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系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20:29:33

营销系统

营销系统范文篇1

1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意义

建立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能够改善传统人工抄表的缺点,促进电力营销业务快速发展。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电力营销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自动化抄核收,大大提升电力营销效率。另外,建立信息化营销系统,能够确保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设置统一收费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多收、漏收现象,确保用户与系统的良好关系。电力企业也能从采集、分析数据中了解到市场需求,通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方式来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供电。

2电力营销系统现状分析

2.1用电市场需要不断开拓。随着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严重,国家提出要建设环保性社会,电力属于可再生能源,环保性社会给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共存的,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领着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更多新能源出现,特别是天然气和太阳能。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不断开拓用电市场,提升电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对能源消耗需求。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对市场变化不够敏感,导致电力能源消耗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2.2电力营销系统风险评估不足。风险评估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但从现实经营情况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风险评估方面重视不足,缺乏对营销系统建设、营销技术、电力设备等方面的风险意识。具体表现为一些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存在漏洞,这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如果不法分子恶意入侵营销系统并篡改用户数据,就会导致数据信息不真实或不完整现象。另外,系统操作管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也为给营销系统带来风险,常见的有用户信息输入错误、操作不当等。2.3系统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营销人员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业务能力和知识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大、对新设备了解不足等方面,这就会抑制到电力营销信息化发展。另外,由于电力系统管理制度问题,导致同一岗位的营销人员待遇有所区别,这就会导致一些员工心理不平衡,容易出现消极工作或态度不认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电力系统营销工作发展。2.4电网建设不够完善。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电网建设规模和分布还没有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主干电网性能弱、电网设备老化严重、偏远地区覆盖面积小等方面。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我国电网有电却无法及时输送的后果。虽然我国已经在电网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电网系统还有很大改善空间,需要供电企业、国家、社会不断将其完善,这样才能建设出符合社会发展速度的优质电网。

3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的设计原则

建立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需要满足四个原则,即:开放性、灵活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原则。第一,开放性原则。在进行信息化营销系统设计时,需要结合电力企业资源战略发展目标及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并要将各个系统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供电企业统一规划目标。第二,灵活性原则。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建立灵活性业务处理方式才能满足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这样才能保证供电公司能够在形式变化莫测的市场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第三,先进性原则。科技处于在发展,就如过去电力营销采用的是人工抄表方式,但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建设信息化营销系统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进行信息化营销系统设计时,需要最大程度上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确保在进行模块开发时具有不同专业接口,以便后前进行改进、升级。第四,安全性原则。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信息安全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为了确保营销系统的安全性,在设计时需要设置好各项校验方式,并设置相关的用户权限,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访问出现问题。

4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实现

营销系统范文篇2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策略

引言

电力资源自身具备无形公用等特点,使得电力营销有着独特性,为了使用户能够满意,我们一定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随着各类信息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广泛应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营销系统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下电力营销系统的重要性,然后再来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系统内部控制方案。

一、电力营销系统的重要性

1.1电力营销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毋容置疑,电力营销系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更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企业重要数据信息的源泉,关系着企业决策及风险评估的准确度。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集约化发展进程,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使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前市场需求。

1.2电力营销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电力营销管理体系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它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双向沟通,方便了用户提供建议,缩短了电力营销工作的时间。正因为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得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通过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营销流程,以便相关问题的发现及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3电力营销系统提高了企业服务质量

电力营销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用户,营销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则是服务质量。目前社会中信息网络的运用十分广泛,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系统可以实施控制工作流程,及时完成相关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施便利的服务,充分满足了用户的服务需求,使得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策略

2.1完善电力营销系统内部建设

在信息网络环境中,电力营销系统的管理工作相对繁琐,如下面图一所示。只有做好企业内部结构建设,才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网络平台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有效沟通,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改变了以往明显的上下级关系。为此,我们要依据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内容,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广大用户的服务需求,合理的建设营销组织机构,确保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系统的有效运作。

2.2加强电力营销系统风险管理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人工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因而电力营销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影响。由于网络平台的公开性,使得系统风险管理工作日益繁重,为了避免相关风险,我们一定要做好各个节点的信息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另外,为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访问,一定要加强营销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相关重要数据做好备份,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2.3提高电力营销系统监督力度

做好电力营销系统的内部控制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建设,企业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对营销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于用户的电力需求,一定要了解清楚,通过相应的监督体系及时的发现业务流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避免失误。另外,为了提高电力营销管理质量,我们还要不断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将考核制度有效的实施起来,从而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要想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促进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及智能化发展进程。在网络环境下,营销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做好营销机构的完善,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提高监督力度,从而加强电力营销系统内部控制,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淑敏.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1)

[2]衡宇,刘浏.浅议信息网络环境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通讯世界,2014(22)

营销系统范文篇3

关键词:电力营销技术;系统架构;研究

一、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我国相关的电力营销系统构建实现了逐步的发展。实现无笔化办公是我国起步阶段电力营销信息化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逐渐的更新换代,在实际工作中,对电力营销服务质量要求,客户逐渐提高自己的要求以及标准。在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大部分电力企业逐渐转向目标,不断追求完善,促使电力营销技术系统架构功能实现进一步强化。

二、设计目标分析

首先,逐渐信息化客户服务。电力营销是目前最为新型的网络技术服务系统,其有效的使用可以促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目前已经成为网络技术服务系统存在以及后期发展组最为重要的任务。在实现多种优质服务方式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服务渠道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服务资源逐渐丰富的基础上,实现上下服务配置、内外服务配置、集散多种服务配置等实现进一步优化组合,促使自身客户服务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促使客户要求得到满足,同时还可以促使客户效益能力实现有效的分析支持。其次,逐渐自动化业务处理能力。电子营销处理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非常显著的快捷化、方便化、无纸化操作,同时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还具有非常显著的准确性以及规范性。日常生活中想要全面统一的管理基本业务,例如实现电量记录、用电检查、用电缴费、负荷分析等,就需要完成电力营销技术系统的构建,从根本上实现营销管理的目标,可以促使管理经营的过程实现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促使其实现快捷化以及取得高的效率。再次,实现市场信息能快速及时的反应。从根本上掌握电力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电力企业发展的供求量就需要从根本上满足市场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自身电力营销技术系统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市场变化的有效掌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客户要求得到满足,在以此为目标的基础上完成自身市场反应机制的有效构建。最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有效控制。电力营销企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清醒深刻的认识自身营销业务的处理能力,同时还需要从根本上掌握自身营销业务的服务质量,电力营销想要促使自身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逐渐提升,同时促使其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中最为主要的渠道就是时刻把握好服务质量,同时还要第一时间掌握服务反馈信息。

三、电力营销技术系统设计的几点有效原则

首先,结合先进性以及实用性原则。设计电力营销系统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促使系统技术本身的实用性以及系统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得到基础的保证。其次,结合稳定性以及扩展性原则。设计电力营销系统的过程中,稳定性是目前保证系统结构的基础。同时促使系统本身拓展性得到基本的保证,就可以在分析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完成有效的更改。再次,结合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原则。系统高性能是保证高效运作最为基础的条件,因此在设计电力营销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在发生复杂情况的时候,设计处理的系统还可以实现有效的运作。同时在设计电力营销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其要具备足够的安全防护性能,防止产生以下问题:外泄客户数据、统计错乱数据等。最后,结合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原则。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原则是必不可少的,要我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规范过程完成操作,促使技术设计先进性得到基础的保证,同时保证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在上述的基础上才可以促使客户满意的服务诞生。

