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0:27:17

英语学科

英语学科范文篇1

本文作者:王庆奖陈文慧工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目前在中国,英语学科已经被普遍认为不是一个思想学科甚至不是一门学科,其作为一个学科的名头已经被很多人遗忘,更多的人则把英语看做是一门工具。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即社会的外在因素和英语学科自身的内在因素。就外在因素而言,在我国现实社会,英语被看做是获取毕业证书、职称证书、出国留学资格、就业资质等等的一种工具,于是考试、应试就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主题,而在这个国家的英语市场中则形成了一个培训、出版和考试的巨大产业链,刺激着英语学科不断地凸显其工具性。在英语学科内部,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自觉地强调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把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公共外语教育的目的”[3],因此在英语市场的喧嚣中不少英语教师逐渐脱离了英语学科的思想本位、哲学本位和文化本位,形成了英语教师针对这些本位的集体失语,导致英语学科本身也迷失了自我,沦为工具性学科。设置英语学科是国家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针对世界上最先进的英语国家文化进行研究、了解和学习,以便能够适时借鉴、为我所用。而英语学科没有承担思想传递的功能,背离了思想文化内涵的本位,不能不说是英语学科的一种悲哀。不仅如此,英语学科这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重外在、轻内涵,重物性、轻人性,重理性、轻知性的现象,还会导致思想价值和理想目标的缺失,导致创新精神的不足。所以,在我国大陆,“思想的产生往往在中文、历史、哲学等学科,而不是最早和最接近外部世界的外语学科,这与台湾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对一个国家的思想建设来说是很不利的”[4]。实际上,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如果过分强调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实用性和功利性,那么其人文性、思想性和文化性就会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消亡。如果英语学科丧失了思想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那么文化的自觉和自决就会成为一种奢谈。外语院系设置的学徒心态清末以来,外语学院或者外语系的设置在中国的大部分大学里似乎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方便向西方学习(包括苏联)。实际上,中国的外语学科的设置可以追溯到清华学堂的外语专修科。那时的中国,国门洞开,国人眼中看到的只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先进的科技、优雅的文明,于是痛恨自己国力的柔弱、文化的落后,认为“有西方的根本文化,才产生西洋火炮、铁甲、声、光、化、电这些东西……”[5]于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就把外语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学科而加以设立。自此,西学东渐,国人的学徒心态陡然产生。一百多年来,中国产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对外开放,一次是在清末,另一次在上世纪的80年代。比较这两次的对外开放,虽然动机不同,历史条件也不一样,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对本土文化的失落感造成了对西方的文明羡慕。第一次开放似乎还不是那么臣服西方的文化,因此中国文化的传统也部分地得以保留。但第二次开放则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我们许多人逐渐放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甚至导致了对域外文化的盲目崇拜。不可否认的是,在学习外来文化和寻求救国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投入到别人的话语环境当中,慢慢地忘却了自己的文化根底,最终过分地依附于人而失去了文化的自觉。这是我们在文化上的最大的损失,而这种损失无不与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外国文化专业的教育与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联。放眼全世界的大学,尤其是西方的大学,其很少有“外语学院”的名头,也没有类似的教学机构设置,更多的是以语言文化学院或者语言学系为名称。外语学院之所以大量出现在中国的大学里,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存在学徒心态,总想通过大规模的外语学习来迅速帮助我们掌握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和文化经验。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态,我国不少高校外语院系在本科层面就基本忽视汉语课程或者中国文化类课程的建设,只有为数极少的还在本科一二年级开设现代汉语课,在三四年级开设古代汉语课,而到了研究生这个层次,这类课程就几乎绝迹了。英语学科设置上文化身份的缺失,英语教学中自身文化的淡忘以及心理惯性中学徒心态的存在,很难让英语学科具备文化的自觉,也更谈不上文化的自决了。

