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4:24:04

养殖技术论文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1

乌鳢的成品鱼对皮的外观、皮质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要求,单尾体重应达2.5kg以上,鳞片紧凑无瑕疵;没有反向磷,皮肤不损伤,肤色通体亮黑,斑纹清晰。因此,要对放养的鱼种进行严格选择,要求2龄优质鱼种单尾重在500~750g之间,鳞片紧凑无脱磷,皮肤不损伤,活泼健康。放养密度为乌鳢鱼种6000~7500尾/hm2,另搭配花鲢450尾/hm2、白鲢750~1200尾/hm2,花、白鲢的规格要与乌鳢鱼种相当,以防被乌鳢吞食。

2科学配制专用膨化饲料

乌鳢是肉食性水生动物,以野杂鱼为食;但经过驯化的乌鳢可以吃食配合饲料,尤其是膨化饲料更适用喂养乌鳢。由于对皮用乌鳢皮质要求较高,因此在配合饲料中必须适当地添加一些有益皮肤生长的营养素。可以添加半胱氨酸、亮氨酸等,配成皮用乌鳢专用膨化饲料,具体配方是每吨膨化饲料添加半胱氨酸250g、亮氨酸500g、缬氨酸750g。

3饲养和管理

3.1饵料的投喂

3.1.1定时。每天上午8时、中午11时、下午2时左右分3次投喂,第1次占全天用料量的30%,第2次占50%,第3次占20%。

3.1.2定量。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天气确定投饵量。一般晴天温度15℃以下,日投饵量是鱼体重的1%;15~2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20~35℃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25~3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阴天或雨天应减少投饵且提早投饵,一般为每天2次,上午8时1次,12时1次,投饵量为晴天的1/2。投饵时要分散,可减少乌鳢相互撕咬,避免损伤皮以保证鱼皮质量。

3.2水质的管理

3.2.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要选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注入新水,调节水质,增加溶解氧。

3.2.2定期调水,增加溶氧。一般每周注水1次,换水1/3为宜。阴天、雨天、台风时更要加注新水。当温度达到30℃、水体出现大量微囊藻等绿色水华时,除注新水外,还要用水环境改良剂进行水质调节。

3.2.3配置增氧机,预防水体缺氧。由于乌鳢规格大,群体产量高,耗氧量大,为防止鱼塘缺氧,必须配备增氧机,一般1hm2配备4.5KW动力。开机时间应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在午后13~15时开机2h,以利于排除水体内的有害气体,促进乌鳢排泄物的分解。阴天、雨天在早晨3~6时开机3h,以增加水体溶解氧,预防乌鳢浮头。

3.3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促进鱼体稳健生长

在鱼体生长过程中,要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促进鱼体稳健生长。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鱼体“虚胖”现象,即身体粗短,头小,胸、腹粗胖,要调整饲料配方,减少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动物蛋白和纤维素的比例,粗蛋白比例调到35%左右。同时在水体施用VC和免疫促长剂,以利于提高鱼的抗病能力,促进乌鳢健康生长。

4病虫害防治

4.1水霉病

当气温低于15℃时,易发生水霉病,防治的措施:①选择无皮肤损伤的健康鱼种,当天捕捞,当天放养,不能存于网箱;②放养前用硫醚沙星2mg/L药浴3min;③在养殖池中发生水霉病,如果发病率高则不能作为皮用乌鳢养殖。防治应采用“先去霉后消炎”的原则进行,第1天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用量为1g/m3;第2天用强氯精或聚维酮、碘消炎,用量分别为0.3g/m3或0.1g/m3全池泼洒。4.2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很明显的一个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行动缓慢,常靠边游动。解剖观察,肝脏、脾脏有很多白色斑点,这是孢子体寄生的症状。防治措施:①严格检疫,如发现有孢子虫的鱼种,不能作为鱼种引入;②采用“内治外消”的方法,用孢杀拌料,每250g药物拌料50kg连喂1周,至鱼腹膨大消失为止。水体用抗暴威450mL/hm2对水泼洒,防止健康鱼体感染。

5捕捞

乌鳢作皮用有专门公司收购加工,对鱼体外观要求很严。因此,应干池捕捞,轻拿轻放,捞网要用晴纶丝制作,以避免鱼体损伤为原则。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从养殖场所选择、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科学喂养、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从而为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无公害青虾因其品质高、价位高、易养殖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受,近几年睢宁无公害青虾养殖发展很快,主、套养近1000hm2。但随着养殖的再发展,出现了诸如规格、品质、产量的下降、疾病的大量发生、商品率、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现象。根据与养殖户的探讨及有关资料的查询,笔者现将无公害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无公害青虾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1选好养殖场所

青虾池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水草丰富的地方。如果养殖池塘没有水草,可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生植物,其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30%,移植位置一般离池埂2.0m,呈长条形。要注意水质要求,养虾比养鱼要求高,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虾的脱壳生长。养殖池面积3333.33~6666.67m2,长方形为宜,水深1.2~1.5m,过浅则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过深则水体垂直溶解氧相差大,不利于青虾的生长。池底淤泥层不超过20cm,池塘四周最好有4~5m宽的浅水滩脚,以便于晚上青虾觅食。如果是老塘,最好带水清塘,以杀灭黄鳝、泥鳅等敌害。稻田养殖须挖虾沟,宽3~5m,深1m,清塘要彻底,最好用生石灰清塘。

