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4:18:55

移动通信业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1

[关键词]移动通信业;客户流失;客户保持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12-0046-03

[作者简介]顾桂芳,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信息安全;

何有世,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江苏镇江212013)

一、界定客户保持的内涵

要对客户保持加以定义,首先就要界定“客户”的内涵,本文以分析移动通信业的客户保持为中心,将“客户”界定为企业所面对的最终消费者。

客户保持是指企业维持已建立的客户关系(客户关系是指从企业角度来看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商务关系),使客户不断重复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1]。

客户流失是与客户保持相对的概念。当企业无法保持原有的客户关系时,客户转向了其他的供应商,那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则是发生了客户流失。

客户保持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减少客户流失,所以本文在论及客户保持时主要研究如何防止客户流失。

二、移动通信业客户流失的表现形式

客户流失有两种表现形式:客户被动流失与客户主动流失。

客户被动流失表现为运营商由于客户欺诈或恶意欠费等行为而主动终止客户使用网络和业务。

而客户主动流失则分为如下4种情况:

1.客户不再使用任何一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通信业务。当客户不再享受资费折扣和免费使用时间时,客户有可能简单地选择退出该通信业务。

2.客户选择了另一家运营商。例如:原中国移动的客户跳到中国联通。这种情况可能是客户认为公司不能提供他所期待的价值,即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客户让渡价值低于另一家运营商。具体的原因有多方面,可能是客户对本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不满意,也可能是由于客户想跳至价格更为便宜的运营商,还有可能是客户仅仅想尝试一下另一家运营商提供而原运营商未提供的新业务。

3.客户转移至本通信运营商的不同网络、不同业务或不同品牌。如原“全球通”客户转为“动感地带”、“神州行”或“大众通”客户;从使用普通长途转移至使用IP长途;或是客户由于工作关系,从中国移动某公司的服务网络迁移到中国移动另一公司的服务网络。这种变化往往是受到个人因素、营运商网络服务质量与资费结构调整等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就某个业务的单独统计来看存在客户流失,对公司整体而言客户却没有流失。但是,公司内部的客户转移也是会影响公司的收入的。

4.客户的每月平均消费量降低,从高价值客户变成低价值客户,或是从原来的消费层次滑向较低的消费层次。这有可能是客户在使用原运营商服务的同时开始使用另一家运营商或原运营商的其他网络品牌服务所导致的。

本文研究客户流失是针对主动流失的客户,不考虑那些由于欠费而被移动通信公司欠费销户的客户。

三、客户保持的意义

1.客户保持的重要性。保留旧客户比开发、吸收新客户更重要。根据Kotler(1994)研究显示,吸引或开发一位新客户所花的成本要比留住一位旧客户大5倍之多,且保留旧客户利率为开发一位新客户之16倍。在成熟期的产品市场中,要开拓新客户很不容易。客户的忠诚度应该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最大资产之一,拥有忠诚度的客户,会因客户有学习的效果,而使企业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来服务客户,降低了公司在服务成本上的支出,而且忠诚的客户也会宣传正面的口碑效应以作为他人的参考,进而替企业创造新的交易。一旦企业无法留住客户,将因客户的转换行为而造成企业成本负担加重,不仅失去原有客户的收益,且需花费更多的成本去寻求新的客户以取代原有客户。拥有长久且比较忠诚的客户,对企业的营运与收益较为有益。

当消费者一旦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或感觉想尝试新的事物时,对于使用新品牌之品质及价值皆不甚在意,尤其是对忠于某一品牌并未得到任何回馈报酬时,转换其他品牌产品之行为必会增加。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结果就会影响到其转换的意愿,客户流失或保留就取决于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因这与消费者行为的探讨有关,包括外在因素(如竞争者的促销方法)与消费者个别差异(如主观的满意度)。降低客户流失不但是电信业持续经营的关键,也是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且MorganandHunt(1994)认为客户行为是被客户满意度、服务品质、信任、承诺与未来合作意愿(futureintention)所领导,因此降低客户流失与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的关系非常密切。

2.移动通信业客户保持的必要性。在移动通信业客户保持管理实践中,凸现以下几个困惑:

第一,我国移动客户群体庞大,中低端客户在不同运营商网间流动性强,不存在明显的客户忠诚的特征。运营商过度采用超低话费、赠手机等非理性竞争手段,更是降低了客户转网壁垒,促进了这样的网间流动,弱化了客户忠诚,传统的客户忠诚理论对这些客户保持问题分析遇到了困难。

第二,尽管移动客户数在持续增长,可是客户ARPU值(平均每客户每月收入)逐年下降,运营商利润降低,说明存在潜在的客户价值流失的危险。过去的研究核心是如何保持客户不离网,而对客户的保值并没有涉及。

第三,对客户保持管理凭经验和直觉。缺乏关于移动客户保持及其具体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因此,随着行业中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和获得一个新客户的代价愈来愈大,保持原有客户的工作就愈来愈有价值。谁能留住那些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有价值客户,并赢得他们长久的信任和支持,谁就能获得满意的客户投资回报,进而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移动通信业曾经长期处于独家垄断的局面,移动运营商根本无须担心客户的流失,每年新增加的客户远比流失的客户多[2],总的客户数和营业利润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是这种高速成长的阶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在日益成熟的移动市场,客户流失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优质客户的流失对公司的影响甚大,不但使公司开发客户时投入的成本难以回收,而且使目前已稳定的收入水平直线下降,还会让竞争对手日渐强大[3]。因此进行移动通信业客户保持分析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3.影响移动通信业客户流失的因素。学者对电信市场的客户流失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客户流失的主要因素如下:

(1)客户满意度。运营商产品价格、人员服务和网络服务的客户满意度直接影响客户的流失。

(2)转换成本。即客户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转换付出的成本,包括违约的成本和已经享受利益的损失(如客户忠诚度回报)。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满意度水平下,转换成本高则客户忠诚度高,反之则客户忠诚度亦低。

(3)号码可携带。电信客户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转网,客户号码不需要改变,对客户的流失影响较大。号码可携带的市场中客户流失的可能性更大。

(4)客户生命周期。出于不同客户生命周期阶段的客户的流失倾向有所差别,AT&T的研究结果表明客户在入网的1-11个月内和61个月以上的离网可能性较大。

.客户流失的原因。无论移动通信市场的客观环境怎样变化,客户流失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客户的需求是否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满足。网络技术、通信产品、网络覆盖、运营支撑、查询、计费、缴费、受理投诉等通信服务质量,决定了客户所感知的企业信誉、服务质量,最终影响了客户流失率。

(1)普通客户的离网原因。一是价格因素。普通客户集中了绝大部分低、中端用户,而大客户、商业客户集中的是高、中端客户,相对高中端用户来说,低端用户对业务产品价格较为敏感,在竞争对手低价格诱惑下极易转向他网,且在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转网成本越来越小。二是服务水平因素。在提倡差异化服务的今天,运营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服务力度,但对大客户、商业客户的服务质量明显优于普通客户。虽然对于普通客户服务质量都能达标,但在决定客户满意度的适应性服务质量上却无法与大客户、商业客户渠道相比,因而普通客户满意度难以得到提高,客户流失也就在所难免。三是营销政策的差异性导致普通客户保持难度大。大客户、商业客户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较宽松的营销政策。在当前中国电信各级企业中,普通客户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承担起维护、服务的功能,而在市场营销上很难承担全部营销重任。

(2)大客户转网原因。大客户是竞争对手积极争夺的对象,目前,许多运营商对大客户采取主动营销,如上门服务、赠送手机、话费打折和积分等优惠政策。大客户通常对话务质量和业务服务水平要求高,对资费敏感性差,喜欢使用高价值品牌。但部分大客户在运营商赠送手机和SIM卡等优惠条件下,将会同时拥有多个运营商的号码。提高大客户这种变相离网,需要更加个性化的营销措施。

(3)客户集体离网原因。这类客户通常为一个客户群,群内话费采取固定费用包月制,免月租,有一定数额或比例报销的对公统一账户,群内通话比例高,通常发生在一个交换局或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在竞争对手更优惠的条件下,集体转网。转网初期,作呼叫转移到其他运营商号码。对公账单话费下降剧烈,呼叫转移次数与通话比率增大明显。

5.客户保持的对策建议。根据上述客户流失原因的分析,移动公司可以深入把握易流失客户群的特点,以采取相应的客户保持策略。如可以对收入较低的客户,根据客户细分的结果,针对各种客户不同的消费偏好提出相应的资费策略;对那些高收入客户还可根据方便客户的原则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付费方式[4]。为有效实施以上措施,企业应在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定价手段、品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5]。

(1)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长远的企业目标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企业的努力方向。确立了长远的战略目标之后,企业就可以着手制定分阶段的营销策略:即在不同的阶段,企业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企业应该力保什么市场,力推什么业务,每一阶段的产品是否具有连续性等,进而制定分步骤的实施方案。

(2)调整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建立整体协调的组织结构,再造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在组织结构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设计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实施“一对一营销”。同时,建立综合的技术支持中心为统一的后台支撑平台,理顺内部流程,统一负责后台支撑系统的建设、维护和能力提供,真正实现前台对外,后台对前台的高效协调发展。

(3)在更准确的市场细分基础上,加强市场营销策划。防止客户流失的措施可以针对整个细分市场,也可以只针对细分市场的某一部分,关键要明确市场活动所定位的目标客户,特别是那些易流失的高端客户。目前,电信企业粗略地划分为大客户、商业客户、公众客户还远远不够,在精细化营销时代,进一步细分市场是做好市场营销策划的前提。对于公众客户还要进一步细分,针对某一类群体、组织或团体的特点推出特别的虚拟服务社区。

(4)合理利用定价手段。运营商过去惯用单一的降价手段来维持客户不离网。值得注意的是,定价因素虽然对客户在网保持有一定作用,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客户对频繁的价格战习以为常,转而更加注重价格外的因素。而良好的资费结构和价格水平却能保证客户月消费持续稳定。这说明运营商可以通过价格弹性,忙闲时话务量、长途业务比例、网内外话务比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资费政策的灵活性,以充分满足客户使用习惯,在促进客户保持使用的同时,达到稳定收入的目的。

(5)建立以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虽然通信质量对客户在网保持有较大的作用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网络本身难以形成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独特的品牌将是形成差异化并有效保持客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移动运营商的品牌大多是业务品牌,要么突出的是业务技术特征,要么以资费等级、套餐进行区分。建立以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要立足于客户细分和对不同细分客户特征的深刻理解,服务特定的客户群体,从客户体验出发,配置有针对性的业务、套餐、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极大丰富品牌内涵,促使该类客户对品牌价值更加认可。

(6)新业务应注重提升客户感知价值。虽然新业务在移动通信收入中占的比重相对基础语音业务还比较低。但它对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基础业务不同,新业务满足的是客户高层次的需求,往往被定义为时尚产品或快速消费品,因此新业务设计要关注客户体验,只有符合大多数客户喜好的,具有较高使用率的新业务才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如短信)。

客户保持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竞争。成功的商业运作需要了解客户的特点及需求,客户保持的效果越好,获得的收益就越多,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

参考文献:

[1]曹凤鸣.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产业,2004,(1).

