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8:47:17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范文篇1

(一)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各层次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和演变,可见英语课程特性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侧重点和优先秩序在发生变化以外,英语课程的性质由单一的工具性在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转变。通过《1951年普通中学英语科课程标准高中部分(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93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几种英语教学大纲的变化可以看出,英语教学目的从语言知识发展为英语交际能力,再包含了思想情感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最终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按照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医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和内容上要越来越科学、全面,以体现终生学习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语言学习目的和手段

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成为语言学习的手段。交际在现实是离不开情景的,而文化便是情景的一部分。所以,人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意识的培育既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之一。英语教学中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既是个人、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英语学科本身的要求。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1929)说过:“有充分普通教育的技术教育不能称之为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更强调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看成一个整体。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21世纪医务工作者,基础与通识能力(如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习策略)、比较宽宏的视野和广阔的思考能力、职业知识结构中的工具性知识和技能(如外语和计算机)十分重要,对学生培养运用信息能力和适应信息化时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利用英语教学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能性

(一)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英语学习资源从单一的文本形态,到有声读物,到多媒体,内容和形式都越来越丰富。作为英语教学资源主渠道的英语教材也包含了各方面的人文教育的素材。教材的人文精神内涵直接关系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选取、利用甚至整合各种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源。

(二)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手段使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成为可能

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利用何种手段进行人文教育,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如淡化学科意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实现语言教学到教学语言的转变、建立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的联系、强化审美教育、建设校园文化等(于黎明,2006;何凤梅等,2007;张静,2006)。在对医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科学素养、利他主义、服务精神、对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包容态度等方面对医学生进行培育。

(三)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英语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具备了进行人文教育的基础。很多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备优秀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教师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优秀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学生。(四)医学生对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具有强烈的愿望当代学生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但是随着社会、教育和科技的日益发展,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人文素养对每一个公民、每一种职业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工作对象是人的医务工作者,对涉及人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对自己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比较强烈的需求。

三、利用英语教学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

(一)利用英语教学形成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Health(1983)指出“所有的语言学习都是文化学习。”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因为在外语教学中,学习内容必然包括目的语相关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饮食习惯、节假日、宗教传统、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美学、信息技术、婚恋、健康、公民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英语谚语、成语学习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将来的医务工作密切相关。

(二)利用英语教学提高医学生学习策略和工作方法

英语教学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观的高度,不仅教会学生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策略,这些学习策略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在对医学生的英语教学中,特别应注意某些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如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主动向同学或教师请教的态度,这可能会使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能与同行、患者和管理人员比较顺利相处。

(三)利用英语教学培育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

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形成互为因果,即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促进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较好的英语教学效果会培育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医学生的情感态度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意志、幸福和愉快的感觉、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参与交流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等。

四、利用英语教学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一)拓展英语教学资源

一方面,要对各种英语教材进行选取和整合,对教材上合适的教学材料可以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另一方面,还应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材料英语的关注。

(二)丰富英语第二课堂

除了开展常规的英语讲座,还可以通过英语短剧、歌曲、诗歌朗诵、演讲、阅读、墙报比赛,英文名著电影赏析,英语音频广播,英语交友等活动,丰富英语第二课堂。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去了解相关英语语言文化。实物、电影、录像、录音、电视、因特网、访谈、书报杂志等都可以开发成有用的教学资源。

(四)探索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英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经验,教学环境,教学需要等,确定自己应该如何教授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而不是在英语知识讲解练习前后补充介绍一点文化知识。还有,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有些文化知识是需要亲身体验才能习得。

五、利用英语教学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要培养正确的文化观,首先,作为中国人应该学好本土传统文化;其次,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应放眼世界。要使学生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也能宽容文化多元化和异域文化,在本土意识上培养国际视野。不要狭隘、虚无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也不要学了一点英语就“挟洋自重”。

(二)注意显性文化导入和隐性文化导入的结合

显性英语课程的文化学习是在英语教材或英语课堂教学中目的明确、形式明显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文化内容的材料,特别是一些有形的文化知识的导入,如文化事实和与文化有关的语言现象。其优点在于“它给学生以较系统、较确定的文化知识。而这种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为学生自己进行文化探索提供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高宝虹,2003)。相反,隐性文化导入就是除了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之外的其他内容和形式,注重内在的、隐含的文化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领悟能力安排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隐性课程,如课外英语短剧表演、校园英语广播、英语经典电影赏析等。

(三)探索医学生人文教学的细化和整合

英语课程范文篇2

关键词:新文科;商务英语;课程范式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HiramCollege)首次提出“新文科”这一概念。其主要做法是通过新技术将跨学科知识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实现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1]。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旨在切实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同时将2019年定为新文科建设启动年。中国新文科建设应基于社会发展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与科学研究新成果,深化专业改革,加强文科专业的内涵建设[2]。商务英语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外语类专业商务英语方向或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兼顾英语语言与技能和商务实践能力培养,在商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商务英语课程目标定位一直在姓“商”还是姓“英”之间徘徊。但不管侧重“商务”还是“英语”,在新时代、新目标、新标准、新技术的影响下,都不可避免地迎来新挑战和新机遇。

1商务英语课程的现实性反观

1.1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实施不一致

商务英语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学生英语基本功的培养、商务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商务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商务英语课程确立的教学总体目标是以“语言技能-商务知识-商务技能-商务思维-商务应用”的学习路径为基础,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领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技能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3]。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要求按照商务活动为主要场景进行模拟教学,组织案例学习,主要涵盖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以及主要英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业文化等。从课程实际教学实施状况来看,由于师资、教学硬件、实训条件等的限制,这些设定目标与具体教学目标之间差距很大。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实际中,“重英语,轻商务”“重理论,轻实操”“重知识,轻文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1.2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不对称

目前,商务英语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针对商务实践的训练相对较少,未能有效体现商务英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功能。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则是缺乏实践性环节或实践性课程比例偏低,表现在教学过程上则是教师常常淡化实践性操作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商务基础理论知识上,而商务实操环节则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现象。商务英语不同于单纯的语言技能课,它涉及很多跨学科、跨文化知识与专项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不能脱离实践教学环节而独立存在,而应该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强化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1.3教师英语能力与商务能力不平衡

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都只具有英语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或翻译学等语言文学学科背景,缺乏商务实践和商务经历,也鲜有接受商务实践方面的培训或挂职锻炼。这种专业背景的差距直接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侧重语言教学,无法有效区分英语和商务英语的差别,更缺乏分析商务案例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教师传授的商务知识往往仅限于教材,很难将实用性和时效性强的商务知识或案例引入课堂,更无法指导学生在特定的商务环境中运用恰当的商务语言进行有效的商务洽谈或沟通。由于无法有效地归纳、分析教学内容和实践案例,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传统模式,把商务英语课程上成了讲解商务知识的语言课程,而非用英语讲解商务知识、训练商务实践能力的商务综合课程。