(一)走出学徒心态纵观目前的国际形势,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了很大提升,汉语逐步走向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和经济。我国外交学院张唯如教授在其著作《中国震撼》中认为:“中国今天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种‘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6]张教授还认为,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有“四超”和“四特”: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和独特的经济。[6]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已经有充分的理由和积淀去摆脱文化上的“学徒心态”,如同爱默生在19世纪所说的那样(胡适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建立不起文化的自我意识,那英语学科的存在最终真的只会是传播他人文化的工具,是拾人牙慧和亦步亦趋的附庸学科。因此,走出学徒心态既是英语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英语学科自我“拯救”的重要前提。而我们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就是我们英语学科文化自觉与自决的根基,是走出学徒心态的强大基础。(二)捍卫文化版图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逆转。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交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借鉴域外文化并同时捍卫自身文化,是英语学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正如学者们所言,全球化不是简单的“通用”,更不是同化,而是应更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国家、地区);只有固守住民族的文化版图,才能使自己的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7]29因此,英语学科的任务除了引进先进的文化理念,还应该在借鉴的同时捍卫自身的文化版图。但是在跨文化传播中,现存的国际文化传播秩序是一种不平等秩序。一些国家因为实际支配着更多的资源,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传播的不对等是显而易见而又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种不对等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相比,大多表现为人的‘贸易顺差’,即前者流向后者的量远远超过后者流向前的量。而强势文化在流向弱势文化的同时,也把强势文化的价值观带入了弱势文化。如果弱势文化缺乏主体性,缺乏对本族文化的固守意识,长此以往,就只会用别人的眼光去观察物,从而成为新的被殖民国家、被殖民民族。”[7]29因此英语学科必须意识到,全球化不等于同一化,虽然整个地球村“都被纳入新的传播系统”,但中国的英语学科必须努力保持或加强自身的文化、种族、国家或政治个性。[8]捍卫文化版图不仅是英语学科的基本责任,也是英语学科的立足之所。(三)创新于文化的“二度符号化”与阐释学英语学科的文化创新何以可能?我们认为机会就在于文化交流和转换过程中的“二度符号化”。所谓的“二度符号化”是指,在同一语言系统下符号传播的过程是一个自码、解码的系统,即从意义到符号再从符号到意义的二次转换。[7]96对文化而言,如果甲、乙双方分处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文化转换便站在甲乙之间,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身份。文化的转换先和甲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共同完成一次文化符号化过程,紧接着又和乙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合作完成又一次符号化过程,我们把文化转换所进行的两次符号化过程称为文化“二度符号化”。[7]96英语学科的基本任务和使命就是在英语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交流,也就是对域外文化进行文化编码和解码。这个过程自然会产生中国视觉中的文化阐释学。简单地说就是引进域外文化、推介自身文化。在这种引入和推介的过程中使域外和自身文化“二度符号化”,本质上就是文化的翻译或者转换。在文化转换的“二度符号化”过程中,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阐释学必定出现。首先,各个民族的文化经验都是独特的,保持着历史传统的基本“自我”。这里所谓的“自我”,不仅包括生活方式的独特性,更是“属于主体个我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把这种“自我”看作是一种“先验自我”或者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其次,独特文化基因所导致的文化事件必然与另外一个民族文化的事件不同,而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亲身经历形成了“经验自我”。[9]因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社会经历就自然定义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后天基因。由此基因所导致的社会事件同样具有其独特的气质。对这种各种文化基因构成的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进行理解和解释(即阐释学),便成为外语学科的任务与使命。而以英语语言为基础的“二度符号化”文化转换和以中华文明为背景的文化阐释学,必将是英语学科赖以生存的学术根基,同时也是其创新的机遇和平台。(四)重视英语学科的终极关怀大多数的终极关怀都被认为来自于宗教或信仰。比如,张岱年先生认为终极关怀就是返归本原[10],而托克维尔则认为“人要是没有信仰(终极关怀),就必然受人奴役”[11]。如果纯粹从信仰角度来衡量,我们的英语学科真的缺乏终极关怀。一方面,我们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英语学科的本原是什么,它为何而来,要去哪里;而另一方面,我们这些人也不去考虑英语学科是否还有信仰,它最终要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依然受到利益的制约,但文化关系的紧张与敌对也是导致国与国之间误解或冲突的重大原因之一。“不同的国家间、组织间和人际间的‘文化关系’,使得有些国家之间虽然经济利益竞争激烈却毫无军事冲突的可能,也使得一些国家虽然地理上相距甚远,直接利益关系也极为疏离,却彼此地远程导弹日夜相互瞄准。”[12]国家间文化关系的好坏与文化理解、宽容、尊重的质量有着正相关,而此质量的高低无不与各国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的外语教育导向应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域外文化,并使学生具有多元文化的宽容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语教师和外语工作者的身份就有必要加以重新定义,即我们是人类团结与世界和平的促进者,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维和力量!但这个的前提就是外语学科一定要具备自身的终极关怀,外语教师一定要具备终极关怀的意识和理念。在此,我们不妨重新来强调一下英语学科的终极关怀:引进和介绍英语国家先进文化,同时发现和理解其文化的不足;以他者的视觉来挖掘和整理自身文化,创造和引领文化新观念;建设、完善并推介自身的文化;发现和探索人类的永恒价值,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团结。事实上,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只有把学科与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的学科才有价值,我们的目标才会变得高尚,我们的身份才会具备高贵的气质,我们的尊严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文化自觉与自决是英语学科建设的敏感点,如何在学科建设中把握文化自觉与自决永远是英语学科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倘若无法把握这个敏感点,英语人就不会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倘若没有学科的终极关怀意识和理念,英语学科就难免会沦为工具性的学科;倘若走不出学徒心态,英语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就只能亦步亦趋,而无法抓住“二度符号化”和阐释学过程中的创新机遇。倘若果真如此,那么英语学科也就毁于一旦,“达芬奇”式的崇洋剧也将永不停息。

英语学科范文篇2

关键词英语学科的小初衔接兴趣的培养技能的衔接

引言:《新课标》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级,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各级别的有机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是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衔接。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家的孩子要上中学了,英语是个大问题。”“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到底有什么不同?”“孩子需不需要上衔接班?”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一般来说,小学和中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教学要求和层次有所差别。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中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安排好小初的衔接,使其自然过渡,衔接合理,承前启后。

一、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称职的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应掌握优良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激发兴趣是培养良好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学教师对难点、重点的把握比较准确,对知识点的落实比较到位,但课堂活力不够,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总是一本正经”;小学课堂则显得比较活泼,游戏、讨论、表演等形式丰富。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以兴趣引导的入门教学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也较低。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系统的学院教学,是以中考考试的分数作为量化的最终指标。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应试色彩,孩子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必须面对残酷的分数竞争。仔细分析一下对那些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学习和借鉴小学英语教学中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教师应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既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也不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而中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正从半成熟趋向成熟,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难度的增加,功课的增多,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要处处做有心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化大力气精心备课,上好课、课后与学生多交流,多反思,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竞赛活动等。学习竞赛是强刺激的一种手段,是在课堂上创造条件激励学生情绪的一种方法,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英语学习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尝试来取得进步的。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和上课表现可以用“Welldone!Goodjob!Excellent"等评价语来肯定他们的小小成功。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我校07级当年的入学测评结果,学生仅为中等成绩,个别甚至是中等偏下的层次。经过一年的衔接教育,成效显著。以全区新生摸底考试及七年级上期区统测为例就充分说明了衔接的重要性。

学生在能力和阅历上相当于初二学生。同时,从学生问卷中也能看出:95%以上的学生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同学们普遍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感到学习既轻松又愉快。

二、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认知、调控、交际与资源等学习策略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把英语作为一门新鲜的知识进行学习,更要作为一门技能,一门工具来掌握。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所以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目淑湘先生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做好学生学习的向导,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懂得如何去学。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总抱语法难学,单词拼写和记忆能力差,词汇不过关,缺乏语感,阅读能力差,动笔写的题丢分过多,整体驾御英语语言的能力弱等。怎样克服以上困难变“苦学”为“乐学”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要解决词汇问题。学生最大的困难是害怕记单词,即便单词记住了,但考试时还是不会运用,成绩不理想。所以中学教师应当教学生基本的语音知识,教会学生拼读单词和记单词的规律。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句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三、遵循英语循序渐进衔接教学

