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9:53:25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畜禽养殖;应用

在各行各业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传统的畜禽养殖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不能符合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的、无公害的先进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也是一项低风险、高收益的生态养殖项目,通过生态养殖技术的运用,养殖动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机体的抵抗能力增强,肉质得到提高,从而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动物产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1]。特别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运用益生菌技术,可使畜禽的舍圈气味明显降低,畜禽的疾病明显减少,从而更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1生态畜牧养殖技术分析

1.1科学筛选品种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最初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选种选苗,种植业中幼苗的选取应依据科学标准,畜牧养殖业也应该依据合理的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养殖业中,动物的生长速度与品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验证,在外界环境、养殖时间、饲养条件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相同时,品种的选择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以养殖猪为例,针对猪品种的选择需要依据地方气候和地方特征进行选择。北方地区气候相对南方较寒冷、干燥,所以应选择生长周期短一些,摄入量少的品种;而在南方应选择机体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来抵抗南方湿热环境带来的疾病干扰[2]。

1.2畜禽养殖栏舍的合理布局在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畜禽饲养的环境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养殖户头疼却又无法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养殖环境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动物机体免疫能力长期衰弱,也会导致饲料转化率低下,疫苗效果不明显等,从而使得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下降。在畜禽饲养中,栏舍的设置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科学合理的栏舍布局,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将畜禽养殖的风险降到最低,经济效益提到最高。(1)舍圈尽量建在地势较高、水源充足、隔离条件好的地方,并且保持干燥、向阳通风良好,同时也要保证舍圈的温度和湿度的可控性。夏天气温过高,可适量向地面喷洒适量的冷水,洒水的量少且频率大,规模养殖场可以通过安装水帘装备方式散热;冬天气温较低,可将舍圈及时封闭保暖,及时喂食温水,促进畜禽的正常生长。(2)养殖场功能区布置合理且相对独立,有明显的界限,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合理规划养殖密度。(3)结合当前畜禽现代生态养殖主推模式,新建养殖栏舍可采取高架或低架网床方式,通过饮水槽改造节水控污、刮粪板集中收集粪水,定期舍圈外泄粪便。

1.3合理搭配微生物(益生菌)在畜牧养殖业的应用益生菌即为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改善宿主微生态环境产生健康作用的有益微生物。现代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类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原理,依托微生物技术手段,将动物养殖和植物种植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使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平衡、和谐、共生,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生态安全、环境生态安全、产品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标的养殖方式。现代生态养殖将微生物技术贯穿应用于整个养殖过程:(1)用微生物(益生菌)发酵饲料,建立动物肠道良性微生物菌群,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减少兽药用量,改善产品品质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用微生物治理环境,清除和抑制养殖环境有害病菌的滋生,降低动物疫病风险。(3)用微生物发酵畜禽粪便,降解粪污的有机物质,有效抑制粪污腐臭和苍蝇蚊虫滋生,利于生产无害、高效的生物有机肥。

1.4发酵床等先进技术的引进使用在生态养殖过程中,畜禽产生的粪便要进行合理科学地处理,采取将粪污转化成有机肥或沼气原料等措施,有效减少和降解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达到环保的目标。如广西大型养猪场常见的异位发酵床技术,其原理为由多种益生菌组成共存菌集,由木屑作为辅料,将微生物菌与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组成具有分解消纳粪污功能的异位发酵床。养殖场无需进行干湿分离,只需将粪污放置到异位发酵床上,并与辅料混合后,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使粪污降解为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后挥发,彻底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在养殖粪污发酵降解过程中,控制粪污水份及其数量是对发酵床的使用影响最大的技术要点,水分过大或投入量过大将导致发酵床性能下降,从而不能及时降解畜禽粪便;过低,造成发酵床的使用浪费。

1.5其他畜禽生态养殖技术畜禽疾病防治技术、自然放养和种养相结合技术、畜禽养殖食物来源控制、畜禽养殖水源控制等。

2结语

综上所述,畜禽的生态养殖技术已经成为了畜禽养殖业的主流养殖趋势,我国的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在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和发展,有效地摒弃了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养殖弊端,从而更显著地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俞广.生态猪养殖技术与养殖模式分析[J].健康养殖.2010(10):44.

[2]向国强.浅谈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J].健康养殖.2017(20):46.

养殖技术范文篇2

生态养殖这一技术主要包括饲养动物的卫生环境、喂养饲料、病种的预防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而猪的生态养殖则主要指的是,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求喂养的饲料是绿色无农药、无重金属以及添加剂的,猪是在自然条件下健康生长的一种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此外,在养殖猪的过程中,猪产生的粪便还可以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形成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来供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用。其生产的粪便还可以作为农产品的肥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

2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分析

2.1猪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所需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环境对猪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采用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展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认真的分析猪舍的条件,特别要对猪舍地面的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要求,采用一些渗水性和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同时还要确保猪舍的通风性和是否干燥等,并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的滋生。此外,还应该注意猪舍周围的卫生环境,控制好猪的养殖密度,并对猪舍中的一些粪便和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生态猪的质量。

2.2猪生态养殖中对疾病的处理

在猪生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对此,饲养员要在饲养的过程中,对猪疫病进行监测,在发现疾病后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处理。一旦发生疫情,饲养员还应该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空间上隔离疫猪,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应该对猪圈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疫情的扩散。此外,对于其他种类的猪,也应该加强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有疫情的现象,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处理方法和养殖技巧,优化自己的养殖技巧,减少在猪生态养殖中不必要的损失。

