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3:49:43

直肠范文篇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2岁。5年前出现大便时肛门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至肛内。5年来逐渐加重,肿物脱出增大,有时需用手推送方能还至肛内,并伴有少量大便带血,至笔者所在医院就诊。门诊诊断:(1)直肠脱垂(Ⅲ度);(2)息肉病待查。入院查体:下蹲位行排便动作后可见一类圆锥状肿物脱出,色暗红,布满粘液,脱出部分肠管可见约50枚息肉样肿物增生。站立后肿物可完全回至肛内,肛门口自然闭合。常规检查,并安排肠镜。肠镜提示:顺利抵达盲肠,所见结肠黏膜光滑,未见充血及肿物增生。退镜见距肛门约10cm以下息肉样改变,质地脆,易出血。息肉病理提示:炎性改变。入院诊断:直肠脱垂并发直肠多发炎性息肉。

2治疗

2.1息肉分布区域直肠黏膜结扎术目测,沿直肠纵轴方向及息肉分布位置将脱出段直肠大体上分为3个纵形欲手术区域,原则为最大限度的使息肉位于一直线上。因息肉质脆,触之极易脱落并广泛渗血,电凝止血困难,故尽量避免夹持息肉,从距齿线1.5cm处开始向近端纵形夹持松弛的直肠黏膜,带少量肌层,长度6~7cm,并确保有足够多的息肉组织在内。邻线交叉间断缝合。去除钳上组织,残端渗血用电刀烧灼。同法处理另外两个区域,最终形成三个大体纵形结扎带。结扎带之间残留少量息肉分别缝扎后电刀烧灼。

2.2三间隙注射术重新消毒,更换无菌巾。在截石位3点处距肛缘1.5cm处用7.5腰穿针做皮下穿刺,经肛门括约肌至肛提肌,穿过肛提肌有落空感时,即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用左食指深入直肠壶腹触摸针尖部位,证实针体位于直肠壁外而未穿透直肠时,再将腰穿针全部刺入,准确定位后边退针边推入1:1消痔灵或50%葡萄糖注射液,使药液成扇形分布,一侧总药量为15~20ml。同法处理右侧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注射;于尾骨与肛缘中点进针,沿骶骨曲进入约6~7cm,注药10~15ml。

2.3肛门环缩术3或9点位肛缘外1~2cm处切开皮肤,引入7号丝线,在皮下层括约肌外侧环形一周。按术前测算的肛门松弛程度决定缩小的范围,以食指能轻松通过为准,结扎线结推入皮下,缝合切口。

2.4术后处理及随访流质饮食并控便3d后改正常饮食,1周内尽量卧床,常规预防感染,并结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每日肛门换药,7d拆线出院。院外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3个月及6个月复诊未再脱出,同时6个月肠镜检查未见结直肠息肉病变。

3讨论

3.1详问病史,严格检查,明确诊断,确立术式临床上直肠多发息肉多见于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等,直肠脱垂并发者较少见。其性质可为假性息肉、癌性息肉、炎性息肉。病性不同,其治疗手段也不同。因炎症性肠病引起者,其发病规律有从远端向近端蔓延的特征,治疗侧重点在原发疾病而非息肉的治疗,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必要时行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家族性息肉病因具有高度癌变的倾向,一般选择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因长期脱出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息肉增生,原发病和息肉常需共同治疗,多选择经肛三联术或经腹切除术等。此患者初发症状为脱出,当时并无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家族中也无息肉病家族史,肠镜提示远端炎症性息肉,故可排除家族性息肉病和炎症性肠病,入院确诊为:直肠脱垂并发直肠多发炎性息肉。可选择经腹手术或经肛手术。考虑到直肠息肉局限于10cm以下肠管,并且和脱出肠管重叠,故选择创伤较小的经肛手术。

3.2个体化治疗,力求创伤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直肠脱垂合并多发息肉的治疗一般而言可采取脱垂与息肉同步治疗法或分期治疗法。若先行脱垂三联术,因息肉较多又质地脆易出血,治疗棘手,息肉可予手术后行抗炎治疗后,择期肠镜下电灼术。也可术中先于正常黏膜处行规范标准的柱状结扎术,息肉部分再一一处理。前者相对容易、风险小,但费用较高,带来二次创伤,心理负担较重;后者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瘢痕的形成,术后肛门狭窄几率增加,同时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本例患者经过术中设计,在行柱形结扎时尽量将病变息肉包含于结扎直肠黏膜内,力求一种手段解决两个问题,使残余息肉最少化。结扎时夹带少量肌层可增加结扎的牢固性,避免脆性黏膜引起滑脱,同时残余息肉行直视下结扎与电灼双重处理,避免了出血的风险。

直肠范文篇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7例,其中男52例,女45例,年龄21~84岁,平均58.1岁;右半结肠癌32例,左半结肠癌28例,直肠癌37例;中、高分化腺癌56例,低分化腺癌28例,黏液腺癌13例;DukeB期44例,C期41例,D期12例。均通过腹部X线片、CT、超声、肠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明确诊断。本组病例均于入院前1~15d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主要为腹胀、便秘、恶心、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或仅少量排气。30例入院时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

1.2治疗方法

1.2.1围手术期处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禁饮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经1~3d治疗及观察,待患者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探查。

1.2.2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97例。右半结肠癌30例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回横结肠吻合术,小肠积气积液经内减压排入游离预切的右半结肠,2例癌肿不能切除行捷径手术;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1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Hartmann手术13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27例直肠癌行Dixon术(其中9例行横结肠预防性造瘘术),10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6例(低位直肠癌、体质差、年龄大以及远处转移的患者)。

1.3结果

发生术后并发症共16例,占16.5%,其中心脏疾病3例,不易控制高血压1例,伤口液化2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伤口裂开1例,应激性溃疡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泌尿系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因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

2讨论

2.1本组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特点

(1)患者均表现出由不完全到完全性肠梗阻的亚急性发展过程,本组病例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就诊,并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中49例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

(2)术前无法进行理想的肠道准备,肠内细菌大量繁殖,增加腹腔感染机会,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3)老年患者居多,60岁以上者占59.7%(58/97),术后并发症较多。本组97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占16.5%;

(4)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分化程度较高,但分期较晚,本组患者无DukeA期,提示梗阻的发病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无关,而与肿瘤生长方式及浸润程度有关。