分散难点,降低坡度,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教师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作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是贯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一是引导式提问。开始提问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解式提问。通过提问,教师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其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三是讨论式提问。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提问之前,应把本阶段的问题同已经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例如对语法教学,我们应该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掌握了较多的句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观察力、概括力有所发展,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语言现象自己来找出语言规律和特点。这比我们直接告诉、教授学生这是什么语法,那是什么语法要深刻得多。

分层要求,布置弹性作业,使后进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任务;也可采取降低梯度的方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获得成功;开展多种活动,进行多维评价,发现后进生的优势,激发学习动机,不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并且为适应差异,可以分层指导、使作业分量、难度和类别有所不同。

结语: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中小学教师应相互学习,在教学上更好的沟通,从而使得中小学的衔接更加自然和有效。只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努力,衔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将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英语学科范文篇3

【关键词】词汇教学;学科素养;学习活动

词汇是语言的建构材料,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教学应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过程费时低效,遗忘率高,记单词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学生很需要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指导。教师应重视词汇课堂教学的设计,以点带面改进学生学习词汇的方式,提高词汇学习的有效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能,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切合实际的实践活动,创造相应有效的语境,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以达到培养语用能力的目的。本文将以人教社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二单元的词汇教学为例,围绕本单元的话题GreatScientists集中教授重点词汇,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活动,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和词汇用法,并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实践基于英语学科素养的词汇教学。

一、基于学科素养的词汇教学设计原则

1.词汇融合看话题。高中英语教科书以话题组织教材,词汇也以话题聚集,一部分词汇天然地形成相同的语义场。语义场是指含有某个共同的义素的义位构成的语义条例,是基于语义和语义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形成的语义类聚。(闵青春)单元话题聚合语义场,词汇教学可以为学生积累学习策略提供多种可能。2.词汇引入有语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语境。语境是指承载词汇与其它语言知识的载体,即句子或者篇章。词汇教学不能脱离句子和篇章,否则“学生就不能理解与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脱离语境的生词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机会”。3.词汇记忆讲策略。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现象,建构规则,推断逻辑关系等等,这些是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达成的。4.词汇训练分层次。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学生掌握词汇的音形义和用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活动的层次由简入繁,由易到难,逐步建构词汇新知,提高语言技能。本课时活动的层次设计参考了Wesche和Paribakht(1996)编制的词汇知识发展量表,以衡量课堂环境下学生词汇发展状况。

二、教学过程

Step1:Lead-in。朗读本单元单词。设计意图:进入课程,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熟悉新单词的音和形。初步形成语言能力中的语音知识。朗读和背诵是英语学习基础策略。Step2:LearningthewordsActivityI:Whoisdifferent?Studentspickonewordsoutof3or4thatisdifferentfromothersinpronunciationorpartsofspeechormeaning.设计意图:学生分组竞赛,运用拼读规则找出元音不同的单词,或者词性不同或者词义不同的单词。掌握不同的语音知识,领悟语言规则,形成学习策略。StepIII:Presentation:TheusageofthekeywordsActivityII:SuperHamsterStudentstellthewordsaccordingtothegivenparaphrases.Groupcompetition.ActivityIII:Studentstrytograsptheusageofthekeywordsandexpressionsthroughpractice.Exx.1:readthesentences,pickoutthewordsandexpres-sionsinthisunitanddiscovertheirusage.Exx2:fillintheblankswiththegivenwordstocompletethesentences.Exx.3:fillintheblankswiththegivenwordstocompletetheshortpassage.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活动,逐步引入、呈现、应用目标词汇的语义和语用知识。StepIV:ConsolidatingStudentsaretomakeupaninterviewingroupsof4or6,us-ingthekeylanguagepointstotelltheexperienceofbeingasuc-cessfulfarmer/topstudent.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任务,增加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主动建构重点词汇的语用图式,内化词汇知识,尝试理解与表达,达到语用能力,并建立逻辑思维。

三、结语

崔允漷等指出,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要回答以下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只有这四个问题具有逻辑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才能说该教育教学活动是完整的、专业的。教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资源,将枯燥的单词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课堂活动以音形义用不同的角度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主题语境中解决问题,同时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从而提高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

[2]郑焕华.例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2)

英语学科范文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英语;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五年制高职英语的教学,是高职学校课程中一个看似不重要,其实非常重要的课程。学生进入高职校学习,以学习专业技能为目标,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学生和学校某种程度都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而就业需求又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职业能力和学历要求往往成为高职生毕业时的一个痛点,提升学历或英语的应用能力成为他们的新目标。英语科目的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五年制高职英语的教学成为一个有需求,又有意义的课程。如何发展和规划好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满足学生的英语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今高职英语课程需要思考的重点。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能力又被称为关键能力,一个社会人的核心能力在职场中是否能帮助其立足,发展,成为领袖,至为重要。在职业多样化的情境中,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的重要性不分仲伯。核心能力的培养覆盖以上两种能力。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的四大素,需要学生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和形成适应自我终身发展的必备关键能力和品格。以上提及的四种能力均和英语学习相关,非普通意义的能力。英语学科的特点是:即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包括非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往往也被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带领,重考试,轻能力,忽略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限制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协调发展。

二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

欧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都在多年前提出过“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界定。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制定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论框架的,与国家课程标准相适合的核心素养内容和结构。高职英语教师要自主积极学能力教育的相关理论,针对不同学情,结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制定符合现代化社会人才英语课程培养目标,多思考英语知识、交际技能、品格养成、职业素养等素质。核心素养的提出,积极开拓课堂教学方法,精细化教学过程,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具有开放性视角,明确核心能力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学生英语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位置,确立符合英语课程核心能力培养的复合性目标。既然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那么教师的理念及教学对学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信念。Borg[1]认为教师信念是指在教育或教学领域里,教师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它通常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学习、学习者、内容、教师自我或教师作用等的看法。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从语言学习的本质,学习者,教材内容,教师本身的角色作用重新梳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视思维培养教学环节和模式,坚持思维训练和实践,坚定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互相促进的信念[2]。英语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要思考通过英语课程可以形成那些关键的能力和必备的品格。学生的职业能力,迁移能力要高度重视,教师需要重视教学中的职业性、创新性,专业课程实践教育和英语教学相融合。学生英语基础差与高职院校英语实践性的矛盾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最大困难,大部分教师在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应该把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即关注短期语言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长远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发展。大学阶段是培养辩证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需要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3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通过想象看本质的能力,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主次的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等。国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明显短缺。