四、电力营销技术系统架构分析

1.电力营销技术系统业务层面的架构分析。营销系统服务主要的对象就是客户,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标准的服务以及产品,完成客户个人需求记录的过程中,还需要促使问题处理工作得到详细的记录,完成客户使用界面的完全统一化,同时促使这个统一的界面实现服务平台的转化,这样一来可以实现服务时间的节约,实现便捷化以及游戏化,可以促使服务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促使服务的成本得到明显的降低。2.电力营销技术系统功能层面的架构分析。电力营销技术系统功能层面的架构分析如下图所示:电力营销技术系统功能层面的架构示意图第一,营销系统管理模块。整个系统中最为主要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营销系统管理模块。整个系统运行效率性以及其有序性均受到营销系统管理模块的之间影响。在分析管理客户信息操作流程以及系统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认识到管理模块必备的功能就是促使整个服务系统可以实现正常有效的运作。同时,在遇到一部分特殊情况的时候,管理模块会把问题向系统分析以及递交,针对存在问题促使管理人员采取一系列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问题。第二,客户缴费模块。客户缴费模块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网络缴费窗口。在使用网络缴费方式的基础上,客户就可以继续的享受电力营销服务,得到更好的产品,进而促使自己生活实现进一步便捷化以及游戏化,同时还要严格按照缴费的实际记录来完成自己电量使用情况的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透明化以及公开化电力企业相关的服务,促使其得到大众的欢迎以及喜欢。第三,信息采集跟监控模块。信息采集跟监控模块最为主要的责任就是对客户使用信息搜集以及客户使用信息记录提供基础,同时完成整个系统信息数据的监控,相应从根本上掌握客户主要的需求,就是采集以及监控数据,促使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实现进一步有效化,同时促使服务实时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现进一步强化。第四,市场管理模块。市场管理模块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从根本上判断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其实际变化的趋势,这样就可以促使改善的服务改进服务内容建议以及相应的意见在电力企业以及服务系统中发挥效益。与此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处理以及干预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解决各种问题。第五,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客户营销分析模块。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客户营销分析模块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满足电力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主要的方法就是完善客户服务,这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上,促使客户真实的需求得到清楚的了解,同时实现有效的掌握,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促使传统形式的单一形式的营销方法的得到改革,从各个方面实现增值服务: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的有效满足等,促使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以及提高,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可以让客户真正满意的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一系列有效的产品。

五、结束语

本次研究立足于分析现代电力营销技术系统的设计目标以及电力营销技术系统的几点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技术系统架构层面的内容,促使电力营销整个的运作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掌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竞争力度更强,所以在改进自身技术的同时,电力经营企业需要给予管理经营模式足够的关注,需要重点关注以及重视市场管理工作跟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促使其从根本上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掌握其实际的需求量,与此同时才可以获取更为显著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哲媛 周雷 邵静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兰九龄.浅谈电力营销技术系统架构[J].科技资讯,2014,(34)124~124.

营销系统范文篇4

1.1数据库技术

由以上可以看出,数据库技术是市场营销支撑系统的关键类型,不仅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等提供相关可靠数据,还能为市场营销提供支持和分析,从而使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OLAP技术

信息共享和交流的软件种类很多,OLAP就是其中的一种,专门用来整合和分析共享、交流的信息与数据,可以从多方面、多视角、多维度来进行分析,以便及时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事实上,它的基础是数据库技术,但它本质上可以说是动态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强大的综合性、动态性、概括性。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的支撑系统中,OLAP技术能够提供与数据库系统不一样的数据,可以反映其市场营销数据的动态变化,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动态数据分析,此外还将分析之后的结果用不同的视图进行展示,多种多样,也与人的思维模式相符。因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这项技术应该有很大的发现空间,必须得到充分运用。

1.3数据挖掘技术

除了以上两种,数据挖掘技术也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大量的数据库信息中找到潜在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信息的过程就是数据挖掘,这项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对大量的复杂信息可以做出归纳性的总结。不仅如此,对于潜在的、容易被忽视的信息来说,这个技术就有利于其分析和整理,更方便企业的管理者对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和完善,从而采取正确的市场营销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

2市场营销支撑系统系统功能

具体说来,市场营销支撑系统的构建主要分为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三大部分。界面层可以说是一个桥梁,它能够实现信息的收集和输出,能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界面层的设计应当做到直观、简洁,用户若想要获得相应信息或者提出要求,操作起来就会更为快捷方便。功能层是由多个不同的分系统组成的,这些不同的分系统能够实现市场营销各个不同的基本功能,可以实现不同的业务。而各个不同业务又形成业务层,它们之间存在着并列包含等关系。概括起来,分系统主要由客户支持与服务管理分系统、客户市场管理分系统、客户销售管理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支持层也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网络通讯协议、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支持层在该系统的平稳运行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市场营销支撑系统中,营业受理这一子系统也具有领头作用,它是和用户直接对话,能够采集用户的相关业务信息,通过该系统能够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直观地呈现出来,其中包括了查询用户信息、同客户进行沟通、对企业相关数据的汇总管理以及了解并管理企业的营业情况等等。在市场营销营支撑系统中,营运面能够统一管理企业整体的营业服务,以保证企业的各项服务更为优质和高效。而所谓的集中管理,它指的是管理职权、组织隶属关系以及管理标准的集中统一。企业的营销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始终坚持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根据实际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业务受理和处理等相关服务,在市场营销支撑系统的支持下,从而形成网状的营销及服务格局。

3市场营销支撑系统模块功能

市场营销支撑系统包含了不同的子系统,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主要有客户管理模块、销售管理模块、营销管理模块、员工管理模块、渠道管理模块、流程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九大功能模块构成。

3.1客户管理模块

这一模块也包含了如下不同的内容:1.客户资料管理:它是统一管理一些零散的客户资料,使其更为集中。2.客户分类管理:系统可识别不同的客户,发现其共性和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客户分类。3.客户合同管理: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业务和客户,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创建不同的合同模版。4.联系人管理:很多客户都有多个不同的联系人,因此需要实行动态管理。5.咨询信息管理:企业要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业务咨询等平台,市场营销支撑系统的构建离不开资讯平台的搭建。6.投诉信息管理:对于各类客户投诉及处理情况信息市场营销支撑系统应当进行管理。7.信用度管理:在该系统中制定相应的算法,计算客户信用度,以提供不同的业务管理。8.计费、帐务管以理:在该系统中能够对企业某一阶段的帐单和详单数据进行查询与管理。9.GIS划片管理:以不同销售人员职责为依据,通过GIS展示功能,对销售人员职责范围进行“划片”。10.客户培训管理:为更好满足客户需要,该系统为客户和企业员工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以及业务知识培训等信息。

3.2销售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决策者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其实现销售业务管理决策工作,它是销售自动化的基础。

3.3营销管理模块

该模块以不同的客户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新的服务模式,以防止企业客户收到各种无关甚至有害的宣传品、邮件、电话等,从而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

3.4员工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将企业销售部门员工划分为四个等级:营销员、营销公司主管、市场部、总经理级别。3.5渠道管理模块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解决方案时,要对各个不同的互动渠道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各个渠道的应用效率。

3.6流程管理模块

该模块提供了企业营销部门每一天正常的工作业务流程。

3.7工程管理模块该模块

主要由主要由财务管理、审批单管理、方案模型管理等构成,对市场营销支撑服务的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3.8资源管理模块

