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3:50:13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范文篇1

一、对标财政资金预算管理

(一)执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新办法第二十四条要求各级工会参照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规定编制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收入分为类、款、项、目;支出按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按经济性质分类为类、款。收入预算方面。在财政部制定的《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找不到与工会经费预算收入相匹配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这可能与目前工会经费收入没有纳入财政公共预算管理有关。如果要归类,需要在财政收支分类科目表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科目下另行设置,类与款可以归到“非税收入(103)”“其他收入(99)”,项与目的科目与代码需要额外新增。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和工会会计制度的修订工作相结合,具体的科目设置应以修订后的会计制度规定为准。支出预算方面。在财政部制定的《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找不到与工会经费预算支出匹配度高的按功能分类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只有类、款、项分别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1)”“群众团体事务(29)”“工会事务(06)”才勉强适合,但这几个类款项科目的核算范围与工会经费的性质不同,这可能与目前工会经费支出没有纳入财政公共预算管理有关。如果要完全匹配,需要在财政收支分类科目表中额外设置类、款、项的科目名称与代码。在实际使用中,也需要和工会会计制度的修订工作相结合,建议可根据工会的业务特点,参照财政的支出分类体系,设计部分有工会特色的支出分类科目,具体的科目设置应以修订后的会计制度规定为准。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类、款,这可以在《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找到完全匹配的科目。按经济性质分类也是新办法施行后基层工会支出预算编制的最大变革,基层工会支出预算编制的难点也在于此。按经济性质分类,类有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资本性支出等。每个类下面又分为若干数量的款,比如工资福利支出有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伙食补助费等款,商品和服务支出有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等款。从2021年起,基层工会在支出预算编制时要将每一笔支出预算按经济性质归类到相应的类与款,在实际开支时各项开支也要列入相应的类与款。与修订前办法相比,支出预算编制要更细更实。(二)执行财政预算支出标准规定。新办法第二十四条要求各级工会参照财政部门制定的财政预算支出标准编制预算。财政预算支出的标准主要有三类:一是人员经费标准,要求编制人员经费预算符合同级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与工资福利政策。二是公务活动经费标准,要求编制公务活动经费预算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标准,比如会议费、培训费、国内差旅费等,应在相关标准内编制预算,而且会议费、培训费预算要与工会全年的会议安排计划与培训计划相对应。三是项目支出标准,各级工会应参照财政有关项目支出标准管理的制度体系,逐步推进和完善工会特色项目的本级支出标准,最终构建全国工会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基层工会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还要严格执行各省级工会制定的基层工会经费开支标准,比如节日慰问品的标准、住院看望慰问的标准、退休离岗人员慰问的标准等。(三)执行预算绩效管理规定。新办法第七条明确,工会预算应当遵循讲求绩效的原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工会预算参照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定编制预算。新办法首次在制度上要求对工会资金使用进行绩效管理。新办法关于绩效管理的规定,是贯彻党的精神、落实《预算法》的要求和优化工会资金配置的关键举措,是提高工会服务职工质量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都相继出台若干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规定。比如财政部制定《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政管理绩效考核与激励暂行办法》等,广东省财政厅制定了《广东省省级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财政局制定了《北京市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北京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鉴于工会资金使用第一次在制度上明确实行绩效管理,而各级工会尤其是基层工会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工作基础薄弱、经验不足,财务人员大都为兼职,之前又没有填报过绩效目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基层工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从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进程来看,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通过多年摸索,先逐步提高预算绩效意识,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再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会预算绩效管理也应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最终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当前基层工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学习预算绩效管理新知识、新方法,另一方面是指导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规范填报绩效目标。基层工会在编制支出预算时,根据支出的用途不同,尤其是项目支出预算,填写相应的预算绩效目标。在做好上述两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应用等工作,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工会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支出预算分类管理

新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支出预算的编制按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进行分类。基本支出预算资金用于保障工会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基层工会编制支出预算时,先把这一部分资金确定下来,确保工会有序规范运转,余下的资金再分配给不同的项目。项目支出预算相对基本支出预算来说弹性更足,可根据项目重要程度,有些项目可以选择做或不做,有些项目也可选择大干或小干,这完全取决于项目预算资金是否充足。如果项目预算资金充足,可根据实际需要多上一些项目,也可以增加投入规模。如果项目预算资金紧张,就少上一些项目,也可以缩小一些项目规模。在基层工会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支出预算分类管理意义重大。实行支出预算分类,有利于工会围绕中心工作,将有限的资金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倾斜扶持维护职工权益的项目、为职工服务的项目和工会文体活动的项目,优化工会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服务职工效能。

三、预决算审批

预算编制范文篇2

一、高等院校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给财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带来难度

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凡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均全额纳入预算管理。但是,由于高等院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科研事业收入主要是以科研项目争取的科研经费。高等院校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取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收入数额,把科研经费列入“部门预算”范围,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由于实行零余额账户等原因,这些收入均具有不确定性,给财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导致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与决算目标偏离较大

下达的部门预算是由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上年结转专项资金组成。部门决算按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规定包括所有的收支,如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含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从其他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采用的是零基预算法,这种编制方法导致与决算编制存在差异,难以进行绩效考核,容易造成预决算无法对比、预算执行差额存在就是合理的假定,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一所学校预决算收支差额大,使预决算目标偏离较大。

(三)预算科目设置和使用不规范,预算科目细化不够完善

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经常以项目名称设置预算科目,没有严格按照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预算科目,在预算科目设置和使用上往往具有随意性,造成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年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并影响了高等院校内部的经济决策和实施内部管理制度提供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预算定额标准不科学

预算定额标准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预算定额项目体系。目前,部门预算虽然项目分类较细,但没有针对高等院校预算定额的项目分类系统。二是定额项目太粗,而且定额过低。高等院校部门预算定额主要参照行政相关预算定额。支出预算编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缺少明细支出科目,不利于预算的执行监督。