三高职英语学科思维品质核心素养的培养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所制定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征求意见稿)》,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5-6]。与此同时,高职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其中包含知、情、意统一的知识和能力二元目标,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且要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以及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渗透于各教学环节[7]。英语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外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忽视,导致很多学生在外语学习时缺乏必要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普遍存在着“思辨的缺席”。高职英语教师在通过学习当代英语教学目标之后,应该开拓视野,积极响应时代的需求,树立全面培养育人的理念,抛却传统知识传授的旧观念,通过多种学习策略的辅助,将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训练目标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将建构性学习基于感知、预测、分析、概括、比较、创新等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创新能力:(一)通过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听说环节是语音输入,信息稍纵即逝的环节,听力能力和学生的英语基础有关,但是能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也是提高听力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对话或者篇章听力中,对于双方关系的推测,分析需要敏捷的思维做出判断,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语气就可以做出判断。而篇章阅读中更是如此,前后的时态判断,信息沟中的缺损信息,前后词语的意义对比辨析都就可以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解答。教师在训练前后,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思维梳理。(二)通过阅读。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最不惧怕的一个学习部分。但是在阅读训练中除去基本的英语语法点的知识教授,老师更需要通过篇章分析,主旨要意的把握,作者思想的着力点,文章的知识背景和跨文化交际等相关内容对学生做思维拓展训练,必要的时候,应该增加讨论环节,并做展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层级不间断的训练逐渐得到提高[8]。(三)通过写作。写作是英语中相对难的教学任务,学生往往想的和写的不能对应准确输出。如何将学生的思想通过有效的语言,有逻辑和条理的书写出有效语言,也需要教师通过思维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范例讲解,重点句型操练,文章的结构分析,个人观点代入,同学同伴交流,最后落笔成文,然后互相批阅,互相学习的方式,螺旋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应用能力。英语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核心素养中尤为重要的一项目标,也是高职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难关。教师们需要在厘清英语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在教授英语知识之外,提升课堂质量,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潜力,将高职英语教育活化为真正的英语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参考文献

[1]Borg…M.Teacher’s…Belief[J].ELT…Journal,2001(2):186-188.

[2]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3):55.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82.

[4]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国考试,2017(5):11.

[5]李明远.基于阅读课教学的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基础外语教育,2016(18):99-100.

[6]刘艳萍,文秋芳.国外大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评析及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5).133-134.

[7]薛爱兰.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6):109-109.

英语学科范文篇5

在我们的印象中,板书除非就是“黑板白字”,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提倡设计板书就是要一改这一传统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图片资料,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的内容;形式上适当使用彩色粉笔,充实板书的色彩。备课时,在认真钻研课文资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幅挂图,甚至于相应的每句话都要事先安排心中有数。在具体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如:

(一)挂图。挂图可以说是板书的“前奏”,其内容往往又是课文的重点。每篇课文中都会有配套的挂图,它们都是现成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板书的一部分来利用,在课前即可挂好挂图,并在旁边注一些小问题。这样可以先让好奇的学生去注意挂图的内容,考虑你提出的问题,一下子就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一堂课的开始开个好头。以初中第二册(下)第七十七课为例,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Whataretheydoing?(他们在干什么?);2).Whyaretheycooking?(他们为什么烧饭?);3)Whataretheygoingtocook?(他们打算烧什么?)

(二)简笔画。简笔画是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她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角色。有许多很难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他的加入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很好地效果。如在学习“laugh”(笑)这个单词时,可能用形体语言来表达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老师在课堂中哈哈大笑起来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而且老师自己也比较尴尬,如果改用画简笔画“^_^”并向他们演示这个动作,同时导入“Heislaughing.(他在笑。)”,那不就简单明了了。学生也肯定会哈哈大笑,教师边写“laugh”边说:“You''''realllaughing.”这样增强了教学趣味性,改善了课堂气氛。这可是板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能决定你板书设计的总体水平来。

(三)色彩。如果说简笔画是“催化剂”的话,那么色彩就是“兴奋剂”。许多学生厌倦了色彩单调的板书,特别是英语中这些弯弯册曲曲的英文,用学生的话说,就象是看“天书”,没意思,不想看,看不懂。如此下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时色彩就会发挥大作用了,那鲜艳的色彩就象一个个兴奋点,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形象的表达单词或课文的内容,学生也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起来。我想他们钟情于“多媒体”的道理也在于些吧!那么我们又何尝不可吸收一些“多媒体”的优点来呢!?在课堂中让学生做些小游戏,开展一些情形对话等活动。一来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二来可以弥补板书中没有声音没有动作的不足,与你设计的板书相辅相成,其同构筑美好的四十五分钟。这样不也成了“土制多媒体”教学了吗?!

实践才能出真知。接下来让我们付诸行动,还是以初中第二册(下)第七十七课为例,在课堂中展示本人设计的板书,具体如下:

第一步:先呈现一个庄园背景。教师边用简笔画快速勾勒出小山、小树、小鸟、草地、小屋,边介绍“Thisisafarm.(这是一个农场。),接着进行师生对话:“what''''sthis?”。“It''''s......”。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问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增加其自信心,并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非常顺利地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第二步:引入新事物。教师用彩笔画一只小胖猪的简笔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断地问:“What''''this?”。教师可抓住时机导入新单词。“Themeatofitispork."。写出“pork”单词在旁边。然后进行正常教学这个单词。接着边在黑板上画“cabbage(卷心菜)”、“carrot(胡萝卜)”、“tomato(西红柿)”等蔬菜,边跟学生说:“Itlikeseatingvegetables.”此时还可以把准备好的小图片或实物都拿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熟悉单词,并能让他们跟实物对上号,日常生活中如果他们再看到此物就会又联想起这单词来,这样学生才会轻松掌握。

