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9:11:57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范文篇1

所谓“影子银行”,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系统(TheShadowBanking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ParallelBankingSystem),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化促进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也加速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从本质上看,影子银行体系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一个庞大的二级市场。该市场的交易成本越低、定价机制越完善、流动性越高,商业银行越有激励将其发放的信贷资产出售,从而在获得价差收益的同时回收流动性。在此情况下,美国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目的逐渐由传统的获取存贷利差收益转变为获取低买高卖的价差收益,即商业银行逐渐转变为“生产”贷款的金融企业,其目的是通过出售而并非持有其产品获利。商业银行作为连接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枢纽,其经营模式的这一转变无疑将对美国的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演进和金融市场的结构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通过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中介最终由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投资者融资,因此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与直接融资方式之间的界限日益变得模糊,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换言之,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加速了美国金融体系向“市场型金融体系”(market-basedfinancialsystem)的演进。在这一新型金融体系下,银行业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紧密,以至于金融因素的变化将对美国的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由影子银行进行的资产证券化与金融衍生交易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使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量和名义价值迅速增长。然而,历史经验表明,过度金融创新导致的虚拟价值飙升非但无法真实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还会加剧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在传统信贷流中,资金盈余者通过金融中介直接将资金传递给资金需求方,然而随着资产证券化的飞速发展,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地将各种贷款证券化,在证券市场上销售,不再持有贷款到期,这些贷款证券化之后也不在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可见资产证券化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信贷资金流,而危机之后,银行业经营结构的转变将促使信贷资金流更多地沿用传统渠道,美国的银行业将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传统银行模式的回归,但这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一种全新的传统经营结构的理性回归。过去20年银行业的表外业务高速发展,在银行体系之外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或平行银行系统。Geithner(2008)指出,金融体系结构在大繁荣时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非银行金融系统变得非常庞大,尤其是货币市场和基金市场。保罗•克鲁格曼(2009)则指出影子银行系统已经逐渐成长为传统银行的竞争对手,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传统银行,它们正重新创造着一种可能引起大萧条的金融脆弱性,影子银行体系中的挤兑是引起危机发生的核心。在这一金融系统里,一种自我强化的资产抛售循环很容易发生,这一循环会进一步加剧市场动荡,而投资者对影子银行系统信任的丧失又导致了一轮“去杠杆化”的恶性循环。

传统银行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从属于联邦储备体系,运作较为公开、透明,并通过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躲避挤兑风险。而影子银行系统的经营活动则更为隐蔽,其中多数机构并形成可以预防挤兑的防火墙。资产泡沫破裂后出现的去杠杆化导致投资者无法判断哪些机构具备偿付能力,从而使影子银行普遍遭到挤兑,这样最终导致整个结构投资工具和渠道体系的崩溃。膨胀的对冲基金业在未来两年可能会进行大规模淘汰,拍卖利率证券、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利差交易等产品已经不复存在,影子银行系统仍将不断缩减。影子银行系统中各机构的自我监管意识将进一步加强,这些机构将接受越来越多的系统监管,最后贷款人支持和存款保险将扩展到该体系的更多成员。随着影子银行的崩溃,银行业不得不加速资产清理进程,将结构性投资工具、对冲基金等机构予以撤销,将不透明的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未来银行业高风险、高杠杆的表外业务将会大大减少,经营策略将更加稳健、保守,更加注重基础资产的经营。

二、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形式

中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区别,不仅规模小,而且形式也比较简单。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并不是体现在衍生品等高杠杆市场和业务中,而是产生于民间金融、银行表外业务、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在中国,规模较大的“影子银行”是银信合作,这一块规模大,涉及面广,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的创新方式释放出了大量的资金。我们就以此为例来说明“影子银行”的具体运作方式,实际上与美国的“影子银行”相比,这类运作方式还比较“菜鸟”。而诸如地下钱庄、典当行等则是“影子银行”的更低级形式。银信合作模式:某房地产商开发房产项目资金短缺,但却从银行借不到款———银行因监管等政策原因贷款额受限———信托公司以中间人角色出现———信托公司以房产商待开发项目为抵押,设计基于该项目现金流的理财产品,周期一般为1年到1年半,并委托银行代销———投资者购买,房产商获得项目资金———项目开发完毕并销售,房产商人支付给银行托管费,信托公司服务费以及投资者收益。

三、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预防的建议及对策

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监管,改进影子银行体系是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浪潮出现的,这些金融创新本身就是为了逃避金融监管的,因此在相应的监管改进上就要弥补以前监管上的漏洞,而且还要根据影子银行体系本身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监管措施。

第一,在解决场外交易带来种种监管问题时,首先,要将游离在现有监管体系之外的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纳入到政府的监管框架中来,让那些曾经躲在暗处的衍生品交易被公之于众,使标准化的衍生品在受到监管的交易平台上被买进卖出,交易商的行为应当受到监督,从而使投机与操纵行为得到有效抑制,让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趋于理性,更多地是由供需所决定;其次,影子银行体系所产生的产品涉及的广泛性造成了以单一机构为基础的监管方法无能为力,同时,由于是全球性市场,使得单一国家来监管也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需要建立起各个国家之间的监管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使得场外交易能够在整体上获得监管,防止监管套利的现象出现。

影子银行范文篇2

关键词: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次贷危机;监管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至今还远未消散。对本轮危机的始作俑者———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是危机后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的签署,到巴塞尔协议III,再到“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推出的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几份正式文件,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认识已经从一种理论探讨转变为一种现实政策对象。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由于各类中小民营企业等对融资的大量需求而快速发展。这一方面大大缓解了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繁荣了金融市场,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信贷流动透明度越来越低,我国经济蕴含的系统性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其的监管以降低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2007年,保罗•麦考利首次提出了影子银行的定义,他认为影子银行是那些具有类似商业银行贷款功能,但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机构[1]。此后,学者们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具体定义与范围仍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具有与传统银行体系类似的功能,如提供信用,转移风险等,但是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中介过程比传统商业银行体系更复杂,也更趋专业化[2]。二十国集团(G20)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实体和活动[3]。也有学者认为,影子银行体系代表着商品“证券化”,既没有柜员,也不需要在街头摆摊,这些业务并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反映[4]。在具体运作中,影子银行以市场交易为基础,具有信息不透明,高杠杆,结构复杂,证券化程度高,表外性强,不受监管或监管少,创造金融衍生品并OTC批发交易,却远离中央银行流动性或公共部门信用保证等特点[5]。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是伴随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通过对比美国影子与传统银行体系的负债变化情况和商业银行、证券经纪交易商、家庭以及非金融企业等部门的资产状况,可以看出该体系的发展历程基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产生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的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至2007年次贷危机的膨胀阶段以及2007年至今的调整与监管阶段。对于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未来发展前景,许多学者认为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5]。2008年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体系在“去杠杆化”中持续萎缩,对经济的信用供给有所收缩,但整体规模依然庞大[6]。以金融衍生品为例,根据美联储的数据,2010年6月底在美国广义货币体系的上端,依然有600万亿美元以上的OTC金融衍生产品名义规模,相当于M2的71.5倍。有一些影子银行通过不同的套利渠道已经走出了影子,但是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受利润驱动,远离了专业化经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2011)的报告表明,2010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总量从2008年的56万亿美元上升到60万亿美元,恢复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水平[7]。目前,影子银行体系依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没有被国际社会禁止,而是逐步走出监管的真空地带,在新的监管环境下稳健发展[8]。Nersisyan等(2010)认为,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金融部门对体经济具有支配作用,对金融体系最有效的监管措施是精简一半以上的金融部门,并实行基础性修正[9]。英格兰银行行长Mervyn(2010)主张将大银行分拆为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政府在监管的同时应提供担保,保证不会损害储户利益和经济稳定[10]。Swagel(2010)认为,G-M方案能去除一些现存法律中对没有涉及高质量担保品repos的保护。这样就能减少而不增加政府的覆盖面,能激励人们使用更高质量的担保品[11]。Davis(2010)认为,过高的杠杆帮助了危机,助长了住房市场的泡沫等等。为此,应该监管杠杆率,如抵押品的预留扣减率。银行必须持有更多资本,因为真实世界的风险比预想得更大[12]。Shlerfer(2010)认为,在重要性风险被误解的环境下,监管某一特定的金融工具或市场的某一特定部分来可能是无效的。应该提供给金融机构更多的资金与流动性缓冲标准[13]。Parker(2010)认为,在现有监管体系下为了提高监管效果,可以提高借款条件以增强稳定性,并促进信息收集,但这样会牺牲流动性[14]。综上所述,影子银行体系已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该体系仍然蕴含大量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势在必行。

