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6:16:25

运营监管

运营监管范文篇1

本文作者:田琳杨玉军工作单位: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

综合监管模式的优势和有效性

铁道部又发文明确了铁路食安办的职责规定、机构设立、管辖范围、组织结构等事项,各铁路局也相继完成了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工作,全路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以迅速建立,运营食品安全监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铁路卫生防疫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路18个铁路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设立了23个卫生监督所,近1000名卫生监督员行使法律授权的铁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按照铁道部规定,铁路卫生监督所作为各局食安办的执行机构,承担管辖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活动[4],这一举措延续了铁路系统几十年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执法职能顺利接续。铁路卫生监督队伍具有执法人员和铁路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进站上车、跟车添乘检查均在正常职责范围,熟悉铁路运输组织,掌握运营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为有效实施全程监管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食安办与各铁路局管辖范围一致,在划分职责时,明确路局劳卫处(铁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其办事机构,客运处、运输处等为内设部门,确定了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同时,制定了各运输站段和运输辅助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行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这种联动机制的设计,将各部门、各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网格化、系统化管理格局,有效调动了各单位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防止出现监管部门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不利局面。在问责方面,把食品安全纳入各单位运输安全一体化考核,将食品安全放在与运输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部署、检查、考核,通过食安办联席会议沟通信息、协调工作,食品安全基础管理日益夯实。《食品安全法》设定的分段监管制度,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分别授权不同的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由于配套法规的缺位和迟滞,部门之间的沟通、补台受阻,各环节出现职能交叉、职责模糊、推诿扯皮等,导致监管空白、多头执法、重复监督等现象发生,使经营者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食安办将几个部门分别承担的职责授权铁路卫生监督所执行,实行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全环节一个部门监管,避免了分段监管需要多部门执法、重复建设执法部门的弊病,显著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铁路运营所涉及的所有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均由铁路卫生监督所承担监管责任,实现了全程覆盖和无缝对接,杜绝了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督等消极现象,有效整合了执法资源,减少了被检单位应检的频率和时间,增加了卫生公权的有效度和覆盖率,监管效果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启动问责程序时也不会出现责任虚化、问责缺失、问责疲软等现象。

完善综合监管模式的策略和途径

统一标准,快速提升硬件装备水平。执法能力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5]。硬件投入是科学、客观开展执法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按照全路统一的配置标准,根据各级监督机构的规模、业务量、区位重要性等因素有重点、分批次进行执法装备的配备、补强和更新,主要侧重于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装备、信息技术设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配置,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高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为执法工作提供客观、精准的科学依据。全路应规范统一铁路卫生监督机构外观标识,办公场所的门楣、标牌、灯箱、执法车辆、办公室门牌等均应使用统一制式,充分展示执法机构形象,推进正规化建设,方便群众办事。继续开展标准化监督机构创建工作,推动基础管理、业务建设、规范执法等方面深化达标。聚集人才,全面塑造监督队伍形象。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快铁路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利用人才入路政策和执法资质考核认证,吸纳青年人才进入路内,补充正常减员损失的员额,降低执法队伍平均年龄,形成合理的人才阶梯。建立覆盖全路的人才库,集中优势人才资源,对全路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研究和实践,对基层执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培训指导。在全路建成一批极具行业特色和核心品牌价值的监督所(科),打造优势学科和独特专业,为运营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同步强化全员培训,突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行政处罚案件、高铁食品安全控制、预防性卫生监督、新技术新方法等重点领域、重点内容的培训,建立全路-铁路局-卫生监督所三级培训网络,分层分批培训执法人员,提高轮训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合理设定考评内容和目标。要注重对执法人员完成监督执法指标的定量考核,更应重视对执法能力的有效考评。一方面加强对行政许可、监督监测、案件查处、重大活动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监督频次和覆盖率、事故发生率、投诉率、文书制作规范等监督执法职能刚性指标的量化考评;另一方面加强对执法人员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执法程序、技术指导效果、法制宣传教育、执法效率、监督质量、信息管理、执法稽查等监督执法能力指标的客观考评。通过绩效考核,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和监管理念转换,促使现场执法工作和基础管理工作有机统一、同步提高,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逐级考核制度。形成铁道部对铁路局、铁路局对监督执法机构、执法机构对基层所(科、站)的递进式考评体系。按照统一的考评标准和考核方法,量化评估、奖优惩劣,将执法机构的的整体效能考评和个人业绩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连带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远近适度的组织目标,增强机构、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保持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相互补台的良性互动,激发团队凝聚力和个人独立作战能力。对执法过程进行连续地、动态地考察、评价,发现执法人员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卡控措施,修正执法流程,充分发挥前馈控制作用,减少、杜绝执法人员的差错和纰漏。落实责任,分解风险,提高各部门协同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铁路食安办内设机构管理食品安全的作用和能力,将各部门职责进一步细化分解,按照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分系统确定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专业处室的自身管理健全,专业指导到位。深入开发领导层,落实运输业各单位、运输辅助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意识,促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良好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类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改变食品安全自身管理重表面轻内容、重部署轻落实、重检查轻整改、重结果轻总结的不良习惯。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引入铁路食品安全监管,研判、确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点,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建立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运用HACCP安全控制体系实现食品安全自我控制,形成比较完善、便于操作、能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自控体系。沟通协作,纵横联络,健全全程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全路应统一规划交流沟通工作,建立部际、局际联络机制,加强各铁路局、食安办之间的协作沟通,定期通报情况,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健全运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评估制度,重点对餐车、配餐基地、高铁食品、站台自制散装食品等高危食品和重点环节食品进行风险监测分析,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完善风险评估组织和支持机制,培训风险评估人员,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保证风险评估科学、有效开展,为综合分析食品安全状况,提出安全预警提供客观依据。全路食品安全监测应融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建立运行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双向交流,并通过铁路系统网络,将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基层执法机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规范指导,典型引路,促使铁路运营食品产业全面升级随着铁路发展步伐加快,运营食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也日益紧迫。综合监管模式面临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多环节改造的技术指导考验。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涉及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法律要求和技术规范,制定贴近一线、科学有力的技术指导方案,提供符合实际、满足需要的技术指导。围绕高铁、动车组、既有线提速列车、普通列车四个层次的运输产品,按照现代化配餐中心的标准建成一批规模经营、全面覆盖的的餐饮配送中心和餐料配送基地,扩充成品餐直供能力和半成品餐加工能力,减少餐车加工环节。充分发挥中心车站和站台的食品流通功能,健全流通食品溯源体系,强化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突出对餐饮服务单位布局流程、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指导,以站段机关食堂为重点,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建成食品安全示范点,以此为样板改造铁路沿线职工伙食团,有效解决伙食团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科技创新,系统研发,持续推进运营食品综合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在综合监管模式下,执法机构信息系统的研发要科学分析食品监管各个环节、各种业态的规模和管理水平,涵盖各种生产经营方式的实际应用。逐步建立行政许可审批、监督执法、行政处罚、突发事件处理、监测检验、统计查询等模块,实现各种管理系统与子模块之间的有序衔接,提高执法效率和资源共享水平,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审批程序逐级卡控。提供与被监管单位、疾控、食安办等相关部门端口连接的功能,增强信息互动交流,减少中间环节。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和各类图像采集、文字编辑、软件编译等先进设备,研发执法人员手持终端使用系统和覆盖重点单位、关键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铁路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要树立强烈的信息化意识,强力推动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研发工程,逐步建立全路联网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系统,形成统一的硬件建设标准和软件开发规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支持。