2.3沼气的利用技术

在进行猪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果投放到大自然中去势必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而将这些废物投放到沼气池中,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沼气池位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些通风性好和位置高的地方。当养殖中所产生的废物投入到沼气池中以后,经过发酵就形成了沼气,农民就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沼气来煮饭、取暖等。此外,在沼气形成中产生的沼液还可以排放到农田里去,为农田提供肥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改善农村环境。

2.4原生态放养技术

猪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原生态的养殖技术,养殖者根据猪喜欢杂草、爱拱地以及群居等特性,开发一些荒田、荒山等作为养殖猪的场所,并在这里为猪搭建棚舍,让猪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并喂养其鲜草、农副产品的残渣等。而猪在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山间、地间,从而提高了这些地方土地的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利用。原生态放养技术的优点在于返璞归真,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猪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和适合生活的环境,提高猪的抵抗力,增强猪的体质。此外,荒地和荒田内饲养猪,其饲养的密度较低,这就大大的降低了猪之间疫病的传播概率,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与安全性。但是这一养殖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植被容易被猪破坏、养殖生产的效率较低等,如果发生较大的疫情,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2.5发酵床养殖技术

这一技术属于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将猪的养殖、粪便处理以及环境控制以及有机肥的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猪圈的垫料可以用秸秆和锯末粉与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而成的发酵物,而猪排放出来的粪便又可以通过垫料微生物的作用而被快速的溶解,将其分解为优质的生物活性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主要可以用于农业的种植中。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养殖中粪便的处理问题,并为猪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此外,所分解的优质生物还能够为猪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物质、有益菌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猪的质量。

2.6林下养殖技术

这一养殖技术主要是将猪舍与林地相结合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减少养殖污染,缓解农村用地的紧张,从而有效的提高猪肉的质量。在林下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天然的林地,而所选林地还应该通风性强、向阳、确保林地中的植物不对猪的生长造成危害等,对于林地周围的环境来说,要选择林地周围5km没有污染源的地方。选择好林地以后,还应该用铁丝网或者栅栏将其围起来。在林下养殖技术中,由于较大的猪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很难适应林地养殖这种模式;而较小的猪则免疫系统较差,不适合在林地放养,对此,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猪的大小。此外,在林地中,饲养人员在放置水槽和饲料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定期对饲料和饮用水进行更换,在不同的季节和时期,还应该为猪提供不同的饲料。由于在林下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中,所放养的猪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的威胁和感染,对此,饲养员应该及时的对猪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在猪的生长环境中添加驱虫剂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猪的抵抗力。

2.7种养结合

养殖技术这一养殖技术是按照“养猪——粪便——肥田——促进农作物生长——菜叶”的循环模式进行的,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以养促种”或“以种促养”的目的。这一养殖模式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养猪所造成的粪便污染,同时也为农田的生长提供了肥料,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晓东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新华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养殖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1生态猪的养殖控制重点分析

1.1养殖环境的卫生。生态猪养殖技术中的控制重点是环境卫生,比如养猪的猪舍应当由有机材料进行地面铺设,因为猪舍应当保持足够的干燥程度,地面的材料应当具有足够的吸水性和透水性。同时猪舍应当持续含有新鲜的空气和较为适宜的生活环境,所以还应当注意在猪舍养殖场中设置通风窗口,确保周围没有污染源,确定放养的密度合理、及时清除猪舍中产生的垃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态猪的养殖质量。1.2控制食品饲料。在生态猪养殖开发过程中,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样重要,比如毗邻猪舍的有机农田、生态草地等,因为生态猪的饲料需要在有机农田上种植,生态草地能够扩大生态猪的活动范围。在生态猪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可以物尽其用,转化为生态农田的肥料,达到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此外,为了保证生态猪的品质更高、更有营养,可以在饲料当中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样还可以能够保障生态猪对于疾病的免疫能力增加。1.3控制水源。水源供给和控制对于生态猪养殖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份,同时还应当保障水源的干净健康,不受到各种污染。在饮用水的选择方面,可以是绿色天然的山泉水,也可以是经过过滤加工的自来水,同时还可以在水中加入维生素、食盐等,确保生态猪的健康养殖。1.4疾病防治防疫。疾病的防治防疫工作是确保生态猪出栏率的重要保障。因为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是难免的,为了防止这些不可预测的疾病对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应当规划好疾病防治防疫的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给生态猪进行预先疫苗注射,在发生疾病疫情时,应及时联系卫生员进行处理,避免疫情扩散的方式可以是病猪隔离、养殖场的全面消毒、对尚未染病的猪进行观察等,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达到最小。