[2]张爱群,陈震原.电信级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J].广东通信技术,2001,(12).

[3]齐佳音,韩新民,等.我国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紧迫性和方向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2,(8).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2

[关键词]移动通信业;客户流失;客户保持中国论文联盟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12-0046-03

一、界定客户保持的内涵

要对客户保持加以定义,首先就要界定“客户”的内涵,本文以分析移动通信业的客户保持为中心,将“客户”界定为企业所面对的最终消费者。

客户保持是指企业维持已建立的客户关系(客户关系是指从企业角度来看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商务关系),使客户不断重复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1]。

客户流失是与客户保持相对的概念。当企业无法保持原有的客户关系时,客户转向了其他的供应商,那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则是发生了客户流失。

客户保持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减少客户流失,所以本文在论及客户保持时主要研究如何防止客户流失。

二、移动通信业客户流失的表现形式

客户流失有两种表现形式:客户被动流失与客户主动流失。

客户被动流失表现为运营商由于客户欺诈或恶意欠费等行为而主动终止客户使用网络和业务。

而客户主动流失则分为如下4种情况:

1.客户不再使用任何一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通信业务。当客户不再享受资费折扣和免费使用时间时,客户有可能简单地选择退出该通信业务。

2.客户选择了另一家运营商。例如:原中国移动的客户跳到中国联通。这种情况可能是客户认为公司不能提供他所期待的价值,即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客户让渡价值低于另一家运营商。具体的原因有多方面,可能是客户对本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不满意,也可能是由于客户想跳至价格更为便宜的运营商,还有可能是客户仅仅想尝试一下另一家运营商提供而原运营商未提供的新业务。

3.客户转移至本通信运营商的不同网络、不同业务或不同品牌。如原“全球通”客户转为“动感地带”、“神州行”或“大众通”客户;从使用普通长途转移至使用IP长途;或是客户由于工作关系,从中国移动某公司的服务网络迁移到中国移动另一公司的服务网络。这种变化往往是受到个人因素、营运商网络服务质量与资费结构调整等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就某个业务的单独统计来看存在客户流失,对公司整体而言客户却没有流失。但是,公司内部的客户转移也是会影响公司的收入的。

4.客户的每月平均消费量降低,从高价值客户变成低价值客户,或是从原来的消费层次滑向较低的消费层次。这有可能是客户在使用原运营商服务的同时开始使用另一家运营商或原运营商的其他网络品牌服务所导致的。

本文研究客户流失是针对主动流失的客户,不考虑那些由于欠费而被移动通信公司欠费销户的客户。

三、客户保持的意义

1.客户保持的重要性。保留旧客户比开发、吸收新客户更重要。根据Kotler(1994)研究显示,吸引或开发一位新客户所花的成本要比留住一位旧客户大5倍之多,且保留旧客户利率为开发一位新客户之16倍。在成熟期的产品市场中,要开拓新客户很不容易。客户的忠诚度应该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最大资产之一,拥有忠诚度的客户,会因客户有学习的效果,而使企业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来服务客户,降低了公司在服务成本上的支出,而且忠诚的客户也会宣传正面的口碑效应以作为他人的参考,进而替企业创造新的交易。一旦企业无法留住客户,将因客户的转换行为而造成企业成本负担加重,不仅失去原有客户的收益,且需花费更多的成本去寻求新的客户以取代原有客户。拥有长久且比较忠诚的客户,对企业的营运与收益较为有益。

当消费者一旦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或感觉想尝试新的事物时,对于使用新品牌之品质及价值皆不甚在意,尤其是对忠于某一品牌并未得到任何回馈报酬时,转换其他品牌产品之行为必会增加。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结果就会影响到其转换的意愿,客户流失或保留就取决于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因这与消费者行为的探讨有关,包括外在因素(如竞争者的促销方法)与消费者个别差异(如主观的满意度)。降低客户流失不但是电信业持续经营的关键,也是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且MorganandHunt(1994)认为客户行为是被客户满意度、服务品质、信任、承诺与未来合作意愿(futureintention)所领导,因此降低客户流失与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的关系非常密切。

2.移动通信业客户保持的必要性。在移动通信业客户保持管理实践中,凸现以下几个困惑:

第一,我国移动客户群体庞大,中低端客户在不同运营商网间流动性强,不存在明显的客户忠诚的特征。运营商过度采用超低话费、赠手机等非理性竞争手段,更是降低了客户转网壁垒,促进了这样的网间流动,弱化了客户忠诚,传统的客户忠诚理论对这些客户保持问题分析遇到了困难。

第二,尽管移动客户数在持续增长,可是客户ARPU值(平均每客户每月收入)逐年下降,运营商利润降低,说明存在潜在的客户价值流失的危险。过去的研究核心是如何保持客户不离网,而对客户的保值并没有涉及。

第三,对客户保持管理凭经验和直觉。缺乏关于移动客户保持及其具体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因此,随着行业中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和获得一个新客户的代价愈来愈大,保持原有客户的工作就愈来愈有价值。谁能留住那些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有价值客户,并赢得他们长久的信任和支持,谁就能获得满意的客户投资回报,进而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移动通信业曾经长期处于独家垄断的局面,移动运营商根本无须担心客户的流失,每年新增加的客户远比流失的客户多[2],总的客户数和营业利润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是这种高速成长的阶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在日益成熟的移动市场,客户流失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优质客户的流失对公司的影响甚大,不但使公司开发客户时投入的成本难以回收,而且使目前已稳定的收入水平直线下降,还会让竞争对手日渐强大[3]。因此进行移动通信业客户保持分析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3.影响移动通信业客户流失的因素。学者对电信市场的客户流失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客户流失的主要因素如下:

(1)客户满意度。运营商产品价格、人员服务和网络服务的客户满意度直接影响客户的流失。

(2)转换成本。即客户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转换付出的成本,包括违约的成本和已经享受利益的损失(如客户忠诚度回报)。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满意度水平下,转换成本高则客户忠诚度高,反之则客户忠诚度亦低。

(3)号码可携带。电信客户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转网,客户号码不需要改变,对客户的流失影响较大。号码可携带的市场中客户流失的可能性更大。

(4)客户生命周期。出于不同客户生命周期阶段的客户的流失倾向有所差别,AT&T的研究结果表明客户在入网的1-11个月内和61个月以上的离网可能性较大。

4.客户流失的原因。无论移动通信市场的客观环境怎样变化,客户流失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客户的需求是否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满足。网络技术、通信产品、网络覆盖、运营支撑、查询、计费、缴费、受理投诉等通信服务质量,决定了客户所感知的企业信誉、服务质量,最终影响了客户流失率。

(1)普通客户的离网原因。一是价格因素。普通客户集中了绝大部分低、中端用户,而大客户、商业客户集中的是高、中端客户,相对高中端用户来说,低端用户对业务产品价格较为敏感,在竞争对手低价格诱惑下极易转向他网,且在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转网成本越来越小。二是服务水平因素。在提倡差异化服务的今天,运营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服务力度,但对大客户、商业客户的服务质量明显优于普通客户。虽然对于普通客户服务质量都能达标,但在决定客户满意度的适应性服务质量上却无法与大客户、商业客户渠道相比,因而普通客户满意度难以得到提高,客户流失也就在所难免。三是营销政策的差异性导致普通客户保持难度大。大客户、商业客户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较宽松的营销政策。在当前中国电信各级企业中,普通客户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承担起维护、服务的功能,而在市场营销上很难承担全部营销重任。

(2)大客户转网原因。大客户是竞争对手积极争夺的对象,目前,许多运营商对大客户采取主动营销,如上门服务、赠送手机、话费打折和积分等优惠政策。大客户通常对话务质量和业务服务水平要求高,对资费敏感性差,喜欢使用高价值品牌。但部分大客户在运营商赠送手机和SIM卡等优惠条件下,将会同时拥有多个运营商的号码。提高大客户这种变相离网,需要更加个性化的营销措施。

(3)客户集体离网原因。这类客户通常为一个客户群,群内话费采取固定费用包月制,免月租,有一定数额或比例报销的对公统一账户,群内通话比例高,通常发生在一个交换局或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在竞争对手更优惠的条件下,集体转网。转网初期,作呼叫转移到其他运营商号码。对公账单话费下降剧烈,呼叫转移次数与通话比率增大明显。