运营监管范文篇2

重报集团旗下现有15报、4刊、13网、5个客户端、1个手机报以及130多个官方微信、微博、微视频。众多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平台,给传统的新闻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重报集团2013年被总局授予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集团党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思考创新管理手段,运用当今最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以全面提高适应新形势下集团新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2014年年初,重报集团认真组织集团对全局性、战略性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进行申报,在投入2600多万元全面建成《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各主要报系全媒体一体化生产平台,即“集团全媒体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平台项目”(获中央财政资金项目资助1000万元)基础上,又针对集团新闻管理中的重大难题提出系统性整体解决方案。于是,在2015年年初又全面启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申报,作为2015年至2016年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媒体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和“一把手”工程来抓。该平台项目,涵盖了全集团所有媒体,分为“新闻监控(含新闻指挥调度系统)、智能决策分析系统、传播效果分析系统、版权保护维权系统、资源中心和用户资产管理系统”的“六大功能板块系统”,通过全国公开招标,集团与北京拓尔思公司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建设。因该平台项目设计的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全国独创性,一经申报就得到总局高度重视,经审核被纳入2015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编号:20151254),同时获得2015年财政部和中央文资办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00万元项目建设资助,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进行规范管理和全面跟踪。这一平台项目的建设在全国报业集团没有先例,工作量极大,涉及技术研发、技术支撑、网络环境、数据对接、底层打通、新闻资源汇集、整合、共享和观念、管理转型等各方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集团党委对该平台项目的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集团党委书记管洪作为第一责任人和总指挥的项目专门领导小组,协调集团各相关部门团结协作,深入调研,攻坚难关。平台项目采取“边建、边用、边完善优化和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有计划、有目标扎实有序推进,确保了各个阶段目标任务完成。经2016年7月试运行,历时两年努力,平台项目在2016年年底全面建成,运行顺畅。2017年4月,经总局对项目进行了全面严格验收检查,验收合格。

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这一平台的定位,既是集团新闻管理的平台又是服务平台。从平台实施建设,到平台启用上线伊始,就实行了统一规范的管理,实行实名账号管理和岗位管理制,根据每位采编人员不同职级和管理权限进行后台登记管理和开放。严格上报、审核和明确专人管理。同时,实施新的集团层面与各媒体层面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建立制定了集团新闻指挥调度制度、集团新闻总值班制度,规范了新平台新系统各流程管理制度和“中央厨房”重大时政报道、常态化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等。如集团新闻指挥调度系统,信息的审核流程、接收流程,新平台日常24小时值班巡查督办、每日集团新闻舆情传播力分析专报、每周各报网、官方微信、微博、客户端监测,每月集团传播力月度分析(包括原创数量、转载量、浏览量、互动数,转载公布情况,媒体情况、网站情况等进行系统分析)以及重大主题报道集团各媒体传播力定向分析等相关制度和机制。该平台还是重庆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每天媒体传播效果直报点。集团对新闻作品传播效果情况监测数据,纳入集团评选月度和年度集团好新闻作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对各媒体使用平台情况也纳入对各媒体年终考核。各媒体也将平台使用情况特别是对每天各媒体传播效果情况在采前会上通报并纳入新闻考核和评选好新闻机制。自2016年7月平台全面开启运行以来,截至2018年3月,这一平台总数据量汇入数亿条,将全国各主要媒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新媒体3万多家及集团所有媒体纳入进行监测和传播效果分析。每天以2万多数据量增长。目前,集团原创新闻报道数据已汇入370多万条,其中仅新闻图片库数据130多万个,特色新闻资源、人物数据上千。集团版权保护系统平台,包括确权、监测、取证、维权几大功能模块,将集团每天的原创新闻与其相对接汇入,目前已汇入集团各类新闻确权原创数据64万多个,为集团有针对性地发现线索、有目的地进行版权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目前已开始进行维权,这在全国报业集团为首创。“集团大数据新闻资源中心汇集平台”(包括集团新闻成品库、图片库、历史资源库、特色资源库等可再利用资源),以及“用户资源管理平台”(包括用户资产库、用户行为库、用户分析库等。搜集各个渠道用户基本信息、行为信息,形成用户分析库)可帮助指导各媒体针对用户开发新闻产品和提供定制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平台还各类新闻指令7万多条,及时发现排除内容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106起,分析集团各媒体每日新闻传播力专报、舆情专报、周报、月报、舆情监测专报等1154次,字数达100多万。尤其是在全国、全市两会、党的宣传报道等各类重大时政报道期间,全面整合、运用集团两级平台,启用“中央厨房”重大时政报道指挥调度运行机制,运用平台的指挥调度、数据监测分析通报、指导,整合资源、全力推出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出品”,使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品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这些都是过去管理方式完全达不到的。目前,该平台已常态化全面运行,整个集团的新闻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战略性的改变:已经从过去以报刊为主的管理向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从过去以静态管理为主、事后管理为主管理,向以动态管理、事前事中全过程、全流程的数字管理转变,真正实现了集团新闻管理的质的飞跃和管理水平能力的极大提高,促进了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效果突出广泛认同

运营监管范文篇3

企业环境是指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外在因素。企业环境的构成是复杂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自然资源、技术、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综合地对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系统发生作用,从而制约企业的行为。目前,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全球性产品,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给现代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也给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生产运作管理策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研发的费用越来越高,全球化市场使竞争转向高技术行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激烈的竞争导致现代企业更注重战略管理和战略联盟及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分析。

2.更加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虽然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同时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严重污染;资源掠夺性开采和浪费,造成森林、草原被破坏;气候恶化;水资源严重匮乏,极端天气频频出现,人类正在为现代企业生产付出沉重的代价,于是“绿色制造”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重视。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的实质就是构造一个“生态供应链”,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3.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导致现代企业更加关注竞争力问题,而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六大要素是价格、质量、品种、服务、时间和战略,这些要素最终都将反映在现代企业产品的竞争上,而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现代企业不断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为产品更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同时,竞争的加剧,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如今,计算机几乎一入市就过时了。(2)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企业为了赢得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不断地开发出多种产品,甚至有的企业已开始追求“一样一件生产”,来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3)产品成本结构发生变化。由于现代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直接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不断下降,而间接劳动(包括管理人员和非生产人员的劳动)成本和原材料、外购件的成本比例不断增加,现代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不得不下大力优化产品成本结构。(4)产品交货期缩短。缩短交货时间不仅是竞争取得优势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现代企业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

4.先进制造技术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MT)的应用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AMT具有三个层面上的集成系统,即加工中心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AMT在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率。

