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4:20:34

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范文篇1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综合英语课堂;生态失衡;教学策略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为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打基础的课程。综合英语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微观上来说,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关乎英语基础的方方面面,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从宏观上来说,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是整个英语专业教学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其必须体现生态语言学的整体性和环境性,既要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年级继续学习的需要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学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往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生态教学环境下学生对知识获取以及能力培养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探究综合英语课堂的构建,以解决上述问题。

1生态语言学概述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生态学和语言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两种范式,即豪根范式和韩礼德范式。1972年,美国籍挪威学者豪根(Haugen)在考察了语言和生态系统之后认为,语言系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生物系统面临的自然环境一样,都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语言生态”(theecologyoflanguage)这一概念,即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发现生态系统是如何影响语言系统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语言跟踪、语言记录和调查、语言保护、语言政策、语言保护和语言活动等内容。豪根范式将语言与言语社区之间的关系看作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也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隐喻”范式,其“隐喻”范式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豪根范式是对语言进行生态学研究的范式,故其也被称为语言生态学。1990年,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提出了语言研究的“非隐喻”范式,其与豪根范式正好相反:豪根范式通过生态研究语言,韩礼德范式则通过语言研究生态。此范式主要关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语言是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尤其是语言对生态的破坏性影响。其研究对象是语言,但其通过研究语言发现、分析和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评估生态现状,促进生态和谐发展,培养和提升语言使用者的生态理念。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韩礼德范式是进行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先后涌现了很多研究此范式的大家,他们的研究领域也相当广泛,如生态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语言濒危与语言死亡,少数民族语言的经济性,语言在制造、加剧和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地位,教育生态学等。这些研究几乎涉及了与自然相关的各个方面,方法多元,视角独特,视野开阔。近年来,这一流派又开始用韩礼德范式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和话语的生态分析,将生态语言学与话语分析或者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对话语展开批评和分析,以期让人们了解语言对生态的破坏性影响,促使人们加强对生态意识的培养,从生态学的视角使用语言,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这两种范式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不仅对当今语言学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生态语言学的继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认知模式被认为是继豪根范式和韩礼德模式之后的又一种范式,它以“语言与环境的互动为前提”[1],“旨在通过话语建构和话语分析来重构有助于生态保护的各种心理模式或认知结构——‘故事’(stories)。我们通过语言将对自然的认知进行概念化处理,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影响着我们的言语行为,我们的言语行为又进一步强化、弱化或改变自己对自然的认知,从而构成新的故事,指导、影响、控制着我们的社会实践”[1]。这一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有Stibbe(2015)、Al‐exander(2009)和Fill(2001)等。国内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起步晚,但发展迅猛。“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继2017年4月28日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后,已经开展数次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国际生态语言学研讨会、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中国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生态语言学研究研修班等。目前,国内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已经进入了繁荣阶段[2],学术成果数量可观,有力地促进了生态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使得该学科成为语言学领域新的增长点,在国内和国际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内学者对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外语教学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基于理论探讨和引进介绍的研究较多,对教学实践和应用的研究较少;第二,对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多,对英语专业教学的研究较少,对综合英语课堂的研究就更少了。

2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综合英语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阅读、听力、写作、听写,也有语法、词汇等内容;其次是涉及的学科多,既有语音学与音系学的内容,也有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内容。因此,综合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应该被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教学主体、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等。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仿生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缺失或者有缺项,都会对整个生态链产生不良影响。从目前来看,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因素失衡主要有以下表现:

2.1课堂生态环境失衡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学生需求,内容陈旧、知识老化,与教学生态中的其他因素脱钩严重;其次,英语专业作为语言类专业,需要小班化教学,但目前课堂人数太多,“人口密度大,违反了教育生态理论中的最适度原则和耐度定律,增加了生态主体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压力,导致了外语课堂生态师生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3]

2.2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改进

综合英语是一门基础课,包罗万象,这就要求该门课程的教师在课堂上能综合运用最新的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实施教学,而不能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会话教学、听力训练,还是语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教学,其过程都是机械地单独进行的,没有体现生态课堂理念下的整体观。其中存在以下问题:对语篇的解读缺乏生态意识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字词用法分析上;对词汇的分析没有超越传统的语义学范围,对词汇语用的关注度不足;每个单元的交际会话和听力部分教学未能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构成整体的生态环境;等等。这些问题会导致课堂的各个部分相互脱节、相互独立,使之看似不是一个完整生态链上相互关联的生态因子,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就难免产生跳跃性,枯燥、乏味在所难免,课堂上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不愿或者不能积极参与课堂生态的构建。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并对该课程的作用产生质疑。同时,这门课作为专业必修课,通常以闭卷考试的成绩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忽略了过程性学习和参与度考核(这两个指标是课堂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综合英语课程教师也应该在课外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配合课堂教学,如在讲解词汇部分的新词新语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新词汇以及与新词汇有关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最近的报纸期刊,如《卫报》《经济学人》等,以丰富学生对新词汇的认知。

2.3教学生态环境需要改善,资源配置不合理

教学生态环境犹如自然环境一样,对人的影响极大。生态语言环境不仅由先进的教学设备构成,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软件资源。然而,当前英语专业课堂基本上都配备了先进的语音设施甚至是同声传译的设施,但相应的软件资源配套有限,造成了硬件有余、软件不足的现象。另外,教师在上课期间,也把学生的设备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多数时间还是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地学。

2.4评价方式单一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的方式,不能完全反映生态学视域下的“全人教育”理念。因此,应该把现有的评价方式改为动态评估,采用多次考核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在定量和定性评估各个单元、各个板块时,充分考虑过程性、发展性、多维性等要素。