5.客户保持的对策建议。根据上述客户流失原因的分析,移动公司可以深入把握易流失客户群的特点,以采取相应的客户保持策略。如可以对收入较低的客户,根据客户细分的结果,针对各种客户不同的消费偏好提出相应的资费策略;对那些高收入客户还可根据方便客户的原则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付费方式[4]。为有效实施以上措施,企业应在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定价手段、品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5]。

(1)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长远的企业目标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企业的努力方向。确立了长远的战略目标之后,企业就可以着手制定分阶段的营销策略:即在不同的阶段,企业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企业应该力保什么市场,力推什么业务,每一阶段的产品是否具有连续性等,进而制定分步骤的实施方案。

(2)调整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建立整体协调的组织结构,再造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在组织结构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设计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实施“一对一营销”。同时,建立综合的技术支持中心为统一的后台支撑平台,理顺内部流程,统一负责后台支撑系统的建设、维护和能力提供,真正实现前台对外,后台对前台的高效协调发展。

(3)在更准确的市场细分基础上,加强市场营销策划。防止客户流失的措施可以针对整个细分市场,也可以只针对细分市场的某一部分,关键要明确市场活动所定位的目标客户,特别是那些易流失的高端客户。目前,电信企业粗略地划分为大客户、商业客户、公众客户还远远不够,在精细化营销时代,进一步细分市场是做好市场营销策划的前提。对于公众客户还要进一步细分,针对某一类群体、组织或团体的特点推出特别的虚拟服务社区。

(4)合理利用定价手段。运营商过去惯用单一的降价手段来维持客户不离网。值得注意的是,定价因素虽然对客户在网保持有一定作用,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客户对频繁的价格战习以为常,转而更加注重价格外的因素。而良好的资费结构和价格水平却能保证客户月消费持续稳定。这说明运营商可以通过价格弹性,忙闲时话务量、长途业务比例、网内外话务比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资费政策的灵活性,以充分满足客户使用习惯,在促进客户保持使用的同时,达到稳定收入的目的。

(5)建立以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虽然通信质量对客户在网保持有较大的作用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网络本身难以形成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独特的品牌将是形成差异化并有效保持客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移动运营商的品牌大多是业务品牌,要么突出的是业务技术特征,要么以资费等级、套餐进行区分。建立以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要立足于客户细分和对不同细分客户特征的深刻理解,服务特定的客户群体,从客户体验出发,配置有针对性的业务、套餐、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极大丰富品牌内涵,促使该类客户对品牌价值更加认可。

(6)新业务应注重提升客户感知价值。虽然新业务在移动通信收入中占的比重相对基础语音业务还比较低。但它对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基础业务不同,新业务满足的是客户高层次的需求,往往被定义为时尚产品或快速消费品,因此新业务设计要关注客户体验,只有符合大多数客户喜好的,具有较高使用率的新业务才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如短信)。

客户保持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竞争。成功的商业运作需要了解客户的特点及需求,客户保持的效果越好,获得的收益就越多,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

参考文献:

[1]曹凤鸣.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产业,2004,(1).

[2]张爱群,陈震原.电信级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J].广东通信技术,2001,(12).

[3]齐佳音,韩新民,等.我国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紧迫性和方向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2,(8).

[4]胡智娟,钮文良.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3

关键词: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双寡头;博弈

1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由邮电部独家垄断中国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之后,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从中国电信中分离并在香港成功上市,经历了改革与重组、拆分与合并的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在市场中通过价格、业务、品牌、技术、广告展开全面竞争。由此可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是有差别和独立行动的双寡头垄断市场。从市场格局来看,根据两家公司的会计报表业绩显示: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占有全部移动市场份额,其中中国移动处于优势地位。

2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

寡头市场中企业行为的本质特性在于其行为的相互依存性。由于市场中企业的数目有限,每个企业在决定自身产量和价格的同时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竞争对手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对竞争对手的反映采取行动。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决策,也取决于对手的决策。

2.1进入阶段的市场博弈

从中国电信分离出来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现行进入者,无论在网络覆盖和通话质量上都有明显优势,并能借此获得垄断利润。在利益的驱动下,原有的垄断企业对潜在的进入者都有进行威胁和制造障碍。

假设原有企业的垄断利润为10,潜在进入者成本为4,那么当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时,若原有企业采取容忍的策略,则利润将为5,进入者的利润减去成本得到净利润1;若原有企业为维护其垄断地位采取抵抗策略,则利润将为2,进入者的利润减去成本得到净利润-2。当潜在进入者不进入市场但进行降价威胁时,若原有企业采取容忍的策略认为降价是不可置信的,则仍能取得垄断利润10;若原有企业相信这一威胁采取抵抗的策略,则只能取得利润4。可见无论潜在进入者是否进入,对于原有企业而言,容忍都是其占优决策。用划线法可以得出,唯一的纳什均衡出现在矩阵的左上角,即潜在企业进入,原有企业容忍。

政府允许联通以低于移动10%的价格进入市场的优惠政策以及市场博弈选择的结果,使得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双寡头垄断的局面。

2.2成熟阶段的市场博弈

对于中国联通这样一个后进入者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争夺市场份额。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更谈不到品牌。一般而言,在进入一个行业的初期,争夺市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以低廉的价格赢得消费者。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运营成本大大降低,移动通信业具备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也使得资费有了大幅度下调的空间。从最初的低价入网,免费入网,话费打折,到2003年的免月租,送市话,直到现在的网内通话一毛钱,以此启动潜在市场,争夺客户份额。从用户市场占有率来看,通过价格战,中国联通的份额在迅速扩大,联通用户占有率从1999年的15%增加到2005年的35%。同时中国移动为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积极应对,价格也紧跟跳水。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反映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以“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

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市场占有比例虚拟形成的。用划线法可以得到,矩阵右下角的(降价,降价)是此博弈的纳什均衡,即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采用什么策略,降价都是其最优选择。但是不难看出,无论是对两个企业总体还是对任一单个企业而言,双方合作不降价(8,4)要比双方竞争降价(6,3)好的多。由于本博弈是一个非合作博弈问题,两博弈方会按照个体行为理性原则决策,因此虽然双方采用降价策略的均衡对两个博弈方来说都不是理想的结果,但是因为两博弈方都无法信任对方,都必须防备对方利用自己的信任谋取利益,所以(不降价,不降价)策略是无法实现的。即使两寡头都完全清楚上述厉害关系,也无法改变这种结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如两个没有条件串供的囚徒一样,双方都清楚的明白,如果达成协议定价,共同瓜分市场,在目前双寡头的市场形势下,必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协议注定是脆弱的,即使能够达成,一旦有一家或几家分公司在做决策时出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破坏协议,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君子协议必将荡然无存。

从该表中不难看出,由于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使得运营商的APRU值下降速度较快。虽然每年新增用户成增长趋势,但由于APRU的降低,使得EBITDA成下降趋势。当移动和联通都不断降价时,行业的利润不断下降,这样博弈双方恶性竞争的结果会弱化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如果价格大战进一步热化,企业的利润又被过分摊薄趋势,以价格为标志的无序竞争对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2.3价格战的进一步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结构是典型的双寡头的垄断。伯特兰模型对双寡头之间的价格博弈做了很好的描述。在伯特兰模型的分析中,假定两寡头之间不存在产品差异,产品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并且两个厂商的成本函数相同,最终两个厂商都会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的水平上,结束博弈。结果两个厂商的经济利润都为零,平分市场。这就是所谓的“伯特兰悖论”,即寡头垄断的价格博弈最终导致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果。

现实中移动通信市场上的相互竞争并没有出现伯特兰悖论的结果,而是仍然保持相对较高的垄断价格,仍然赚取着高额的垄断利润。原因在于现实中由于存在产品差异,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以固定的偏好和搜寻价格的成本,使得伯特兰模型的假设条件并没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伯特兰悖论的意义并不在于说明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虽然伯特兰均衡的结果在现实中并不会出现,它揭示的含义却是十分明显的。对于中国目前的移动通信业来说,运营商之间虽然存在着产品差异,但这种产品和服务上的差异不是很大,它们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替代性。

3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开发新产品的博弈分析

中国移动在经过市场的淘汰和选择后,形成了成熟、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上乘、优良的产品,并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特点、惯定制品牌产品,因此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可以满足各阶层消费群体的要求与需要。而且,中国移动在进行市场细分时,依托其品牌特点对市场划分,根据手机用户的特点,结合中国移动的企业特色,以及不同人群所需功能不同划分,并考虑消费人群的年龄、文化背景、收入、兴趣爱好、地位和所处行业等因素,为之提供相对应的产品(服务)。由于中国移动做了较好的规划,目前已形成了“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全国统一的主导产品品牌,分别涵盖高端用户、流动性较强的用户和收益潜力大的潜在中高端用户。

中国联通则将品牌划分过细,形成了7大品牌,分别冠名为“世界风”、“如意通”、“UP新势力”、“新时空”、“联通商务”等等。显得有些臃肿繁多,没有形成极具竞争的品牌。品牌定位不准确,使用户不能找到为自己定做的产品,致使中国联通的品牌知名度还远远不能达到中国移动的程度。通过分析发现,在品牌竞争中,某些运营商的某些品牌总是滞后,比如,动感地带和UP新势力、校园卡、创业卡等,下面运用“智猪”博弈模型来分析其中的奥秘。

3.1智猪博弈模型

在智猪博弈中,猪圈里有两只智猪,都能思考,很聪明,不过一头是大猪,一头是小猪。在这个大大的猪圈里的一边有一个食槽,而在另一边有一个按钮,控制着猪食的供应。按一下这个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入食槽内,但谁按按钮谁自己就需要消耗2个单位的猪食能量。如果大猪先到食槽,大猪一下子就可以吃掉9个单位的猪食,而后到的可怜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的猪食;如果两只猪同时到食槽,大猪会采用霸权主义的手法抢占了7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3个单位;如果小猪先到食槽,小猪就可以吃掉6个单位的猪食,大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这两只智猪都想消耗最少的能量,而又吃到更多的猪食。