1.4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不对应

作为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评价一般分为终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两种。终结性评价是针对课堂或课后学习结果进行的阶段性或学期学业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以便激励学生高效学习而进行的过程性考核或评价。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终结性评价占课程评价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评价内容不一致,评价过程滞后于教学过程或缺乏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应用等。对照教学目标中设立的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等方面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普遍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教学评价给予教学过程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新文科建设赋予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新机遇

新文科之“新”与大外语之“大”为商务英语课程的求变之路提供了建设方向和发展空间。新时代、新理念等给传统商务英语课程带来巨大挑战,也为商务英语课程变革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新文科思想在发展方向、技术革新、评价机制等方面赋予商务英语课程新的内涵和发展活力。“课程思政”明确了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定位与方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赋予了商务英语课程多元化内涵;新技术、新平台、新手段给予商务英语课程更加灵活自主的教与学的方式和空间。跨文化交际能力、母语文化自信与自觉的培养与提升也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文化传播交流与增进商务沟通等提供了动力。创新创业、商务技能竞赛、跨境电商等为商务英语实训、实践搭建了有效的训练平台。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应该践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产教融合,对标设立可衡量、可实现、可评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联通、校内与校外协作的有效育人机制,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综合运用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学习模式,突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能力、信息化素养、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提升学业挑战度,培养学生高阶性自主持续学习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建设被赋予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需求等多重内涵和使命。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现代翻译技术的更新、智慧教学手段的创造性普及给商务英语课程范式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丰富了商务英语课程的建设方式并拓宽了建设空间。跨境电商、物联网、国际物流等为商务英语实践平台拓展和跨学科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由此,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在商务与英语、商务与技术、商务与文化等方面将衍生出更多的相互融合机会和发展领域,为实现跨界、跨学科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商务英语课程新范式构建

3.1创建新课程,搭建新平台

3.1.1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OBE教育模式旨在面向行业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或培训,使学生获取与教育目标、社会需求相一致的知识、能力和素养。OBE教育理念导向下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产出为导向,促进学业能力、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学校和教师还要不断拓宽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做好引导和监管,确保实践成果产出。因此,构建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需要首先考虑学生“英语”和“商务”两个方面的预期成果产出。这就需要从校情、学情和课程建设实际出发,规划设计核心专业能力和必备核心素养目标,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材建设、“双师”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实现多维度建设。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商务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3.1.2建设“英语+商务+贸易”课程群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能够用英语实现商务跨学科、跨行业、跨文化知识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构建“英语+商务+贸易”的课程群能够有效支撑人才培养中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设目标,对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课程群中既要包括培养英语基础技能的课程和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商务礼仪等商务课程,也要包括市场营销、跨境电商等实践课程,同时通过增加案例分析和商务情景实训类课程群提高实践类课程比例,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置于课程群下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在目标导向上更加明确,在内涵上更加充实,在外延上关联性更强,更利于培养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3.1.3搭建四个平台搭建多维度教学与训练平台,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根据各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时代育人新要求,选择适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平台,是建设新文科商务英语课程的必要途径。一是通过智慧教学手段,形成教学团队,建设慕课、微课等网络示范课程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自主学习,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分步训练。通过智慧教学延展学习空间,增量专业训练,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二是搭建商务英语实习实训平台,通过网络模拟或现场实训,解决商务实践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强化训练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训,提高学生适应商务综合型岗位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商务英语教学和实训效果。三是建设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流程、案例分析、策略研判等素材在内的网络教学共享资源库,逐步形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历史积淀。资源库类型可以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考练、国际贸易、跨文化商务沟通与谈判、跨境电商、国际商务礼仪等模块,不断积累教学与实训经验,丰富教学和学习资源。四是建设产学育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在项目共建、专业实操等方面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与此同时,各平台均要在教学或实训环节,以适当方式体现“五育并举”“思政育人”“文化教育”等新文科建设思想,有效实现跨学科融通与融合[4]。

3.2培训新教师,培养新学生

进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识和新趋势[5]。“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复合型新学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集交叉性、应用性、综合性、兼容性于一体的商务英语学科要求其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英语教师所应掌握的语言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及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6]。商务英语师资培训要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和课程的本体性、行业性和工具性知识与能力对教师加强训练,包括商务英语英语、商务基础知识、商务文化、跨境电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和模块化行业实践能力培训。

3.3创建新模式,实施新评价

建设基于产出的有效教学评价模式是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鉴定方式,更是激励学生进行下一环节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模式上,不仅应该包括终结性评价,更应包括形成性或过程性评价,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突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整体评价中的地位。这种评价不仅仅是老师的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实践环节组办方评价等。评价内容可以涵盖课堂理论学习、实操效果、网络自主学习、竞赛获奖、行业证书(如BEC)等,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评价有机融入商务知识和能力评价中,突出专门用途(ESP)的功能性特色,加强对学生解决专业复杂问题能力、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的评价,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

4结语

传统商务英语课程在理念革新、教学过程与评价等方面的确存在一系列不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及行业需求的问题。新文科建设给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带来了新鲜的创新元素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确立课程建设目标,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专业技能与跨学科素养培养并进的育人模式,是合力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欣.新文科、大外语与英语专业“全人教育”培养路径[J].外国语文,2019(5):14-18.

[2]吴岩.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3):3-7.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4]赵亚翔.文科高校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框架建构与教学实践[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9,21(4):118-129.

[5]刘强.基于OBE理念的“软件工程”课程重塑[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25-31.

英语课程范文篇3

关键词:物流英语;市场需求;课程设计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并开始不断拓展自身业务,与其它国家之间也开始出现业务往来,所以,物流业整体开始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物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增大,尤其是掌握物流英语的专业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开始致力于培养物流英语专业人才,不断为物流输送既掌握物流知识,又能够熟悉掌握英语的技能型人才。

一、物流英语的内涵及其特点

1.物流英语的内涵。所谓“物流英语”,就是一种涵盖了物流业务中所有专属名词、业务名词以及与物流相关的知识的标准英文。就物流英语的实际性质而言,它是一种功能性语言,其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顺应现代化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业国际化发展。所以,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物流英语知识,能够严谨地翻译物流业中所涉及的各种业务。2.物流英语的特点。(1)专业性较强物流英语与标准英语不同,其中涵盖许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词,并且在表达方式上也与标准英语存在较大差异,物流英语词汇数量较多,且都十分固定,其中的词汇大多与国家贸易有关,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政策名词,比如:Warehousing&InventoryControl(储存功能)、SpecialPreferences(优惠关税)、LandingCharges(卸货费)等等,由此可见,物流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2)物流英语词句简洁明快由于物流英语大多被应用于商务往来之中,双方皆以效率为先。所以,为了节省沟通时间,物流英语词句往往十分简洁明快,经常使用缩略词,这些缩略词往往是一个专属名字的缩写,比如,D/A(DocumentsAgainstAcceptance,承兑交单)。(3)具有动态变化性,新词创造性强物流英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的,同时也随着当今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而发展的,一旦经济贸易中出现新的经济政策或者相关的决议,那么物流英语就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产生一些复合词。同时,由于物流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新的事物正在不断出现,所以,物流英语经常会有新词出现,可能代表着一种管理方式,也可能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新词的创造性是非常强的。

