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效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1:09:59

养殖效益

养殖效益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结构;蚕桑养殖;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蚕桑养殖业在国内已经拥有了比较悠久的历史,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在近些年来,蚕桑养殖业的发展亟需增添新的活力,与时俱进地创新其养殖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蚕桑产业的最终发展目标,获得理想的养殖效益。

1当前蚕桑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

1.1第三产业带来了竞争压力。以往蚕桑养殖产业的经济发展在国内的农副产业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只是近些年来大棚经济和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蚕桑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竞争力。多数劳动者认为蚕桑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如第三产业,因此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是蚕桑养殖业发展态势弱化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蚕桑养殖业的新技术推广也没有获得理想中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个环节的推广工作。1.2蚕丝价格波动引起的生存压力。近些年来,在蚕桑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供大于求现象的出现频率比较高,这也就使得蚕丝价格不断发生变化。而蚕丝价格的波动让蚕桑养殖业的发展不稳定,导致这一产业面临着非常大的竞争压力,让相关从业人员不得不考虑在严峻考验之下的生存道路[1]。1.3经营体制落后,蚕农积极性低。当前一些蚕农所采用的经营体制比较落后,在产量大的情况下,蚕农向外输送产品的渠道比较单一,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其经济收益并不大。而且蚕茧养殖具有不可预期的风险,蚕茧收购价格也在发生不规则的变化,加总起来的问题打击了蚕农的养殖积极性。有些蚕农为了增加经济收益,还盲目地增加蚕茧量,并非关注蚕茧的质。长此以往,蚕茧质量下滑问题会直接影响蚕桑养殖效益。在蚕桑养殖产业的不稳定发展状态下,探索提高这一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蚕桑养殖效益的有效方法

2.1从拓展产业链入手,提高养殖效益。蚕桑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注重以发展的目光看问题,积极寻找提高蚕桑养殖效益的有效方法。而拓展产业链就是其中之一,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可以看到蚕桑养殖的其他利润空间。比如香菇生产可以被纳入到蚕桑养殖的生产链之中,这主要是因为桑枝是可以生产香菇的重要基质,桑农可以在养殖蚕桑的过程中,将多余的桑枝修剪出来,将其粉碎后进行合理的调配,即可用于种植香菇。而香菇在当前市场中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食品消费市场大,可以为蚕桑养殖户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养殖效益。2.2从提高蚕桑养殖的产量与质量入手。对于蚕桑养殖户关注产量而轻视质量的做法,实际上是有损养殖效益的,并不利于这一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因此蚕桑养殖户应该注重对桑园结构进行优化,为蚕桑的养殖产量及质量都提供有效的保障。首先,在桑园生产中,要改造不合理的树型,合理修剪桑树枝叶。在夏季更要尽可能提升桑树高度,扩大其覆盖面积,并且增加桑树与桑树之间的距离,以充分利用光能来促进桑树的健康成长,提高桑叶质量。在施肥时,也要注重补充矿物元素方面的营养,并改善土壤肥力,做好除草除虫和灌溉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丰产的效果。其次,在采叶方面,蚕桑养殖户在夏季蚕期采叶的过程中,要注重选择合适的采叶技术。比如在采适熟叶方面,要注重在一至二龄时期进行,可适当采集新条的叶子,确保桑叶获得充足的光合作用,保障其旺盛生长。而在早秋的蚕期,一般是在小蚕期这个时候采集适熟叶,直到四龄阶段,蚕桑养殖户可根据自上而下的采摘方式,将枝条的基部叶摘下来。最后,蚕桑养殖户可养殖一些家禽,减少桑园的病虫害问题,并保证桑叶具有绿色无污染的优势。2.3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广新技术。蚕桑养殖户应该注重提高蚕桑生产与养殖的劳动生产率,而这也是促进蚕桑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3]。针对大量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农村蚕桑技术站可以积极建立起专业的养蚕小组,尽可能招聘具有经验或者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加入进来,为蚕桑养殖业提供人才带来的活力,创造蚕桑养殖的新型发展局面。农村蚕桑技术站可以推广集约型的蚕桑养殖模式,低蚕桑养殖业的生产与经营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这利于推广蚕桑养殖新技术,并挖掘蚕桑生产潜力,提高了桑园开发利用的有效性。专业的养蚕小组还可以定期给技术知识水平较低的蚕桑养殖户开展蚕桑养殖技术方面的宣传和培训活动,让蚕桑养殖户可以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保障蚕桑养殖业获得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有效保障蚕桑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蚕桑养殖业中,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难题,亟待相关人员探索有效的应对方式,以提高蚕桑养殖效益的有效增长,增加蚕桑养殖户的收入。比如蚕桑养殖户可以从拓展产业链开始入手,增加香菇生产;同时,蚕桑养殖户要注重提高蚕桑养殖的产量与质量,并在农村蚕桑技术站的指导下,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广新技术,让每一蚕桑养殖户都可以获得经济收益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业君,徐延东.提升蚕桑养殖效益的方式——有效拓展蚕桑产业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5):283.

[2]单洪君.推广优势技术促进蚕桑养殖升级[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37.

养殖效益范文篇2

关键词:肉羊养殖;效益;技术

衣、食、住、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类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因此,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肉羊养殖工作中,存在因为养殖技术不规范而导致养殖经济效益降低的问题。所以,为了促进我国肉羊养殖工作的发展,首先应探讨影响肉羊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

1影响肉羊养殖效益的因素分析

1.1环境因素。肉羊的养殖工作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新疆地区的肉羊养殖调查情况看,养殖肉羊的区域大多以居民区内居多,养殖者为肉羊建造的棚舍简陋,供肉羊运动的面积较小。这与肉羊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空气、湿度与温度条件不符。环境问题增加了肉羊生病的几率,导致肉羊病死率高,影响经济效益[1]。1.2规模因素。目前新疆地区以中小型肉羊养殖户居多,管理工作主要在管理者的闲暇时间进行,投喂工作以自给草料和投喂浓缩饲料为主。这种规模养殖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养殖成本低,并且一户居民中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肉羊养殖与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程度较高。但是,基础母羊存栏数量的不同,肉羊出栏水平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加大肉羊养殖数量,又需要加大物力、人力投入,所以对于个体养殖户来说,如果基础母羊存栏数量不能与出栏水平成正比,其经济收益就会降低。而对于大规模肉羊养殖户来说,养殖技术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很大,要想增加肉羊养殖经济效益,需要提高肉羊养殖管理技术[2]。1.3品种因素。肉羊的品种对肉羊产肉、繁殖、生长等的影响作用极大,可以说肉羊的品种是决定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根本因素。所以,要想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提升肉羊的产肉率、生长速度和繁殖速度。因此选择良好的肉羊品种是确保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经过大量的肉羊养殖实际经验得出,肉羊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品种的不同,相同时间内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也有很大的差异。选择专门的肉用肉羊养殖品种,获得的养殖效益最高,并且肉类产品市场对这一品种肉羊的需求量也较大。