根据划线法可以得出,此博弈的均衡是大猪按钮,小猪等待。这是一种小猪搭便车的现象。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资金雄厚,抗风险能力强,还积聚了大量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可以看作大猪。中国联通是相对弱小的新型运营商可以看作是小猪。

3.2智猪模型的应用

在电信市场上,开拓市场、推出新的客户品牌,是要付出成本的,且有风险,因为推出品牌未必能够被用户接受。假定开拓市场需要4单位的成本,模仿需要付出2单位的成本。主导运营商A首先开拓市场,可获得11单位的收益,中小运营商B模仿,可获得5单位的收益;如果中小运营商B首先开拓市场,可得10单位的收益,主导运营商A模仿,仍可得到6单位的收益;如果双方都同时开拓市场,则大小运营商分别可获得10、6单位的收益;如果双方都不首先开拓市场,则分别可获得6、4单位的市场收益。

此博弈的均衡是运营商A开拓市场,运营商B选择模仿。即是在博弈双方力量不均衡的情况下,力量强的一方的正确策略是主动出击,力量弱的一方的正确策略是等待。在电信市场上,要根据用户的需要来细分市场,锁定目标用户,不仅要求有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雄厚的资金作保证,而且开拓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与动感地带同时推出的还有其他几个品牌,但真正让用户信赖的只有动感地带这一品牌。对中小运营商来说,与其与主导运营商在开拓市场方面火拼,还不如先观看主导运营商的行动,跟随主导运营商采取行动,或者等到主导运营商培育市场后,模仿主导运营商的竞争策略,推出类似的品牌,以政府允许的低价抢占和争取用户。对主导运营商来讲,他的占优战略是努力开拓市场,如果让中小运营商成功开拓市场,那么中小运营商结合其低价策略,可能就会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3.3智猪博弈的实证分析

“动感地带”是移动针对青少年市场制定的品牌,从2003年推出到今天,已经在青少年市场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其品牌文化的影响及其深远。联通选择踩着“动感地带”的脚步前行,模仿移动推出了自己的品牌“UP新势力”,与移动争夺青少年群体的市场。

4结论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强劲较量和施展竞争策略给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撒了一把催化剂,使得这个市场的价格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价格战没有赢家,其最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甚至伤害到整个行业。无序的价格战除了会使运营商的利润下降和发展缓慢外,还带来了畸形的市场发展和扭曲的竞争心态。

(2)对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构造差异化经营方式,注重品牌向导,进行品牌竞争,在品牌竞争中取得先机,更为上策。

(3)对待价格问题,既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性,也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从理性方面来说,合作应该是双方的最优决策。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4

1.1盈利大势所趋

通讯行业的盈利方式均以即时通信作为基本平台,然后发展其附加业务和服务,比如:QQ秀、移动梦网的QQ短信和腾讯QQ的虚拟货币,该些衍生业务和服务项目均给腾讯公司带来了非常大的利润。而雅虎通与MSN的盈利额并非雅虎和微软的主要方向,其主要盈利方式为利用用户流量,将用户的注意力放在消费即时通信的衍生服务上。据研究调查发现,今后即时通信的发展仍然以聚集用户为根本目的,但即时通信未来的收费方式将由免费—收费进行变化,而该发展方式十分有效。

1.2行业大势所趋

几年前据AC尼尔森调查发现,由于即时通信软件之间不能形成互通,导致许多互联网用户对即时通信工具出现许多的不满,一半以上互联网用户提出建议,希望不同属性的软件之间能够兼容和互通。自2006年MSN与雅虎通完成共通后,该现象得到了许多运营商的支持,即时通信软件互通已成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向。

2移动即时通信面临的挑战

2.1安全性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使用即时通信软件扩散的病毒会对客户端形成或多或少的损害。针对企业内部用户,该安全问题也较容易出现,其中有可能伴随着公司的商业机密,因此许多公司已经开始监督员工的即时通信会话信息。确保安全属于即时通信软件的最根本的前提,所以移动运营商需创建一套健全的安全系统,确保互联网用户信息的安全。

2.2即时通信软件的互通

我国电信运营商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的前景研究文/温静虽然部分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出现互通关系,但是软件互通并未得到广泛普及。许多用户仍需于自身的客户端上装置多套作用相似的即时通信软件,并且采用不同的即时通信账号进行登录。马化腾曾说,虽然即时通信互通属于大势所趋,但不容易维持,该关系着安全、资费和技术等方面问题,要实现互通需根据统一标准的协议下的开放和互通。比如互联网的互通。

2.3计费方式

计算机时代的今天,即时通信软件营造出了许多功能迥异的服务,而计费作为其运营下去的支撑点,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实施阶段性集合的计费方法不仅可提升终端用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防止包月方式造成的具体业务额的下跌。

2.4即时通信对移动业务的冲击

Skype(讯佳普)属于一款网络语音聊天工具,其有着即时通信所需的作用,例如多人聊天、视频聊天、语音会议和传送文件,针对传统话音属于一个巨大的冲击,移动即时通信的语音功能将对移动的传统语音服务造成影响。于数据业务,即时通信提供商提供的信息,直接涵盖了移动当前的大部分重点增值业务,同时现许多信息属于移动运营商所没有的业务。实施即时通信业务的移动运营商需设计一套合理的计费方案,一边需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边需尽力防止收入额下降。

3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的发展策略

3.1增强安全管制

针对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移动即时通信运营商需增强安全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移动即时通信的发展。即时通信用户间的个人会话信息应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应解决个人通信秘密和自由的关系,方便信息的维护。所以移动运营商将自身的特色作为优势,运用即时通信促进自身发展呈综合化和多元化,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3.2实现大规模互通

针对大范围的形式而言,互通指代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和互联网三者之间的链接,针对较小的范围而言,互通指不同的用户终端和不同即时通信软件间的兼容和联系。互通不仅仅局限在即时通信软件可在各不相同的操作平台上交流,而推向范围更广的即时通信网络承载平台,由初始的互联网开阔到电信网以及广电网,并且各网络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关系。与此同时,即时通信服务所开设的工具应该呈现多元化,促使用户能使用手机、PCC和PDA等工具实现即时通信。

3.3整合多项业务

全新的即时通信服务和以往的纯文本不相同,全新的即时通信服务需整合语音、视频和文字等交流元素。新时期的即时通信软件能实现基础交流外,同时还能进行语言和视频的沟通,于数据传输、游戏、文件共享、个性化设置和娱乐等具有不断的创新。因此,多媒体化属于即时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将移动即时通信业务进行整合,例如服务和收费,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由个人应用向企业应用发展

随着个人应用市场的逐渐饱和,移动即时通信的目标销售市场可由个人应用转向企业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地鼓励经济发展,至此企业建设的脚步不断前进,而即时通信可根据企业的工作性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创建,将个人应用发展到企业应用,进而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当今时代,许多大型企业与单位均逐渐采用多功能的移动即时通信系统作为日常交流和沟通工具,所以企业应用承载着无限的商机。

4结论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5

所谓的数据,就是用符号的形式来对客观的事物进行表示,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文字的形式、图形的形式、声音的形式以及图像的形式等。数据对于信息而言是一种数字化的载体。而信息则是将数据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对数字进行的解释,但是都和语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是数据和信息的最大区别。所谓的大数据,就是指规模十分宏大,宏大到传统的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储存、传递等的巨大数据,它对于企业和社会而言都有着在服务方面极大的影响和帮助。根据大数据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大数据之所以称为大数据,就是因为它有着庞大到传统的方式无法估计的数据量,而对于所谓的庞大数据量,目前世界也没有一个标准来界定多大的数据量才可以算是大数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也以一种难以估量的数量在显著增加着,在十年之前,也许GB级别的数据或者TB级别的数据就算得上是大数据,但是就目前的大数据而言,已经达到了PB的级别,并且朝着更大的数量持续发展,也许不久之后,大数据就可以达到ZB的级别。而大数据不仅仅体现在数据的庞大数量,更体现在这些数量所具备的巨大的价值。因为大数据不仅仅实现了数据数量方面的庞大,更是实现了数据更大的可分析量以及可使用量,这样也就更加方便了人们对数据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数据的使用价值,做到服务于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实现大知识以及大智慧社会的发展,使全球都向着更加文明更加智慧的方向迈进[1]。当今社会的大数据技术,就是在庞大的数据中的多种多样的信息之中,实现对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获取的一项先进科学技术。在整个过程之中包含了例如大数据的处理、大数据的采集、大数据的储存、大数据的管理、大数据的拓展、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的挖掘以及大数据的分析等多种技术,在这些技术之中,核心技术就是大数据的挖掘以及大数据的分析[2]。

2移动通信业大数据分析的特点

2.1可视化分析。因为在移动通信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使用者中,不仅仅包括相关的专业人员,还包括着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但是不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用户,其对大数据分析技术有着相同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数据分析的可视化。可视化的分析技术,可以使数据的特点在人们面前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使人们非常容易接受。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就像看图说话一样的简单明了。2.2数据挖掘算法。在移动通信业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中,数据挖掘算法是一项核心内容,对于不同种类的数据而言,采用的数据挖掘算法的类型以及格式也不尽相同,这样才能对数据进行其本身特点科学地呈现。因此,这也就使得世界统计学家们所公认的统计方法被科学应用于数据内部的原因,并且也对其公认的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同时,数据挖掘算法也可以实现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这样才更符合现代的发展以及当今人们对数据的需求。2.3预测性分析。在移动通信的大数据分析中,预测性分析是大数据分析所要最终应用的一个领域,对大数据进行特点的挖掘,再以科学的方法实现对数据模型的建立,在以后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数据模型来进行数据的代入,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未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预测[3]。2.4语义引擎。在移动通信的大数据分析中,因为多元化的非结构化的数据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时候所面临的一个相当巨大的挑战,因此就必须建立一个用来分析的工具系统,来对有用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提炼。因此就有了予以引擎这一技术特点,在对移动通信业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足够智能化的设计,这样才能实现在众多的数据中主动进行有用信息提取的技术目的。2.5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的管理在移动通信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中,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的管理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更是大数据分析所离不开的内容,对于整个移动通信也而言,甚至对于整个的经济社会而言,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的管理都对数据分析的结果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显著的影响。