对于企业的营销管理而言,企业每一个项目时期、种类及性质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营销管理,所以这一模块提供丰富的资源以供查询统计。

3.9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从整体上对各个模块进行协调,包括了安全管理功能、生成与输出功能、自动报表定义功能、用户角色定义与功能授权功能、数据备份策略的选择与实现功能等等。

4结束语

营销系统范文篇5

关键词:营销系统速度

正如《兵经百篇•速》中所讲:“视而不见,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行发。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尔行之,速哉”。知识经济时代,先机即商机,兵贵神速,速度超过成本或品质,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流,成为企业经营首要目标和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调整自身结构,采取适宜对策,构建提速机制,建立速度营销系统。从企业经营系统出发,构建企业速度营销系统应包括灵敏的营销信息系统、高效产品开发系统,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及快速产品分销系统等诸多子系统。只有将这诸多子系统统筹起来考虑才能明显、有效地提高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最大限度地缩短从观念到现实的时间。虽然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部分因素的改进,也能局部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均不可能达到未来速度营销的要求,无法确保当前的改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依然获得有利的回报。

高速营销信息系统

市场瞬息万变,有速度还要有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的基础是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作为联结企业与环境的纽带,对企业的内外部信息沟通和决策等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大多数企业原有营销信息系统是完全按照以前营销策略和运作流程设计的,基本上是一个日常业务处理系统,缺乏决策支持功能,缺乏外部数据采集功能,系统封闭性较强,营销信息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无法对接,与ERP制造信息脱节,导致现有营销信息系统无法大幅度地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成为实现速度营销的瓶颈。因此,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集成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应大力投资建立企业新型的数字式基础设施,建立公司的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营销数字神经系统会使事实和思想更容易从公司的基层涌现出来,从掌握这些信息的雇员处涌现出来——而且,可能还会使许多新答案被提出,并且它使公司能快速地完成这一切。

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能帮助企业快速地获取销售、合作伙伴、顾客等重要信息,快速地为公司内部需要它的人提供有价值信息,提供完美集成的信息流,在正确的时间到达系统的正确地方,使能够对问题和机遇做出更快速的反应,从而使公司在高速商业世界中具备与对手竞争需要的反应速度;通过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将营销实体过程转变为虚拟过程,从而构建企业虚拟价值链,通过镜相的世界,增强企业有效地“看”物质运作的能力并使企业能在市场空间控制协调这些市场场所的活动,进一步用虚拟活动代替实质活动,并在市场空间上利用信息建立“新的顾客关系”,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建立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合理结构,通讯部分、数据库部分和应用程序部分都应有合适的体系结构,并且相互之间要协调运作,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目前进行商贸活动的一种最先进手段,它是用户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网络,网络便会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给用户各种选择。一旦用户确认,网络便会自动完成买卖合同签订、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实现营销活动的快速开展;进行面向过程的企业再造。基于传统的功能层次组织结构下开发的营销信息系统,其内部结构也是一种功能层次结构,每一个功能单元几乎是一个个近乎封闭的任务团块,它们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协调工作,这严重制约了营销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必须要考虑所有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为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营销信息系统,使系统中的异构部件在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基础上有机的集成起来,形成面向业务流程过程的营销信息体系结构,这是快速反应营销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总之,在新营销环境下,大多数业务都将变成自我服务的数字化业务,客户服务将成为每一家企业增加价值的主要职能,变革的速度以及针对客户个人情况的关注的需要将迫使公司在内部采纳数字化程序。理解这种变化及变化的性质,构建基于全新理念的速度营销信息系统,对于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效产品开发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越发短暂,加快产品创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已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先开发新产品往往能获得技术专有性,给后进入者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同时,还可以为产品技术或其它活动确定标准,迫使后来者采纳这些标准,而这些标准又反过来使企业的领先地位更持久。创新领先企业可以优先获得稀缺资源,优先选择劳动力、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及有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开发具有较大需求潜力的产品,开拓有吸引力的市场,迫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太理想的竞争地位。

要使产品创新处在领先地位必须建立高效产品开发系统,这须首先从转变产品开发指导思想入手。树立正确产品开发思想必须对环境和产品本身有正确认识。产品开发环境正在从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一次性交易的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且顾客基础不断变化的环境转变。市场现实状况重新驱动了对产品的定义,产品被定义成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由顾客和生产者联合确定的,并且是开放式的,它的最终用户可以对方案进行改进、升级或重新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连续的方案产品替代,并且方案的替展与顾客所遇问题的发展步调一致。这就需要同顾客建立一种战略性的关系:稳定的、长期的、能经受不断的市场变化考验的关系。当生产者与顾客能相互理解,共同创造解决方案时,这种不可避免的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便成了这种长久关系的基础,另外,以个别顾客的信息为依据的日益富有弹性的生产能力也使企业真正能够提供方案。

在新的速度竞争环境中,传统的分步式产品开发技术已经不适宜于速度竞争环境下的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引入并行工程和虚拟技术。并行工程即“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在并行工程中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并引入了工作流管理概念,以满足同步、异构、分布式团队等复杂管理的要求。并行工程的运用不仅可以缩短开发时间而且可以减少误差,如由于在产品开发中有顾客参与,减少了顾客信息误差,由于有生产人员参与减少了产品从设计转换到生产过程的误差,而且由于标准化、信息化满足了可重组、可重用及范围的可变性等要求。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所谓虚拟制造又叫拟实制造,它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虚拟制造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运用软件对制造系统中的五大要素(人、组织管理、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进行全面仿真,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加深人们对生产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即对生产过程、制造系统整体进行优化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巨大跃升。

柔性生产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转向围绕市场需求的生产,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成为企业主要生产方式,适应这一特点,企业生产系统逐步柔性化。

柔性生产系统是以生产为中心,将各个与之相关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灵活、效率高的生产系统。柔性生产系统的基础是处理与生产相关的各种管理数据的能力。只有采用计算机管理,才能充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准确、实时处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前提。柔性生产系统应对生产过程实现单元化重组。它类似标准件的组合,将生产过程尽量划分为一系列标准的或半标准的、独立的或协作的智能模块,各单元之间具有暂时的递阶层次关系,当某一特定的项目产品完成后,这一关系自动解散,并随时准备生成适应新项目的产品递阶关系,这样生产规模有伸缩性,能够迅速自行组织以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的要求。柔性生产系统也要求管理上的变化,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是以生产线流水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的,有着明确的分工。而计算机集成技术却将生产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等环节全部集成起来由计算机来共同完成,实现生产一体化作业,生产作业的一体化也要求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传统的部门之间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许多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导致管理层次减少和管理幅度增加。对生产作业工人和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复合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柔性生产管理中还引入准时化生产和精益生产的概念。准时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装备和等待时间、残次品等视为一种浪费。准时生产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即在零件刚好被需要时,才将它生产出来并送到需要地点,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为了达到“零库存”,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按定单进行,前道工序由后道工序触发,当后道工序在控制库存以下时,前道工序才为补充后道工序的控制库存而生产。也就是说,对整个定单而出现产品库存减少到控制库存以下时,才会再装配产品补充库存并进而触发前面工序的生产。由于生产过程并非按计划而是从后向前由定单触发,因而相应的生产管理系统被称作为拉动式系统。准时生产的柔性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具有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能力。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精益生产的特点在于: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各部门间人员密切合作,并与协作户、销售商友好合作,减掉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驱动的简化生产,简化了产品的开发过程,简化了信息的传递,简化了组织机构和非生产的费用,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一切错误、积压、多余、过度加工、等候等浪费现象。精益是实现生产柔性的前提条件,整个生产组织系统的精益制造是生产系统柔性的重要保证。