5.基于时间的竞争以成为现代企业制胜的法宝。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对市场要求的响应速度,不仅对其内部资源进行重组,采用科学的生产运作管理手段,缩短生产运营时间,而且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和条件,为企业生产运作赢得时间,赢得顾客的信任,现代企业生产运营关于时间竞争观念,已成为生产运营管理策略的核心,并为此形成一个较全面的生产运作管理体系,涉及时间研究、动作研究以缩短作业时间、缩短调整准备时间、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从产品创新到产品处理的总周期。

二、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策略设计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生产运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策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产品的选择、开发策略和生产运作策略。

1.产品选择、开发策略。(1)产品选择策略。首先要确定向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即产品选择问题。产品的选择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产品选择策略主要有三种:有形产品生产;无形产品生产和两者兼备。不同的选择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运营管理的效果。其次,产品选择策略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目标与环境协调问题、企业目标与企业资源协调问题、企业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企业目标是指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企业的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企业的环境主要是指竞争对手的策略、顾客的需求变化、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只有这三方面问题的有效平衡,才能促使现代企业更好的发展。(2)产品开发策略。产品开发主要涉及二种策略:第一,领导者与跟随者的选择。现代企业选择做领导者时,需要不断的进行产品创新、确保企业在产品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而投入较大风险较大。而选择做跟随者只需要仿制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花钱买技术和专利,这样费用低、风险小。第二,产品开发选择自己设计、外单位设计或两者结合。如果企业自己设计开发产品,有利于保护技术专利,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开发,以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外单位设计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快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映,也有利于形成战略联盟,加强现代企业的竞争力。

2.生产运营策略。生产运营策略的选择主要有三种,自制与外购、高质量和大量定制生产策略。自制与外购的选择。若选择外购产品,一般涉及外购零部件和产品的选择,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存在外购零部件问题,而企业选择外购产品时,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将大大减化,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分工带来的种种好处。但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感召力或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有强有力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或强力有效的营销渠道或二者兼备,以强化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同时,也需要看到这种联盟的动态性,随着环境和市场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联盟易出现由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而出现危机。若选择自制,企业的产生运营管理则需要涉及选址、选购设备、配备相应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设备工艺流程设计与布置、设备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产品进度管理、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等等,自制企业生产运营周期将延长,其管理的复杂性将无法回避。另外,当企业选择自制产品时,生产运营策略还将受企业战略的左右。

高质量策略。现代企业无论采取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策略,还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策略,都必须确保产品的质量优势,并通过产品的质量优势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塑造企业形象,依靠产品品牌的力量,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并走向国际市场。

大量定制生产策略。个性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策略,个性化生产是按照顾客的个性化需要生产产品,采用的是定制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是按照顾客的共性化需要生产产品,采用的是备货型生产方式,而大量定制生产策略巧妙地将个性化与标准化结合在一起,使顾客在获得个性化的产品的同时,只需要支付大量生产的费用。大量定制生产策略的关键是如何变顾客个性化的产品为标准化的模块。

运营监管范文篇4

随着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发展,社保基金的营运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资金缺口大、保值增值困难、监督体制不健全等方面,具体如下:

1、资金缺口大

这个主要体现在随着我过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保基金存在着严重的支付危机,由于我国在体制转型的时候存在着庞大的历史欠账,为了解决社会统筹基金不足的问题,现在社会统筹基金挤占个人账户,使得目前我国“空账”现象严重,基金缺口越来越大。

2、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较困难

(1)基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组合单一

在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营运环节中,为了安全性的考虑,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监督管理原则为数量限制性原则。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但实际上,根本无法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别说保值增值,甚至存在着贬值的可能。

(2)社会统筹基金的覆盖面窄、统筹范围小、层次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由各级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级管理,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其他险种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基金管理主体分散,使基金结余分散,影响了基金的存量规模,必然削弱基金运营的规模效益。

3、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制度的不完善

(1)监管和监督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社保基金管理中不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营运管理过程中透明度过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社保基金利用率低、挤占和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2)现行的管理办法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

虽然我国已经实行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对于制度实施的后续安排并没有统一的连续的政策支撑,如是否有必要做实个人账户、怎么做实以及做实后基金的保值增值等都没有一个制度的延伸,这些都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

(3)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过程中存在着立法滞后和立法难度大的问题,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保制度的实行效果。

4、管理机构的弊端

(1)社保基金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分散

由于各部门和各级别相关机构都在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统筹,这就导致部门和地区间难以集中和协调运营社保基金,扩大了基金的营运风险,同时不能发挥规模效应。

(2)缺乏有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其次与社保基金营运有密切关系的证券管理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自身不硬,存在着许多问题,资产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二、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营运的对策建议

1、加强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来源

(1)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

在保证一定安全性下,社保基金营运渠道应多元化,这样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与增值,也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根据不同的基金性质进行不同的投资管理,如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等就可以投资到海外市场,提高其收益率。

(2)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增加基金的规模效应

尽快提高我国各险种的统筹层次,打破其原有的条块分割和碎片化管理。例如,四川省成都市在今年的4月份将原来针对于非成都市户籍的人员而设置的综合保险并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碎片化管理,有利于加快统筹层次,增加基金的规模效应。

2、加强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设

(1)加快信息披露和监督监管制度

一是加快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这样可以提高社保基金营运管理的透明度。二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专家论证制度、协调统一的内外部监控机制以及必要的听证制度等来实现对社保基金管理运营的监督监管。

(2)国家应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建设

加快社保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使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所以我国目前应尽快形成一套覆盖面宽、法理严明的社会保障法律监管网络。

(3)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制度

实行社保基金预算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行为,明确政府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机构

(1)建立具有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市场化、专业化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而且社保基金管理主要问题是其不善于营运经营、缺少专业人才。因而,应逐步建立专业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聘用专门的人才,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等,进而实现社保基金的营运效益。

运营监管范文篇5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行为,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营以及对其所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是指污水处理厂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及省、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使用财政补贴资金和物价部门核定征收的污水处理费,采用已建成的处理工艺和设计标准,使已建成的生活污水管网和全部设施正常运行,所有进入厂内的城市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依法接受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鼓励污水处理厂在依法经营、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附产物开发新产品,增加企业收入。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污水处理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所选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应当报请省级以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定。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六条市建设局为主负责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监督管理工作,市环保、发改、水务、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按其各自职责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市建设局负责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监督日常管理工作。依据城市排水许可制度的规定,负责排污干管的建设和维护,督促污水处理厂加强对提升泵站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城区污水全部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负责督促污水处理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目标考核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日常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生产运行;负责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量进行监管,每月据实核审污水处理量,并报送市财政局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依据;负责制定在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市场退出、临时接管或不可抗力等情况下能够保障污水处理厂运转的措施。

第八条市环保局负责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处理后排水水质、每日污泥产生量及存贮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污水处理质量的依据,每月报送市财政局。

第九条市发改局负责自备水源企业和自来水用户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核定及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的监审。

第十条市水务局负责城区排渍泵站的维护和管理及自备水源企业污水处理费的工作。

第十一条市财政局负责污水处理费的收取、拨付、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管和不定期检查,防止挪用、虚报等行为发生。