二、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构成及其监管机构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构成和监管机构具有美国自身的特点。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是由证券化机构、结构化投资实体、市场性金融公司和证券经纪交易公司等四部分构成。证券化机构是投资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设立的特殊目的机构(SPV),其主要包括信托、有限责任或股份制公司、有限合伙制机构等,这些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资产证券化提供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结构化投资实体是传统商业银行为了进行结构化投资而设立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和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主体、从事结构化投资的金融实体以及管道等[15]。例如结构化理财部门、ABCP管道和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结构化投资实体一般都是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的组成部分,但也有一部分是独立机构。市场型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私人信用贷款机构及其他各类金融公司等。市场型金融公司主要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信用贷款,不吸收存款。证券经纪交易公司是指主要以投融资收益为主要目的而进行融资融券、证券经纪、做市等业务的做市商或证券公司。其主要作用于回购市场、票价市场和其他各类金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特点。其一,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较强的信用创造职能。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通过购买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或者进行相应的资产证券化运作,为传统商业银行体系提供了资金,降低了融资成本,进而大幅度扩大了社会信用总量。其二,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业务模式是批发式的。这体现在:在投资方面,影子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大批购买证券产品进行投资;在融资方面,影子银行在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等金融市场,通过规模化的证券发行认购获得资金,进行大批量的举债融资[16]。其三,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高杠杆率。影子银行由于所能获得的资金规模有限,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各类影子银行都会大规模举债进行杠杆化操作,这也是影子银行体系蕴含巨大风险的源泉。由于美国实行的是“银行双重注册制度”,即一家银行若在联邦政府相关机构注册,那它就是国民银行。若该银行在某个州政府相关机构注册,那它就是州银行。因此,美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存在联邦和州两个不同的层次。联邦一级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货币监理属、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美联储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各种相关货币政策,监督和指导美国银行在本土和海外分支机构的活动,同时也监督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活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要是为银行存款提供保险,监控存款保险基金中的风险,降低银行倒闭时对经济的冲击。货币监理属主要是对国民银行发放牌照、监督国民银行的经营行为,检查和审批国民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并制定国民银行的操作法规。证券交易委员会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法规来维护交易者、投资者和证券发行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在证券活动中的非法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州一级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各州银行监督局、国家信用合作社管理局、储蓄监督局等,这些机构共同对各个州的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不足及改革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逐步放松了金融监管,影子银行体系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后,由于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得影子银行体系摆脱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快速膨胀起来,这也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次贷危机的爆发,也暴露了美国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存在的不足。1.过分相信市场力量的监管理念。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各级监管机构都在正常运转,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美国各级监管机构的理念多是“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过分相信市场的自我监管、自我修复能力,忽视了影子银行体系在资本逐利本性下造成大量资产泡沫形成的巨大风险。这导致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机构权力分散、主体众多,缺乏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全面监管,从而最终导致了本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2.监管手段和措施的失效。2007年以前的几十年,全世界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发达国家没有发生大的金融危机。这使得美国等国家认为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有效的,因此默守陈规,没有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及时提高监管手段和措施。监管机构没有对影子银行及其产品提出明确的资本要求和监管要求,而影子银行的业务属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加之大多数影子银行产品交易没有统一的交易平台和交易系统,这些使得影子银行的交易透明度低,监管机构不能全面准确的掌控影子银行的风险,使得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监控处于缺位状态。又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各金融市场间的关联程度不断加深,也造成了风险传导性加剧,一旦危机爆发,监管部门很难控制危机的影响和波及范围。3.监管体制落后于金融创新。近年来,金融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但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积累着金融系统的风险。一些大型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开始大规模拓展非传统的业务和金融产品,这进一步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而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监管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金融创新的速度,其重点监控的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和传统的存贷款类金融产品,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很松散。不能有效消除金融系统不断积聚的风险,最终也未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年的次贷危机暴露出了美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不足,因此,危机爆发后,美国对其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监管。一是对于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持股公司或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认定的系统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时,金融稳定委员会可以将其判定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并由美联储对其进行监管。二是加强了金融市场的纪律,大型金融机构的债权人、股东等要为机构的财务危机承担责任。再次,加强了对大型金融机构的总体风险管理、风险资本标准、流动性、杠杆率、集中度限制等的监管力度。三是赋予了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和美联储以更大的权力。若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认定某金融机构会对美国金融稳定造成危害,可以授权美联储对其进行拆分。若美联储认定某大型金融机构会对美国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可以剥离其资产或停止提供某些金融产品。2.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一是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新设置了评级办公室,负责制定相关规则和年信用评级机构的监察报告,并有权对长期评级质量差的机构进行摘牌或处罚。二是要求信用评级机构披露其评级方法、报酬来源等信息。三是若信用评级机构出现错误,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投资人可对其重大评级失误提出法律诉讼。四是取消了信用评级机构免于承担专家责任的特权,并要求所用机构重新检查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对信用评级的参考。3.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有序清算和破产监管。一是建立了破产清算机制,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负责,当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对其采取安全有序的破产清算程序,以减少其对金融市场的危害。但破产清算程序必须由财政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联储三方同意才能启动。二是当大型金融机构遇到困境或可能破产时,监管部门可以不再对其进行救助,而是对其进行接管和拆分。而且大型金融机构要定期提交一旦破产如何安全有序的实行破产清算的计划,若不定时提交,业务活动将受到限制,甚至被剥离资产。4.加强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一是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共同对场外交易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监管。二是通过制定关于保证金、资本、报告、交易记录等新规则来加强对从事金融衍生品的金融机构和主要参与者的监管。三是要求所用能够标准化的金融衍生品必须在交易所交易、在清算所进行清算,并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清算所决定清算的合约类型。四是要求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银行必须遵守“沃克尔法制”。5.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一是要求证券产品的发现机构披露更多信息,确保不出售垃圾产品。二是金融机构在出售证券化产品时,需把5%的信用风险保留在资产负债表里,不能间接或直接对冲这些风险。三是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纳入《1934年证券交易法案》,减少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套利风险。四是强化了资产证券化的自我清算功能。6.其他监管措施。除了加强上述监管措施外,美国还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监管。并进一步明确了影子银行体系和传统银行体系的关系,以减少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

四、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也具有了不同于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美国后危机时代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可对我国监管影子银行体系提供一些启示。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分为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的非银行业金融饥构,政府相关部门核准或报备的专业性公司及潜伏于民间的地下金融活动三类。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抵押扣保公司、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组织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最有代表性的影子银行机构是金融理财业务部门,最典型的金融工具是银行理财产品。由于金融管制、资金垄断、流动性不均衡,所以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我国影子银行资金来源广泛。影子银行的资金是各种形式的投资理财工具、企业闲置资金、集资和类似上市公司闲置资金、证券化产品、银行拆借利率等短期融资。当市场流动性泛滥时,各类资金会很容易集聚起来形成影子银行。其次,我国影子银行所受监管较少。我国银行体系表外业务的影子银行所受的监管较少,地下钱庄等民间的影子银行机构更是很少受到监管。再次,我国影子银行利益链条长,风险大。由于我国影子银行大量从事场外交易、信息不透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没有足够的风险评估制度,因此,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很大。次贷危机后,美国为降低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加强了对其的监管。同样,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虽然相对来说规模较小,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势在必行。美国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也给我国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应加强法律规章的建设。我国现有的关于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相对于快速发展的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某些领域已经相对滞后,不能涵盖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而且随着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某些金融领域甚至出现了法律法规的空白。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法律规章制度填补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空白,在有法可依的同时,更应该做到有法必依。其次,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指导。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中的金融机构组成比较复杂,既有专业性的金融公司,也有潜伏于民间的地下钱庄。这些影子银行体系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量缺乏专业人才、现代管理理念和风险意识。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对影子银行体系增强指导,提高这些机构的专业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着重完善风险管理、合规建设与健全公司内部治理,规范其信息披露、风险预警与动态检测系统。再次,从国际化视角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的先进监管方法和手段,应将影子银行体系评估嵌入金融部门评估的框架,组建专门的影子金融监管协作委员会,由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委员会共同委任专家组成协作委员会,按照功能监管方式设计监管职能部门,通过实行一行三会与跨境监管协作等方法,从全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来强化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

作者:肖 晶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McCulleyP.TetonReflections[R].PIMCOGlobalCentralBankFocus,2007(8).

[2]Adrian,TobiasandHyunSongShin.TheChangingNa-ture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andtheFinancialCri-sisof2007-2009[J].AnnualReviewofEconomics,2010(2):603-618.

[3]DeRezende,FelipeCarvalho.TheStructureandtheE-volutionoftheU.S.FinancialSystem,1945-1986[J].International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11(2):21-44.

[4]DouglasW.Diamond,PhilipH,Dybvig.BankRuns,DepositInsuranceandLiquidity[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3,91(3):401-419.

[5]Elias,Bengtsson.ShadowBankingandFinancialSta-bility:EuropeanMoneyMarketFundsintheGlobalFinancialCrisis[J].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2012(6):1-16.

[6]Gorton,GaryandAndrewMetrick.RegulatingtheShadowBankingSystem[J].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2010a(2):261-312.[7]Gross,Bill.BewareOurShadowBankingSystem[J].Fortune,2007(11):18-23.