二、物流英语的市场需求

就现代物流行业的用人标准而言,英语已经成为了员工入职的必备职业技能,尤其是针对一些技术人员和负责国家物流业务的工作人员而言,英语是一种必备技能。同时,员工是否具有较高的英语素质,也是用人单位在制定薪资支付的重要标准,所以,英语已经成为物流行业用人的标准之一。对于高级物流技术工作人员来说,熟练的掌握物流英语是十分重要的,开设物流英语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也应该致力于培养专业型物流英语人才,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学生在物流专业知识中的学习。就目前任何一个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都会对员工的英语能力有所要求,可能会要求员工拥有较好的口语能力,也可能会对听力有所要求,但往往很多人没有成功应聘,都是因为英语素质不合格所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所以,物流英语作为一项专业性强且功能性较强的语言学科,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且物流行业对于物流英语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年提升。

三、高职院校加强物流英语课程设计的对策

1.加强基础英语教学,开设公共外语课。基础英语是物流英语的学习基础,所以,高职院校物流英语专业的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英语的教学,语法基础,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教学方式,开设公共外语课,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2.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紧密结合物流行业特色。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英语之后,教师就要开始向学生渗入相关的物流知识,通过让学生了解物流业专业词汇的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外国教育资源,并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人才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物流英语素质。同时,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对应聘人员的英语标准程度都开始有所提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毕业之后就会立即与社会发展接轨,并直接参与到各种工作岗位之中,高职物流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一定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的方式,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高职院校要在基于提升物流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物流英语专业人才,在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相关内容,进而不断提升物流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3.改变物流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调整方向。对于物流专业职业岗位群来说,不同的岗位对于英语的应用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岗位偏重于公文商务来往方面的交际英语,有的则偏重于物流方面的专业术语,不同的岗位需求,要求岗位工作者在英语方面要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和知识能力;另外,无论是哪个岗位的英语需求,都不能避免公共英语的使用,都需要岗位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基础。由此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核心,可以理解为英语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素养结合,这也是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目标指引方向,物流职业岗位群对于英语的需求,要求物流专业英语课程设计要基于这个方向进行调整,不能脱离需求去把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的语言学科来教学,而要把岗位需求作为英语教学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4.深化课程内容设计。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主干课程与就业岗位关系,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仓储、营销、运输等方面的操作型岗位,这些岗位分布于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岗位功能各不相同,对于英语能力的需求也不同。据此,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英语能力需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使物流专业的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基本的物流专业英语术语及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岗位方向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可以有所偏重,根据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确定为在普通英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专业英语,以达到英语教学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效果。5.结合“互联网+”教育手段,突出多元英语智能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物流英语课堂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的概念正在被逐渐引入,英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发生了改变,要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物流英语教学,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特点,不断发展信息化教育,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物流英语的教学信息,树立正确的英语教育观念,彻底将“互联网+”的概念,渗入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之中,进而构建起新型物流英语教学模式。就物流英语专业教学而言,学校应为学生设置专门的语言实训室,利用网络终端对学生进行立体化物流英语教学。这能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突破空间的限制,实现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互协调的物流英语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终端,对自己不能够掌握的知识进行实时搜索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这样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变得不再单一,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对物流行业中的业务往来有所了解,并提前适应岗位的工作内容。

四、结束语

就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来看,对于能够掌握物流英语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需求程度也在逐渐加强,对此,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物流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要以培养专业型物流英语人才为教学目标,致力于提升物流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为物流业输送物流英语专业的人才,进而促进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月慧,陈芳.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物流英语课程学习者评价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2):20-21.

[2]马柯娜,MAKe-na.基于行业需求的物流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研究——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英语教学为例[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6,29(3):100-101.

[3]孙辉,SUNHui.基于就业需求的物流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物流科技,2016,39(7):154-155.

英语课程范文篇4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课程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跨国贸易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商务人才活跃于全球经济贸易领域。国际商务的迅猛增长,使作为沟通桥梁的商务英语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在此形势下,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顺应时展和社会需求,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既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操作的高级商务管理人才。自开设以来,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参与国际合作的双语人才。然而,笔者经过调查走访后发现,一些语言和专业素质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在初涉跨国商务实践时仍屡屡碰壁,不能展现其应有的竞争力。笔者因此研究了国内商务英语的教学现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仅仅停留在“商务+英语”层面,不利于学生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从分析商务英语的特征入手,尝试探讨凸显商务英语课程特色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商务英语的特征

早在1989年,Pickett就指出:“商务英语是特定业务的技术性和普通公众的语言之间的中介语。它不是纯粹的群体内的沟通。”[1]1994年,Ellis和Johnson在《商务英语教学》一书中总结了商务英语的特征。他们认为,商务英语最重要的三个特征即目的意义、社会层面、清晰交流(senseofpurpose,socialaspectsandclearcommunication)。[2]随后,学者Dudley-Evans又将商务英语的特征概括为“信息驱动,而非研究驱动。”(information-lead,ratherthanresearch-lead)[3]英国商务英语研究专家NickBrieger也曾提出“商务英语范畴”理论,认为商务英语应包括语言知识、交际职能、专业知识、管理职能和文化背景等核心内容。[4]可见,商务英语不仅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特征,更集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等特色信息于一身。事实上,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语言学领域。笔者认为,商务英语具有如下不同于普通用途英语的显著特征。第一,专业性。商务英语用词的首要特征就是专业性极强。商务英语被广泛应用于贸易、金融、保险等不同专业领域,并与这些领域的专业术语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英语词汇。如果缺乏这些专业词汇的储备,即便是英语词汇量非常丰富的学生也会在商务操作实践中碰壁。表1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商务英语词汇在普通英语和商务英语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对比。第二,目的性。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商务英语体现出鲜明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商务语境下的实用文本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追求艺术美,其措辞务必准确、严谨,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纠纷。规范、严谨的语用特征要求商务英语的使用者充分明确商务活动的目的,熟悉商务操作流程,甚至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惯例。第三,文化承载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东西方文明有着不同的历史遭遇,由此产生了迥异的宗教信仰和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一切都会在语言表达中得到体现。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龙则一向被西方文明当成令人恐惧的怪兽。因此,亚洲四小龙的英译并不是“theFourAsianDragons”而是“theFourAsianTigers”。在跨国商务活动中,商务英语使用者只有具备两国文化信息储备,才能够巧妙处理中西文化154包蕾:论商务英语课程特色的凸显差异,促成有效商务沟通。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以普通英语为基础,又在诸多方面区别于普通英语。它具有专业性、目的性、文化承载性等鲜明特征,其教学也必须凸显课程特色。