3移动通信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展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也随之衍生。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大致可以将这些企业划分为技术型企业、数据型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着三种主要的类型。随着这三种类型的企业的衍生和发展,对数据实现了有力的结合并且形成了一个数据的分析生态系统,来进行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整合。将技术型企业作为发展和研究的基础,对数据展开的分析工作大多是由计算机软件公司作为主导力量,具体由公司的IT技术人员进行分析的工作,这项技术在当今移动通信业的软件开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大数据的时代中,数据型企业是其衍生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的一种分析的形式,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数据的收集以及数据的分析,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策略,这一点极其接近于创新型企业对数据的分析,都是对数据分析实现的巨大突破,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企业的良好发展。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数据型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在众多的领域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连锁超市中的作用、在网络购物中的作用以及在金融发展和政府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大数据的分析工具也随之不断出现,因为在当今社会的任何一项事物、任何一个环节之中都会伴随着大数据的产生,因此合理的统筹能力以及有效的分析能力是大数据的分析技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对有效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统筹管理,以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方式来实现全面的技术创新。3.1数据分析技术将成为大数据的核心技术。随着当今时代的大数据形势的不断发展,数据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其价值也就受到了更深程度地隐藏,因此,想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很多事物的内在关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就要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来达到想要的目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实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分析也将随之逐渐发展直至形成一种社会之中的产业。随着大数据价值的不断体现,也逐渐地对大数据的分析进行了方法上的逐渐丰富[4]。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核心是对信息的采集、对信息的储存以及对信息的处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方法逐渐被应用到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中,在移动通信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正向当今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蔓延。3.2实时性的数据增多。因为当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数据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时性,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实时的采集以及实时的处理,才能使其在有效的时间里发挥有效的作用,实现有效的价值,因此也就产生了批量化处理的方式。这样就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实时处理,不再以传统的小时甚至天作为处理的时间单位。因为当今时代的很多数据也有着出现快、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就可以准确判断其是否具有时效性,将不具有时效性的数据进行储存,将具有时效性的数据不与储存。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时效性的数据将更加大量的出现,因此也将出现很多新的对时效性大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技术,并且将在未来的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3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完善。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即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方法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以及计算,其基础就是云计算平台,这项技术的应用将从宏观方面对大数据进行整理,并从微观方面对大数据的细节进行分析。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技术,云计算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弹性计算以及对数据的分布式计算,它有着十分庞大的计算资源,可以实现对异构的数据的全面分析,并且也可以实现对时效性数据的及时有效处理。在目前的计算机领域中,云计算的方式已经实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在未来的科学以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领域以及更多的平台会对元计算进行广泛的应用,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技术创新。3.4开源软件将成为大数据发展的新动力。作为大数据时代里特殊的产物的一种软件,开源软件将开发、手机以及计算机服务实现统一的结合。在当今时代,应用最广泛的就是Hadoop开源软件,它以通用的构架形式在大数据的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在科技不断发展以及企业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开源软件逐渐向着商业化迈进,给当今的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但是这项技术仍然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仍然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因此,在未来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应该以大数据的发展特征作为基础,对开源软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其成为大数据发展的新动力,实现移动通信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实现社会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得到极其迅速的发展。随着海量的数据信息源源不断的产生,信息的种类以及特征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分析以及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在移动通信业的广泛应用以及进一步发展将是移动通信业实现进一步创新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彬.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J].电子测试,2017(21):123.

[2]聂珊,肖炀.探究大数据下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3):68.

[3]宋宇晨.大数据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运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4):71.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6

关键词:品牌忠诚;顾客满意;移动通信

随着电信产业的重组方案基本敲定,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将由双寡头竞争形成新移动与新联通、新电信三寡头竞争的格局。为在将来的移动通信市场纷争中占领先机,电信运营商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出导致品牌忠诚形成的根源所在,然后结合实际,从实际层面上探索品牌忠诚的管理策略。

一、品牌忠诚的重要性

品牌忠诚的重要性源于其对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首先,忠诚顾客一般不会受其他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影响,而且对市场中潜在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抵制力和免疫力。当品牌忠诚形成后顾客会减少对其他竞争企业提供的新产品信息的关注,而且其促销手段(如降价促销等)也很难对这类顾客的消费偏好产生影响。其次,忠诚的顾客是一项真正能给企业带来增值效应的资产。弗雷德里克等人通过对广告等十几个具体行业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顾客流失率越低,企业利润增加得就越快。这种相关关系虽然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忠诚顾客每增加5%,则企业的利润会上升25%-80%。再次,维系与老顾客的关系所需费用也较低。美国学者Slater和Marver进行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吸引一个新顾客的费用是保留一个老顾客费用的4-6倍。此外,忠诚顾客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它还体现在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收益上。忠诚的顾客将会向关系人群传递自己的满意感受,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新顾客。从长远看,忠诚顾客群的建立可以为运营商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我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移动通信行业品牌忠诚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顾客满意因素

菲利普·科特勒给顾客满意下的定义是:顾客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效果(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形成的感觉状态。满意水平是可感知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如果效果低于期望,顾客就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顾客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顾客的期望,顾客就会非常满意、高兴或欣喜。

在市场营销领域,业界对顾客满意理论的实证研究时日已久。美国贝恩公司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对公司产品满意的顾客中,有65%-85%的人会转购其他产品;在汽车业中,顾客满意率平均为85%-95%,而顾客的再购率却只有30%-40%;在餐饮业中,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顾客中,仍会有60%-80%的人成为品牌转换者。由此可见,满意的顾客更有可能成为忠诚的顾客,但是顾客满意并不等于顾客忠诚,满意与忠诚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结果。

顾客满意是顾客品牌忠诚的前提条件,真正忠诚的顾客一定是对企业品牌满意的,而满意的顾客不一定会对企业忠诚。顾客品牌忠诚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消费经历,才可能把满意的顾客转变为忠诚的顾客。

(二)顾客价值因素

许多学者提出价值才是提升品牌忠诚的关键因素。WilliamD.Neel(1999)认为顾客品牌忠诚是由价值驱动,而非满意驱动,顾客满意只是该品牌的产品进入顾客下次购买的备选集而己,但不能保证顾客重复购买。顾客价值论认为每一个顾客都会评价产品的价值结构,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根据顾客自认为重要的价值因素如产品的品质、价格、服务、公司的形象、对顾客的尊重等因素进行评估,然后从价值高的产品中选择购买对象,因此要使顾客品牌忠诚必须为顾客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价值。Blackwell等人提出的价值——品牌忠诚度模型认为感知价值由感知利得、感知利失和个人偏好形成,并受情境因素的影响,感知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决定性作用,情境因素在直接影响顾客品牌忠诚度的同时,还通过作用于感知利得、感知利失、个人偏好进而间接地影响顾客品牌忠诚。一般来说,顾客是在有限的搜寻成本、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及一定的经济成本下追求最大化的价值实现,然后从消费经验学习过程中渐渐修正自己的期望价值,这些经验足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及再购买意愿。

由以上的论述可见,顾客价值驱动理论认为顾客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顾客品牌忠诚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要理解到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并非是矛盾的。顾客满意是指顾客购买后评价的感觉,而顾客价值是指顾客购买前的评价。顾客购后评价的感觉来自于购前评价和购后实际利得的比较,而购后感觉(顾客满意)正是顾客品牌忠诚行为实施的直接动因,所以,如果按照顾客价值驱动理论逻辑,品牌忠诚的最终驱动因素应该是购前评价(顾客价值)和购后感知利得的结合,故购买后的评价感觉(顾客满意)才是品牌忠诚的直接驱动因素。

(三)品牌形象因素

众多学者对品牌形象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做了许多研究,总结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品牌形象影响顾客的品牌忠诚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Fornell(1992)认为品牌形象通过顾客满意影响顾客品牌忠诚,品牌形象是顾客消费体验累积的函数,它对顾客满意评判会产生一个光环效应,当顾客对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满意时,他们会改善对公司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影响日后的顾客满意,进而增强顾客品牌忠诚。

品牌形象并不是通过顾客满意来影响顾客品牌忠诚。顾客首先对品牌产生感性认知,然后对品牌进行总体评价与综合评价,最后顾客对品牌有了理性价值判断,正是这种理性的判断影响着顾客忠诚。而对品牌进行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对品牌形象认知的影响,且顾客一旦做出某种判断,就会产生惯性思维,对品牌形成偏好或偏恶,进而影响忠诚与否。因此,品牌形象应该是直接作用于品牌忠诚的。

(四)转换壁垒因素

Burnham等人认为:各种各样的转换壁垒影响了消费者留在当前服务提供者上的意愿。并且他们的经验证明了即使是在转换壁垒低的工业品市场,转换壁垒的水平和种类比消费者满意更好地解释了购买者的意愿;他们还认为,除了经济转换壁垒以外还有过程转换壁垒(如学习、构建、评估、时间成本)。

白长虹、刘炽在对服务业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除了顾客感知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结构外,竞争的强度和诸如会员制、顾客俱乐部等因素也增加了感知的和实际的转换壁垒。因此,在服务业中转换壁垒与顾客忠诚是高度正相关的。