[8]Haltom,ReneeCourtois.OutfromtheShadows:TheRunonShadowBankingandaFrameworkforReform[J].RegionalFocus,2010(3):22-25.

[9]Adrian,TobiasandHyunSongShin.TheChangingNa-ture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andtheFinancialCri-sisof2007-2009[J].AnnualReviewofEconomics,2010(2):603-618.

[10]DeRezende,FelipeCarvalho.TheStructureandtheEvolutionoftheU.S.FinancialSystem,1945-1986[J].International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11(2):21-44.

[11][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M].嵇飞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2][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J•施瓦茨.美国货币史[M].巴曙松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FCIC.FinalReportoftheNationalCommissionontheCausesoftheFinancialandEconomicCrisisintheU-nitedStates[R].TheFinancialCrisisInquiryRe-port,OfficialGovernmentEdition,2011.

[14]FCIC.ShadowBankingandtheFinancialCrisis[R].PreliminaryStaffReport,2010.

[15]陈四清.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兼论金融危机与新资本协议的关系[J].国际金融研究,2008(12):26-33

影子银行范文篇3

一、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兴起

“影子银行系统”(TheShadowBankingSystem)的概念最早由麦卡利(McCulley,2007)提出,之后在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讨论中被广泛使用。但对于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一致的定义,并且常与“平行银行系统”(ParallelBankingSystem)和“证券化银行系统”(SecuritizedBankingSystem)混用。例如,瑞克(Ricks,2010)将影子银行定义为那些在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保障之外从事信用期限转换(maturitytransformation)中介活动的金融机构。波萨尔(Pozsar,2010)的定义更宽泛一些:影子银行是那些从事信用转换(credittransformation)、期限转换(maturitytransformation)和流动性转换(liquiditytransformation)等金融中介活动,但没有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和公共部门(政府或存款保险机构)信用保证的金融中介机构。影子银行通过一条很长的信用媒介链条相互联结在一起,形成影子银行体系,使用广泛的证券化和担保融资技术从事信用中介活动。尽管这两个定义涵盖的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揭示了影子银行的本质特征:具有传统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但在金融安全网(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的保护之外。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特殊目的公司(SPV)、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政府支持企业(如美国“两房”)等都属于影子银行。有些影子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规避监管,但也有一些影子银行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上个世纪末以来,资产证券化作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推动美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子银行随之发展和壮大。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流通的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一个由发起人、SPV、承销商、投资银行、信用增级或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托管人、投资者等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过程。最早被证券化的资产是美国的银行和储蓄机构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其产品就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此后,市场又推出了种类繁多的资产支持证券(ABS),标的资产包括:汽车消费贷款、学生贷款、信用卡应收款、贸易应收款、设备租赁费、基础设施收费、保险费收入、中小企业贷款等等。一切可以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成为证券化的标的,“如果你有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句华尔街流行语生动地表明了资产证券化的广泛流行。到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美国市场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发行额为19878亿美元,其他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额为12531亿美元,二者合计32409亿美元,占当年全部证券发行额的52%,这一比例比1996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见表1)。资产证券化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培育了一个庞大的影子银行系统。图1是美国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的比较,影子银行没有明确的统计口径,这里包括了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和ABS发行商等几类主要的影子银行。从图中可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到2006年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传统商业银行。

二、美国影子银行的信用中介过程与特点

传统银行体系中,一家银行就能完成“吸储放贷”的信用中介功能,但在影子银行系统中要经过一系列步骤才能实现,每一个步骤都对应着特定的影子银行和融资技术。波萨尔(2010)把影子银行系统的信用中介过程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见表2)。这是一个说明性的例子,具体的过程可能超过也可能少于这7步。一般来说,贷款的质量越差,需要经历的环节越多。通过这一过程,一些风险较高的长期贷款(如次贷)被转化为看上去毫无信用风险的短期、类现金工具,如货币市场基金。影子银行的运行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依赖批发性短期融资。影子银行主要通过发行货币市场工具(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和回购交易在货币市场进行批发性短期融资。在美国货币市场上,除了财政部、州政府、市政府和房地美、房利美等政府设立机构,影子银行是最主要的借款人。影子银行的负债以商业票据、回购、银行间贷款等短期货币市场工具为主,辅以少量的长期债务和股本。在资产方,除了期限很短的隔夜贷款、逆回购等,大多是期限相对更长的资产。相对国债等高流动性产品来说,这些资产的流动性较差。以雷曼兄弟2007年底的资产负债表为例(见表3),该公司第一大融资来源是通过证券抵押融入的资金,期限通常是1-2天,长期债务的占比只有18%。主要资产是做多头寸(持有的金融产品存货)和抵押融出资金,其变现能力取决于市场状况。第二,高杠杆运作。影子银行没有传统银行的资本金监管要求,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很多机构的杠杆率高达30倍以上(见表4)。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艾德里安和申,2010),资产价格越高,通过资产抵押可以融入的资金越多,资产负债表越膨胀。一旦资产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影子银行不得不收缩资产负债。当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影子银行将陷入危机。第三,交易在场外进行。影子银行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大都在场外柜台市场进行,交易结构复杂,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监管。

三、影子银行与金融危机

影子银行依赖短期融资支持长期资产和高杠杆化运作的模式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正如存在“短存长贷”期限错配的传统商业银行会被储户“挤兑”,如果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影子银行也会遭到“挤兑”。高杠杆率使影子银行不得不通过收缩资产负债表应对“挤兑”,杠杆率的顺周期性将造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资产价格下降循环,最终演化为危机。假设市场谣传一家影子银行A的偿债能力出现问题,它的债权人要么要求收回贷款,要么要求A增加抵押品。为此,A必须收回自己的短期债权或者出售资产。A向B、C追偿债权又将迫使B、C向它们的债务人追索债权或出售资产,从而在整个体系产生连锁反应。“挤兑”风险的上升使金融机构争相“储存”流动性,一方面使国债等高流动性产品价格上升,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将造成抵押融资的折扣率不断上升,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收缩。问题机构不得不进一步抛售资产,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由于金融机构之间联系紧密,越来越多的机构被卷入,最终演化为系统性风险。戈登和莫特里克(Gordon和Metrick,2010)认为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回购交易市场上的挤兑造成的:“次贷市场的问题怎么会产生系统性的危机?我们的答案是:回购交易市场出现挤兑。回购交易市场的投资者对于交易对手承担的次贷风险情况不清楚,导致大家担心抵押品,特别是非次贷抵押品的流动性也会出现问题。于是回购折扣率(haircut)上升,这相当于银行体系的‘挤兑’。”2010年9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对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证词中这样描述此次危机的触发和传导过程:房价下跌导致次贷的预期损失增加,谨慎的投资者不断抽回资金,即使那些与次贷无关的结构性融资工具也遭到挤提。资金压力传导到这些融资机构的发起者或提供融资保证的大银行。银行间市场的短期融资成本上升、难度增加。接下来,全球货币市场情况更加不稳定,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功能发挥产生更严重的威胁,银行收缩对实体经济的贷款,这对金融市场和机构造成的破坏远大于次贷损失本身。最终,次贷危机演化为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日益庞大,在金融体系和金融稳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却没有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监管标准和体系。金融危机促使美国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2010年7月美国通过的《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中,涉及影子银行监管的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将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联储的监管范围法案规定,被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inancialStabilityOversightCouncil)认定对金融稳定有重要影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将由美联储负责监管,这些机构和资产在5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控股公司在资本金要求、杠杆率限制、流动性要求、短期债务限制、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适用比其他同类机构更严格的审慎监管标准。美联储对这些机构有检查权。

(二)将对冲基金等私募基金纳入监管在原来的监管法律框架下,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可以利用相应的条款豁免监管。例如,《1933年证券法》特许私募方式汇集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享有豁免权,免予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定投资者少于99人的私募基金可以豁免注册登记。《1940年投资顾问法》规定,委托客户少于15人的投资顾问免予注册。新法案废除了现行的投资顾问注册豁免条例,要求管理资产在1.5亿美元以上的私募基金作为投资顾问向SEC登记,并有义务披露相关信息。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或评估系统性风险的需要,SEC或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可以要求它们披露资产管理额、杠杆(包括表外杠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交易和投资头寸、估值方法、持有的资产类型及其他必要信息。

(三)对金融机构的自营交易及其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等影子银行的联系做出限制银行的自营交易许可范围包括:政府及政府设立机构发行的证券,为对冲某些头寸风险进行的交易,向符合条件的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银行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受到严格限制,投资的总规模不得高于自身一级资本的3%,对单一基金的投资要在基金成立1年(经联储批准可以延长到3年)之内缩减到不超过基金所有者权益3%的水平。对于联储监管的有系统重要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自营交易、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将受到额外的资本要求和数量限制。