2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研究

2.1杂交技术提高肉羊的品种质量。肉羊的品种质量是肉羊养殖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开发出高质量的肉羊品种,对于提升肉羊养殖效益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针对肉羊繁殖速度与生长速度两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两种肉羊杂交技术措施。首先,应用与推广肉羊胚胎移植技术,利用优质的肉种羊精子,生产出优质的肉羊胚胎,加快母羊的繁殖速度,生产出优良的肉羊品种,从长远的角度提高了肉羊的养殖效益,促进我国肉羊养殖工作的发展。其次是推广肉羊的经济杂交技术,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肉羊杂交技术的研究。用引进的优质肉羊品种与本地的肉羊品种杂交,这种利用杂交优势培育的肉羊品种为我国肉羊养殖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3]。2.2高水平的养殖管理技术,提升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养殖管理技术水平是获得最大化养殖效益的有效方法。提高养殖管理技术水平,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首先要掌握季节性的肉羊放牧技术。综合来看,羊的放牧方式主要分为散开式、挡头式和一字纵队的放牧方式三种。在夏季之初,利用风向放牧,顺风放牧和旁风放牧能吹开肉羊的被毛,使羊体感觉到凉爽,肉羊的游走速度减慢,采食效率增加,有助于提高肉羊的健康水平和生长速度。如果遇到风雨天气,应圈住肉羊或顶风放牧,这样能防止肉羊丢失。冬季肉羊放牧应选在牛、马等放牧经过的地区,因为牛、马等的放牧活动有效的去除了地面的积雪,或者利用一定的破雪工具,能节省肉羊采食体力,增加产肉率。其次,提高养殖者的养殖管理技术水平也是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利用培训等方式,帮助养殖者改变传统的肉羊养殖观念,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最后,制定科学的喂养计划,加强肉羊疾病的防治工作。选择适合的牧草,提供给肉羊充足的草料,并且针对肉羊不同的生长时期,补充不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针对不同时间段内肉羊容易发生的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治工作,能提高成活率,提升养殖效益[4]。

综上所述,结合影响肉羊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研究提高效益的养殖技术,主要从提升品种质量和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两个角度进行,选择优质的肉羊品种,提供充足的营养,确保肉羊的健康生长,实现提升肉羊养殖效益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磊,郑重,谌颜,周丽.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的要点及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18(09):29.

[2]克依木江•吾斯曼.吐鲁番农区肉羊养殖经济效益分析[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08):39.

[3]闫益波.提升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J].湖南饲料,2018(04):24-28.

养殖效益范文篇3

关键词:绿色养殖技术;养殖效益;应用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突出了管理方面的弊端,不仅影响养殖业长效发展,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改善传统养殖模式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及食品安全问题,促进养殖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推动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概述

绿色畜牧养殖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畜牧养殖,这一养殖模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养殖区域中的空气、土壤及水源等因素都要符合一定标准,没有工业污染,没有农药滥用等问题。优选养殖环境,畜禽主要是自然放养,或者是规模化及集约化养殖模式,尽管在养殖周期与养殖产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绿色畜牧养殖模式的产品质量非常高。根据生态原理实施绿色的畜牧养殖,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污染源严格管理与控制,若没有严格的控制污染源,会产生各种公害问题,畜禽排泄物应及时的处理,确保养殖环境的无污染。在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时应重视养殖场地的优选与养殖设施的建设。为了能保护养殖场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应严格根据生态原理开展畜禽养殖。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

2.1市场定位明确。在畜牧养殖业中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确定市场定位,明确绿色畜牧养殖在社会经济市场中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市场需求及主要的目标人群。只有确保能明确了解及掌握市场具体需求,才可以确保畜禽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确保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可持续发展,还能有助于我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市场定位时应格外谨慎,对市场实际需求应详细调研,明确、完善市场定位,应深入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市场需要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确保能充分发挥出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需要重视及更好地落实前期市场调研。只有充分了解及掌握目标市场的具体需求,确保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作用最大化,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养殖户积极主动地应用及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2.2开展培训与宣传工作,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当确定市场具体定位后,便应针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开展相关研究、推广工作。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聘请专家学者,针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开展培训活动,针对专业化的养殖知识与先进的养殖技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养殖户培训活动。让养殖户了解及掌握兽药正确使用方法、饲料合理调配等知识,让广大养殖户能充分了解及掌握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具体内容,提升养殖户养殖水平,确保畜禽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建立健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组织,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宣传册等各种形式扩大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广度,使养殖户能积极主动地在养殖过程中合理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如果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养殖户便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根本上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2.3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养殖户在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过程当中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养殖户可以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养殖,提供给畜禽养殖良好的养殖环境,改善、优化传统养殖模式中的弊端,积极转变养殖户的养殖观理念。养殖户在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应确保畜禽养殖环境空气、光照充足,为畜禽提供充足的养殖活动空间,确保养殖环境整洁卫生。所以,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时,应确保养殖户可以科学养殖,防止养殖过程出现问题。同时,还应设计疫病预防与各项注意事项的管理与预警机制,提升养殖户的养殖能力,降低畜禽养殖发病率与死亡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对畜禽养殖而言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健全预警机制,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提升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文臣.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6):47-48.

养殖效益范文篇4

强化生长环境管理,提高舒适程度

科学保持通风状态在蛋鸡养殖中,通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鸡舍无论大小,也不管鸡场规模如何,必须要保证鸡舍内部的空气保持新鲜状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这一点对于饲养密度较高的鸡场、鸡舍,重要性更加明显。研究资料显示,规模化养鸡场,一旦通风条件不达标,直接会影响整个鸡舍内部控制质量,养殖中出现的各种有害气体会充斥着整个鸡舍,如氨气、二氧化碳以及硫化氢等,这样的有害气体超标,会对蛋鸡的生长以及产蛋造成影响,降低产蛋率,同时能够滋生和引发疾病,造成更大损失。所以,在鸡场里鸡舍的底部应当开设地窗,中部开设大窗,屋顶要设置排气筒,在夏天全部打开通风,冬季运用排气筒与地窗通风,要注意温度保持在恰当水平。科学调控光照水平光照条件对于蛋鸡生长与产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提高养殖经营效益。研究表明,科学的光照时间能够对蛋鸡排卵产生影响,提高产蛋率。在养殖中,建议从20周龄起每日光照时间按周增加半小时,到达每天16小时后保持同一水平,延续至蛋鸡淘汰之前的4周时候,将光照时间提升至17小时,此标准延续至蛋鸡淘汰为止。光照不足时间以人工照明补充,力求鸡舍内光照充足而均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针对蛋鸡的特点创造更好的产蛋条件,有助于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科学控制舍内温度每一种动物都有着其最为适宜的生长温度区间,在蛋鸡养殖中也不例外,养殖户应当科学研究蛋鸡的最佳生长温度,尽可能地创造与此相接近的环境。依据研究资料显示,适宜蛋鸡的温度为13~23℃,偏离了这一区间值都会对蛋鸡产蛋率造成影响,要设法让鸡舍保持温度在这一区间之内,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在养殖过程中,按照这一要求,在不同的季节应当选取最为恰当的方式进行温度控制,例如夏天要强化鸡舍的通风,换用较大功率排风扇,最好以纵向巷道式通风,迅速降低鸡身体热度,还可以运用洒水降温、控制饲养密度降温等方式,让鸡舍保持在接近于蛋鸡最佳生长温度值,有助于提高产蛋率以及延长产蛋高峰期,对于养殖效益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科学保证舍内湿度环境湿度也是影响蛋鸡生长与产蛋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中应当尽可能地创造适宜蛋鸡生长的湿度环境。一般来讲,蛋鸡生长产蛋环境湿度为60~70%左右较为适宜,湿度如果过低,蛋鸡的羽毛会杂乱、皮肤会干燥,脱水发生率提高,呼吸道疾病概率也明显提高。湿度过高状态会导致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引发疾病,降低产蛋率。所以,在养殖中要控制湿度,在需要控制的季节,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持鸡舍内湿度的标准化。