2生态猪养殖相关技术分析

2.1遗传改良技术。目前我国在从全世界范围内引进了一些品种优良的种猪,这些种猪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等一系列优势,但是中国人尚且不能适应外国猪肉的口感,我国的生态猪应当建立在本国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遗传改良技术,来实现不同品种生态猪之间的结合,最终达到融合国外种猪上述优势,同时口味更加迎合中国人的目的。2.2生态饲养技术。在饲养生态猪的过程当中,良好的养殖环境固然十分重要,但同时也应当结合生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理念。例如早期断奶技术,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态猪养殖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该技术科学地分离母猪和仔猪,然后按照生态猪不同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饲养体制。在掌握国外先进的生态饲养技术的同时,需要适时放养生态猪,让生态猪得到一定的锻炼,猪肉品质进一步提升。2.3远程监控技术。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养猪场也应当与时俱进采用更多的电子监控设备。比如可以利用自动检测控制器对圈舍内的情况进行监控,全天候得到圈舍内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免去人工巡查测量的繁琐。养殖人员只需要查看电脑中显示的数据,同时适时调整,使猪舍始终处于最适宜猪生长的环境条件。同时电子信息还可以包括猪的免疫情况、健康信息状况等,这样在疾病的防疫防治上可以更好地锁定传染源,避免疫情地进一步扩散。2.4粪便垃圾的清理技术。在养猪场的选址方面,最好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粪便处理利用沼气池完成,粪便和垃圾经过沼气池处理之后,杀灭其中的细菌,沼气能够成为附近地区农户的能源,同时肥料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生态农田提供资源,方便养殖户在饲养生态猪的同时打理好生态农田的种植工作,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

3生态猪养殖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分析

养殖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畜禽养殖;应用

1当前生态养殖模式现状

在传统的生态养殖模式中以自然生态养殖为主,这种养殖方式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例如以河中的微生物、小鱼、小虾等喂养鸭子,以草丛中随处可见的蚂蚱、蚂蚁等作为喂养小鸡的饲料,还可以循环利用这些家畜的粪便作为肥料。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先进的养殖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公害处理,再次利用,回收作为沼气燃料,产生的沼渣和沼液也可以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或者畜禽的饲料。而现代畜禽养殖模式强调的是延长食物链,使营养层次进一步提高,这种模式使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得到提升,实现循环利用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生态养殖对畜禽养殖的意义

如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倾向于吃一些无公害的产品,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改变养殖环境更易生产出一些绿色无公害的食品。一方面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使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使粪污水得到综合利用和开发。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可以使畜禽养殖的各个环节更加标准化,形成产业链,不仅能够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还能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此外,生态养殖技术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减少动物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并运用一系列科学技术对肉制品进行检测检验,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性。

3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3.1规划养殖场建设,选取畜禽养殖品种。在对畜禽养殖场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首先,要对畜禽养殖的种类和规模进行分析论证,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牧相结合。其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设计工作,将养殖场建设成为适应生态环境发展的良性养殖场,更好地体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对畜禽的种类进行严格的控制,必须采用国家认证的品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3.2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防控疫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各种原则,遵循饲料卫生化,养殖生态化的原则,严禁在饲料中任意添加非营养剂。饲料的投放量要严格按照畜禽的生长阶段需要,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微生物制剂,同时还要确保水源的安全无污染。将粪污资源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养殖种类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以采用雨污分离以及粪便处理工艺,对粪便进行发酵。关于病死的禽畜,要严格的做好处理工作,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传染,做好环境的保护。在养殖的过程中,畜禽疫病的防治是头等大事,技术人员在平时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以草本药物的保护为主,严禁使用抗生素药物。另外要定期为微生物制剂进行消毒。3.3运用资源化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前有很多地区通过饲养蚯蚓之类的软体动物对畜禽产生的粪便进行回收处理,之后再将这类动物作为精饲料投喂给畜禽。像蚯蚓这类的软体动物含有大量的天然激素和抗生素,通过投喂可以提高畜禽的质量。蚯蚓自身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饲养这类动物本身还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此外,在养殖蚯蚓的同时,还可以养殖一些藻类植物。这些藻类植物可以促进产生的粪便进行氧化,转化为蛋白质。能够将粪便中的污染物排放出去,在提高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这种藻类植物的成本很低,借助这类植物可以有效地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禽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在促进养殖的过程中已经大量采用环保型的饲料,通过这类饲料对畜禽进行饲养,能够有效地减少一些污染气体的排放。这种举措有很多,例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酶达到减少零排放的目的。

养殖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生态鸡;养殖技术

1科学饲养与管理

1.1饲养管理方式。针对农村的生态鸡养殖,除了传统的舍饲以外,还要搭配散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前一个月与普通养殖鸡一致,即养殖在鸡舍中,后续的养殖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放牧,需要给鸡群一个过渡与适应的过程。在放养前,养殖户还需要集中将所有的鸡群集中饲养一周以上的时间,让鸡群对鸡舍充分熟悉,并对其有“舍”的理念。同时,养殖户要搭配一定的信号训练,在喂饲料的过程中同步吹口哨或者拍手,使其建立起相应的喂饲料条件反射,通过这样的方法避免鸡在长期放养后脱离群体意识,为方便后续管理奠定基础。1.2饲养要求。光照条件。在农村养殖生态鸡的过程中,在十二周之前都需要保证光照。通常情况下,每只鸡的光照时间不得低于14h。密度。鸡舍饲养密度一般为20只/m2左右,放养密度一般为100只/666.67m2左右。密度过大往往会导致部分鸡的羽毛不完整,并对放牧场地的生态造成破坏。供水。鸡群在放养过程中要高度控制其饮水,为保证清洁需使用饮水器饮水。如果在放牧场地上有天然的溪水结构,可间隔距离使用石头进行拦水坝的设置,使得鸡群可以随时饮水。合理补充饲料。如果只在外进行放养,难以满足生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生产需求,因此,必须帮助其补充一定的精饲料,确保其发育完善、健康,在产能上不断提高。在精饲料的选择上,要充分研究鸡群的实际情况,如鸡群的密度,季节的需求以及天然饲料的情况等,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使用。通常情况下,冬季、春季是天然饲料不足的主要时节,需要额外补充饲料,而夏季和秋季天然饲料数量稳定,则需要减少补充饲料。每一次农户所配置的精饲料要保证其数量的合理性,应当在一周内吃完,杜绝出现霉变以及鼠害的可能。在管理过程中也要遵循“全进全出制”,即所有的鸡群进出鸡舍都需要同时进行,从而保证管理的便捷性,针对规模相对较大的鸡群,则可适度进行分批次地展开进出鸡舍饲养。1.3防止恶劣天气带来的危害。由于鸡的体积相对较小,因此,对天气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差,农户在放养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做好对天气的观察工作。一旦出现降雨的风险,第一时间将鸡群赶回鸡舍之中。针对出现较为恶劣的天气情况,如暴雪、暴风时,需要舍饲。