(四)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监管

影子银行范文篇4

“影子银行”一词最先出现在2007年,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才引发经济学家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影子银行,简单的说,是指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提供融资、股权资本融资、金融组合产品、金融交易服务的,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与美国等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影子银行虽然才正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也在快速地发展之中,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强,对我国传统银行的“双刃剑”影响也日益明显。这就要求对影子银行也要以科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客观的看待。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是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改革的产物,同时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分散风险很多人一提到影子银行,首先想到的就是高风险、不好的方面,其实影子银行并不是高风险的代名词,甚至有很多影子银行业务具有很好的风险缓释作用和风险分散作用。(3)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出现,促进传统金融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实际上是推动了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不利影响

(1)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影子银行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挑战,与传统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形成竞争,我国本来经济市场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加上近几年政府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由于影子银行形式上更加灵活、对信息的了解也更加充分,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和短期融资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这对于传统银行来讲,相关方面的业务将受到很大冲击。(2)扭曲商业银行的内部脱媒,放大了银行的流动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的脱媒形式之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开端。所谓银行脱媒是指在进行金融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环节而直接在双方进行的交易。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的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系统性的风险也开始显现。银行对此不得已推出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实际上还是发放的信贷,此时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钻了监管的漏洞,这种金融创新虚增了银行业务量,并非真正的业务结构。(3)加剧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既是适应了目前的金融环境,又是借助了商业银行的资源。例如: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的担保公司为银行客户提供了贷款担保,是依托商业银行的贷款为基础,通过对客户进行担保而赢利。客户—银行—担保公司三方为担保贷款的组成,担保公司目前不受存款保险制度和不缴纳存款准备金而没有央行的最后保护,若担保公司破产,其破产造成了损失最终将有银行承担,由此影子银行会加剧商业银行的违约率。

三、对策

影子银行范文篇5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建议

一、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

影子银行指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非银行机构。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理财业务等。

二、乡宁县影子银行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

目前在乡宁县依法登记的小贷公司共有3家,分别为乡宁县信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乡宁县鑫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乡宁县惠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1家,为乡宁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存在的风险主要有:1、法律风险。在我国当前的法律框架下,没有正式的法律、行政法规在较高的法律层面上明确小贷公司这类非金融机构发展方向和业务经营,一旦与上位法冲突,相关参与主体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2、违规经营风险。一是部分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不严、风险管理不力等问题普遍存在。据调查,乡宁县某小贷公司,截止2014年12月底发放贷款21笔1850万元,全部为担保贷款。二是是资金运用不合理。小额贷款公司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提高单笔放贷额度,有的把大部分资金投向高风险行业,以获得高额回报,背离了“小额、分散”和面向农户、微小企业的初衷,形成小贷公司信贷品种单一、客户集中度高、额度大的状况。3、资金渠道风险。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运行中普遍存在资本金规模偏小、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缺乏稳定的后续融资来源渠道,造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理论上这类非金融机构可以从商业银行融入资金,但由于缺乏必要抵押物等原因实际获得支持的非常有限。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但可以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不超过资本金净额的50%的资金融入。但实际上全县3家小额贷款公司无1家从银行机构融入资金。受经营收益及维持持续经营能力的驱动,部分机构意图通过非正规渠道筹集资金,一旦出现通过变相吸收存款或非法集资获得资金的情况,就会形成系统性风险。4、行业监管风险。表现在重准入审核、轻经营监管,重发展机构、轻业务规范,重行业自律、轻日常监管等方面。人民银行只对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进行金融统计,而银监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没有行使监管职能。在监管不力的条件下,非金融机构为获得高利润从事非法民间借贷的冲动就可能变成现实。5、传染性风险。在机构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下,具有融资功能非金融机构对地区金融运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由于缺乏规范而严格的监管,风险传染性明显增强。小贷公司的客户多为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较小存在自身质量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的问题。这些贷款客户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担保关系,一家资金链出现断裂,资金风险可能就会蔓延。

(二)经工商登记的各类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和投资管理

公司等第三方理财机构近年来,受居民理财意识提高及社会资金融通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辖内第三方理财机构快速兴起。据统计,目前全县经工商登记在册第三方理财机构共有70余家,经调查,造成第三方理财机构爆增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社会流动性充足。2014年末,乡宁县各项存款余额99.76亿元。二是社会投资渠道较窄。三是银行信贷资源稀缺。四是正规融资公司难以获批。随着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的规范,类金融机构门槛提高,导致民营经济的资金积累较难通过设立类金融机构来投放,因而成立投资公司成为最为合适的选择。五是煤炭资源整合后,全县近百亿的资金寻求出路,也催生了这类公司成立的冲动。其经营特点及风险隐患主要有:1、设立门槛较低。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设立没有前置许可,设立人只需要按照要求向工商登记部门提交股东设立公司会议记录、章程、验资证明、营业场所证明等资料即可。在注册资本上,对投资咨询和投资管理类公司最低只要求10万元,一般公司只需要50万元。2、经营范围复杂。第三方理财机构经工商登记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较为复杂。投资咨询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企业投资管理咨询服务、民间借贷信息咨询服务、抵押贷款信息咨询服务等;投资类公司除了项目投资外还有直接从事的各种实体经济,也包括商贸等。3、行业监管缺失。第三方理财机构作为没有前置许可成立的一般性公司,目前,工商管理部门只承担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登记注册工作,不对其日常经营进行监管。4、存在违规经营现象。调查发现,辖区第三方理财机构经营范围较为松散和凌乱,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通过公开或者不公开的方式提供民间借贷、资金过桥、以及保证金等服务项目,甚至私下从事高息放贷或非法吸储活动。

(三)民间借贷

目前民间借贷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偿还率高,并逐步为广大居民所接受,已经成为正规金融重要补充。而长期以来,民间借贷等同于高利贷、地下钱庄、非法集资,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合法化问题已成为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在50家企业中,38家企业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占76%,借入总金额3454.5万元,平均余额为69万元。民间借贷具有手续简便的特点:一是民间借贷满足了民间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点。二是民间借贷满足了一些高风险和受限制行业的资金需求。同时,民间借贷感情投资成份较多,双方在借贷活动中比较注重亲情、个人品质和自身信用,一般遵循“不熟不借”的规则,违约者往往会被亲友、社交熟人圈所排斥和惩罚,因而大多数借款都能够及时还本付息,形成了民间借贷的一种隐性担保机制。

三、对乡宁县影子银行的认识

(一)影子银行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产物。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其实是当前金融环境下资金供求关系作用的产物。从资金供给方看,居民将储蓄资金用来购买高利率产品的意愿明显增强。。从资金需求方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影子银行成为满足其融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除贷款外中小微企业很难再有其它渠道可以融到资金,因此,中小微企业不得不以高利率成本通过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甚至民间借贷来满足正常的融资需求。

(二)当前条件下,影子银行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小微企业中的一些制约因素,影子银行能够弥补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不足。如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间较长,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对流动资金的时间要求。另外,对于中小微企业自身而言,信息披露不够、抗风险能力弱等也限制了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而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空白,并且影子银行办理流程较快,过程简单,门槛较低,更适合中小微企业对融资的要求。(三)站在监管角度看,影子银行处于多头或无头管理、监管难或监管缺失的状态,其潜在的风险隐患的可控性较差。以乡宁县为例,理财业务归银监办管理,小额贷款公司归市金融办审批和管理,投资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则是在工商局注册,与民间金融一样处于无头管理状态。

四、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一)健全影子银行监管相关立法。在法律层面上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进行明确,逐一落实各类影子银行主体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定监督管理办法、经营管理规则和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为其发展提供公平、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稳健发展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按照代偿能力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原则,指导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如建立小额贷款业务规范,严禁吸收存款和发放高利贷;融资性担保公司要明确界定其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与净资产的比例上限;对民间借贷要积极稳妥地合理引导,让其走向公开化和正规化。

影子银行范文篇6

在我国,影子银行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日益加快,金融创新活动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使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107号文),指出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因此加强对影子银行和金融业会计信息监督与管理,有利于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加强对影子银行和会计信息监管的意义

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影子银行和金融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是金融业内部的产物,也是一种信用中介,具有与商业银行相同的风险。由于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承担重要作用,金融创新更多地发生在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运转离不开银行体系本身。但是,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先有负债后有资产的规律不同,其资产负债结构主要包括:无资产无负债、先有资产再有负债、无资产有负债等模式。此外,影子银行无权直接吸收存款,负债高度依赖货币市场,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短期和超短期融资。而且,影子银行主要是为了规避金融监管所做的创新,而不是在产品上的创新,不涉及复杂金融衍生品。基于影子银行以上的特性,其主要存在系统性风险、期限错配风险、信用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金融风险,我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虽然将各类非金融机构纳入银监会的监管之下,但是近年来,在我国金融管制环境下,金融多元化和利率市场化促进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而其与法律规范滞后性之间的差异导致影子银行机构和产品监管较弱或者不受监管,而监管标准的不统一较易引起监管套利风险。因此,加强影子银行和金融业会计信息监督与管理,有利于积累监管经验,有利于我国尽快出台相关金融法规,完善影子银行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边界,确保各类融资渠道规范化、阳光化。