(五)预算编制时间短

充足的编制时间是保证编制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高等院校编制部门预算在“一上”时只报送项目支出预算和非税收入征收计划,“二上”时报送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预算编制的时间大约为2—3个月,由于时间短,有些预算项目和指标论证不充分,缺乏民主程序,造成预算安排的先天不足,致使执行中问题不断出现,或追加经费、调整预算,冲击了预算的正常执行,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六)预算编制执行缺乏监督力度或执行不到位

高等院校的预算编制大都是通过各部门申报,财务部门汇总,经高等院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上报;财政部门批复后,按批复执行。在编制过程中,高等院校的领导层、各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缺乏监督机构对所提交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可行性论证,预算编制必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虽然一些大型的专项开支,经过了高等院校审计部门的审计,但对于零星的、进度时间长而累计支出又大的项目则缺少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或造成浪费。尤其是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进度缺乏跟踪、分析,使预算执行情况成为盲点,导致预算执行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了预算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此外项目预算长期以来在专项支出预算的安排上往往是先由财政给一定的额度,再由主管部门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或执行单位。许多项目并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和绩效评估就安排了预算,有相当一部分专项资金在部门预算中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在执行中缺乏充分理论依据,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七)后勤服务中心相关收支均单独核算,没有列入高等院校的部门预算

由于后勤社会化,高等院校后勤一度准备剥离高等院校,因此,在2000年所有高等院校都将后勤财务单独设置并进行独立核算。高等院校的部门预算也一直都是只编制后勤人员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而后勤服务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及相关支出均没有列入部门预算,导致部门预算并不能真正反映高等院校的收支全貌。

二、强化高等院校预算编制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预算涉及的内容更加多样化,预算编制应在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下,收入预算既要贯彻积极稳妥,又要坚持资金来源多样化,使自筹收入尽可能地逐步增长。项目支出预算要充分体现高等院校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尽量加大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力度,为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积极推行零基预算的编制办法,零基预算即个人工资性支出按预算定额标准核定,尽快制定适合高等院校生均定额标准,经常性专项和一次性专项,制定滚动项目发展计划,将年度预算编制至具体项目,预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资金使用更有力于学校发展,使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零基预算对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两个过程相结合,从而增加预算指标的可信度。同时高等院校要积极研究建立包括预算数据库和项目库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推行重点项目规划和立项论证评估、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监管的效率,从而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管好预算外资金

编制预算外资金来源和按“收支两条线”规定使用资金,并做到收支平衡,从而有计划地进行管理和使用。预算外收入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制度执行,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各高等院校应按规定把属于预算外的所有收入纳入部门预算,层层汇总,报主管单位和财政机关审批后执行,做到年度有计划,执行中有批复,年终有决算。预算外资金是自行筹集,并按照有关规定用于相应支出的资金,对其管理必须坚持“先收后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略有节余”原则。同时,要明确必须按“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比例分配使用,不得擅自更改分配比例,努力提高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细化和规范预算科目,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为了提高预算真实性,增强预算权威性,要不断完善预算科目,各部门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细化预算的科目,尽可能分到“款、项、目、节级科目”,也就是在编制预算时将各项财政收支落实到最末一级科目,并分解到预算单位、项目和人头。严格按照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收入科目要反映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等收入状况,支出科目应能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工资福利性支出、商品和服务性支出、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项目经费都要有相应的科目,有利于监督预算的执行。

(四)对所属各预算部门提出明确的编报要求,设计出科学、简明的表格体系

使用报表体系能全面反映单位所有收支活动。如上报部门预算前,要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参加预算编制会议,把编制要求详细讲解清楚,并对申报内容、程序提出统一规范的要求,使预算编制工作更合理、透明,增强部门理财的参与性、自主性和责任感,做好绩效考核,为高等院校的部门预算编制奠定基础。

(五)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完善部门预算的民主性和监督性

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开发应用,可以建立以部门预算为主的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由粗到细、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同时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接受高等院校评审专家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在执行过程中,可采用电脑系统对各单位、各部门用款计划实时监控,对于执行中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编制追加调整预算,并进行审核,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使预算不仅体现高等院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控制关系,而且还要反映高等院校对本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评价。

(六)尽快推进人员、项目预算,动态管理,形成涵盖面广、数据结构统一的收入支出动态库

建立高等院校项目预算数据库,根据项目预算属性分成经常性专项和一次性专项。科研经费、贴息贷款、大型修缮等为经常性专项,一次性专项主要是根据高等院校发展规划需在当年购置的设备、引进人才、小型维修费等项目。人员信息包括每位职工的姓名、职务、年龄等情况。在核实编制和人员的基础上,考虑政策性调整和增资等正常变化因素,根据人员构成情况划分不同类别,分别确定人员经费标准。

预算编制范文篇3

一、如何做好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的原则

集团公司为合理配置本企业财务资源,在编制预算前,首先由集团财务部门根据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发展要求,明确各单位的发展方向,制订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原则一般包括:

()确定成本费用控制重点。针对公司以往成本费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预算年度的控制要求。比如,对管理费用可以要求在上一个预算年度的基础上下降,而对下降空间较大的企业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确定投资方向。符合集团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产业和核心企业,在基建投资、固定资产零星购置、融资规模上都应给予支持,也允许个别企业的管理费用在上年度基础上有所突破,但前提是营业收入要比上年度有大幅度增长;凡不符合集团公司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原则上不追加投资,其投资安排以当年的折旧来源为限,维持简单再生产,资金以上缴为主;

()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要求各单位的正职对预算的严肃性负责,确保预算编制在“资料收集审查汇总调整抵消结果确认”全过程中做到“全面、准确、有序、合理、合规”;