2疫病防控技术

2.1做发预防保健康。首先,防治原则。针对鸡种的选择上,养殖户应当挑选自身鸡舍中的小鸡作为新进鸡品种。而当自身产出不足时,养殖户则需考虑外来引进鸡种,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外来鸡种的安全性后,再统一引进。同时,养殖户需要对鸡场进行病原体的抽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杜绝;其次,要为每一只鸡做好免疫接种。目前,我国农村范围内都设立专门为鸡群接种的防疫站,养猪户要选择具备国家相关资质证明的正规防疫站进行接种,有效保护鸡群健康,更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最后,要合理使用疫苗。在疫苗注射的时候必须依据规范流程,确保使用弱毒性的疫苗或灭活苗进行接种,所有的疫苗都必须冷藏储存,在注射前针头、注射器都需要杀菌消毒,每注射一只鸡要及时更换针头,避免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2.2做好消毒与卫生管理。除了做好防疫工作以外,养殖户还必须充分意识到消毒杀菌工作的价值,采用至少两种消毒剂。要将日常消毒工作落实到位,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以及方法,定时定点打扫鸡舍,并做好相应的档案记录工作。除了鸡舍以外,鸡舍至外部的道路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杀毒处理,要定期向消毒池做好浓度检查。针对前往鸡舍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穿好相应的消毒衣物,尤其是在运送鸡群的车辆或其他工具上,要做好消毒的处理工作,在日常中也要积极主动打扫鸡舍,并保持空气的流通、阳光照射的充足。一旦发现鸡舍中出现病情,需要第一时间做好对鸡舍的消毒处理,在原有的消毒剂使用前提下,还要交叉使用不同的消毒剂进行杀毒处理,最大程度上保证杀菌、消毒的效果,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鸡舍环境。2.3及时处理疫情。就以往的经验来看,鸡群的疾病传播性极强,一旦某一只鸡出现病情极有可能会传染至整个鸡舍,因此,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将病鸡单独隔离,情节严重的情况则需要扑杀、焚烧,消除潜在的隐患。2.4减少鸡群应激反应。经常性的应激反应会不同程度上降低鸡的免疫力,还会导致产蛋量减少。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减少应激反应,如长距离的运输鸡种,在饲料中添加过量的抗生素等,确保鸡拥有良好、健康的生长环境。

3结语

在生态鸡养殖过程中,要提高养殖认识,加强专业养殖能力,才能确保生态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以上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效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生态鸡养殖市场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标.林下生态鸡养殖技术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05):52.

[2]黄显格.林下生态鸡养殖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当代畜牧,2016(24):75-77.

养殖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养猪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诸多养猪用户的高度重视。加强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生猪健康成长和发育,维护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抗生素和病死猪数量降至最低,为人们提供无公害、安全性较高的猪肉产品,充分彰显出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价值,为养猪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1生态猪养殖技术分析

1.1生态饲养技术。生态猪养殖弥补了传统生猪养殖的缺陷和漏洞,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优化,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1)在饲料方面,生态猪养殖明确提出了对饲料的要求,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剂,要满足绿色无农药目标。一般来说,玉米和大豆等是常见的养殖饲料,确保猪饲养殖的健康生长。(2)在粪便处理方面,对生猪的排泄物,要进行无公害处理,加强沼气池的应用,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清洁能源,产生的沼气渣,作为再生农作物的重要肥料,而实现有机循环。(3)提高抗病力,在饲料中,通过添加维生素,将生猪疫病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4)选择生态猪场所,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加强早期断奶技术的运用,将母猪和仔猪分离,对生态猪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密切观察,为制定养殖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1.2基因优化技术。现阶段,我国注重对国外优质品种的猪进行引进和应用,旨在讲提升本地生态猪的品质。虽然这些外来的品种猪具有优良生产性能,但口感不一定适合本地人的口味。因此,在生态猪养殖技术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杂交技术的应用,将生态猪的基因进行优化,大大提高生态猪的生长速度,也确保良好的口感。1.3粪便生态化处理。借助沼气池发酵的形式,二次利用生态猪的排泄物,可以贯彻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为生态猪创造良好的生活场所,给予生态猪品质一定的保障。比如将1kg优菌康有机肥堆肥发酵剂添加到猪粪之中,并添加适量的木糠,其用量不得超过30kg,然后搅拌均匀,将其放入到准备好的物料之中,发酵肥料的碳氢比控制在25~30:1比较适用,并将一些秸秆和稻草添加进来,然后进行发酵,对猪粪的水分进行调控,加强猪粪的堆建,高度和宽度要分别控制在1.5m、2m左右为最佳。经过发酵形成的有机肥,可以在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生态猪养殖的发展趋势