强化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注重鸡群选择在蛋鸡养殖中,产蛋率是影响养殖效益的最大因素,鸡群在产蛋过程中,部分蛋鸡会因为各种因素,脱离最佳产蛋状态,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在这样的状态下,养殖户就应当开展鸡群中部分蛋鸡的重新选择问题。一般来讲,蛋鸡产蛋率降至50%左右状态时,应当启动选鸡工作,要重点筛选、淘汰一些腹部脂肪较多的鸡、健康状况不佳的鸡,以及鸡冠干燥皱缩、头、喙、胫部深黄色的鸡,以达到节省饲料、防控疾病的目的。只有将产蛋率低、自身健康状况不佳,甚至已经生病的蛋鸡筛除出鸡群,另行处置,才能够保持鸡群的始终高产出效益。注重及时收蛋在蛋鸡养殖中,养殖户要及时对产出的蛋进行收集,一般情况下,蛋鸡产蛋的高峰期一般集中在日出之后的4小时之内,此时产出的鸡蛋较多,整个下午蛋鸡产蛋量只占到总数的25%左右,在养殖中要及时观察,确定产蛋的集中时段,结合产蛋量选择拾蛋时间以及频率,夏天每天以3次为宜,其余时间一般为每天2次。部分养殖户在鸡蛋收集过程中,频率与时间安排不够科学,影响了蛋鸡的正常生长环境,是不可取的。注重科学补水水分充足在蛋鸡养殖中的重要性很高,在蛋鸡养殖中,一定要对鸡群保持科学、足量的饮用水供应,通常情况下,一只蛋鸡每天的科学饮水量在250~400毫升较为适宜,一旦供水不足,会对蛋鸡产蛋率造成影响,降幅在2%~5%左右。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注意水质优良,因为水质不佳也会造成蛋鸡产蛋率下降,以及蛋品质量降低。在进行科学补水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水质进行观察,有条件的还应当进行简单项目的检测,保证为蛋鸡提供无污染的水源。注重应激预防处于产蛋率高峰时期的蛋鸡,产蛋强度较大,机体负担相对加大,生活能力进一步降低,对于应激反应较为敏感,抵抗力下降,一旦遇到应激情况,蛋鸡的产蛋率会受到较大影响,增加了饲料的消耗,蛋鸡死亡率提高,在产蛋率受影响之后,难以达到原来状态。因此,要保持产蛋高峰期鸡舍环境的安静和整洁,杜绝所有闲杂人等进入鸡舍,要查找鸡舍是否存在老鼠洞,要以水泥堵塞,并在鸡舍四周投放鼠药灭鼠。鸡舍所有门窗以及通气孔注意防护,限制其他动物进入鸡舍对鸡造成应激。燃放鞭炮、加工饲料、车辆来往等,也应该远离鸡舍,防止噪音对鸡群造成应激影响。综上所述,在蛋鸡养殖中,养殖户一定要牢牢抓住产蛋高峰期这一关键时机,想方设法延长产蛋高峰期,提高养殖产出效益,其中,抓好管理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注重管理好环境,科学饲养,有效延长蛋鸡产蛋高峰。

本文作者:靳西安工作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辐中等专业学校

养殖效益范文篇5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准备

用漂白液对养殖车间地面、地沟及养殖池进行消毒,之后用外海水冲洗干净。生物滤池培养前,将循环水系统(不包括养殖池)加满水,加入0.05mg/L漂白液消毒,系统运行2个循环后(约2.5h)停止,浸泡24h,将水放掉加入新水,新水加满后,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中和余氯。

1.2苗种选择与运输

苗种的选择对养殖成败极为重要。半滑舌鳎雌鱼长成后个体明显大于雄鱼,所以选择苗种时一定要选择健康的雌鱼苗种。健康苗种具有以下特征:体色发亮,鳍边和尾鳍完整无损,胃部有明显摄食隆起,不起水乱游,平时摄食较稳定,在池中排列整齐,身体逆水流方向排列。外观鱼体色不光亮,边鳍、尾鳍发红或腐烂为不健康鱼苗[9]。另外,半滑舌鳎小苗种伏底能力相对较弱,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内水体有较强的流速和旋转力,使用循环水系统养殖小苗种半滑舌鳎易引起池水旋鱼,导致养殖鱼机械损伤,影响其摄食,长期下去致使养殖鱼体质下降,易引发大批量死亡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体重≤20g的鱼苗不宜进行循环水系统养殖。本试验所用鱼苗均为半滑舌鳎,于2009年2月进苗,规格为0.305kg/尾,共33096尾,途中死亡23尾,剩余33073尾,总重10095.35kg。运输前停食1d,使用塑料袋内充氧运输,装出苗时均小心细致操作。鱼苗分批投放在循环水车间,投放密度为32尾/m3。

1.3循环水系统构建

弧形筛是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第一级水处理装置,主要是将养殖池排水中含有的残饵、粪便和鱼体脱落物等固体杂质分离出去,防止其在水中继续分解。本系统弧形筛圆弧半径为2660mm,条缝间隙0.25mm,有效过滤面积0.90m2。使用自行开发研制的蛋白质分离器2台,蛋白质分离器总流量为1281m3/h,利用气泡表面的吸附作用,去除小于100μm的悬浮固体颗粒和溶解性胶状物质,防止其在水体中继续分解。向蛋白质分离器中通入少量臭氧增加气泡的吸附作用。有研究表明,蛋白质分离器还可以去除部分氨氮,减轻生物处理的负荷[10]。生物滤池分三级,滤池规格为长3.0m,宽3.0m,深5.0m。第一级填装比表面积为100m2/m3的立体弹性滤料,第二级填装比表面积为200m2/m3的BIO-BLOK生物包,第三级填装比表面积为380m2/m3的多孔网状生物填料。三级填料池很好地兼顾了生物滤料比表面积和滤池通透性的问题。脱气池用于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氮气及残余的臭氧等有害气体。脱气池设计规格为长6.50m,宽6.50m,深4m,池中填装比表面积为100m2/m3的BIO-BLOK生物包,使脱气池又成为一个滴滤式生物滤池,在脱气过程中同时进行末级生物净化,这种滤料空隙比较大,有利于气水交换。紫外消毒池内安装H型紫外线垂直消毒装置。本装置包括一个内腔体的主体,进水口在主体底部,出水口在主体上部,主体内腔体的上端口设置有防水隔离板,20支0.053kW紫外线灯管安装在内腔体防水隔离板上。较常规的紫外线消毒装置具有消毒流程长、紫外线光波衰减小、造价低廉和易于维修清洗等特点。使用液氧充氧、纳米氧气扩散器释放氧气、水泵叶轮混合溶解的溶氧方式,氧气利用率几乎能达到100%。各设备单元池中预设不锈钢管道,冬季采用管道内蒸汽加温的方式升温;夏季向系统内添加深井水方式降温,控制水温范围为18~21℃。

1.4水质测定

pH、水温、DO,取样位置均在养殖池内,分别采用多功能pH计、温度计、YSI溶氧仪测定;NH3-N、NO-2-N、细菌的取样位置均在养殖池进、出水口,分别采用次溴酸盐氧化法(GB7493—1987)、磺胺-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7493—1987)、菌落计数法测定;取样时间,除细菌项目为每10天早上7:00,其余均为每5天早上7:00。计算数据平均值、标准误差,然后用SPSS19.0one-wayANOVA方差分析对各实验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的检验和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滤池培养