三、A市辖内影子银行业务

(一)传统金融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现状。1、理财产品业务逐年下降。2017年底,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248.29亿元,2018年底,该数额己降至179.04亿元,同比下降27.89%。2019年5月末更是降至157.52亿元,相比2017年减少了90.77亿元,降幅达74%(详见图1)。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原因如下:一是保本理财产品减少。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保本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对理财总体规模影响较大。二是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跌。2018年央行4次降准,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基础资产的收益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拉低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2、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逆势增长。截至2018年末,A市共有资产证券化公司6家,业务规模达44.06亿元,同比增加37.88亿元,是2017年的6倍。2019年5月末降至12.93亿元,同比减少31.13亿元,仅是2018年的1/3,是2017年的2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自2016年开始,金融监管环境逐渐趋于严格,新一轮的金融改革开放和强化金融监管给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创造了机遇;二是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要积极运用资产证券化,推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快速发展。(二)传统金融体系外部影子银行业务现状。1、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受阻,行业风险隐患逐渐暴露。截至2018年末,A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5家,注册资本为29.7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53.62万笔,金额17.43亿元,贷款余额22.0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82亿元,同比增加87.23%,整体不良率10.1%,同比提高7.65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下行、监管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缩窄、业务普遍萎缩、逾期贷款增多、抗风险能力变弱,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出现经营困难,被清退或业务下降较快。全年关停3家小额贷款公司,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未开展业务或仅开展少量业务。网络小贷公司仍处于风险整治阶段,未开展新增业务。2、融资担保总量增长稳定,行业规范发展有待提高。截至2018年末,A市共有融资担保公司22家,注册资本金32.9亿元。其中,国有融资担保公司20家,注册资本金32.5亿元;全市融资担保公司在保责任余额82.4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19%,融资担保放大倍数2.49倍。全市融资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在保责任余额32.58亿元,占全市总量39.51%。“三农”在保责任余额2.42亿元,占全市总量2.94%。全年取消了1家违规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经营资格,有4家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未开展业务,有4家国有融资担保公司仅开展少量业务,且大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存在与银行合作的困难,部分银行虽已与担保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协议,但担保项目落地困难。3、典当行业步入瓶颈,融资租赁有待规范。2018年,典当行业整体发展呈下滑形势。A市典当公司共30家,其中正常经营的公司有22家,2家因涉嫌非法集资案尚未接到法院的结案通知;6家因走注销程序、股权和法人代表变更等原因已关门停业或未开展业务。全市典当公司总注册资本4.2亿元,典当业务笔数累计2121笔,同比下降34.92%。典当余额1.34亿元,同比下降3.81%。典当总额9.45亿元,同比下降14.82%。全市典当公司实现利润为-115.5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5.14%,其中有15家典当公司亏损,共计215.83万元。2018年全市有4家融资租赁企业,但由于承租人信用约束较不完善、标的物租赁范围不够明晰等原因,仅1家开展业务,注册资本8.75亿元,资产总额44.92亿元,投放总额13.80亿元,投放项目64个,融资租赁业务收入2.31亿元,实现净利润0.86亿元。4、网贷平台风险较高,交易场所仍在整顿。截至2018年末,A市有7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总注册资本1.82亿元,涉及出借人数2797人,借款人数804人,待收金额3.55亿元。7家平台中有3家已经出险被立案,出险平台待收金额1.89亿元,涉及出借人数1665人,借款人数510人。截至2018年末,A市在工商部门注册并维持正常经营状态的交易场所类工商企业共有4家,其中金融类交易场所2家,能源类交易场所1家,资源类交易场所1家。A市环境能源交易所和稀有金属交易所根据《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8号)等文件制度要求进行整顿并组织重新筹建,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但是由于合作对象迟迟未能确定,目前仍处于重新筹建期,并在工商部门保留牌照。

四、影子银行与金融业会计信息监管机制的关系分析

A市影子银行业务经过前几年爆发式增长,目前已逐渐进入规范发展期,对影子银行监管新规也更趋规范。但是,涉及影子银行的金融业会计信息监管目前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会计监管机制,实现对影子银行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又不会过度抑制影子银行业务发展,需要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动态平衡,厘清当前影子银行与金融业会计信息监管机制之间存在的关系和状态。(一)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创新,引发金融会计信息监管内容的变化。前几年,伴随经济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涌现,影子银行的业务种类及表现形式也不断增多,金融合作与交叉领域的影子业务监管难度上升。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资管新规”,7月央行《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资管新规补充文件”),9月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10月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出台的一系列新规提出了对影子银行进一步的监管措施,金融会计信息监管内容拓宽,管理机制也不断调整。趋严的监管新规,给A市辖内影子银行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业务总量不断减少。2018年底,A市传统金融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业务同比下降28%,传统金融体系外部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大部分倒闭,如2018年关停了3家小额贷款公司;2019年5月,又关停了1家小额贷款公司。2018年近40%的融资担保公司未开展业务或者开展少量业务,近50%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出险。据调查,目前A市小额贷款公司、投融资公司等影子银行经过新一轮“洗牌”,业务经营变得更加谨慎。(二)金融监管体制改变,涉及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并未同步跟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107号文,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各自专业领域内的影子银行业务,若存在混业经营的业务,则由中央银行统一进行协调监管。107号文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不能作为司法判决的依据,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缺少最重要的法律武器。2018年3月,随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一行三会”变成了“一行两会一委”,在这种监管体制下,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主体职责不明确,容易导致权力交叉,监管职能不易落实从而导致监管缺位。目前A市金融监管部门并没有针对影子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作出强制性约束,为了吸引投资者,影子银行机构倾向于利好消息,拒绝公开不利消息,客观上给投资者营造了“假象”。由于影子银行业务大多涉及新兴业务和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无法在会计准则中找到新出现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规定,不能准确在财务报告中反映。(三)影子银行实行属地管理,基层监管缺少有效手段。如何对影子银行业务会计信息实现高效监督、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层面鲜有涉及,部门规章对影子银行业务监督也缺少专门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投融资公司等影子银行,也尚未建立较为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监管机制。所以,影子银行基本处于金融信贷业务的“模糊”地带,影子银行业务只是具有信贷业务的特征而缺少应有的信贷监管。基层人民银行对影子银行与金融业会计信息的监管,基本上止步于收集资产负债表和业务状况表“两张表”。仅通过“两张表”了解金融业务运行情况和基本数据,缺少对“两张表”相关指标的甄别、勾连和分析,缺乏并表监管,难以通过报表指标真实了解影子银行业务状况,对影子银行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难以真正落到实处。A市辖内部分金融机构基本的会计信息报表都未报送,监管盲区较多,数据真实性更难保证。同时,现场走访和会计信息真实性核查缺乏有效处罚手段,会计辅导与会计检查长效机制也没有相应建立起来。(四)影子银行监管各司其职,按照部门联动方式形成的功能监管较为滞后。监管措施不到位、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交叉重叠等问题是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对影子银行会计监管文件依据严重不足,相关监管部门未设计专门的影子银行业务报表,监管无据可循。二是监管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目前,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交叉发展势头很快,这些行业与其他行业合作“打擦边球”来躲避监管的现象也不断增多,监管机构面对这些“创新”而没有实时完善监管方式。三是监管协调存在“真空”地带。人行、银保监会与证监会等部门功能监管不强,监管协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对影子银行各个行业进行主管和审批时,省政府金融办负责审批小额贷款公司,银保监会监管信托业,工信委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按照目前“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显然交叉跨界的影子银行业务无法实施精准有效的全面监管。例如A市辖内县一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举行案审听证会,该网络高科技公司产生的网络借贷7400笔、2200余万元的数据,都是公安网监大队调取取证资料,本地金融监管与管理部门均无数据来源,网络行业金融会计信息数据库基本空白。(五)影子银行内部控制风险,未通过金融会计信息监管外部合力予以消除。金融业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事后监督、内审等内设部门开展会计审核、检查、督促,是一种被动式的监督检查机制,大多数停留在账平表对等基础上,缺少系统性考虑,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有时为了满足内部业绩考核的需要,金融机构对形成财务报表数据的业务会做一些人为调整或者技术调整,甚至违规做假账假数据,全面掩盖影子银行业务的会计风险。按照制度经济学原理,内部监管的漏洞与风险需要外部监管及规章制度予以消除。但现行的外部监管(包括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影子银行跨界交叉业务尚存在监管空白。基层央行及银保监会对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方面,因受体制机制、职能职责、人员素质、监管范围限制,无法过多深入合作,难以真正形成系统性合力,监管有效性大打折扣。至于第三方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应依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履行对银行报表的审计监督。但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地方政府行政管制较多,其行业自律性和独立性相对较弱,对金融机构会计报表、重大事项、风险提示、关联方交易等方面,难以形成对金融机构相对公允的评价。