2重视苗种质量

青虾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虾的品质和养殖产量,虾苗以外荡天然繁殖的仔虾为佳,要求规格整齐、体色鲜艳、弹跳力强。人工繁殖要以外荡大规格抱卵虾为亲本,有条件可采取两地优质雌雄交叉繁殖,以提高子一代的性状。尽量避免为了节约成本而连年不换种、不清塘,养殖虾自繁自育,致使其性状退化、规格小、抗病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3改进放养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以放养抱卵虾为主,采取自繁、自育、自养的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产生“几代同堂”,青虾上市规格不齐,产量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等技术措施。合理放养提高秋季虾的商品率,应在7月下旬至8月初放养1.5~2.0cm/尾的壮苗60~75万尾/hm2。如购抱卵虾自繁的,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湖泊外荡或河流中体质健壮、成熟度好、个体在5~6cm以上的大虾,设立专塘育苗,待虾苗长至1.5~2.0cm/尾时,过数进塘。

4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养虾池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秋季养虾的主养青虾池要求更高,要通过不断调节施肥、投饲、注水等措施确保池水肥、活、嫩、爽,饲养前期水透明度调控在25cm,中期30cm,后期35cm,溶解氧不低于4mg/L。前期以施肥为主,可施用复合型肥料,用量为75~150kg/hm2,培养饵料生物。中期定期注水,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增强青虾的食欲,并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后期勤换水,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青虾蜕壳生长。进排水要严格过滤,防止逃虾和敌害鱼类进入。同时,每隔15d泼洒生石灰1次,提高pH值和增加水中钙离子,保持池水pH值在7~8之间,以促进青虾健康生长。5重视饲料质量,科学喂养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1年中养殖2茬青虾就有2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掌握上述特点,便于进行科学喂养。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提倡青虾饲料以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为主,做到正确掌握投喂量,少散失,多利用,以减少生产成本。①选择颗粒饲料。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②合理投喂。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投喂2次/d,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6严格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须从清塘开始,清好塘,选好种,养好水,投好料,层层抓好防病关,使青虾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在治病时一定要注意青虾敏感类药物的使用。

7重视混养轮养

青虾养殖应重视混养轮养,这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及养殖效益,还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从近年养殖情况看,连年养殖青虾的池塘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病理因子的积累,往往发病率较高,而混养轮养的塘口较好。目前可选择

虾蟹混养、虾鱼混养、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等方式,在提高池塘利用率的同时,可促使青虾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8适时清除野杂鱼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如不及时清除,野杂鱼既与青虾争食,又消耗水体溶解氧。另外,严防虾池“臭绿莎”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可采取下列2种方法清除:一是人工用竹竿赶至下风处,随水从排水口放出池外;二是用硫酸铜稀释,用喷雾器逐步喷洒,用药浓度不得超过0.5mg/kg。

参考文献

[1]苏坚,陈享顺,陈权志,等.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14.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刺参工厂化养殖通过全控温方式消除刺参的夏眠与冬季低水温半休眠,避免高温期体重减轻与低温期生长缓慢造成的成本增加,养殖前景广阔。对该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就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刺参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海参品种,盛产于北方辽宁、河北及山东沿海,具有极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是近年来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刺参在自然海区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由幼参规格养成至商品参规格需3~4年,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消耗在夏眠和冬季低水温期。近几年,我们利用工厂化养鱼大棚进行了刺参工厂化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刺参工厂化养殖通过全控温方式消除刺参的夏眠与冬季低水温半休眠,避免高温期体重减轻与低温期生长缓慢造成的成本增加,全年可控水温平均13℃,这样体长3~5cm的幼参1.5年就可达到商品规格。因此,开展工厂化刺参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

1养殖池建造

养殖利用原有的工厂化养鱼大棚,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规格为5m×5m×2m,水深1.5m。棚顶是钢筋支架,外盖白色无滴膜,为了保温可加盖草帘。刺参栖息基选用脊瓦,4~5片/m2,间距20cm。

2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前应用10~20mg/L的漂白粉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参苗选用规格5~6cm的健康苗种,养殖前期放养密度为50头/m2,在养殖生产中根据水温、饲料、流水量及刺参的规格和实际生长情况等灵活调整养殖密度。

3水温与盐度的控制

幼参摄食与生长的最佳水温为19~20℃,体长5~15cm的刺参则适温10~15℃,适宜盐度范围28‰~34‰。水温不超过20℃时,日摄食量及吸收量均最大,生长速度也快;当水温超过20℃时,日摄食量仍然较大,但吸收率却下降,导致生长速度降低;而当水温超过30℃时,幼参生长增重则出现负值。一般利用沿海海水深水井的井水与砂滤过的自然海水调节水温和盐度;或者利用加盖草帘的方法控温,即夏季高温期白天加盖草帘遮阳降温,晚上卷起草帘散热降温;冬季低温期白天卷起草帘升温,晚上加盖草帘保温。水温一般控制在10~15℃,全年日平均水温13℃;盐度控制在30‰左右。