生物滤池培养期间采用外海水做培养水源,水温23~24℃,滤池内鼓风机24h曝气,其他设备只做水循环通路。使用氯化铵(NH4Cl)作为培养氮源进行自然挂膜,未添加任何微生物制剂。系统中氨氮量逐渐下降(即每天加入氨氮量均消耗掉)且亚硝酸氮不再上升时(平衡或下降),认为生物滤池培养成熟。由图2可知,生物滤池培养至第13天后氨氮含量开始下降,第10天后亚硝酸氮含量不再上升,第16天时,停止生物滤池培养,将培养用水放掉后加入新水。生物滤池培养成熟后不可离水时间过长,放水、加水时间越短越好。

2.2苗种投放

苗种的健康状况需再次确认,确保鱼苗质量,若发现病鱼,须提前隔离并进行药物治疗。鱼苗倒入循环水系统前须停食24h。先投放少量苗种,若系统水质和鱼苗生长状况一切正常再大量投放,向循环水系统倒鱼期间尽可能减少鱼体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2.3系统日常维护保持系统良好的水处理状态是循环水养殖成功的关键[11]。养殖池吸底、刷池、弧形筛的冲洗、生物滤池撇沫、设备间泵池吸底等都是系统日常维护需要进行的工作。

2.3.1养殖池吸底、推底和刷池吸底可及时排出鱼池中心管附近的残饵、粪便和鱼体脱落物等固体杂质,减少其在水体中停留的时间,同时可降低弧形筛被颗粒杂质堵塞及生物滤池被污染的几率。每天吸底6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0s。养殖池推底、刷池频率根据养殖鱼状态而定,只要鱼摄食较稳定,正常伏底,养殖鱼无起水漂游,可不进行以上操作,推底一般2个月1次,倒池、刷池可每4个月1次。

2.3.2弧形筛冲洗弧形筛的冲洗应结合抽底进行,抽底完毕后,应马上冲洗弧形筛,由于循环水车间投饵量较大,舌鳎鱼排便较多,弧形筛每1.5h冲洗1次。不定期用软毛刷刷洗,每周一次用高压水枪冲洗,冲洗时注意高压水枪与弧形筛的距离,以免将弧形筛的保护膜冲掉。

2.3.3泵池吸底泵池吸底根据养殖污物在池底积聚情况而定,若养殖污物聚集成堆,应及时吸底。一般每月对泵池吸底一次即可。泵池吸底时需停止系统水的运转,停转时间过长易造成养殖池水浑浊、养殖鱼缺氧,所以泵池吸底工作需操作迅速。

2.3.4生物滤池撇沫饲料中的油性物质循环至生物滤池时,会在滤池表面形成带有颗粒污物的油膜,随曝气集中到生物滤池池角处,易滋生细菌,需及时将这些脏沫撇出,撇沫每天进行6次。

2.3养成管理

2.3.1饵料投喂半滑舌鳎饵料的保质期一般为3个月,饵料应保存在10℃左右的恒温库内。舌鳎鱼的胃排空时间一般为6h,下午和晚上比上午投饵量大。试验期间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分5遍投完,第一遍均匀投撒少量饵料,诱鱼摄食,起信号作用,此时可见舌鳎鱼左右晃动,寻找饵料进行摄食;第二、三、四遍投喂量可加大,此时鱼摄食速度较快;第五遍同第一遍,目的是让没摄食到饵料或摄食不足的鱼吃到饵料。投饵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系统循环量较大,向养殖池中间投饵易被旋出形成残饵,投饵时要将身体前倾至养殖池内侧,向养殖池边缘投饵。②饵料尽量细撒,防止局部饵料过多,旋出形成残饵。③多位点投喂。④投饵时养殖车间需保持黑暗状态,工作人员需用手电照明进行投喂。⑤时刻注意养殖池出水及弧形筛处是否有残饵出现,若出现残饵,则放慢投喂速度。投饵完毕后需及时观察弧形筛上鱼的粪便情况。另外,半滑舌鳎粪便应为淡黄褐色雾状物,粪便不呈弥散状,而是有粘连细条或有白便,说明养殖鱼胃肠道有问题,需及时调整饵料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2.3.2对光线的控制养殖后期,养殖鱼多已性成熟。生产实践证明,控制光照是延缓其生殖发育的关键。光照分自然光和灯光,舌鳎成鱼对自然光较为敏感,自然光强弱的转变是促进其生殖发育的主要原因[12]。养殖生产中,需保持养殖车间内长期黑暗,尤其夏季光照较强时更应注意。工作人员进出车间时需随手关门,投喂饵料时需用手电照明。

2.4养殖水质因子控制

循环水系统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保证生物滤池内细菌较高的去除效率和养殖鱼的快速生长[13]。需日常检测和控制的水质因子包括水温、DO、pH、氨氮、亚硝酸氮、养殖池进水和出水细菌及弧菌的含量等。

2.4.1温度、DO、pH半滑舌鳎的最适温度为18~22℃,在此温度范围内,鱼体生长最快,饵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14]。本系统中,冬季采用添加深井水和管道内蒸汽加温的方式提高水温,夏季使用外海水添加深井水降温的方式降温,使水温保持在18~21℃(图3)。图3养殖池内温度变化Fig.3Thetemperaturechangeinfishtanks整个养殖周期,养殖池内溶解氧水平始终维持在≥6.5mg/L(图4)。循环水系统能够整合纯氧系统,使水体内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溶氧水进入养殖池与池内水体混合后能够保持池水达到饱和溶解氧的状态。养殖池进水口溶解氧饱和度稳定在120%~130%,则鱼池排水口溶解氧饱和度能达到近100%。图4养殖池内DO变化Fig.4TheDOchangeinfishtanks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滤池内细菌的硝化作用消耗碱产生酸,鱼类和微生物代谢会产生CO2,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系统pH值下降。系统中的曝气和脱气设备能够有效去除CO2,系统pH值稳定在7.0~8.0(图5)。

2.4.2氨氮和亚硝酸氮鱼类释放的含氮废物主要是氨氮[15]。大规格半滑舌鳎每摄食100kg饲料,以氨氮形式排出的氮约为2~3kg。生物滤池通过亚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再通过硝化作用将亚硝酸盐转化成无毒的硝酸盐[16]。循环水经系统处理后,养殖池进水口的NH3-N浓度维持在≤0.2mg/L(图6),亚硝酸氮浓度维持在≤0.1mg/L(图7),排水氨氮、亚硝酸氮含量与进水处差异性显著(P<0.05)。

2.4.3细菌和弧菌系统设有紫外消毒池用来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养殖生产中主要控制水体中弧菌的含量,经系统消毒,鱼池进水口弧菌含量小于100个/mL。