2.2术前准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合并症),同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争取创造更好的手术条件。由于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是一种闭袢性肠梗阻,易发生肠壁缺血坏死、穿孔、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不能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可以口服石蜡油,配以少量多次低压灌肠为主,如梗阻缓解可行限期手术,如病情加重或经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急诊手术目的是首先解除梗阻,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切除肿瘤。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肿瘤位置及局部肠道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术式选择,大家的意见较一致,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本组32例右半结肠癌有3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均未出现肠瘘;但对于左半结肠癌梗阻的术式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争议焦点是一期切除吻合还是分期手术。而采用何种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对于梗阻时间短、肠管血运基本正常、肠腔扩张不甚明显、肠壁无明显水肿增厚、无严重并发症者,行一期切除吻合较为安全[3]。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优点是住院时间短、避免多次手术和人工造口给患者带来的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4]。国内多用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由于术中对肠道进行严格灌洗,与没有梗阻的肠道术前准备具有相同的效果,并不增加切口感染率和吻合口漏,因而效果较好。此外,直肠癌在一期切除吻合的基础上可同时行横结肠预防性造口术,可明显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二次还纳时较Hartmann手术更为便捷。本组15例左半结肠癌及27例直肠癌使用以上两种方法行一期切除吻合,临床效果满意。对基础疾病多、麻醉耐受差的患者,Hartmann手术具有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较其他常用术式更适合高龄急性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5]。Hart-mann手术主要适应于肿瘤尚能根治性切除,但由于全身情况欠佳或局部肠道情况较差而不适宜一期吻合的患者。本组Hartmann手术13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进行了顺利造瘘还纳术。对于高龄、一般情况差或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放弃一期切除,仅行简单的梗阻近端双腔造口术或捷径手术解除梗阻,待全身情况好转,再行癌肿的根治性手术。其优点是一期手术简单安全,二期手术前可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及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切除和淋巴清扫也可、以进行得更加彻底;本组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6例,其中1例为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考虑其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梗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未作肿瘤切除,仅行单纯结肠造口术。对于术前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梗阻行金属支架置入,相对急诊造瘘而言,具有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因此是手术前一个较好的过渡性治疗措施,通过植入金属支架(EMS)假体解决梗阻。结肠支架植入术还可作为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术前治疗,通常内支架置入后,能够在48h内使肠腔的梗阻得到缓解,从而减少结肠内容物,减缓肠管的缺血情况,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更佳的条件,可在充分肠道准备下安全地行择期肿瘤切除[6、7]。Camunez等报道80例,放置成功70例,解除梗阻67例,仅2例发生肠穿孔,33例7d左右行择期手术,35例仅行支架放置。该法能有效解除梗阻,清洁肠道,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争取手术时机[8]。本组1例行结肠金属支架植入(肿瘤距肛门25cm),待梗阻解除及营养改善,植入术后2周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也有研究显示,金属支架置入可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结肠造口比例、缩短住院时间,而长期预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国内也有研究显示,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出院后的病死率并无差别[10]。但术前置入支架从而转为限期手术与传统的急诊手术相比,前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所以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外科手段,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

2.3并发症的预防

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16例),且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原因与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及伴有其他脏器疾病的存在有密切关系[11]。本组4例切口感染患者术前均存在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代谢紊乱;2例肺部感染患者中1例术前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气胸等呼吸道并发症。术前改善机体状况,针对性地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作用。

(1)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早期可针对肠道杆菌和厌氧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减少毒素释放,为术后早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有研究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术前肠道准备及术中必须作肠腔减压、肠腔灌洗等措施,以消除肠管扩张及肠壁水肿,改善血循环,保证一期切除吻合口的愈合,减少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积极治疗合并症:结直肠肿瘤合并梗阻的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多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这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于这类患者术前应请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制订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直肠范文篇3

关键词:结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随着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创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液体复苏和抗生素应用、伤后确定性手术处理时间缩短、麻醉技术提高等,近30余年来结直肠损伤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15%~75%)、腹膜外结直肠损伤漏诊率高、不按照循证医学证据仍过多选用转流造口手术等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收治的44例结直肠损伤的诊治情况。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性33例,女性11例;年龄3~77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11例,刀刺伤5例,肠镜检查损伤3例,直肠支架植入导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其他损伤2例。钝性伤27例,穿透伤13例,医源性损伤4例。伤后直接送至我院35例,其他医院外科处理后转至我院9例。

二、诊断和治疗

伤后出现腹痛40例,便血12例,发热7例。直接送入我院的35例中,休克14例,腹膜刺激征27例,直肠指诊扪及直肠裂口者5例,4例会阴部皮肤撕脱伤可见伤口。腹腔穿刺有不凝血15例。4例摄腹部立位平片,34例行腹部64排CT。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行修补后近端肠道造口7例,包括回肠造口4例,乙状结肠造口3例,其中1例结肠脾曲刀刺伤漏诊2个月后确诊结肠脾曲瘘行近端造口;损伤修补后外置3例;Ⅰ期修补30例,其中4例乙状结肠修补后腹膜外外置加负压封闭引流;切除损伤肠段后Ⅰ期吻合3例。结果早期确诊41例,伴腹腔内出血15例,失血性休克12例。结肠及腹膜内直肠损伤38例,腹膜外直肠损伤6例;全部病例结直肠损伤AIS2005评分2~5分,平均2.9分。多发伤15例,ISS评分10~43分,平均22.13分;包括颅脑损伤6例次、血气胸8例次、四肢骨折8例次,骨盆骨折6例次,皮肤撕脱伤8例次。腹盆腔多脏器损伤15例,包括空肠损伤4例次,胰腺损伤3例次,脾破裂5例次,膀胱破裂3例次,阴道撕裂伤3例次。延误诊断3例,其中1例外院肠镜检查后逐渐腹痛,颈部有皮下气肿,发热1天后转入,术中诊断为乙状结肠系膜缘穿孔;1例院外安置直肠吻合口支架后持续腹痛,低度发热,7天后转入我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穿孔;1例外院转运来的患者结肠脾曲刀刺伤后7天转入我院,持续发热,2个月后伤口流出粪便确诊。

直接送至我院患者伤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为0.75~8小时,平均2.47小时。其他损伤的手术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2例,胸腔闭式引流术4例,空肠修补4例,胰腺尾部切除2例,脾切除5例,膀胱修补3例,骨盆外固定架固定3例,四肢骨折内外固定8例。治愈43例,1例因严重骨盆碾压伤、失血性休克死亡;7例造口,6例3~6个月后还纳,1例拒绝还纳,其中1例结肠脾曲刀刺伤漏诊15天后发生肺梗塞,经溶栓、抗凝等治疗治愈;3例外置有1例转为造口,2例10天后还纳;33例Ⅰ期手术者发生并发症5例(15%),1例7天后发生结肠修补处瘘,经近端回肠去功能性造口治愈;低位小肠梗阻、造口黏膜坏死各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腹腔内脓肿2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三、讨论

结直肠损伤尚无公认的分类方法,现多结合致伤机制和后果分为钝性伤和穿透伤。钝性伤指壁层腹膜完整的结直肠损伤,本组27例,主要包括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穿透伤指壁层腹膜破裂的结直肠损伤,本组13例,主要包括火器伤、刀刺伤和坠落后铁钎戳伤等。另4例为医源性损伤。AIS2005是结直肠等脏器损伤公认的解剖评分方法,结直肠损伤评分2~5分,其中结肠损伤最高为4分,指结肠广泛撕脱伤,伴组织缺损、横断或血供障碍;直肠同样情况则为5分,主要因为伴随损伤更严重,可导致永久性造口,处理更为困难等。本组AIS评分平均2.9分,1例直肠下段、肛管毁损伤及会阴皮肤撕脱伤为5分。