2.1紧密结合种植和养殖。通过加强生态猪养殖和种植的统一,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种植作物,以此来供应猪进行采食。猪在采食后排泄出来的粪便,在植物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作为重要的肥料,以供植物的生长,提升植物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猪健康生长和发育。同时,也可以给予生态猪一定的自由,确保活动场所的充足性,将饲料和运动整合在一起,对促进猪健康成长和发育具有极大的帮助,不断提高生态猪养殖效率。2.2发展立体化养殖模式。立体化养殖模式主要是指要利用好环境条件,集中整合生态猪和其他动物,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目标。现阶段,鸡、猪、沼气以及蚯蚓等养殖模式比较盛行,可以确保资源利用效率的稳步提升。2.3积极转变经济组织模式。借助改变生态猪的经济组织模式,大大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公司、基地以及农户等相结合。具体来说,公司要将资源提供给农户,然后农户在公司的基地上进行养殖,这时公司要加大统一化管理力度,提供充足的饲料、用具等,并引导农户树立高度的疾病预防意识,确保良好的饲养培训效果,最后回收饲养的生态猪,集中化进行屠宰和生产。基于此,可以促进公司和农户互利共赢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在养殖区域内配置自动化机械,可以控制好人员的流动性,不断提高生态猪的品质和质量。2.4生态放牧模式。传统生猪养殖主要以圈养为主,生猪长时间得不到运动,很难提高其免疫能力。因此,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要加强自然放养方式的应用,创造良好的运动场所,可提升生猪的体能和免疫力。

3结语

总之,在养殖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猪肉品质,满足无公害、绿色安全、无污染原则,不断提高养猪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备较高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且华敏.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2:99.

养殖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土鸡;规模化养殖;经济效益;生态养殖;饲养管理

土鸡养殖是我国当前鸡肉行业中具有特色的产业,优质土鸡的养殖可以直接应用到生产中,与普通鸡肉相比,优质土鸡虽然有增重比较慢的缺点,但是其优势是所有普通鸡肉都无法达到的。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土鸡饲养向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但是在实际饲养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积极进行优化,土鸡规模化高效益生态养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1养殖场地

1.1选址

在土鸡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地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在进行选址时首先应当远离人口聚居地,或者距离居民生活区500m以上,并且地势的高度应当不高于20°,另外养殖环境中必须具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以及林荫稀疏等良好条件。在选择养殖场地时林荫疏密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养殖效果,如果过于稀疏会产生大量杂草或者灌木,不利于土鸡的活动,但是过于稠密又会影响透光性,滋生大量害虫,所以对养殖场地的稀疏程度应当控制在70%左右最好。在选址以后需要对养殖场地进行改造和清理,将杂草和灌木等进行清理,同时改善养殖环境的透光性,为土鸡饲养提供优质的环境。

1.2鸡舍建造

进行鸡舍建造也是比价讲究的,应当遵循坐南朝北的规律,在建设时需要注意的是鸡舍的养殖密度,一般每个鸡舍的容量应当不得超过2000只,建设时还要考虑到鸡舍的通风性和排水的便利性。鸡舍建设完成以后需要在周边建立起栅栏,栅栏使用防锈钢丝围网或者尼龙网等材质即可。鸡舍建设完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土鸡的成长进行变化,不同阶段的土鸡使用不同的鸡舍。在育雏鸡舍中的采用发酵床技术可以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的概率,并且改善空气环境。在中鸡和大鸡的鸡舍中,为了防止土鸡之间进行打斗一般会设置不同的栖架,良好的栖架还可以降低土鸡与粪便的接触,防止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同时为鸡舍增加单位面积中的饲养量。尤其注意的产蛋的土鸡,必须设置好产蛋箱,保证鸡蛋的质量。

2土鸡饲养

2.1不同成长几段,饲养方法不同

育雏阶段,必须保证鸡舍中清洁,并及时进行消毒,将鸡舍的温度控制的合适的范围内,一般是在33℃左右,湿度需要控制在60%以上,一般雏鸡出壳10h左右就可以进食。当土鸡的毛干以后可以将其放入育雏室进行初饮,初饮的水温应当与室温接近,并且不可断水,每天定时对饮水器进行清理。针对3周龄以上的土鸡和产蛋期的土鸡,采取放牧式养殖方法,在进行放牧之前应当适当喂养少量精饲料,放牧以后适当增加饲料的量。雨天不可进行放牧。对土鸡的放牧范围应当是遵循由大到小的规律,同时逐渐加长放牧时间。对放牧场地的选择应当以1个月为周期经常进行轮换。夏秋季节一般是采取自然光照,冬春季节可以适当增加人工补充光照,尤其是在产蛋之前,适当增加人工光照有利于保证鸡蛋的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光照时间应当由短到长,早晚补充最佳,在补充光照初期,时间一般控制在每周1h左右,光线的强度应当遵循逐渐明亮或者逐渐变暗的规律。