第十二条市审计局依法对污水处理费的收取、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三条市监察局负责对各部门的履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污水处理费管理

第十四条市财政局设立污水处理费专户,对污水处理费实行“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五条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按照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和范围执行。自来水用户的污水处理费由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按用水量在收取水费时。自备水源用户的污水处理费由市水务局。

第十六条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和市水务局必须按规定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并在每月的10日前向市财政局报送上月污水处理费报表,并全额划转到市财政局的污水处理费专户上,不得坐支、挪用。

第十七条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拨付程序。

污水处理厂在每个运营月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提交污水处理服务费申请报告,同时提供当月运营报表,包括由市建设局核实的污水处理量、由市环保局核实的出水水质检测报告。

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分别对运营报告中污水处理水量、水质和设施运行状态等内容进行核查,签署意见后,市财政局签署污水处理服务费拨付意见,经报分管城建和环保的副市长审核、常务副市长审批后,将污水处理服务费及时拨付给污水处理厂。

第十八条因检修设施、设备或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时,不计污水处理费。

第四章运营管理

第十九条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应当委托具备计量认证资格的监测机构或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和处理水量进行检测和计量,相应数据应存档备查。

第二十条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检测项目、取样方法和频率应当按照设计进水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污水处理厂全年出水水质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进水超标、设备检修及不可抗力的天数应除外。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采取水样,每天水样的所有检测项目均达标,当天水质视为达标。

第二十一条污水处理厂应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制定生产管理、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水质检验等制度和安全运行应急预案。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及污泥的检测数据应于每月6日前向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报告。

污水处理厂针对进水水质、水量突变、停电、重要设备故障、洪涝灾害、火灾等突发事件制定的污水处理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应报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市建设局应当督促污水处理厂开展运行、操作、水质化验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岗前培训。

第二十三条污水处理厂应当保障在线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或者损毁在线监测设施。发现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当及时向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报告。

第二十四条污水处理厂应当对运行管理、处理设施和出水水质负责,并按市建设局的要求建立生产运行日志和严格的取样、自测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含运行水质水量监测、药剂消耗、污泥处置、微生物检查、生产设备运行、药剂进货和使用情况、在线监测设施运行和监测数据等管理台账),并于每周、每月向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等监管部门上报进、出水水量水质、污泥等指标和运行情况。

第二十五条污水处理厂应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市建设局报告上年度的组织机构、职工人数、处理水质、水量、运营成本、安全生产、污水处理费使用、污泥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等生产经营情况,并将有关内容在本市媒体上予以,接受公众监督。

市建设局要定期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达标率、处理成本、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价运营单位的运行绩效。

第二十六条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超过设计标准导致出水超标的,有举证责任和应急处理的义务。发现超标后,应及时向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报告,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取证核实,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十七条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T68—96)的要求,对厂区及泵站等设施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实施设备和设施大修、检修时,应当通过调节工艺运行状态保证污水处理的规模和出水水质;对确需停运或者部分停运的,污水处理厂应当提前15个工作日,向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提出书面申请,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复;对因突发事件或事故造成污水处理厂全部或部分停运的,污水处理厂必须立即启动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并在2小时内报告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恢复正常运行后,污水处理厂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停运期间情况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告市建设局和市环保局。

第二十八条污水处理厂应当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综合利用或按规范标准处理后送市垃圾填埋场作卫生填埋。属于危险废弃物的,严格按照危险废弃物的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处理处置。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进行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谎报运行数据、编造虚假数据的;

2、擅自停止运行、闲置或者不正常运营污水处理厂,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的;

3、造成重大安全、环境污染事故的;

4、在污水处理厂监管工作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5、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及其他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条单位漏收或擅自减免污水处理费的,由单位等额补齐,并按时足额划转到污水处理费专户;单位挪用污水处理费的,由市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依规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运营监管范文篇6

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出现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它为缓和西方国家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原有的以现收现付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70年代以来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有体系难以为继,也不适应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高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各国政府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上海社保基金腐败大案到浙江金华用社保基金炒股案,从河南淮阳用社保基金换轿车和修建办公楼案到黑龙江阿城市把社保基金借给企业作流动资金案,从地方社保机构工作人员用社保基金炒股案到广州市十点一八亿元基金流失案,近几年社保基金领域涌现的一个又一个大案,充分说明我国目前的社保基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基金运作不透明,法律约束力差,难以保障基金安全无恙。截至“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高达%件。此类腐败案件频频发生,除了腐败分子无视国家法律,以身试法以外,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值的思考的。因此探索完善现有社保基金的管理模式,杜绝此类社保基金案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百姓养老保障的要求。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有了一定的结余,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国企业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436亿元,全国千万元以上的欠费企业177户,累计欠费45亿元。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之一。因此,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增值是确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但我国目前“政事合一”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与这一目标相距甚远。这种“政事合一”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筹集标准不统一且筹集方式缺乏法律保障;支付办法不统一且支付标准过高;投资主体及投资渠道单一且基金保值增值性差;基金管理效率低下且挤占挪用现象十分严重;法制建设滞后且缺乏有效的制衡监督体系。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是对民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所以研究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非常重要。

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监管问题在我国社会保障研究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只是在社会保障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研究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而对于基金监管的研究则更是刚刚起步。因此,社会保险基金形成后,一直处于分散、无序的管理状态,导致其经常被挤占、挪用、浪费,专款难专用,降低了社会保障的效率。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现状已经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日常监管不力,存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法制建设滞后,过分依靠行政监管系统,社会监督缺位,中、长期预警监督缺损比较严重,基金投资监管机制很不健全等问题。目前除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专业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实施具体有效的管理和检查。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百多年的社会保险发展历史,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很多。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方面,主要是运用“三权分立”理论,强调分权和制衡思想,把管理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职能分开,强调监督的独立性,同时有比较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险法律,如《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基金法》和《基金监管法》等,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目前国内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全面论述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文献专著。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研究散见于论述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方面的书籍中,如郑功成编写的《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2000年)、齐海鹏等编写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2002年)、刘钧编写的《运行与监管—中国社会保障资金问题分析》(2003年)、苏涛编写的《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研究—产业经济学视角的探索》(2004年)等,都是在研究社会保障运行和管理的同时,涉及到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监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保障资金财政监督》编委会编写的《社会保障资金财政监督》(2005年),该书分析了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国际比较,对如何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资金财政监督机制进行了专门探讨,对当前的社会保障监督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该书只是论述了财政部门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缺乏对广义的监督体系的整体把握。其他的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研究散见于有关报纸杂志,这些论文大都从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做法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作用等。

吴春明(2006)提出我国现行社会保障资金在筹集上主要由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自行制定具体筹资办法和比例。这种筹资方式在实际执行中,不仅不同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规定不一致,即使同一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缴费标准往往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负担水平悬殊,不仅不利于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而且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客观上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筹资方式在实践中的另一弊端是筹资的方法、制度多数是以部门、行业规章的形式出现,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在筹资过程中,往往刚性不足,再加上征收力量不足,手段软化,拖欠、不缴或少缴统筹金的现象比较普遍