4养殖管理

4.1水质管理

在黄海海域,海水透明度低,水中泥土颗粒和其他杂质较多,时间长了会在池底沉淀较厚的一层稀泥,又不能被刺参摄食,将变质污染池底,很容易引起刺参疾病,降低成活率,所以纳入自然海水前必须采用沙滤墙。沙滤墙一般都建造在进水口处,墙高与养殖池深持平,分为单面沙滤墙和双面沙滤墙2种,前者用煤渣空心砖垒一堵墙,墙的一侧堆放沙子,沙堆截面底长与高比为1∶1~1.5,后者用煤渣空心砖垒两堵墙,两墙相距1.0~1.5m,中间填满沙子,后者较前者节省用沙量。建墙用沙粒度不要太细,沙砾直径0.1~1.0cm为宜。养成期采用流水饲育法。流水量根据水温、养殖密度、个体大小等因素进行调节,流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剌参的生长速度。一般日流水量为饲育水体的5~8倍,水温高或养殖密度大时应加大流水量,且刺参个体愈大流水量也应越大。在流水的同时需要充气,气石的布置为每个养殖池放置4个散气石。水体盐度要特别注意,一般养殖用水盐度不应低于26‰。此外,要定期监测水质,pH值7.8~8.4,溶解氧饱和或接近饱和,有机物耗氧量小于2mg/L。

4.2饵喂

刺参一般白天不活动,晚上摄食,饵料以底栖硅藻与微生物为主(消化吸收率达87%以上)。养成期以混合投喂为主,混合投喂的比例为:配合饲料50%,海泥20%,鱼粉8%,海藻粉22%。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2%~10%,并根据刺参大小、水温、摄食情况及残饵量加以调整。配合饲料易败坏水质,要掌握勤投少投的原则,若摄食量不足但残饵较多,应考虑到水质不良或饲料不适,应及时查找原因,以免影响刺参的生长。

4.3日常管理

为保持养殖池内水质,应及时清底和倒池。一般每天清底1次,用虹吸法清除池内粪便和残饵,倒池也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方法,一般每隔10~15d进行1次,以彻底改善水质。若水质发生意外,则应及时倒池处理,倒池时应避免伤害刺参。另外,要设专人每天巡塘,根据刺参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并经常检查刺参的活动情况,观察刺参摄食情况和健康状况,并认真作好记录。水体中缺氧、水质不良、活饵料不足时,刺参往往大量脱离水面吸附在池壁上,此时一方面要检测水质,另一方面要及时使其回到水中,以防干露时间过长造成死亡。

5病害防治

刺参工厂化养殖病害比较少,发病也比池塘养殖好控制。一般的敌害生物,如挠足类、剑水蚤等容易刺伤幼参,引起溃烂。此外,由于有机物或油污染、饵料不当、重金属离子超标、pH值变化较大或盐度过低,也容易引起刺参皮肤溃烂或排脏现象。对皮肤溃烂的刺参,可用青霉素、链霉素(每升海水中含青霉素、链霉素各50mg)药浴30min,重新投入池中即可。

6收获

工厂化养殖一般采取轮流放苗、轮流收获的方法,刺参的收获规格为体重150~300g,自然伸展体长15~20cm。因为工厂化养殖通过全控温方式消除刺参的夏眠与冬季低水温半休眠,全年可以选择性地收获,捕大留小,获取更高的利润。

7存在问题及对策

7.1存在问题

7.1.1发展无序、无规划。这是目前海参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事先没有做好规划,管理力度也不够,从而形成随意发展、盲目跟进的局面,既不利于整个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7.1.2饲养方法不科学,导致疾病频发。由于海参规范养殖技术未普遍推广,大部分养殖户对刺参健康养殖技术不了解,只是套用别的种类的养殖技术或学别人怎么干;并且有些养殖户管理松懈,导致出现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7.2对策

有关部门适时合理调控,统一布局,控制养殖容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刺参养殖产业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制定并推广刺参健康育苗及养殖技术;加强检疫与病害防治。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介绍了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条件、池塘清整、放养、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以供泥鳅养殖户参考。

泥鳅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很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的小型淡水鱼类。我国几乎从南到北的河流、池塘、稻田等都有分布。泥鳅肉清淡味美,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达21%,磷、铁、钙、锌等含量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药用功效显著。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品,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壮阳、清热利尿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喜爱。其市场价格一直较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及农药大量使用的污染,天然泥鳅资源大量减少,但市场需求却在扩大,泥鳅的价格高达15~25元/kg,在春、冬季市场销售较旺。泥鳅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销路,年出口量数百万千克,且价格好,换汇率高。泥鳅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江苏、山东、安徽等地都在大力养殖泥鳅。池塘养殖泥鳅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养殖方式,单产水平高,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一般产量可达22.5~37.5t/hm2。舒城县从2007年开始有养殖户进行池塘规模养殖,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泥鳅生物学特性与池塘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泥鳅(又名灰泥鳅)为小型经济鱼类,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2~28℃,水温高于32℃则钻入淤泥中,水温低于7℃潜入泥中冬眠。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进行呼吸,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缺氧能力较强。通常生活在水底层,有钻泥的习惯,喜欢中性及微酸性的黏性土壤。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常摄食的有水蚤、丝蚯蚓、水草及水中的泥和微生物,常用堆放鸡粪、牛粪、猪粪等方法来繁殖饵料或投喂人工颗粒饲料喂养泥鳅。泥鳅摄食一般多在傍晚和夜间,如在产卵期和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产卵期的泥鳅比平时摄食量增大,雌泥鳅比雄泥鳅摄食多。泥鳅一般2龄性成熟,一年可多次产卵,产卵期为4~8月,其中5~6月是产卵高峰期,受精卵具弱黏性。