3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综合英语课堂构建策略

在生态观指导下的综合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学要素只有在竞争与共生的“生态系统中达到一个最优的生存时空位置,才能够与环境达成和谐一致。语言教学生态系统所认定的环境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平衡的环境,应该具备调节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制约各项教学活动、使各教学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等功能”。[3]对于生态化的综合英语课堂来说,要积极考虑学生、教师和生态环境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多媒体等媒介,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外语翻译根据综合英语每个单元的不同板块,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调动学习主体课堂内外的积极性,与生态环境下的各个要素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互动。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构建生态化的综合英语课堂。

3.1教师的教学理念生态化与学生的生态素养(ecologicalliteracy)培养“和谐化”

教师教学理念的生态化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把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作为生态链上的一个环节,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与教学环境、学生与学习材料、教师与教学材料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在这样相互依存的教学生态中,教师要创造情境让各个生态因素多边互动、和谐对话,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材料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点,强化话语的生态分析,“通过生态语言研究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态行为,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4]18。教师要用教学理念的生态化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生态话语,改善对自然的态度和看法,重视自然世界,亲近自然”[4],认识生态危机、自主学习和运用生态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让生态意识成为自身的人生素养之一。当师生之间的生态意识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时,课堂教学就会朝着更加生态化的方向迈进。“思,以生态语言学为本;行,以生态语言学为道”[5](thinkandacteco-linguistical‐ly)将成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化取向和学生生态素养培养的最成功之处。

3.2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发挥各个生态因子的作用

统筹规划,就是要提前告知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课外自主学习的途径有哪些、在哪里可以获得自主学习的资源、遇到了问题怎么办、线上和线下学习有哪些注意事项、评估的方式方法是什么等。综合英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学习资源相对丰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个生态因子的相互促进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各种学习类APP也是充实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可以强化课堂生态,构建更加贴近生活的动态的综合英语课堂,这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的特征是一致的。

3.3打造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是外语学习最重要的生态场所。由于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可预测性,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外语学习者时要对学习环境附着的各种生态因子给予核定[6]。建立生态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动态地、可持续地发展。对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Zeichner(2010)认为生态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平衡最重要。[7]具体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平衡,教师既要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机会平衡,也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互动平衡。仿生课堂犹如自然生态一样,各个因子相互作用、互动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体现环境在语言学习和“全人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人对环境的反作用。此外,生态课堂也要考虑综合英语课堂中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之间的平衡;教师还要加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生态化设计,体现交互共生的课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在关注共生和交互的同时,生态的竞争性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学策略,如学生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展示(presentation)就体现了个体在共生环境中的口语、听力等方面的竞争性。“多元”在综合英语教学中也是很显著的特色,因为综合英语的每个单元都各有侧重,即使在每个单元内,各个部分也条分缕析、跳跃性很大,每个部分之间从表面上看是没有关联的,如第一部分的交际活动、第二部分的听力练习、第三部分的阅读欣赏、第四部分的补充阅读材料、第五部分的课外阅读建议和练习等。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从一个板块过渡到另外一个板块,体现了综合英语教学的大生态链。同时,建立听力、课文阅读或写作等特定课型的微观生态课堂,保持生态链的有机衔接,需要教师采取生态化的教学策略设计,打造多元课堂,从而实现交互共生的课堂教学环境。

4结语

英语课堂范文篇2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综合英语课堂;生态失衡;教学策略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为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打基础的课程。综合英语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微观上来说,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关乎英语基础的方方面面,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从宏观上来说,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是整个英语专业教学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其必须体现生态语言学的整体性和环境性,既要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年级继续学习的需要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学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往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生态教学环境下学生对知识获取以及能力培养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探究综合英语课堂的构建,以解决上述问题。

1生态语言学概述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生态学和语言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两种范式,即豪根范式和韩礼德范式。1972年,美国籍挪威学者豪根(Haugen)在考察了语言和生态系统之后认为,语言系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生物系统面临的自然环境一样,都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语言生态”(theecologyoflanguage)这一概念,即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发现生态系统是如何影响语言系统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语言跟踪、语言记录和调查、语言保护、语言政策、语言保护和语言活动等内容。豪根范式将语言与言语社区之间的关系看作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也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隐喻”范式,其“隐喻”范式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豪根范式是对语言进行生态学研究的范式,故其也被称为语言生态学。1990年,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提出了语言研究的“非隐喻”范式,其与豪根范式正好相反:豪根范式通过生态研究语言,韩礼德范式则通过语言研究生态。此范式主要关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语言是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尤其是语言对生态的破坏性影响。其研究对象是语言,但其通过研究语言发现、分析和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评估生态现状,促进生态和谐发展,培养和提升语言使用者的生态理念。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韩礼德范式是进行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先后涌现了很多研究此范式的大家,他们的研究领域也相当广泛,如生态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语言濒危与语言死亡,少数民族语言的经济性,语言在制造、加剧和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地位,教育生态学等。这些研究几乎涉及了与自然相关的各个方面,方法多元,视角独特,视野开阔。近年来,这一流派又开始用韩礼德范式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和话语的生态分析,将生态语言学与话语分析或者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对话语展开批评和分析,以期让人们了解语言对生态的破坏性影响,促使人们加强对生态意识的培养,从生态学的视角使用语言,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这两种范式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不仅对当今语言学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生态语言学的继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认知模式被认为是继豪根范式和韩礼德模式之后的又一种范式,它以“语言与环境的互动为前提”[1],“旨在通过话语建构和话语分析来重构有助于生态保护的各种心理模式或认知结构——‘故事’(stories)。我们通过语言将对自然的认知进行概念化处理,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影响着我们的言语行为,我们的言语行为又进一步强化、弱化或改变自己对自然的认知,从而构成新的故事,指导、影响、控制着我们的社会实践”[1]。这一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有Stibbe(2015)、Al‐exander(2009)和Fill(2001)等。国内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起步晚,但发展迅猛。“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继2017年4月28日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后,已经开展数次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国际生态语言学研讨会、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中国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生态语言学研究研修班等。目前,国内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已经进入了繁荣阶段[2],学术成果数量可观,有力地促进了生态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使得该学科成为语言学领域新的增长点,在国内和国际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内学者对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外语教学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基于理论探讨和引进介绍的研究较多,对教学实践和应用的研究较少;第二,对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多,对英语专业教学的研究较少,对综合英语课堂的研究就更少了。