社保基金是我国的第一大专项资金,与国家财政的联系极为密切,因为社会保障事业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财政承担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最终责任。如果发生支付危机,最终兜底的必然是国家财政。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也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需要社会的稳定作为发展的后盾。而社会保障基金,顾名思义,其担任的职责是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它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物质基础。我国社保基金设立时间短,体制不够成熟,在现收现付制和部分基金制之间孰优孰劣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刚刚建立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严重。

三、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

一绪论。首先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界定有关概念,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总结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并分析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二中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分析。首先描述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如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监督系统难以形成合力、预算监督乏力、效益监督不足以及监督的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对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介绍和评价。作为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物质基础和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基金在实践中是先收后支的,客观上表现为消费性的社会后备基金,但绝不能因此简单地把社会保障基金归为消费基金。与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基金不同,完全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基金因货币的时间效应所产生的资金流,在实现参保人收入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纵向转移、直接提高参保人福利的同时,也成为社会再生产中的积累基金。由此出发,只有具有积累性质的社会保障资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基金。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从存在问题与成因两个角度切入分析。

四完善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的建议。按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要求,借鉴国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有益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完善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的建议。包括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系统、建立和完善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监督制度、开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效益监督、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监督效率以及完善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的配套改革。

2.文章基本框架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管的现状分析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管的现状分析

2.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管的评价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存在问题

2.原因分析

四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监管进一步思考

1.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

2.根据我国的国情具体实施

五结语

四、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了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际社会较为成熟的社保基金运作和监管方法进行分析,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得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和运作模式。

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会计核算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提出构想。采用理论研究和社会保障基金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际的案例阐明了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运用、营运以使资金能在安全的情况下增值保值的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环节;社会保障基金拨付环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营运环节。

五、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一是运用委托理论分析了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二是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监督现状,提出应当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并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三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提出应对社会保险基金开展效益性监督。

四是参考国外的优秀经验,以供我国之参考。

六、参考文献

1.中文

[1].《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宋晓梧孔泾源当前第:255页

[2].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马杰,郑秉文.计划经济条件下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评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l)

[4].卢纯估.对社保基金管理的实践思考[J].中国劳动,2005(3)

[5].姜小丽.社保基金管理环节监督之我见[J].山东劳动保障,2005(4)

[6].史柏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7].李连友:《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金丽馥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9].李耀:《养老保险基金—形成机制、管理模式、投资运用》,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0].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245-271

[11].周莹俊.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国外经验与启示[J].上海金融,2003,(5).

[12].郑秉文.社保基金投资证券市场小心走弯路困.中国证券报,2005(7).

[13].洛仑兹.格利茨(唐旭译).金融工程学阿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5].刘晓梅.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日本:汐文社出版社,2002,94

[16].胡云超.英国社会养老制度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

[17].李江.中资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中发展的对策.保险研究,2003,(10)

[18].赵锡军.论证券监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0

[19].邓大松,刘昌平.论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职责.中国行政管理,2003,(10)

[20].郑红霞,苏莹荣.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浅议.中国社会保障,2005,(4)

[21].李绍光.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58

[22].聂晶:聚焦国外社保基金监管,中国财经报,2007-1-17

[23].刘蜜.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珠江经济,2006,(8)

[24].刘畅辉.国外社保基金如何监管.党员文摘,2007,(2)

[25].刘诚.社会保障法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91

[26].贾俊玲.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初探,经济法研究(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71-372

[27].余卫明.社会保障法学.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55

[28].彭高建.中国养老保险责任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7

[29].樊启荣.社会保障法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512-513

[30].刘学民.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31].俞传尧.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0.

[32].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3].窦玉沛.重构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的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4].侯文若.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5].王德文.完善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的思路和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6].周晓丹.人大应加强对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J].人大研究,2004(7)

[37].陈东升:《中国寿险业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8].《社会保障资金财政监督》编委会.社会保障资金财政监督[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2.英文

[1].JohnsonSA,TianYS.Thevalueandincentiveeffectsofnon-traditionalexecutivestockoptionplan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0,57:3-34.

[2].MeirKohn.FinancialInstitutionandMarkets.McGraw-Hill,Inc,1994.

[3].TirezDirk.NasdaqBenefitsfromEuropeanFramework.InternationalFinancial.1997.

[4].VolkerTreichel.FinancialSustainabilityandReformoptionsfortheAlbanianPensionFund.IMF/WP/01/47.

[5].Davis,E.Philip.PensionFunds,RetirementIncomeSecurityandCapitalMarkets: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6].OECDFinanceeassetofInstitutionalinvestors,InstitutionalInvestorsDatabase’,2004

[7].Sowell,Thomas.whattrustfund?.Forbes,Vo163,Apr19,1999.142-145.

[8].Koretz,Gene.SocialSecurityIsMoreSecure.BusinessWeek,Jun26,2000.32-34.

[9].Aaron,HenryJ,Reischauer,RobertD.ShouldweretireSocialSecurityGradingthereform

[10].plans.BrookingsReview,Vo17,Winter1999.6-11.

[11].Krebsbach,Karen.LatinAmerica’spensionbandwagon.GlobalFinance,Bo13,Jan1999.31-33.

[12].Feldstein,Martin5.privatizingSoeialSeeurity[M」.ChieagoUniversityPress,1998.

运营监管范文篇7

1电源是通信系统的坚实基础与根本保障

(1)犹如人们对阳光、空气、食物和水的依赖

从远古时代以来,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电也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因为有了电,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欢乐。

(2)摩天大楼与基础的关联性

摩天大楼高耸入云,雄伟壮观,强风中坚定不移,坚实的基础则是默默无闻的功臣。通信系统的安全优质运转,无处不在的通信电源则是坚实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3)广泛的实用性

在通信枢纽大楼里,在卫星地面站、光缆、微波中继站、国际海光缆登陆站……所有需要安装电器设施和通信设备的地方,都需要首先建设好电源和通信电源。众多电源设备能在不同类型外电环境中经不同组合生产出a、b和c不同级别的多种电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做到稳定、安全和可靠。

结论:电源是一切通信必不可少的坚实基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根本保障。

2通信电源的重要性

下面列举了邮电行业几次因电源故障而引起的重大的事故:

a)1995年4月1日,广东汕头金砂邮电大楼电气特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497.9万元;

b)1995年11月26日,贵州毕节地区邮电局通信大楼电气特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901万元,中断通信50h,间接经济损失335万元;

c)2002年2月27日0时35分,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通信楼无人值守市话传输机房失火,造成海府局的市话出入局中继大面积闭塞,出入局呼叫、数据通信、小灵通网络、部分金融系统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造成6500个接入网用户通信中断,52个中国移动通信机站的通信受阻。其政治影响甚大。

若要恢复原有的通信能力,投入资金是损失资金的若干倍,投入的力量也将很大。

通信电源的质量与实用安全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通信设施和人身安全,轻则影响通话质量,中断通信;重则毁坏机楼,酿成重大事故。a、b和c事故及以前的几个重大火灾,迫使邮电系统下大力气连续几年进行全行业的安全大检查。近年来暴露出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扭转极不安全的被动局面。中国电信集团会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大检查,扎扎实实地把安全生产抓好。