2池塘养殖技术

2.1养殖条件

泥鳅虽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对鳅池环境条件的选择仍很重要。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最好能做到自流自排,光照充足,土质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为佳;大小池塘都可,一般面积200~500m2的较多,池深80~120cm为多,水深50~70cm,淤泥厚度15~20cm。

2.2池塘清整

泥鳅苗下塘10~15d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抽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深7~10cm时,用生石灰1125~2250kg/hm2。如果池水无法排干,用漂白粉20mg/L进行清塘。清塘后7d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要过滤。注水后施基肥,培育水质,方法是在池的四角堆上鸡粪、猪粪等有机肥,用量2250~3000kg/hm2,施肥5~7d后可以放养泥鳅。

2.3放养

泥鳅、大鳞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择这2种品种进行养殖。放养时间一般在9~10月或3~4月,养殖时间为8~9个月,放养规格3~6cm,放养密度为150~500尾/m2。鳅种放养前用5mg/kg硫酸铜或4%~5%食盐水消毒,水温10~15℃时,浸洗20~30min。

2.4饲养

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在养殖过程中既需要利用肥水培育天然饵料,又需要进行人工投饵。泥鳅下塘后,要根据水质肥瘦及时追肥,一般每隔30~40d追肥1次,每次900~1125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及时投喂人工的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饵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鱼种阶段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成鱼阶段为5%左右,水温高于30℃和低于10℃时应减少投喂。开始时每天傍晚喂1次,以后驯化改为白天投饲,上、下午各投饲1次,高温季节应在食台上搭遮荫棚。

2.5日常管理

泥鳅池水质要求“肥、活、爽”,溶解氧要求3mg/L以上,pH值7.5左右,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1次巡塘应在凌晨,如发现鳅苗群集,这是池塘中缺氧的信号,应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午后的巡塘工作主要是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水质,并作记录。日常要勤观察,发现水色发黑或过浓时要及时加注新水,一般情况下,7d加水1~2次,每次换水30~40cm,注意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g。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2.6疾病防治

泥鳅适应能力很强,只要管理得当,避免鳅体的机械损伤,一般很少发病。平时应注意预防,要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鱼体消毒、池塘消毒、饲料台消毒。若发现病死的泥鳅应及时捞出,以防止感染其他泥鳅,并及时治疗。

2.6.1水霉病。在泥鳅苗的孵化中,冬秋两季水温较低时容易发病,特别是泥鳅受伤更容易发病。水霉病症状为体表有白色绒毛状的水霉丛生。防治方法:鳅卵防治用1m3水放食盐400g加小苏打400g的溶液洗浴1h。病泥鳅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重者可用0.5mg/kg的水霉净浸洗5~15min。

2.6.2赤鳍病。此病对泥鳅的危害很大,拉网损伤、长途运输、水质恶化等都可引起发病。症状为泥鳅的鳍、腹部皮肤与肛门周围充血,有时肠道也出血,在鳍条腐烂处容易感染水霉。常与烂鳃、肠炎并发。治疗方法:外用1mg/kg的漂白粉泼洒;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内服药饵,用达克菌、氟哌酸等制成药饵投喂。

2.6.3寄生虫病。泥鳅苗阶段的常见寄生虫主要是车轮虫、三代虫、舌杯虫等。症状为被寄生的泥鳅苗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镜检可发现寄生虫。防治上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5~0.7mg/kg泼洒;或用晶体敌百虫0.5mg/kg泼洒。

2.6.4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8月。治疗可用1g/m3的漂白粉或2~4g/m3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2.6.5其他敌害防治。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严防有害的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进池塘危害鳅苗种或成鳅。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5g/m3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参考文献

[1]黄浦东.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72,275.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从池塘条件、虾种投放、饲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和起捕等方面介绍了青虾池塘养殖的高产养殖技术,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一种淡水经济虾类,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对青虾生长特性、营养需求及颗粒饲料研究的深入,青虾养殖已发展成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养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但由于有的地区养殖技术不够成熟,单产低,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效益。现就青虾的池塘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一般为0.20~0.33hm2,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池塘坡度1∶2.5~3,池水深1.2m左右。青虾放养前要清塘,彻底杀灭水体中各类有害生物。先排干塘水,清除淤泥(留10cm左右的底泥),然后用750~1125kg/hm2生石灰进行消毒;清塘后7~10d进水,进水时要严密过滤。

水草是青虾赖依生存的附着物和天然饵料,是净化池水,控制水质肥度的有效绿色种群。虾塘水草以栽培轮叶黑藻、眼子菜类等沉水植物为宜,种植密度要适中,水草进池前均要用药物浸泡,以杀灭草中敌害生物(野杂鱼卵等)及病原体。移栽水草后可向塘中施7.50~11.25t/hm2粪肥作为基肥。