()盈利企业要增利、亏损企业要减亏、费用单位要节约。

预算编制项目

预算编制的项目主要包括:成本费用预算、收入预算、资产负债预算、职能部门费用预算、财务指标预算、资本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成本费用预算,包括营业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经营销售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维修费用预算、职能部门费用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预算,其它业务收入预算,营业外收入预算,投资收入预算,其它投资收入、投资处理盈利和亏损预算。

()资产负债预算,包括对外投资预算,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购建预算,固定资产增减分类预算,固定资产零星购置、固定资产报废预算,基本建设预算,往来款项预算,借款和债券预算。

()职能部门费用预算,一般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在预算年度应完成的任务来确定费用基数,负责本部门费用预算编制和上报。财务部门以上年实际数为基础,综合预算年度的任务量再进行调整。

()财务指标预算。财务指标有简单的,如净利润、管理费用等,这些指标从会计报表中直接可以得到,它提供的实际上还是会计信息;而有些指标是复合的,如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金回报率()、自由现金流()、息税前营业利润()、有息负债率()等,这些指标不能直接从会计报表中获取,需要经过几个财务指标的对比计算才能得出,它体现出的是财务信息。把这类指标也列入预算,能考核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回报情况、企业能支配的现金流量情况、经营利润完成情况、负债情况等,它比单纯的报表数字更有比较和考核意义,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

另外还有资本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

预算是全员、全过程预算。要做到凡涉及到资金活动的地方都要有预算,使预算无死角、无遗漏。

预算编制

预算文件经集团总部主要部门反复讨论修改后,以纸制文件形式向下属和控股公司下达,为便于部门汇总,由财务部门统一制作预算表格、软盘,统一下发。为防止各公司在理解上产生歧义,财务部门要专门召开一次预算布置会议,要求下属公司、控股公司及各职能部门预算编制人员参加,由财务部门的预算主管对预算原则和要求逐条讲解。

预算调整

预算文件一般在每年的月下达,编制基础是当年的月的实际完成情况,后三个月采用预测数。预算编制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预算后,可能有一部分企业预算编制不符合总部要求,有的是技术上的,但更多的是费用控制、收入、利润等指标达不到总部要求,这就需要各归口主管花费大量的精力,分析各单位的预算和会计报表,必要时还要到单位核对有关的数字,了解情况,力争使预算接近实际。

下达目标责任书

各单位和部门的预算经过多次修改达到总部要求后,由其签章确认,总部下达预算批准意见。批准的预算要以一种明了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目标责任书(由总部财务部门统一制作)。目标责任书中一般包括业务量、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管理费用、资产优化、财务管理等指标,对应收账款和存货较多的公司,应增加周转次数等指标。

二、如何做好考核

为了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必须把预算的考核结果与各单位的工资、奖金挂钩,与经理的任免、升降、奖惩挂钩。考核一般一年两次。半年度考核一般以报表考核为主,发现没有按时间进度完成计划任务的单位要做重点分析,必要时要到公司调研,确属由于政策变化或非人为控制的因素导致公司不能按进度完成任务的,要调整计划。年终考核一般规模大、时间长,总部领导层要十分重视。一般应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成立考核机构

由审计、财务、人事(工资)、企业管理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组,审计部门作为牵头人。由于审计部门不参与预算编制,比较超脱,由其牵头考核,比较客观公正,也可发现预算中的不足,便于改进。三个部门的考核分工为:审计部门考核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财务部门考核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亦可以解释个别指标调整原因,人事(工资)部门考核工资和奖金等消费性基金支出情况,企业管理部门考核企业基础管理情况,如业务量指标等。

下发考核通知

考核机构成立后,以集团公司的名义,下发考核通知。通知中包括各家单位的具体考核时间、考核要求、需提供的资料及考核人员的分工。

现场考核重点

考核人员对照目标责任书,逐项检查,重点放在:()资产质量检查,如对超过一年未收回的经营性债权,按其金额全额扣除考核利润,确认无效益的投资全额扣除利润,超过半年的存货(房地产公司除外)全额扣除利润;()费用支出检查。检查交际费、差旅费、通讯费等经常性费用是否超支;()消费性基金检查。检查工资、奖金、福利等消费性支出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预算编制范文篇4

(一)地方财政预算的综合性较差

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收入绝大部分为税收收入,只有很小部分的规费收入,而且,所有收入都要纳入财政预算。但我国政府收入除了以税收为主体的预算内收入外,还包括大量部门直接参与分配的各种基金、收费等预算外收入和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私自设立、摊派的制度外收入。而在所有这些政府收入中,只有预算内这部分收入纳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预算的调控空间相对受到限制,地方财政预算的综合性比较差。

(二)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供给范围过宽

当前,地方财政支出范围不仅包括公共机构、公共服务等项目支出,而且还包括大量竞争性领域的开支,如拨付企业亏损补贴、弥补企业资本金等。在经济改革中,有相当数量的事业单位已走向市场,收入规模相当可观,但财政仍须对其提供经费。财政支出范围过大、包揽过多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结果造成应该由财政承担的事情财力不足,而政府不该管的事情却管了很多,扭曲了分配关系,加剧了地方财政收支的矛盾。

(三)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方法粗放

多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形式一直是功能预算,这种预算结果过于抽象,财政资源配置不能显示具体的使用部门和单位。财政预算编制方法主要还是采取“基数法”,即新年度的支出预算在上年度支出基础上考虑增支因素后确定。这种方法不科学、不规范,也不符合公平原则,造成支出刚性增长。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只对新的增支因素分析,不对基数分析,编制方法过粗,透明度不够,公众也无法对支出安排进行监督。