2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综合英语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阅读、听力、写作、听写,也有语法、词汇等内容;其次是涉及的学科多,既有语音学与音系学的内容,也有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内容。因此,综合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应该被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教学主体、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等。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仿生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缺失或者有缺项,都会对整个生态链产生不良影响。从目前来看,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因素失衡主要有以下表现:

2.1课堂生态环境失衡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学生需求,内容陈旧、知识老化,与教学生态中的其他因素脱钩严重;其次,英语专业作为语言类专业,需要小班化教学,但目前课堂人数太多,“人口密度大,违反了教育生态理论中的最适度原则和耐度定律,增加了生态主体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压力,导致了外语课堂生态师生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3]

2.2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改进

综合英语是一门基础课,包罗万象,这就要求该门课程的教师在课堂上能综合运用最新的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实施教学,而不能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会话教学、听力训练,还是语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教学,其过程都是机械地单独进行的,没有体现生态课堂理念下的整体观。其中存在以下问题:对语篇的解读缺乏生态意识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字词用法分析上;对词汇的分析没有超越传统的语义学范围,对词汇语用的关注度不足;每个单元的交际会话和听力部分教学未能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构成整体的生态环境;等等。这些问题会导致课堂的各个部分相互脱节、相互独立,使之看似不是一个完整生态链上相互关联的生态因子,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就难免产生跳跃性,枯燥、乏味在所难免,课堂上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不愿或者不能积极参与课堂生态的构建。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并对该课程的作用产生质疑。同时,这门课作为专业必修课,通常以闭卷考试的成绩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忽略了过程性学习和参与度考核(这两个指标是课堂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综合英语课程教师也应该在课外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配合课堂教学,如在讲解词汇部分的新词新语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新词汇以及与新词汇有关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最近的报纸期刊,如《卫报》《经济学人》等,以丰富学生对新词汇的认知。

2.3教学生态环境需要改善,资源配置不合理

教学生态环境犹如自然环境一样,对人的影响极大。生态语言环境不仅由先进的教学设备构成,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软件资源。然而,当前英语专业课堂基本上都配备了先进的语音设施甚至是同声传译的设施,但相应的软件资源配套有限,造成了硬件有余、软件不足的现象。另外,教师在上课期间,也把学生的设备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多数时间还是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地学。2.4评价方式单一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的方式,不能完全反映生态学视域下的“全人教育”理念。因此,应该把现有的评价方式改为动态评估,采用多次考核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在定量和定性评估各个单元、各个板块时,充分考虑过程性、发展性、多维性等要素。

3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综合英语课堂构建策略

在生态观指导下的综合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学要素只有在竞争与共生的“生态系统中达到一个最优的生存时空位置,才能够与环境达成和谐一致。语言教学生态系统所认定的环境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平衡的环境,应该具备调节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制约各项教学活动、使各教学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等功能”。[3]对于生态化的综合英语课堂来说,要积极考虑学生、教师和生态环境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多媒体等媒介,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外语翻译根据综合英语每个单元的不同板块,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调动学习主体课堂内外的积极性,与生态环境下的各个要素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互动。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构建生态化的综合英语课堂。

3.1教师的教学理念生态化与学生的生态素养(ecologicalliteracy)培养“和谐化”

教师教学理念的生态化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把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作为生态链上的一个环节,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与教学环境、学生与学习材料、教师与教学材料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在这样相互依存的教学生态中,教师要创造情境让各个生态因素多边互动、和谐对话,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材料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点,强化话语的生态分析,“通过生态语言研究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态行为,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4]18。教师要用教学理念的生态化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生态话语,改善对自然的态度和看法,重视自然世界,亲近自然”[4],认识生态危机、自主学习和运用生态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让生态意识成为自身的人生素养之一。当师生之间的生态意识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时,课堂教学就会朝着更加生态化的方向迈进。“思,以生态语言学为本;行,以生态语言学为道”[5](thinkandacteco-linguistical‐ly)将成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化取向和学生生态素养培养的最成功之处。

3.2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发挥各个生态因子的作用

统筹规划,就是要提前告知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课外自主学习的途径有哪些、在哪里可以获得自主学习的资源、遇到了问题怎么办、线上和线下学习有哪些注意事项、评估的方式方法是什么等。综合英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学习资源相对丰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个生态因子的相互促进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各种学习类APP也是充实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可以强化课堂生态,构建更加贴近生活的动态的综合英语课堂,这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的特征是一致的。