2虾种投放

由于青虾繁殖容易,养殖户多数以放养抱卵虾为主,自繁、自育、自养。这种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是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导致因青虾上市规格不齐而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就必须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夏季放养一般在7月左右进行,可投放1cm左右的虾苗60~90万尾/hm2。放养时要求虾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或阴天不闷热的时候,放养时还要注意避开苗种脱壳高峰期。8~9月会出现1次批量产卵孵化出的小虾苗,这批虾苗到年底规格一般可长到2~3cm,可作为春季放养苗种。

3科学饲喂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一年中养殖两茬青虾就有两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其中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应进行科学喂养。

3.1饲料选择

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都有所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

3.2合理投食

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日投喂2次,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4水质调节

在青虾养殖前期,应当少加水,中期则应多加水,通过加注新水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和微量元素,增强青虾食欲,防止池水老化。在注水时,要注意防止青虾的敌害随水进入虾池。养殖中,一般每10d换1次水或加新水,在高温季节时,必须做到每5~7d加水或换水1次,应使池水始终保持在能见度30cm以上。换水时,应先排底层老水,再加15~20cm深的新水。要勤巡塘,当夜间或清晨发现青虾浮头时,必须开增氧机和加注新水,尤其是在闷热或雷阵雨之前的天气里,应采取全天24h加水和换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状态。适时施肥是保持水质肥活的关键,要在虾苗至幼虾阶段和晚秋的2个接点保证池水足够肥,在8~9月份高温阶段,则要求保证水质清新,以防止缺氧。施肥可用氮、磷等化肥,全池均匀泼洒,一般用量在75kg/hm2。此外,还可以每隔15~20d全池泼洒生石灰150kg/hm2(化水全池均匀泼洒),以改良水质,利于青虾蜕壳生长。

5清除敌害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应通过捕杀和利用药物进行杀灭。若不及时清除,野杂鱼不但与青虾争食,还会消耗水体溶解氧。此外,还要想办法消灭水老鼠、驱赶水鸟等青虾天敌。

6病害防治

每隔15d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及病原体。同时观察青虾身上是否附着纤毛虫,可用硫酸铜水溶液全池泼洒,全池的施药浓度为0.7mg/kg,第1次用药后可隔7d再用1次。

7适时起捕

青虾长到4~5cm就可以起捕上市。一般春放苗种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种9~11月起捕上市。

参考文献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小龙虾;池塘养殖;种植水草;苗种放养;科学饲喂;日常管理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38年传入我国,现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的重要资源品种。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它不仅是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淡水水产品。安徽省2009年小龙虾价格达到12~22元/kg,超过了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近年来,小龙虾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小龙虾不但可以解决市场供求矛盾,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小龙虾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选择与清整

池塘净水面积1866.67m2,坡比1∶3,水深1.2m,长方形,宽度为40m,池塘四周为浅水水域,宽度为1.5m。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50cm,pH值6.8~8.5。进排水方便,配增氧机1台。冬季排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多淤泥,加高加宽塘埂,沿塘埂四周埋设网片80cm,网片上端缝挂20cm塑料板。进排水管均用60~80目筛绢过滤,防止小杂鱼卵和敌害生物进入[1]。池塘进水保持水深10cm,用生石灰1200kg/hm2溶化后均匀泼洒于池中,7d后用发酵过的猪粪6000kg/hm2撒于池底,5~7d后将池塘水深加至50~70cm。

2种植水草

小龙虾食性杂,摄食的水草有眼子菜、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塘四周浅水处10%~20%面积种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供小龙虾摄食,同时为小龙虾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2-4]。“虾多少,看水草”,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但也不能过多,种植水草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5为宜。此外,池塘底部用水草扎成草堆,每堆5~10kg水草,沉于水底,放450堆/hm2,用绳子系住草堆,绳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小龙虾养殖池栽植水草,不仅是小龙虾重要的天然饵料来源,而且也是小龙虾栖息、隐蔽的场所,但是当水草生长过于旺盛时,应捞出一部分水草,以免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3苗种消毒与放养

小龙虾能与不同的鱼类混养,放养模式可以春季、秋季放养幼虾,也可以夏季放养种虾。小龙虾种苗从野外河沟捕捞,虾苗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完整[5-6]。从野外捕捞或收购小龙虾苗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虾苗,不能购买离水时间过长或用药捕获的虾苗,否则成活率不高。放养前经严格消毒,鲢鳙鱼种从附近渔场购买。小龙虾苗和鲢鳙鱼种均用4%食盐水浸洗10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放养时间在3月。小龙虾规格为3cm,放养30万只/hm2;鲢鱼规格为25cm,放养3107尾/hm2;鳙鱼规格为26cm,放养1018尾/hm2。公务员之家

4科学饲喂

小龙虾食性杂,以水体中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喜食人工投喂的各种饲料。饲料采用鲤鱼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5%左右。每天投喂2次,8∶30—9∶30投喂1次,16∶00—17∶00投喂1次。投喂饲料“四定四看”(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一般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量的3%~5%调整。此外,每周投放水草2250kg/hm2,投喂切碎的鸡肠子等动物性饲料15~30kg/hm2。

5日常管理

小龙虾幼苗放养后,为了提高池塘水温,初期保持水深50cm,后期随气温升高应逐渐加深池水,通过调节水深来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以上[7-8]。根据池塘水色、天气情况、虾的活动及摄食情况,调节加水和施肥,一般每15~20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左右;每20d泼洒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75~150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cm,溶氧量4mg/L以上,pH值7.0~8.5。7—8月高温季节,根据天气和池塘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小龙虾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能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中国。

6收获

小龙虾在池塘能够自然繁殖,10月发现有龙虾苗活动后用拉网把成虾全部捕捞出售,利用原池培育小龙虾苗种,以解决翌年生产所需苗种问题。

7参考文献

[1]张桂芝.浅谈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8(6):55-56.