2.2饲料与补饲

饲料和补饲对土鸡的养殖有重要影响,一般在育雏期采用全价颗粒料,但是这种饲料会导致土鸡在后期的放养阶段对粗饲料的吸收和消化降低,针对这一问题在育雏期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饲草或者谷物,促进雏鸡的肠道发育。另外土鸡也可以从昆虫和青草中摄取部分营养,所以在进行土鸡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喂养一些紫花苜蓿、白三叶等饲草,萝卜和白薯也可以作为补饲的食材。在土鸡养殖中饲喂昆虫可以提高土鸡的增重率和产蛋量,提高经济效益。

3疾病防治

土鸡发生比较频繁的疾病一般是球虫、大肠杆菌、鸡痘、呼吸道疾病等,如果在饲养过程中没有对这些病情进行控制会直接影响饲养效果。球虫、大肠杆菌以及呼吸道疾病等一般是采用发酵床技术进行防治,通过改善鸡舍的环境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在使用发酵床技术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预防,可以减少抗菌药的使用,保证土鸡的肉质。在放牧时期,尤其重视土鸡疾病的控制,因为这一时期土鸡很容易受到寄生虫的感染,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放牧饲养之前,可以给土鸡适当的喂食伊维菌素与阿苯达唑等药物,防止寄生虫的出现,同时使用板蓝根和黄芪多糖散等对病毒性疾病急性控制和预防,在进行疾病控制时期,需要注意必须在上市之前的一个月取消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土鸡饲养中的最严重的疾病是新城疫,这一疾病可以通过对抗体水平进行实验室检测制定相关的免疫程序,其目的是保证土鸡抗体保持在科学范围之内。在使用新城疫疫苗时,雏鸡一般是使用新城疫Ⅳ逐羽点眼或者滴鼻,中大土鸡可以使用新城疫Ⅰ对颈部皮下或者胸部肌肉进行注射。

4结束语

土鸡养殖行业得到广泛发展,虽然在增重上比较缓慢,但是其安全无污染的优势受到广大欢迎。在进行土鸡饲养时,为了保证土鸡的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对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普通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和改造。本文通过规模化高效益生态养殖技术的分析,优化土鸡生长环境,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手段,以科学化素养技术进行饲喂和补饲以及疾病防治,保证土鸡的健康成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小闽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养殖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肉羊养殖;经济效益;技术要点

为了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必须掌握养殖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拟从品种选择、圈舍建设以及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简述肉羊养殖的技术要点,以供广大肉羊养殖者参考。

1肉羊品种的选择与杂交

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最核心要素是羊只品种的选择,虽然所有羊只的品种都可以作为肉用,但是羊只品种的不同,在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利用率也不同,从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同。例如,滩羊是我国著名的裘皮用绵羊品种,其生产的二毛裘皮世界闻名,但滩羊属于裘皮用羊只,若用来当做肉羊养殖,则完全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各品种中,早熟肉用羊,屠宰率在70%左右,普通品种约为50%,毛用羊仅为35%[1]。因此,养殖肉羊首先要根据环境选择适当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品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地方品种与专业化肉羊品种。我国羊只的地方品种繁多,其中阿勒泰羊的体型大、生长速度快、耐严寒,以饲喂粗饲料为主,主要养殖地区在我国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故称为阿勒泰羊。阿勒泰羊在我国属于品质极佳的地方品种,7月龄的公羊体重均量为39.5kg,母羊为35.9kg;成年公母羊只的体重分别为74kg和57kg。萨福克肉用羊,原产于英国,是纯种的肉用绵羊品种,7月龄时公羊体重为80kg,母羊为63.5kg。成年公母羊只的体重分别为136kg与95kg。由此看来,地方品种与专业化肉羊品种相比仍有很多不足,选择饲养生长速度较快的专业化肉用羊品种会大大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

2)气候与饲养方式。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已经成为常态,在品种引进之前应当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引进品种适宜的气候、饲养方式等。例如我国最常见的小尾寒羊,是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其适应力极强,在全国分布广泛,但也有许多不适合其生长的地区。小尾寒羊为舍饲,不适应放牧的饲养模式,若引进后进行放牧饲养,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生长速度和产犊率,甚至可能低于当地品种的生产性能;若将小尾寒羊与当地的羊只进行混合饲养,则会严重影响小尾寒羊的生产效率。

3)合理杂交。在养殖肉用羊只前,若大量引进良种会极大地增加运营成本,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引进部分良种作为父本,再将本地品种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也避免了运输羊只的费用与风险。若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购买优良品种的精液,既降低了购买良种的成本,也不影响杂交生产。杂交生产的羊只,既可以继承父本的高产能力,也可以继承母本对当地环境的适应力。

2圈舍的选址及建造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羊只的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的圈养模式,羊只的饮水、采食、睡眠以及部分日常活动都发生在圈舍内,圈舍成了肉用羊只的主要生活场所,所以羊舍的选址和建造至关重要,合理的圈舍可以有效提升肉用羊只的生产效率。

1)圈舍的选址。肉用羊只的生活环境应当保持通风、干燥、凉爽,所以选址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在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其中坐北朝南的斜坡最佳。若选址在低洼、潮湿、通风不佳、光照不足的地方,会造成羊舍内潮湿,甚至汛期积水。圈舍的选址应当远离市区以及主干道,减少养殖业污染带来的影响。圈舍周围应该保持供电供水。选址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羊舍周围有饲草基地以及其他饲料供应,降低饲料运输带来的额外成本,间接提高经济效益。