现代企业柔性生产还突破了组织内柔软性发展到组织间柔性。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有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动态联盟式虚拟企业,非常快速地合成新的生产能力。这些能力可由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分散于不同部门及众多岗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经常、快速地通过电子网络这种理想方式进行合成。它是对市场机会的动态响应,市场机会消失,虚拟企业就解体。它使资源运筹的外延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极大地拓展了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使各种优势资源互相集成,催生出更加强大的综合优势,以整体的优势应付多变的市场,快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虚拟企业形成了一个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和空间上的“全球性”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边界,涵盖了“外组织”,它也成了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虚拟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合资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业务外包首先是由一个核心成员企业发现客户对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时,在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后,集中自己的资源放在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将其余的活动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如果企业没有某方面的核心能力,又出于对技术或成本的保密而不愿外包时,可以由几家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专门化合作中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有人将这种合资经营形式叫企业共生。当几个企业的拥有的资源和技术相互补充而各自的市场不互相矛盾时可采取战略联盟来进行的长期合作,共同开拓一项长期的事业。虚拟企业是基于新经营机遇而组建,可以实现对市场或顾客的跟踪,使产品的产量、品种、个性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顾客定制的要求。

柔性生产还包括其支撑的基础结构即敏捷供应链系统,这需要对供应链进行简化、整合。制造企业就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化大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并作为动态的制造环境中一个可使用的制造个体资源,以企业集成的形式,通过合作与竞争,加入敏捷供应链。因此,企业集成的范围应扩大,向供应商和客户扩展,或者说向企业的上游和下游扩展,组建面向柔性生产的敏捷供应链系统,对企业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各个环节业务模式进行全面重组,以期能显著缩短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周期,并同时有效控制产品在全程供应链上的全程成本。

快速产品分销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产品制造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解决产品上市快的问题,即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将产品推向市场,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目标。本质上讲,产品分销决策是企业营销活动(4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分销决策过程研究的是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系列决策,包括依次进行地区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地区分销点决策、分销渠道选择与评估、中间商选择与评价、仓储点及运输决策以及分销资源分配决策等。分销渠道决策是公司营销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一个分销系统也是公司一项关键性的外部资源,它的建立通常需要若干年细致的选择与组织,并且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快速的分销系统首先要求有合理的分销体系结构,包括分销渠道长度、广度及经销商的选择。缩短渠道长度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愈来愈多的企业越过中间环节采用直复营销的方式。一体化的渠道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分销渠道更有助于提高渠道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对于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公司尤为重要,因为能否更快地或在其他竞争对手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成为衡量他们竞争力、能否赢得长期顾客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多米诺比萨饼店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它向顾客保证半小时内送货到家,否则将免费赠送或低价出售比萨饼。为此,公司在货车上安装了烤箱和电话,在通往顾客家的路上就可以将比萨饼烤好,成功地实施涡轮营销使其在美国比萨饼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

快速的产品分销系统需要有敏捷的物流作支撑。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生产领域,但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个焦点已经逐步转移到流通领域。据统计,在美国,全部生产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95%的时间则用于搬运、储存等物流过程;在日本,物流费用约占产品总成本的10%~12%;在我国,物流费用大约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费用就占商品总成本的40%。由此可见,物流在企业速度营销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物流系统快速,实际上包含着多种含义。首先对于需方来说,快速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货品送达目的地,也就是及时性;对于物流系统而言,快速是指高效完成系统中的物流,这可以减少资产负担并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效利用库存;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快速还指物流系统对于业务变迁的适应能力。敏捷物流系统的实现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主要是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最实际的例子就是超市中一维条码的广泛应用。条码技术的意义在于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在没有应用条码的时代,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非常大,这实际上就是由于物流与信息流脱节,条码则紧密地将物流与信息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无线网络技术从有线到无线并非只是简单的媒体变化,这种媒体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GPS与GSM/CDPD/GPRS的组合,可以提供实时或接近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运力调配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生活快节奏的21世纪,面临当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就需要开发速度营销系统,而高速度需要将各个环节高度集成进行全面提速和加速。

参考文献:

营销系统范文篇6

关键词:营销系统速度

正如《兵经百篇•速》中所讲:“视而不见,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行发。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尔行之,速哉”。知识经济时代,先机即商机,兵贵神速,速度超过成本或品质,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流,成为企业经营首要目标和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调整自身结构,采取适宜对策,构建提速机制,建立速度营销系统。从企业经营系统出发,构建企业速度营销系统应包括灵敏的营销信息系统、高效产品开发系统,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及快速产品分销系统等诸多子系统。只有将这诸多子系统统筹起来考虑才能明显、有效地提高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最大限度地缩短从观念到现实的时间。虽然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部分因素的改进,也能局部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均不可能达到未来速度营销的要求,无法确保当前的改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依然获得有利的回报。

高速营销信息系统

市场瞬息万变,有速度还要有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的基础是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作为联结企业与环境的纽带,对企业的内外部信息沟通和决策等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大多数企业原有营销信息系统是完全按照以前营销策略和运作流程设计的,基本上是一个日常业务处理系统,缺乏决策支持功能,缺乏外部数据采集功能,系统封闭性较强,营销信息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无法对接,与ERP制造信息脱节,导致现有营销信息系统无法大幅度地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成为实现速度营销的瓶颈。因此,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集成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应大力投资建立企业新型的数字式基础设施,建立公司的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营销数字神经系统会使事实和思想更容易从公司的基层涌现出来,从掌握这些信息的雇员处涌现出来——而且,可能还会使许多新答案被提出,并且它使公司能快速地完成这一切。

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能帮助企业快速地获取销售、合作伙伴、顾客等重要信息,快速地为公司内部需要它的人提供有价值信息,提供完美集成的信息流,在正确的时间到达系统的正确地方,使能够对问题和机遇做出更快速的反应,从而使公司在高速商业世界中具备与对手竞争需要的反应速度;通过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将营销实体过程转变为虚拟过程,从而构建企业虚拟价值链,通过镜相的世界,增强企业有效地“看”物质运作的能力并使企业能在市场空间控制协调这些市场场所的活动,进一步用虚拟活动代替实质活动,并在市场空间上利用信息建立“新的顾客关系”,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建立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合理结构,通讯部分、数据库部分和应用程序部分都应有合适的体系结构,并且相互之间要协调运作,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目前进行商贸活动的一种最先进手段,它是用户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网络,网络便会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给用户各种选择。一旦用户确认,网络便会自动完成买卖合同签订、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实现营销活动的快速开展;进行面向过程的企业再造。基于传统的功能层次组织结构下开发的营销信息系统,其内部结构也是一种功能层次结构,每一个功能单元几乎是一个个近乎封闭的任务团块,它们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协调工作,这严重制约了营销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必须要考虑所有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为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营销信息系统,使系统中的异构部件在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基础上有机的集成起来,形成面向业务流程过程的营销信息体系结构,这是快速反应营销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总之,在新营销环境下,大多数业务都将变成自我服务的数字化业务,客户服务将成为每一家企业增加价值的主要职能,变革的速度以及针对客户个人情况的关注的需要将迫使公司在内部采纳数字化程序。理解这种变化及变化的性质,构建基于全新理念的速度营销信息系统,对于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效产品开发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越发短暂,加快产品创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已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先开发新产品往往能获得技术专有性,给后进入者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同时,还可以为产品技术或其它活动确定标准,迫使后来者采纳这些标准,而这些标准又反过来使企业的领先地位更持久。创新领先企业可以优先获得稀缺资源,优先选择劳动力、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及有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开发具有较大需求潜力的产品,开拓有吸引力的市场,迫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太理想的竞争地位。