1诊断

结直肠损伤绝大多数在剖腹术中发现,有时仍有一定困难。主要应注意:(1)正确把握剖腹探查指征。由于结肠内容物对腹膜无剧烈化学刺激,扩散慢,故早期症状局限而隐蔽;至腹腔或严重腹膜后感染出现时,诊断则较容易,但已丧失早期治疗的机会。我们主要根据腹腔内积血(CT或腹腔穿刺结果)、腹膜刺激征、结直肠损伤的直接证据(便血、膈下游离气体或有直肠伤口)等,本组直接送至我院的35例均早期确诊,但有3例在外院延误手术时机,肠镜检查后出现颈部皮下气肿是系膜缘肠壁破裂的特有表现,应尽早剖腹探查;另1例直肠吻合口下狭窄在其他医院内科安置支架后即有腹痛,但未重视,转到我院摄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而确诊。(2)剖腹术中应彻底探查。本组及时剖腹探查的41例(含外院手术的7例)中,仅1例左胸壁腋中线、第8肋间刀刺伤的患者在外院剖腹,术中发现为膈肌穿透、胰尾裂伤、结肠系膜破裂出血、腹膜后血肿,分别处理并安置胸腹腔引流管,术后3天拔出胸腹腔引流管,但术后2天起体温即达39℃,持续1月余,转来我院后经上消化道碘水造影、CT及超声等反复检查,未发现膈下积液等异常,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持续脓毒血症,15天后发生肺梗塞,直至2个月后才于胸壁伤口流出粪便而确诊,教训深刻,分析原因伤后剖腹探查时虽然认识到结肠系膜损伤,但未发现结肠脾曲的损伤,且术后引流管拔除过早,导致术后即有高热,故剖腹术中应强调全面、有序地探查全结肠,尤其要注意探查腹膜后、结肠系膜缘、脾曲和肝曲等隐匿部位,要充分考虑伤道、弹道轨迹的各种可能,对全部肠道探查两次是安全

的方法,以免因漏诊而产生灾难性后果。

2治疗

结直肠损伤属严重创伤,早期因出血、后期因腹腔内严重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故患者到达急诊室应按高级生命支持程序评价,确保气道控制、呼吸和循环功能维持。在手术中,首先控制出血,本组1例骨盆碾压伤,入院后直接送至手术室,在伤后35分钟手术,但终因伤情严重、失血过多而死亡,最终直肠毁损伤未作任何处理。

除腹膜外直肠黏膜层损伤外,结直肠损伤均应急诊手术处理,本组43例均手术治疗。结直肠损伤的手术可分为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两类。裂伤超过50%周径、节段性肠壁缺损或系膜去血管等AIS评分在3分以上者通常采用分期手术,本组14例。Ⅱ期手术的方式包括近端改道的切除术、修补或切除吻合后的近侧肠道造口、损伤修补处外置术和损伤处直接外置等。本组行造口和外置分别有7例。虽然结肠损伤已不再常规造口,但我们认为其仍是结肠损伤的重要处理方式,主要适用于:(1)结直肠AIS3分以上者;(2)直肠腹膜外损伤者,或合并会阴部皮肤撕脱伤者;(3)伤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过长,形成粪便性腹膜炎者;(4)严重创伤,为避免病人进入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死亡三角,采用损害控制外科策略者等。但要避免转流造口手术率高的问题,后者主要见于处理结直肠损伤经验少、非结直肠外科和创伤外科医师中。损伤结肠外置术是Ⅰ期修补和改道手术的结合。但腹壁外外置约21%~50%外置肠襻转变为造口,远远高于临床上期修补后肠瘘的发生率,可能因素包括外置肠道干燥、肠腔曲折、静脉回流障碍和提出腹壁存在张力等。

肠壁挫伤、血肿,或裂伤<50%周径者,即AIS评分为2~3分者在清创后通常Ⅰ期修补。本组36例AIS评分为2~3分者中30例采用Ⅰ期修补。多数学者主张对所有结肠非毁损伤性损伤无选择地行Ⅰ期手术。但结直肠损伤行Ⅰ期手术是建立在伤后迅速送入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行确定性手术的基础上,本组未采用Ⅰ期手术的6例主要就是因为救治较晚,已出现明显感染(腹膜炎或腹膜后感染),全身处于高代谢状态。为避免外置后高的造口率和Ⅱ期手术,又最大限度降低修补处漏发生后腹膜炎的危险,我们提出“腹膜外外置”的概念,即利用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位于侧腹壁,其前方、外侧、后方修补处可用侧腹膜将其置于腹膜外,即使发生漏也可避免腹膜炎的发生,提高非手术治疗治愈的机会,本组4例乙状结肠损伤Ⅰ期修补后采用本法,同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进一步提高了伤口愈合的机会。

结直肠损伤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伤口感染、腹腔内脓肿、吻合口或修补处漏等,总并发症率可高达61%。避免感染并发症的主要策略包括:(1)尽可能缩短受伤到手术的时间,结直肠损伤虽然少有因大出血早期致死者,但延后手术可增加感染的机会,故同控制出血一样应尽早手术控制污染,本组伤后确定性手术时间平均2.5小时,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2)尽早应用广谱抗生素;(3)腹腔内大量液体冲洗,对于粪便污染的处理方法只能是稀释,不能满足于冲洗水清亮,而应有将细菌数量降到最少的意识;(4)合理选择引流。Ⅰ期或Ⅱ期手术方式不影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并发症率为13%,其中1例因直肠支架导致乙状结肠破裂者手术时但已是晚期腹膜炎,且腹腔内破裂口因支架支撑、组织水肿等无法修补,也无法置于腹膜外,只能冲洗后留置双腔引流,但之后仍然并发盆腔脓肿,处理困难。

【参考文献】

[1]WooK,WilsonMT,KilleenK.etal.Adaptingtothechangingparadigmofmanagementofcoloninjuries[J].AmJSurg,2007,194(6):746-749.

[2]WilliamsMD,WattsD,FakhryS.Coloninjuryafterbluntabdominaltrauma:resultsoftheEASTMultiInstitutionalHollowViscusInjuryStudy[J].JTrauma,.2003,55(5):906-912.

[3]TzovarasG,HatzitheofilouC.Newtrendsinthemanagementofcolonictrauma[J].IntJCareInjured,2005,36(9):1011-1015.

[4]NavsariaPH,EduS,NicolAJ.Civilianextraperitonealrectalgunshotwounds:surgicalmanagementmadesimpler[J].WorldJSurg,2007,31(6):1345-1351.

[5]张连阳.重视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细节[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2):1-3.