第三步:回归重点。在第二步中导入“presentation”已基本完成,但是板书还没有与挂图联系起来,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这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请学生自己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挂图内容,进行一些“情形对话”,也可以请学生担当课文中“蔬菜”的各个角色做些小游戏。在此间教师适时的插入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Whoislivinghere?Annislivingherwithherfamily.What''''retheydoing?Now,Let''''slookatthispicture.(现在让我们看挂图。)接下去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整堂课的教育任务出色的完成了。“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英语学科范文篇6

关键词:课前预习;合作预习;问题情境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英语教师已经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光投向了学生,他们意识到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前提保证。然而对于如何进行预习,还存在着误区,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是背背单词,读读课文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预多流于形式。如何实现英语学科的有效预习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二、传统课前预习

传统课前预多限于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尝试做一些课后习题等。传统课前预习是有其产生的背景的,它是传统教育观念的产物。传统教育更注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形成是与早期的考试形式及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的。翻阅一下多年前的中考题目,我们不难发现,越早期的中考题目,越重视结论性知识的掌握。

如今,传统的继承式教育观念正逐渐被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念所取代,传统的课前预习与新形势下的教学侧重点的矛盾日益突显。传统课前预习根本的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于是,常听到学生抱怨:“不要再让我们预习了,预习过后课堂上就没有新鲜感了,听着听着就没劲了,很容易跑神的。”因此,也有一些反对预习行为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预习会成为教师在教学时精心创设的一些问题情境和探索情境的羁绊。”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英语有效预习观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因此,学生要想成为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因为预习本身就是自学、主动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英语课程标准》更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所以,对于课前预习这一学习环节,我们是不能抛弃的,但问题是,随着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的转变,传统的预习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时展了,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势必要重新思考该如何转变预习观念,建立与时俱进的英语学科有效预习模式。

四、如何进行有效预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构建过程,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笔者认为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新课程理念、目标为参照,我们可以将有效预习概括为:在学生学习新课前,让学生自主地利用情景、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对旧知进行复习,对新课进行探索,以达到初步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产生缘于对目前知识的不满足。为了引起意义学习的发生,必须提供一些情境或经验去制造学习者对自己现有理解的不满或“困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预习过程中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在学习牛津英语9BUnit3Asia第一课时Welcometotheunit时,我们先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单元的知识背景,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亚洲主要国家名胜的英语词汇。学生有了预习目标和方法,预习不再空洞,乏味,预习也就成了他们自觉的行为。有了这样的预习前提,课堂自然就轻松活跃了许多,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很高,因为他们都急切地等待预习成果的课堂展示和教师的评价。

2.合作预习,共同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含有社会性成分。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种社会过程,意义是在与他人的对话情境脉络中产生的。认知的发展产生与社会性互动,小组协作探究活动可以丰富和加深个人的理解。

笔者在指导学生预习新单词时,作了如下安排: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组7至8人,指定好小组长,小组成员围着课桌坐成一圈。

②英语课代表放录音,其他同学听录音,边听边划出听不懂的单词。

③一个小组负责寻找课文中一个自然段中的生词,组长将小组成员所写的单词集中,确定该段有哪些生词。

④小组成员分工,查字典讨论,找出读音,明确词意。

⑤上课时,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代表们将写着生词、音标和意义的词汇表放在实物投影下,简要解释生词的发音与词义。

⑥所有生词解释完毕后,课代表将预先准备好的标准版本放在投影仪下,请学生朗读,纠正读音。

以合作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先自我协作,独立思考,通过反思,修改和提炼自己的方案,然后再相互协作,对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达到初步的意义构建。通过这样的合作预习,学生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由整个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教师引导,服务学生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也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以专家型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跟学生一起组成的学习者共同体中,成为学生建构科学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和资源中介。

(1)帮助学生成立预习小组

教师在帮助学生成立预习合作小组之前,有必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学习方式等方面出发,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使小组成员具有分布式的专长。成员的专长不同,可使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互为资源,彼此取长补短,促进个人知识及集体知识的增长。

(2)为学生创设预习的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英语活动与同学交流获得认识,并把这种新认识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把新知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调整、修缮,使之更趋科学、和谐。

(3)成为学生预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教练、伙伴和帮手,要帮助学生把经验组织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适宜结构,使学生在形成科学理解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及时的支撑,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沿着自己的预习探究逐步攀升,完成意义建构。公务员之家:

总而言之,现代教学理念从注重学习知识结论转变为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单纯教学生学习知识结论,而是教学生如何去获取新的知识,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要努力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转换自己的角色,预习这个环节也不例外,高效的预习要以教师充分准备为前提,以学生积极思考为基础。

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是怎样发现或获得这些结论的,关注自己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新想法,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如果学生能长期在这样一种方法下预习,相信他们在对英语教材更透彻理解的同时,也必然会有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这些体验和感悟也正是英语教师在教学时所期待的多元化的生成性内容,学生自然生成的有效学习成果真正保证了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英语学科范文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谷状态。问题集中表现在:

1.学生语音语调知识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

2.学生词汇量窄小,单词拼写能力差;

3.学生语法概念淡薄,英语表达能力差;

4.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差;

5.学生对英语学科存在着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丧失了兴趣。

二、问题的分析

为何会有上述问题的存在呢?作为英语教师,我进行了认真的个案调查和整体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认为英语无所谓,反正我不出国,毕业后也几乎没机会用上它;

2.虽知英语重要,但不会读、听不懂,词汇难背,句型难记,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不了系统;

针对上述原因,我进行了仔细分析:到底是学生的能力不够呢,还是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并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后者: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学生,其生理条件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他的大脑神经系统正常、思维活动能力正常、四肢的发育正常,这些条件本足以使他们学好英语,根本没有理由存在这样的现象:初三年级的学生,连英语中的26个字母都写不出来,甚至把“brother”也写成“borther”!然而,这样的现象的的确确地存在着!

三、问题的解决

问题出现了,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

1.明确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学习英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为了出国?这显然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信息时代和市场高度开放的今天,谁能说英语与自己无关呢?我曾拿了一个巧克力包装盒和一张药品说明书给我班的学生,请他们翻译上面的“英文”。结果,只有几个学生弄清了巧克力包装盒上的并不是英文,而是汉语拼音!而药品说明书却没一个学生能翻译出来!