3.3打造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是外语学习最重要的生态场所。由于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可预测性,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外语学习者时要对学习环境附着的各种生态因子给予核定[6]。建立生态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动态地、可持续地发展。对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Zeichner(2010)认为生态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平衡最重要。[7]具体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平衡,教师既要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机会平衡,也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互动平衡。仿生课堂犹如自然生态一样,各个因子相互作用、互动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体现环境在语言学习和“全人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人对环境的反作用。此外,生态课堂也要考虑综合英语课堂中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之间的平衡;教师还要加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生态化设计,体现交互共生的课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在关注共生和交互的同时,生态的竞争性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学策略,如学生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展示(presentation)就体现了个体在共生环境中的口语、听力等方面的竞争性。“多元”在综合英语教学中也是很显著的特色,因为综合英语的每个单元都各有侧重,即使在每个单元内,各个部分也条分缕析、跳跃性很大,每个部分之间从表面上看是没有关联的,如第一部分的交际活动、第二部分的听力练习、第三部分的阅读欣赏、第四部分的补充阅读材料、第五部分的课外阅读建议和练习等。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从一个板块过渡到另外一个板块,体现了综合英语教学的大生态链。同时,建立听力、课文阅读或写作等特定课型的微观生态课堂,保持生态链的有机衔接,需要教师采取生态化的教学策略设计,打造多元课堂,从而实现交互共生的课堂教学环境。

4结语

本文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探究了当前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指出了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失衡现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构建生态化综合英语课堂的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综合英语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宏军.论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式[J].外国语文,2019,35(4):84-89.

[2]周文娟.国外生态语言学在中国的引介与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5):21-25,147.

[3]马爱梅.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高职英语写作生态课堂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4):139-144.

[4]黄国文,哈长辰.生态素养与生态语言学的关系[J].外语教学,2021,42(1):15-19.

[5]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外语,2016,13(1):1,9-12.

[6]王立德.外语学习中的生态语言观形成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7):119-124.

英语课堂范文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新课导入话题

英语课堂的新课导入,是指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内所有教学活动的总称。“导”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入”是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让学生从导入中捕捉到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头绪,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进而自然地接受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从而愉快地进入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既受时间、地点、教学对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学双方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审美趋向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是涉及全方位多角度的创造性活动,但在新课导入的设计和实施上必须深入探索。建议务必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按“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新课导入环节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任务型教学“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模式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后任务(post-task)三部分,即由教师引入任务,由学生执行,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和操练,最后对完成结果作出评价。

庞继贤教授在为David??Nunan?《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一书写的导读中表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的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在语言活动中,应该把学生视为主动的语言实践者和执行者。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语言实践和思考活动,才能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新课导入的设计作为新课堂的开端环节只有充分秉承“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以一定数量的任务链作为推动,引导学生执行教师事先规划设想好的目标,并适时做出评价,才能够让“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和功效发挥至最大化。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型课堂导入环节过程中也能实现认识语言,尝试运用语言,不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归纳知识,发现规律和感受成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力、创造力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导入内容力求新颖,以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导入的环节作为课堂的开端,理想的状态在于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抛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如何在课堂的短短几分钟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兴趣,在导入话题和导入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做仔细的权衡。

一般来讲,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东西是与其所处的年龄段、时代以及周围环境密切关联的。生理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兴趣点有差异,而所处的时代更是学生兴趣爱好来源的大环境,此外,不同地域的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也有差别。心理学认为,任何新奇的东西都容易成为关注的对象。所以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在与新课内容有一定关联的范围内,只有倾向于选择符合教学对象“口味”,新颖且有时代感的话题,才有可能成功激发起学生的普遍兴趣。

教师不仅要精心挑选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素材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还要注意导入方式的多样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辅助手段的借助可以帮助优化导入的效果,如多媒体手法,简练的措辞,精妙的编排,绘声绘色的语言表现,甚至包括教师本人仪表的精致打理,都可以带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为课堂的开端增色不少。

一堂新课可以由于富有感召力的导入设计而鲜活起来,同样也有可能因为缺乏或者不充分的导入而失去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导入话题到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

在选择导入话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把握话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度。若在紧扣教学内容的范围内选择不易契合学生的兴趣点;但若偏离太远,话题展开之后又比较难控制向贴近教学内容的方向发展。

综合考虑,笔者认为,导入话题的选择只需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相关性即可,可以尝试一定程度的间接相关,即除了直接按教学内容的主题展开导入的话题外,也可以由有间接关联的话题导入。只要教师有信心并有能力调控得当,是完全可以将讨论和学生的关注力自然而然地引入进教学内容主题的。

教师需要学习思考的是如何让每一次新课的导入既新颖又自然,既迎合学生的兴趣点,又能比较快地将学生带进教学内容的主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重要。铿锵有力的气势,抑扬顿挫的语调,优雅自信的吐字,简洁精妙的语言组织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吸引力,一次成功的新课导入一定是善于综合运用这些因素,将开场导入顺利带入进教学任务的主题。

新课导入自然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自然的过渡会让学生理所当然地感受到目标学习任务的新颖有趣。四、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话题的展开难易适中

在新课导入环节,导入内容设计的难度不易把握,任务整体性和延展性的控制也是难点。

英语课堂的小班化教学在很多地区难以实现,英语课堂绝大部分的形式是班大学生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加以充分注意,让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让他们听懂教师的意图和要求,能按要求加以实施,可以让他们回答较易的问题以检验其思维是否与课堂进程同步,同时也是在激发其继续跟进教师的课堂导入的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要鼓励并给予他们机会自由表达思想,或者回答较难的提问。对性格外向富于表现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做一些现场表演或形体示范,这既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同时对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是不无裨益的。

在导入环节的展开过程中,也要注意让提问或难或易交替进行,尽量模糊学生的自我水平暗示,力求让整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都可以做到成功地参与到新课当中,从而以最大的热情投入主体课文的学习。