(四)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效率低下

地方财政年初预算只是一个笼统概念,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约束性较差。一是预算资金安排基本上是“基数加增长”的模式,对资金的基数部分缺少必要性的分析和论证,缺少随时间、实际等因素进行调整的机制。二是预算的权威性、法制性不强。每年下半年调整预算,预算缺乏法制性、权威性。三是部分预算单位调整了预算资金的使用用途,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下降。四是财政资金预算安排环节较多,使财政资金没有全部用于具体的项目,降低了其使用效率。

(五)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平原则未能严格执行

我国已经加入WTO,按照非歧视原则、公平原则和透明原则,对各种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为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纷纷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建立财政扶持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给企业和个人。这些地方财政预算的列收列支,一方面减少了地方可用财力的规模,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泡沫”成分;另一方面这种财政预算奖励支出对不同企业形成了不公平的待遇,不利于企业间通过市场进行公平竞争,地方的财源也会因为奖励支出而不断流失,扰乱了地方财经秩序,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地方财政预算新体系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这就决定了我国财政也要由原来计划型模式的国家财政转到市场型模式的公共财政上来。建立公共财政不仅仅是财政模式的变革问题,而且它会直接引起我国政府行为的变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性步骤,它将大大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进程。公共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是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一种财政预算形式。

(一)调整政府支出预算的范围

调整政府支出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一是体现政府职能原则,二是讲求公平和效率原则,三是依据法律法规原则。

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地方政府支出预算应包括三方面:1、维持性支出,即消耗性支出,一般指资源直接置于政府支配下,配置于各部门直接消耗。它主要包括政府、人大、政协、“公检法司安”、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和卫生保健等事业支出。2、转移性支出,一般指政府对一部分社会资金不直接消耗,而是通过分配转移出去。它包括价格补贴等补助、补贴性支出。3、公共工程支出,一般指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支出。它包括邮政、能源、交通、水、电、煤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

在建立政府公共支出预算体系时,政府财政要转换角色、调整支出预算范围、优化支出结构。

第一、政府财政要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转移到社会共同需要方面来。经济建设的投资主体应由政府转向企业,财政只支持进行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维持性支出范围要有所调整和减少。事业单位按其服务性质,可以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对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如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图书馆、计划生育、公共卫生防疫等单位,财政应保障其资金供给;对于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广播电视、医疗保健等单位,财政对其可采用资助的形式;对于经营性的单位,如开发型的科研单位、职业化的体育运动项目、艺术表演场所和社会中介机构等单位,财政应与其脱钩,让它们逐步走向市场。

第三,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一方面,地方财政要不断地提高对教育、政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行业内部支出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

(二)改革预算编制办法

要建立地方财政公共支出预算体系,必须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实行部门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实行收入综合预算和支出零基预算。

第一,实行部门预算,即一个部门的收支情况有一本预算,在财政部门内部由一个处(科)负责编制预算。预算内容不仅具体到部门,而且要具体到部门下属各单位的支出预算。实行部门预算,是需要对政府预算支出科目进行调整。一级预算支出科目按部门设置,二级预算支出科目按支出性质设置,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三级预算支出科目。这样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预算支出在各部门的分布,便于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检查,更加有效地贯彻实施有关的财政政策。

第二、延长预算编制时间。目前,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因此,要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将预算编制时间提前到预算年度开始前九个月左右比较合适,即从每年四月份开始编制下年度预算。预算编制时间的延长,不仅有助于缓解预算编制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各级财政部门细化预算的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另外,我国的立法部门——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预算的审批时间通常为每年的3月份,因此,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调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的预算年度,从每年的4月1日到次年的4月1日,这样,既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预算审批上的法律空挡问题,增强了财政预算执行的法制严密性,又把财政预算编制的时间延长了12个月。

第三,实行预算综合方法。部门预算要采用综合预算的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单位)预算收入。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求,先由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再考虑财政预算内拨款。这样,将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各种收入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全面反映地方及各部门的收支情况,增强了地方财政预算的公开和透明,也将极大地增强财政预算的权威性。

第四、支出采用零基方法。在编制公共支出预算时,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法和其他科学的方法。根据各部门工作任务的需要,按照人员编制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要依据项目备选库中优先项目备选的方法,结合财力可能,确定专项经费,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提高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一是要细化预算科目,将财政预算的每一笔资金尽可能地进行细化,逐步深入细化到二级、三级科目,使预算本身的定量因素不断增多。预算科目的细化,也便于对预算支出加强定量的分析,使预算更规范、更透明。

二是实行标准化定员定额。标准化的定员定额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配置和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使用等方面所遵循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编制、核定单位预算、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依据。在制定标准化定员定额过程中必须遵循编制计划与经费计划相统一,兼顾需要与可能,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节俭高效、简便易行等原则。

三是尝试编制分项预算。目前,全国各地方的财政预算都是整体预算,也就是所有的预算内容和预算项目全都在一份预算草案中反映,一旦预算草案不能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通过,则预算草案的所有预算均无法执行,整个预算草案要做整体的修改,而且目前也没有针对财政预算草案未能通过的备用应急措施。因此,可以将地方的预算草案尝试分解为几个分项预算,如经常性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算草案,专项经费预算草案,对于一些重大决策或重大项目支出也可以做预算草案。这样,对分项草案交人民代表大会分别讨论,即使某些分项预算草案未能得到通过,其他的分项预算仍然可以执行,不会影响整个预算的执行。同时,这样也增强了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预算草案的针对性和权威性,使预算草案讨论得更透明、更深入、更详细。

四是推广计算机预算管理系统。在公共预算支出中,通过细化预算编制,并逐步引进数量经济学,将偏重于定性分析转变为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这就要求逐步建立财政系统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越性,保证预算编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硬化预算管理和约束

地方建立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后,必须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首先要坚持法制化。只有强调法制化,才能保证支出预算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还要加强监督,要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此外,要保证预算执行信息快捷、反应灵敏。在硬化公共支出预算执行约束方面,具体注意几点:

一是完善公共支出预算执行中的控制监督。逐步建立立法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内部不同层次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此外,还要加大社会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1)各单位要按规定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和详细的文字说明。(2)各部门按照本级财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和详细的文字说明。(3)财政部门要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4)各级政府要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三是改革预算拨款方式。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拨付预算资金应坚持按预算计划、按事业进度、按规定用途、按预算级次拨款。财政拨款由国库单一帐户集中进行拨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直接按月汇入在银行开设的帐户,实行工资发放的银行化。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人员工资的过快增长,又可以遏止“灰色收入”现象,抑制消费基金膨胀。

(五)强化预算的绩效考核

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是预算的三个不同的环节,共同构成了预算的整个过程。但目前我国各地方财政预算基本上是投入预算的理念,对预算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比较淡化和薄弱。

预算编制范文篇5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的意义

(一)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同时逐渐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此外,合理地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最新年度计划。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符合实际,那么这个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就会出现一定的混乱状况,同时其实际财政收支情况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这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出现严重漏洞。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不仅如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贪污与违法乱纪情况的出现,最终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会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科学的预算管理工作应该与当前时展进行有效的结合,合理地预算管理工作不仅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还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政府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唯有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才能让政府更好的进行资金统筹,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合理的预算编制可以帮助政府有效的节约资金,以便于政府部门经跟更多的资金用到提高公共服务与改善民生问题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整体预算流程工作,比如,预算编制、执行、评价、控制等,使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合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实际预算工作的效率,预算编制中对资金的合理约束可以改善财政资金的整个结构。科学高效的预算编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政府资金的浪费,以便于将更多的资金用到有意民生的方向,最终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观念淡薄。预算管理工作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个环节与活动,其中每个部门的人员都是预算工作的执行着与提供者。但是现阶段,由于国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实际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预算工作主要是和财务工作相关,应该隶属于财务部门,缺少一定的参与意识,对于预算工作关注更多的是其是否可以为单位带来更多的利益。因而使得单位内部缺少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预算制度、预算办法、预算执行等,实际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松散,执行的随意性更加显著。(二)预算编制不合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时间相对较短,加上较大的工作负荷,使得财务人员无法展开相应的预算活动,对实际预算编制也缺少合理地调查与认证,最终使得实际预算编制更加笼统,质量欠佳。更有一些事业单位出现预算编制和实际单位情况不相符合的现象,由于不同阶层的预算收入是依据业务部门的计划,同时考虑到下一年当中的市场经济因素影响来测算的,这样会对预算收支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三)预算执行不到位。因为考核指标不清楚、考核意识薄弱等原因,信这个很难过事业单位在实际预算结束后,通常不会对预算执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考核、控制以及评价,对于资金使用效益、资金具体投向、预算是否超支等问题没有进行充分重视,因此就不能对下一阶段的预算编制提供有效的直到与参考作用,从而逐渐弱化的预算的职能。且实际情况是,很多单位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奖励政策与责任机制,也没有将员工的实际预算工作和绩效进行连接,预算执行工作缺少相应的约束条件,预算执行阶段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较为常见,资金使用效率下降,资金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指导预算编制部门。当前,很多单位的预算编制及管理水平都比较低,且对于实际预算工作认识不到位。因此财政部门在开展财务管理培训阶段,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及编制工作宣传和培训。关于经费预算的相关政策也要和预算部门及相关单位进行汇报,避免在预算部门无法申报,从而让预算安排被广泛认可。对于预算的公费标准要呈报给相关单位,大家一起进行探讨交流,避免单位与财政部门申报预算出现冲突,引发相应的供求矛盾。此外,财政部门还要向预算部门及单位进行宣传与解释,针对查到的虚假申报成分,给与严格的处分。(二)建立预算机构。做好预算编制及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机构,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区域的财政部门都参照政府财政机构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剥夺了原本属于预算部门的一些职能,同时对财政机构内和预算指责相关的一些职责进行了整改,将其统一归结到新的预算部门当中,进而确保了预算编制的权威独特性。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方法与时间,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预算编制工作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掌握单位各方面的情况,还要结合行业现状以及相关的系统要求;不仅要结合年度需求还要考虑历史情况,进而合理地预测未来;不仅要满足实际单位需求,还要结合实际国家财力。这里面包括调查研究、项目论证、综合分析、目标预测等很多工作,因此合理地安排时间是最基本的要求。(三)加强预算认识。一,单位实行财务管理,是单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最好方法,可以不断优化单位资源配置,加强对单位的管理,提高单位的办事效率;二,预算管理工作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也是整个单位资源的有效整合,其战略系统性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进行复式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的控制功能。复式管理是将年度预算收支经费按照不同的性质划分成两个或以上的收支表,用特定的收支预算来确定预算收支费用,从而使两者保持一定的平稳关系。开展复式预算管理,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职能,同时将不同的收支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划分管理。同时根据实际财力来明确两种资金的使用比例,避免出现两种资金使用挤占或挪用等情况发生。与此同时,开展复式预算管理,还可以对不同性质的经费开展不同的管理,以便尽快提高对财务预算的约束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如此预算编制及管理工作就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改进和提升,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苏.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7(32):24-25.

[2]蒲又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6(13):182-183.

[3]宣小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38-39.