直肠范文篇4

关键词:肛管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肛管直肠具有特殊解剖生理功能,受伤后伤情复杂,常伴有骨盆骨折、泌尿系统损伤等。肛管直肠损伤平时并不多见,其发生率约占腹部损伤的0.5%~5.5%。如果诊断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感染并发症,死亡率达5.7%~16.7%,并发症发生率达28.6%~75%[1]。现结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资料就其诊治作一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肛管直肠损伤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6~56岁,平均3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5~46h,平均5.6h。损伤原因:摔倒时被异物从肛门插伤10例,车祸伤6例,异物伤3例,产伤6例,机器撕拉伤2例,牛角顶伤3例,医源性损伤2例。损伤部位: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4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损伤9例,肛门直肠同时损伤11例,肛门损伤8例。

1.2临床表现本组表现为肛门流血19例,肛门、阴道及其周围皮肤撕裂出血11例,大便困难10例,腹痛2例,髋部以下肢体撕裂伤1例,排尿困难4例。并发伤13例,占40.6%,常多发伤,其中阴道损伤9例,泌尿系统损伤7例,骨折3例,休克2例。

1.3治疗3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直肠损伤修补粪便转流性结肠造口6例,Ⅰ期行直肠损伤修补骶前引流6例,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会阴部引流6例,单纯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14例。并发伤同时处理。

1.4结果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5.6%(5/32),包括腹部切口感染,肛周伤口感染,外伤性肛门口狭窄,泌尿系感染。

2讨论

肛门直肠腔内容物为粪便,细菌含量多,肛门直肠周围间隙丰富,一旦损伤,局部污染严重,极易发生感染和扩散,死亡率达5.7%~16.7%[1]。

2.1诊断开放性的肛管直肠损伤,根据外伤史及伤道情况诊断不难。但对闭合性损伤且肛门外部无伤口者早期临床表现常被其它脏器损伤症状所掩盖,易延误诊断。文献报道,延误诊断率达50%[2]。作者体会下列几点有助于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1)重视下腹部、会阴部外伤史,并对伤道、力度的情况作综合分析。肛管直肠损伤,常有钝器或锐器从下腹部、会阴部、肛门或臀部撞击或剌入肛管或直肠,伤道组织损伤严重,伤情复杂,常表现伤口出血,有粪便流出或漏尿,肛门出血溢尿,阴道有粪便流出。(2)腹部挤压伤伴有骨盆骨折,出现下腹部及肛周放射痛者。(3)作全面的体格检查,疑有肛管直肠损伤者,常规肛门直肠指检,指套有血污或摸到伤口,或行直肠镜检常能发现损伤的部位或范围。Burch等[3]报道,直肠损伤肛门出血指诊阳性率80%,直肠镜检查阳性率88%;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者有腹膜炎,腹穿抽出粪便或血性液时有助于诊断。(4)X线检查了解直肠有无异物、膈下游离气体、骨盆骨折等。肛管直肠损伤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常见休克、大出血,骨盆或下肢骨折,泌尿道、阴道、腹腔脏器和胸部等损伤,本组合并伤发生率40.6%(13/32),

2.2治疗肛管直肠损伤常合并其它脏器伤及创伤性、出血性休克。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积极抗休克治疗,优先处理严重合并伤,如颅脑损伤,心肺损伤,肝脾破裂、骨折等。肛管直肠损伤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早期清创修补、远端直肠冲洗、粪便转流与局部引流[2]。肛门直肠损伤较轻,能清创修补的尽量修补,行一期缝合,多可取得满意效果。若合并腹内其它脏器损伤,或伴骨盆骨折,膀胱破裂等盆腔脏器损伤时,处理合并伤的同时应行结肠造口,转流粪便。

2.2.1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损伤范围不大者,可经腹部行Ⅰ期直肠破裂修补,我们经肛门直肠腔内置一条内径>1.3cm的胸管到修补口上5~10cm处作肠腔内引流,具有结肠“造口”作用,防止损伤段肠腔内压升高,减少瘘的发生。但需注意:①选择伤后入院时间<8h,无休克,肠管血运良好、无张力者;②年龄60岁以下;③腹腔污染较轻,合并腹内脏器损伤不严重。对损伤范围大,不符合以上条件者,需加行近端结肠造口。本组中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4例,2例行一期修补,经肛门直肠腔内置管引流和骶前引流术;2例伤情复杂,行直肠破损修补、结肠造口及骶前置管引流术,3个月关闭造口,均无并发症。

2.2.2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损伤轻者可经肛门或经腹切口盆骶腹膜行损伤部位修补,操作困难时不必勉强修补,可行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破损多可自行愈合。重者,应同时经腹和会阴部探查,经腹有利于探查其它内脏器官,清除盆腔血肿、粪便和行结肠造口,清创修补直肠;经会阴切口清除直肠周围积血、粪便和异物,修补损伤肠管和局部引流。本组中有6例损伤程度较轻者经肛门行直肠裂伤修补,无并发症,另3例伤情严重者加行结肠造口,术后仍有1例发生肛周伤口感染并发症。

2.2.3肛门损伤如伤口小,无直肠周围间隙污染者,可单纯行清创缝合;污染严重应加行引流术。单纯肛门括约肌断裂,可用吸收线分层一期缝合修补,放置引流;如损伤污染严重或感染者,应行清创引流及结肠造口,待二期手术修补。本组有8例,行肛门及其周围组织裂伤清创缝合,其中2例加行引流,结肠造口1例。术后发生外伤性肛门狭窄1例。

2.2.4肛门直肠同时损伤损伤程度较轻行清创缝合;如损伤及污染较严重或并发感染,行清创、引流及结肠造口,尽量保留肛管直肠,待二期手术;估计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则行Miles手术。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5.

直肠范文篇5

闭合性直肠损伤在外科中并非少见[1,2]。近期由于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等因素导致闭合性直肠损伤发病率增高[3]。此类患者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在诊治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32岁;受伤至接受治疗时间30min~20h。致伤原因见表1。表1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致伤原因(略)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伤后出现便血或滴血,肛门下坠感,会阴部胀痛,腹膜炎体征,腹痛进行性加重,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者均应怀疑有直肠损伤可能。直肠指检不一定能触及裂口,指套可有血迹[4]。辅助检查可采用腹穿,超声,X线摄片,CT,纤维结肠镜,肛门镜,诊断性腹腔灌洗,剖腹探查,腹腔镜探查。包括一系列的化验也有助于诊断。本组直肠下段损伤22例,直肠上段损伤36例,直肠全层破裂41例,复合伤19例。合并膀胱损伤7例,小肠损伤5例,颅脑外伤5例,骨盆骨折12例,肝破裂3例,脾破裂7例,休克13例。

1.3治疗

本组10例患者直肠出血量少,无腹部症状及体征,X线摄片无膈下游离气体,腹穿阴性,无休克表现,考虑无直肠全层破裂予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其中1例因病情加重转手术治疗。5例肛门镜下发现破口,出血量大,探查破口未穿透直肠全层,即行经肛直肠修补术。急诊剖腹探查43例,27例直肠破裂行Ⅰ期缝合修补术、5例部分肠管切除Ⅰ期结肠-直肠吻合、4例部分肠管切除加乙状结肠造瘘Ⅱ期吻合[5,6],1例直肠癌术中见肿瘤无法切除乙状结肠永久造瘘、6例修补加乙状结肠造瘘Ⅱ期吻合。