2)圈舍的建造。建造肉羊舍时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饲养模式等来确定肉羊舍的建筑类型。我国南北方温差较大,南方多为潮湿多雨的温带气候,比较适合楼式肉羊舍,可以保持肉羊舍相对干燥;北方多数为高寒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应该主要考虑冬季的保暖问题,可以用塑料薄膜搭建暖棚羊舍,保证肉羊在冬季的正常生长;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差变化较为温和,可以考虑半开放式羊舍,减少建筑投资。肉羊舍的建筑类型确定后,要根据肉羊只养殖的数量来估算圈舍以及肉羊运动场的面积,若面积过小会造成羊只养殖密度过大,扩大传染病的传染速度,并且容易发生碰撞,甚至机械性流产;若面积过大会造成土地和建筑上的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同时肉羊舍在建造的过程中要保证窗户不可过小,会影响采光和通风;窗户过大,不利于冬季的保暖,增加了采暖的成本。

3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模式

1)日常管理。定期对肉羊舍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肉羊舍内不会有大量细菌、病毒的滋生;保持肉羊舍的温度适宜,避免肉羊发生温度升高或下降过快导致的应激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与适当的光照,确保肉羊只的生活环境适宜;饲料应当贮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若发现饲料霉变不可以直接饲喂给肉羊。

2)饲料配比。饲料的费用是肉用羊只养殖过程中最大一部分,合理地利用饲料可以有效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羊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成比例的,超出比例的合理范围,饲料的过量部分会被浪费。所以在饲料配比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饲料的营养丰富、饲喂量充足,也应该确保饲料的合理搭配。如果能有效避免饲料种类单一、饲料品质不佳以及配比不科学这三点,就可以在饲料配比的环节极大地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哈云辉.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0):40-41.

[2]汤广志,郝彩虹,郭立宏.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J].养殖技术顾问,2008(9):140.

养殖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南美对虾;设施渔业;育苗车间

北方地区设施渔业育苗车间的传统育苗生产周期仅几个月,育苗车间经常处于闲置状态。利用充裕的车间闲置期,使育苗车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同时能够减少气候变化对养殖的影响。还可以避免传统养虾方式带来的虾病和水体污染,提高产量,使广大养殖户增产增收,也是设施育苗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延伸,还可以解决渔业育苗后期闲置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

1工厂化养殖过程

(1)一月上旬气温低,车间经过严格的通风消毒程序,对选定育苗车间水泥池和使用的工具用漂白粉消毒,同时开动增氧气石将药物搅拌后彻底消毒,消毒处理完毕后,培养繁殖基础饵料改善水质,做好基础饵料为放苗做好准备。一月中旬放苗。从海南选用0.8~1cm南美白对虾苗进行筛选,肉眼观察苗种大小整齐、活泼健壮、体色透明、体表局部无腐烂、逆水性强、无病毒和不带白斑病毒的优质一代,严格检疫过的苗种150万尾。在投喂管理过程中,虾体4cm左右一天投喂6~8次,白天投喂量和晚上投喂量为4∶6。每个池子设有饵料盘以检查虾的摄食情况,一般在1.5小时虾的饱胃率为70%,如投饵盘剩余饵料多,应减少投饵,并检查原因。蜕皮阶段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在这种高密度、高投饵、低透明的养殖模式下,尤其进入养成后期,大量残饵、排泄物及各种浮游生物尸体等有机物不断沉入池底,是造成水质和底质变坏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逐期分池,调节密度,完善管理,规范饵料和药品的使用。(2)水质调节。养殖过程中水质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整个养殖过程水质指标保持在DO不低于4mg/L、NH3-N不高于0.3mg/L、pH保持在8.3~9.6之间。对虾在8cm以后全天开放增氧设备,温度低于26℃时车间保温。调节温度可以采取白天开窗、晚上关窗方式,这样也有利于增加水中溶氧,减少生产成本。在养水的同时也需要换水,一般在对虾5~10cm少量换水,5cm达到120cm,7cm达到130cm,随着虾体的长大增大换水量。

2该项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1)育苗车间养成示范面积55m2*55个水泥池子,总计3000m2,经过3个月左右的养殖周期,总投入成本48万,产量达14000kg,单价80元/kg(当时的价格),产值112万元,盈利64万元,投入产出比1∶1.3。推广工厂化养殖有效养成面积11000m2,如果实现全部投产工厂化养殖一次增收14t,产值280万元,如果连茬养殖一定能够降低工厂化养殖成本,适时收捕。(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该项技术引进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科技养殖生产,填补了育苗企业生产休闲期的养殖空白。在不断提升科技渔产业水平的同时,带动周边同类企业进行模式养殖,可增强设施渔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本地区群众就业问题,是增加收入的良好选择,社会效益显著。

3南美对虾常见疾病防治

南美对虾常见的疾病有对虾白斑病、肝胰脏细小病毒病、红体病、烂眼病、烂鳃病、烂尾病和痉挛等。养殖南美白对虾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优化生态环境,保证营养供给,增强虾体体质,杜绝或减少虾体和水环境中病原体数量,控制细菌和支原体等的并发感染。因此除了严格进行塘体消毒,投放筛选无病源虾苗外,养殖前、中期要交替使用消毒剂和生物细菌、EM菌,最好几种消毒剂交叉使用。南美白对虾出池前25天停用抗菌素药物,加强吸底,每两天吸一次,大量施用光合细菌和EM菌等。