预算编制范文篇6

为加强对2008年全县中小学预算编制的指导,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经研究,决定召开2008年全县中小学预算编制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一楼阶梯教室

二、时间:**年11月21日(星期三)上午8:30

三、内容: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08年预算编制说明和要求。

2、高中阶段学校2008年预算编制说明和要求。

四、对象:

1、各学区分管主任和主办会计;

2、乡镇辅导小学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和总务主任;

3、公办普高、职高总务主任和会计;

4、县聋哑学校、县机关幼儿园校(园)长和总务主任。

预算编制范文篇7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年来,本人能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局机关的学习要求,积极投身“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实践活动,深入地进行学习讨论。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预算管理工作上台阶,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整个组织收入和加强支出管理工作全过程。

二、踏实工作,努力完成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1、积极组织收入,强化支出管理,力争完成全年收入任务。2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533202万元,截止11月底完成521489万元,为年预算的97.8%,预计能够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在组织收入和确保重点支出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收支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在省下达我市全年预算收支目标后,我们立即将任务分解到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明确目标,为做好全年组织预算收支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收入预算管理,做好收入分析预测,完善增收机制,规范非税收入入库,确保全市财政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三是多次组织召开县(市)区财政局长和预算股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全市预算收支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县(市)区组织预算收支工作给以指导,保证全市预算收支目标的顺利完成;四是在安排年初预算时,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集中财力保证了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投资1.0042亿元,并为省政府十件实事,配套1.5亿元,确保十件实事顺利完成。五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积极协调预算执行局和各业务科室,及时下达各项预算指标,加快专项资金拨付进度,确保支出任务完成。

2、继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20*年,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关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和谐焦作建设的意见》。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评价四权分离制衡的财政管理新体制,我们完成20*年市本级政府收支预算的编制,并和业务科室配合试编20*年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等政府公共预算。继续完善和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和绩效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1)、编制复式预算,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按照焦政办[20*]110号文件精神,我们在完成市级政府公共预算编制的同时,编制了市级政府采购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预算、住房公积金预算和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等7个复式预算,客观、真实、全面、精细地反映了所有政府性资金的全貌和流向,初步建立起了市级复式预算体系。

(2)推行参与式预算,提高民主理财水平。按照财政项目公示管理办法、专家论证管理办法、财政预算项目听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参与式预算改革中,我们以公开透明理财、科学民主决策为核心,对事关全局和民生的重大事项,通过单位申报、财政汇审、项目公示、网民投票、资金评审、专家论证、社会听证、接受人大公审等程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依法推进科学理财、民主理财。

(3)实行预算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市级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市财政部门通过市政府、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财政服务大厅等场所,将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并将事关全局和民生的重大开支事项的预算执行情况在广场、火车站、行政服务窗口等人群集散的地方设立电子屏幕,及时向社会公示,让政府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4)完善财政项目专家论证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先后于4月和10月召开了两次财政投资项目专家论证会,分别就20*年市委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项目和部分涉及民生的发展项目,以及部门预算已经安排但年初预算没有具体实施方案的项目进行了专家论证。论证会议的召开,在财政政策制定中引入了公共选择程序,提高了财政预算的公众参与度,是完善我市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同时,各位论证专家的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认真研究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我市经济发展。一是针对中铝中州分公司、焦煤集团赵固煤矿税收征管等方面的系列问题,认真进行政策研究,多次向省提出调整税收征管办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财政政策支持。二是鉴于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市政府拟出台的《关于当前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认真进行讨论修改,确保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及时到位。三是与社保科结合,认真研究省社会保障停发焦煤集团移交学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相关政策问题,并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和焦煤集团有关人员共同做好相关的恢复发放工作,经过努力于今年5月份恢复了相关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工作,并将前4个月相应资金通过焦煤集团转拨财政专户。通过此项工作,使我市20*年节约资金支出141万元,并且在今后年度内一直享受此项政策。四是我们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做好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执行新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时刻关注体制运行情况。一是对1999年以来财政体制方面的补助、基数等进行了认真清理,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补助基数提出了针对性的清理与合并建议,并报局领导决策。二是根据市区财政体制调整的要求,确定了市级税源户名单,拟订并下发了相关的5部门配套文件,保证了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及时与税务部门结合,做好市区财政体制调整相关的收入调库工作,目前此项工作仍在积极地进行中。

三、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预算编制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影响因素;控制要点

1案例分析

昌江金发豪园(一期)工程1#楼工程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昌江黎施自县石禄镇昌江大道西侧,属于建筑工程专业、商住楼工程类型。其中,该建筑整体结构属于框架剪力墙类型,主要分为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除此之外,该工程项目的整体高度为19.32m,地下建筑面积636.63m2,地上建筑面积5750.96m2,总建筑面积6387.59m2。预算编制按照昌江金发豪园(一期)工程1#楼(含一层地下室)工程施工图为主,编制范围包括1#楼(含一层地下室)土建、给排水、装饰装修、强弱电、消防及通风工程等。