由以上论述可见,转换壁垒与其他因素比较虽然是被动的因素,但也是防止顾客不忠诚的一个因素。

三、移动通信业品牌忠诚的培育

(一)提高顾客满意度,激发品牌忠诚

顾客满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消除和弱化顾客不满意的因素,强化顾客满意因素,从而促进和激发顾客品牌忠诚的形成。

1、提高员工素质。在移动通信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认知。顾客往往会与营业厅或其他服务网点的某位或几位员工的人际关系良好,正是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使顾客保持接受移动运营商的服务。一旦员工流失,与之有良好关系的顾客也随之流失。因此,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非常重要。为促成员工的忠诚,企业除应提供合理的薪酬体系、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物质利益外,还应从精神上和感情上培养员工的忠诚。其中包括对员工得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肯定;通过对员工的提高培训,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让每个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去。

2、提供高品质服务,强化顾客满意。服务是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的最大问题,垄断经营环境下的产品经济观念影响着主动服务的观念,漠视顾客满意,增加顾客转换壁垒而忽略服务质量的做法已不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运营商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服务水平,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首先应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保障通话畅通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提高通话质量,并提供多功能和便利的通信服务。同时,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拓新兴业务来满足消费者也是移动运营商们的当务之急。移动互联业务如“移动银行”、“移动证券”等,代表了未来移动通信业移动增值服务的发展方向。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做好这方面的调研、技术支持,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系统。

(二)巩固与保障品牌忠诚

1、建立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巩固品牌忠诚。移动运营商要促使顾客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同。移动运营商的企业品牌形象包括功能和情感两个部分,具体表现为企业文化、形象识别、服务品牌、产品类型等诸多方面。其中,功能部分是一种很容易被顾客认知的有形特征,而情感部分却是通过顾客对移动运营商的感情和态度来表现的一种心理尺度,这种情感来自于顾客与移动运营商的交往经历,也来自于顾客对产品功能特征形成的一种信息处理。虽然通信质量对客户在网保持仍然有较大的作用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网络本身难以形成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独特的品牌将是形成差异化并有效保持客户的重要途径。建立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要立足于客户细分和对不同细分客户特质的深刻理解,服务特定的客户群体,从客户体验出发,赋予品牌明确的性格个性,然后根据品牌个性,配置有针对性的业务、套餐、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传导某种生活方式,极大丰富品牌的内涵。这样使该类客户对品牌价值更加认可,在圈内形成良好的舆论口碑,增加客户心理依附。强大的客户品牌一旦建立,将是无形的客户保持屏障,形成客户对品牌内部群体的归属感,对竞争对手予以排斥。

2、有意识的加大顾客转移壁垒,保障品牌忠诚。加大客户转移壁垒,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几点:(1)优先加大感知机会壁垒。移动通信企业可以帮助客户管理订货、维护、付款、存款甚至是秘书等事务,从而为客户提高效率和产出,也可以采用诸如免费印制号码薄,提供查号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电子秘书服务,使得客户的联络资料己经被其周围的人广泛熟悉,如若更改会造成极大不便;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客户价值可以使客户在和企业竞争对手的横向比较,感知到自己在目前的服务商得到的价值高于其他服务商,加大了客户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夺的难度。这种做法值得有能力的移动运营商借鉴。(2)增强客户对沉没壁垒的感知。当客户替换原有服务运营商时,特别是选择新的技术体制网络服务时,重新购买新的手机终端所花费,还有客户改变使用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它更多地表现在对客户消费行为预期的影响上。同时,增强转移到其他移动运营商的风险。值得指出的是,转移壁垒策略可能只会达到短期维系客户的目的,但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考虑,转移壁垒策略不宜长期使用,更不能作为企业的战略加以考虑,企业应该将精力花在增强顾客满意度和提高品牌形象上。

参考文献:

1、S.A.Blackwell,S.L.Szeinbach,J.H.Barnses,D.WGarnerandVBush,TheAntecedentsofCustomerLoyalty[J].JournalofServiceResearch,1999(4).

2、WilliamD.Neel,SatisfactionIsNice,ButValueDrivesLoyalty[J].MarketingResearch,1999(6).

3、李忠宽.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3).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7

关键词:CDMA;AAA服务器;Internet;Intranet

一、引言

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是近年来被应用于商业的一种数字接口技术。他拥有频率利用率高、手机功耗低等优点。CDMA手机是指基于CDMA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目前,19家企业被批准有资格生产CDMA终端产品。

CDMA手机除了能够提供GSM手机的通话功能和信息服务外,还具有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功能。能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1)基本增值服务,如呼叫转移、信息提示等。

(2)语音邮件服务,如邮件、传真、新闻等语音信息。

(3)短信息服务,如天气、交通、证券、广告等。

(4)无线智能网服务,如虚拟网络、个人号码识别等。

(5)无线互联网服务,如网络浏览、电子商务、电子邮箱、网络游戏等。

二、CDMA所具有的优点

与GSM手机相比,CDMA手机具有以下优点:

(1)CDMA手机发射功率小(2mw)。

(2)CDMA手机采用先进的切换技术——软切换技术(即切换是先接续好后再中断),使得CDMA手机的通话可与固定电话媲美,而且不会有GSM手机的掉线现象。

(3)使用CDMA网络,运营商的投资相对减少,这就为CDMA手机资费的下调预留了空间。

(4)因采用以拓频通信为基础的一种调制和多址通信方式,其容量比模拟技术高10倍,超过GSM网络约4倍。

(5)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从而使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短信息等狭窄的服务中走向宽带多媒体应用。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国际提案中,WCDMA和CDMA2000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这两种宽带CDMA方案,除了码片速率、同步方式、导频方式等有所不同外,其他如功率、软切换等基本技术并无大的区别。

CDMAOne是基于IS-95标准的各种CDMA产品的总称,即所有基于CDMAOne技术的产品,其核心技术均以IS-95作为标准。CDMA2000是美国向ITU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是IS-95标准向第三代演进的技术体制方案,这是一种宽带CDMA技术。CDMA2000室内最高数据速率为2Mb/s以上,步行环境时为384kb/s,车载环境时为144kb/s以上。

CDMA2000-1X原意是指CDMA2000的第一阶段(速率高于IS-95,低于2Mb/s),可支持308kb/s的数据传输,网络部分引入分组交换,可支持移动IP业务。

CDMA2000-1XEV是在CDMA2000-1X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速率的增强体制,采用高速率数据(HDR)技术,能在1.25MHz(同CDMA2000-1X带宽)内提供2M/s以上的数据业务,是CDMA2000-1X的边缘技术。3GPP已开始制订CDMA2000-1XEV的技术标准,其中用高通公司技术的称为HDR。

与CDMAOne相比,CDMA2000有下列技术特点:多种信道带宽,前向链路上支持多载波和直扩两种方式;反向链路仅支持直扩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可实现系统平滑过渡;核心网协议可使用IS-41,GSM-MAP以及IP骨干网标准;前向发送分集;快速前向功率控制;使用Turbo码;辅助导频信道;灵活帧长;反向链路相干解调;可选择较长的交织器。CDMA2000-1X采用扩频速率为SR1,即指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均用码片速率1.2288Mb/s的单载波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因此他可以方便地与IS-95(A/B)后向兼容,实现平滑过渡。运营商可在某些需求高速数据业务而导致容量不够的蜂窝上,用相同载波部署CDMA2000-1X系统,从而减少了用户和运营商的投资。由于CDMA2000-1X采用了反向相干解调、快速前向功控、发送分集、Turbo编码等新技术,其容量比IS-95大为提高。在相同条件下,对普通话音业务而言,容量大致为IS-95系统的两倍。

三、CDMA关键技术所在

CDMA2000-1X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灵活的帧长与IS-95不同,CDMA2000-1X支持5ms,10ms,20ms,40ms,80ms和160ms多种帧长,不同类型信道分别支持不同帧长。前向基本信道、前向专用控制信道、反向基本信道、反向专用控制信道采用5ms或20ms帧,前向补充信道、反向补充信道采用20ms,40ms或80ms帧,话音信道采用20ms帧。较短帧可以减少时延,但解调性能较低;较长帧可降低对发射功率的要求。

(8)增强的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媒体接入控制子层控制多种业务接入物理层,保证多媒体业务的实现。他实现话音、分组数据和电路数据业务同时处理,提供发送、复用和Qos控制,提供接入程序。与IS-95相比,他可以满足更高宽带和更多业务的要求。CDMA1X网络的关键设备,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鉴权、授权、计费服务器(AAA)、本地(HA)是CDMA1X系统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关键设备,为此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介绍。PDSN是连接无线网络和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网关,为移动Internet/Intranet用户提供分组数据接入服务。除了使点到点协议(PPP)封装的IP包能在无线网络和IP网络间正确传输外,PDSN还与其他各种接入服务商的IP分组网络连接,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诸如互联网接入、电子商务、WAP应用等多种业务。PDSN同时还完成AAA服务器所需的合并的分组会话计费数据和无线会话计费数据搜集功能,并且支持移动IP的外部(FA)和用户设备的85认证功能,同时还能提供移动IP业务,满足终端用户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

AAA服务器完成的功能有:用户注册信息的认证,即通过验证一些预先登记的信息来提供用户身份认证;数据业务的授权,即决定是否授权移动用户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计费信息的处理,即搜集资源使用信息,用于进行计费、审计、成本分配或趋势分析等。此外,他还须实现与PDSN,HA及其他AAA服务器的交互功能,向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AAA服务器具有下列特征:使用RADIUS协议,支持大规模的外部和漫游业务,RADIUS能向外部的RADIUS服务器提供可靠的AAA功能;通过目录支持功能和程序化的配置接口,完成配置、计费和其他业务管理部件的集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加快业务推出速度;通过支持集中化的IP地址分配和对跨多地理区域接入设备会话的限制,高效使用管理资源。

