功,剔除肌瘤59枚,较术前B超检查51枚多8枚,说明直视下用手指触摸发现肌壁间小肌瘤,具有比腹腔镜肌瘤剔除更彻底,复发少的特点。手术时间35~85min,平均出血量20~160ml;肛门排气1.3d,留置导尿24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5d,平均住院4.9d,实际证明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术是可行的。

成功实施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需注意以下的问题:(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14孕周肌瘤最大直径<10cm要求保留子宫者,子宫活动好,无明显盆腔粘连。术前要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等生殖道恶性肿瘤。盆腔严重粘连导致子宫固定是手术禁忌证[1]。(2)肌瘤定位准确:术前B超定位决定手术的途径。(3)手术风险的评估:术者必须要有丰富的阴式手术的基础,熟练的技巧,掌握子宫与周围脏器的解剖特点,正确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宫颈直肠间隙,防止直肠或膀胱的损伤。(4)良好的麻醉配合:作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使盆底肌肉完全松弛,盆腔组织器官松弛,易牵拉,肛门松弛容易拉钩显露,子宫较易翻出,是最理想的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直肠损伤范文篇6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以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更新,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提高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较多。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年龄27~45岁,平均35岁。均已婚已育,曾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2例,有生育要求12例,既往有下腹手术史12例,包括剖宫产2例,输卵管结扎术8例,其他2例。子宫大小平均7.5周(4~12周),前壁18例,后壁20例,前后壁均有肌瘤6例;单个肌瘤24例、多个12例,肌瘤大小平均直径4.6cm(0.5~10cm)。选择标准:(1)要求保留子宫者;(2)子宫活动好,无明显盆腔粘连;(3)子宫<14孕周,肌瘤最大直径<10cm;(4)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等生殖道恶性肿瘤。

1.2手术方法

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臀部超出手术台10cm,导尿排空膀胱,宫颈钳钳夹宫颈并牵引,用1:15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入阴道前、后穹隆,膀胱阴道间隙,膀胱宫颈间隙,以及宫颈直肠间隙,(高血压患者用催产素稀释液)。以前壁肌瘤为例,在宫颈前方膀胱横沟上0.5cm处横形切开阴道黏膜深达宫颈筋膜,并向两侧延长切口至3~9点。提起前壁黏膜切缘紧贴宫颈筋膜向上分离子宫膀胱间隙达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暴露子宫前腹膜返折剪开,在腹膜切缘中点缝线作为标志。从阴道前穹隆翻出子宫,暴露肌瘤,用垂体后叶素10U注射子宫肌层,纵形切开子宫壁达瘤体组织,使瘤体与肌壁间界线清楚,用肌瘤剥离器进行钝性剥离剔出肌瘤。较大肌瘤经阴道切除较困难,则可一边剥离一边锲形切除,分块经阴道取出,然后完全剥出肌瘤。用手指仔细触摸检查宫体肌层是否有其他肌瘤一并切除。修剪瘤腔后,用1-0可吸收线,自基底部进行缝合,闭合瘤窝,再连续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切口,复查切口不出血将子宫送回盆腔。2-0可吸收线从两侧开始向中间连续缝合子宫前筋膜及阴道穹隆黏膜切口,放置引流管。肌瘤位于子宫后壁者,选择阴道后穹隆切口,切开阴道黏膜后分离宫颈直肠间隙达直肠返折腹膜,剪开腹膜进盆腔,肌瘤剔除方法同前。若子宫前、后壁均有肌瘤则需作2个切口,手术操作同前。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膀胱、直肠损伤。剔除肌瘤59枚(平均1~6枚/例),较B超检查多8枚,其中单发肌瘤22例、多发14例,肌瘤直径1.5~10cm,子宫前壁肌瘤18例,后壁20例,阴道前穹隆切口18例,后穹隆切口19例;手术时间35~85min;术中出血量20~160ml。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肌瘤大小、数目及位置有关,肌瘤大,数量多,位置靠上者,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反之则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d;术后病率2.8%;术后住院时间4~6d。36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患者月经正常,切口愈合佳,性生活如术前,常规B超、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妇女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子宫肌瘤患者要求保留子宫的比例不断上升。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法已由传统的经腹途径发展为三种: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剔除子宫肌瘤存在腹部瘢痕,切口大、恢复慢的缺点;而腹腔镜手术费用高、技术要求高、出血相对多、缝合困难、且对肌壁间肌瘤不能用手触摸而不能发现,有复发率高的缺点。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比较,具有直视下进行手术,手术操作更精确、快捷、缝合止血更彻底、可靠,切口小,剔除肌瘤彻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切口疼痛轻,腹壁无瘢痕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欢迎。

本组36例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术均成功,剔除肌瘤59枚,较术前B超检查51枚多8枚,说明直视下用手指触摸发现肌壁间小肌瘤,具有比腹腔镜肌瘤剔除更彻底,复发少的特点。手术时间35~85min,平均出血量20~160ml;肛门排气1.3d,留置导尿24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5d,平均住院4.9d,实际证明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术是可行的。

成功实施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需注意以下的问题:(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14孕周肌瘤最大直径<10cm要求保留子宫者,子宫活动好,无明显盆腔粘连。术前要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等生殖道恶性肿瘤。盆腔严重粘连导致子宫固定是手术禁忌证[1]。(2)肌瘤定位准确:术前B超定位决定手术的途径。(3)手术风险的评估:术者必须要有丰富的阴式手术的基础,熟练的技巧,掌握子宫与周围脏器的解剖特点,正确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宫颈直肠间隙,防止直肠或膀胱的损伤。(4)良好的麻醉配合:作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使盆底肌肉完全松弛,盆腔组织器官松弛,易牵拉,肛门松弛容易拉钩显露,子宫较易翻出,是最理想的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