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零售商,如果你对英语一窍不通,那么,一批国产的巧克力,就会被批发商瞎吹为进口货而卖给你,价格上的差异就不必去说了;另一方面,很多外国药品进入我国市场,有的人又特别爱用进口药,如果你连最简单的服用方法盒服用剂量都弄不明白的话,病只会越治越严重!

由此入手,我教育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学好英语。

2.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而信心的丧失,则意味着心理的死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

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记单词时,是逐个字母地朗读、记忆,把一个有机的整体拆得七零八散,不按读音规则记,没把词、句、文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是今天记的单词,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没有成就感,自然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我在教学中,选择单词的拼读为突破口:单词不会读,就难以听得懂,听不懂也就造成讲不出的恶果。我按照读音规则,先从单音节单词的拼读入手,再到双音节、多音节的拼读。如:read、lead、leader、reform、agricultural,这些单词多数是课本中没出现的,但是,学生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读出了他们本不会的单词,获得了一份成功的喜悦,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再趁热打铁,把《新英汉词典》中最长的一个单词写出来让学生试读: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一开始学生傻眼了:这么长,怎么读呀?!我再把该单词分为八个音节,学生试了几遍就读得基本正确了,当他们听到老师说,“Yes,you’reright!”时,几乎是欢呼雀跃起来了!!他们知道了:并不是自己笨,而是以前没掌握好的方法。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加上自身的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2)增强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

在以后的新授中,我读坚持让学生先拼读生词,收效良好。我还分别借鉴了张思中的集中识词法、包天仁的“四位一体”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联想法、归类法等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分块设靶,高频操练,各个击破,不断使其获得成就,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兴趣就在这些操练中被不断地激发出来了。

3.指点学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到: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点学法,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们常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要作好预习、在课后要及时复习。但是,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学生往往知之甚少,认为预习就是看看书,走马观花;复习就是做做题,完成了事。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指点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联想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即景法等等。只有学生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单词的读音中,“oo”的发音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发长音?什么时候发短音?学生把单个的单词背来背去,还是背了又记、记了又背。在初三复习时,我教给学生一个“排它法”:非长即短。再把所有发短元音的单词全部集中,用一首打油诗把它们串联起来:

拿(took)好(good)你的book

单脚(foot)stood

看(look)!用羊毛(wool)烹饪(cook)毋须wood

Understood?!

学生觉得这很有趣,很容易就记住了,在做含有“oo”的单词辨音题时,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问题。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大胆去创新。他们不仅归纳总结了ou发/L/的单词,而且还从不规则动词变化当中找出了“规则”。

4.勤学多练,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学习英语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一样,只有通过勤学和多练,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勤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勤学教材,努力使自己达到教学要求;二是要多问自己不懂的东西,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了解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后者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英文。

如在中国,如果你对一位女孩或小姐说,“Youaresobeautiful!”,她很可能就会说你是“耍流氓”;而在西方社会,她却会很开心地对你说,“Thankyou.”。又如,面对他人给予你的帮助,我们的学生多数会把中文硬搬过去:“Youaretoogood.”,而不知西方社会的正确表达法是:“It’s/That’sverykindofyou.”。这些都是文化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是选用适当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验,去归纳总结。

英语学科范文篇8

关键词:听力理解测试命题依据题型特征素材特点试题考点技巧点拨听能对策

听力测试是近年来中考英语的新题型。加强“听力理解”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他们运用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技巧进行社会交际打好基础。这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听力理解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随着听力测试的进一步推广,听力测试的难度会逐步提高。因此,认识“听力理解”的测试,探索提高学生的听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谈六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命题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是“听力理解”测试的命题依据。《大纲》对英语听力的二级(学过三年或四年)的要求是:学生能听懂所学语言范围内用正常语速谈及日常生活的内容,能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听一遍能理解大意,听二至三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细节,理解正确率要求达到70%)。

《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2001、2002年)中的具体要求也说明:听力主要是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对特定情景中的对话或独白的整体输入和理解,有效信息的输入和准确的理解,以及同时存储和加工多条信息的能力。笔者对照《大纲》和《说明》,查阅了近几年本省一些地区的中考试卷,认为基本是与以上文件相符的,以上的文件是中考“听力理解”的命题依据。

二、题型特征

听力理解主要测试形式有:辩音;句子与对话理解和反应;短文的理解、判断和选择;交际问答;填空听写和正确表达等。各地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再确定测试形式。就我们浙江省内而言,主要形式分为两节:

第一节是10段小对话,一般为一问一答形式,每段对话后设一个小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从每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的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是两段长对话,每段对话后设几个小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从每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的录音材料读两遍。

对话由一男一女朗读,谈话双方声音特点迥然各异,身份明确,朗读速度约为每分钟45个词左右(近两年的试题情况),学生的实际听力理解时间为12分钟左右。

三、素材特点

听力理解的语言材料有别于阅读材料,语言结构不如书面语言严谨,较接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如犹豫、停顿、重复、思考、重音、略音、拖长音、被打断、语序颠倒等,句子简短,但内涵信息多。

听力测试所涉及的常见的日常生活话题有: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问路、打电话、谈论天气、询问时间等,测试内容大致可分为:时间和数码、地点和动向、价格和数量、人物和事件、情景和背景等。

四、试题考点

试题总体上可分为短对话和长对话或passage两类。短对话理解是考查学生在一定语景或情景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推理判断能力;长对话或passage理解则是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对一个结构比较完整、意义相对连贯的场合的理解能力。至于它的考点,根据2001年和2002年杭州、湖州、绍兴、金华、温州等地区的中考英语听力试题,主要有以下一些:

1、把握主旨大意,概括谈话内容。要求学生对听到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领会。有时主旨大意较明显,有时则需要归纳、概括。常见的考点话题的问题有:

Whataretheydoing?

Whatpicturearetheytalkingabout?

WhatisSandygoingtodo?

Whatdoyouknowfromthepassage?

Whichsentenceisright?