五、适当控制导入时间,务求整堂课时间分布合理

每节新课可以分配给导入部分的时间是有限的,以45分钟一课时为例,导入部分只能控制在几分钟之内,否则整堂课会是头重脚轻,主题不突出,长久以往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教师引入话题之后,希望学生的每一次发挥在自己预计之中,但客观情况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气氛过冷或过热。在气氛缺乏的时候要能积极引导,在讨论的展开偏题太远的时候也要做到适时带回,收放有度方能把握时间于自己掌控之中。

教师的新课导入应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某种为主的方式,如可以选择以小组为讨论某一问题,或是有导向性地提问几个问题,或是让学生就某一现象发表彼此不同的见解。最好能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才能让导入的结构紧凑,内容突出,导向性鲜明。

教师在设计自己导入语言的时候要多加以推敲琢磨,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晰简明,切中主旨,也是控制导入环节不至于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的要求之一。

六、尽可能融合英语语言文化的导入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也包括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先导环节,虽说时间不长,但若能在导入训练中有意识地穿插一些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内容,引导学生把文化内容和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与母语的区别并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吸收两种文化的精华,学会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避免跨文化交际的错误,学到地道的英语,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某些表达的疑惑,在用词的选择上很有可能会因理解不清而误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何称呼英美人士的问题。如何使用Mr,Mrs,Miss,Ms等称谓语:它们要么与姓名(fullname)连用,要么只与姓(surname)连用,但不能只与名(givenname)连用。比如,一个叫JohnSmith的人,人们可以称他MrJohnSmith或MrSmith,但不能称他为MrJohn。而在直接以姓名相称的情况下,则一般称呼其全名或仅John。再有,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称谓—如不说TeacherWang;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Tom。上述称呼使用习惯的差别,表现了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教师如能适时地加以解释说明,在这样情境下的文化输入对学生而言是更加容易接受和认可的。

而中西方文化间同时也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即所谓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来源于不同民族在与自然界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进而反映到语言中来,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说wolfinsheep’sclothing;“蓝图”,英语为blueprint;“同舟共济”,英语表达为inthesameboa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在导入阶段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若能适时提示这些现象,势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兴奋度,活跃课堂的整体气氛,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进入主题课文的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教师在营造一个整体氛围,帮助学生酝酿情绪、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其成功地带进教学内容的情境。一次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并从情感上抓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导入环节对于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而言是一个突破口,导入设计得当精妙,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有益于学生顺利进入新课的情节,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绍细芳,欧阳菁.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

英语课堂范文篇4

一、直观教学,直接感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的。为此,视觉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的认识总是经过从简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者表象进行思维,而直观教学正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人物头饰等,在教学生认读单词之前,我必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引导他们观察,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读音,进而让他们模仿发音,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媒体,激发情趣。

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规范的特点。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实物、挂图、投影机、录音或录像以至电脑辅助教学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一)、运用录音机,激发兴趣,创设英语情景。

1、利用录音机播放一段节奏明快的歌曲、伴音或歌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先锋英语》小学一年级第一册p38的歌谣“ALittleInsect”,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学生被节奏明快的歌曲深深吸引,使他们都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收听、跟读地道的英语,把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3、给学生创造条件,为其录音、播放,让他们听到自己的发音,感知自己发音的优、缺点,进而发扬优点,矫正不足,继续提高。好奇是小孩的天性,通过录音比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把课堂搞活。

(二)、运用投影仪,呈现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光学投影仪胶片的使用,不仅起到小黑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彩片、插图等丰富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下面以《先锋英语》一年级第一册p37为例:出示投影片,画面上仅显示ayellowtrain,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Oneboyinayellowtrain),我又把oneboy生动地插入到火车中,让学生在动感中理解句子:Oneboyinayellowtrain.通过这样生动的教学,学生必能准确、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知识,且学习积极热情也会很高。

(三)、放录像,变静为动,使学生身在其中,知其所学。

教学录像能做到图、文、声、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运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像机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进而也使课堂“活”起来。

(四)、运用电脑,融声音、画面、动作、知识于一体。

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先用电教媒体提供示范,让学生通过看、听来学习规范的英语,然后进行模仿说话,最后操练巩固。可以加深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编辑歌谣,增强记忆。

在美妙的音乐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学英语,其中乐趣不言而喻,还可以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兴趣、增强记忆、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先锋英语》这一套教材中,编者编辑了许多有趣的歌谣,这些歌谣清脆动听,深受小孩子的喜欢。根据小孩喜欢听和唱歌谣的特点,我把课文中的一些内容也编成了顺口溜或歌谣。如:教“Whatcolouristhe…?It’s….”的句型中,我就配用了简单轻快的音乐,学生很快就学会并记住了句型。

四、游戏活动,贯穿教学。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和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根据教学要求,我尽量把传授知识和游戏融为一体,设计一些适合教材的游戏。比如:学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后,我准备了一些彩色铅笔和其他各种颜色的物品,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我说:“Showmeagreenpencil.”这个学生按听到的从盒子里拿出相应颜色的东西,全班同学说:“Yes.”或“No.”;又如教完数字1至10后,我设计了一个“Whoismissing?Canyouguess?”的游戏。在游戏的同时,我还引进了奖励的激励机制,对获胜的同学分别奖给一些小红星或小红花等,以此来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把学习推向高潮。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学生在欢乐中获得新知识,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五、竞争比赛,激活课堂。

形式多样的竞争比赛是激发情境、激活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竞争永远是一剂课堂兴奋剂。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这又是进行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综合训练的手段,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无论是参赛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个个都十分投入。无论是小组比赛还是个人比赛,学生都满腔热情地参加,课堂气氛可谓空前的高涨。我在一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最热闹的一环就是竞争比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都能赛出基础,赛出质量,赛出能力,且越赛越有兴致。