2结果

56例治愈,2例死于严重复合伤。

3讨论

近期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增多,重要因素是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致伤。直肠有其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局部血供丰富,损伤引起出血量大,不易控制。直肠内容物含大量细菌,一旦污染可致严重感染。直肠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终生的痛苦。故必须足够的重视,尽快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详尽的病史采集和细致的体检以及严密的不间断的临床观察是获得准确诊断的根本保证。腹穿,超声,X线摄片,CT,纤维结肠镜,肛门镜,诊断性腹腔灌洗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综合评估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复合伤、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仍须不间断的密切观察[7,8],及时更正治疗方案,原则是生命第一,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某些闭合性直肠损伤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医源性损伤[9]。在肠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前,作完善的肠道准备。本组3例均发生于处理宽蒂息肉时,套扎太深引起肠壁穿孔,因此在处理宽蒂息肉时不宜套扎过深、过大,避免将肠壁当成息肉蒂。术后应严密观察。灌肠时亦可能引起直肠损伤,一个病例是由于抗生素过敏引起直肠黏膜水肿,灌肠管壁质地较硬,插入肛门后即有少量出血,未停止操作继续灌肠引起直肠穿孔。中药灌肠减肥曾一度较为流行,由于操作人员不够专业,灌肠液量大、压力高、反复多次也能引起直肠损伤,建议肥胖患者避免采用这种减肥方式。消痔灵注射治疗痔疮,应采用正确的方法,适当的浓度、剂量、准确的部位和解剖层面。一旦发现破裂迅速修补,切不可延误时机带来更严重后果。医源性直肠损伤是操作不当、术前评估不足引起。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直肠黏膜本身的病变,既往的手术史和机体的状态、耐受性。将医源性损伤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本组4例筷子刺入肛门致伤是由于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自己或指使他人用筷子插入肛门企图掏出大便以致直肠损伤。各种异物刺入肛门致伤,多见于同性恋、性虐待行为、自虐行为。遇到可疑为吸毒者,同性恋者或有自伤倾向者,询问病史时应回避家属和其他人员,与患者单独交流,说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不配合的严重后果。并且进行仔细的体检和辅助检查,尽量找出详细直接的病因。总之,闭合性直肠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处理较为困难且并发症多,操作时应保持足够的谨慎。

【参考文献】

1范先伟.结肠—直肠外伤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113例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0(11):351~352.

2邹景平,周学伟,孙万日.闭合性直肠破裂12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5):397~398.

直肠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61.78±7.56)岁,结肠癌32例,直肠癌28例;研究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6岁,平均(61.98±7.66)岁,结肠癌34例,直肠癌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3024)500mg/m2,2次/d,连用两周,停药一周。3周一疗程,共服用3疗程,如病情继续恶化或不耐受时停止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奥沙利铂(费森尤斯卡比(武汉)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892)85mg/m2进行稀释,与5%葡萄糖混合,静脉滴注3~4h,容量500mL,治疗第1d注射一次后停药20d,3周一疗程,共3个疗程。1.3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为未发现新病灶并维持肿瘤4周以上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为未发现新病灶,肿瘤消失范围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SD)为肿瘤消退范围小于50%;无变化(PD)为病灶未消失,肿瘤未有变化[3]。依据功能状态评分(KPS)标准和体力状况(ZP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KPS满分为100分[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与临床收益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KPS(85.36±5.78)分、ZPS(0.95±0.19)分;对照组KPS(74.21±6.34)分、ZPS(1.21±0.21)分。研究组KPS得分显著比对照组高,ZPS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又名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有资料指出,诱发结直肠癌的因素有:缺乏锻炼、环境、遗传因素、饮食失衡及食品安全、结直肠慢性炎症和肿瘤息肉等。结直肠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疾病向肺部、肝部转移,复发率久居不下[5]。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经过3周治疗后,研究组客观缓解率及临床收益率比对照组高,表明联合用药效果高于单独服用卡培他滨。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卡培他滨可转化成5-FU在胸苷磷酸酶的作用下,致使其在肿瘤组织的含量比正常组织高,进而对肿瘤细胞产生靶向性。经卡培他滨转化的5-FU可继续转变成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对脱氧苷酸合成酶进行抑制,对DNA的复制产生障碍,与此同时,其也可代谢成5-氟尿嘧啶核苷,产生伪代谢产物进入RNA,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分裂肿瘤细胞。而奥沙利铂可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通过所产生的水化衍生物对DNA的合成进行干扰,经生成链的复合体对DNA干扰,完成正常转录和复制的同时结合共价键,连接链与链,进一步对DNA的复制进行抑制,除此之外,奥沙利铂可产生有毒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诱导作用,致其死亡。因此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卡培他滨。而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比对照组优,表明联合用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用药在晚期结直肠癌中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更好的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帮助患者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伦.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与XELOX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01):99-102.

[2]黄新成,王玉斌,徐臣光,等.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对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02):129-131.

[3]李云霞,高茜,王琳琳.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1):978-980.

[4]李凌云,解华,张宁,等.奥沙利铂分别联合卡培他滨和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08):1570-1572.

直肠范文篇7

关键词: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

STARR(StapledTransanalRectalResection)手术是近年来意大利学者A.Longo提出的用于治疗直肠前突的新术式,现将我科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以来行STARR手术的病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例,均为女性。年龄46~70岁,中位年龄55岁,病程5~20年,中位病程8.5年。临床表现均为排便困难,伴肛门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或肛门下坠感,6例患者有手助排便史。肛门直肠指诊:直肠前壁凹陷感明显,用力做排便动作时加重呈囊袋状,常合并直肠黏膜松弛感或壅塞感。排粪造影示前突1.6~3.0cm6例,前突3.0cm以上4例,合并会阴下降10例,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或直肠黏膜内脱垂7例,合并Ⅱ~Ⅲ内痔或混合痔7例。所有病例经电子肠镜检查未见异常。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1d进半流饮食,术前晚及术晨各清洁灌肠,阴道清洁,腰麻或硬外麻,右侧卧位,两把PPH吻合器,金属压舌板一个。

1.2.2STARR手术方法用扩肛器扩肛,置入肛门镜,取出内芯,将肛门镜缝扎固定于臀部,在缝合器视野下,于直肠前壁距齿线约7cm层面处,自截石位9点到3点(顺时针)在黏膜下层作半荷包,同法在齿线上约5cm层面、3cm层面处分别作半荷包,(上下共3个半荷包);用挡板(压舌板)从肛门镜外侧紧贴直肠后壁插入直肠挡住直肠后壁,置入吻合器,将三根荷包线绕吻合器连杆同时收紧打结,自侧孔引出,轻轻拉紧,关闭吻合器,打开保险,启动吻合器切断黏膜并同时吻合,取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有活动性出血点用可吸收薇荞线8字缝扎止血;剪断吻合口末端黏膜连合处。再于直肠后壁距齿线约7cm层面处,自截石位3点到9点(顺时针)在黏膜下层作半荷包,同法在齿线上约5cm层面、3cm层面处分别作半荷包,(上下共3个半荷包),中间半荷包水平与前侧吻合口平齐;用挡板(压舌板)从肛门镜外侧紧贴直肠前壁插入直肠挡住直肠前壁,置入吻合器,将三根荷包线绕吻合器连杆同时打结,自侧孔引出,轻轻拉紧,关闭吻合器,打开保险,启动吻合器切断黏膜并同时吻合,取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有活动性出血点用可吸收薇荞线8字缝扎止血;结扎剪除两个吻合口连接处形成的“猫耳朵”状黏膜隆起,检查无出血后,置入明胶海绵,排气管,术毕。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6h后进半流,第3天改普食。