影子银行范文篇7

(一)美国2008年3月3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图》,其中提出了向影子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贴现窗口服务的建议。2009年3月,在《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中,又提出将监管覆盖金融衍生品和一定规模的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超过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及其他私募基金须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登记,向监管机构披露更多有关其资产和杠杆使用的信息,并强调建立针对诸如CDS等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全面监管、保护和披露框架。2009年6月17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名为《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的改革蓝图,表示将全面加强监管,明确美联储对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对冲基金、联邦政府对保险公司及短期货币市场加强监管,对所有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进行标准化监管,将衍生品交易纳入统一的清算体系,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与有效性。2010年7月,美国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中规定,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资本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须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资本未达到的须接受州政府监管,并要求证券化机构必须保留通过发行ABS的方式转移、出售、转让的任何资产至少5%的信用风险,并明确禁止证券化机构直接、间接地对冲或转移要求留存的有关资产的信贷风险。同时,要求在SEC内部设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办公室,行使处罚和撤销评级机构的权力,责成SEC研究建立一个半官方实体,解决信贷评级业务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法案授予上市公司股东对于公司高管薪酬和“黄金降落伞”非约束性投票的权力,美国政府对接受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援助的公司高管薪酬实施管制。法案原则上禁止银行拥有或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例外情形下银行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的规模不得超过基金资本的3%,也不得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3%,银行不得向其投资的基金实施救助等。法案还要求银行将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高风险衍生产品剥离到特定的子公司,银行只保留常规的利率、外汇、大宗商品等衍生产品。美国还出台了要求货币市场基金的高流动性证券资产配置须满足一定要求、限制其对风险较高债券的投资、缩短其投资组合久期限制等方面的新举措,进一步控制了货币市场基金风险。虽然美国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但是从美国政府出台的问题资产舒困计划救助对象中包括影子银行及其持有的“有毒资产”中,可以看出美国管理机构并不希望影子银行退出金融市场的舞台。

(二)英国2009年2月,英国通过了旨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2009年银行法》,该法建立了干预和处置问题银行的特别处理机制。2009年3月,英国金融服务局了《特纳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的监管,呼吁限制信贷衍生品市场并确保投资者了解信贷衍生品市场的运作情况,建议集中清算信用违约掉期市场的大部分交易。2009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其主要内容是创立金融稳定理事会,强调通过英国金融服务局的监管执法来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危害。2009年12月,英国金融服务局与财政部联合了《衍生品场外交易市场改革方案》,加强了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要求衍生产品标准化,探索引入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强化了场外衍生品的交易对手风险管理。2010年3月,英国财政部公布了《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报告监管规定》草案,要求对在英国经营的大型银行的薪酬体系进行充分披露,对年薪超过百万的雇员,其总薪酬的60%须在接下来的3年里递延支付。2010年7月,英国金融服务局要求所有信用评级机构注册,注册评级机构需严格遵守国际证监会组织有关利益冲突、公司治理、评级透明度方面的监管规定,并按要求披露相关评级模型和方法。2010年8月,英国金融服务局了《交易行为的审慎制度》(讨论稿),提出要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减少银行体系和其他金融体系之间结构性套利的机会。2011年9月,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提出了“围栏改革”的建议,要求大型金融机构将零售银行业务与公司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分离,但没有《格拉斯—斯蒂尔法案》要求拆分金融机构那样果断和强硬。总体来看,英国由于私募基金业比较发达,因而对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态度比较宽容,监管仍偏于宽松。

(三)欧盟2009年4月,欧盟委员会了《另类投资基金经理指引》(草案),其中规定,管理资金超过1亿欧元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欧盟范围内开展业务,需得到母国的许可并且需向东道国披露其风险暴露、业绩表现等情况。在私募和对冲基金方面,欧盟要求所有欧盟境内的另类投资基金提供证明其资质能力的报告以及内部治理、估值方法、资产安全方面的材料,并须满足最低资本金标准。同月,欧洲议会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加强了对欧洲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对信用评级机构在注册、治理结构、评级方法、透明度等方面采取比国际证券业协会更为严格的监管原则。欧盟委员会还提议成立专门针对欧洲大型跨境影子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协会,并着手对《巴塞尔协议Ⅲ》中交易账户、跨境机构流动性监测及特殊投资管道等内容进行改进。2009年10月20日,欧盟了《衍生品的未来政策行动》公告,包括建立统一的中央对手方法律框架、清算标准化合约的要求、交易信息库立法和提高透明度要求等。2010年7月2日,欧盟委员会又公布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案修订稿,提出由新成立的欧洲证券及市场监管局负责对欧盟境内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统一监管。

(四)日本日本并没有如欧美一样进行大规模的金融改革,而是将监管和应对举措的主要目标定位于防止外部风险内部化,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根据G20峰会提出的要求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了相关法规制度。2009年6月17日,日本国会通过了《金融商品交易法修正案》,其中增加了关于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如采取注册制、每年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报告、对发行的债券实行“双评级”制度等。当前,在日本的金融商品交易法中,已经基本具备了要求对冲基金进行“注册”的有关规定。日本金融厅还将进一步扩充对冲基金在资产运用过程中有关风险管理状况的报告事项。2009年12月28日,的《金融商品交易业内阁府令修正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框架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包括完善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报告提供义务、现场检查、业务改善、停业、注销登记等监管事项的规定,限制使用未注册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等。同月,日本金融厅了《对主要银行综合监管原则的部分修正案》,制定了如完善薪酬委员会体制、确保薪酬体系和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公布关于薪酬体系的设计和运用等监管方针。2010年5月12日,日本国会通过的《金融商品交易法修正案》中,建立了对场外衍生品交易采取集中清算及交易信息的保存和报告制度。同时,日本金融厅要求加强金融机构证券化资产的信息披露,确保其基础资产的真实性,金融机构要审查相关资产的内容,加强风险管理,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监控大型金融集团的跨行业风险。日本金融厅还着手更新保险监管指引,其中对非传统保险领域的监管进行了加强,如对信用违约掉期合约(CDS)和金融担保的风险管理等,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

二、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启示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上对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改革实践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强化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要求,将部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范畴,提高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强度;二是在影子银行和传统商业银行间设立隔离带,加强了风险隔离;三是建立风险处置预案,防范道德风险;四是关注并改进银行管理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五是突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改革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六是在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中,注重在稳健的基础上推进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由此可见,虽然各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强化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和风险防范,扩大了金融监管的范围,但是并没有把影子银行“一棒子打死”,认为它依然是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和金融发展有特殊的意义,影子银行仍具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在监管改革实践中,他们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注重提高影子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既保留了过去30余年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基本成果,注重引导发挥影子银行体系在提高金融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继续鼓励发展那些简单、透明、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影子银行产品和工具,确认了市场化仍是现代金融业改革发展基本方向,又强调了“疏堵结合”的监管思路,提出了有效管理影子银行风险、提高影子银行运行合规性和透明度的一些现实路径。

三、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以下差异性:首先,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起步较晚,体系规模与国外相比较小,运行机制也相对简单,总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以高杠杆率批发融资为特征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影子银行活动主要表现为信贷融资,其他表外业务以及各类产品比重正逐步上升;再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参与主体众多,整个金融体系的关联度较高,盲目扩张和违规经营现象普遍;最后,我国部分影子银行业务缺乏明显的法制规范和有效监管。针对我国影子银行特点,借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有关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立法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已经展开了一系列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但是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还不能完全覆盖“影子银行”或“影子银行业务”,因此亟需加强和完善银行理财产品、民间融资、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场外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细化模式要求,明确制度安排,提供立法支持,引导其有序发展,并尽快修订1996年的《贷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体制,加大对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妥善处理影子银行创新与监管的关系金融创新是主方向,但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稳步开展有益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充分发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传统金融体系有益补充的积极作用,以全面的金融监管、有效的风险控制保障金融创新的有序开展,要不断探索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与契合,实现监管与创新的协调发展,推动影子银行稳健、科学发展。

(三)强化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一是不断收集影子银行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为强化影子银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不断健全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统计制度,以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及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转化、信用创造功能。二是引入逆周期调节机制和杠杆率的动态调整方法,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动态贷款损失拨备监管制度。三是尝试建立影子银行机构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快速纠偏机制、处置机制和处置应急预案,定期评估不同影子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据此确定适合的监管方式和监管强度。五是建立传统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风险隔离机制,加强风险阻隔,防止风险交叉传染。