2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影响因素比较多,现就预算编制人员、材料、人工价差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等三个因素进行论述。2.1预算编制人员的因素。预算编制人员作为工程项目预算成本的直接编制者,对工程项目预算准确性产生的影响最大,根据预算成本编制实际错误分析,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一,是因为预算编制人员自身较粗心,未考虑到项目复杂的工程量计算和套取定额的准确性,出现误差,影响预算编制结果的准确性;其二,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硬。每个预算人员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而目前整个建筑市场预算人员需求量大,而水平高的预算编制人员又较紧缺,较多预算编制人员都是学校刚毕业的新手,只懂得理论的图纸,对现场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流程不熟悉,就容易造成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和错套定额子目。如在本案例中,由于预算编制人员粗心大意把室外模板超高支撑费漏算,少计预算造价141675元。2.2材料、人工价差的因素。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对施工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等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对施工材料的采购,会受市场、季节等因素影响,使其价格产生较大波动。例如:水泥、钢材施工材料采购,在施工淡季时期,价格就比较低,虽然在编制初期考虑到淡旺季因素,但是依然会在施工阶段存在差距,导致施工材料预算编制价格与实际价格存在出入。与此同时,会因为施工材料使用量增大,会存在超预算情况。如在本案例中,由于施工期间海南岛主要建筑材料水泥、沙、碎石涨价较多,导致商品砼每立方涨价128元,增加预算造价3825m3×128元/m3=489600元。人工费用变化情况,会因为工程量增加,需要大量施工人员,而人员在数量上发生变化,人工费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对于工期较长的项目,人工费也因政策和市场变化而相应变化,都会对预算造成影响,无法确保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如在本案例中,由于施工期间海南省政策性人工费从预算编制84.23元/工日提高到122.53元/工日,增加预算造价45412工日×(122.53-84.23)元/工日=1739280元,大大地影响项目施工预算成本。2.3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的因素。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的因素,我们主要从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工期、施工组织平面布置三方面进行相应分析。第一,对施工方案选择是否会对施工组织设计产生影响分析,主要是因为施工组织设计机密结构条件,是以施工方案为基础前提,通过施工方案制定与明确后,再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相反,施工组织设计还可验证施工方案合理性,能够通过对施工方案多样化选择,调整工程项目施工工期,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工程项目预算。第二,对施工工期是否会对施工组织设计产生影响分析,其基础前期就是完善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案后可计算出工程项目施工工期,为各单位及各项工程开展时间提供重要依据。虽然施工工期的长短不能对工程项目成本消耗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但是会使工程项目成本费用周转速度加快。如果忽视对工程质量的考虑与分析,选择盲目赶工期会对工程项目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第三,对施工组织平面布置是否会对施工组织设计产生影响分析,分析要点是施工组织平面布置设计基础,包括施工特点、施工条件等,并对预算费用产生直接性影响。那么还需建筑企业能够对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合理设计,避免出现反复施工、反复开挖、反复运输等情况,以此为基础降低工程预算造价。

3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控制要点

3.1加强项目预算编制队伍构建,提高项目预算编制水平。(1)安排工程项目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现场经验且有持久耐心和精益求精工作作风的编制人员。(2)分析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内容、工作流程、项目整体情况等,对原始数据详细分析,结合具体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编制实施方案。(3)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编制人员奖罚激励机制,增强编制人员责任心,提高工程项目预算编制质量[1]。3.2详细分析建筑材料、人工差价,为预算编制提供信息依据。施工材料的差价问题,是预算编制工作的控制要点之一,并且施工材料的差价控制范围,会对工程项目整体的成本费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就需要预算编制人员对市场施工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详细地勘察,明确勘察周期,能够掌握施工材料价格最高时期与最低时期,为施工材料的采购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使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的差价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降低施工材料差价对工程整体成本费用的影响。关于人工价差分析,首先要考虑工程项目中所需要的施工人员类别、数量,考虑施工质量与效率,在预算编制阶段就能制定完善用人方案,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求,并储备大量专业化施工人员,有助于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与实施。其次要关注国家建设部门对人工费调整的政策文件,及时做好工程项目预算调整。3.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项目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基础保障,直接决定与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可行性、施工组织合理性等,更是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及建设重要依据之一。那么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设计环节中,首先要分析施工方案优良性,以此为基础对施工组织选择及结构适当调整,全程都以工程项目预算编制准确性及施工质量为核心。再加上对新设备、先进技术、施工材料、工艺控制等确保施工工期、平面布置合理性,既可提高生产力,又可降低工程预算成本。优化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对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优为重要[2]。3.4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前期准备。一方面,是相关工作人员对工程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内容、标准要求等详细分析,明确预算编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与注意事项,提前制定出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案,全面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纸。针对所存在的疑问与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解决;另一方面,在预算编制前对相关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全面掌握建筑工程项目各项内容,能够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4结语

为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与有序实施,还需详细分析具体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施工阶段建筑人工、材料变、现场施工图纸存在差异性、未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编制人员能力待提升等。对此,还需引起施工单位重视,详细分析建筑材料、人工差价,为预算编制提供信息依据,重视准备工作与现场管理,确保预算编制内容合理性,注重预算编制队伍构建,助各项工作有序实施,确保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波.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影响因素与控制要点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614(24):103.

预算编制范文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博物馆;预算编制

1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不同,其会计核算方法和基础也有着自己的制度体制规范。当前,为有效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部门的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财务工作,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预知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博物馆作为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要如何做好预算编制,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博物馆的发展,满足社会的要求。

2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有效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时间短,严重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另外,由于预算时间一般提前在年前做,预算管理不够精细,预算编制只能以定额定员进行编制,预算编制的质量低下,对全年的预算工作缺乏质量的预测和统筹规划。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且没有严格的审核程序提供保证,使预算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一些项目经费无法达到专款专用的目的。因此,由于预算编制的简单粗糙,存在局限性,预算到执行存在偏差使得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2.2没有建立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是对整个部门下年度收支的整体估算,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几个大方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最基本的应当建立适当的预算考核体系。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只关注预算的编制,忽视预算的执行等其他方面的工作,使预算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预算监督不够科学合理,预算资源的分配不够恰当等问题显著。此外,单位的领导忽视预算管理,没有把预算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单位管理模式来看待,把预算的工作仅当作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来看待,严重阻碍了单位预算管理的发展。