英语课堂范文篇5

一、新课导入要注意强力度

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它要求教师在短短几分钟内吸引住全体学生的眼球,稳定学生的情绪,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及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灵活加以运用。新课的导入有很多方法,只要能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魅力。

二、传授知识注意学生参与度

传授知识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通过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全程参与的机会。学生参与度越高,主体地位的体验就越强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适当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更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巩固练习注意多角度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练习应有“质”与“量”的要求,既要切中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又要从不同角度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练习的题型应新颖有趣,内容丰富,形式上应有口头练习、笔头练习和听力练习。层次上应有基本替换练习、提高练习及综合练习。如:巩固语言知识的练习,训练语言基本技巧的练习,形成言语技能的练习,发展学习技能的练习等,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注意高浓度

英语课堂范文篇6

一、精心预设,用活动吸引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高效的课堂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每学期开学初我就会制定好本学期的详细教学计划并在开学第一课告知学生。计划必须很详细:每周甚至每节课该做什么我都提前规划好,做到胸有成竹,不忙不乱。开学第一节课我并不着急讲课,而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才能顺利完成学习计划取得成功。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2.上课要认真记笔记,积极举手发言。3.课后作业工整认真独立及时……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会严格执行我的规定,让学生形成定势。为了引发学生认知需要,我每堂课都会设置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前我总是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尽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多样化,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7Shopping围绕购买礼物的话题学习购物用语。教学本课时适逢圣诞前夕,有利于创设自然、真实的情境。课前我播放动听的圣诞歌曲和精美的圣诞图片,和学生边唱歌边欣赏漂亮的图片。看到图片上圣诞老人背着一个有点夸张的大包走来,他们一下子被带进浓厚的圣诞氛围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猜测:这么大的包,里面有什么礼物呢?我先示范:Maybethereisatoy.猜谜语学生最来劲了,他们争先恐后: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被内化了四会词maybe.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学生一起和我兴奋地倒计时:三、二、一……哇哦,出来一大堆琳琅满目的礼物,其中包括本课的生词wallet,stamp,等等。我们很轻松的解决了生词的学习。我真正意识到唯有课前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小组合作,用机制激励学生

为保证组内互补和组间的活动正常开展,同时为了组与组间的竞争需要,每学期开学初期我首先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同学分组并完善好组内的管理机制,然后我会辅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程序,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各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接着小组交流,最后才可以向全班展示。速度最快举手人数最多的小组将优先展示。我会和学生商讨制定好课堂表现、作业、纪律、检测等详细的得分细则,以及对优胜小组和落后小组的奖惩措施。通常我会每周末统计各组得分,优胜小组可以免掉一些机械作业或者给于其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反之就要受到一定处罚。这些惩罚措施通常会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学生都非常配合。小组合作学习还改变了我的练习讲解模式,在练习评讲课之前我会让学生课前先独立订正,课上给孩子们一段时间互相讨论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问之后就进入抽查环节,抽查不过关的小组除了被扣分之外还要集体抄写错题,写出错题的意思和理由。这种评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紧迫感和任务意识,减轻了大多数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管理模式改变了我的课堂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真诚关爱,用情感触动学生

英语课堂范文篇7

就目前而言,在中职院校的职业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职业英语并未受到重视。中职院校作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部分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常常将专业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的,在课程安排和教学中,常常以专业课教学作为中心,而忽视了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中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更无法将其应用到职业中;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在职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英语单词、英语词汇、英语句型、英语语法等知识点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职业能力低下,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另外,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英语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不愿积极主动参与到职业英语的学习中[1]。

二、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1.职业英语技能大赛。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开始于2012年,其主要目的是给高职院校的师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利用英语交流、英语成果展示的平台。自2016年之后,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赛形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英语短文复述,逐渐转变为职场描述、情境交流、职场考验三个部分;而职业技能大赛的决赛部分,则并未发生改变,仍然包括职场描述、情境交流、即席辩论三个部分。具体来说,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主要包含四个显著的特点:(1)整个比赛的形式具有极强的互动性,选手必须要与主试官进行对话,与其他的选手共同设计情节等;在这一过程中,参与的选手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基本知识,以保证其在比赛的过程中,可记住合乎语法的语言表达形式、准确的英语发音等进行交流;(2)竞赛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并呈现出职业导向。通常情况下,职业英语竞赛的话题、各个环节都必须要与职业领域、社会、经济热点等紧密相连,力求选手借助英语对职业岗位、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进行解答;(3)竞赛任务体现了各种能力的结合。在职业英语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将听说读写能力综合为一体,并在比赛过程中,对各种语言能力进行综合应用;(4)对选手的考查标准更加全面。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参赛选手的语言能力进行考查,还要对此之外的内容、应答、条例、举止、逻辑、表现力等进行考查,其考查的标准相对比较全面[2]。2.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可行性分析。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集中体现在:(1)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的职业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逐渐提升学生在职业场景、生活情境中的应用能力。而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内容,也恰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能力,这一点与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相适应;(2)符合当前人才培养需求。在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中,无论是比赛的内容,还是比赛理念、考点上,均呈现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征;(3)符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一直以来,中职学生常常认为英语在日后的工作中应用程度比较低,以至于职业英语学习效果不佳。而在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中,借助特定的职场情场,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英语的重要性,并促使学生对中职英语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