2结果

手术时间为35~45min,平均41min,住院时间5~7d,术后尿潴留7例,术后无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无肠瘘;肛缘外观平整,无肛缘水肿。术后随访2~16个月,所有病例排便困难症状缓解,排便较术前畅通,肛门堵塞感消失。直肠指诊示直肠袋状凹陷消失。2例术后1个月复查排粪造影示直肠前突较术前明显改善。

3讨论

直肠前突(Rectocele,RC)是指排便时直肠前壁成囊袋状突向前方超过0.6cm以上,而造成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又称直肠前壁膨出,在妇科为阴道后壁膨出。系女性常见的出口梗阻性便秘,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及肛门下坠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采用手压肛周或阴道内协助排便,甚至将手指伸入直肠内挖出粪块[1]。本病临床多见于年长的经产妇,直肠前突单独存在较少,经排粪造影显示常合并有直肠黏膜内套叠及会阴下降。中重度直肠前突保守治疗疗效多不理想,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有效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2,3]。STARR(StapledTransanalRectalResection)手术是意大利学者A.Longo提出的用于治疗直肠前突的新术式,该术式采用两把PPH吻合器,分别切除直肠中下端前壁及后壁冗长、脱垂的黏膜及黏膜下层,缩小了直肠前突的宽度与深度,吻合口使黏膜下层与肌层瘢痕粘连,加强了直肠前壁的力量,减轻了直肠前突的程度,从而消除直肠下端排便时形成的囊袋状结构,重构直肠中下端的直肠内解剖结构,达到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的动态功能,使直肠的顺应性较术前降低,故可改善各种症状。该术式可同时解决直肠黏膜内脱垂、内痔及混合痔,从而消除上述疾病引发的临床症状,辅助提高疗效。我们认为术中操作重点是切除黏膜的宽度与深度以及被切除部分的定位,切除黏膜的宽度是尽量宽,切除的深度是黏膜下层或少许肌层,定位的要求是术后的吻合口在前突的上缘,为达此目的,荷包的缝合要距齿线足够远,因此在置入肛门镜时用皮钳夹住齿线附近皮肤下拉,这样更有助于顶端荷包缝合。荷包缝线不要到达肌层,过深则不易将黏膜完全拉入吻合器套管内,尽管荷包仅涉及到黏膜下层,但由于术中用力牵引荷包线,实际上有部分肌层被切除并吻合,其术后标本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部分肌层组织。由于前突的病变主要是直肠前壁,所以手术操作常规先行前壁黏膜切除,后切后壁。都采用了三个半荷包,荷包线走行于黏膜下层,在旋紧吻合器之前用挡板先挡住非术侧,于肛门镜外侧紧贴直肠壁插入,挡板上端必须超过吻合器蘑菇头,以确保防止对侧黏膜被同时吻合,也可防止在关闭吻合器时将挡板末端夹入吻合器套管内。击发前指查阴道后壁,防止阴道黏膜被夹入吻合器导致直肠阴道瘘。前后壁黏膜切除吻合后,需剪开前后吻合口连接处粘合之黏膜,前后吻合口的连接处往往出现突向肠腔的黏膜形成的“猫耳朵”,可用弯钳钳夹基底部,用丝线结扎并切除。本组病例术后仅见尿潴留,无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无肠瘘、直肠阴道瘘,肛缘外观平整,无水肿,术后随访2~16个月,所有病例排便困难症状缓解,排便较术前畅通,肛门堵塞感消失。

【参考文献】

[1]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99.

直肠范文篇8

一、人群筛查及早期诊断

对正常人群进行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1)大便隐血试验(FOBT);(2)复合FOBT(先进行FOBT检测,若阴性,每1~2年复查1次,若阳性,则行结肠镜检查);(3)乙状结肠镜检;(4)全结肠镜检。研究显示,大便隐血试验的敏感性约14%,筛查价值低。结肠镜检准确性高,并且可同时去除存在的息肉,因此被推荐为结直肠筛选的首选。近期研究证实,乙状结肠镜检筛查能将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33%和43%。全结肠镜检作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安全、有效,从理论上说应该比乙状结肠镜筛查更有效,但是,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证实其筛查价值。近年,一种新型无创的结直肠检查技术——cT结肠成像技术(CTC)为结直肠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研究显示,CTC对于直径≥1cm的结直肠癌或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CTC实现了无创化结直肠检查,但费用较高,其筛查的价值也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因此,要将该技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尚为时过早。粪便基因检测是近年发展的基于分子水平的早期无创检测结直肠癌的技术,主要包括:粪便RNA检测、DNA突变检测和DNA甲基化检测。粪便RNA检测较简单、成本低,但是,粪便RNA易于降解、提取步骤复杂,其结果受粪便离体时间、保存条件等因素影响,结果稳定性差。粪便DNA突变检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多基因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0%以上,但价格昂贵($625),所需粪便样品量大(高达30g),故该筛查方法仍未得到推广应用。近年研究表明,DNA局部区域特别是启动子的CpG岛处于过甲基化状态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因此,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一种新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但对该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药物预防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高居第3位,并呈上升趋势。因此开发化学预防药物对于结直肠癌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尽管现有研究显示多种NSAIDs药物对结直肠癌、腺瘤有抑制作用,但迄今被用于临床预防的药物只有塞来昔布(celecoxib)。研究显示,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家族性腺瘤病(FAP)患者结直肠腺瘤形成,因此,美国FDA已批准该药用于FAP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但是,近年一项名为APC(AdenomaPreventionwithCelecoxib)的临床RCT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塞来昔布可显著降低结直肠腺瘤的风险,但是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发生心血管意外、中风的风险,这使该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阿司匹林是近年唯一被临床RCT研究证实具有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NSAIDs药物。2010年发表于Lancet的一篇荟萃分析发现,口服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今年一个临床RCT研究证实,林奇综合症(1ynchsyndrome)患者每日口服600mg阿司匹林片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60%,同时也显著降低林奇综合症相关癌的发生率。但是,阿司匹林存在导致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目前其安全剂量、使用疗程等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确定,因此还不能推荐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三、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由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推广、吻合器和术前放化疗的应用,直肠癌外科治疗疗效显著提高,大多数患者得以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关于直肠癌外科治疗的诸多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关于低位直肠癌远端切缘距离:研究证实,直肠癌远侧肠壁浸润距离大多数不超过2cm,因此远侧肠壁切缘I>2cm已被国际公认为安全距离,这使大多数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保肛。但是,对于极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2~3cm),远端切除肠壁往往仅约1cm,对此类病例保肛手术是否可行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期,Leo等分析203名低位直肠癌远侧切缘与预后的关系发现,切缘≤1cm组的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与>1cm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而远侧切缘癌累及则与预后显著负相关。Bujko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远切缘<1cm与>1cm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低位直肠癌远侧切缘距离与患者预后并无显著相关,而远切缘癌累及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NCCN指南已明确指出,对于不能达到2cm远侧切缘的低位直肠癌,若切缘在1—2cm且病检为阴性,也可以行保肛手术。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大多为回顾性研究,亟需前瞻性RCT研究揭示远侧切缘距离与预后的相关性。