二、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不能凸显课程特色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生搬硬套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上没有自己的创新,不能凸显课程特色。[5]总体来看,商务英语当前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缺少专业知识的渗透。目前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都是按照“商务+英语”这一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加入一些商务词汇的讲解。学生因为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对这些商务词汇和术语的概念非常模糊,只能死记硬背,学习过程非常痛苦。其次,跨文化交际教学缺失。当前商务英语教学过分偏重语言知识的输入,忽视文化内容的渗透,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记句型上,从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广度拓展。当这些学生毕业后从事跨国商务活动时,会因为感受到巨大的文化震惊而无所适从。最后,缺乏情境认知方面的教学活动。商务英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征,因此,它应该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情境性、实践性的课内外活动。这种“满堂灌”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往往在商务实践活动中陷入尴尬境地。

三、如何凸显商务英语的课程特色

鉴于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商务英语的独特语言特征,建议商务英语课程从以下几方面来凸显其特色。(一)在教学中渗透商务专业知识。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知识的渗透至关重要。传统的“商务+英语”模式仅仅对商务英语词汇的简单分类和归纳,学生并不理解这些词汇的蕴意,概念模糊,只能死记硬背。笔者建议在语言教学中尝试渗透一些商务术语的讲解,如“询盘与报价”(inquiry&offer)、“付款交单与承兑交单”(documentsagainstpayment&documentagainstacceptance)、“货交承运人与装运港船上交货”(freecarrier&freeonboard),等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意义,才会更深刻记忆相应的英文词汇。(二)融入中西方传统文化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正如贾玉新教授所言“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语言教育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6]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和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其负面效用远远大于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文化困惑。例如,我国著名的电池品牌“白象”在初始进入国际市场时被直译为“WhiteElephant”,就引起非议不断,销路不通。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的“白象”,其英译“WhiteElephant”在西方文化视阈下却代表着“无用的东西”。因为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知识储备所导致商务沟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得到更加充分的重视。(三)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情境化教学。商务英语应该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的讲解只能作为整个授课过程的一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必须成为授课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讲与练有机结合在一起。首先,教师可以尝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倡结合教学主题,选取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分析蓝本,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对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后,各抒己见,活跃思维,对授课主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其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旨在打破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开具“信用证”及进行“保险”与“索赔”等商务实践任务给学生;也可以设置跨国商务谈判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谈判。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课堂活动,在实践中巩固语言习得。

四、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迫使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经贸联系,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对商务英语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虽然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加入国际商务大军,但他们当中仅有少部分人可以很快适应国际商务运转,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亟需创新教学思路走出瓶颈期。如何紧追时展步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位商务英语教师亟需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PickettD.TheSleepingGiant:InvestigationsinBusinessEnglish[J].LanguageInternational.1989(1).

[2]Ellis,M.&C.Johnson.TeachingBusinessEnglish.[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3]Dudley-Evans,T&St.John,M.DevelopmentsinESP: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Cambrid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4]NickBrieger.CollinsEnglishforBusiness:Writing[M].NewYork:HarperCollinsPublishers.2011

[5]蒙慧怡.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08(15).

英语课程范文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德育融合;思政教育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为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理论知识点为导向的课堂讲座式教学。这种德育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无法将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进行融合,在教育方法上无法与学生实际专业和情况相结合。在全球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今,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跳出原有身份框架,不断完善自我,传递价值。德育教学融合多学科优势,以全方面培养具有当代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效果。商务英语专业是国际商务与英语语言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学科。具有跨学科属性,涉及经济贸易与管理类学科,以英语为本、商务为纲的学科架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以往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西方主流媒体和西方经典文章的节选,而这些内容往往包涵西方的价值观、政治观、文化等意识形态。英语语言类学科是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学科———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思想融会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带来挑战。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外语专业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商务英语教学不只是一门外语的教学,还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

1.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理念高职院校在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与本科类院校有所不同。在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中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将德育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授课形式还在探索阶段。对于课程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课时分配、教学方案以及课程评价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何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德育培养的教学目标,如何向专业教师传递可操作性的德育教学理念等问题需要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中完善。面对目前变化的政治形势和多样的教学素材,一线教师在教学当中很难把握教学材料的筛选并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法应用在不同需求的学生身上。1.2德育融合课程师资队伍薄弱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实施者、评价者,因此专业教师的自身素养成为课程融合的关键。然而,专业教师并未受到专业和系统的德育学科教育和训练,导致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力不从心,自主渗透德育内容导致融合内容很难有质量保证。大多数的专业教师还需要继续学习德育知识并接受更全面的德育培训。

2.实践探索

2.1拓展国际视野,树立理想信念。中国“走出去”国际文化交流倡议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背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和迫切,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商务英语专业学习中,商务往来合作的相关语言学习是最密集的,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自身专业,为将来的就业和人生方向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在商务英语沟通与谈判教学过程中,加入中美贸易摩擦报道和联合国国际事务讨论视频音频。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观点,结合实际问题,阐述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讲解过程中加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我国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帮助学生增强世界公民素质。同时,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并提高学生外刊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用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国际事务。2.2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对国民行为内在解释的最佳范本。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各种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在文化思潮互相碰撞的同时,各国文化也逐渐趋于同质化,丧失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如何在这些文化冲突中,维护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正确的认识本国文化,是一项非常巨大的考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创新力是德育融合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商务英语翻译和口译课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解词汇的表层意思,也要使学生能够懂得这些词汇的文化含义和引申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在汉译英和英译汉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中国文化翻译元素并在翻译过程中讲述中西方文化异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并提升民族自信心。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形式,如“中国故事”翻译大赛和配音大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2.3塑造专业价值观,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另一方面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对于每一门专业课的学习都应该做到了解课程的历史与传统,能够解决哪些社会和经济问题,在从事职业过程中会遇到的伦理道德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工作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来全方面塑造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即能够有效地与岗位和工作结合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实训的重要性。在轮岗实训、顶岗实习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者角色模拟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对企业文化、行为规范、职业素质有更全面的了解,构建商务伦理范式,提升就业能力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商务英语课程与德育融合是学科间协同作用的结果,集合各个学科的优势以实现相互优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努力扩展知识面,通过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转化,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的融合能力。在教授过程中,通过文化浸润、知识浸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融合德育教学的使命感,使教学过程更有意义。高职院校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核心,开展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多维度、多层次开展德育教育。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送到各个方面,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和思辨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2016.