2.5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期间,电费0.54元/(kW•h),大型需电设备耗电费用如表1所示。表1循环水系统耗电设备日耗电费用Tab.1TheelectricchargeofpowerconsumptionequipmentinRAS用电设备功率/kW使用数量日耗电费用/元潜水泵2.587234.00曝气机2.202105.60紫外灯0.0532025.44臭氧发生器3.52145.60系统电费410元/d,系统增氧费用为48元/d。日换水量为系统总水量的5%,水费3元/m3,每天系统用水费用为150元。另外,每月系统折旧费6000元,设备维修费1000元,养殖工人工资9000元(每人1500元/人)。饵料费用23元/kg,养殖周期内共投喂饲料34511kg,饵料系数1.1。整个试验期间费用支出(万元):苗种费121.05,饵料费79.38,升温费22.11,水电费14.6,人工费7.2,折旧费4.8,增氧费1.15,合计250.29万元。试验过程中,死亡鱼300余尾,烂尾烂边鱼300余尾。试验结束后,剩余健康鱼共32411尾,养殖成活率为98%,总重41469kg,净产量31374kg。2009年每kg出厂价为200元,总产值达到829.38万元,扣除上述各项费用支出后,本次试验,半滑舌鳎净产值为428.83万元。

3讨论

3.1饵料选择与投喂

使用半滑舌鳎专用硬颗粒配合饲料,与湿性饵料相比,半滑舌鳎专用硬颗粒配合饲料营养更为全面,对水质污染轻,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适合于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广。

3.2病害防治

半滑舌鳎病害防治以防为主,日常管理中除了保持良好水质条件外,还需要密切注意养殖鱼摄食情况、游动情况以及体色变化等,发现疾病先兆及时对病鱼进行处理。常见病害有烂尾烂边、打印病、腹水、寄生虫等[17]。将低聚糖、食母生、Vc、土霉素、多氨酸、有益菌等用淡水拌饵,可增强鱼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产生,加快鱼体生长速度。各类抗生素对循环水生物净化系统都有一定的破坏性,并且容易在鱼体中产生残留,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用药,养殖池中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处理。

养殖效益范文篇6

(一)国外饲养技术及品质要求

在国际上的饲养行业中,以农业国家新西兰的养殖技术最为先进,其次是美国、墨西哥、巴西、泰国等,这些国家同时也是鸡肉出口大国,而国际上的肉鸡产品消费大国则是日本、韩国及阿拉伯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中国的鸡肉产品消费量占全世界的20%左右,而消费水平却不及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25%。新西兰的肉鸡养殖技术为三层笼养。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少,且为三高(即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国际普遍流行的是网上平养技术。网上平养主要是解决球虫病的问题,次之为解决粪便清除方面的问题。从技术角度上讲,网上平养不及地面平养的数量大,但饲养时间却大大地缩短了。一般来讲地面平养为58~60天,而网上平养却在42~45天出栏,这样从时间上赢得了效益。另外从出栏体重来看,地面平养58天时的出栏体重平均为2。6~2.8kg,而网上平养42天出栏的体重一般不低于2.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上平养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讲比地面平养高出20%以上。国际上对鸡肉品质要求非常严格,其主要限制指标是在兽药残留的检测方面。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国际性组织对肉鸡生品出口的标准检测指标主要沙星类、磺胺类等32种药残不得检出,而从2007年7月1日以后国际上要求检测的项目从32种猛增至351种,所以从那时起我国的肉鸡生品就一两也没出口过。

(二)国内的饲养技术

我国的肉鸡饲养是从1989年引进泰国正大集团饲料开始的。1989年到1991年全国的肉鸡出栏量为8000~10000万只,到2000年全国的肉鸡出栏数已达到20亿只左右,由于欧洲饲养方法饲养的肉鸡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所以当时出栏的肉鸡基本上是用于加工或生品出口,国内消费不多。就养殖技术而言,当时的国内养殖主要是靠“企业加农户”的方式进行。企业放苗、放料,农民饲养企业回收加工。因为农民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建设现代化鸡舍,所以只能是土法饲养,就是现在所说的地面饲养。这种饲养方法所带来的就是效益低,成活率低,占地面积大,1999年以后,引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网上饲养方法。解决了球虫病及除粪的问题,死淘率也由地面平养的15%以上,下降为8%~10%,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了20%以上。从1988年国内饲养肉鸡到现在,我国的肉鸡饲养主要还是以“企业加农户”的模式为主,企业为农户提供饲料、饲养技术,并回收成品鸡进行加工出售。由于鸡舍的建设资金由农民自筹,所以所建鸡舍相当简易,土法养鸡的成活率很低,经济效益也很低下。由于常年从事简易养殖,农户鸡舍的周边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源的污染,使得土法饲养的成活率低下。因此,为了保证鸡的成活率,农户大量的使用兽药来维持生产。在山东地区每只鸡的用药成本一般在2元钱左右,吉林地区一般也在1.5~1.8元之间,由于长时问的用药,使成品鸡的药残大大增加,给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三)国内市场对鸡产品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要求从要吃饱向着要吃好,直到要吃出健康发展。已经认识到“没腿的多吃,两条腿可吃,四条腿少吃”。随着认识的增强,禽类产品消费需求量明显增加。从1989年泰国正大集团在中国养鸡开始,当年的产量为8000万只,到2008年产量就猛增到20亿只左右。但最近一两年产量锐减,2010年8月底统计全国产量仅为l0亿只左右。从2006年的鸡肉产品出口大国变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我国2010年从巴西进口了全国总消费量的11%,从美国进口了28%,就是说我国禽类产品的近40%是靠进口。也是由于这种原因,2010年的毛鸡价格创历史新高,达到了每500克4.6元左右,一直居高不下。原因是疫情不断,气候不稳定、农民不养鸡,使得100%的禽类加工厂“无鸡可宰”。以吉林省德大为例,过去德大肉加工厂每天加工32万只鸡,而2011年在价格极好的情况下,每月加工200万只左右,开工量仅为正常年份的十五分之一。

二、以预防为主的理念

现代肉鸡养殖中,对疾病的控制重点将以有效的预防为主。预防的重点在于对鸡舍周边环境及其舍内卫生进行大面积消毒处理,以保证鸡群处于健康环境。带鸡消毒对于肉鸡养殖来说是预防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环节。奇成养殖公司使用消毒剂进行带鸡消毒,能有效控制好舍内外的环境。

(一)技术特点

普通农户的饲养方法是每批鸡同进同出,这主要是出于对防疫角度的考虑,每批鸡的饲养周期为45天以上,空舍消毒、清舍的时间多为l5~20天,这样计算年饲养批次为5批,最多6批,就一栋普通鸡舍而言,每栋舍每年出栏1.2万只左右。而奇成养殖公司为多层饲养,单就这一项饲养量就是农户的5倍,另外公司对鸡苗和成鸡分别饲养,鸡苗饲养到21日龄后移到成鸡笼饲养,这种循环饲养又大大地提高了饲养量,在同样面积的鸡舍中存栏及出栏数是农户养鸡的l2倍。奇成养殖公司饲养的方法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做文章,从时问上讲,把应当42天出栏的肉鸡分成两段饲养,前2l天育苗,后21天育成,同时为了节省进鸡苗的准备时间,加强空舍消毒,每天两次,空舍3天后就可以再次进雏,每年365天除25天,每年可出栏l5批次。14栋280平的鸡舍,年出栏量可达180~200万只以上。吉林畜牧善医2012耳第l期要解决多层饲养问题,关键有两点。一是氧气含量要足,二是温湿度要控制好。奇成养殖公司白行设计了一种高效节能热风炉,其特点是可烧煤、柴、沼气,而烧煤取暖的费用仅为土法养鸡取暖费的30%。通过热风炉,从室外引进新鲜空气,经过加热带进大量的氧气,使舍内氧气含量增加,鸡群的活性好,采食量增加,体重自然增加。一台热风炉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经过加热的新鲜氧气,二是提高温度的热风。当夏季不需要加热时,仍然打开热风炉的风机,使舍内氧气含量不低于室外水平。