影子银行范文篇8

关键词:中国;影子银行;金融稳定性;影响

影子银行的概念在最初的时候是由学者McCulley提出。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金融危机,促使全球经济也一并受到影响,这一危机的出现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打击。由此也可以看出,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以及经济发展而言,所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影子银行主体内容、金融业市场化发展程度等很多方面,我国与其他一些美国、欧洲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差异。这也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作用机理以及作用效果与其他国家相比,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根据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1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在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金融证券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和时期,而这一发展浪潮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期。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对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起到良好的推动性作用,促使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回购市场得到了稳定发展。在此大环境背景下,影子银行业务在其中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甚至已经出现了膨胀状态,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信用违约掉期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信用违约掉期是一种由摩根大通1997年创新出的金融衍生品,该金融衍生品在实际应用以及收买过程中,购买者可以直接通过自己已经持有的信贷产品或者是其他一些信用等值的产品,获取到相应的资金赔偿[1]。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信贷违约风险的有效转移,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性保障。特别是在后期其本身越来越稳定的状态下,金融产品已经能够成为金融市场中最广泛的一种信贷衍生品,并且为购买者提供了良好的等值交换服务,为购买者持有信贷产品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保障[2]。影子银行体系的构建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发展,对美国金融市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能够对其起到良好的创新推动性作用,为其本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体系的应用,加强了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影子银行本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规避风险,而且还能够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对经济效率的提升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但是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影子银行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实施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能够造成一定的发展压力,但是这种体系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3]。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国外的相关文献当中有明确提出一种风险共担机制,这种机制在顺行运作周期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对风险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促使风险有效降低。

2影子银行体系相关内容概述分析

2.1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分析。如果从国际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是拥有银行的名义,但是并不会将银行的一些业务作为其本身的主营机构。这样一种方式在构建以及具体落实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本身的融资方式出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其本身融资方式的核心业务就是将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内所包含的信贷关系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与此同时,将具体的信贷关系隐藏在证券化的信贷关系当中,这样有利于其本身的作用和价值发挥最大[4]。在这一基础上,能够促使影子银行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直接利用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获取。我国现阶段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认识并不是很充足,并且概念并不是以一体存在的模式,我国相关学者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这一基础上,将我国“影子银行”理解成为在监管之外或者是存在监管漏洞之间的一种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够行使相对应的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服务和职能,但是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2.2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和特点分析。在当前无论是我国国内或者是国外有很多学者针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直接将概念理解停留在一些表面层次的认识上。而通过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影子银行的本质就是要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虽然利用传统银行的名义发挥信用中介职能,但是并不会以传统商业业务作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在我国当前国内影子银行的主要体现方式是融资信贷、股本融资等,但是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现阶段仍然是信贷关系使用的比较多,利用信贷关系可以直接对其本身影子银行信用起到良好的扩张性影响和作用[5]。与西方发展国家影子银行体系相比,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总体程度上不够成熟,虽然机构比较多,但是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够成熟。与此同时,杠杆率的水平过于低,与我国现阶段规模发展速度而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的差异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规模比较小、运作形式过于单一,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落实情况也并不是很理想。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相比,仍然处于不成熟、发展中状态。其次,是杠杆率比较低,另外影子银行的运作以及商业银行或者是一些大型国企的资金在整合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将其作为基础部分。最后,其本身的发展规模比较小,产品结构过于简单,这样对国内影子银行的具体应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民间金融发展中会增加风险因素。2.3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分类。2.3.1银行内部的影子银行体系。在现阶段,针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分类处理的时候,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现阶段银行内部监管不力的外业务有很多,这些业务能够直接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落实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这些业务主要是通过融资类的金融产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之后,将其转化成为一些实体性的经济筹资。银行内部在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对这些业务的发展,将资金逐渐从内部转移到外部,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起到良好的规避监管作用,而且还能够获取到相对应的经济效益,将风险全部都转移到客户身上。2.3.2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是准金融机构。这一类的金融机构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受理一些社会公众的业务,特别是一些存款业务,这类金融机构在具体业务落实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对业务范围进行确定。与此同时,在相关业务办理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业务范围进行相关金融业务处理。其中包括一些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这些公司普遍都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2.3.3民间金融活动。民间金融活动主要包括地下金融或者是一些民间金融等,地下金融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从中获取到相对应的利益,利用一些手段对法律进行规避。而民间金融的盈利模式基本上处于商业银行法定制度的边缘位置处,民间金融所办理的业务并不是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在实践中为社会群众提供更多有效的便利条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形式包括农村合作基金、民间借贷或者是其他一些金融仓储等,这些民间金融活动的实施对社会、公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3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分析

3.1影子银行对金融资产规模产生的影响分析。金融资产规模在发展过程中,其本身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影子银行的作用发挥而言,具有实质性作用。我国影子银行的出现以及具体落实,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性作用,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我国金融规模范围的扩大提供基础性保障,而且在面对一些宏观经济环境的时候,也能够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规章制度,将制度落实到实处。在这一大环境背景下,有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会逐渐将一些闲置资金通过影子银行的具体运作模式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向金融市场大范围的发放贷款[6]。这样公司在其本身的业务推动下,不仅能够成为金融市场当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而且还能够将其本身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明显的差异性就是影子银行只是发放贷款,但是并不会提供办理传统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平台或者是场所。但是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在现阶段如果扩大资产规模,将会带来严重的风险问题。金融资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在扩大的过程中就会隐藏着不同的风险因素,而由于资金来源并不是很稳定,所以就会在无形当中增加风险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有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并没有将重点放在自身业务的经营管理上,这样不仅会加大市场经济的泡沫经济,而且还会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带来一定的发展压力[9]。3.2影子银行对金融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分析。证券市场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这种前提背景下,提高直接融资占金融市场的比重是目前为止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实施金融创新,这样才能够将影子银行在其中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在2012年3月时,国务院出台政策建设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且在该试验区明确指出要降低金融管制,促使金融创新在实践中得到发挥,特别是要鼓励一些民间金融企业在实践中的改革和创新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际操作中,将种子银行体系与民间金融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对金融产品的创新起到良好的推动性作用,而且还能够将影子银行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影子银行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落实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而言,具有实质性作用,与此同时,对经济市场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影子银行体系的应用,不仅能够为资金提供者的经济收益起到良好的保障,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企业对资金的个性化需求。在保证银行能够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有利于将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强培铮.影子银行体系影响下的货币政策传导风险及其实践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2016(2).

[2]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16(03).

[3]季伟.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实证研究[J].南京大学,2016(13).

[4]高璐.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J].山东大学,2016(13).

[5]何德旭.影子银行风险不可忽视[J].金融时报,2016(01).

[6]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6(08).

[7]李建军.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J].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08).

[8]葛志强,姜全,闫兆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实证及宏观审慎对策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6(04).

影子银行范文篇9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影子银行”首次由美国的麦卡利提出,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2011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指出影子银行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但在我国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界定还未有统一的口径,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认为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证券和基金公司的理财业务、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票据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等。从宏观角度分析,由于影子银行开展的业务与传统银行类似,而且其受到的约束较少,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加快了资金的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再者,影子银行的资金游离于传统的货币供给创造机制之外,而且其规模巨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从微观角度来看,影子银行可以弥补传统银行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不足,这样与传统银行形成竞争机制,提高银行业的运行效率。

二、实证分析结果

(一)模型的选取

1980年,由西姆斯提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将VAR模型引入到经济学中,推动了经济系统动态分析的广泛应用。

(二)变量选取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主要以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为主,并且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占比很大,所以本文采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总规模的环比增长率来衡量影子银行,考虑到本文数据频率为月度数据,本文选取PPI作为国民经济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VAR模型来研究我国影子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本文样本区间从2007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数据均来自万德数据库。

(三)回归方程及结果分析

1.单位根检验。首先对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由于两变量的数量级差距太大,为避免由此产生的误差,对PPI的数据进行取对数,表示为LNGMJJ。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单位根,都是平稳的。2.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故可以作为VAR模型变量。3.模型的定阶。由结果可知,AIC的最小值是-7.052248,对应的阶数是3阶,而SC的最小值是-6,806336,对应的阶数是2阶,综合考虑LR、FPE和HQ的统计值后,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4.Var模型的平稳性。稳定性要求特征多项式的特征根的模均小于1,为了方便观察,特征多项式的特征根的模全部落在单位圆之内,模型即平稳。由结果可知,所有的单位根均落在单位圆以内,所以VAR模型稳定。5.脉冲响应。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ResponseFunction)是用来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其他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本文利用一个标准差大小分别冲击LNGMJJ和YZYH两个变量,得到YZYY对LNGMJJ脉冲响应函数图,如图所示。结果表明,影子银行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范文篇10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08年的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影响延续至今仍未散去。关于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向一种新的金融体系———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最初出现在美联储的一次会议上,是由PaulMcculley表述的。他认为影子银行是范围广泛的非银行类机构的统称,虽然不是正规的银行机构,却行使着银行的许多职能[1]。随后,IMF也在其年报中以“准银行”来概括类似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活动和机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其文章中也把影子银行概括为具有复杂繁多工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英格兰银行PaulTucker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则更加具体,他把能够代替商业银行部分职能,向社会提供流动性、进行期限错配等服务的机构及业务叫做影子银行[3]。A.Shleifer等人在他们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也给出影子银行的定义:影子银行是能够提供贷款、进行债务融通的“资金池”[4]。国内学者认为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有所不同。易宪容把影子银行定义为借助于银行贷款证券化手段来隐蔽信贷关系的融资体系[5]。杨旭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有别于美国的影子银行,不仅包括理财业务、企业转贷,而且还涵盖贷款融资和民间金融等新形式[6]。巴曙松依据覆盖范围由小到大将影子银行划分为4个层级。第1个层级为最窄范畴,只包含信托公司和银行理财;第2个层级在上一层级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如租赁公司;第3个层级又在上一层级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表外业务,如信托和委托贷款等;第4个层级涵盖最广,在包含第3个层级的同时,还增加了地下钱庄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部分[7]。近几年来,央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以信托、委托贷款等为代表的信用中介规模迅速膨胀。数据显示,2013年信托、委托贷款占社会总融资规模的比例已经超过25%。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规模、利率水平和资产价格,不仅使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冲击,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带来了新挑战。王增武在研究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后发现,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货币供应量,导致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指导口径会发生偏差[8]。李波等人系统阐述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货币政策工具受到较大的冲击,不仅对资产价格的调控难度增大,还使货币政策的目标更加难以实现[9]。汤克明表明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会造成传统信贷渠道的扭曲,带来货币统计量的失真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10]。