要使产品创新处在领先地位必须建立高效产品开发系统,这须首先从转变产品开发指导思想入手。树立正确产品开发思想必须对环境和产品本身有正确认识。产品开发环境正在从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一次性交易的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且顾客基础不断变化的环境转变。市场现实状况重新驱动了对产品的定义,产品被定义成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由顾客和生产者联合确定的,并且是开放式的,它的最终用户可以对方案进行改进、升级或重新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连续的方案产品替代,并且方案的替展与顾客所遇问题的发展步调一致。这就需要同顾客建立一种战略性的关系:稳定的、长期的、能经受不断的市场变化考验的关系。当生产者与顾客能相互理解,共同创造解决方案时,这种不可避免的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便成了这种长久关系的基础,另外,以个别顾客的信息为依据的日益富有弹性的生产能力也使企业真正能够提供方案。

在新的速度竞争环境中,传统的分步式产品开发技术已经不适宜于速度竞争环境下的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引入并行工程和虚拟技术。并行工程即“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在并行工程中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并引入了工作流管理概念,以满足同步、异构、分布式团队等复杂管理的要求。并行工程的运用不仅可以缩短开发时间而且可以减少误差,如由于在产品开发中有顾客参与,减少了顾客信息误差,由于有生产人员参与减少了产品从设计转换到生产过程的误差,而且由于标准化、信息化满足了可重组、可重用及范围的可变性等要求。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所谓虚拟制造又叫拟实制造,它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虚拟制造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运用软件对制造系统中的五大要素(人、组织管理、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进行全面仿真,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加深人们对生产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即对生产过程、制造系统整体进行优化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巨大跃升。

柔性生产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转向围绕市场需求的生产,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成为企业主要生产方式,适应这一特点,企业生产系统逐步柔性化。

柔性生产系统是以生产为中心,将各个与之相关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灵活、效率高的生产系统。柔性生产系统的基础是处理与生产相关的各种管理数据的能力。只有采用计算机管理,才能充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准确、实时处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前提。柔性生产系统应对生产过程实现单元化重组。它类似标准件的组合,将生产过程尽量划分为一系列标准的或半标准的、独立的或协作的智能模块,各单元之间具有暂时的递阶层次关系,当某一特定的项目产品完成后,这一关系自动解散,并随时准备生成适应新项目的产品递阶关系,这样生产规模有伸缩性,能够迅速自行组织以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的要求。柔性生产系统也要求管理上的变化,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是以生产线流水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的,有着明确的分工。而计算机集成技术却将生产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等环节全部集成起来由计算机来共同完成,实现生产一体化作业,生产作业的一体化也要求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传统的部门之间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许多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导致管理层次减少和管理幅度增加。对生产作业工人和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复合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柔性生产管理中还引入准时化生产和精益生产的概念。准时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装备和等待时间、残次品等视为一种浪费。准时生产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即在零件刚好被需要时,才将它生产出来并送到需要地点,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为了达到“零库存”,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按定单进行,前道工序由后道工序触发,当后道工序在控制库存以下时,前道工序才为补充后道工序的控制库存而生产。也就是说,对整个定单而出现产品库存减少到控制库存以下时,才会再装配产品补充库存并进而触发前面工序的生产。由于生产过程并非按计划而是从后向前由定单触发,因而相应的生产管理系统被称作为拉动式系统。准时生产的柔性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具有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能力。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精益生产的特点在于: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各部门间人员密切合作,并与协作户、销售商友好合作,减掉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驱动的简化生产,简化了产品的开发过程,简化了信息的传递,简化了组织机构和非生产的费用,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一切错误、积压、多余、过度加工、等候等浪费现象。精益是实现生产柔性的前提条件,整个生产组织系统的精益制造是生产系统柔性的重要保证。

现代企业柔性生产还突破了组织内柔软性发展到组织间柔性。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有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动态联盟式虚拟企业,非常快速地合成新的生产能力。这些能力可由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分散于不同部门及众多岗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经常、快速地通过电子网络这种理想方式进行合成。它是对市场机会的动态响应,市场机会消失,虚拟企业就解体。它使资源运筹的外延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极大地拓展了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使各种优势资源互相集成,催生出更加强大的综合优势,以整体的优势应付多变的市场,快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虚拟企业形成了一个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和空间上的“全球性”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边界,涵盖了“外组织”,它也成了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虚拟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合资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业务外包首先是由一个核心成员企业发现客户对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时,在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后,集中自己的资源放在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将其余的活动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如果企业没有某方面的核心能力,又出于对技术或成本的保密而不愿外包时,可以由几家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专门化合作中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有人将这种合资经营形式叫企业共生。当几个企业的拥有的资源和技术相互补充而各自的市场不互相矛盾时可采取战略联盟来进行的长期合作,共同开拓一项长期的事业。虚拟企业是基于新经营机遇而组建,可以实现对市场或顾客的跟踪,使产品的产量、品种、个性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顾客定制的要求。

柔性生产还包括其支撑的基础结构即敏捷供应链系统,这需要对供应链进行简化、整合。制造企业就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化大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并作为动态的制造环境中一个可使用的制造个体资源,以企业集成的形式,通过合作与竞争,加入敏捷供应链。因此,企业集成的范围应扩大,向供应商和客户扩展,或者说向企业的上游和下游扩展,组建面向柔性生产的敏捷供应链系统,对企业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各个环节业务模式进行全面重组,以期能显著缩短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周期,并同时有效控制产品在全程供应链上的全程成本。

快速产品分销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产品制造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解决产品上市快的问题,即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将产品推向市场,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目标。本质上讲,产品分销决策是企业营销活动(4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分销决策过程研究的是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系列决策,包括依次进行地区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地区分销点决策、分销渠道选择与评估、中间商选择与评价、仓储点及运输决策以及分销资源分配决策等。分销渠道决策是公司营销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一个分销系统也是公司一项关键性的外部资源,它的建立通常需要若干年细致的选择与组织,并且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快速的分销系统首先要求有合理的分销体系结构,包括分销渠道长度、广度及经销商的选择。缩短渠道长度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愈来愈多的企业越过中间环节采用直复营销的方式。一体化的渠道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分销渠道更有助于提高渠道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对于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公司尤为重要,因为能否更快地或在其他竞争对手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成为衡量他们竞争力、能否赢得长期顾客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多米诺比萨饼店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它向顾客保证半小时内送货到家,否则将免费赠送或低价出售比萨饼。为此,公司在货车上安装了烤箱和电话,在通往顾客家的路上就可以将比萨饼烤好,成功地实施涡轮营销使其在美国比萨饼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