2、明确具体事实,贯通信息联系。要求学生听清、听懂相关信息,深入理解具体细节、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价钱、数量、原因、目的、结果等,有时还要对听到的信息做加工处理,如数字运算、时间顺序、比较筛选、同义转换、因果关系等。常见的话题的细节问题有:

WherehasJackbeen?

Whattimewilltheymeet?

Whatwilltheweatherbelikethedayaftertomorrow?

Whowillbeinthesportsmeeting?

Whatiswrongwiththeman?

Whycannotthewomanhelptheman?

Howlongcouldshekeepthebook?

Howfarisitfromheretothebookshop?

Howmanypeoplearementionedinthepassage?

Howmuchareallthethings?

3、推测谈话背景,判断人物身份。要求学生理解对话地点、背景和对话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考查背景的问题有:

Whoarethetwospeakers?

Wha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speakers?

Whichsportwilltheboymaybewin?

Wherearethetwospeakers?

Wherearethey?

Wherearetheytalking?

4、领会弦外之音,理解观点意图。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所听内容的主旨大意,而且能通过其中的重要细节、具体事实,揣摩、推断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常见的这类问题有:

Whatcanyouknowfromthepassage?

Whatdoyouknowfromthedialogue?

五、技巧点拨

听力能力测试有心理、瞬时、信息三个方面的效应,决定听力能力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在联系,领会其大意,抓住其重点。当然,对待听力测试也有一些技巧,注意这些技巧上的问题,可以使得考试心态更良好,答题更娴熟。

1、稳定情绪,集中精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听力的理解。学生应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听时必须镇定自信、头脑清醒,沉着不乱,全神贯注,凝神谛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准备,尽快进入答题状态。

2、审清题意,预测内容。如果学生对题目了如指掌,答题时就会从容不迫,有的放矢,不会因来不及读题而错过答题。学生应尽量利用“试卷分发”到“播放试音乐曲和试音材料”之间的时间,及时、迅速地阅读题目(题干和选项),根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来比较推测对话的内容。

3、捕捉信息,快速笔记。听录音时作好笔记,有助于记住所听内容。特别可防止对人名、地名、数字等听过即忘的现象,有时即使听力理解的能力很强,不做笔记也难以记住长段对话或passage中的全部细节,或对短对话中需推理、运算的结果来不及做出反应。笔记还可以抓住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often/soon)等信息,记这些内容可以记关键词或可运用符号记录。如对话:

A:IthinkPeteristallerthanJim,isn’the?

B:Yes,butJimistallerthanTom.

Question:Whoisthetallestofthethree?

可做笔记:P>J>T这样,进一步答题时就一目了然了。

4、抓住重点,果断答题。学生答题是切不可因为一个词听不清,就停下来琢磨一阵,这样,等反应过来时,录音的播放已经过了好几句,弄得个顾此失彼。学生应知道听力测试的“时效”性,听力测试不像笔试那样,有较长的时间去思考某一个问题,或者有选择地先易后难,只要录音一开始,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跟着录音往下听,千万不可为一个难题冥思苦想,而要果断地放过去,集中精力应付下一题。

5、分析推理,优化信息。测试时,并非所有的听力材料中的每个词、句子都能被学生听懂的,这时,学生就要根据上下文或根据信息的前后联系来推理、分析、修正、判断、猜测词义或问题的答案。

六、听能对策

听的技巧的培养固然是提高听的能力、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环节,但良好的

听力的训练不能只局限于听这一形式。听必须与平时的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训练是取得良好听力的必由之路。

1、了解英语文化,熟悉日常交际。不同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又给我们的理解造成障碍。由于不熟悉英美人的文化背景,听力材料中虽无新词、句,却不能听懂内容的例子比比皆是。听力理解是以人们对语言文化的了解为必要条件的。平时要让学生重视课内的英语文化的学习。教材中有许多英美文化的倾向的材料。比如英美人姓名的排列顺序,礼貌用语的用法,圣诞节等节日的风情习俗。学生要尽可能多了解一些英美独特的文化,积累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

2、以读带听,听读结合。对文字材料的跟读、听读、同步模仿有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听觉形象,增强语感,识别语流,强化听力。古埃及学者阿里斯托芬说过,“我们不曾具有的习气,可以由模仿而来。”在模仿中可以了解外国人发音的特点,知道重读、弱读之分,升调、降调之别。

3、以说促听,听说结合。听和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听中有说,说中有听。多题材大容量的口语练习,师生间、学生间的对话操练都必须建立在听懂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应融听于说之中,用说来促听,听说结合,相辅相成。

4、以写促听,听写结合。听写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环节。限时性强、输入量大的听写能充分调动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听写时只有完整地接受和记忆所获取的信息,才能写下所听到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完整地写下所听到的信息,那么理解也不成问题了。

5、泛听精听结合。泛听时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内容的大意,表达内容的关键词、关键句,重在回答有关中心主旨的问题;精听时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材料的细节,甚至听懂一个一个的句子,重在回答有关细节的问题。只有精泛听并举,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英语学科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

英语学科活动观既是一种学习的观念,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学习的精神。它强调英语学科学习应尽可能遵循“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活动学合一”的原则,将枯燥乏味的传统英语课堂打造成活动氛围浓郁、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趣味性,且生机盎然的生成性课堂,让英语课堂更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潜质。在英语学科活动观的引领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将呈现一派生机,课堂效率的提升指日可待。

一、英语学科活动观的内涵

学科“活动观”又被称为学科“学习活动观”,它是针对阅读而生的一种理念、方式和策略。英语学科活动观的内涵可归纳如下:在不同类语篇学习中,以自己已经储备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为学习支架,在教师所构建的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等不同类型的趣味性学习氛围中,践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精彩性活动,继而达到素养、能力双提升的一种观念、策略。在整个英语学科活动观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是直观重要的关键点,整个英语学习活动主要是由这三个要素串联起来的[1]。