[3]边立志,车丽娟.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及其教学模式探讨[J].语言教育,2015(4):31.

[4]戴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战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2):9-12.

[5]肖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3.

英语课程范文篇6

关键词:ESP教学理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在日常教育中积极运用ESP教学理论来进行实践,顺应了时展的基本需求。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及时明确ESP教学理论,掌握ESP教学理论,这不仅推动了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稳步发展,还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得到了最佳体现。[1]时代背景下ESP教学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和改革,构建合理有效的商务英语课程管理体系,积极创新商务英语课程管理模式,将有效丰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ESP教学理论的相关介绍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教学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2,3]商务英语属于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在特定情境中,需要将ESP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是建立在语言系统基础上,充分借助工作背景来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从而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对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ESP教学理论将学生的基本需求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促进了商务英语的广泛运用,意识到商务英语对语言系统起到的主要推动作用,注重商务英语对语言系统产生的影响,掌握了行文结构的技巧,在确定目标情境的同时,快速实现了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稳步进行。

二ESP教学理论对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启示

(一)ESP教学理论对课程安排的启示。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而ESP教学理论主要是以学习条件和学习目标为研究对象,学习者是核心,针对课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注重现状情境分析,在明确目标对象的基础上,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还为语言系统的广泛运用打下了稳定基础。[4]在开展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将课程任务进行分阶段进行,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比如在商务谈判模块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设置进行模拟谈判练习如下:A:Welcometoourcompany.MynameisJinZhefu.I’minchargeoftheexportdepartment.Thisismybusinesscard.B:Thisismybusinesscard.A:Thisisyourschedule.Afterthemeeting,wewenttovisitthefactoryandhaveameetingwiththeproductionmanager.You’llhavedinnerwithourdirectorintheevening.B:Canyouarrangemetohaveameetingwithyourboss?A:Ofcourse,I’llarrangeitat10o’clocktomorrowmorning.B:Ithinkthepriceisabithigh.Canyoureduceit?A:12.50dollarsisourbottomprice.Ifyouordermorethan10000pieces,wecanreduceitto$12.B:OK,Iacceptthisprice.A:Mr.Smith,it’sreallymypleasuretodobusinesswithyou.(二)ESP教学理论在课程设置指导方面的启示。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环节,需要将ESP教学理论得到广泛运用,充分体现了ESP与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活动。[5,6]首先要熟练掌握ESP教学理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体系,积极完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制度,使得商务英语成为面向全体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将英语教学重心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向转移,在思想、心理上对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做好准备,成立课题小组,从而编写专门的商务英语教案。注意专业方面的常用词、句法结构以及表达形式,不断提高商务英语水平,鼓励学习者积极研究专业知识,加强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口语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另外,只有多阅读,积累更多经验,才能促进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积极应对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提出的挑战。采用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促使商务英语朝着自主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课程建设中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佳体现,将多媒体作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的主要辅助工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在协作下完成了商务英语教学目标。(三)ESP教学理论给目标教学分析带来的启示。分析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应用ESP教学理论的必要性,这不仅是课程建设的需求,还是时展给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时期下,必须要意识到,应用ESP教学理论的优势,以此来促进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要积极将语言分析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ESP教学理论与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将ESP教学理论积极应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突出课程教学的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更多的体会ESP教学理论的精髓。例如,在商务口语表达如下句子中Youmustissueacertificateofquantityandweight.Thequantityisasimportantasthepriceandthequality,isn’tit?Iftheimporterfindsthatthequantityofthegoodsdoesnotconformtothecontractstipulations,hewillrefusetoacceptthem.在教学中如果目标明确,强化商务英语句式分析和商务词汇运用,那么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就会得到最好的体现。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在ESP教学理论研究中以学习条件和学习目标为研究对象,将ESP教学理论灵活运用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注意专业方面的常用词、句法结构以及表达形式,积极将语言分析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强化了ESP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红娟.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5(79):92-93.

[2]黄志华,陈雅婷.ESP需求分析理论在金融机构中的实证研究及其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优化的启示[J].中国投资,2013(S2):256-256.

[3]李建平.论ESP教学理论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启示[J].外国语文,2014,30(4):133-136.

[4]徐阳平.基于ESP理论下高职院校经管类《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海外英语,2015(12):35-36.

[5]杨嘉珈.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ESP课程设计[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5):102-104.

英语课程范文篇7

[关键词]国际化;日本;全英语课程;教育管理

全英语课程建设是提升高校国际化内涵和水准的重要环节。对于位处亚洲的非英语母语国家的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挑战。近年来,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不仅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整合其他国家教育资源与项目拓展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笔者在拓展与管理教育项目的工作中注意到,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项目近年来在文部科学省(以下简称“文部省”)的国策下呈现出极强的发展势头。引入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项目不仅惠及许多不懂日语却对留学日本有所诉求的海外学生,也打破了日本交流交换项目必须使用日语进行学习的惯例和传统。对国内高校项目管理者而言,此类项目的出现对于他们在认识和了解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项目已经日渐成熟,吸引海外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自2018年以来首次对此类项目进行了执行与管理,扩充了日语零基础学生赴日留学的新渠道,同时也得到了非日语系学生的广泛好评。本文将针对日本高校在全英语课程从“尝试”到“发展”的白热期(2009年—2013年)进行简单梳理,并对此类项目的引入与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日本高校全英语课程概况

(一)背景。2008年,文部省继《留学生10》之后,又了《留学生30》。为达成接收30万留学生的目标,文部省同时公布了“Global30”工程(以下简称“G30”),即《国际化据点整备工程(大学国际化网络形成推进工程)》。其中,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13所日本高校入选G30,并着力推进全英语课程,特别是全英语学位课程。根据统计,2009年至2013年,日本高校共计设立了33项本科全英语学位课程;而在研究生教育层面,2013年此类课程已增设至123项,增幅约15倍。G30作为《留学生30》的方略之一,不仅完美契合了日本教育国策的指标要求,同时也契合了教育国际化潮流的方向,至此,日本高校的全英语课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G30的显著成果也为文部省提出并实施“SuperGlobalUniversity”工程(以下简称为“SGU”),即《SuperGlobalUniversity大学助推支援工程》下全英语课程的改善和优化奠定了基础,该文在此不再展开。(二)案例分析。G30着力于全英语学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并以加强外籍教师雇佣、设立海外大学办事处、拓宽留学生赴日留学渠道为辅,全方位优化了日本高校国际化的大环境,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国家和地区海外的留学生留学日本,推动了高校教育国际化内涵的深化和发展。根据文部省的报告,入选G30的13所大学均对全英语学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及努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实质性进展,本节将就早稻田大学的全英语课程进行概要说明。早稻田大学是日本顶尖的私立大学,也是在日本试点开展英语课程教学较早的大学。早在2001年,早稻田大学就已经在大学公开课程中加入了试点英语授课课程,并获得了较高的反响。以此为契机,2003年,早稻田大学就新学院创立及全英语课程开设展开了多次协调会。最终,在多方的努力下,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国际文理学院,以下简称“SILS”)成立。SILS的成立标志着早稻田大学全英语学位课程进入新时代。在此之后,早稻田大学的理工学部、政治经济学部、社会学部、文学部等,也建立起独自的学位英语课程。日本各大学也以“国际教养”“日本文化”“亚洲与国际关系”等关键词建立了自己的学位英语课程。2013年,早稻田大学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4985人,其中SILS留学生人数达847人,居全校留学生人数学院的首位。丰富的英语课程不仅为早稻田大学带来了留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也为其项目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G30委员会验收评定其成果为S级,居13所入选G30高校之首。