快速的产品分销系统需要有敏捷的物流作支撑。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生产领域,但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个焦点已经逐步转移到流通领域。据统计,在美国,全部生产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95%的时间则用于搬运、储存等物流过程;在日本,物流费用约占产品总成本的10%~12%;在我国,物流费用大约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费用就占商品总成本的40%。由此可见,物流在企业速度营销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物流系统快速,实际上包含着多种含义。首先对于需方来说,快速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货品送达目的地,也就是及时性;对于物流系统而言,快速是指高效完成系统中的物流,这可以减少资产负担并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效利用库存;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快速还指物流系统对于业务变迁的适应能力。敏捷物流系统的实现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主要是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最实际的例子就是超市中一维条码的广泛应用。条码技术的意义在于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在没有应用条码的时代,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非常大,这实际上就是由于物流与信息流脱节,条码则紧密地将物流与信息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无线网络技术从有线到无线并非只是简单的媒体变化,这种媒体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GPS与GSM/CDPD/GPRS的组合,可以提供实时或接近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运力调配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生活快节奏的21世纪,面临当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就需要开发速度营销系统,而高速度需要将各个环节高度集成进行全面提速和加速。

参考文献:

营销系统范文篇7

关键词:营销系统速度

正如《兵经百篇•速》中所讲:“视而不见,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行发。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尔行之,速哉”。知识经济时代,先机即商机,兵贵神速,速度超过成本或品质,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流,成为企业经营首要目标和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调整自身结构,采取适宜对策,构建提速机制,建立速度营销系统。从企业经营系统出发,构建企业速度营销系统应包括灵敏的营销信息系统、高效产品开发系统,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及快速产品分销系统等诸多子系统。只有将这诸多子系统统筹起来考虑才能明显、有效地提高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最大限度地缩短从观念到现实的时间。虽然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部分因素的改进,也能局部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均不可能达到未来速度营销的要求,无法确保当前的改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依然获得有利的回报。

高速营销信息系统

市场瞬息万变,有速度还要有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的基础是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作为联结企业与环境的纽带,对企业的内外部信息沟通和决策等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大多数企业原有营销信息系统是完全按照以前营销策略和运作流程设计的,基本上是一个日常业务处理系统,缺乏决策支持功能,缺乏外部数据采集功能,系统封闭性较强,营销信息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无法对接,与ERP制造信息脱节,导致现有营销信息系统无法大幅度地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成为实现速度营销的瓶颈。因此,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集成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应大力投资建立企业新型的数字式基础设施,建立公司的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营销数字神经系统会使事实和思想更容易从公司的基层涌现出来,从掌握这些信息的雇员处涌现出来——而且,可能还会使许多新答案被提出,并且它使公司能快速地完成这一切。

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能帮助企业快速地获取销售、合作伙伴、顾客等重要信息,快速地为公司内部需要它的人提供有价值信息,提供完美集成的信息流,在正确的时间到达系统的正确地方,使能够对问题和机遇做出更快速的反应,从而使公司在高速商业世界中具备与对手竞争需要的反应速度;通过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将营销实体过程转变为虚拟过程,从而构建企业虚拟价值链,通过镜相的世界,增强企业有效地“看”物质运作的能力并使企业能在市场空间控制协调这些市场场所的活动,进一步用虚拟活动代替实质活动,并在市场空间上利用信息建立“新的顾客关系”,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建立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合理结构,通讯部分、数据库部分和应用程序部分都应有合适的体系结构,并且相互之间要协调运作,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目前进行商贸活动的一种最先进手段,它是用户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网络,网络便会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给用户各种选择。一旦用户确认,网络便会自动完成买卖合同签订、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实现营销活动的快速开展;进行面向过程的企业再造。基于传统的功能层次组织结构下开发的营销信息系统,其内部结构也是一种功能层次结构,每一个功能单元几乎是一个个近乎封闭的任务团块,它们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协调工作,这严重制约了营销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必须要考虑所有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为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营销信息系统,使系统中的异构部件在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基础上有机的集成起来,形成面向业务流程过程的营销信息体系结构,这是快速反应营销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总之,在新营销环境下,大多数业务都将变成自我服务的数字化业务,客户服务将成为每一家企业增加价值的主要职能,变革的速度以及针对客户个人情况的关注的需要将迫使公司在内部采纳数字化程序。理解这种变化及变化的性质,构建基于全新理念的速度营销信息系统,对于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效产品开发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越发短暂,加快产品创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已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先开发新产品往往能获得技术专有性,给后进入者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同时,还可以为产品技术或其它活动确定标准,迫使后来者采纳这些标准,而这些标准又反过来使企业的领先地位更持久。创新领先企业可以优先获得稀缺资源,优先选择劳动力、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及有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开发具有较大需求潜力的产品,开拓有吸引力的市场,迫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太理想的竞争地位。

要使产品创新处在领先地位必须建立高效产品开发系统,这须首先从转变产品开发指导思想入手。树立正确产品开发思想必须对环境和产品本身有正确认识。产品开发环境正在从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一次性交易的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且顾客基础不断变化的环境转变。市场现实状况重新驱动了对产品的定义,产品被定义成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由顾客和生产者联合确定的,并且是开放式的,它的最终用户可以对方案进行改进、升级或重新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连续的方案产品替代,并且方案的替展与顾客所遇问题的发展步调一致。这就需要同顾客建立一种战略性的关系:稳定的、长期的、能经受不断的市场变化考验的关系。当生产者与顾客能相互理解,共同创造解决方案时,这种不可避免的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便成了这种长久关系的基础,另外,以个别顾客的信息为依据的日益富有弹性的生产能力也使企业真正能够提供方案。

在新的速度竞争环境中,传统的分步式产品开发技术已经不适宜于速度竞争环境下的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引入并行工程和虚拟技术。并行工程即“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在并行工程中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并引入了工作流管理概念,以满足同步、异构、分布式团队等复杂管理的要求。并行工程的运用不仅可以缩短开发时间而且可以减少误差,如由于在产品开发中有顾客参与,减少了顾客信息误差,由于有生产人员参与减少了产品从设计转换到生产过程的误差,而且由于标准化、信息化满足了可重组、可重用及范围的可变性等要求。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所谓虚拟制造又叫拟实制造,它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虚拟制造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运用软件对制造系统中的五大要素(人、组织管理、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进行全面仿真,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加深人们对生产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即对生产过程、制造系统整体进行优化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巨大跃升。

柔性生产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转向围绕市场需求的生产,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成为企业主要生产方式,适应这一特点,企业生产系统逐步柔性化。

柔性生产系统是以生产为中心,将各个与之相关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灵活、效率高的生产系统。柔性生产系统的基础是处理与生产相关的各种管理数据的能力。只有采用计算机管理,才能充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准确、实时处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前提。柔性生产系统应对生产过程实现单元化重组。它类似标准件的组合,将生产过程尽量划分为一系列标准的或半标准的、独立的或协作的智能模块,各单元之间具有暂时的递阶层次关系,当某一特定的项目产品完成后,这一关系自动解散,并随时准备生成适应新项目的产品递阶关系,这样生产规模有伸缩性,能够迅速自行组织以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的要求。柔性生产系统也要求管理上的变化,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是以生产线流水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的,有着明确的分工。而计算机集成技术却将生产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等环节全部集成起来由计算机来共同完成,实现生产一体化作业,生产作业的一体化也要求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传统的部门之间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许多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导致管理层次减少和管理幅度增加。对生产作业工人和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复合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柔性生产管理中还引入准时化生产和精益生产的概念。准时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装备和等待时间、残次品等视为一种浪费。准时生产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即在零件刚好被需要时,才将它生产出来并送到需要地点,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为了达到“零库存”,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按定单进行,前道工序由后道工序触发,当后道工序在控制库存以下时,前道工序才为补充后道工序的控制库存而生产。也就是说,对整个定单而出现产品库存减少到控制库存以下时,才会再装配产品补充库存并进而触发前面工序的生产。由于生产过程并非按计划而是从后向前由定单触发,因而相应的生产管理系统被称作为拉动式系统。准时生产的柔性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具有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能力。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精益生产的特点在于: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各部门间人员密切合作,并与协作户、销售商友好合作,减掉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驱动的简化生产,简化了产品的开发过程,简化了信息的传递,简化了组织机构和非生产的费用,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一切错误、积压、多余、过度加工、等候等浪费现象。精益是实现生产柔性的前提条件,整个生产组织系统的精益制造是生产系统柔性的重要保证。