二、以英语学科活动观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学习理解”类的基础性学习活动。在英语学科活动观的引导下,“学习理解”类活动最容易引起重视,从该类学习活动的本身来看,它关注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并能够通过扫除学习障碍,使学生从重要的词汇、短语、语法和句型学习中习得新知识,了解篇章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及所体现的意义,继而,让学生能够对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等进行梳理,达到“全面学习、透彻理解”的目的。教师要注意情境营造,唤醒学生认知,诱导学生思考与理解。开展这类英语学科活动,教师可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巧用导入,营造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吸引学生注意力。在TheroadtomodernEnglish的Reading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进行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与EnglisharoundtheWorld学习主题相关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世界上多个国家、地区的人们都在学习英语,并将英语作为一种社会生存技能来掌握,通过这一视频来触动学生心灵,并设置问题:“DoyouthinkEnglishisimportantforyourowngrowing?”“DoyouknowthehistoryofEnglish?”趣味的多媒体以及生活化的问题很快便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让初步感知诱导学生对英语内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第二,梳理基础知识,概括整合内容。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梳理,应该在具体的篇章阅读中进行,教师应将英语知识渗透在语境中,以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例如,教师可呈现以下句子:“Actuallyalllanguageschangeanddevelopwhenculturesmeetandcommunicatewitheachother.”该句子中的communicate是新词汇,词性为动词,意思为“交流、传达与沟通”,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测词义,然后进行系统讲解。(二)践行“应用实践”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最终都要进行高效内化,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应用实践”类的学习活动,以此类活动让学生将所学语言或者文化知识悉数内化,形成各种能力。在这一活动环节,主要可通过“分析判断”“内化运用”两个步骤活动来进行。所谓“分析判断”,就是让学生根据内容评判句子的正误;或者列举两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判断哪个句子的表达更完善。“内化运用”,即教师通过不同的知识运用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文化学以致用。第一,分析判断。在TheroadtomodernEnglish的文本阅读中,为了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首先给出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1)Finallybythe18thcenturythelanguagewassettled(错,18th改19th);(2)Infact,ChinamayhavethelargestnumberofEnglishlearners(对)。或者给出两个句子,让学生分析哪一个表达得更贴切,更有说服力:A:TodaythenumberofpeoplelearningEnglishinChinaisincreasingrapidly;B:ManyChinesepeoplearelearningEnglish.学生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可自主判断正误,并且能说出在语言艺术方面,A句比B句更具有说服力,并在与同学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语言学习更高效。第二,内化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连词成句或连词写作。在阅读篇章中出现了很多重要的词汇、短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或者英语写作,以提高知识运用效率。例如,settled,conquer,understand,separate,fluent,communicate都是Reading部分一些重要的词汇,教师可让学生试着写一篇英语小短文,尽可能将这些词汇都用上去,但写作的内容不限。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对话,再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提高英语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三)推进“迁移创新”类的拓展性学习活动。“迁移创新”是“知识内化”的高级层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有目的地进行迁移创新活动的推进,培养学生基于阅读文本进行迁移与创新的能力。那么何为“迁移创新”呢?它主要是指学生通过高级思维进行推理、批判、想象、创造,既可形成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又可发展英语综合素养,一举两得。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批判评价、想象创造类的课堂活动。这些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从Reading部分整体思想内容来入手,也可以从部分细节性的句子含义入手,一般凭借“半开放”的问题来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推理论证,对一些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价,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内涵,让学生养成批判性、创新性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英语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一则要进行语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语篇结构和内容的整理与概述,二则要将所学篇章知识进行内化、运用,三则要能够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创新,这对学生是一大挑战。基于此,教师应秉承英语学习活动观,以英语阅读语篇为平台,巧妙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三种主要的学习活动,活化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以“活动”为指引,逐渐攻克英语阅读难关,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英语学科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作为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学习是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英语课堂既要聚焦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终极目标。因此,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培养这些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进行培养,这些都是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的具体化,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含英语基础知识、情感态度、观念、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等。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有方向性、理念性、价值性和落实性;其结构是召唤性的,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也日趋完善。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只有以核心素养理念为主旨和出发点的教和学才能满足新课程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要求,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2]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语言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学习和语言技能,尤其包含语言应用知识。初中英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组织,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转换成学生讲、教师听的创新模式。[3]同时,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可以通过贴近现实生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表达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奠定学生良好的英语素养。

三、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

文化品格指向人的内心、做人态度、做事方式和社会责任感等,同时也涵盖了品格教育。学习文化知识是文化品格塑造和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文精神积累、沉淀的途径,同时可以使我们在遗忘之前学过的知识后完成品格的形成。[4]文化品格成为核心素养要素之一既体现了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也标志着英语课程不再被仅仅视为一门语言工具学科。在英语学习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英语民族文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并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跨文化交往发展本国、本民族和自身的优良品格,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从拥有文化知识到形成文化品格既是一个积累信息、理解内涵、内化观念和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感悟和实践中不断融合和提升知识及品格的过程。为了使学生从拥有知识到形成品格,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尝试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完善、优化课程和学习资源的文化知识结构。学生文化品格的形成是不间断输入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文化知识的结果。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无声中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思想的震撼。第二,组织、开展富含高质量文化体验的教学活动。初中英语教师应全力为学生搭建舞台并精心组织、开展基于文化知识的文化体验活动。文化品格是教化的结晶,也是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协调、整合各方面力量后形成的。

四、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思维品质也称智慧品质,指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其表现。人们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不同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构成其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个体间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首先,初中英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提升思维品质。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培养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让初中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竭力打造具有思维逻辑性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一定要引导学生从乐于思考到自觉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其次,要打破单一思维定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英汉两种语言有思维共性,但也有很多思维的差异性。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仅局限于一种,要有多元思维。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改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然后根据实际语境灵活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这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习能力是学生成功完成学习目标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够进行学习的各种能力和潜力的总和,包括能够容纳、储存知识、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行为活动模式种类以及新旧信息更替能力等,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能力的聚合,包括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逐步渗透。在语言教育环境下,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学过程相辅相成、互利共存。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的习得,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初中英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努力培养学生探究、自学和自主等各项能力,为深层次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引领学生一起不断去探索和尝试,把“会学”作为着力点,把学会作为目标,真正使学生会学习,同时培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优良的心理素质,以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综上所述,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激励和引导学生会学和好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积极个性。

参考文献:

[1]胡朝晖.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101-102.

[2]李露华,张海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运用[J].亚太教育,2016(10):278-279.

[3]李慧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