[2]王建国.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8,25(2):46.

[3]耿俊.稻田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24.

[4]任红艳.小龙虾养殖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7(12):21-22.

[5]徐海强,轩子群,周嗣泉.淡水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09(11):23-24.

[6]周文宗,李洪涛.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7(4):43-46.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从养殖场所选择、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科学喂养、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从而为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无公害青虾因其品质高、价位高、易养殖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受,近几年睢宁无公害青虾养殖发展很快,主、套养近1000hm2。但随着养殖的再发展,出现了诸如规格、品质、产量的下降、疾病的大量发生、商品率、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现象。根据与养殖户的探讨及有关资料的查询,笔者现将无公害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无公害青虾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1选好养殖场所

青虾池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水草丰富的地方。如果养殖池塘没有水草,可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生植物,其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30%,移植位置一般离池埂2.0m,呈长条形。要注意水质要求,养虾比养鱼要求高,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虾的脱壳生长。养殖池面积3333.33~6666.67m2,长方形为宜,水深1.2~1.5m,过浅则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过深则水体垂直溶解氧相差大,不利于青虾的生长。池底淤泥层不超过20cm,池塘四周最好有4~5m宽的浅水滩脚,以便于晚上青虾觅食。如果是老塘,最好带水清塘,以杀灭黄鳝、泥鳅等敌害。稻田养殖须挖虾沟,宽3~5m,深1m,清塘要彻底,最好用生石灰清塘。

2重视苗种质量

青虾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虾的品质和养殖产量,虾苗以外荡天然繁殖的仔虾为佳,要求规格整齐、体色鲜艳、弹跳力强。人工繁殖要以外荡大规格抱卵虾为亲本,有条件可采取两地优质雌雄交叉繁殖,以提高子一代的性状。尽量避免为了节约成本而连年不换种、不清塘,养殖虾自繁自育,致使其性状退化、规格小、抗病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3改进放养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以放养抱卵虾为主,采取自繁、自育、自养的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产生“几代同堂”,青虾上市规格不齐,产量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等技术措施。合理放养提高秋季虾的商品率,应在7月下旬至8月初放养1.5~2.0cm/尾的壮苗60~75万尾/hm2。如购抱卵虾自繁的,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湖泊外荡或河流中体质健壮、成熟度好、个体在5~6cm以上的大虾,设立专塘育苗,待虾苗长至1.5~2.0cm/尾时,过数进塘。

4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养虾池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秋季养虾的主养青虾池要求更高,要通过不断调节施肥、投饲、注水等措施确保池水肥、活、嫩、爽,饲养前期水透明度调控在25cm,中期30cm,后期35cm,溶解氧不低于4mg/L。前期以施肥为主,可施用复合型肥料,用量为75~150kg/hm2,培养饵料生物。中期定期注水,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增强青虾的食欲,并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后期勤换水,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青虾蜕壳生长。进排水要严格过滤,防止逃虾和敌害鱼类进入。同时,每隔15d泼洒生石灰1次,提高pH值和增加水中钙离子,保持池水pH值在7~8之间,以促进青虾健康生长。

5重视饲料质量,科学喂养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1年中养殖2茬青虾就有2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掌握上述特点,便于进行科学喂养。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提倡青虾饲料以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为主,做到正确掌握投喂量,少散失,多利用,以减少生产成本。①选择颗粒饲料。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②合理投喂。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投喂2次/d,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6严格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须从清塘开始,清好塘,选好种,养好水,投好料,层层抓好防病关,使青虾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在治病时一定要注意青虾敏感类药物的使用。

7重视混养轮养

青虾养殖应重视混养轮养,这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及养殖效益,还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从近年养殖情况看,连年养殖青虾的池塘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病理因子的积累,往往发病率较高,而混养轮养的塘口较好。目前可选择

虾蟹混养、虾鱼混养、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等方式,在提高池塘利用率的同时,可促使青虾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8适时清除野杂鱼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如不及时清除,野杂鱼既与青虾争食,又消耗水体溶解氧。另外,严防虾池“臭绿莎”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可采取下列2种方法清除:一是人工用竹竿赶至下风处,随水从排水口放出池外;二是用硫酸铜稀释,用喷雾器逐步喷洒,用药浓度不得超过0.5mg/kg。

参考文献

[1]苏坚,陈享顺,陈权志,等.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14.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从养殖场所选择、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科学喂养、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从而为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无公害青虾因其品质高、价位高、易养殖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受,近几年睢宁无公害青虾养殖发展很快,主、套养近1000hm2。但随着养殖的再发展,出现了诸如规格、品质、产量的下降、疾病的大量发生、商品率、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现象。根据与养殖户的探讨及有关资料的查询,笔者现将无公害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无公害青虾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1选好养殖场所