三、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衔接融合措施分析

1.以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英语的水平和应用能力。基于此,教师在中只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职业英语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竞赛的内容,立足于教学课本,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需求,对学生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要借助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挑选社会热点等,以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最后,鉴于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目的,教师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学生的英语技能[3]。2.以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鉴于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考查内容,必须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以下三种方式:(1)情景式教学: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具有情感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情境,进而充分借助这一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进而促使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并在接近于真实的情境下,完成学生认知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2)合作学习:鉴于英语技能大赛中含有“情境交流”、“职场应用”两个环节,而这些内容均需要两个选手共同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基于此,教师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借助合作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3)讨论式教学法:鉴于英语技能大赛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必须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充分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某个专题开展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其主导作用,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3.以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为导向,优化教学评价。职业英语大赛不仅促进了中职英语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对教学评价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尤为重要,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精准地反应,并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反馈,可促使教师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基于职业英语技能大赛,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大赛的项目将评价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个人能力、素养上,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公正性,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鉴于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是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将其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并且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基于此,教师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不断促使二者的有效融合,以提升中职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鼎.探究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J].职业技术,2015(10):88-90.

[2]徐海枝.高职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衔接融合的调查与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45-47.

英语课堂范文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

新时代下,互联网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对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也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教学中,真正推动了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促进了核心素养的落实。但是,有关调查表明,部分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仍旧会被应试教学的理念所束缚,在应用互联网教学时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仅仅停留于多媒体教学中,难以真正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基于此,唯有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对互联网的教育价值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将其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到一起,以促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得到真正提升。

一、“互联网+”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旨在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甚理想,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学、厌学”“哑巴英语”等现象,难以真正满足英语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理念滞后。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塑师生关系,从“知识教学”转移到“育人”上。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英语教师依然束缚在应试教学理念下,致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在这一教学理念下,教师常常忽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常常集中在“知识层面”中;还有部分教师依然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过分依赖英语教材,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在最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当中,通常要求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形成“用教材教”的新型教学理念,指向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与应用,以促使初中英语的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许多英语教师仍旧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金科玉律”,在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中的内容,致使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出“教教材”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就会使英语课堂的陈旧且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初中英语的传统化教学内容易局限在“词汇、语法、句型”等内容中,致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出极强的“功利性”,难以真正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1]。第三,英语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在调查中发现,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对初中英语的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需与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效结合,灵活选择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解。但是,部分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选择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依然采用单纯“灌输”的模式开展教学,即便是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但依然将其置于辅助的位置,并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导致初中英语实际教学效果降低,甚至使学生在长期单一学习方式下出现厌烦情绪。第四,课堂的评价落后,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评价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新课改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评价也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但是,在具体教学当中,英语教师实施课堂评价的时候,依然束缚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下,即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的标准,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展现出来的态度、思维、能力等因素,致使课堂评价不够全面、客观。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仍旧束缚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观念中,而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程度。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教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价值的发挥,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二、“互联网+”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面对初中英语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指向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更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整理和优化,使其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如此一来,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不仅深化了所学的内容,也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拓展了自身视野,真正提升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HaveyoureadTreasureIslandyet单元教学中,为了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就不再局限于英语教材中,而是结合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了与“乡村音乐”话题相关的内容,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乡村音乐视频,并呈现出相关的资料,使得学生在教学内容拓展中,体会乡村音乐之美,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最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基于大数据进行精准教学

初中英语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制订课堂的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都是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作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展精准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精准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主要是借助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表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数据变化等进行记录、分析,精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制订出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契合的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Myclassmate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就借助了大数据平台,使用翼课网的智慧课堂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围绕视频开展预习,教师则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结果,明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据此确定重点教学内容。接着,教师结合平时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精准掌握初中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认知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开展的形式,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等,切实保障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3]。

(三)基于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当中,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滞后,影响了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则能使信息技术具备的教育价值得到有效发挥。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面对该状况,想要激发出初中生对于英语知识学习的内驱动力,教师就需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与具体内容相结合,构建出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如此,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以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能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的学习。比如,在Theseasonsandtheweather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学校内部作为切入点,对不同的季节、天气进行了整合,并将相关的英语词汇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如此,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唤醒了英语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4]。其次,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其思维能力依然处于发展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常难以理解其中的抽象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增加。面对该状况,英语教师就需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英语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理解,最终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介词短语”历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对“in”“on”的使用教学中,就借助了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下,对两者的区别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该知识点,并促进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提升。

(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成长。面对这一全新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翻转课堂价值的充分发挥。实际上,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需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有效结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精心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并编制自主学习效果练习题目。接着,教师将其到相关的学习平台上,学生则在课前结合视频展开自主学习,并将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都告诉老师,英语教师经过在线反馈或者线上检测等方式,了解到学生自学过程的问题,并据此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最终完成知识的内化。如此一来,信息技术下的翻转课堂不仅能够使课堂的教学更具针对性,还能使学生通过自学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比如,在Healthyfood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借助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前借助微视频了自主学习任务单:阅读文章的内容,理解语篇内容;掌握与健康饮食相关的知识等。以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文章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之后,结合学生反馈上的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借助问题的驱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和讨论,最终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常用句型、懂得健康饮食等。

(五)基于信息技术优化课后学习

课后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都会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知识学习与巩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这一现状,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就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初中英语课后学习效果。首先,基于互联网实施分层辅导。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学生主体不同,英语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不同,学习效果也有所不同。此时,为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还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出针对性的辅导视频,将其上传到微信、QQ等平台上,引导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此一来,可促使所有学生的发展,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其次,借助互联网,强化生生互动。基于传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还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微信群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最终实现英语知识的高效学习。最后,借助手机APP强化英语学习效果。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同时,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APP也层出不穷,为学生开展英语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便利。面对该情况,英语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时候,就要精心选择高质量的教学APP,充分发挥英语APP的价值,引导学生在课后跟着APP开展词汇、听力、阅读、口语训练等,从而循序渐进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立足于“互联网+”,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并结合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精准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开展自主学习、加强课后指导等,真正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创新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85.