现代企业柔性生产还突破了组织内柔软性发展到组织间柔性。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有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动态联盟式虚拟企业,非常快速地合成新的生产能力。这些能力可由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分散于不同部门及众多岗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经常、快速地通过电子网络这种理想方式进行合成。它是对市场机会的动态响应,市场机会消失,虚拟企业就解体。它使资源运筹的外延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极大地拓展了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使各种优势资源互相集成,催生出更加强大的综合优势,以整体的优势应付多变的市场,快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虚拟企业形成了一个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和空间上的“全球性”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边界,涵盖了“外组织”,它也成了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虚拟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合资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业务外包首先是由一个核心成员企业发现客户对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时,在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后,集中自己的资源放在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将其余的活动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如果企业没有某方面的核心能力,又出于对技术或成本的保密而不愿外包时,可以由几家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专门化合作中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有人将这种合资经营形式叫企业共生。当几个企业的拥有的资源和技术相互补充而各自的市场不互相矛盾时可采取战略联盟来进行的长期合作,共同开拓一项长期的事业。虚拟企业是基于新经营机遇而组建,可以实现对市场或顾客的跟踪,使产品的产量、品种、个性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顾客定制的要求。

柔性生产还包括其支撑的基础结构即敏捷供应链系统,这需要对供应链进行简化、整合。制造企业就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化大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并作为动态的制造环境中一个可使用的制造个体资源,以企业集成的形式,通过合作与竞争,加入敏捷供应链。因此,企业集成的范围应扩大,向供应商和客户扩展,或者说向企业的上游和下游扩展,组建面向柔性生产的敏捷供应链系统,对企业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各个环节业务模式进行全面重组,以期能显著缩短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周期,并同时有效控制产品在全程供应链上的全程成本。

快速产品分销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产品制造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解决产品上市快的问题,即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将产品推向市场,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目标。本质上讲,产品分销决策是企业营销活动(4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分销决策过程研究的是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系列决策,包括依次进行地区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地区分销点决策、分销渠道选择与评估、中间商选择与评价、仓储点及运输决策以及分销资源分配决策等。分销渠道决策是公司营销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一个分销系统也是公司一项关键性的外部资源,它的建立通常需要若干年细致的选择与组织,并且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快速的分销系统首先要求有合理的分销体系结构,包括分销渠道长度、广度及经销商的选择。缩短渠道长度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愈来愈多的企业越过中间环节采用直复营销的方式。一体化的渠道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分销渠道更有助于提高渠道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对于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公司尤为重要,因为能否更快地或在其他竞争对手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成为衡量他们竞争力、能否赢得长期顾客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多米诺比萨饼店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它向顾客保证半小时内送货到家,否则将免费赠送或低价出售比萨饼。为此,公司在货车上安装了烤箱和电话,在通往顾客家的路上就可以将比萨饼烤好,成功地实施涡轮营销使其在美国比萨饼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

快速的产品分销系统需要有敏捷的物流作支撑。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生产领域,但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个焦点已经逐步转移到流通领域。据统计,在美国,全部生产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95%的时间则用于搬运、储存等物流过程;在日本,物流费用约占产品总成本的10%~12%;在我国,物流费用大约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费用就占商品总成本的40%。由此可见,物流在企业速度营销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物流系统快速,实际上包含着多种含义。首先对于需方来说,快速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货品送达目的地,也就是及时性;对于物流系统而言,快速是指高效完成系统中的物流,这可以减少资产负担并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效利用库存;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快速还指物流系统对于业务变迁的适应能力。敏捷物流系统的实现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主要是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最实际的例子就是超市中一维条码的广泛应用。条码技术的意义在于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在没有应用条码的时代,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非常大,这实际上就是由于物流与信息流脱节,条码则紧密地将物流与信息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无线网络技术从有线到无线并非只是简单的媒体变化,这种媒体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GPS与GSM/CDPD/GPRS的组合,可以提供实时或接近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运力调配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生活快节奏的21世纪,面临当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就需要开发速度营销系统,而高速度需要将各个环节高度集成进行全面提速和加速。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不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营销系统范文篇8

1电能自动抄表的应用方式

(1)结合电力管理系统,计算用电量。将电力行业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有关于电力信息的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应用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研究资料,且数据具有可靠性与准确性。(2)应用数据发掘电力市场发展潜力。由于电能自动抄表技术可以同时收集并整理多个电表数据,将不同地区电表同一时间内CT、PT的数值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掌握实际用电情况。为了实现对企业的供电能力的有效预估,电力管理系统中利用自动抄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直接的挖掘和评测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进行市场的开拓,因此利用自动抄表可以实现对企业供电能力的有效测量。(3)建立完整的收费依据。电能自动抄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对配电变压器的单一的总变量的有效分析,进而通过有效的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重新的整理和预估,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电负荷曲线的绘制,因此就可以通过对变压器的抄绘来对抄表的次数进行及时有效的汇总,然后通过所汇总的总数据,进行合理地管控。

2电能自动抄表系统在电力营销计量中的作用

(1)透行明化的收费制度,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在进行电力计算的过程中,电能作为主体,电能自动抄表作为载体,电负荷曲线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手段,通过的电负荷曲线的绘制能够直接的体现出客户的用电情况,这样就能够保障真实性和公平性、公开性,客户看到实际的数据,对自身用点多少的质疑也会少很多,这样就能够将收费制度透明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以及体验感。(2)优化电能计量管理。电能自动抄表系统的出现对于计量装置已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使得电力的计量更加的完善,为电力营销计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能计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充分的改造,尤其是PT、CT和电能计量的精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发展要求,不断的提升电能表的质量,在计量的精度上也能够满足基本的要求。(3)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通过提升电能计量的管理水平大力拓展电力市场按照相关规程,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正确配置,主要是规格、类型、技术标准和准确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提高PT、CT及电表的精确度,可有效提高计量装置精确度。②加大PT的二次回路的导线截面面积、缩减二次导线的长度或者增设PT二次降压的补偿装置,可有效降低二次降压的引入误差对计量精准度的不良影响。③为确保正常负荷工况下CT单次电流达额定值30%以上要尽量选取复式变比的CT,并对未启用的变比档采取防窃电等保护措施,即根据用户的负荷变化情况选择合理的变比,由此可显著提高计量精准度。

3结语

在电力营销计量工作中,应用电能自动抄表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抄表效率,实现数据收集整理准确性提升,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工作成本得到降低;应用电力管理系统计算用电量,使电力服务质量提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经济效益,使其市场竞争力提升。因此要不断促进电能自动抄表系统应用水平提升,发掘电力市场潜力,使电力营销计量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郑丹.电能自动抄表系统在电力营销计量中的作用[J].智富时代,2015,(8).