电源专业及应用对通信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万不可忽视。

3通信电源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设备品种甚多,使用组合奇特

高、低压配电设备;发电设备包括柴油、汽油发电机,风能、太阳能和燃汽轮发电机;交直流变换设备包括ac/ac、ac/dc、dc/dc、dc/ac、ups和蓄电池设备等。

在通信枢纽大楼、卫星地面站、光缆、微波中继站、国际海光缆登陆站、交换机楼和模块局等众多的不同供电环境(条件)中,不同需求的魔方组合,神奇而多样化。一个关键问题是要严格贯彻通信电源的相关技术标准,遵循科学规律,做好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

(2)涉及专业学科知识多

通信电源的专业维护需要动力机械学、化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3)消耗能源巨大,设备资源丰富,需要精心管理通信生产用电和确保通信机房环境温度等用电,所消耗的电能源是巨大的。而且通信电源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多,通信电源、空调设备资产大约占总资产的3%~5%,在一个拥有4000多亿元人民币资产的强大通信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通信电源、空调设备的资产约占200亿元人民币,因此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意义重大。

(4)维护好通信电源责任重大

电源专业工作常处于高电压、大电流、使用易燃油类和防雷保护等特殊环境,对安全生产、通信防护和消除火灾等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5)通信电源专业维护体制亟待与通信维护体制改革同步

对于中国电信集团,该专业共有近万名员工,工作面广,维护设备多。目前的维护操作方法与传统方式变化不大,减员只是在人员看守设备方面有一定的潜力,而且必须达到通信电源设备自动化、监控手段完善化,只有安全防护达到无人值守条件时,才能实现无人值守。实际设备的检测需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员才有实效。过去,通信能力飞速发展,而电源维护人员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是生产效率提高的具体体现。

(6)电源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生产安全险象环生。近年来供电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并威胁到通信安全。例如,根据已了解到的电源设备事故分析,蓄电池事故占70%,高压切换事故占20%,高频开关电源事故占10%(强排风,灰尘侵入设备);全通信专业对通信电源的使用也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众多的火灾事件也都与电源或其使用有很多关联。

技术管理需有效加强。缺乏对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究和有效的对策,对事故的分析,特别是通信电源的应用安全、通信机房环境、蓄电池的容量和放电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其维护方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

亟待提高企业化管理。对企业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没有适应新的电源维护响应模式,没有企业化管理的应对策略。例如:全方位服务问题,电源维护成本分摊问题,高质量的通信电源应用技术支持问题等。

4重视通信电源的管理与应用研究

在通信行业中,人们通常把电源比喻为通信系统的“心脏”。从宏观、全局和经营效益的角度来看,通信电源似乎显得并不十分抢眼,但从微观和电源专业本身来看,从确保通信质量、生产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角度提出高度重视通信电源的运行管理与应用研究,颇有一定道理。在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之际,呼吁高度重视通信电源的管理与应用研究,将有助于中国电信更好地抓好通信的基础——电源的建设与管理。

1电源是通信系统的坚实基础与根本保障

(1)犹如人们对阳光、空气、食物和水的依赖

从远古时代以来,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电也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因为有了电,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欢乐。

(2)摩天大楼与基础的关联性

摩天大楼高耸入云,雄伟壮观,强风中坚定不移,坚实的基础则是默默无闻的功臣。通信系统的安全优质运转,无处不在的通信电源则是坚实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3)广泛的实用性

运营监管范文篇8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增强饲料和兽药治理工作的主要意义

增强饲料和兽药等食用动物养殖投入品的治理,是保证食用动物及其产物质量安全的前提和基本,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畜牧业继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不变。各街镇场区、各有关部分和单位要高度注重,严厉打击在饲估中添加犯禁药物的行为,切实加强规范整理饲料和兽药生产运营次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监管与服务偏重、教育与惩办并举,加大全程监管力度,推进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提高食用动物及其产物质量安全程度,保证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规范治理,进一步增强饲料和兽药生产运营与运用的全程监管

(一)增强饲料和兽药生产环节的治理。区畜牧部分要严厉依照有关司法、法律规则,增强对我区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前提、产物规范和质量治理准则执行状况的日常监管;对新设立的饲料生产企业要严厉依照顺序审批,并依法增强对各生产环节的检查和验收;督促兽药生产运营企业依照国家兽药质量治理有关规则进行生产,保证兽药质量达标。

(二)增强饲料和兽药运营环节的治理。区农业、畜牧部分要严厉依法监督检查区内从事饲料运营企业和个人的运营前提、运营种类、运营范围及治理准则执行状况等,实时对所注销立案的饲料运营种类进行注销质量查验,不按期开展饲料质量例行抽样检测。兽药运营企业要依照《兽药运营质量治理规范》(农业部年第3呼吁)的要求,加大硬件设备投入,落本质量治理准则,增强质量技能人员队伍建设。凡2010年3月1日之前已创办的兽药运营企业应于2012年3月1日之前到达国家兽药运营质量治理规范要求,并依法申领兽药运营答应证。

(三)增强饲料和兽药运用环节的治理。食用动物养殖单位和个人该当坚持健全食用动物养殖档案,精确记载饲料及兽药运用状况。

1.严禁不合法运用饲料及兽药。严禁在食用动物饲料和饮用水中运用“瘦肉精”等国家明令制止添加的物质;严禁运用“三无”饲料和兽药产物;严禁运用未在我区注销检验的外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严禁在养殖环节运用“三无”兽药产物、过时兽药产物、原料兽药和人用药品,保证兽药运用安全。

2.执行养殖单位和个人自配饲料注销准则。从事食用动物养殖的单位和个人自配加工饲料,必需到各街镇场区畜牧服务站进行自配饲料生产规划、运用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药物添加剂、共同饲料配方、共同或夹杂饲料运用范围和质量治理准则执行等状况的注销检验,并自动承受区畜牧部分的质量抽检。

3.执行外来饲料运营注销检验准则。区畜牧部分负责对运营外省、市生产饲料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运营产物成分信息、运营场合、运营范围和质量治理准则等状况的注销,并实时对注销产物进行立案、质量验证和质量例行检测。

三、严厉法律,加大饲料和兽药生产运营与运用的行政法律力度

(一)严厉生产环节行政法律。区畜牧部分要增强区内饲料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对违法生产的饲料企业,要责令其限日整改,并进行响应的行政处分;对不按要求注销或超注销范围运用自配饲料的单位和个人,要将其列为饲料质量监管重点对象进行跟踪治理;要增强兽药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对未到达国家兽药生产规范的兽药生产企业,责令其停产整改。

(二)增强运营环节行政法律。区畜牧部分对不按要求注销运营饲料(含外来饲料)或超注销范围运营的饲料运营企业,要将其列为饲料质量监管重点对象进行跟踪治理;对未在规则时间内完成国家兽药运营质量治理规范认证的兽药运营企业,不得核发兽药运营答应证。区工商部分要依照职责分工,对生产、运营冒充伪劣饲料和兽药产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响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厉的,撤消其营业执照。