4技术推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意义

对虾养殖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良性产业,当前对虾养殖业已经成为广大农渔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池塘老化、品种单一和虾病大范围暴发已经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引进养殖新技术已经是养殖业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工厂化养殖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部分企业已经采用了科学循环水养殖模式。但是传统的养殖模式生产周期仅仅几个月,全年的养殖期车间处于闲置状态,生产资源没有充分地利用,因此引进工厂化养虾技术,甚至多茬养殖技术是养殖业增产创收的一条好途径。全程可控制工厂化养虾,占地少、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能够减少恶劣天气对养殖的影响,同时可以避免传统养虾带来的虾病和水体污染并减少环境污染,是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开展设施育苗车间养殖甚至多茬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进行科学养殖。

参考文献:

[1]白晓慧,姜巨峰,吕绍富,等.“车间+温棚+池塘”高效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要点[J].水产养殖,2017,38(12):17-18.

养殖技术范文篇10

乌鳢的成品鱼对皮的外观、皮质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要求,单尾体重应达2.5kg以上,鳞片紧凑无瑕疵;没有反向磷,皮肤不损伤,肤色通体亮黑,斑纹清晰。因此,要对放养的鱼种进行严格选择,要求2龄优质鱼种单尾重在500~750g之间,鳞片紧凑无脱磷,皮肤不损伤,活泼健康。放养密度为乌鳢鱼种6000~7500尾/hm2,另搭配花鲢450尾/hm2、白鲢750~1200尾/hm2,花、白鲢的规格要与乌鳢鱼种相当,以防被乌鳢吞食。

2科学配制专用膨化饲料

乌鳢是肉食性水生动物,以野杂鱼为食;但经过驯化的乌鳢可以吃食配合饲料,尤其是膨化饲料更适用喂养乌鳢。由于对皮用乌鳢皮质要求较高,因此在配合饲料中必须适当地添加一些有益皮肤生长的营养素。可以添加半胱氨酸、亮氨酸等,配成皮用乌鳢专用膨化饲料,具体配方是每吨膨化饲料添加半胱氨酸250g、亮氨酸500g、缬氨酸750g。

3饲养和管理

3.1饵料的投喂

3.1.1定时。每天上午8时、中午11时、下午2时左右分3次投喂,第1次占全天用料量的30%,第2次占50%,第3次占20%。

3.1.2定量。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天气确定投饵量。一般晴天温度15℃以下,日投饵量是鱼体重的1%;15~2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20~35℃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25~3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阴天或雨天应减少投饵且提早投饵,一般为每天2次,上午8时1次,12时1次,投饵量为晴天的1/2。投饵时要分散,可减少乌鳢相互撕咬,避免损伤皮以保证鱼皮质量。

3.2水质的管理

3.2.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要选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注入新水,调节水质,增加溶解氧。

3.2.2定期调水,增加溶氧。一般每周注水1次,换水1/3为宜。阴天、雨天、台风时更要加注新水。当温度达到30℃、水体出现大量微囊藻等绿色水华时,除注新水外,还要用水环境改良剂进行水质调节。

3.2.3配置增氧机,预防水体缺氧。由于乌鳢规格大,群体产量高,耗氧量大,为防止鱼塘缺氧,必须配备增氧机,一般1hm2配备4.5KW动力。开机时间应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在午后13~15时开机2h,以利于排除水体内的有害气体,促进乌鳢排泄物的分解。阴天、雨天在早晨3~6时开机3h,以增加水体溶解氧,预防乌鳢浮头。

3.3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促进鱼体稳健生长

在鱼体生长过程中,要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促进鱼体稳健生长。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鱼体“虚胖”现象,即身体粗短,头小,胸、腹粗胖,要调整饲料配方,减少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动物蛋白和纤维素的比例,粗蛋白比例调到35%左右。同时在水体施用VC和免疫促长剂,以利于提高鱼的抗病能力,促进乌鳢健康生长。

4病虫害防治

4.1水霉病

当气温低于15℃时,易发生水霉病,防治的措施:①选择无皮肤损伤的健康鱼种,当天捕捞,当天放养,不能存于网箱;②放养前用硫醚沙星2mg/L药浴3min;③在养殖池中发生水霉病,如果发病率高则不能作为皮用乌鳢养殖。防治应采用“先去霉后消炎”的原则进行,第1天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用量为1g/m3;第2天用强氯精或聚维酮、碘消炎,用量分别为0.3g/m3或0.1g/m3全池泼洒。4.2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很明显的一个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行动缓慢,常靠边游动。解剖观察,肝脏、脾脏有很多白色斑点,这是孢子体寄生的症状。防治措施:①严格检疫,如发现有孢子虫的鱼种,不能作为鱼种引入;②采用“内治外消”的方法,用孢杀拌料,每250g药物拌料50kg连喂1周,至鱼腹膨大消失为止。水体用抗暴威450mL/hm2对水泼洒,防止健康鱼体感染。

5捕捞

乌鳢作皮用有专门公司收购加工,对鱼体外观要求很严。因此,应干池捕捞,轻拿轻放,捞网要用晴纶丝制作,以避免鱼体损伤为原则。