(二)带鸡消毒及饮水消毒

奇成养殖公司长期坚持每天进行一次带鸡消毒,其优点有三。一是清除舍内空气的羽尘,羽尘不仅对空气污染,传播疾病,同时也刺激鸡的呼吸道,使其呼吸道类疾病大大增加,所以说带鸡消毒可大大减少鸡的呼吸道类疾病传播;二是消除粪便中氨气的产生,由于鸡的消化道系统功能较其它动物的消化道简单,用于消化功能的肠道短,使鸡的消化功能只能吸收全部饲料的60%,在排除的粪便中,由于盐酸酶的作用还在继续,所以排出粪便经空气的氧化作用,产生氨气。而氨气的不断产生,大大减少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之舍内空气流通不好,鸡的活性不好,疫病就容易发生,死亡也随之增加。所以说带鸡消毒的另一好处便是消除粪便中盐酸酶的分解减少氨气,增加空气中氨气的含量,提高鸡的活性。三是减少对人的危害,通过实验知道羽尘在空气中不但能传播鸡的疾病同时也对人的肺部危害极大。据国外相关报道,在饲养人员戴7层口罩的情况下都不能阻挡羽尘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而矽肺病是无药可治的,所以说带鸡消毒不仅仅对养鸡有众多优点,同时对人的保护也是极其重要的。另一要素便是对鸡饮水的消毒。人的饮用水标准是每毫克水中菌数不能超过三个,但人的泌尿系统的防御能力要大大强于鸡的泌尿系统。奇成养殖公司在山东做过实验,在半年以上鸡舍的水井上抽出的水中细菌总数超过饮水标准的300多倍,原因是鸡舍周边清粪时不能及时处理,下雨、冲舍的粪便,排入地下,井水直接被污染,而人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吃熟食,喝开水,但往往会忽视鸡的饮水安全,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给鸡的饮用水消毒,使之减少肠道类疾病的发生。

(三)鸡肉质量安全

禽肉的兽药残留问题也是养禽业中亟待解决并关乎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抗生素残留己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禽类养殖业由于饲养周期短、禽舍条件差,饲养密度大等特点,使禽类的发病率极高,加上集约化的饲养还使疫病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因此在饲养期间大量使用抗生素,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已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国外为保护本国的养殖业,对来自中国的药残检测项目越来越多,2007年以前国际上只检测32种抗生素,在2007年以后增加到351种,越来越成为阻碍我国禽类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被国外检出病原、药残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禽肉产品的出口。2001年1月欧盟颁布禁令,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输入,2003年输日禽肉被检出药残超标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至今。兽药的药物残留主要是在治疗发病鸡群过程中,给鸡喂食或注射药物,在病鸡宰杀前而未能排出鸡体内残留的药物,人们多次食用这种药鸡后,体内就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致病病毒(菌),这种病毒(菌)一旦致人发病,就会因为其最有耐药性而无药可治。所以说解决兽药药残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给鸡吃药,如果想达到这一点就只能是以防为主,使鸡群不发病,所以说以防为主的养殖是食品安全的最好保障。

三、环保及综合利用

肉鸡的饲养是一种农业项目,在做大做强这个项目的同时,首先要解决环保及综合利用的问题。奇成养殖公司现在年出栏200万只肉鸡,拟新建100栋鸡舍,总出栏量可达1000万只以上。如果按2.0:1的肉料比计算年需饲料为10000吨,鸡粪排出量为15000立方米,这对周边环境污染是相当大的,为此该公司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处理:

(一)生产沼气

为了解决这么大量的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公司拟建年产10万立方的沼气处理系统。公司Iili!!:BImozhunShengchln._处于山区,当地农户没有烧煤取暖做饭的习惯,全部使用山上木材,对于森林植被破坏极大。如果把鸡粪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利用起来,对森林的保护将作出巨大的贡献。根据计算每4kg的鸡粪可产生沼气1立方,全年可产生沼气1200万立方,除去工厂的供热、发电外,可供2000户农民的燃气。每年可保护森林资源50万立方米以上。

(二)沼气除渣及有机肥

沼气处理发酵后的沼渣是极好的有机肥原料,所以在沼气处理后,公司拟建年产10000吨的有机肥厂,这对下游的农作物的食品安全又是一种良好的保证。目前公司已同中国农科院沼气研究所联合设计沼气除渣及有机肥的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

(三)沼气综合利用

公司采用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滨州沼气研究所的最新科技成果,高温罐内连续发酵法,保证了连续进料、出料,并不间断的产生沼气、沼渣,生产出以甲烷、丁烷、丙烷为主的混合气体,同石油天然气成分基本相同,燃值在4500大卡以上。按每4kg干物质可产生1立方米的沼气来计算,饲养l000万只鸡,每只鸡用料为5,就可产生1200万方沼气,可同时建2座汽车加气站,可供1000台出租车营运4万公里,同时可解决周边500个以上农民燃材,可保护林地200公顷以上。

养殖效益范文篇7

关键词:肉鸡;养殖效益;提高措施

肉鸡饲养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便于订单生产的产业,在养殖业内部也是受市场制约因素较大的产业。近1年多来,受市场行情的拉动,包括肉鸡业在内的畜牧养殖业效益较高,畜牧业发展进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期。现将肉鸡养殖效益的提高措施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包括肉鸡圈舍、饲料饲槽、饮水通风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养殖过程和肉鸡的生长发育。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投入,但这部分投入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是不可增值性的投入,应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在满足肉鸡生长的同时,尽量节省固定投入,建议以大棚养殖、投资少、较适用为原则。

2饲养方法

2.1地面平养

该方法的优点是投资少,设备简单,成本比较低。用锯末、稻壳或粉碎秸秆垫在地面上,厚度10cm左右。等1个饲养周期结束后,所有垫料一次性的清理。此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打扫卫生不方便,增加了对球虫等寄生虫病控制的难度,肉鸡患腹泻疾病的可能性增大,影响生长速度,对鸡的健康也不利。

2.2网上平养

此方法是当前肉鸡饲养业应该推广的方法。该法主要用养鸡专用塑料网,通过支撑物将肉鸡放在架上饲养。该网有孔、有弹性,粪便可直接漏下,便于清扫,卫生条件较好,便于疾病防控,鸡不容易生病,生长比较迅速,饲料报酬高,是目前网鸡饲养的一种较好方法。

3品种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观念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不但营养价值要高,还要兼顾口感。就拿肉鸡消费来说,纯肉用鸡,因其生长速度快(35d即可上市)、口感稍差,消费者越来越不喜欢,仅适合快餐业和肉鸡分割加工;而经过选育的的土杂鸡,因其生长速度相对慢些(一般60d以上上市),肉香味素产生得相对多些,因而口感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价格也较纯肉用鸡高得多,一般是其1.5~2.0倍。因此,尽量选择土杂鸡进行饲养,比较著名的品种有六安鸡、固始鸡、青脚麻鸡、三黄鸡等。

4科学的饲养管理

4.1雏鸡购买前准备工作

(1)场地、用具等全部冲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鸡舍可用甲醛溶液熏蒸,每平方米用固体甲醛3.5g,把甲醛溶液放在铁制溶器内,用火加温,让甲醛蒸发,关闭门窗,经过12h后,再打开门窗进行通风24h后再用。鸡场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在进入生产区的大门口要建消毒池,里面放入5%的烧碱溶液,每次进鸡舍都要更换衣服,换上胶鞋。