青虾池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水草丰富的地方。如果养殖池塘没有水草,可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生植物,其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30%,移植位置一般离池埂2.0m,呈长条形。要注意水质要求,养虾比养鱼要求高,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虾的脱壳生长。养殖池面积3333.33~6666.67m2,长方形为宜,水深1.2~1.5m,过浅则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过深则水体垂直溶解氧相差大,不利于青虾的生长。池底淤泥层不超过20cm,池塘四周最好有4~5m宽的浅水滩脚,以便于晚上青虾觅食。如果是老塘,最好带水清塘,以杀灭黄鳝、泥鳅等敌害。稻田养殖须挖虾沟,宽3~5m,深1m,清塘要彻底,最好用生石灰清塘。

2重视苗种质量

青虾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虾的品质和养殖产量,虾苗以外荡天然繁殖的仔虾为佳,要求规格整齐、体色鲜艳、弹跳力强。人工繁殖要以外荡大规格抱卵虾为亲本,有条件可采取两地优质雌雄交叉繁殖,以提高子一代的性状。尽量避免为了节约成本而连年不换种、不清塘,养殖虾自繁自育,致使其性状退化、规格小、抗病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3改进放养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以放养抱卵虾为主,采取自繁、自育、自养的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产生“几代同堂”,青虾上市规格不齐,产量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等技术措施。合理放养提高秋季虾的商品率,应在7月下旬至8月初放养1.5~2.0cm/尾的壮苗60~75万尾/hm2。如购抱卵虾自繁的,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湖泊外荡或河流中体质健壮、成熟度好、个体在5~6cm以上的大虾,设立专塘育苗,待虾苗长至1.5~2.0cm/尾时,过数进塘。

4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养虾池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秋季养虾的主养青虾池要求更高,要通过不断调节施肥、投饲、注水等措施确保池水肥、活、嫩、爽,饲养前期水透明度调控在25cm,中期30cm,后期35cm,溶解氧不低于4mg/L。前期以施肥为主,可施用复合型肥料,用量为75~150kg/hm2,培养饵料生物。中期定期注水,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增强青虾的食欲,并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后期勤换水,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青虾蜕壳生长。进排水要严格过滤,防止逃虾和敌害鱼类进入。同时,每隔15d泼洒生石灰1次,提高pH值和增加水中钙离子,保持池水pH值在7~8之间,以促进青虾健康生长。

5重视饲料质量,科学喂养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1年中养殖2茬青虾就有2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掌握上述特点,便于进行科学喂养。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提倡青虾饲料以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为主,做到正确掌握投喂量,少散失,多利用,以减少生产成本。①选择颗粒饲料。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②合理投喂。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投喂2次/d,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6严格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须从清塘开始,清好塘,选好种,养好水,投好料,层层抓好防病关,使青虾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在治病时一定要注意青虾敏感类药物的使用。

7重视混养轮养

青虾养殖应重视混养轮养,这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及养殖效益,还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从近年养殖情况看,连年养殖青虾的池塘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病理因子的积累,往往发病率较高,而混养轮养的塘口较好。目前可选择

虾蟹混养、虾鱼混养、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等方式,在提高池塘利用率的同时,可促使青虾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8适时清除野杂鱼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如不及时清除,野杂鱼既与青虾争食,又消耗水体溶解氧。另外,严防虾池“臭绿莎”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可采取下列2种方法清除:一是人工用竹竿赶至下风处,随水从排水口放出池外;二是用硫酸铜稀释,用喷雾器逐步喷洒,用药浓度不得超过0.5mg/kg。

参考文献

[1]苏坚,陈享顺,陈权志,等.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14.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从池塘条件、虾种投放、饲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和起捕等方面介绍了青虾池塘养殖的高产养殖技术,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一种淡水经济虾类,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对青虾生长特性、营养需求及颗粒饲料研究的深入,青虾养殖已发展成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养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但由于有的地区养殖技术不够成熟,单产低,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效益。现就青虾的池塘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一般为0.20~0.33hm2,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池塘坡度1∶2.5~3,池水深1.2m左右。青虾放养前要清塘,彻底杀灭水体中各类有害生物。先排干塘水,清除淤泥(留10cm左右的底泥),然后用750~1125kg/hm2生石灰进行消毒;清塘后7~10d进水,进水时要严密过滤。

水草是青虾赖依生存的附着物和天然饵料,是净化池水,控制水质肥度的有效绿色种群。虾塘水草以栽培轮叶黑藻、眼子菜类等沉水植物为宜,种植密度要适中,水草进池前均要用药物浸泡,以杀灭草中敌害生物(野杂鱼卵等)及病原体。移栽水草后可向塘中施7.50~11.25t/hm2粪肥作为基肥。

2虾种投放

由于青虾繁殖容易,养殖户多数以放养抱卵虾为主,自繁、自育、自养。这种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是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导致因青虾上市规格不齐而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就必须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夏季放养一般在7月左右进行,可投放1cm左右的虾苗60~90万尾/hm2。放养时要求虾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或阴天不闷热的时候,放养时还要注意避开苗种脱壳高峰期。8~9月会出现1次批量产卵孵化出的小虾苗,这批虾苗到年底规格一般可长到2~3cm,可作为春季放养苗种。

3科学饲喂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一年中养殖两茬青虾就有两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其中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应进行科学喂养。

3.1饲料选择

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都有所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