只有使用“移动IP”时才需要HA。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单元,HA用来完成对移动IP和移动IP用户的移动性管理功能。HA通过移动终端登记来定位移动用户,同时把分组数据转发到用户当前所登记的FA(位于PDSN内)。HA同时支持动态的IP地址分配和反向隧道。HA具有冗余备份功能,可由一个HA替代另一个HA。这样,新的HA可以用原有IP地址和转换地址维护关联表,保证移动关联表处于同步状态。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保证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近一段时间以来,联通开始大举推广CDMA1X网络,并明确宣称将把重心放在无线互联的移动数据业务上。而目前,无线局域网成熟的标准可达到11Mb/s的速率,新的标准最高达54Mb/s的速率,这对移动用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早在2003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海南联通在当地建了3个CDMA1X的基站,并向前来采访年会的记者分发了近300张的无线上网卡,CDMA1X+WLAN方案的数据业务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按照设想,海南联通甚至要为沿海渔民以及钻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提供包括天气预报等在内的移动数据服务。

WLAN这种早已被电信网通普遍采纳的无线接入技术,一经与CDMA1X融合,就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一般说来,虽然WLAN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但WLAN却缺少对用户进行鉴权与计费的成熟机制,而且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小,一般都在热点地区,用户使用时受到地点的限制。而CDMA1X网络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实验,不仅有成熟鉴权与计费机制,并且具有覆盖广的特点。

CDMA1X网络可以利用WLAN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无线局域网不仅充分利用了CDMA1X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CDMA1X网络覆盖广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功能。这样就可实现WLAN用户与CDMA1X用户统一的管理。

为了获得无线局域网提供的数据业务,终端必须处于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首先要连接到AP。当终端发起数据业务的呼叫时,先在APGW和PDSN之间建立RP连接,然后到PDSN进行分组网络的注册,才可进行数据业务,其具体连接过程如下:

(1)终端在WLAN网络系统中检测WLAN的信号,并连接到AP。

(2)当终端有数据业务的需求时,发起连接请求,在AP/APGW收到连接消息后,APGW向PDSN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若注册请求消息有效,则PDSN通过返回带接收指示的Au注册应答消息接收该连接,PDSN和APGW均产生关于A10连接的绑定记录。

(3)终端和PDSN建立PPP的连接,在建立PPP连接的过程中,如果是SimpleIP用户,PDSN会分配给终端一个IP地址(对MobileIp用户,还需进行MIP的注册)。

(4)PPP连接建立成功,终端可以通过GRE帧在A10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5)在Au注册生存期超过前,APGW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以更新A10连接的注册。Au注册请求消息也用于向PDSN传送与计费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在系统定义的触发点上传送。

(6)对于有效的注册请求,PDSN返回带接受指示和生存期值的A11注册应答消息。PDSN和APGW均更新A10连接的绑定记录。PDSN在返回注册应答消息之前保存与计费相关的信息(如果收到的话)用于进一步处理。

(7)如果用户或PDSN终止数据业务,则PDSN将终止和用户PPP连接,并拆除与APGW的RP连接。

WLAN网络,其中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是无线终端接入固定电信网的连接设备,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可提供话音和数据的接入服务。AP完成简单的对无线用户的管理和对无线信道的动态分配,并完成802.11与802.3协议的转换,经过AP转换后的数据包是以太网包。公务员之家

接入点网关(AccessPointGateway,APGW)是将AP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包封装成IP包,并发送到PDSN的设备。一般PDSN设备放置的位置与无线网络侧设备AP、APGW离得比较远,要实现PDSN接入网关的作用经常需要将AP转换的二层数据包穿越三层网络以到达PDSN。因此,APGW功能实体就是为了完成此功能的转换设备。

参考文献

[1]TeroOjanpera.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杨大成.CDMA2000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8

短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运营商在开展3G业务时,短消息业务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论述短消息系统的互通网络结构,并对互通时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短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短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短消息业务提供终端发起、终端接收的信息服务,必须由MSC或SGSN及HLR配合完成。

不同平台及运营商间短消息的互通原则上都是由短消息网关完成的。短消息网关负责消息转发、协议转换、路由管理、话单输出等,具体包括互联网关和汇接网关的功能,前者用于SMSC和SP之间的交互,后者用于路由信息的管理即与其它平台及运营商的短信系统互通。

与固定网短消息的互通

所谓固定网短消息,就是利用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向固定电话用户提供多种信息的服务。

为实现固定网用户和移动网用户之间相互成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可以直接在短消息中心之间互通,也可以经过短消息网关互通,一般情况下为了使网路结构简化,网间结算以及组网方便,大都是经过短消息的互联网关互通。运营商通过网间互联网关的连接以及互联网关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连接达到互通的目的,也就是一方的短消息中心在向对方用户发送短消息时,该短消息经双方的互联网关提交给对方短消息中心,由对方短消息中心向自己全网内用户发送。

网络结构

和固定网短消息互通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此方案中,运营商可新建3G移动短信网关,并与其他运营商的固网短信网关相连实现3G移动网短消息和其他运营商固网短消息的互通。

此方案互联点位于3G短信网关和固网短信网关之间(即虚线处),互联点清晰且便于3G短信及固网短信系统各自的计费结算及维护管理。

编号问题

目前,移动用户给移动用户发送点对点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接受短消息用户的号码)就是移动用户的号码。但是,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除点对点的短消息以外,还包括了与各个ICP发送的短消息,为此必须给每个ICP分配相应的号码,而这些号码的分配是由移动运营商自行分配的。号码的分配当时并没有考虑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还会与固定网的短消息业务互通,因此给ICP所分配的号码是与固定网电话用户的号码类似的号码。据初步统计,已经被占用的长途区号达几百个,包括已经使用的和空余的,同样也占用了一部分本地电话号码。当移动用户向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与现有的ICP的号码是重复的,而且这种重复没有规律。因此,在固定网和移动网的短信互通时就需要解决号码的冲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信息产业部决定在固定号码前面加上一个标识码,即起用一个未使用过的号码“106”。当移动用户给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时在被叫用户号码前面加上标识码“106”,号码长度最长可达15位。

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

在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由于从固定网用户编号上无法区分其归属于哪一个运营商,故需经过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来完成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选择工作。

当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经过移动网的短消息中心到移动网的互联网关,移动网的互联网关不需要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的运营商,把短消息发送给第三方的互联网关,由第三方的互联网关去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运营商的用户,随后就可以把短信发送给此固定网运营商的短信互联网关,再经其短消息中心将短消息发送给用户。

在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上需要有相应的各本地网的不同运营商的号码分配纪录,且要保持实时更新。

与移动网短消息的互通

可采用3G互联短信网关与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网短信网关互联的方案,互联短信网关可按照目的地进行接续和计费。互联短信网关之间可采用专线或者INTERNET相连。

由于移动网短信互联互通已经相当成熟,故本文不再赘述。

多媒体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多媒体消息业务(Multi-mediaMessageService)提供了一种非实时基于存储转发机制的多媒体通信方式。它可使多媒体消息在手机、PC/PDA以及email客户端等多种通信终端之间实现互发互收。收发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email及视频。多媒体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内容丰富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多媒体消息作为一种位于IP网络层的增值应用业务,它可连接各种载体(例如:GPRS、CSD及HSCSD等),因此,也是面向3G网络的。多媒体消息业务的实现必须由MMSC、WAPGW和HLR等网元配合完成。此外,多媒体消息业务要使用短消息中心(SMSC)来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通知给用户终端。

多媒体消息业务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是整个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负责存储并处理进出MMSC的消息,完成在网络上发送由文本、声音、图片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消息中心内部主要分为MMSRelay和MMSServer,互通的功能主要由MMSRelay完成。MMSRelay负责在不同的消息系统之间进行消息传送,它在服务器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综合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网络综合不同的服务器类型。根据需要,MMSRelay和MMSServer可以合设也可以单独设置。

在多媒体消息业务系统中,MM4接口是多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之间互联互通的保证。3GPP多媒体消息规范本身对于互联互通就已经定义了MM4接口(在各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中实现),因此,只要各运营商在3G多媒体消息业务网中遵循3GPP规范设置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则不必设置多媒体消息网关就能实现多媒体消息的互通。但由于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均未采用3GPP的规范设置,中国移动的“彩信”是采用基于3GPP规范并进行修改的非标准形式,而中国联通的“彩e”则是基于电子邮件的形式,故在与这些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互通时,视其采用的多媒体消息系统结构的不同,可通过多媒体消息网关实现运营商之间的多媒体消息的互通。具体的多媒体消息互通网络结构图如下:

在此方案中,当运营商A与其他运营商的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可以将运营商A的MMSC和运营商B的标准MMS系统直接连接,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C和其他运营商标准MMS系统之间。当与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则需要通过设置MMS网关来进行协议转换,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网关和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之间。

即时通信(IMPS)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G系统支持的新业务非常多,本文将以即时通信消息(IMPS)的互通为例,简要论述一下3G新业务的互联互通。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9

短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运营商在开展3G业务时,短消息业务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论述短消息系统的互通网络结构,并对互通时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短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短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短消息业务提供终端发起、终端接收的信息服务,必须由MSC或SGSN及HLR配合完成。

不同平台及运营商间短消息的互通原则上都是由短消息网关完成的。短消息网关负责消息转发、协议转换、路由管理、话单输出等,具体包括互联网关和汇接网关的功能,前者用于SMSC和SP之间的交互,后者用于路由信息的管理即与其它平台及运营商的短信系统互通。

与固定网短消息的互通

所谓固定网短消息,就是利用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向固定电话用户提供多种信息的服务。