(2)用具、饲料等准备齐全、充足。用具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严格消毒。饲料要新鲜,千万注意不能用霉变饲料。

(3)鸡舍进行温度测试。在进雏前要查看升温设备是否正常,并进行升温试验,看看是否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头天就将鸡舍内的温度调试好,达到适宜的温度,以便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4.2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1)雏鸡进来后,要先饮用清洁卫生的水,2~4h后,才开始喂料。

(2)注意保温。1~3日龄33~34℃,4~7日龄31~32℃,以后每周递减2~3℃,4周时降到21~23℃,并保持恒定。要注意温度计悬挂的高度。

(3)适宜的湿度。鸡舍内的相对湿度根据不同日龄有不同要求,一般是1~4日龄65%~70%,以后60~65%。最好使用干湿温度计,在1个仪器上同时监测2个指标。

(4)科学饮水。1~7日龄饮清洁温开水。鸡进舍后,即可供给饮水,在开食前的饮水中加入5%~10%葡萄糖或蔗糖,最好使用高效电解多维,有利于雏鸡体力恢复和生长。7日龄后可饮与室温相同的水。

(5)适时喂料。一般饮水1h后再开食。根据肉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的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定时加料,育雏刚开始阶段要少给勤添,1~3日龄2h喂1次,以后自由采食。

(6)饲养密度。夏季8~10只/m2,冬季和春季13只/m2。

(7)充足光照。育雏前2d,全天光照,以后每天23h光照,每天给1h的黑暗时间,能够使鸡适应黑暗环境,遇到停电不至于发生拥挤。光照原则从强到弱,1~2周2~3W/m2,以后1W/m2,灯高2m。

(8)常用药物。在肉鸡的饲养过程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使用某些药物,可效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也要防止药物残留,危害人类健康,因此,要做好科学合理用药。第1周用复方禽菌灵散剂、维生素AD3粉、维生素

B1、维生素B2等预防白痢的药物,第2周可加喂抗生素和抗球虫药物,第3周注意防霍乱药物。

养殖效益范文篇8

为猪只成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猪场养殖效益的基础。猪舍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无杂味,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减少噪音刺激,温度冬季一般18~22℃,夏季为10℃左右即可。每头猪占面积:仔猪0.4m2、肥猪0.5~0.8m2,舍内相对湿度保持60%~80%。这样才能保证猪只成活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选购优良品种猪育肥

选购优良品种猪育肥是提高养猪场效应的关键。猪品种好坏,直接影响生猪的生长,因此养猪场入栏仔猪育肥时,要严格把关,选购优良品种,目前优良猪常见有约克夏、长白、杜洛克。

强化饲养管理

保证猪只健康成长,是提高猪场效益的有效手段。一是场区分布合理,降低建设投资;二是饲养管理水平要均衡,促进生猪生长;三是抓好妊娠母猪管理,争取多产仔、产壮仔;四是及时淘汰残猪,减少饲料浪费,从而提高养猪效益。

注重猪场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从而保证猪场净化,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死亡率,由此来提高猪场效益。场区15d消毒1次,圈舍每周消毒1次,粪便及时清理,病死猪要无害化处理。消毒后要用两种以不同成份药液,交叉使用,每周换1次,以杜绝病原菌耐药性。

做好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动物传染病所采取的最有效措施。因此要知道合理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等疫苗的接种工作。

做好生猪驱虫工作

保证生猪健康成长,进而保障养猪效益的提高。选择驱虫药做到高效广谱,安全低毒,无残留。建议用阿维菌素、左旋咪唑、托曲珠利为主要成份的驱虫药。仔猪断奶后驱虫1次,育肥猪每2个月驱虫1次,母猪产前14d驱虫1次,产后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

做好猪只保健工作

平时做好猪只保健工作,是保证生猪健康成长的确切手段,也是提高生猪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必要措施。在季节交替时,疫情来临时,都要有针对性添加药物,疗程为5~7d。平时添加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力和促进胃肠消化药物。

禁止盲目用药

疾病防治科学有效,禁止盲目就医用药,从而降低猪只死亡率和防治成本。生猪有病时做到预防与个例治疗相结合,用药要做到有国家认可资格的动物诊所就医用药,禁止盲目用药。

严格控制成本

一是改变饲养方式,尽量采取自繁自养方式,外购仔猪育肥农户,要掌握好补栏时机。二是依靠科学管理,减少养殖各环节费用,合理改变饲料配方。三是采取先进技术降低成本,如采取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降低养殖成本。采取人工授精技术,降低饲养种猪成本。

适时出栏

养殖效益范文篇9

1.模式构建

1.1优良品种的选择与搭配。我国目前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是影响水产养殖业高产、优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选择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和养殖成活率高等优良性状的水产新品种(系)是保证池塘虾、蟹、贝、鱼综合养殖成功的基础。在品种搭配上,通常选择经济价值高的对象作为主养品种,选择生态效益好的对象作为搭配品种,两者互相配合,达到“高经济效益-低环境负担”的效果:在淡水养殖领域,多选择鳜、加州鲈、黄颡鱼、淡化南美白对虾及中华鳖等高经济价值养殖品种为主养对象,选择鲢鳙、鲶、鲤鲫等生态位互补的养殖品种作为搭配对象共同养殖;在海水养殖领域,鱼、虾、蟹、贝、藻、棘皮类等养殖对象都有涉及,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养殖传统进行搭配,由于可选种类多,营养层次分布广,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往往比淡水养殖模式下的综合养殖效果更好。1.2养殖环境调控。综合养殖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由于养殖种类多、营养层次多,具有更好的环境稳定性,能够更好的缓冲养殖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稳定的环境条件为养殖对象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生长空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通过微孔增氧技术、微生态制剂投放技术及藻类接种技术可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根据已有研究报道,在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养殖池塘使用微孔增氧系统保持水体溶氧在5mg/L以上,比使用传统叶轮式增氧机等节约用电1/3,产量水平提高16.2%;在对虾养殖水体中定期泼洒枯草芽孢杆菌,上市时血淋巴溶菌酶活力增强,养殖产量增长37.6%,且水体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降低35.2%和63.0%;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青岛大扁藻、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等有益微藻或耐高温浒苔等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1.3养殖动物免疫调节。养殖对象的免疫调节能力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的成活率及养成品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重点关注领域。养殖对象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强弱又影响到养殖过程中渔药使用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养殖成本与产品质量,可以说,养殖动物免疫调节是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在鱼虾等投饵性养殖动物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菌粉等免疫增强剂能够激活养殖动物自身免疫酶活性,提高抗病力和养殖成活率。在研究成果较多的对虾养殖领域,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等中草药可以显著增强对虾酚氧化酶等免疫酶活性,对虾感染鳗弧菌后的免疫保护率达到46%;虾青素能显著提高对虾生长速度20%左右,且有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抗应激能力的效果;维生素E添加组的对虾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对照组1.4倍。1.4药物安全。开展鱼、虾、蟹、贝、藻等综合养殖生产,主要利用生物防控技术控制病害发生,但应对突发性、流行性细菌病害时,化学药物仍然是目前最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因养殖种类多,患病个体密度相对较低,在药物使用量、使用时间等方面应综合考虑各种水产动物耐受性,达到在有效防控养殖病害的同时避免药残超标,以保证生态养殖产品安全。