(三)增强运用环节行政法律。区畜牧部分对不按要求坚持养殖档案并载明饲料和兽药运用状况的食用动物养殖单位和个人,要责令其限日整改,限日整改不到位的,严厉进行响应行政处分;要加大对畜禽养殖环节犯禁药物的监测力度,一经发现并查实运用犯禁药物的,要追溯源头,快迅侦破犯禁药物起原。对生产含犯禁物质饲料和兽药产物的地下工场首要责任人、首要销售人员和集中运用含犯禁物质饲料和兽药产物的食用动物养殖单位首要负责人,要依法严厉查处;情节严厉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查责任。

四、增强指导,明确饲料和兽药生产运营与运用的监管责任

(一)提高认识,增强指导。依照属地治理的准则,各街镇场区为饲料和兽药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首要负责人要亲身抓,分担负责人要详细抓。区农业、畜牧等部分要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加大人力、物力和经费的投入,保证饲料和兽药监管办法的落实,保证食用动物养殖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二)部分协作,明确责任。区农业、畜牧、水产、工商、公安、质量技能监督、食物药品监管等部分要认真实行饲料和兽药监管职责,坚持健全监管岗位责任制,增强监督法律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监管才能。区食物药品监管部分要增强协调,增强结合法律,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区工商部分要严厉审查饲料运营企业运营前提等,增强与区畜牧部分的沟通,实时传递新注销的饲料运营企业状况。区公安部分负责依法打击障碍饲料和兽药行政法律的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和集中运用不合法添加物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区财务部分要增强对饲料和兽药行政法律、质量检查、技能培训和宣布道育等工作的资金支持。

运营监管范文篇9

国资监管机构授权运行管理机制是对经济改革的结果,现在,随着国有资产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强化国有资产的法制化建设,通过法律实现资产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完善法律体制,从而能够使国有资本的管理具有法律的权威,为国有资本的运营提供更加规范化的方法,从而能够创新管理的方式。我国在近几年的国有资产已经超过了10亿万元,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作为全民共有的财产,以政府为代表行使所有权,从而使国有资产能够在发展经济中发挥中重要的效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法制化的建设,能够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地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健康的运营。通过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机构授权经营管理机制,从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加得规范和明确,能够突破国有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使国有资产的运行更加得有序。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地位,从而使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更加得规范化,使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权威性提高,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其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和授权,而且能够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负有一定的责任。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的法律,确保国资监管机构能够执行重大的决策,能够确保资产的收益。通过对最近这几年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制,从而能够确保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能够进行有序的管理,并且可以授权经营,在强有力的监督体制下,从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授权经营方案,从而运用法律的手段,加强组织的形式,使授权经营管理的方法、内容和原则更加得明确。

二、完善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关系

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将企业的制度与政府的相关制度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实现政企结合,政府是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能够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经济进行管理,但是,其不能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政府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从而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资监管机构是通过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可以将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的机构,在国家规定的授权经营范围内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使用的机构,在这三个不同的机构中,政府作为在授权范围之内对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其是出资者或者股东,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具有对国有资产的收益、决策的职能,国资监管机构是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主要负责机构,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承担着明确的责任,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产权管理的方法,实现资本的运行,从而使经济规模得以扩大,通过对资本的经营,完善国有资产的循环,使国有资产得以循环利用,使资本运作机制能够更加完善,加强国有资产的运行和重组,从而能够使国有资产得到进一步的配置,使国有资产能够朝着高收益的领域发展,能够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得以流动,从而运用较少的资本就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回报。

三、根据管人与管资产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新型的企业领导层管理机制

通过对产权关系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法,建立以政府为导向的国资监管机构,从而对企业的领导人与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相关体制分离,从而能够将企业中的行政级别消除。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权。

四、完善资产管理的能力,强化资产管理体系

(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国资监管机构应该行使好出资者的权力,对国有资产的运营起到重大的决策作用,确保对资产的有效管理,而且能够确保资产的收益。在国资监管机构行使决策权的时候,应该明确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应该确定投资的规模,不能进行盲目地投资,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制度结合起来,实现管人与管事结合,对所属的企业进行选择和推荐,从而能够针对国有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制定国有资产运营的方案。

(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强化财务的预算和控制,加强战略化的财务管理,从而能够促进国有资产的运营

国资监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和控制制度,让国有资产能够在预算中得以合理的使用,在进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编制,从而能够使国有资产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得协调,不会出现突发性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国有资产运营中的效益。在对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国资监管机构本身的预算,第二个步骤是实现子公司的预算,最后一个步骤是实现三级预算。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出资者,首先要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预算,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确保预算无误的情况下,可以对预算进行确认。国资监管机构在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的时候,要做好长远的打算,要确定好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主要产业,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战略方针,从而对企业的新领域进行探索,国资监管机构要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现状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健康、有序的运营。

(三)研究建立国有企业授权制度

建立授权经营国有企业的内部构架的《公告》制度,以改革的思路,总结国有企业授权经营的规范“授权程序”和具体授权内容及范围,建立配套的管理、考核、决策和提交制度,使被授权企业做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被授权企业在享有经营国有资产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五、结语

运营监管范文篇10

一、做法和成效

2010年8月省工商局在全省确定了5个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单元,市工商局名列个中。市工商局高度注重,迅即举动,把区工商局和开拓区工商分局确定为先行试点单元,在巴城北山超市、百信超市、乐惠超市等7家大型商场、超市和13家食物批发商履行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任务。

(一)“三大准则”确定试点运营户。一是自愿试点的准则。区工商局和开拓区工商分局接纳召开座谈会、上门宣传等方法,普遍发动,让食物运营业主知晓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系统的履行目标和首要效果,既是实行食物平安“第一责任人”的有用路子,也是有用躲避和防备食物运营平安风险的主要伎俩。经过宣传发动,局部食物运营业主积极报名,自动请求参加试点,确保了此项任务的如期展开。二是示范引领的准则。在企业自立请求试点的根底上,辖区工商所派员上门对运营户的软件硬件达标状况、发卖规划状况、诚信运营状况进行注销造册,从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具有示范引领性的食物运营户作为试点单元,试点履行食物平安电子监督工作。对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运营户,在市委市当局评定“市百佳私营企业”和“市百佳个别工商户”时予以优先引荐,鼓舞其积极自动搞好试点任务,起好示范引领效果,推进电子监督工作的具体铺开。三是按部就班的准则。经过试点,市工商局决议应用3年工夫,分3个步调,在全市按部就班地履行食物平安电子监督工作。第一步是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对全市大型超市、食物总经销、总署理及乳成品运营户执行食物平安电子监管;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对全市一切超市和食物批发商执行食物平安电子监管;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对全市城区和首要乡镇食物运营户执行电子监管。