为实现固定网用户和移动网用户之间相互成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可以直接在短消息中心之间互通,也可以经过短消息网关互通,一般情况下为了使网路结构简化,网间结算以及组网方便,大都是经过短消息的互联网关互通。运营商通过网间互联网关的连接以及互联网关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连接达到互通的目的,也就是一方的短消息中心在向对方用户发送短消息时,该短消息经双方的互联网关提交给对方短消息中心,由对方短消息中心向自己全网内用户发送。

网络结构

和固定网短消息互通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此方案中,运营商可新建3G移动短信网关,并与其他运营商的固网短信网关相连实现3G移动网短消息和其他运营商固网短消息的互通。

此方案互联点位于3G短信网关和固网短信网关之间(即虚线处),互联点清晰且便于3G短信及固网短信系统各自的计费结算及维护管理。

编号问题

目前,移动用户给移动用户发送点对点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接受短消息用户的号码)就是移动用户的号码。但是,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除点对点的短消息以外,还包括了与各个ICP发送的短消息,为此必须给每个ICP分配相应的号码,而这些号码的分配是由移动运营商自行分配的。号码的分配当时并没有考虑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还会与固定网的短消息业务互通,因此给ICP所分配的号码是与固定网电话用户的号码类似的号码。据初步统计,已经被占用的长途区号达几百个,包括已经使用的和空余的,同样也占用了一部分本地电话号码。当移动用户向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与现有的ICP的号码是重复的,而且这种重复没有规律。因此,在固定网和移动网的短信互通时就需要解决号码的冲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信息产业部决定在固定号码前面加上一个标识码,即起用一个未使用过的号码“106”。当移动用户给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时在被叫用户号码前面加上标识码“106”,号码长度最长可达15位。

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

在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由于从固定网用户编号上无法区分其归属于哪一个运营商,故需经过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来完成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选择工作。

当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经过移动网的短消息中心到移动网的互联网关,移动网的互联网关不需要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的运营商,把短消息发送给第三方的互联网关,由第三方的互联网关去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运营商的用户,随后就可以把短信发送给此固定网运营商的短信互联网关,再经其短消息中心将短消息发送给用户。

在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上需要有相应的各本地网的不同运营商的号码分配纪录,且要保持实时更新。

与移动网短消息的互通

可采用3G互联短信网关与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网短信网关互联的方案,互联短信网关可按照目的地进行接续和计费。互联短信网关之间可采用专线或者INTERNET相连。

由于移动网短信互联互通已经相当成熟,故本文不再赘述。

多媒体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多媒体消息业务(Multi-mediaMessageService)提供了一种非实时基于存储转发机制的多媒体通信方式。它可使多媒体消息在手机、PC/PDA以及email客户端等多种通信终端之间实现互发互收。收发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email及视频。多媒体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内容丰富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多媒体消息作为一种位于IP网络层的增值应用业务,它可连接各种载体(例如:GPRS、CSD及HSCSD等),因此,也是面向3G网络的。多媒体消息业务的实现必须由MMSC、WAPGW和HLR等网元配合完成。此外,多媒体消息业务要使用短消息中心(SMSC)来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通知给用户终端。

多媒体消息业务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是整个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负责存储并处理进出MMSC的消息,完成在网络上发送由文本、声音、图片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消息中心内部主要分为MMSRelay和MMSServer,互通的功能主要由MMSRelay完成。MMSRelay负责在不同的消息系统之间进行消息传送,它在服务器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综合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网络综合不同的服务器类型。根据需要,MMSRelay和MMSServer可以合设也可以单独设置。

在多媒体消息业务系统中,MM4接口是多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之间互联互通的保证。3GPP多媒体消息规范本身对于互联互通就已经定义了MM4接口(在各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中实现),因此,只要各运营商在3G多媒体消息业务网中遵循3GPP规范设置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则不必设置多媒体消息网关就能实现多媒体消息的互通。但由于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均未采用3GPP的规范设置,中国移动的“彩信”是采用基于3GPP规范并进行修改的非标准形式,而中国联通的“彩e”则是基于电子邮件的形式,故在与这些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互通时,视其采用的多媒体消息系统结构的不同,可通过多媒体消息网关实现运营商之间的多媒体消息的互通。具体的多媒体消息互通网络结构图如下:

在此方案中,当运营商A与其他运营商的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可以将运营商A的MMSC和运营商B的标准MMS系统直接连接,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C和其他运营商标准MMS系统之间。当与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则需要通过设置MMS网关来进行协议转换,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网关和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之间。

即时通信(IMPS)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G系统支持的新业务非常多,本文将以即时通信消息(IMPS)的互通为例,简要论述一下3G新业务的互联互通。

移动通信业范文篇10

短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运营商在开展3G业务时,短消息业务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论述短消息系统的互通网络结构,并对互通时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短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短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短消息业务提供终端发起、终端接收的信息服务,必须由MSC或SGSN及HLR配合完成。

不同平台及运营商间短消息的互通原则上都是由短消息网关完成的。短消息网关负责消息转发、协议转换、路由管理、话单输出等,具体包括互联网关和汇接网关的功能,前者用于SMSC和SP之间的交互,后者用于路由信息的管理即与其它平台及运营商的短信系统互通。

与固定网短消息的互通

所谓固定网短消息,就是利用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向固定电话用户提供多种信息的服务。

为实现固定网用户和移动网用户之间相互成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可以直接在短消息中心之间互通,也可以经过短消息网关互通,一般情况下为了使网路结构简化,网间结算以及组网方便,大都是经过短消息的互联网关互通。运营商通过网间互联网关的连接以及互联网关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连接达到互通的目的,也就是一方的短消息中心在向对方用户发送短消息时,该短消息经双方的互联网关提交给对方短消息中心,由对方短消息中心向自己全网内用户发送。

网络结构

和固定网短消息互通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此方案中,运营商可新建3G移动短信网关,并与其他运营商的固网短信网关相连实现3G移动网短消息和其他运营商固网短消息的互通。

此方案互联点位于3G短信网关和固网短信网关之间(即虚线处),互联点清晰且便于3G短信及固网短信系统各自的计费结算及维护管理。

编号问题

目前,移动用户给移动用户发送点对点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接受短消息用户的号码)就是移动用户的号码。但是,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除点对点的短消息以外,还包括了与各个ICP发送的短消息,为此必须给每个ICP分配相应的号码,而这些号码的分配是由移动运营商自行分配的。号码的分配当时并没有考虑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还会与固定网的短消息业务互通,因此给ICP所分配的号码是与固定网电话用户的号码类似的号码。据初步统计,已经被占用的长途区号达几百个,包括已经使用的和空余的,同样也占用了一部分本地电话号码。当移动用户向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与现有的ICP的号码是重复的,而且这种重复没有规律。因此,在固定网和移动网的短信互通时就需要解决号码的冲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信息产业部决定在固定号码前面加上一个标识码,即起用一个未使用过的号码“106”。当移动用户给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时在被叫用户号码前面加上标识码“106”,号码长度最长可达15位。

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

在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由于从固定网用户编号上无法区分其归属于哪一个运营商,故需经过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来完成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选择工作。

当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经过移动网的短消息中心到移动网的互联网关,移动网的互联网关不需要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的运营商,把短消息发送给第三方的互联网关,由第三方的互联网关去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运营商的用户,随后就可以把短信发送给此固定网运营商的短信互联网关,再经其短消息中心将短消息发送给用户。

在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上需要有相应的各本地网的不同运营商的号码分配纪录,且要保持实时更新。

与移动网短消息的互通

可采用3G互联短信网关与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网短信网关互联的方案,互联短信网关可按照目的地进行接续和计费。互联短信网关之间可采用专线或者INTERNET相连。

由于移动网短信互联互通已经相当成熟,故本文不再赘述。多媒体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多媒体消息业务(Multi-mediaMessageService)提供了一种非实时基于存储转发机制的多媒体通信方式。它可使多媒体消息在手机、PC/PDA以及email客户端等多种通信终端之间实现互发互收。收发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email及视频。多媒体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内容丰富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多媒体消息作为一种位于IP网络层的增值应用业务,它可连接各种载体(例如:GPRS、CSD及HSCSD等),因此,也是面向3G网络的。多媒体消息业务的实现必须由MMSC、WAPGW和HLR等网元配合完成。此外,多媒体消息业务要使用短消息中心(SMSC)来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通知给用户终端。

多媒体消息业务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是整个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负责存储并处理进出MMSC的消息,完成在网络上发送由文本、声音、图片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消息中心内部主要分为MMSRelay和MMSServer,互通的功能主要由MMSRelay完成。MMSRelay负责在不同的消息系统之间进行消息传送,它在服务器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综合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网络综合不同的服务器类型。根据需要,MMSRelay和MMSServer可以合设也可以单独设置。

在多媒体消息业务系统中,MM4接口是多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之间互联互通的保证。3GPP多媒体消息规范本身对于互联互通就已经定义了MM4接口(在各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中实现),因此,只要各运营商在3G多媒体消息业务网中遵循3GPP规范设置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则不必设置多媒体消息网关就能实现多媒体消息的互通。但由于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均未采用3GPP的规范设置,中国移动的“彩信”是采用基于3GPP规范并进行修改的非标准形式,而中国联通的“彩e”则是基于电子邮件的形式,故在与这些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互通时,视其采用的多媒体消息系统结构的不同,可通过多媒体消息网关实现运营商之间的多媒体消息的互通。具体的多媒体消息互通网络结构图如下:

在此方案中,当运营商A与其他运营商的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可以将运营商A的MMSC和运营商B的标准MMS系统直接连接,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C和其他运营商标准MMS系统之间。当与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则需要通过设置MMS网关来进行协议转换,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网关和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之间。

即时通信(IMPS)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G系统支持的新业务非常多,本文将以即时通信消息(IMPS)的互通为例,简要论述一下3G新业务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