2.养殖效益分析

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在不扩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搭配养殖物种,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养殖总产量,降低了养殖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下文梳理了近年来综合养殖效益情况,供参考。辽宁省的中国对虾-海蜇-贝类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100kg、海蜇100kg、杂色蛤500kg,平均亩产值1万元(梁鹏等,2014)。河北省唐山的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海蜇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30kg以上、红鳍东方鲀40kg、海蜇60kg,平均亩产值近万元(李志敏等,2008);廊坊的中华鳖-草鱼-鲫鱼-鲢鳙鱼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华鳖87kg、草鱼900kg以上、鲫鱼170kg以上、鲢鳙鱼550kg以上,平均亩产值2.4万元(王宇,2016)。山东省的日本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养殖模式实现亩产日本对虾40kg以上、三疣梭子蟹160kg以上、菲律宾蛤仔300kg以上,平均亩产值1.5万元(李凯等,2017);中国对虾-海参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30kg、海参200kg,亩产值可达1.6万元(郑春波等,2013)。江苏省南通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模式实现脊尾白虾亩产240kg以上、三疣梭子蟹亩产45kg以上,平均亩产值1.3万元以上(董建波等,2008);连云港的凡纳滨对虾—梭鱼养殖模式亩产凡纳滨对虾300kg以上、梭鱼150kg以上,平均亩产值1.1万元(薛以平等,2009)。上海市郊区的翘嘴鮊-黄颡鱼-鲢鳙养殖模式实现亩产翘嘴鮊550kg、黄颡鱼1300kg、鲢鳙鱼200kg,每亩实现利润1万元(张铷等,2018)。浙江省宁波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贝类养殖模式实现亩产脊尾白虾200kg,三疣梭子蟹75kg,贝类150kg,平均亩产值近1.5万元(李健等,2015);台州的脊尾白虾-锯缘青蟹-缢蛏-泥蚶养殖模式实现亩产脊尾白虾60kg、锯缘青蟹50kg、缢蛏200kg、泥蚶200kg,平均亩产值1.48万元(陈蓝荪等,2012)。福建省莆田的日本对虾—海参养殖模式平均亩产海参400kg以上、日本对虾20kg以上,亩平均利润达1.3万元(郑国洪等,2007)。海南省的吉富罗非鱼-锯缘青蟹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吉富罗非鱼1200kg以上、锯缘青蟹60kg,平均亩产值达1.9万元(王德强等,2014);南美白对虾-点带石斑鱼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680kg以上、点带石斑鱼100kg以上,每亩实现利润1.5万元(邱勇等,2012)。

3.启示与建议

养殖效益范文篇10

关健词:黄牛;养殖效益;技术措施

1普及科学知识

1.1改早配为适龄配

前些年早配现象严重,母牛不足岁,甚至10月龄发情就配种,1岁多产犊,既影响母牛正常生长发育,又不利于犊牛成长。经过传授母牛生长发育规律知识,在母牛1.5周岁配种,母牛产后个体大,犊牛生长快[1]。

1.2改母牛一般喂给为妊后期补料

母牛怀孕5个月后,胎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多,应及时增喂玉米等,以使母牛产后膘情好,乳汁多,产后提早发情配种,犊牛生长好。

1.3改早出栏为适期出栏

犊牛由出生到1.5岁,此阶段生长快,以后生长减慢,6月龄过早出栏不经济,岁半出栏效益最佳。

1.4改犊牛随便采食料草为早期补料

改以往带犊养育方式为早期断奶,以利于犊牛早期生长发育,当犊牛产后2周开始训练采食干草,生后3周训练吃精料,以后逐渐吃青料到拌草喂,至断奶犊牛完全适应以拌草料为主的饲喂方式,以促使犊牛均衡生长[2,3]。

2开展黄牛改良

蒙山县把牛品改列入“三文明”目标责任制,作为工作业绩考核内容。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挤资金支持牛品改工作。各乡镇都有2~3个配种点和配种员,利用夏洛来、西门塔尔冻精粒改良黄牛,2007年以来改良黄牛1350头,取得明显效果。为提高配种率,有如下做法:一是解决良种不足的问题。目前用于本交的优良公牛严重不足,用于生产冻精的种公牛品质不高,要加强选种选育。二是解决人工配种受胎率低的问题。把现有的配种站点建成“托牛配种站点”,让拟配种母牛留下,便于配种员观察适时配种时间进行配种。重点免费培训农民掌握人工授精方法。三是实行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户)配送给种公牛或免费培训授精员。四是注意做好产科疾病防治工作。产后或配种前阴道和子宫要进行冲洗消炎以防治疾病。

3广开饲草资源

养牛每天需要大量饲草,尤其在冬季,饲草短缺较为突出。为此,养牛场要广开饲草资源,以解决饲草短制问题,一是自己种牧草。各牛场都种栽桂牧一号,由于牧草灌溉沼液、沼渣,肥水足,每天产牧草量大[4]。全县种植桂牧一号逾133万hm2。二是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全县各木薯加工厂、酒精厂、糖厂等每天提供大量廉价的下脚料,还有周围农户大量的玉米秆、甘蔗叶、甘蔗尾。为了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养牛,采取经国家、地方、农户三配的办法,用于建青贮、氨化两用水泥池300个,新购切草机10台,广泛组织发动,部门密切配合、送技术上门、严把质量关,2009年全县青贮饲料6万t,秸秆氨化在一部分乡镇推广,不但节省了大量精料,解决了饲草不足问题,而且提高了饲料营养价值,改善了牛的膘情。

4拓展黄牛养殖思路

一是培育“养殖+加工+流通”产业体系,适度规模养殖和杂交改良双推进,实现量和质的飞跃。根据牛源分布、饮料资源、群众养牛习惯、生产加工基础等条件,扶持牛产业区域发展。二是产业布局。蒙山县交通较发达,饲草料充足的地方,都可发展黄牛养殖。三是肉牛发展模式。倡导“整村推进分户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模式。每户根据年可收集的饲草、秸秆量和农副产品量测算,一般养殖基础母牛以5~10头为宜。资金和饲草充足可适当增加养殖量。受饲草料供应制约,不提倡规模化养殖模式。

5加强疫病防治

2007年以来各乡镇都有零散突发病,蒙山县畜牧兽医站及时派专员会同乡镇技干进行调查、写专题报告,并采集病料送有关部门进行化验,同时对现有牛提出隔离、控制买卖流动,对病牛进行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基本控制了疫病蔓延。平时加强常发、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免疫,减少疫病发生。

尽管蒙山县牛栏率逐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特别是全县养牛呈滑坡趋势,表现在牛数量减少,产肉率不高,其原因:一是养牛利润不高,农民养牛积极性不高;二是养牛横向比价低,尤其是部分农民有商品意识,善算经济帐,养牛不如经营其他。针对上述问题,彻底扭转牛只下降局面,关键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户养牛收入,调动农户养牛的主动性,全方位地推广科学养牛技术,不断提高母牛“三率”和育肥牛的生长速度,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对养牛生产的投入,以效益推动养牛的发展。

6参考文献

[1]磨考诗,李秀良,吴亮,等.抓好牛品改促奶业发展[J].广西畜牧兽医,2009,26(2):78.

[2]龙家桨.推广种植牧草发展草食动物的可行性调研[J].广西畜牧兽医,2008,24(6):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