3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预算编制仅仅是预算工作的开始,但也是预算工作进行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单位的具体发展目标和主要职责等各个方面,依据已有的预算标准,并结合本单位的性质特征,最大限度地细化预算经费的使用方法以及用量,尽量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另外,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优先确保基本支出的预算编制,保证单位基本支出的合理性,以确保单位各部门的正常运行。实现以定额定员为主的管理方式,规定定额内容,是预算的编制更加合理,对人员工作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标准,进行精确合理的计算,给出相应的计算模板,提出切实可行的预算编制方案。最后,项目支出预算直接影响单位的未来发展,因此,应当对各部门项目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调研,了解项目的实施目标和计划,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以及严格的审核程序,分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排序,保证重点项目的实施。3.2构建完善的单位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的执行贯穿于整个预算年度,因此,预算在得到批复后,为有效实现预算执行任务,预算管理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先,财政部门应当按预算批复将指标下达到各单位。接下来,各单位将预算的目标计划要求及责任落实到各部门的人员并明确责任的主体。最后有效地实现预算的执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使经费的支出和使用更加有约束性和计划性。同时建立严格的经费审批制度,和谨慎的经费报销审查程序。各部门严格按章办事,使经费的使用有章可循,促进经费的合理应用。此外,加强预算的执行监督在预算执行工作中也十分重要,一方面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使预算的执行更加合理有效。领导应当关注预算管理工作,积极配合预算工作的事实,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使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以及绩效考核能够发挥作用,是预算工作更加合理。

4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拥有自己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单位,与企业等以获利为主的盈利性单位不同,它的工作重心大都不在财务方面,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发展缓慢,尤其在财务预算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只停留在预算编制上,在预算执行,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存在着和大的漏洞。同时,预算编制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整个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应当受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关注,并进行改善,制定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谨慎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绩效考核的责任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博.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0.

[2]宣小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

[3]顾亚萍.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J].财经界,2013(7).

预算编制范文篇10

工程项目的工程概预算是整个工程在决定着大部分的作用。而建筑的工程造价是建立在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编制工作基础之上的。因此,两者具有一些共同点。工程概预算的前提是建设项目,它是围绕着工程价格而构成的体系,包括建设项目总概算、工程量清单分项综合单价、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等预算部分。概预算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要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建筑项目的整个过程都会耗费大量的金额,涉及的流处多有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基本建设的法规和制度,结合“编”和“管”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建设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等,真正实现有效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对于造价而言,在最初的阶段选择一套合理的设计方案以及限额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因为虽然工程的设计费用只用了1%,但其方案在造价中的影响高达75%。完成初步的设计后,总概算的编制、项目建议书和投资估算也很重要,是因为他们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概预算编制的要点

2.1材料预算。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品种众多,不可能在编制材料预算的时候进行详细的计算。因此,一般情况下的材料预算,确定的主材都是使用量较大并且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以及使用量较小但价格昂贵的材料,比如说:水泥、钢材、汽油、木材等。对于材料数量和价格等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该在材料预算的进行以前完成,并确保纳入编制的数据与实际相符合,如在编制砂石的单价时,就应对其的生产流程、条件等资料进行全面的掌握,确定出最合理的砂石单价。与此同时,合理配置材料的运输和材料的储存等条件,尽可能合理的编制各项材料的预算。

2.2定额正确。建筑项目的定额方面在实际中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是受到不同的设计因素影响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定额不全也可能会产生于不同的建筑阶段,此时就需要注重定额的过渡系数。编制单位工程概预算的时候运用定额,需要综合考虑到一些设计因素,如:设计的工程流程、工程的施工方法、采用的机械设备等。同时还需要详细的阅读定额说明,详细的了解不同定额的子科目内容和适用范围。定额一旦确定,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随时进行修改的。

2.3工程数量的计算。对工程数量的计算是建筑项目中的又一重点,因为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就是工程数量。同时,工程数量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到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对工程数量进行正确的计算,第一步是要详细的了解编制说明和预算规则,并在之后的计算中运用这些规则。第二步,编制人员要用设计图纸作为依据,准确的计算出相应的工程量,尽量保证实际计算的结果和施工图纸中工程数量是一样的。统筹法计算是可以用于计算工程量的工作中的,具体是指:合理安排,统筹程序;连续计算;结合实际,灵活机动。如果已设计好的实际的图纸深度有限,那么工作人员在计算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把图纸上的工程量计算出陈静来,还需要对图纸进行细化和延伸,预测到实际施工中会发生的项目也要纳入计算结果中。除此之外,概预算的编制要点还包括确定预备费和套用正确的费率等项目,比如说:一般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筑修复费用、特殊情况处理费用等预备费用的预算;实际施工过程中,定额费率可能会发生变化,计算人员尽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产生预算。

3.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3.1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责任感之外,还应该熟练掌握采购材料设备、工程设计、现场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切实的保护业主、承包商以及公众的权益,在履行合同义务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工程造价的工作本就十分繁琐,包含的内容范围之广,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也可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把这份工作做好。除了了解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法律文件,预算管理人员还应该到当地去了解地方特色,考察实际的施工情况,增加实践经验,减少误差的出现。企业也应积极组织培训,不断的拓宽预算编制人员的知识面,更新预算编制的方法,使得相关人员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和经验。

3.2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设计图纸也是编制概预算的重要内容。在编制概预算之前,工作人员应该反复的、仔细的浏览设计图纸,了解定额的说明以及内容,结合新的经济和技术,使概预算的功能更加合理、更加先进。特别是在设计的初期,要确定好它的建设标准、地理位置、工艺设计选型等方面,验证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确定结构选型和装饰标准等是否科学。切实的了解设计说明和图纸之间的关系,确定正确的套用定额,避免因为定额项目不符合实际而进行的重复计算,也避免出现计算的漏洞。

3.3掌握要素价格的市场动态。建筑工程设计的材料品种多样、价格不一,这些材料、设备的价格变化会直接造成工程预算的的变化。编制人员熟知合同中的工期、质量要求之后,需要在理解材料的规格、品种、性能等方面的前提下,对市场价格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利用相关模型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材料规划预算,能够确保报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减少误差的出现。平时密切关注有关产品价格的动态变化,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价格变化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材料订货,减少预算风险。

3.4运用监管职能。在工程实施以前,有关部门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利用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对工程造价严格控制。但有些企业总是急于建设,没有计划好投资额度,也没有完善相关的设计方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频繁修改,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不利于工程的建设。对此,有关监理、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监督相关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