[2]贾晶晶.“互联网+”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1(36):72.

[3]尹静.基于“互联网+”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优化策略[J].新课程,2021(33):138.

英语课堂范文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法;英语课堂;RICH

Abstract:InnovationsofEnglishclassteachingmethodsareconsideredcrucialintheimprovementofEnglishclasseffectiveness.Manyapproacheshavebeenpracticedtowardsthatgoal.TheessaymainlydiscussestheissuefromthenewRICHperspective,intendingtosparknewthinkingaboutinnovationsofEnglishteachingmethods.

Keywords:collegialEnglish;teachingmethods;Englishclass;RICH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的重要性已有很多阐述,归根结底,就是改善并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尽管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进行了各种尝试,但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学生与教师很难感受到大学英语学习本身的乐趣。有些人认为目前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源于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例如,并不是所有的大学英语课都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缺少网络教学辅助手段等等,这些是不利于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客观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毕竟,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并不意味着将教学内容简单转换为幻灯片,或干脆增加视频或音频教学材料。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要求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这一点完全可以由英语教师在普通英语课堂上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得到满足。此文探讨的正是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因为一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都应该回归到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本质上。

1什么是RICH

RICH是一种创新的英语教育视野,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一群英语教育先行者十多年来进行的全新英语教学方法的尝试。美国已故教育哲学家CliffSchimmels,生前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外籍教师,将这一回归英语语言学习基本规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体系形象地概括为英文单词“RICH”,表面意思为丰富的,实际代表了这种教学视野的四个要素,即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Learning)和人文素质发展(HumanisticOutcomes)。(CliffSchimmels,2001)

RICH的核心思想强调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英语学习者的人文关怀。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种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学习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学习者应该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逐步提高。RICH视野主张学习者是自然的人,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也不是机械记忆的机器。教师同样是自然的人,应该全心全意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教师并不是一本教材的奴隶。(CliffSchimmels,黄爱凤等)的确,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它应该回归到单纯自然的英语语言学习本质上,但不应该变得简单,简单到把学生变成被动的听众。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实又是复杂的,是关注学习者人文素质发展的活动。

教学行为的复杂性在RICH视野中就体现为它的四个要素。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的自然学习者,并不是在强迫中被动学习。整合性课程则要求教师摆脱一本教材的束缚,根据英语语言学习各个环节、层面的规律编排教学活动。群体性学习并非散漫学习或自由学习,教师同样应仔细设计群体性学习的目标、过程并进行评价。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发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学习者本身的发展。

2RICH与大学英语课堂

RICH教育视野将教师和学习者都视为自然的人,关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人文素质的发展,因此,如果将RICH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将不再像一个录音机那么简单,学生也不应该只充当听众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应该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群体。其实,在RICH视野影响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中,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概念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是课堂的完全主宰,一切的教学活动都由英语教师一人安排,从朗读课文,讲解篇章内容到课堂分组讨论和各种所谓的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只能做被动的学习者。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来,那么他们在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中也不会有显著进步。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学家,例如柏拉图、孔子、杜威等,都首先是单纯的思想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这样一种角色,简单而普通。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找到各自原本的角色,那么学习的原始动力就会重新回到大学英语课堂中,而以英语语言技能和交流为学习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正需要这种原始动力。[2]因此,RICH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革新中极具前瞻性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英语课堂范文篇10

英语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直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艺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让学生在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中感受到人文艺术的魅力,从而也对英语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结合英语文化,把音乐应用于英语课堂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做法。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8Christmas这一课,关于Christmas这个主题的英文音乐有着相当浓厚的历史来源,并且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也广泛涉及到了Christmas这个主题,所以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音乐资源来进行英语教学。例如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MerryChristmas》这首经典英文歌曲,然后让学生们猜:“听完这首歌后,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吗?”通过歌曲学生便会马上明白教师要讲的是Christmas这个主题。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关于Christmas的音乐文化作为授课环节之一,让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了解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对英文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对英文音乐的文化进行了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有所提升,结合英语学习,学生更是将艺术与英语紧密结合,为丰富的英语课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除了听音乐、了解音乐文化外,教师还可以将英语材料中的内容编成简单的音乐说唱,学生通过说唱的形式中去记忆英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例如课文Hello,其中基本的“Goodmorning./Goodevening./Howareyou?”等表达就可以作为教师进行音乐说唱编写的素材,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歌曲中的旋律将这些英语表达配合到旋律中去,然后教给学生演唱。这种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记忆英语的方法,在音乐旋律的刺激下,学生便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推动英语课堂的发展。

二、绘画艺术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教学手段的创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同样可以结合教学材料,将绘画表现到英语教学中去。绘画的过程可以表现在教师身上,也可以表现在学生身上。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绘画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对于学生来说,绘画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特长,更重要的是在英语课堂进行绘画创作能够使得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感到快乐,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6colors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选用彩笔在一张白色的纸上进行绘画创作。然后指示画中的各种颜色来向学生提问英语表达,这也是一种英语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指示的不同颜色来学习和巩固相应的英语表达。同样,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彩色笔来进行绘画创作,比如教师可以说:“Iwanttohaveapinkcoatandtwoblueshoes!”学生根据教师的表述就可以在纸上画出“apinkcoat”和“twoblueshoes”,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绘画,也对英语的听力进行了训练。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学生通过这种绘画学英语的方式也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特长,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英语知识。

三、让学生展示艺术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