(二)接纳“三大办法”推进试点任务。一是专项培训强根底。为促进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任务的顺畅展开,市工商局先后对20家试点运营户的担任人、电脑操作人员和36名工商监管人员进行了2次集中培训,重点解说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系统的运用、平安治理等常识,使受训人员较好地把握了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软件运用办法。二是实地指点促标准。针对局部食物运营业主在试点中存在的疑问问题,市工商局树立了“一对一”指点联络准则,由辖区工商所给每户试点运营户确定1名工商联络指点员,增强电子监管日常培训和技能指点,实时处理试点中呈现的问题,推进食物平安电子监督工作标准运转。到当前,20户试点运营户已录入食物信息50000余条,主要食物完成了长途监管及网上追溯。三是督查推进抓进步。市工商局接纳及时监控与倒查、清查等办法相连系的“倒逼”方法,由督查人员直接对试点运营户进行反省,重点增强对食物平安电子监管与“一单通”推进任务的督查,对小食杂店中不克不及出具“一单通”单子的食物,进行泉源追溯,具体排查,从严处置。本年6月,市工商局对试点单元任务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在全市传递批判,催促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任务的顺畅推进。

二、问题及成因

经过起劲,市的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任务获得了必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处理。

(一)思维看法偏向招致试点推进难度较大。一是局部底层工商人员单方面的以为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的重点是食物根本信息录入,是试点运营户的工作,身为法律人员的职责只是监视运营者落实;而局部食物运营户却以为电子监管试点任务是工商部分在履行,理应由工商人员来协助落实,常以不会电子录入为托言推诿扯皮。二是局部运营者误以为在电脑中装置了电子监管系统,本人的贸易机密等信息会被泄露或窃取,主观上不肯意承受,举动上也存在软拖硬磨的状况。三是局部食物运营户诚信认识不强、责恣意识不强,对具体录入食物根本信息顾忌较大,担忧税务部分查询台账据实纳税,然后影响了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的有用展开。在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系统使用培训中,局部运营业主敷衍塞责,不亲身参与培训进修,指派招聘人员参训并担任系统操作。因为招聘人员任务活动性大,变化频频,而新雇员工又不会运用电子监管系统。自试点任务展开一年来,单个试点运营户改换电脑操作人员已达3次。

(二)电脑常识欠缺招致试点推进发展迟缓。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是树立在现代信息技能根底之上的产品,需求底层工商人员和试点运营户能纯熟操作电脑,但在实践任务中,底层局部工商人员电脑根底常识差,在培训进修时只把握若何运用工商监管平台,无视了食物运营户平台的运用进修,虽集中培训过两次,但因底层工商人员换岗等缘由,仍有局部底层工商人员不熟习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系统的运用,对试点运营户的监管和指点也无从谈起,影响了试点任务的正常展开。别的,运营者文明本质良莠不齐,局部运营者不会纯熟操作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系统,不清楚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即便参与培训也不克不及纯熟把握相关常识,局部试点运营户自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系统装置好后,不断不会运用,致使当前台账数据只要系统装置任务人员演示时录入的食物数据。如万佳烟酒超市录入商品数只要1条、八谯楼街唐雪梅录入商品数也仅有2条。别的,局部试点运营户录入的项目、数据不完好,有的未录入出产日期、有的未录入保质期、有的录入条形码错误,还有的未录入供货商的证照号码,大局部运营户未将供货商和运营者本身的证照上传,食物录入数据不完好,招致呈现良多可疑数据。如北山超市录入商品数15912条,个中可疑数据662条;雁飞副食部录入商品数1098条,个中可疑数据984条。

(三)设备装备掉队招致试点推进成效难显。一是设备老化陈腐。一些食物运营户运营规划较小,情况前提和经济前提差,运用的核算机设备老化,软件不兼容,硬盘和内存容量缺乏,运转速度迟缓,无法登录效劳器,也不克不及录入食物相关信息。二是硬件设备不齐。大大都食物运营者未购置扫描仪或相机,招致上级供货商的证照、查验申报等材料无法上传,下级经销商也无法在系统内领取相关材料。少量运营者未购置打印机,无法向下级经销商出具“一单通”等单子。三是系统维护不实时。食物电子监管系统晋级频频,在系统运维时,死机状况较频频,效劳器忽然中止呼应状况时有发作,尤其在证照上传的进程中,呈现打不开页面的状况较遍及。四是效劳器负载力不强。食物平安监管信息系统运转于互联网上,运营户要上传很多的检测申报、营业执照、答应证等物理性图片、扫描件,数据量极大。假如将电子监督工作在全市流畅环节推行,单一的效劳器和有限的收集带宽无法支撑其使用,跟着监管对象数目的暴增,单一效劳器无法处置很多数据交流,招致死机率成倍数增进,运营户天然无法录入数据,也会发生数据不完好或录入反复等错误。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正面指导。加大对食物平安电子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让食物运营者调查此项任务的主要意义,充沛调动运营户的积极性,一起抓好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任务。一是鼎力宣传履行电子监管的目标和意义。经过宣传,让一切运营户清楚履行食物平安电子监管是对进销货台账的立异和开展,在提拔流畅环节食物平安有用节制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履行食物平安电子监管,对包管“一单通”准则的顺畅施行以及展开违法食物溯源追踪、锁定目的、精准袭击、进步监管效能等具有主要意义,一切的食物运营者有需要、也有义务展开此项任务。二是消弭运营户顾忌。经过宣传,让运营户知晓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系统有严厉的平安办法和保护秘密办法,运营户上传的台帐只要供货商信息、商品信息、出产日期、进货日期等,工商部分执行了严厉保护秘密,不会触及贸易机密泄露问题。三是改正看法偏向。要改正工商监管人员、运营者对食物平安电子监督工作看法不到位的问题,搞好工商人员与运营者之间的联接和共同。不克不及单方面的以为是某一方的工作,应从有利于食物平安的角度动身,运营者要积极自动的做好食物数据电子录入任务,工商人员也要自动协助和指点运营者展开此项任务。

(二)增强协调,构成合力。一是积极向本地党委当局报告请示,争夺资金、政策支撑,力争把此项任务上升到当局层面来组织展开。还,增强与药监、质监、卫生等相关本能机能部分的沟通联络,强化部分协作。对试点运营户应赐与恰当的精力鼓舞或物质鼓舞。二是增强系统内部的分工协作。市工商局层面既要担任指点、落实食物平安电子监督工作,也要处理技能、软件运用等问题;县区工商局层面重点担任督查试点运营户、乳成品批发户搞好电子监管试点任务,担任做好电子监管软件的运用培训、日常维护等任务,指点一线监管人员、运营者准确操作电子监管系统;底层工商所监管人员详细担任指点、监视落实辖区内食物平安电子监管试点任务。

(三)增强进修,提拔才能。要接纳集中培训进修与单个分级培训相连系的方法,对工商监管人员进行电脑操作和食物平安电子监管系统中工商监管平台、运营户平台操作进行培训。软件开拓商要着重培训工商监管人员,由工商监管人员对试点单元电脑操作人员进行二级培训或“一对一”帮扶,以完成软件开拓商、试点对象、工商监管人员的三方互动,不时提拔食物平安电子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