二、日本高校全英语课程的现状及遇到的困难

如上所述,日本高校在建设全英语课程的同时,积极参与各大教育博览会,设立了海外高校办事处,进一步扩大了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工作,有效提升了日本高校本身的国际化程度,在量变层面上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国际化质变。对于我国高校而言,此类项目的引入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相比于赴欧美国家留学,日本留学的费用成本较低,具有比较高的经济性;另一方面,日本全英语课程项目开拓了赴日交流留学的新渠道,满足了我国高校学生不懂日语却希望能够去日本留学的诉求。针对此类项目的开发与引入,看似潜力颇大,实际上却也面临着不少困难。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来自日本原有项目的刻板印象。如上所述,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日本交流交换项目,大多是语言学习类项目,可选择的专业通常以文学类、教育学类等文科为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除去对此类项目的刻板印象外,我国国内高校工作人员对日本高校全英语课程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对闭塞,了解与调研的力度也相对不足。诚然,日本文部省及高校网站上列举了此类项目,并就此类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受限于高校层次、现有项目的执行情况等,对本文提出的新兴项目的调研较多地止步于调研层面,实际项目的落地仍需进行多方面的努力与实践。日本全英语课程的引入与开发,对于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推动,特别是为日语零基础学生赴日交流交换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在日本能够开展全英语学位课程的高校多为国立大学,或为办学能力较强的私立大学,此类大学在各大日本高校排名一般排名靠前,在日本及世界范围内享有较好的声誉。其中,私立大学更是有着较强的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独立性。此类项目在国内尚属萌芽期。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应当在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引入与开发日本高校全英语课程,丰富项目种类,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

三、结语及未来方向

本文的上述两节,就日本全英语课程的概况及此类课程的引入与开发进行了简要说明。然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我国与日本同为非英语母语国家,在缺乏英语氛围,招收英语文化圈留学生困难的前提下,如何汲取日本高校针对此类项目的办学经验,总结兴办此类项目的长处及短处,进而促进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未来笔者将就此方向进行进一步探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有贺理.グロバール30(2009年度~2013年度)~これまで、そしてこれから~[笔者译:G30工程(2009年度~2013年度)~过去、现在、未来~].グローバル30総括シンポジウム「国際化で大学は変わったか」[笔者译:G30总结论坛“大学是否在国际化下有所变化”][EB/OL].2014-2-14/2019-12-23.

[2]白井克彦.早稲田の力大学の未来、日本の未来[笔者译:早稻田之力大学未来、日本的未来][M].角川学芸,2010.

英语课程范文篇8

1.1“柔性”的内涵。柔性教育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柔性制造,相对于“刚性”教育,“柔性”教育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由社会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组织模式。柔性教育涵盖的因素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这些要素应依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社会行业的要求,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1.2高职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当前,英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部多次发文,明确不同教学阶段需要完成的英语教学目标。不过,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离上级要求仍然有不小距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1.2.1高职英语教学脱离了实际的岗位需求。现今多数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主流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真实职场环境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高职英语课程不顾不同专业的实际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不同,采取一刀切的方案,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同样的英语课程,此做法忽略了因“专业”施教,无法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1.2.2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未突出职业性。我校高职英语课程在一年级阶段开设大学英语,二年级阶段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其中,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普通的基础英语内容为主,没有突出高职的职业因素。而像会计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以阅读材料、专业术语为主,缺乏听说内容,其实用性有待提高。1.2.3高职英语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不同于其他课程,语言课程注重具体实践操练。但是,据观察目前高职英语课堂仍然以讲授或翻译为主要的教学法。即便有实践环节,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拥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和需求,导致该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达到语言课程预期的效果。

2柔性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我校在改革英语课程过程中,结合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要求,构建了柔性化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1构建柔性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高职英语课程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突出职业性。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讲授英语语言知识,更需要英语教学与所教专业的工作岗位和岗位典型任务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促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能够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首先,认真学习、分析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作为公共课,英语教师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太了解的。英语教师应调查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典型任务和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要求,确定专业岗位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范畴,在此基础上重新明确英语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实施因“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使高职英语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基础的英语知识需要,同时也能够按不同专业量身定做英语课程,兼顾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使课程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构建柔性化英语课程需要相关教学组织者根据社会产业的调整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整合英语课程资源,该删除的课程大胆删除,重复的课程则进行合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分阶段增加英语选修课或网络课的数量,使受教育者能充分依据社会、行业需要,并且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英语条件,个性化选择选修和网络课程,使人才培养呈现“刚柔并济”态势,在保障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2.2创建柔性化教学内容。高职英语教学服务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各个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应建立柔性化英语教学内容,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1)结合各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把一般英语知识与职业技能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对接未来的工作岗位。(2)结合专业特点,打破原有的教学内容,使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模块化,各个模块相对独立,建设以项目任务为单元、以真实的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英语教学内容。(3)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网络学习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将学生迫切需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最新前沿知识以及专业动态知识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使学生选择性、针对性地学习,确保学生课堂之外的英语学习。