一、我国影子银行范围的界定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也与西方国家有所差别。目前,国内的学者及监管部门对于我国影子银行范围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表1仅列出了部分学者和监管部门的观点。总结国内有关文献不难发现,国内影子银行的界定可分为2个标准:一是从业务本身出发,把能够进行信用创造业务或银行表外业务的都划作影子银行体系;二是从监管出发,若有关金融机构和业务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或者监管不足,就属于影子银行体系,否则就不属于影子银行体系。笔者的观点与以上2种关于影子银行界定的标准有所差别,认为那些具有期限、流动性转换以及信用创造等功能,却没有像传统正规金融机构那样交纳一定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及业务都应当属于影子银行体系。它们创造出高杠杆率,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就会给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基于这种理解,笔者把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表现形式有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等;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代表是信托公司,此外包括小贷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三是民间金融,包括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等,由于这部分完全脱离监管。

二、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干扰

(一)对利率传导渠道带来的影响

从IS-LM模型中可以看出,凯恩斯把利率看作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指标,利率是将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接起来的重要工具。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存款和贷款利率一直是由政府硬性规定的。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只有一步之遥。影子银行对利率传导渠道的影响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影子银行的存在降低了商业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敏感性,加大了央行利用货币供应量调节市场利率的难度。近年来,虽然政府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商业银行资金的规模,但是借助影子银行体系,商业银行拓展了自身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果,使得市场利率与央行预期发生偏离。其次,融短投长是影子银行体系运行的特点,一旦市场预期有所改变,导致影子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就会出现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这个问题又会反作用于投资者,强化他们的预期,令资金链更加紧张,最后导致影子银行这种融短投长模式崩溃,并在此过程中冲击市场利率。2013年的钱荒现象就是以上分析的一种印证。最后,影子银行体系会形成自身的利率水平,扰乱正常的市场利率水平。影子银行的金融产品很少受到利率管制。尤其是民间借贷,由借贷双方自行商定利率,更是完全不受官方利率的限制。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业务往往比银行贷款利率要高,更能准确的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情况。图2反映了温州民间利率与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利率的对比(数据来源:人民银行网站、温州市统计局)。可以看到两者存在明显的差距,就平均值来看,温州民间利率是同期金融机构的2倍之多。

(二)对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带来的影响

银行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取决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实体部门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是央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的影响程度。然而,影子银行的出现对上述2个方面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首先,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假设只有商业银行是信用创造的唯一的主体,而在影子银行形成之后,新的信用创造机制出现,并且游离监管之外,传统的货币乘数变大,实体部门的融资渠道有所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挤占,其金融主体地位也被削弱。图3反映了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总量以及委托、信托贷款总量占比的变动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可以看到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所占比重逐渐扩大,影子银行业务促进社会融资规模的作用日益突显,而人民币贷款所占比重由2006年的74%下降到2013年的50%左右,商业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明显缩减。其次,影子银行的产生使得央行的信用调控弱化,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受央行影响,在传统的信贷传导机制中,央行借助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等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但是,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商业银行加强与影子银行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自身的资金来源,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敏感度下降。央行通过调节银行的可贷资金来控制市场的难度加大,银行信贷传导路径被弱化。表2列出了我国2013年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规模。其中,5家国有商业银行募集资金累计额已经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12家股份制银行募集资金累计额也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之多,理财产品的发售已经成为银行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最后,还要看到影子银行对信贷传导的影响呈现出非对称性。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和居民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依赖增加,这时影子银行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大;当货币政策扩张时,市场资金充足,经济主体通过银行渠道就能获得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的资金,这时对影子银行的依赖程度减少,影子银行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小。从而使得影子银行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影响较弱,而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影响较强。其次,影子银行的产生使得央行的信用调控弱化,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受央行影响,在传统的信贷传导机制中,央行借助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等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但是,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商业银行加强与影子银行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自身的资金来源,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敏感度下降。央行通过调节银行的可贷资金来控制市场的难度加大,银行信贷传导路径被弱化。表2列出了我国2013年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规模。其中,5家国有商业银行募集资金累计额已经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12家股份制银行募集资金累计额也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之多,理财产品的发售已经成为银行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三)对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带来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央行期望借助于企业财务情况和资本结构的调整,抑制企业贷款的恶性膨胀,缓解经济过热现象,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当企业由于财务状况变坏达不到银行贷款的有关要求,不能获得贷款或者不能获得足额的贷款时,影子银行的存在满足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尽管企业的资信情况变差,但是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影子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降低,仍为企业提供大量的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策抑制带来的资金短缺,企业的投资热度并没有降低。影子银行使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企业的贷款规模受其资产净值的影响减小,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使社会的信贷规模减小,也没有令社会的总投资减少,总产出自然也没有降低。由此可以看到,影子银行的存在影响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传导路径的有效性。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资信体系的不完善,商业银行在对待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时一直存在歧视行为,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较强,贷款规模占整个贷款业务绝大部分,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缺乏积极性,贷款规模也仅仅占整个贷款业务很小的一部分。同时,在银行贷款的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繁杂的手续以及漫长的周期都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正确的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完善影子银行相关法律和法规

金融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行是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和法规为前提的,如果缺乏一套完整健全的金融市场制度规范和法律体系,非理性的经济行为和监管套利等现象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大,从而使货币政策传导受到干扰,也会加大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虽然,政府已经颁布了针对信托产品以及理财产品有关法规,但是,与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相比,相关法规仍然缺失严重,不能有效指导和监督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尽快构建影子银行法律体系,结合不同影子银行产品的性质和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规章,把握影子银行产品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情况,建立权力问责制。同时,还要加强对民间金融活动的监管,确定监管部门,规范民间借贷程序,建立借贷信用档案,以此来保证影子银行向对经济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增加存款准备金的计提范围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影子银行体系,加上银行自身业务的调整,不断扩大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等,这部分的同业存款并没有计提准备金,使得实际计提的准备金规模下降,影响央行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存款准备金的统计口径需要调整,把影子银行体系纳入货币供给统筹范围之内,确保存款准备金的调控能力。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其针对的主体是商业银行,主要根据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进行划分。然而,金融市场的结构在不断发生改变,在影子银行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有了一定的削弱,货币当局有必要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并深化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将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信托贷款以及民间借贷等囊括在内,根据不同业务的特征,制定更加合理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三)适时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做出调整

货币供应量是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基本考量指标,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货币供应量规模统计的准确、科学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和金融市场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改变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选择的环境,所以央行需要适时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做出调整,以保证其客观和准确。影子银行产生和迅速发展,使得金融资产的形式更加多样,同时商业银行的地位和功能也受到削弱,而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并没有对新形势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央行需要建立涵盖更加广泛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把民间融资、银行表外业务等都涵盖在内,使得对货币供应量的观测更加准确真实,与此同时也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减小金融市场的风险。

(四)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货币传导机制

纵观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其中货币传导渠道是最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传导路径,是国家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利器”。然而,我国的利率长期受管制,虽然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了一定的进展,贷款利率已经完全放开,但是存款利率依然受管制,使得金融资产的价格发生扭曲,也令公众的行为受到影响,制约了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不少学者认为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正是市场逃避利率管制的结果,所以,政府应该加快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取消利率管制,使金融资产的定价具有自主权,令利率能够真实的反映金融资产的供求状况,从而全面打通货币传导渠道。

作者:崔志立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2]克鲁格曼.反思大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3).

[6]杨旭.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和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2(11).

[7]巴曙松.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J].金融纵览,2013(4).

[8]王增武.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0(23).

[9]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12).

[10]汤克明.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武汉金融,2013(3).

[11]谈佳隆.“影子银行”:“剿”,还是“抚”[J].中国经济周刊,2011(21).

[12]黄益平,杨灵修.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J].国际经济评论,2012(2).

[13]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11).

[14]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1).

[15]何文彬.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解析和金融监管困局[J].现代管理科学,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