2.关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目前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是否需行侧方淋巴结清扫仍然是日本与欧美争论的焦点。日本学者仍然坚持对中低位直肠癌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但是,其手术方式已演变为保留自主神经的选择性单侧或双侧D3清扫术。日本近期研究显示,该术式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2009年英国GeorgiOH等所作的荟萃分析指出,扩大淋巴结切除术与传统直肠癌切除术比较,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男性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及泌尿功能障碍更普遍。因此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常规的侧方淋巴结清扫,并且新辅助治疗的开展已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术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公布的直肠癌治疗指南中也明确指出不支持常规侧方淋巴结清扫。关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等问题,目前还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日本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比较TME扩大根治术与单纯TME手术对Ⅱ、Ⅲ期低位直肠癌疗效的临床研究(JCOG0212),其结果可望为直肠癌侧方清扫的价值提供更有力的评判依据。

3.关于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式选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近年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推广。目前公布的4项大型临床RCT研究证实,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术后复发率、生存率与传统开腹手术并无显著性差异,且创伤小、恢复快,因此目前已经作为临床推荐的术式。尽管包括CLASICC在内的多个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方面不亚于开腹手术,但是,现有研究在患者纳入、术者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偏倚,缺乏足够的论证力。因此,NCCN指南指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仍应纳入临床试验范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应用仅限于多中心临床试验已证明的术式,如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目前,包括欧洲COLORII在内的多个大型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已在进行中,相信腹腔镜直肠癌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会得到更多的证据支持。近年来,达芬奇(DaVinci)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被用于辅助开展腹腔镜手术,它延伸了传统腔镜手术的微创理念。Hellanl等报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中转率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安全可行。但是,术后肿瘤复发率及长期生存率还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4.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理念: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提出显著改善了直肠癌的预后,已成为“金标准”术式,然而结肠癌的手术却一直无标准可依。直至2008年,德国Hohenberger教授等首次提出CME理念,结肠癌手术才有了标准化术式。CME的手术要点主要包括:锐性分离脏层、壁层筋膜;中央血管根部结扎;确保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该术式以胚胎解剖学为基础,更符合肿瘤学特点,可改善预后,降低局部复发率,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ME理念的提出是结肠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相信在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后,CME有望成为继TME后大肠癌的又一“金标准”术式。

四、生物标记物与个体化治疗

1.KRAS基因、BRAF基因突变与靶向药物治疗:基于生物标记物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是近年结直肠癌领域的亮点,突出体现在KRAS基因突变检测与靶向药物的选择。研究证明,KRAS基因外显子2(exon2)第12、13密码子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不敏感,因此,只有KRAS野生型的患者才能接受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但是,Cutsem等近期的回顾性分析发现,部分仅第13密码子突变的患者仍能从西妥昔单抗的治疗获益,提示这部分患者也许可以接受该治疗。其原因尚难解释,目前也无前瞻性研究支持,因此该结果尚不能用于指导临床实践。BRAF基因是另一个EGFR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BRAF是EGFR信号通路中位于KRAS下游的基因,其突变仅发生于KRAS野生型患者,约占结直肠癌的5%~8%。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BRAF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对西妥昔单抗及帕尼单抗治疗不敏感。因此,NCCN指南建议,对于KRAS野生型的结直肠癌可检测BRAF突变,该基因突变者也不推荐使用抗EGFR靶向药物治疗。但是,Cutsem等近期重新对CRYSTAL、OPUS试验进行的亚组分析发现,BRAFV600E突变的部分患者也能从抗EGFR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

2.5.氟尿嘧啶(5.Fu)疗效预测指标:寻找对5.Fu疗效的预测指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008年,Sargent等综合全球6项结肠癌5-Fu/LV(亚叶酸钙)辅助化疗的临床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未经辅助治疗的Ⅱ期患者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者的无瘤生存率显著优于错配修复正常(pMMR)者;在dM—MR的Ⅱ期患者中,接受辅助化疗者较未经治者虽然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生存率不但没有获益,反而受损,在Ⅲ期患者中,+dMMR者接受化疗后总体生存率也无明显获益。2009年Nover等的研究也支持这一发现。这些结果均提示,dMMR的结肠癌患者难从化疗中获益,尤其是Ⅱ期结肠癌,可能导致预后更差。由于以上研究均采用的Fu/LV方案单药化疗,因此,NCCN指南指出,拟行Fu类单药辅助化疗(Fu/LV,卡陪他滨)的Ⅱ期患者应检测MMR状态,如果属于dMMR,则不应该给予Fu化疗,单纯观察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MMR预测价值的研究仅限于结肠癌,因此MMR不能作为直肠癌辅助治疗的预测指标。

3.其他生物标志物:除上述已用于临床的预测指标外,还有多个生物标记物已经或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已完成的BOND试验及2个Ⅱ期临床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EGFR表达水平并不能预测对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的疗效。目前关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ationgroup1,ERCCl)预测泊类化疗药疗效的研究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评价。虽然BOND2试验显示贝伐单抗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高表达者疗效更好,但是其他研究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近年,我们对大肠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01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8,PPARⅣ8)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该基因具有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分化的作用,其蛋白表达水平与术后生存率呈正相关,提示该基因可能具有生物标记物的潜在价值。

五、新/辅助治疗

过去10年,新辅助治疗、新的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使结直肠癌的预后显著改善,近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众多进展。

1.奥沙利铂与新辅助治疗:基于氟尿嘧啶(5一Fu或卡培他滨)的放化疗((50.0~50.4Gy)是目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常规方案。关于加用奥沙利铂是否可提高肿瘤缓解率一直是关注的热点之一。近期,法国G6rard等在第53届美国放射肿瘤年会(ASRO)上报道,通过3年的Ⅲ期临床RCT研究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放化疗不能改善缓解率和局部复发率,反而增加了以腹泻为主的毒性反应,证明奥沙利铂不能用于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T3-4N0/N+M0,T2N+M0)是目前公认的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然而,Frasson等报道,对于BN0/N+M0和T2N+M0的患者,仅行TME根治术(不做新辅助治疗)并不降低其预后,因此提出对这部分患者可不行新辅助治疗。该观点尚需大样本临床RCT研究的论证。

2.分子靶向药物:2011年的EMCC(EuropeanMul—tidisciplinaryCancerCongress)会议报道了多种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VELOUR研究证实,Afliber-cept(靶向VEGF的药物)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IRI)作为二线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改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另外两种VEGF受体抑制剂BIBF、sorafenib的研究显示,BIBF与奥沙利铂+四氢叶酸+5一氟尿嘧啶(FOLFOX)联用可获得与贝伐单抗相同的疗效,并且安全性更佳,而sorafenib与FOLFOX联用并未显示出明显疗效。CORRECT研究证实,Regorafenib(一种口服多重酶抑制剂)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改善总体生存率。