3柔性化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

目前实践教学是高职英语课程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着重讲授轻操练的问题。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旨在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用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高职英语实践教学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灵活的英语实践教学。3.1大学英语阶段实践教学。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兼顾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力为学生创造语言操练条件,进行互动式、情景式教学。(1)互动式英语教学。高职英语课堂虽然不断在优化教学方式,但是在课堂上,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讲授式教学仍然是主流,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这种教学关系是不健康的,把学生定位成婴儿般的角色,老师成为保姆,忽视了学生内在动机,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兴趣。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交流,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营造主动积极的语言学习氛围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互动式英语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找出问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创造良好互动式教学氛围,为语言实践活动消除障碍。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讨论等形式,英语思辨能力得到发挥,语言应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2)情景式实践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其中包含掌握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词汇、词组搭配、常用句型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借助语言操练、现场模拟等手段,提供与学生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匹配的情景,指导学生把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技能与专业工作融合起来。学生根据给出的模拟情景,进行听、说训练和角色对话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经过实践,情景式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对语言的感知力,并为将来学习专业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2专业英语阶段的实践教学。专业英语(ESP)是指学生在所学专业工作环境下使用的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目的必须与学生在职场环境下对语言知识技能的需求相匹配,突出学生在专业岗位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人才。(1)专业英语阶段的英语实践教学是基于依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任务制定的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分析学生专业特征,在不同专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专业英语实践教学,并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不断对实践内容进行更新。实践教学应以专业实际的业务流程为导向。专业英语师资则需要改善知识结构,需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另外,教材内容要跟上专业发展速度,具有时代感,并同时具备实用性。(2)建设“模块化、层级式”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由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时量不多,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此外,教师很难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模块化、层级式”的网络自主实践平台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和需要,设计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英语能力和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模块,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第二课堂实践。作为专业英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第二课堂中学生通过参加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赛或活动,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比如我校开展过“英语演讲比赛”“时政新闻翻译比赛”“英语角”“影视配音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中,获取大量实战经验。另外,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英语课程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等不足。

4结语

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1)正确处理好“刚”和“柔”的关系。柔性化教学结合目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以社会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出发点。这个使得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方式都需要有柔性,来匹配多层次、差异化的市场要求和学生实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规矩不重要,更不能放任自流。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建设、实践的实施等需按照统一要求制定和建设,同时顾及现实实际,做到刚柔相济、优势互补。(2)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柔性化教学意味着要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种动态式管理对人、物品、时间等教学资源的灵活性要求极高,需要很强的管控和服务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师资、课程资源、实训条件等资源进行科学大胆的整合利用,从而充分满足社会和学生提出的动态多元需求。高职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个决定了高职的课程教学必须呈现多元性,及时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有效的反应。在实际实践中,一切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做好并完善柔性化教学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柔性教学改革,为高职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文英,李增本.柔性管理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2]孟芹,王晓霞.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鸡西大学学报,2015(13).

英语课程范文篇9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外贸类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跨境电商行业成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在这种形势下,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始向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在培养“互联网+”时代的跨境电商人才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探索将英语技能课程与跨境电商课程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技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三方面的深度融合。跨境电商行业与传统外贸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跨境电商行业的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运营跨境电商平台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自2016年以来,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

一、商务英语课程介绍

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采用“双语融合、双核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语言+商务技能+职业素养”金三角课程教学体系。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商务英语课程在学生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培养和跨境电商职业素质养成方面起主要支撑作用,商务英语课程的具体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专员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运营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商务概念、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专员工作岗位各项工作任务中的常用句型、常用商务文体的特点和语篇结构。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中英文书面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获得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BEC)证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课程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具备了实训室和教学资源等保障条件。在课程内容方面,通过企业调研、访问招聘网站、实习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确定课程内容,明确每个学习项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资源方面,商务英语课程的资源包括由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委员会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商业周刊、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等网站资源、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比较丰富,能够基本满足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课程教学的改进方面,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对照商务英语课程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自查表、学生作业、教务系统中学生评教结果,每学期定期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教学。

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难度偏高。由于学情发生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由300多分降到200多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商务英语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难度偏高,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不够主动。(二)数字化课程平台使用率较低。商务英语课程获批为学校立项建设的数字化课程平台,且课程建设已通过验收。但是由于商务英语数字化课程平台的资源不够丰富,资源分类不详细,不便于学生使用,数字化课程平台的使用率较低。(三)课程实训效果不理想。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训基本上是利用3D仿真商务英语综合实训系统来完成,这种实训方式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手段比较发达的条件下,这种实训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训的积极性。另外,学生的词汇量严重欠缺,而掌握英语词汇是在涉外商务情景下恰当运用英语的基础,即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实训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得到的帮助不够,实训任务之间衔接不紧密。上述三个原因导致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训效果不理想。(四)课赛结合程度不够。商务英语课程内容和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的比赛内容联系紧密。2016年和2017年商务英语专业连续两年选拔学生参加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但是由于备赛较晚,指导教师缺乏辅导经验,导致赛前辅导效果不好。(五)课证融合程度不够。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商务英语课程内容和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考试内容关联度较强,但是由于商务英语课程实训和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结合得不够紧密,并且缺乏系统的考前辅导,大部分学生担心无法通过考试,学生的报考比例较低。

三、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积极进行探索,采用由“项目教学”“课赛结合”“课证融合”组成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一)项目教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在总结企业调研结果,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数据的基础上,撰写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根据报告内容修订了商务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将学习项目和相应的课程内容罗列出来。按照学习项目序化后的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更加适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每一个学习项目,设计课前测试,在课前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设计每一个学习项目的课堂任务时,课堂任务环环相扣,逐步提高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要求,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体会到成就感,每次课都能获得新知。例如,在进行描述产品这个学习项目时,在没有学习描述产品的相关表达之前,即课前布置学生罗列出与描述产品相关的颜色和形状词汇。课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寝室中的一个物品,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再根据课上所学内容改进自己的答案,并且复述其他同学的答案。课后布置学生选择一个类型的产品进行描述,并且制作课件进行脱稿展示。(二)将课堂活动与数字化课程平台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商务英语数字化课程平台中的资源,将课程资源细分成课程学习、教学资源、音频资料、课程实训、优秀作业展示、课程考核、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学生荣誉8个类别。遵循资源建设是基础,有效应用是核心原则。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学习平台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化课程平台中的资源。例如课后在课程讨论区与学生线上交流,并且布置学生在学习笔记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明确平台任务在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中的占比,教师及时对学习平台中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反馈,让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成为常态化。设置作业截止时间,并严格执行,不接受补交作业。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将在课上讲解商务知识、分析文章的时间节约出来,激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有道词典、英语趣配音应用软件等工具进行练习实践,完成商务信函写作、拍摄视频、个人展示等实训任务。词汇量是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实训的基础,传统课下背单词,课上报听写的方法比较枯燥,而且效果不好。为了让背单词变得有趣味性,教师在学期初要求学生在手机上下载百词斩应用软件,根据自己的水平设置背单词计划,利用该软件上提供的图画、视频等辅助手段加强单词记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兴趣,好奇心强,好胜心强,但是学习习惯较差,需要教师严格监督。教师每两个星期检查一次学生是否在严格执行背单词计划,做好记录,定期公布计划执行情况,将计划执行情况计入商务英语课程平时成绩。精心设计实训任务,让实训任务之间紧密联系,循序渐进。在完成课堂实训任务的过程中,采用学伴交互协作机制,在学期初将学生分成由两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如回答提问,课堂展示,拍摄视频等。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达成信任,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四)课赛结合。商务英语专业举办了由合作企业上海香雪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冠名的“香雪海杯”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由合作企业提供产品,结合实际工作任务,比赛内容与真实工作场合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学生积极参与,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分析了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历年比赛的真题,在课上加强与比赛内容相关的翻译实训,精心为学生进行赛前辅导,学生在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五项。此次比赛的成绩和进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之前相比,无论是在获奖数量上,还是在获奖名次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商务英语专业2016级两位同学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比赛中的外贸英语沟通能力模块内容和商务英语课程实训内容密切联系。(五)课证融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对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的考试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考试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部分的考试技巧,加强有针对性的课程实训。例如,在听力部分,加强短对话听力、填空听力、长访谈听力的实训。在口语部分,加强小话题、卡片题、分组讨论题的实训。在阅读部分,加强图表阅读、判断阅读、完形填空阅读的实训。在写作部分,加强备忘录、便签、商务信函写作的实训。上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考试的报考人数明显增多,学生积极备考。