[2]杨荣春.浅谈电能自动抄表系统在电力营销计量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2,(14):262.

营销系统范文篇9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有业务报装、电费计算、档案管理、物资管理和各种资料的管理等重要部分,在管理过程中应用的基本管理方式是集中数据管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秉持的思想和原则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建立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多功能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实现资源共享、规范用电业务的管理等功能。

2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系统

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对象是便于集成的数据库。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就是CIS数据库。数据中的各种问题是系统的主要处理对象,如下四个模块便是在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对象:(1)银联缴费系统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银联缴费是电力缴费的一种新型方式;(2)电能管理计算模块存在问题,电量以及电力在自身的功率在计算过程中都要运用到此管理,电能表在核对、检查和维修的过程中也会很大程度运用到此模块;(3)对工作流程适时管理的模块,用户自身在用电过程中的所有变更以及用电的扩展都会运用到此模块;(4)对现场的适时管理和服务现场的模块,首先要对现场的数据和电荷进行大量的采集,将采集过后的信息进行汇总之后整理出资料移交给相关部门,电压合格率和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最高电与CIS中的数据是否能够吻合要通过对制定的曲线图进行观察比对才能得出。CRM系统模块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模块,此模块在的建立是以信息为基础进行的。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一些相对较为重要的客户和需求特别的客户的需求能因此获得很大程度的满足。电力客户的区分可以根据电力客户的基本用电情况加以区分,如一般客户的用电量、电力客户用电性质等,CRW系统能够根据客户的性质进行自动分类,从而提升电力管理的高效化运作,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DSM系统是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的另一个高级应用模块。DSM(DemandSideManagement)指需求侧管理,指在政府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通过发电公司、电网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产品供应商、电力用户等共同协力,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变用电方式,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最好、各方受益、最低成本能源服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它可以改变用户的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3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之后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电力需求量不断激增,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用电量已经超出了当地供电范围,特别是在各类节假日或气温变化较大的用电高峰期,这种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客户对于电力供应的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型用电生产单位,因此当前供电部门的首要社会责任是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市场现状。为了解决供电不足这一现象。所以有必要大力地去实施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管理系统把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对生产经营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通过纵横协调,通过局部功能的优化,促使达到整体功能的优化,使人、物资和信息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以最小的投入、最佳的转换,获得最大的效益。企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获得最大的产出,想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进行企业功能的整体优化。要使管理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停留在一般概念和号召上,为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使信息加工自动化。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从整体功能的优化,还是从局部功能的优化来说,都要求用计算机来实现电信息管理系统化。

4结语

营销系统范文篇10

电力营销是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项目,它的工作效能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发展前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计量手段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电力营销业务的发展,改革刻不容缓,计量自动化系统则是改革传统营销计量手段的主要方式。随着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量自动化系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电力营销业务中,并且呈方兴未艾之势。计量自动化系统不仅降低了营销工作中存在的误差、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也促进了电力企业自身的现代化和整个电力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就营销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研究。

2.营销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2.1系统构成与特征

计量自动化系统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它建立于计算机信息传递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基础之上,其目标是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营销计量自动化系统,通常也会被称作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它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这四个部分是计量自动化系统稳定发挥效用的保障,缺一不可,分别为:一、配变点亮检测以及计量系统;二、厂站电能计量和遥测系统;三、大客户荷载管理系统;四、低压集中抄表系统。如上所言,计量自动化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因而,自动化是整个系统的最大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客户荷载自动化管理、自动化集中抄表等环节之中。

2.2系统优势

计量自动化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使其在电力营销中脱颖而成,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首先,自动化系统架构合理,在使用过程中麻烦较少,并且有着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其次,自动化系统有着极为严格的权限管理,包括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这就使得操作人员错误操作或窃取信息的现象大为减少;最后,自动化系统由于装备了报文传输系统,因而能够自动接收旁路信息以及点亮,并将之集中汇总,为电力部门的电力调度提供依据,降低了运营成本。

3.营销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正式由于计量自动化系统具备多重优势,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营销的各项业务之中,具体而言有抄表数据方面的应用、计量监测方面的应用、线损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错峰管理方面的应用。

3.1抄表应用

收取电费是电力营销的核心业务,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之前,电力企业收取电费,都是依靠派出人员的人工抄表。这种电费收取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人工抄表需要企业聘用一批专门的抄表人员,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其次,人工抄表由于主管或客观等多重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大量误差,这种误差会给企业的形象带来损害;最后,人工抄表周期较长,抄一次表会占用数天时间,因而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欠费现象。计量自动化系统在抄表数据方面的应用,完美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还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及社会美誉度。首先,计量自动化系统使得企业可以远程抄表,减少了抄表人员以及往返各种支出,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其次,计量自动化系统大大降低了抄表过程中存在的滞后与误差现象,减少了企业与客户之间不必要的矛盾;最后,计量自动化系统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科技水平,也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从而为其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市场美誉度。

3.2监测应用

计量自动化系统除了在抄表数据中有着良好的表现之外,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这种监测作用既表现在对用户不法行为的监测,也表现在对自身故障的监测。首先,偷电、危险用电等不法行为在我国用户中广泛存在,传统的监测行为依赖于用电检查人员的细心度与监测能力,因而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并且随着用户偷电水平的日益“高超”,用电监测人员所会发挥的公用极为有限。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A相流失告警、超合同容量用电告警等行为,来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掌握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形,以及有无存在非法用电的现象。并且这种监测行为也为企业日后追缴电费提供了依据,这对于打造我国用户间的公平用电,提升企业信誉有着重要作用。其次,计量自动化系统,尤其是其中的计量装置在电力营销中地位关键,它的正常运行与否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因而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设置时,对计量装置进行了实时、动态的监测,一旦计量装置出现任何问题,便会触发预警机制,无论这一问题出现在哪个地段,远程监测机制都能进行准确地位,从而为维修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减少了维修时间,保障了系统自身的良好运行。

3.3线损管理应用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电力行业的线损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它通过分压、分区、分线乃至分台区的形式将供电局所辖电网层层划分到各具体路线乃至个人,从而使得责任清晰化、明确化。在我国传统电能采集与计算中,人力是主要方式。由于每月抄表一次,因而线损分析实际上也只能每月进行一次,并且由于抄表过程中存在的时间误差与准确性不足等问题,线损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与线损率的实际情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线损管理不仅无法及时控制线损指标,也使得企业难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并堵塞线损漏洞,从而增加了供电企业的运行风险与经济损失。

3.4错峰管理应用

用电存在着高峰期、低峰期,因而,当用电紧张的时候,电力企业通常会进行错峰管理,引导不同的用户在不同时段进行用电。传统的错峰管理以人力为主,这种人工管理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成效极为一般,并没有有效地缓解电力企业的压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对于错峰管理则有着特殊的效用。首先,自动化系统能够让企业迅速的获悉,哪些用户没有错峰要求违规用电,从而节省了电力企业找寻违规用户的时间;其次,针对一些屡教不改或者电话警告无效的用户,电力企业可以借助于计量自动化系统来进行远程分闸,强迫其降低用电负荷。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错峰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首先,它降低了企业错峰管理的成本,并且显著地提高了错峰管理的效率,为企业的良好运行提高了保障,其次,它通过电话警告、强行分闸等行为,增加了用户违规的成本,进而提升了自动错峰的意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