3.2合理投食

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日投喂2次,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4水质调节

在青虾养殖前期,应当少加水,中期则应多加水,通过加注新水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和微量元素,增强青虾食欲,防止池水老化。在注水时,要注意防止青虾的敌害随水进入虾池。养殖中,一般每10d换1次水或加新水,在高温季节时,必须做到每5~7d加水或换水1次,应使池水始终保持在能见度30cm以上。换水时,应先排底层老水,再加15~20cm深的新水。要勤巡塘,当夜间或清晨发现青虾浮头时,必须开增氧机和加注新水,尤其是在闷热或雷阵雨之前的天气里,应采取全天24h加水和换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状态。适时施肥是保持水质肥活的关键,要在虾苗至幼虾阶段和晚秋的2个接点保证池水足够肥,在8~9月份高温阶段,则要求保证水质清新,以防止缺氧。施肥可用氮、磷等化肥,全池均匀泼洒,一般用量在75kg/hm2。此外,还可以每隔15~20d全池泼洒生石灰150kg/hm2(化水全池均匀泼洒),以改良水质,利于青虾蜕壳生长。

5清除敌害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应通过捕杀和利用药物进行杀灭。若不及时清除,野杂鱼不但与青虾争食,还会消耗水体溶解氧。此外,还要想办法消灭水老鼠、驱赶水鸟等青虾天敌。

6病害防治

每隔15d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及病原体。同时观察青虾身上是否附着纤毛虫,可用硫酸铜水溶液全池泼洒,全池的施药浓度为0.7mg/kg,第1次用药后可隔7d再用1次。

7适时起捕

青虾长到4~5cm就可以起捕上市。一般春放苗种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种9~11月起捕上市。

参考文献

养殖技术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从池塘建设、合理放养、温度控制、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温室养殖转外塘养殖等方面介绍了甲鱼生态健康综合养殖技术,以期为甲鱼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目前,从事规模生态健康养殖甲鱼分为2个阶段,即温室育苗阶段和大塘养成阶段。第1阶段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密度高、投饵集中、水质易污染和病害多的特点,因此,做好甲鱼的温室育苗工作对提高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2阶段为外塘养成阶段,它不仅能提高甲鱼产量,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甲鱼品质,是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将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和基层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1建好温室、养殖池和外塘

根据实际需要和规模大小,认真搞好温室、养殖池和外塘的建造,使之便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并且利于防病治病。

(1)温室建造应符合建筑管理的规定,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并配备相应的加温、增氧、进排水等设备。一般5000m2养殖池配备0.5t的锅炉2台,1.1KW增氧机10台,颗粒饲料机1台,加温池80m3,管理用房100m2左右。

(2)养殖池建造应符合甲鱼生活习性的要求,大小统一,每口面积20m2,池高1m,池壁顶端向内伸延10cm左右,以防甲鱼外逃。饲料台用长3m、宽0.5m的木板或水泥预制板搭设,淹没在水下15cm。池中设置网袋用以甲鱼隐蔽之用。

(3)外养大塘的面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1hm2放养1.5万只左右,塘四周要有防逃设施,以高1m的围墙为好,塘中搭建隐蔽网袋和饲料台。

2苗种的选择和放养

稚甲鱼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活力强、反应快、规格整齐、体重3g左右、种质优良的品种。放养前,必须先进行消毒。将稚甲鱼放进塑料盆里,用15~20g/L食盐水浸泡10min或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浸泡水以没过稚甲鱼背为宜。浸泡过甲鱼的水溶液,要倒到池塘外面,不能随甲鱼倒进养殖池。

温室内合理的放养密度十分重要,一般稚甲鱼的放养密度为20~30只/m2,放苗后应在养殖池中直接开食,这样既可减少苗体损伤,又可使其早适应、早生长。开食饲料可用稚鳖饮料等商品饲料,且从第1次开食就可把新鲜的猪肝按10%~20%的比例添加于开食饲料中。

3温室温度的控制

水温30~32℃为甲鱼的最适生长温度,水温高于20℃时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低于最佳温度,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若高于最佳温度,甲鱼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因此,室温一般控制在33~35℃,且尽量保持恒定。

4充分利用微生物和增氧机调控水质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水质调控,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一般光线较暗的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活水宝(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分解有机质和其他有害物质。采光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中有益藻类来创造水体平衡,同时可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节约水电费用。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温室甲鱼养殖池人工增氧很重要,合理的增氧既能增加氧气,又可改善水体环境,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理化指标,促进甲鱼生长。放养密度为20~30只/m2的一般前2个月,1.1KW的增氧机每天开4h左右,第3~4个月每天开9h左右,第5~6个月每天开15h左右,6个月以后全天增氧,期间可以结合化学增氧制剂来调节水质。

5狠抓病害控制

温室养甲鱼由于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发生。因此,必须严格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在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执行。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可根据甲鱼生长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每15d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海因、光合细菌及EM菌等,可交替泼洒使用。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免疫多糖、VC及病毒星等,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药物防治时尽量使用生物制剂或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应用健康养殖技术,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在饲料中添加酶益生菌、复合维生素等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若发现疾病立即查明原因,并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禁止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违禁药品。药物作用后,要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6高度重视从温室养殖到外塘养殖方式的转变

甲鱼从温室转到外塘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搞好转塘工作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