3.术后化疗与维持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时机与预后的关系一直亟待阐明。近期,Biagi等对10个相关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每推迟4周其总体生存率下降14%;但是,即使是化疗延迟,患者仍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该研究提示,术后化疗应尽早进行,即使对时机延误的患者也应该考虑化疗。维持治疗是近年提出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新理念。近期,COIN.B试验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使用FOLFOX/西妥昔单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治疗3个月后,采用西妥昔单抗进行维持治疗可获得更优的无进展生存率。

4.老年患者的辅助治疗:由于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担心,老年患者(65岁以上)接受辅助治疗的疗效受到关注。Sargent等的荟萃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接受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一样能获得在其他年龄组取得的疗效,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因年龄而明显增加。近期,O’Connor等研究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Ⅱ期结肠癌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均不能从辅助治疗获益,而Ⅲ期患者则能显著获益。该研究结果提示,辅助治疗不适合Ⅱ期结肠癌的老年患者。

直肠范文篇9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近几年,国内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而该疾病的病因仍然没有明确[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为主,由于部分患者对于手术不了解,不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基于此,本文简析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详解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41~75岁,年龄平均为(61.0±4.7)岁;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在44~73岁,年龄平均为(60.0±4.2)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手术室护理。两组结直肠癌患者各项基础资料比较,P>0.05,可行下文的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即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合理饮食与科学用药等。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主要护理方式如下:在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方法与医院环境等告知患者与家属,同时为患者列举一些成功案例,加强患者自信心。护理人员还要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然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无肠梗阻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手术前一天食用流质食品,在术前当晚饮用1000~2000毫升纯净水,然后禁食[2]。术中,手术需要保证患者处在头低脚高的位置,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的肩部放一个肩托,用沙袋固定,以防体位变动引起损伤。器械护士必须详细了解手术步骤及流程,熟悉医生手术习惯,术中密切观察医生手术进程,保证器械及时到位。Trocar进入腹腔后,提醒并协助医生妥善固定,防止Trocar脱出增加肿瘤种植风险;注意腹部手术区器械与会阴区手术器械分开放置,避免污染。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排尽患者腹腔内积气减轻术后患者不适感。巡回护士应提前准备手术需要的吻合器与闭合器等术中常用物品,减少术中等待时间。注意手术中气腹压力<15mmHg,以防气腹压力过高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中对患者采取保暖措施,避免患者体温过低,延长术后患者恢复时间。但由于很多结直肠癌患者有负面的情绪,没有积极参与治疗,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6]。因此,在腹腔镜治疗时,需要配合手术室护理,即针对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7-8]。本次实验表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与满意率。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检查各种手术器械,防止器械遗落患者体内,确认没有差错以后,对切口进行缝合。观察并确认各种管路通畅无打折,麻醉清醒后将患者转到病房中。护理人员还要按照患者症状进行抗生素护理,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或是发生并发症[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试验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同时深入分析相关数据,应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的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86.74±24.63)min,术后排气时间(33.46±2.34)h,患者满意率76.47%。研究组手术时间(134.75±20.02)min,术后排气时间(24.97±2.13)h,患者满意率9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结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主要是因为遗传、生活习惯、结肠疾病与息肉等因素所致,在患者发病后,经常会伴有腹部包块、腹痛、便秘、腹胀与消化不良等表现[4-5]。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腹腔镜手术已经是结直肠癌治疗标准术式。

作者:牛慧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朱清平.浅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2):140-141.

[2]徐桂银,曾英玉,谢洁,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13):247-248.

[3]潘燕,李月莲,易美连.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239-240.

[4]储霞飞,马瑟琴,张鹏年.40例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64-65.

[5]郭雪梅.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559,2562.

[6]杨爱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引流管护理对比研究[J].饮食保健,2015,2(10):34-35.

[7]桑艳.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0):153.

直肠范文篇10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治疗;临床疗效

直肠癌发病率一直呈递增趋势,患者有腹部肿块、便血、腹痛等症状体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关于直肠癌疾病优选手术治疗手段,中低位直肠癌病灶与肛门括约肌较近,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2]。随着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经验的积累,发现腹腔镜手术治疗整体优势突出,减轻了患者的手术损伤,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3]。基于此,本文就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治疗患者身体耐受、知情同意、具备配合能力,排除了远处转移、合并急性病、结肠癌、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疾病等情况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50±8.50)岁;肿瘤距肛缘6~10cm,平均肿瘤距肛缘(7.50±1.50)cm。观察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20±7.60)岁;肿瘤距肛缘6~12cm,平均肿瘤距肛缘(7.30±1.57)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协助患者维持膀胱截石位,于患者腹部作切口逐渐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组织,钝性分离肌肉组织、筋膜、腹膜等,动脉血管结扎,电刀移除暴露的直肠与肠系膜,切除直肠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协助患者人字位、头高脚低,右侧倾斜15°左右,建立CO2气腹,横向切口下缘脐孔(10mm)作观察孔,右下腹麦氏点切口(12mm)作主操作孔,左侧脐下经腹直肌作辅助操作孔。而后以超声刀完全分离切除肠系膜,暴露肠系膜下血管、结扎止血,牵拉肠系膜,清除肠管周围脂肪组织,切除肠系膜、有肿瘤肠段,术后进行肠管吻合处理。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尿路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直肠处于人体盆腔后部,上与乙状结肠连接,下与肛管连接,多发消化科恶性肿瘤疾病[4]。其中,中低位直肠癌发生率占较大比例,指诊可触及肿瘤[5]。临床经验总结,手术根治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可以将病灶切除,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6]。传统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损伤较大,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7]。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广泛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可以为医师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精准分离血管、神经,减轻了手术损伤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从而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患者治疗预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效果理想[8]。另外,满足了患者对创口美感的需求。张智红[9]研究指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创口小、恢复快、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是科学安全的手术方法。唐元新等[10]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1.98±0.75)d、住院时间(5.56±1.19)d短于对照组的(3.71±1.12)、(7.85±2.53)d,出血量(56.89±20.12)ml少于对照组(122.67±56.87)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淋巴结清扫数(11.23±0.75)个与对照组的(11.30±0.82)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的2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文结果有一致性。综上所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王金柱,闫卫甫.经肛门拖出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方法及安全性.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1):67-68,72.

[2]龙飞,欧阳军,陈向恒,等.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中国内镜杂志,2020,26(2):11-18.

[3]梁明飞,范显文,叶大才,等.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评价.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307-308.

[4]王进,周茂松,潘生华.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9):5-6.

[5]李智永.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3):50-51.

[6]杨小丁,杨烈,何承峻,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研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25(12):1459-1463.

[7]刘晶晶,段乐乐,余开湖.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四川医学,2018,39(5):563-566.

[8]李剑.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T1、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1):140-142.

[9]张智红.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9):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