四、结语

英语课程范文篇10

【关键词】法律英语;法律文化;教学

随着国际交流与涉外法律事务的日趋频繁,社会对通晓英语和法律且具备中西方法律文化修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些高校的法律和外国语院系也相继开设法律英语(LegalEnglish、LegalLanguage)课程,有些高校甚至还增设了法律英语专业,法律英语课程教学方兴未艾。但至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法律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一、法律英语课程中法律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法律英语课程中的法律文化教学师资紧缺。法律英语应属交叉学科,本课程开展法律文化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师资力量是基础。目前,各高校法律英语教师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是通过自学或进修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英语专业教师;二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法学专业教师;三是少量的具有一定国外法律知识的外籍教师。此外,少数条件较差的高校甚至还有硬着头皮上的英语或法律专业教师。至于既具有娴熟的英语和法律专业功底又具备扎实的中外法律文化修养的复合型教师却并不多见。在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英语专业教师由于受自身专业视野的局限,往往运用国内高校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法,侧重于法学专业词汇、句型语法结构和中英文翻译技巧等展开课堂教学,至于法学理论与法律文化教学只能听之任之;与上述情形相反的是,法律专业教师却采用法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开展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其教学实效也可想而知;一些外籍教师在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么就象教英语似的的开展法律英语教学,要么就用英语给学生讲些英美经典案例了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目前的法律文化教学师资现状,与培养通晓英语和法律且具备中西方法律文化修养的复合型人才教学目标尚存在差距。(二)法律英语教材中涉及的法律文化内容有限。法律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引进国外相关的原版法律教材的同时,国内学者根据专业特点及自己的学科领域相继编写出版了一些教材。譬如英文原版法学教材法律英语:法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版)、郭义贵主编法律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朱羿锟著中国法律双语教材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陈忠诚著《民法通则》AAA译本评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齐筠主编法律英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版)、杨俊峰主编法律英语综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等。值得肯定的是,以上教材在培养社会急需的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但由于上述教材多数以介绍英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所涉及的中西方国家法律文化内容较少,甚至根本不介绍我国法律文化现象。殊不知,语言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使用的。因此,在法律英语课程中开展法律文化教学受到一定的局限;还有一些教材虽然在介绍我国法律制度的同时注重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比较分析,但很少涉及制度差异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差异,于法律文化教学而言也意义有限。一些高校教师也自编了一些讲义复印后供教学使用,但由于受教师自身文化修养限制,类似讲义在中西法律文化介绍方面随意性较大,并不利于学生法律文化素质的均衡养成。此外,从法律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言,在于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交往中顺利消除国际法律交往中的制度与语言文化障碍。但由于上述原因,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于目的语法律文化还是母语法律文化的理解与掌握,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法律文化培养的缺失。

二、法律英语课程中法律文化教学的必要途径

(一)法律英语教材应融入中西方法律文化。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的好教材。因此,针对国内法律英语教材的现状,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和任课教师,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重新整合编写符合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新教材。笔者认为,新教材可分为上、下两编:第一部分为国外原版英文法学编。由于我国各类高校学生特别是法律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英美国家法律制度和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选择难易程度适宜的国外原版教材;第二部分为国内英汉双语法学编。此部分应编入我国主要法律制度。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为强化学生理解国内外法律制度背后的文化背景,编写者在编写或改编相关内容时,应当在每个章节尾部附加“补充阅读”或“拓展阅读”,增加一些与章节内容密切相关的法律文化内容。当然应包括英美法律文化和中国法律文化;在每个章节的课后练习部分,应当选择国内外一些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经典案例或有争议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法律语言、中西方法律文化以及具体法律制度。(二)提升法律英语教师自身法律文化修养。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除要求其具有娴熟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外,还要求具备相当扎实的法学功底,当然,深谙中西方法律文化内涵也应是担任该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否则很难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譬如“assoeiatejustice”不能译为副法官,应译为大法官,与“ehiefjus-tice(首法官)”对应。“aSSoeiateattorney”也是律师,指刚获得执照或还没有合伙人身份的律师。就要求任课教师有较为深厚的法律文化修养。笔者认为,法律英语教师的选任应注意如下方面:一是应主要考虑具有扎实法学功底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法学专业教师,其中最为理想的莫过于在国内接受过法学教育后,又留学英美等国的法律院校获得更高学位的海归人员;二是选派一批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中青年法学教师或具有一定法学功底的英语教师,到国外接受为期一年以上的法学专业培训,以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尤其是法律文化修养。当然,国内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在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经过法律专业学习,获得得相应的法学学位后,也应当成为法律英语教师的理想人选。(三)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法律文化内涵。众所周知,文化差异是语言教学中需要引起关注的重要因素,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是语言学习者掌握不同语言确切含义的必要前提。因此,笔者认为,法律英语课堂教学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应善于挖掘并比较中西方法律语言中所表达的法律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法律文化教学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所导入的法律文化内容,除英美国家法律文化外,还应重点介绍中国法律文化。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可改变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法,构建以案例分析法为主,以讲授、比较、研讨式以及多媒体教学法为辅的新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这种教学方法改革应做好如下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并英美或国内的经典案例,并要求学生通过相关视听资料了解中西方法庭审理;二是布置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分组研讨案情材料;三是在课堂上选派各组代表辩论案情焦点,结合法律文化差异发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四是任课教师做出总结发言并比较各组优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法律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开展法律文化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法律英语课程的主动性,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双向交流,有利于培养通晓英语和法律且具备中西方法律文化修养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芳.法律英语教学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29.

[2]张法连.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J].中国翻译,200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