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时间:2022-02-13 08:32:06

简述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对我国的信用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均产生影响。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一方面体现其顽强的特点,根源在于民间对它有很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其“看不见”的特点使其规避了相应的监管。本文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来探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政策

一、引言

中国的影子银行并非金融创新,也不具备任何创新的意义,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影子银行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或抬高融资成本。影子银行体系过高的杠杆率和风险事件的出现是在过分追求稳定下出现的结果,因为一味地追求稳定就会使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但是整体资产水平不足使其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为了保证影子银行的健康运行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准确制定和实施,一定要好好对其进行研究。

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的机制分析

(一)影子银行对利率渠道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为了减少货币供应量起到抑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物价指数快速上涨的作用,中央银行会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就使得市场利率上升。这时社会公众向商业银行介入资金困难便会选择向影子银行寻求帮助,在影子银行提供额外帮助的情况下,市场利率的上涨幅度就会小于政策预期,这样便不能使利率渠道正常运行。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市场资金需求巨大,影子银行所提供的额外流动性也无法满足其需求。由于影子银行自身资金的局限也会提高其利率水平,最后使得市场利率的水平高于政策预期,货币政策的可控性和预见性降低,对经济不稳定产生影响。在中央银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社会公众不会向影子银行寻求资金,因为银行已经具有充足的资金且影子银行的借贷成本高于商业银行,这个时候影子银行由于其信用创造功能明显下降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过大的影响,却也可能加速泡沫的形成。我国利率仍处于市场化的进程中。(二)影子银行对汇率渠道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当一国的外贸是开放性的,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也就是说,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利率上升,从而也使得汇率上升,进而本国货币升值,刺激进口,抑制出口,总产出减少。目前来看,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尽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是外汇当局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我国的汇率与利率的联系不是很大,相反,国际收支状况、国家政治风险和央行干涉是我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汇率渠道传导机制不容易受到影子银行的影响而发生太大的变动。(三)影子银行对资产价格渠道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影子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这两个货币中介目标对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产生影响。一方面,对货币供应量来说,影子银行通过将货币乘数变得更大使货币供给量增加。也就是说,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在货币供应量扩张时,实际供给的货币量比预期更多,在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实际收回的货币量比预期的更少,这样一来,扭曲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对于利率来说,影子银行的存在能够促进利率市场化。由于利率在我国还没有完全自由化,影子银行在确定利率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这方面,影子银行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四)影子银行对信贷渠道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1.影子银行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一方面,在过去,消费者并没有什么多余的选择,他们大多数原意将自己的钱存放在可以获得利息的商业银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体系也在不断地扩充和壮大,而且我国金融市场又不是十分成熟,导致我国的影子银行并不正规,不是单纯的金融产品的创新,而只是复制商业银行的业务。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违反了国家的规定。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受到十分严格的监督,影子银行的“金融脱媒”——不在银行金融机构、私人融资和地下钱庄等的范围内,只要有足够的钱就可以无限制贷款,实际上,以一种隐蔽的形式提高了存款利率。与之不同的是,商业银行存款的利率将由中央银行制定,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利率实际上是负的。追逐高收益的人愿意把他们的钱投到“影子银行”,但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即使利益受损,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将资金存入传统的银行,如此一来,一场不正当的竞争在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展开。从另一方面说,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的重叠也是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产生影响的一个原因,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实际上囊括了影子银行的银信理财产品。也就是说一旦中央银行收紧银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规模受到了控制,影响了其获取利润,那么商业银行一定会采取相关措施,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一系列金融产品来达到增加合法贷款的规模和利润的目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逃脱监管当局的监管,它会将信贷资金由表内业务转为表外业务,常见的方式有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私募资金等,如此一来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2.影子银行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在前文我们了解了货币政策的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机制,但是在影子银行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形成了一种双方相互影响的机制,其发生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和频繁。由于我国物价指数不断上涨,通货膨胀也使得资本价值恶化,企业和居民为了实现最大化经济收益满足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就会选择“金融脱媒”从而造成大量资金的体外循环,这一行为影子银行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来源,这样一来中央银行即使实行紧锁的货币政策也难以抑制投资需求,除此之外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还包括机构的自由资本、依靠销售银行银信理财产品获得的资金以及来自某些机构的非法集资。影子银行有了充足的营运资本便可以正常运作,解决了影子银行的资金周转问题也降低了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会提供高利率,这样一来企业和个人的资产价值自然会增加,其资产负债表也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确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政策建议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1.影子银行利弊兼备。影子银行创造了无数的金融创新产品,使得资金流向投资效率更高的地方,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它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了金融市场的必要补充。但是影子银行是为了逃避监管而产生的,缺乏监管,就容易产生风险事件,并且传统银行有意将质量最差的资产推给影子银行。难以控制和风险程度高是影子银行体系中最常见的问题。2.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有的借贷机构或公司利用监管方面的漏洞或缺陷来“钻空子、进行灰色商业活动”并获取高额利润,金融业务多样化,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时间分配不当,支付不可见的固定款项,以及对资产和负债问责制的扭曲。各种金融控股公司的迅速增长和一些公司对金融部门投资的热情,使一些互联网公司以借口获得了迅速的利润。普惠金融业者从事一系列欺诈,非法积累资金,并无序地建立商业场所,这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政策建议。1.改善货币政策框架。就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而言,就像银行主导的中国金融体系一样,信贷渠道也是中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主要方式。各种类型的金融构通过各种金融业务发挥了融资的作用。此外,影子银行的发展已经超越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且不断地向表外业务发展,使影子银行的规模远远超过银行贷款。一方面,中央银行必须优化银行资产负债表,加强对业务资产负债表的监督,并加强信贷渠道的可控性。另一方面,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增加其资产的流动性,建立一个足够多元化的信贷体系,不断优化信贷渠道的中介,满足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资本需求,扩大信贷规模的传导渠道。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放开。然而,由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实施效果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了促进利率市场化,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断提高金融深度和金融创新能力,为利率市场化提供健全的基础设施和稳定的金融环境。除此之外,各相关部门应该共同采取措施最后达到让我们国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更加完善。2.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从宏观方面考虑,应该建立自上而下的宏观监督机制,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和协调。由于影子银行的独立性,使其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容易受到金融风险的冲击,对中国当前的监管模式构成挑战。2018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这有利于解决当前监管体系中的监管问题。但是对于影子银行,仍然需要加强中央银行和保监会、证监会的协调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一方面来说,信息共享平台和危机预警机制,减少了监管漏洞;另一方面,通过对市场动态的全面、准确的反映来形成和完善规则索引系统。在微观的方面,第一个是确定影子银行信息披露系统。具有隐蔽性的影子银行的结果是金融体系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从银行阴影中获取相关信息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立和改进影子银行信息披露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增加了信息披露的强度,管理各种影子银行行为,降低风险。第二,建立和改进风险管理系统,定期对影子银行进行信用评估,及时注意相关风险指标,评估风险水平,增强内部风险控制能力。3.合理引导影子银行发展。对于我国的影子银行来说,应该弥补其原有的不足,应该使其在金融创新下发展。金融创新不是单纯某一方面的创新,首先应该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这样才能有条件设置合理的风险对冲机制;其次金融业务和产品也要积极创新,不断满足市场上的需要。总而言之,影子银行的发展不能总是依赖于商业银行,不能做银行的影子,最终影子银行应该合理发挥信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程玉伟.中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任倩.利率变动对区域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赵素芳,李毓.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影子银行风险及其防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作者:张馨丹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